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作文4300字

初一作文

高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素材的缺乏,想表达观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如一颗颗贝壳,在沙滩上闪闪发光,只看有心人是否捡起它,成为自己写作中最亮丽的点缀。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有意识的积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文思泉涌,亮点多多。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几点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

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绝大部学生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何让用的时候不少,很少去考虑。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一)多角度深入挖掘文本主题,一材多用。

一篇课文,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比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①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②居里夫人能够抵抗为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③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④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

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的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二)以点带面,积累专题素材

我们教材的编排是依据内容划分单元的,实际上一个作家或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作品可以做一个纵向或横向的整理,既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又可以作为专题素材的积累。

比如在学习高三第五、六单元的内容时,针对高三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将《<论语>七则》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及《<孟子>二章》放在一起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儒家的思想,理解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在遇到修养自身或有关道德修养和浩然正气的主题时都可以运用到这些素材。不仅如此,还趁热打铁让学生积累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这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再如我们高中阶段学过苏轼的不少作品,有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词《水调歌头》,还有他的弟弟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苏轼的经典小事例、人生大事件、苏轼的诗词名句以及苏洵、苏辙的有关事例。

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积累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深入挖掘了文本主题,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入主题和纵向横向分析的思路方法,又有效地积累了素材。应该说教材里的这些耀眼的贝壳非常值得我们捡起,放进我们的素材篮里。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

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将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在这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的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能做到,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身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开展训练,有主题的搜集素材

进入到高三,同学们的学习日益紧张起来,课堂的容量明显加大,节奏也加快,而此时零散的素材积累正如沙滩上一路走一路捡起的彩贝壳已有了一定的量,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收集整理,串起来,串成一串串美丽的贝壳风铃。

于是针对高三的这一特殊时期,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素材归类整理。 1前期:有针对性的积累。

每周由我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进行筛选。所以在一个主题范围内,还是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呢?

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

1. 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如果不注意对材料的取舍,偏爱喜欢的材料,不管能否为主旨服务,执意写进文中,结果必然是:一切有利于主旨的材料,越是写的精彩,越会冲淡主旨。

2. 真实具体的材料。我们学生喜欢写自己身边就是自己同学的例子,认为这是最真实,但考试中不能直接写姓名,所以就用××代替。这却是对真实具体的误解,真实意味着不能捏造,但不代表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可以用作材料;具体意味着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 典型、有意义的材料。这也是对上一点的延续,选材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常见的典型、有意义的材料有:名人事迹、名人名言、寓言成语故事。

4. 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很多老生常谈的材料虽然很切合主题,但已经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气息,让文章看不出来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无疑也是失败的。

接下来附上的是我这八周作文素材积累的主题:

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 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

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

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 第五周:搜集并整理关于“思考、效率、创新”的写作材料。

第六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尊、自立、友谊”的写作材料。

第七周:搜集并整理关于“习惯、兴趣、追求、事业”的写作材料。 第八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廉洁、守正、爱民”的写作材料。

2中期:每周给出相关主题的素材,请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了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这个过程的素材主要是一些现实热点问题,基本上是同一问题下的素材集合,有主旨相近的材料,也有主旨相异甚至相背的事件或现象,这个程既存在对材料的审读,又存在观点的提炼,还可以进行思维创新训练,同时还可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从前期的自我搜集到这一阶段的同一热点下的归类阅读,是一种认识提升,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提升。

3后期:运用储备的素材进行相关的语段训练。

在前面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素材,古代的、当代的、课内的、课外的,可谓“胸中有货”,而如何将这些原料或辅料进行恰当的组织运用,也是我们要做到的,不然就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也”。所以我每周进行一个话题训练,及时点评反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材料到底如何用?

