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欢树教案作文4000字

初二作文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 梳理文中的多次“错过”,通过换词、析词、补词的方法揣摩体会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来探究作者选材表达之妙。

2. 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把握“合欢树”、“孩子”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3. 通过拟写比喻反观自我,回味母爱,表达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1. 通过换词、析词、补词揣摩把握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

2. 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探究作者选材布局之妙。

【教学难点】

1. 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领会“合欢树”、“孩子”等重点语句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2. 通过拟写比喻、课外阅读来反观自我,回味母爱,真实表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推送:微课《寒潭里盛开的花》,学生预习了解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一、导语(以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事迹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走近作者(检查预习,学生自主发言谈自己了解的史铁生及作品,7分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在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1972年因病致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后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5分钟)

阅读回答:《合欢树》是一篇写 的文章?

要求:如果你赞同这一观点,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如果你不赞同这一观点,也在文中找出依据。

参考:“错过”

四、精读课文——错过,就是过错!(20分钟)

Ⅰ:寻“我”与“母亲”的错过

(一)心心相错——抓对话

1. 不相让的斗气

找出10岁时的母子对话,体会母亲话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饰语“故意”的内涵。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母亲的得意、孩子气)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我的任性,针锋相对)

——体会“我”少年时的叛逆。

2. 不理解的隔阂

找出20岁时的对话,尝试在两个“说”之前加上修饰语。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 说。(预估:不耐烦地、暴躁地、气馁地„„)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 说,(预估:小心翼翼地、坚持地、凄楚地„„)

3.不体谅的心痛

找出20岁时的另一次隐对话,分角色诵读,体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弃)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自责自悔)

补充材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借助填补修饰语、诵读、补充材料,体会青年时对母爱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错——抓虚词

不复见的永别。

读读删掉虚词的第四段,体会修饰语所表达的情感。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奖,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借助对虚词的品析,体会作者随时间流转对母亲的理解和歉疚。

(三)作者以现在的眼关注往事时,为什么挑选出的都是与母亲相错的时刻?

1. 源于“我”的感情(错过=过错)

在错过中犯下的过错,成为悲伤愧疚的源头。

根据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补写诗歌,师生交流。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

更是当我就在你面前,你不能体会我爱你。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是当你就在我面前,

我不能体会你的爱,更是 。

2. 彰显“我”的表达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龄人习作帮助学生理解。

习作片段:

她问我要是把诗的意境展现于微电影的镜头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没有仔细思考,然后态度也不太好地教训几句:一首诗就那么几个字,拍成视频不就是一两秒的功夫?

随后她说不劳烦我了然后我也下了。这不是什么大事,要说就说家常琐事吧。但是我却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伤心。

我也想到前几天的事。我妈有个缺点,在她讲课的时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类的。然后不知为何传到了同学耳朵里然后我就跪了。

那天和麻麻吃饭我义正严辞地批评了她一顿:你这是强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她一脸委屈:我以儿子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再怎么染发也遮不住的白鬓,再怎么化妆也盖不了的皱纹,岁月如诗如歌如童话,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会忘事儿,也会叹息,也会悲伤。而她始终默默地搀着我成长,在我的身后,一脸猥琐且幸福。

母爱并不总是温情脉脉,“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世俗的母爱更多时候是争吵、责备、埋怨、哭泣、唠叨、代沟„„而能在这样的不和谐中发现隐秘的和音,在隔离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通过补诗和作文示例,引学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阅读本文不仅仅在于了解母亲,更要体会“我”通过人、事、物映射出的对母亲的感情。

第二课时

Ⅱ寻“母亲”、“我”与合欢树的错过 (25分钟)

(一) 错过花开——抓虚词

诵读第8段,抓住五个虚词,仔细品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领会这一段与“我”的成长虚实相应的关系。

那年 竟(惊喜)

第二年 还(不放弃)

第三年 却又„„而且(希望)

又过一年 才(期盼)

再过一年 都(自责)

——抓住几个虚词,以少胜多,细细咀嚼,把握合欢树这一虚实相生的象征。

(二) 错过相见——抓关键词

文中有几次欲看合欢而错过?请找出来,仔细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我心里一阵抖(痛),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伤痛后的面对)

想摇车进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纠结)

——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从字面滑过去,要发现潜行在字词之下的情感涌动,体会表面平实的文字与内在强烈的感情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三)为什么作者反复描述合欢树与“我”一次次错过?

