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作文8500字

初二作文

1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只因一首诗,而成就了千秋美名。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每个人对诗的印象可能略有不同,请你伴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读出你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赏析指导,高亢——平缓——低回——哀怨——悠长)

要求:读的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音频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三、 诗大家课前已读过,也思考过,大家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就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请谈谈你。(各抒己见,一两句话即可)

预设1: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预设2:感觉意境幽美而邈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1)滟(y àn )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 ):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 àn ):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

2 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 īng ):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 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 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 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 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四、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

3 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 写思妇怀人 。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2)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 写游子想家 。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五、总结

1、内容述评 :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月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 )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

4 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四、请找出文中写景的诗句加以赏析。——缘景明情

1、全诗以写景为主,前面的景与后面的景有什么区别?

明确:前面为纯自然之景,后面的景有了人的行迹,融入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2、诗句前面的景物描写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指导: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明确: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汀、白沙

赏析示例:春江的潮水涌动,与大海相连。明月从这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缀满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4、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

生讨论作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空明澄澈、迷离恍惚、幽美恬静、空灵迷茫、静谧清丽

——缘景明情

教师小结: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5、配乐齐读,体悟诗意美。

五、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望月而产生的哲理思考?找出请加以赏析。

赏析示例: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1、比较与李白的诗《把酒问月》在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认识上有何不同?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确:李白诗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总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但结句暗含及时行乐之意。

张若虚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

——以意逆志

5 2、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唐朝,特别是盛唐,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春江花月夜》中雄伟阔大的景象和“哀而不伤”的情绪,正是源于张若虚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奏响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知人论世

3、咬文嚼字,“望”能否换成“只”?为什么?

明确:不能,“望”意中有人,暗含天人合一;“只”无人之境,沉静死寂,没有生气。“只”意为单调,缺少变化,略显遗憾。

引出评价: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孤篇盖全唐”

——玩赏涵咏

过渡: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之美景,畅想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自然引出关于人的思考:江月尚且待人,长江尚且送流水,那么人呢?

六、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游子?哪些句子是写思妇?请加以赏析。

1、找出写思妇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明月、闺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

(2)诗歌中的意象,由于历史的沉淀,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抓住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鸿雁”和“鱼龙”,暗含鱼雁传信。请分析徘徊之月在本诗中的独特的内涵。

徘徊之月: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3)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运用联想和想象揣摩思妇的心理?

“卷”“拂”两个动词表现了思妇看到月光触景生情,反而相思又深,想敢走这恼人的月光的思念的烦躁与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4)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赏析示例: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2、请找出写游子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

(1)用了哪些意象?

闲潭、落花、流水、海雾、江树、明月

(2)“落花” “流水”两意象有何特定内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纱》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3)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 赏析示例: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

3、与唐玄宗开元时宰相张九龄《望月远怀》作比,在抒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何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了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么理解。

望月远怀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确:

同样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苦但快乐着!

《春江花月夜》作者用“谁家”“何处”的互文方式,表现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希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要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时代。 《望月远怀》从一个人的视角进行描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抒写。不如课文大气。

引出评价: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附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月亮, 自从上古时期, 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而张若虚却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超越及时行乐的思想局限,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人以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1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只因一首诗,而成就了千秋美名。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每个人对诗的印象可能略有不同,请你伴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读出你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赏析指导,高亢——平缓——低回——哀怨——悠长)

要求:读的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音频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三、 诗大家课前已读过,也思考过,大家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就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请谈谈你。(各抒己见,一两句话即可)

预设1: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预设2:感觉意境幽美而邈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1)滟(y àn )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 ):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 àn ):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

2 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 īng ):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 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 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 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 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四、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

3 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 写思妇怀人 。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2)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 写游子想家 。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五、总结

1、内容述评 :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月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 )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

4 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四、请找出文中写景的诗句加以赏析。——缘景明情

1、全诗以写景为主,前面的景与后面的景有什么区别?

明确:前面为纯自然之景,后面的景有了人的行迹,融入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2、诗句前面的景物描写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指导: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明确: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汀、白沙

赏析示例:春江的潮水涌动,与大海相连。明月从这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缀满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4、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

生讨论作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空明澄澈、迷离恍惚、幽美恬静、空灵迷茫、静谧清丽

——缘景明情

教师小结: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5、配乐齐读,体悟诗意美。

五、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望月而产生的哲理思考?找出请加以赏析。

赏析示例: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1、比较与李白的诗《把酒问月》在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认识上有何不同?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确:李白诗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总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但结句暗含及时行乐之意。

张若虚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

——以意逆志

5 2、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唐朝,特别是盛唐,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春江花月夜》中雄伟阔大的景象和“哀而不伤”的情绪,正是源于张若虚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奏响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知人论世

3、咬文嚼字,“望”能否换成“只”?为什么?

明确:不能,“望”意中有人,暗含天人合一;“只”无人之境,沉静死寂,没有生气。“只”意为单调,缺少变化,略显遗憾。

引出评价: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孤篇盖全唐”

——玩赏涵咏

过渡: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之美景,畅想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自然引出关于人的思考:江月尚且待人,长江尚且送流水,那么人呢?

六、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游子?哪些句子是写思妇?请加以赏析。

1、找出写思妇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明月、闺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

(2)诗歌中的意象,由于历史的沉淀,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抓住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鸿雁”和“鱼龙”,暗含鱼雁传信。请分析徘徊之月在本诗中的独特的内涵。

徘徊之月: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3)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运用联想和想象揣摩思妇的心理?

“卷”“拂”两个动词表现了思妇看到月光触景生情,反而相思又深,想敢走这恼人的月光的思念的烦躁与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4)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赏析示例: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2、请找出写游子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

(1)用了哪些意象?

闲潭、落花、流水、海雾、江树、明月

(2)“落花” “流水”两意象有何特定内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纱》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3)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 赏析示例: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

3、与唐玄宗开元时宰相张九龄《望月远怀》作比,在抒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何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了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么理解。

望月远怀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确:

同样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苦但快乐着!

《春江花月夜》作者用“谁家”“何处”的互文方式,表现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希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要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时代。 《望月远怀》从一个人的视角进行描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抒写。不如课文大气。

引出评价: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附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月亮, 自从上古时期, 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而张若虚却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超越及时行乐的思想局限,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人以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相关作文

  • [春江花月夜]教案及讲稿1作文100字
  •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大学语文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春江花月夜教案2作文1500字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 ...

  • 春江花月夜教案作文2600字
  •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

  •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作文1600字
  •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二 教学方法: 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

  • 春江花月夜 教案作文3600字
  • <春江花月夜>教案 四课时 第一课时 组织学生进入,播放乐曲,板书课题. 导入:一段春江, 一轮明月, 一首诗, 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品读.欣赏这首千古传唱的<春江花月夜>.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听时注意读音.词 ...

  •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作文3200字
  •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 ...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教案作文1700字
  •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l ...

  • 春江花月夜教案作文4200字
  • 罗志辉 撰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患.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今文学长廊里,无数文人墨 ...

  •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教案设计作文1200字
  •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 ...

  • 月夜作文0字
  • 苏家庄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苏家庄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