1. 整合材料。围绕同一主旨,从不同的人与事中选取类似或相互补充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我们的认识与观点。这是最常见的,因为不同事件中的人与事的共性,能够以充分的理由,有力支持我们的看法。

2. 运用个性化素材。抓住最熟悉、喜爱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从现象到本质,或由经历到原因,对材料进行深度开掘,从中发现材料新意。对材料开掘的深度,常常可以体现认识的深度和文章的新意。

3. 学会引用。引用的好处是:恰当使用,能展示文学积淀,是文章色彩浓厚。

4. 学写概括性描述的语段。有些材料,人们已熟知,无需详尽阐述,但为了使文章厚实,需要从点面结合角度,增加文章的力度。对大量面上的事例就可以进行概括性描述。

5. 在阐释过程中引材料。不能孤立的举例子,应在说理过程中对材料信手拈来,是至于说水乳交融。

这个过程做下来,看上去耗时不短,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积累素材,又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既让学生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有培养了学生的积累素材的意识。从这里我看到,“积累素材”不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也许只是些粗浅的想法,希望不会贻笑大方。

高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素材的缺乏,想表达观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如一颗颗贝壳,在沙滩上闪闪发光,只看有心人是否捡起它,成为自己写作中最亮丽的点缀。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有意识的积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文思泉涌,亮点多多。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几点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

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绝大部学生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何让用的时候不少,很少去考虑。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一)多角度深入挖掘文本主题,一材多用。

一篇课文,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比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①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②居里夫人能够抵抗为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③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④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

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的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二)以点带面,积累专题素材

我们教材的编排是依据内容划分单元的,实际上一个作家或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作品可以做一个纵向或横向的整理,既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又可以作为专题素材的积累。

比如在学习高三第五、六单元的内容时,针对高三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将《<论语>七则》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及《<孟子>二章》放在一起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儒家的思想,理解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在遇到修养自身或有关道德修养和浩然正气的主题时都可以运用到这些素材。不仅如此,还趁热打铁让学生积累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这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再如我们高中阶段学过苏轼的不少作品,有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词《水调歌头》,还有他的弟弟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苏轼的经典小事例、人生大事件、苏轼的诗词名句以及苏洵、苏辙的有关事例。

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积累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深入挖掘了文本主题,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入主题和纵向横向分析的思路方法,又有效地积累了素材。应该说教材里的这些耀眼的贝壳非常值得我们捡起,放进我们的素材篮里。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

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将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在这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的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能做到,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身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开展训练,有主题的搜集素材

进入到高三,同学们的学习日益紧张起来,课堂的容量明显加大,节奏也加快,而此时零散的素材积累正如沙滩上一路走一路捡起的彩贝壳已有了一定的量,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收集整理,串起来,串成一串串美丽的贝壳风铃。

于是针对高三的这一特殊时期,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素材归类整理。 1前期:有针对性的积累。

每周由我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进行筛选。所以在一个主题范围内,还是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呢?

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

1. 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如果不注意对材料的取舍,偏爱喜欢的材料,不管能否为主旨服务,执意写进文中,结果必然是:一切有利于主旨的材料,越是写的精彩,越会冲淡主旨。

2. 真实具体的材料。我们学生喜欢写自己身边就是自己同学的例子,认为这是最真实,但考试中不能直接写姓名,所以就用××代替。这却是对真实具体的误解,真实意味着不能捏造,但不代表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可以用作材料;具体意味着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 典型、有意义的材料。这也是对上一点的延续,选材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常见的典型、有意义的材料有:名人事迹、名人名言、寓言成语故事。

4. 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很多老生常谈的材料虽然很切合主题,但已经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气息,让文章看不出来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无疑也是失败的。

接下来附上的是我这八周作文素材积累的主题:

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 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

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

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 第五周:搜集并整理关于“思考、效率、创新”的写作材料。

第六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尊、自立、友谊”的写作材料。

第七周:搜集并整理关于“习惯、兴趣、追求、事业”的写作材料。 第八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廉洁、守正、爱民”的写作材料。