错过不仅是过错,也是另一种相遇

1. 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欢树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1。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2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问:两处“那棵树”含义一样吗?

那棵树1:“孩子”的合欢树,孩子感受到的母爱

那棵树2:“我”的合欢树,我感受到的母爱

生命流转,母爱轮回,合欢树对于“我”的独特意义,“我”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不会消亡。

——理解反复出现的似与文本无关的孩子是教学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为攻破重难点,此处紧紧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现的语句,对重复的“那棵树”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层语意,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作者通过孩子表达的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

2. 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艺术拓展(15分钟)

1. 展示蒋子丹对史铁生作品的评价“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请同学们结合《合欢树》说说“起伏”、“平静”各指的是什么?

提示:文字(平实),起伏(感情),宁静(思考)

2. 回顾“这是一篇关于 的散文”的问题,再次填充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爱„„

3.师生共同填写小诗总结全文。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错过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挥别

生命是一笔又一笔青春任性的墨迹,在岁月的宣纸上慢慢变淡发黄

——以蒋子丹对史铁生文字的评价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推向理性认知,由一课走向一类,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打开阅读史铁生作品的一扇门。

六、作业(5分钟)

1. 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样,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达。以此为标准,比较下列比喻的优劣,并写一个关于母亲的比喻,表达你所感受到的母爱。

学生作品示例比较:母亲就像一把雨伞,为我遮风挡雨。

母亲就像一只鸭子,嘴是硬的,心是软的。

母亲就像一缕阳光,刺目但却温暖。

2. 推荐阅读《我与地坛》,读出其中的“起伏”和“宁静”,把它写下来,在微博上分享。

七、教学反思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 梳理文中的多次“错过”,通过换词、析词、补词的方法揣摩体会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来探究作者选材表达之妙。

2. 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把握“合欢树”、“孩子”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3. 通过拟写比喻反观自我,回味母爱,表达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1. 通过换词、析词、补词揣摩把握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

2. 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探究作者选材布局之妙。

【教学难点】

1. 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领会“合欢树”、“孩子”等重点语句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2. 通过拟写比喻、课外阅读来反观自我,回味母爱,真实表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推送:微课《寒潭里盛开的花》,学生预习了解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一、导语(以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事迹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走近作者(检查预习,学生自主发言谈自己了解的史铁生及作品,7分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在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1972年因病致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后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5分钟)

阅读回答:《合欢树》是一篇写 的文章?

要求:如果你赞同这一观点,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如果你不赞同这一观点,也在文中找出依据。

参考:“错过”

四、精读课文——错过,就是过错!(20分钟)

Ⅰ:寻“我”与“母亲”的错过

(一)心心相错——抓对话

1. 不相让的斗气

找出10岁时的母子对话,体会母亲话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饰语“故意”的内涵。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母亲的得意、孩子气)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我的任性,针锋相对)

——体会“我”少年时的叛逆。

2. 不理解的隔阂

找出20岁时的对话,尝试在两个“说”之前加上修饰语。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 说。(预估:不耐烦地、暴躁地、气馁地„„)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 说,(预估:小心翼翼地、坚持地、凄楚地„„)

3.不体谅的心痛

找出20岁时的另一次隐对话,分角色诵读,体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弃)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自责自悔)

补充材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借助填补修饰语、诵读、补充材料,体会青年时对母爱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错——抓虚词

不复见的永别。

读读删掉虚词的第四段,体会修饰语所表达的情感。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奖,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借助对虚词的品析,体会作者随时间流转对母亲的理解和歉疚。

(三)作者以现在的眼关注往事时,为什么挑选出的都是与母亲相错的时刻?

1. 源于“我”的感情(错过=过错)

在错过中犯下的过错,成为悲伤愧疚的源头。

根据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补写诗歌,师生交流。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

更是当我就在你面前,你不能体会我爱你。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是当你就在我面前,

我不能体会你的爱,更是 。

2. 彰显“我”的表达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龄人习作帮助学生理解。

习作片段:

她问我要是把诗的意境展现于微电影的镜头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没有仔细思考,然后态度也不太好地教训几句:一首诗就那么几个字,拍成视频不就是一两秒的功夫?

