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4200字

高三作文

民风民俗

山东省金乡县马庙镇中心校刘五香2013年7月17日 09:24浏览:69评论:10鲜花:2专家浏览:0指导教

师浏览:3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 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民风民俗 作者姓名

刘五香 学科领域

语文√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六课时,每周十二课时,课外六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应该有计划,有评价。计划应详尽,形式应多样,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态度,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

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立足语言教学,品味语句,积累语言;

2. 适当扩展教学范围;

3. 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身边的民风民情,突出人文精神。

对应课标(

1. 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 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

3. 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了解我国哪些传统民俗文化?请举一例与同学来分享 2、我们家乡有哪些民俗?3、

你从网上或课外书籍中,你了解到什么民俗王文华?4、任选一篇课文,谈谈你对本课介绍

的传统文化认识。

专题划分 专题一:《云南的歌会》 (1 课时)

专题二: 《 端午的鸭蛋》 (1 课时)

专题三: ( 课时)

.......

其中,专题 (或专题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云南的歌会》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诵读品析,体味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境界,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专题问题设

计 1、你了解云南的风光吗?2、你了解云南的当地风情吗?3、你听过云南的民歌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 2、录音机 3、网上搜到的音像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

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民歌及其思想内容。

2、了解沈从文及本文创作背景。

活动2

1、几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层次。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文中写了哪几种场合下的民歌?各自的形式和内容及作者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总的来看云南歌会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演唱会有何不同?有哪些特点?

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三种场合下的云南民歌——山野对歌,是才情智慧的大比拼,具有对抗性质,作者侧重表现活泼开朗的人物;山路漫歌,是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的即兴放歌,作者侧重表现唱歌的优美环境;山寨传歌,是民歌展览的盛会,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大课堂,作者侧重于表现热闹宏大的场面。总的来看,云南民歌淳朴自然,气势壮观。

2、学生选段诵读品评,体会不同场合的特定情景。

3、学生选择优美的文句美读,抓住关键词,借助联想和想象赏析,体会作者感情。顺便完成练习二。

活动3

1、学生探究主旨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欢云南的民歌?文章真正要歌颂什么?

( 提示:关注文章对年轻女人、自然环境、吹鼓手的描写。)

学生明确:作者借民歌要表现的是特定境况下的生命状态,生命在这里呈现出激越昂扬的奔放之美、清纯质朴的自然之美和传递文明的责任之美。

2、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民歌,然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民歌(如东北二人转,陕北的信天游)就其演唱形式进行描绘。(提示:可以从歌者的申请衣饰、歌曲的音韵情调、表演时的场面气氛等着笔,亦可虚实相生,描写歌曲所引发的联想和想象。)

3、学生总结,完成作业

评价要点

专题二 《端午的鸭蛋》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专题问题设

计 ( 1. 文中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写端午的风俗?

2. 作者为什么要写“鸭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和吃鸭蛋这样小事呢? 3. 作者是如何写出生活中无穷的情趣的?

4.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 2、录音机 3、网上搜到的音像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1.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 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问题: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

(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问题二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三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

4.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 是不大高兴的, 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确实是好, 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5. 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习后,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 进行拓展延伸, 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

意图:回归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在回忆品味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讨论交流中重温民族文化的洗礼,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 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6. 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 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评价要点

1、能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好的民俗文化2、掌握了从多角度、多手法描写食物3、学会了如何

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信息

民风民俗

山东省金乡县马庙镇中心校刘五香2013年7月17日 09:24浏览:69评论:10鲜花:2专家浏览:0指导教

师浏览:3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 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民风民俗 作者姓名

刘五香 学科领域

语文√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六课时,每周十二课时,课外六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应该有计划,有评价。计划应详尽,形式应多样,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态度,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

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立足语言教学,品味语句,积累语言;

2. 适当扩展教学范围;

3. 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身边的民风民情,突出人文精神。

对应课标(

1. 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 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

3. 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了解我国哪些传统民俗文化?请举一例与同学来分享 2、我们家乡有哪些民俗?3、

你从网上或课外书籍中,你了解到什么民俗王文华?4、任选一篇课文,谈谈你对本课介绍

的传统文化认识。

专题划分 专题一:《云南的歌会》 (1 课时)

专题二: 《 端午的鸭蛋》 (1 课时)

专题三: ( 课时)

.......

