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600字)作文作文17700字

初一作文

精选作文:数学论文(600字) 作文 数学小论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浙江湖州安吉县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初一:康渝涵 篇一: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 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 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 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 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 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 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 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 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 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 一共栽了500棵, 成活了490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 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 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 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 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 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 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抓住了联系, 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 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 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 学生通过精确计算, 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 或使水变少(蒸发) 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 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 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 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认识数学, 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 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厘米、米等

长度单位时,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 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 数学不再是抽象, 枯燥的课本知识, 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 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 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 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 怎样存最合算? 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 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 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 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与生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

(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

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 ,即大约要带10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

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

25)+160=0.60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 ,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页篇二:初中数学论文范文1

用数学精打细算

——探究如何选购电热水壶

【摘要】我们家双休

日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为离开家后是否应

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而争执。妈妈认为应该拔掉插头,否则热水器一直

在工作,会耗电。而爸爸认为没有必要拔掉插头,因为电热水器会在水

温从设定的75℃降到70℃时即使重新加热,需要耗费的电能很少,如

果拔掉插头,回来后又要重新加热,如果室温是15℃,那么重新加热

到75℃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更浪费电。在他们的争执下,我决定自

己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关键词】 电热水壶 利用率 能源

在寒冷的冬天, 人们总爱喝热乎乎的开水, 不仅喝了暖

和, 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 于是, 在办公室里, 便常常可以

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来到办公室里, 在热水壶中放了一

小壶水, 烧开, 倒进自己的杯子里, 便去工作了. 紧接着,

另一个人来到办公室, 像

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 是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还是分开两次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呢? 于是, 我展开了如下的

研究:

首先, 我用一个标有“220v ~13a 50hz”的电热水壶分

开几次烧开不同量的水(电热水壶最大容量1.8l, 最小容量

0.2l), 并记录时间, 结果如下:

解: ∵u=220v

i=13a

∴p=ui=220u×13a=2860w

① t=8分30秒=510

w=pt=2860w×510s=1458600j

② t=5分45秒=34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3105/7

w=pt=2860w×3105/7≈1268614.3j

③ t=4分56秒=296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532.8秒 w=pt=2860w×532.8=1523808j

④ t=3分53秒=233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⑤ t=2分55秒=17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1575秒 w=pt=2860w×1575=4504500j

∵4504500j >1999140j >1523808j >1268614.3j >1458600j

∴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我得出一个结论: 一次性烧开的水越多, 对电能的利用率越高

为了节能减排, 我们不能够像上面提到的办公室里的人一样, 应该一次性烧开水更省电. 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的话, 那么省电的效果将是惊人的。单单拿温州市来说: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每3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1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分3次烧用电量:t=3分53秒×3=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一次性烧开用电量:t=8分30秒=510秒

w=pt=2860w×510s=1458600j

一个家庭一天省下

的电量:1999140j -1458600j=540540j 一共有家庭:7000000÷3≈2333333个

所有家庭一天省电:

2333333×540540=1261259819820j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 每9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3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

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每人

自己烧水用电量:t=3分53秒×9=2097秒

w=pt=2860w×

2097=5997420j

烧三壶用电量:t=8

分30秒×3=1530秒

w=pt=2860w×

1530s=4375800j

一个办公室一天省

下的电量:5997420j -4375800j=1621620j

一共有办公室:

7000000÷9≈777778个

所有办公室一

天省电:777778×1621620=1261260360360j 如果只计算办公室与家庭的电热水壶, 那么全温

州市一天便可以省电:

1261260360360+1261259819820=2522520180180j≈700700千瓦时=700700度

那么一年下来, 温

州市便可以省电:700700×365=255755500度

但是很快, 我又发

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一次性烧开的水过多, 那么放久了的话, 水便会降温, 对于没有保

温瓶的办公室来说, 凉掉的水相当于是没有烧开, 那么, 不仅不能省电, 反而成了浪费电了.

于是, 我又对水降温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我烧开了1.8l 的水,

每隔两分钟便记录一次温度, 结果如下: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数学论文格式

范文

数学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10-10-06

10:52 来源:未知】

题目要求:引人注目,

一般不超过20个字。字体要求:小2号黑体,居中。空一行写摘要。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

上、下、右都为2.5厘米,左边距为3厘米。装订线位置为左。

中学数学与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

(小二黑体,不加粗)

摘要(小三黑体,不

加粗):从中学数学到高等数学,实际上是由具体的、粗浅的数学结构上升到了严谨的公理化

体系的论述,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领悟到这一点,再结合中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去学高等数学,就不会觉得艰涩难懂。站在高等

数学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的某些问题又会更深刻、更全面。所以如何实现中学数学和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如何在两者之间架一座桥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特例分析、数学内容(代

数、几何)、数学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就接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小四楷体,200字以上)

