不畏浮云遮望眼--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作文2500字

初二作文

周志锋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将直接决定作文的成败。在此,笔者对同学们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出现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对正在高考硝烟中奋战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训练中,同学们在立意上出现失误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局部想象,产生幻觉

很多同学喜欢对文本材料的某一个局部穿插自己的想象,然后根据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去提炼所谓的材料观点。

【示例】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装满了虫子。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病因分析】在这则材料中,很多学生将其核心观点立意为“切忌过安逸生活”。虽然这个观点可以作为“要克服惰性”这个论点的论述枝叶作发散性阐述,但作为核心观点,还是有些牵强。而同学们之所以如此立意,就是从材料的局部出发,想象出云雀得虫之后那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挺安逸的画面,从而造成立意的错误。

二、论据变身,反客为主

很多同学对材料的立意在脑海里已经迅速形成,并且连带着将非常贴近的论据一并在脑海里生成。由于这个论据太过深刻,于是立意时很容易跳过原材料本身,而不知不觉中把后生成的论据当成了材料本身进行立意。

【病因分析】就如上一则材料中,竟有同学将其核心观点立意为“要有尊严”,的确,这样的立意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材料里云雀跪下来求农夫了吗?后细问这位同学,才知道他当时脑海里本来的立意为“要克服惰性”,然后他自然想到了乞丐乞讨的事例,由乞丐过于懒惰,不要尊严地沿街乞讨,而得出了上述的错误而荒唐的立意。

三、穿越表层,挖掘过深

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最表层入手,层层推进,并适可而止。很多同学对材料的立意从一开始就思考过于深入,对文本材料挖掘过度,导致核心论点的提炼脱离文本材料。

【示例】有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帮他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了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一个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不慎将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病因分析】本材料基本立意可以分别从“破布、瓷器”的角度提炼观点“事物、生命本无高贵低贱之分”以及从“店员、买者”的角度提炼观点“要物尽其用,善于发现和利用”;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基本立意为基石对寓意进行适度强化: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高贵与低贱相辅相成,不可轻易偏废,而应和谐相处。(为什么“事物无高贵低贱之分”)

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勿目光短浅、以貌取人或物。(怎样做到“物尽其用,善于发现”) 应该说,立意深入到这一步就点到为止了,但有些同学似乎仍想刨根问底,继续深入挖掘“高贵与低贱怎样才能和谐相处”这一话题,于是乎,“不要张扬,要懂得韬光养晦”这一过于深刻的观点很自然地出现在作文立意之中,只可惜这个立意已经与原材料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了。因此,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不是挖石油,只是挖水井而已,无需过分深度挖掘。

四、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很多同学审题时,不从材料整体出发,没有认真领会材料中故事情节间的相关联系,而是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只依据某一局部情节就草草立意,从而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式的思维错误。

【示例】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病因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材料说的是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故事,新御史们心领神会;从局部看,是轿夫湿鞋的事。很多同学对这一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只注意轿夫由“小心的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到“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后便不再顾及新鞋”,便草草立意为“要甩掉顾虑,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殊不知,这个局部事件在整个特定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意。王廷相用轿夫的事,是为了告诉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但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不要破罐子破摔。

五、倾向不明,褒贬不分

有的材料在叙述、评论某个事物时,会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而很多同学审读原材料时却不分褒贬,导致整体角度出现严重偏差。

【示例】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病因分析】本材料具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的同情态度,所以考生必须在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种感情倾向,进而提出“兵不厌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要善于动脑筋”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在高考阅卷中只能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总之,尽管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求是角度自选,但我们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而任意发挥。学生审读材料时要就事论事,有的放矢,尽量从材料的整体进行把握,对文本材料的挖掘不能过深,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

笔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平时的作文训练能扎实推进,高考考生们定会借一双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穿越审题的重重迷雾,到达高考成功的彼岸。

周志锋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将直接决定作文的成败。在此,笔者对同学们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出现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对正在高考硝烟中奋战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训练中,同学们在立意上出现失误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局部想象,产生幻觉

很多同学喜欢对文本材料的某一个局部穿插自己的想象,然后根据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去提炼所谓的材料观点。

【示例】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装满了虫子。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病因分析】在这则材料中,很多学生将其核心观点立意为“切忌过安逸生活”。虽然这个观点可以作为“要克服惰性”这个论点的论述枝叶作发散性阐述,但作为核心观点,还是有些牵强。而同学们之所以如此立意,就是从材料的局部出发,想象出云雀得虫之后那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挺安逸的画面,从而造成立意的错误。

二、论据变身,反客为主

很多同学对材料的立意在脑海里已经迅速形成,并且连带着将非常贴近的论据一并在脑海里生成。由于这个论据太过深刻,于是立意时很容易跳过原材料本身,而不知不觉中把后生成的论据当成了材料本身进行立意。