2中期:每周给出相关主题的素材,请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了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这个过程的素材主要是一些现实热点问题,基本上是同一问题下的素材集合,有主旨相近的材料,也有主旨相异甚至相背的事件或现象,这个程既存在对材料的审读,又存在观点的提炼,还可以进行思维创新训练,同时还可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从前期的自我搜集到这一阶段的同一热点下的归类阅读,是一种认识提升,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提升。

3后期:运用储备的素材进行相关的语段训练。

在前面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素材,古代的、当代的、课内的、课外的,可谓“胸中有货”,而如何将这些原料或辅料进行恰当的组织运用,也是我们要做到的,不然就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也”。所以我每周进行一个话题训练,及时点评反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材料到底如何用?

1. 整合材料。围绕同一主旨,从不同的人与事中选取类似或相互补充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我们的认识与观点。这是最常见的,因为不同事件中的人与事的共性,能够以充分的理由,有力支持我们的看法。

2. 运用个性化素材。抓住最熟悉、喜爱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从现象到本质,或由经历到原因,对材料进行深度开掘,从中发现材料新意。对材料开掘的深度,常常可以体现认识的深度和文章的新意。

3. 学会引用。引用的好处是:恰当使用,能展示文学积淀,是文章色彩浓厚。

4. 学写概括性描述的语段。有些材料,人们已熟知,无需详尽阐述,但为了使文章厚实,需要从点面结合角度,增加文章的力度。对大量面上的事例就可以进行概括性描述。

5. 在阐释过程中引材料。不能孤立的举例子,应在说理过程中对材料信手拈来,是至于说水乳交融。

这个过程做下来,看上去耗时不短,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积累素材,又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既让学生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有培养了学生的积累素材的意识。从这里我看到,“积累素材”不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也许只是些粗浅的想法,希望不会贻笑大方。


相关作文

  • 浅谈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作文6000字
  • 浅谈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 一 古人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今天的学生参加高考时已经是十二年寒窗,但很多学生高考时所写的文章别说"一朝成名",连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都达不到.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贫乏.俗话说&q ...

  • 作文写作与修改作文5900字
  • 1 <在困境中前行 --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与修改的思考> 宿州三中 李 珍 2 在困境中前行 --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与修改的思考 摘要: 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教学俗称为语文课的三大板块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这个板块师生普遍觉得困难,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无材 ...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作文3900字
  •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 ...

  • 浅淡作文素材作文3100字
  • [浅淡作文素材]上了大学,挺怀念高中的的日子的,浅淡作文素材. 那个时候,我闲暇的时候写写文章,用的是黑色签字笔,而不像这样般,键盘,键盘,还是键盘. 老师希望我们写写有关素材积累的几分心得,于是写了这篇东西.我不想从另外的资料,大吹特吹素材的重要,写一堆挺不错却不是我自己使用的方法.虽然我有过积累 ...

  • 如何写好作文作文1100字
  • ①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时使用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如果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便可积累到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素材.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地多观察,多记日记,多写生活感悟,这样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会大有裨益. ②积累古代诗文 高中阶段,同学们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通过课本.读本,通过课外通 ...

  • 高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作文4400字
  • 回 归 生 活,快 乐 作 文 --高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区县:河东区 学校:天津市第一O 二中学 学科:语文 姓名:高飞 1 回 归 生 活,快 乐 作 文 --高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内容提要: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展现.中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

  •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作文13500字
  • <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思想.素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湖西中学 马立伟 2009年11月 [内容提要]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感觉到写作素材匮乏,这使得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而实际上高中语文新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 ...

  • 小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作文1600字
  • 巧妇要为有米之炊 --小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作文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老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愿学.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和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素材储备. 在作文教学中, ...

  • 高中作文教学"三思"作文3200字
  • 1 中学作文教学"三思" 庄浪县第一中学 杨青栋 [内容摘要]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值得深思.本文从教师该不该"下水作文".作文素材从哪里来.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三个方面生发思考,倡导师生同"下水"作文促进教学相长,在生活中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