关键词(小三黑体,

不加粗):中学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思想 接轨

(小四楷体,不多于

5个)

一般说来,数学史家

把数学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古典高等数学时期、现代高等数学

时期或五个时期(再加上“当代高等数学时期) 。

(正文,小四宋体,

字数不少于3000字)

参考文献:(小三黑

体,不加粗)

[1] 唐国庆. 湘教版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张禾瑞. 近世代

数基础(修订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

(小四宋体,参考文

献不少于4个)

论文内容必须是有

关数学方面的,专业或教学方面的。

西藏大学(初号隶书

加黑居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

(小初楷体加黑居

中)

题目:(字号二号,

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副标题:

(字号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院(部)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篇四:小学数学论文

范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精选作文:数学论文(600字) 作文 数学小论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浙江湖州安吉县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初一:康渝涵 篇一: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 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 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 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 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 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 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 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 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 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 一共栽了500棵, 成活了490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 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 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 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 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 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 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抓住了联系, 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 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 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 学生通过精确计算, 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 或使水变少(蒸发) 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 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 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 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认识数学, 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 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厘米、米等

长度单位时,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 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 数学不再是抽象, 枯燥的课本知识, 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 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 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 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 怎样存最合算? 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 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 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 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与生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

(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

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 ,即大约要带10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

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

25)+160=0.60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 ,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页篇二:初中数学论文范文1

用数学精打细算

——探究如何选购电热水壶

【摘要】我们家双休

日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为离开家后是否应

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而争执。妈妈认为应该拔掉插头,否则热水器一直

在工作,会耗电。而爸爸认为没有必要拔掉插头,因为电热水器会在水

温从设定的75℃降到70℃时即使重新加热,需要耗费的电能很少,如

果拔掉插头,回来后又要重新加热,如果室温是15℃,那么重新加热

到75℃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更浪费电。在他们的争执下,我决定自

己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关键词】 电热水壶 利用率 能源

在寒冷的冬天, 人们总爱喝热乎乎的开水, 不仅喝了暖

和, 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 于是, 在办公室里, 便常常可以

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来到办公室里, 在热水壶中放了一

小壶水, 烧开, 倒进自己的杯子里, 便去工作了. 紧接着,

另一个人来到办公室, 像

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 是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还是分开两次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呢? 于是, 我展开了如下的

研究:

首先, 我用一个标有“220v ~13a 50hz”的电热水壶分

开几次烧开不同量的水(电热水壶最大容量1.8l, 最小容量

0.2l), 并记录时间, 结果如下:

解: ∵u=220v

i=13a

∴p=ui=220u×13a=2860w

① t=8分30秒=510

w=pt=2860w×510s=1458600j

② t=5分45秒=34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3105/7

w=pt=2860w×3105/7≈1268614.3j

③ t=4分56秒=296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532.8秒 w=pt=2860w×532.8=1523808j

④ t=3分53秒=233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⑤ t=2分55秒=17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1575秒 w=pt=2860w×1575=4504500j

∵4504500j >1999140j >1523808j >1268614.3j >1458600j

∴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我得出一个结论: 一次性烧开的水越多, 对电能的利用率越高

为了节能减排, 我们不能够像上面提到的办公室里的人一样, 应该一次性烧开水更省电. 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的话, 那么省电的效果将是惊人的。单单拿温州市来说: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每3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1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分3次烧用电量:t=3分53秒×3=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一次性烧开用电量:t=8分30秒=510秒

w=pt=2860w×510s=1458600j

一个家庭一天省下

的电量:1999140j -1458600j=540540j 一共有家庭:7000000÷3≈2333333个

所有家庭一天省电:

2333333×540540=1261259819820j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 每9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3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

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每人

自己烧水用电量:t=3分53秒×9=2097秒

w=pt=2860w×

2097=5997420j

烧三壶用电量:t=8

分30秒×3=1530秒

w=pt=2860w×

1530s=4375800j

一个办公室一天省

下的电量:5997420j -4375800j=1621620j

一共有办公室:

7000000÷9≈777778个

所有办公室一

天省电:777778×1621620=1261260360360j 如果只计算办公室与家庭的电热水壶, 那么全温

州市一天便可以省电:

1261260360360+1261259819820=2522520180180j≈700700千瓦时=700700度

那么一年下来, 温

州市便可以省电:700700×365=255755500度

但是很快, 我又发

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一次性烧开的水过多, 那么放久了的话, 水便会降温, 对于没有保

温瓶的办公室来说, 凉掉的水相当于是没有烧开, 那么, 不仅不能省电, 反而成了浪费电了.