其中,专题 (或专题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云南的歌会》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诵读品析,体味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境界,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专题问题设

计 1、你了解云南的风光吗?2、你了解云南的当地风情吗?3、你听过云南的民歌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 2、录音机 3、网上搜到的音像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

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民歌及其思想内容。

2、了解沈从文及本文创作背景。

活动2

1、几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层次。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文中写了哪几种场合下的民歌?各自的形式和内容及作者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总的来看云南歌会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演唱会有何不同?有哪些特点?

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三种场合下的云南民歌——山野对歌,是才情智慧的大比拼,具有对抗性质,作者侧重表现活泼开朗的人物;山路漫歌,是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的即兴放歌,作者侧重表现唱歌的优美环境;山寨传歌,是民歌展览的盛会,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大课堂,作者侧重于表现热闹宏大的场面。总的来看,云南民歌淳朴自然,气势壮观。

2、学生选段诵读品评,体会不同场合的特定情景。

3、学生选择优美的文句美读,抓住关键词,借助联想和想象赏析,体会作者感情。顺便完成练习二。

活动3

1、学生探究主旨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欢云南的民歌?文章真正要歌颂什么?

( 提示:关注文章对年轻女人、自然环境、吹鼓手的描写。)

学生明确:作者借民歌要表现的是特定境况下的生命状态,生命在这里呈现出激越昂扬的奔放之美、清纯质朴的自然之美和传递文明的责任之美。

2、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民歌,然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民歌(如东北二人转,陕北的信天游)就其演唱形式进行描绘。(提示:可以从歌者的申请衣饰、歌曲的音韵情调、表演时的场面气氛等着笔,亦可虚实相生,描写歌曲所引发的联想和想象。)

3、学生总结,完成作业

评价要点

专题二 《端午的鸭蛋》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专题问题设

计 ( 1. 文中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写端午的风俗?

2. 作者为什么要写“鸭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和吃鸭蛋这样小事呢? 3. 作者是如何写出生活中无穷的情趣的?

4.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 2、录音机 3、网上搜到的音像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1.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 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问题: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

(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问题二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三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

4.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 是不大高兴的, 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确实是好, 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5. 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习后,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 进行拓展延伸, 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

意图:回归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在回忆品味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讨论交流中重温民族文化的洗礼,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 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6. 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 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评价要点

1、能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好的民俗文化2、掌握了从多角度、多手法描写食物3、学会了如何

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信息


相关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资料作文7500字
  • 二.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 ...

  • 世纪公园介绍作文0字
  • 公园整体布局按照五大洲版图划分景区,以世界上40个 国家的 109处著名古迹名胜的微缩景点为主体,荟萃了世界 上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美国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以 及意大利式.日本式花园等.公园内设东欧.西欧.北欧.北美. 南美.非洲.大洋洲 ...

  • 李晓华 北京的春节作文1800字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 ...

  • 北京的春节(学生)作文800字
  • 1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 ...

  • 感受民风民俗作文4000字
  •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 ...

  •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作文3500字
  • 第二单元导学案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

  • 北京的春节作文3700字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旧店联小 王朝科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 ...

  • 玉林云天宫作文1100字作文1200字
  • 我的家乡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这里有许许多多着名的建筑,如像一座宝塔的体育馆.造型别致的会展中心.云香桥.体育中心等等,但这里我想介绍的是一处奇特的建筑,那就是云天文化城,又名云天宫,是我们玉林人引以为傲的着名建筑和旅游景点! 云天宫位于广西玉林市区江滨路,是一座展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巨 ...

  • 大学旅游协会社团活动方案作文900字
  • 青春无极限,天下任我行--旅游协会,迎来了又一次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春意盎然的花季,我社团秉承山西大学社团活动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的目的和宗旨,我协会确定了这次活动月的主题方针"请进来,走出去",不断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为了吸引更多在校同学的注意,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