随后她说不劳烦我了然后我也下了。这不是什么大事,要说就说家常琐事吧。但是我却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伤心。

我也想到前几天的事。我妈有个缺点,在她讲课的时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类的。然后不知为何传到了同学耳朵里然后我就跪了。

那天和麻麻吃饭我义正严辞地批评了她一顿:你这是强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她一脸委屈:我以儿子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再怎么染发也遮不住的白鬓,再怎么化妆也盖不了的皱纹,岁月如诗如歌如童话,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会忘事儿,也会叹息,也会悲伤。而她始终默默地搀着我成长,在我的身后,一脸猥琐且幸福。

母爱并不总是温情脉脉,“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世俗的母爱更多时候是争吵、责备、埋怨、哭泣、唠叨、代沟„„而能在这样的不和谐中发现隐秘的和音,在隔离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通过补诗和作文示例,引学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阅读本文不仅仅在于了解母亲,更要体会“我”通过人、事、物映射出的对母亲的感情。

第二课时

Ⅱ寻“母亲”、“我”与合欢树的错过 (25分钟)

(一) 错过花开——抓虚词

诵读第8段,抓住五个虚词,仔细品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领会这一段与“我”的成长虚实相应的关系。

那年 竟(惊喜)

第二年 还(不放弃)

第三年 却又„„而且(希望)

又过一年 才(期盼)

再过一年 都(自责)

——抓住几个虚词,以少胜多,细细咀嚼,把握合欢树这一虚实相生的象征。

(二) 错过相见——抓关键词

文中有几次欲看合欢而错过?请找出来,仔细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我心里一阵抖(痛),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伤痛后的面对)

想摇车进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纠结)

——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从字面滑过去,要发现潜行在字词之下的情感涌动,体会表面平实的文字与内在强烈的感情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三)为什么作者反复描述合欢树与“我”一次次错过?

错过不仅是过错,也是另一种相遇

1. 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欢树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1。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2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问:两处“那棵树”含义一样吗?

那棵树1:“孩子”的合欢树,孩子感受到的母爱

那棵树2:“我”的合欢树,我感受到的母爱

生命流转,母爱轮回,合欢树对于“我”的独特意义,“我”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不会消亡。

——理解反复出现的似与文本无关的孩子是教学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为攻破重难点,此处紧紧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现的语句,对重复的“那棵树”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层语意,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作者通过孩子表达的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

2. 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艺术拓展(15分钟)

1. 展示蒋子丹对史铁生作品的评价“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请同学们结合《合欢树》说说“起伏”、“平静”各指的是什么?

提示:文字(平实),起伏(感情),宁静(思考)

2. 回顾“这是一篇关于 的散文”的问题,再次填充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爱„„

3.师生共同填写小诗总结全文。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错过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挥别

生命是一笔又一笔青春任性的墨迹,在岁月的宣纸上慢慢变淡发黄

——以蒋子丹对史铁生文字的评价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推向理性认知,由一课走向一类,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打开阅读史铁生作品的一扇门。

六、作业(5分钟)

1. 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样,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达。以此为标准,比较下列比喻的优劣,并写一个关于母亲的比喻,表达你所感受到的母爱。

学生作品示例比较:母亲就像一把雨伞,为我遮风挡雨。

母亲就像一只鸭子,嘴是硬的,心是软的。

母亲就像一缕阳光,刺目但却温暖。

2. 推荐阅读《我与地坛》,读出其中的“起伏”和“宁静”,把它写下来,在微博上分享。

七、教学反思


相关作文

  • [合欢树]教案作文0字
  • 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名:

  • 合欢树表格教案作文0字
  • 合欢树 合欢树

  • 合欢树教案作文0字
  • [合欢树]教案作文0字
  • 合欢树教案设计作文2600字
  •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 ...

  • 合欢树作文100字
  • 沁阳职教中心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1 沁阳职教中心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2 沁阳职教中心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3

  • 合欢树教案作文4000字
  • 1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领悟散文在选材上"以小见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讲读.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 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散文在选材上"以 ...

  • 合欢树_教案作文初二
  • 我最崇敬的中国作家史铁生于2010年最后一日辞世, 两个月前我曾就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合欢树>开过一节公开课, 就让我以语文教师特有的方式来表示追念--借用他的文字来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 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qu ...

  • 合欢树教案作文3600字
  •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 ...

  • 合欢树作文4100字
  • [<合欢树>教案]<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合欢树>教案. 2.从细节描写中体味母亲对我的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4.基于散文" 形散神聚" 的特点,采用由散入整的组合法,在内容主旨理解的同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