于是, 我又对水降温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我烧开了1.8l 的水,

每隔两分钟便记录一次温度, 结果如下: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数学论文格式

范文

数学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10-10-06

10:52 来源:未知】

题目要求:引人注目,

一般不超过20个字。字体要求:小2号黑体,居中。空一行写摘要。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

上、下、右都为2.5厘米,左边距为3厘米。装订线位置为左。

中学数学与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

(小二黑体,不加粗)

摘要(小三黑体,不

加粗):从中学数学到高等数学,实际上是由具体的、粗浅的数学结构上升到了严谨的公理化

体系的论述,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领悟到这一点,再结合中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去学高等数学,就不会觉得艰涩难懂。站在高等

数学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的某些问题又会更深刻、更全面。所以如何实现中学数学和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如何在两者之间架一座桥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特例分析、数学内容(代

数、几何)、数学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就接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小四楷体,200字以上)

关键词(小三黑体,

不加粗):中学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思想 接轨

(小四楷体,不多于

5个)

一般说来,数学史家

把数学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古典高等数学时期、现代高等数学

时期或五个时期(再加上“当代高等数学时期) 。

(正文,小四宋体,

字数不少于3000字)

参考文献:(小三黑

体,不加粗)

[1] 唐国庆. 湘教版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张禾瑞. 近世代

数基础(修订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

(小四宋体,参考文

献不少于4个)

论文内容必须是有

关数学方面的,专业或教学方面的。

西藏大学(初号隶书

加黑居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

(小初楷体加黑居

中)

题目:(字号二号,

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副标题:

(字号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院(部)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篇四:小学数学论文

范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相关作文

  • 写数学老师的作文600字作文500字
  • 写数学老师的作文600字 教学有方的数学老师 这个学期,我们班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他姓梁,是我们班的副班主任,也是学校的副校长. 梁老师长着一张瓜子脸,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剪了一个小平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大教授一样.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梁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样子非 ...

  • 愚人节作文600字作文800字
  • 愚人节作文600字 愚人节作文600字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四(1)班 卞旭冉 这天,天气真晴朗.就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开始了被"骗"旅程. 一大清早,妈妈就大呼小叫地叫我起床.经过妈妈一番猛烈的"折磨",我终于醒来了.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quo ...

  •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作文0字
  •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每次数学考试,我都很害怕,害怕被老师批评.可是,每次成绩发下来,老师总是先批评我.他教导我说:"你看看你,其他几门成绩都那么好,为是么数学你就不行?以后要加把劲."我知道数学十分重要,可是我不知为什么自己的数学成绩还是那么差.在临班,有一 ...

  • 动物王国(数学日记)作文600字作文700字
  • 这个星期,我们的数学课教了周长的计算,也就是一周的长度. 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来到一个奇怪的地方,那里有一扇大门,门上写着"动物王国"四个打大字,我好奇地走了进去,哇!到处是动物,有熊猫,有小兔,有斑马„„看得我正入迷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只老虎,我被吓得正想跑,它一下冲到 ...

  • 我喜欢读书作文600字作文600字
  • 读书节活动开始了!在读书节活动中,同学们读的书可真多呀.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蓝猫淘气三千问>......从这些书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同学们还根据书中童话编成了有意思的小品,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精彩.<安徒生童话>小品,它告 ...

  • 历届中考作文题作文1500字
  • 历届中考作文题 08年中考 "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要乐于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 请根据上面这段话,任选一个角度,或叙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 09年中考 阅读下面一则伊索寓 ...

  • 我的数学老师作文600字作文1500字
  • 我的数学老师作文600字 作者:肖沁沅 广东省实验中学 " 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功!我,静等花开." 陈老师忍不住转过身,用手迅速抹去脸上的泪. 陈老师,是我初中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初二的广播操比赛,我们仍像初一一样,分冠军失之交臂. 课室里五十六位学生,都各自安静地 ...

  •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5篇作文0字
  •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5篇 作文一:诚信议论 炎炎夏日,我坐在树荫下,揣摩着怎么度过这个乏味又单调的夏天.街上的人稀稀疏疏,不是躲在冷饮店里享受凉爽,就是窝在空调房里. 这时,躺在地上的几张海报引起了我的注意,引起我注意的不是海报,而是从海报内露出的一角深绿色的纸.我环顾一下四周,没人.便迅速地从海 ...

  • 给姜老师的一封信作文600字作文600字
  • 春去秋来,眨眼间,您跟我们相处了四年了.这四年 的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似的,历历在目.四年前,我是一个"哇哇学语"的小孩子, 踏进小学的大门,正式成为您的一名学生,在您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数学在日日提高.不过, 我们班的同学提起数学课上的纪律,哪位好学生都会"头痛&q ...

  • 关于渴望放假的作文600字作文700字
  • 关于渴望放假的作文600字 上个星期三,班里几个"顺风耳"就打探到风声:这周星期五不上课,九年级考试,放假一天!天哪!一天假期啊!可以抽出半天时间干自己的事了,可以不必为写作业整日伏在书桌上了.于是,全班沸腾了.接下来同学们到处打听,看看有没有哪班的班主任透露点消息.没有被证实的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