【病因分析】就如上一则材料中,竟有同学将其核心观点立意为“要有尊严”,的确,这样的立意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材料里云雀跪下来求农夫了吗?后细问这位同学,才知道他当时脑海里本来的立意为“要克服惰性”,然后他自然想到了乞丐乞讨的事例,由乞丐过于懒惰,不要尊严地沿街乞讨,而得出了上述的错误而荒唐的立意。

三、穿越表层,挖掘过深

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最表层入手,层层推进,并适可而止。很多同学对材料的立意从一开始就思考过于深入,对文本材料挖掘过度,导致核心论点的提炼脱离文本材料。

【示例】有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帮他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了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一个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不慎将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病因分析】本材料基本立意可以分别从“破布、瓷器”的角度提炼观点“事物、生命本无高贵低贱之分”以及从“店员、买者”的角度提炼观点“要物尽其用,善于发现和利用”;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基本立意为基石对寓意进行适度强化: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高贵与低贱相辅相成,不可轻易偏废,而应和谐相处。(为什么“事物无高贵低贱之分”)

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勿目光短浅、以貌取人或物。(怎样做到“物尽其用,善于发现”) 应该说,立意深入到这一步就点到为止了,但有些同学似乎仍想刨根问底,继续深入挖掘“高贵与低贱怎样才能和谐相处”这一话题,于是乎,“不要张扬,要懂得韬光养晦”这一过于深刻的观点很自然地出现在作文立意之中,只可惜这个立意已经与原材料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了。因此,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不是挖石油,只是挖水井而已,无需过分深度挖掘。

四、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很多同学审题时,不从材料整体出发,没有认真领会材料中故事情节间的相关联系,而是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只依据某一局部情节就草草立意,从而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式的思维错误。

【示例】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病因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材料说的是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故事,新御史们心领神会;从局部看,是轿夫湿鞋的事。很多同学对这一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只注意轿夫由“小心的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到“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后便不再顾及新鞋”,便草草立意为“要甩掉顾虑,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殊不知,这个局部事件在整个特定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意。王廷相用轿夫的事,是为了告诉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但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不要破罐子破摔。

五、倾向不明,褒贬不分

有的材料在叙述、评论某个事物时,会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而很多同学审读原材料时却不分褒贬,导致整体角度出现严重偏差。

【示例】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病因分析】本材料具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的同情态度,所以考生必须在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种感情倾向,进而提出“兵不厌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要善于动脑筋”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在高考阅卷中只能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总之,尽管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求是角度自选,但我们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而任意发挥。学生审读材料时要就事论事,有的放矢,尽量从材料的整体进行把握,对文本材料的挖掘不能过深,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

笔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平时的作文训练能扎实推进,高考考生们定会借一双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穿越审题的重重迷雾,到达高考成功的彼岸。


相关作文

  • 不畏浮云遮望眼(郑传敏)作文4800字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与全国各省试卷的比较分析探究 郑传敏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2009年只有两个省用,2010年五省,到2011年已有宁夏.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新疆.海南七省使用,推广迅速.它结构简洁.题型灵活,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余地,较传统试卷更好地 ...

  • 山与鹿作文讲评作文3200字
  •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作文指要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 (一)两点论: ...

  • [PK赛]关于梦想的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作文600字
  • [PK赛]关于梦想的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 流水声潺潺地流过生命的转角,我们所谓的青春年少,在高中的一场盛会中,尽情地盛放."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水般静美".这段悠长的旅途中,我们仰望星空,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只能够缄默自己,毕竟不畏浮云遮望眼. 开学的铃声郑重地敲响在八月末, ...

  •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例作文2300字
  • 拨开迷雾见真知 ----哲理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例 涪陵一中 董凤霞 一.案例背景 1.在新的考试背景下,无论是重庆卷还是全国卷,作文考查近几年发生者很大的变化:由命题.话题作文等转变为新材料作文.且材料类型丰富,有叙述类材料.寓言类材料.名句类材料.漫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诗歌类材料 ...

  • 莫让浮云遮望眼作文1400字
  • 莫让浮云遮望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被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 ...

  • 月考作文讲评1作文7300字
  • "文革中的两个音乐家" 作文讲评 一.作文材料: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 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 ...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词赏析!作文1400字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等飞来峰> <等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 ...

  • 材料作文审题作文3000字
  • 1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 ...

  • 不畏浮云遮望眼[千与千寻]影评作文800字
  • 不畏浮云遮望眼<千与千寻>影评 我们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法逃离,而且太多的浮云遮住我们的眼睛. 何为"遮眼浮云" 在影片中千寻的父母被食物迷住了双眼,见了好吃的东西就什么也不管了,不管有没有人看管,不管女儿不住的拦阻,不管还能不能吃下. 而还有一群人被金钱迷住了双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