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作文教学的若干思考作文7200字

初三作文

- 1 - 关于课堂作文教学的若干思考

武汉市洪山区板桥中学 谢江华

【内容摘要】中考作文是当前初中生作文的一面镜子,从中也反应出了我们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步入这种难堪处境的原因不仅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最根本一点是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让学生真正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没有重视积累写作的过程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长期培养。因此,针对当前中学课堂作文教学中的尴尬现状,分析了弊端根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试图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让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书写性灵。

【关 键 词】 课堂作文教学 现状 根源 方法

一、课堂作文教学尴尬的现状

引言——《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总第392期)上刊载:“命题——阅卷标准——作文辅导——教育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揭露了中学课堂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命题思维中相关概念的模糊、阅卷标准中相关概念的混乱、作文辅导中相关概念明目张胆的“沾边”训练,最后导致学生写作意识上的“盲从”。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29日)以《南开大一新生写论文批判中学作文教学》为题报道:许多大一学生用犀利的笔锋尖锐地剖析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如:八股式的议论文的写法;让学生积累舍己救人、艰苦朴素的事例在考试中运用;生硬地把一些哲理嵌入文章;生拉硬拽地挖掘某一事物并不存在的高尚意义;习惯于大量堆砌的引证来掩盖空虚的本质;更为可怕的是在学生中几乎在引导学生放弃独立思考、舍弃真情实感的“死魂灵”式的作文,这不能不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失败。难怪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邢永庆听了这些批评之后说:“如果我们的现实真的像孩子们所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向孩子们谢罪。”

虽然这些批评有些“难听”,但却真正地暴露出我们在课堂作文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在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应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那么,弊端的根源何在?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孔之见!

二、课堂作文教学弊病的根源

(一)应付考试的极端功利化倾向:为了参加中考,而胡乱编造无真情实感东西。当前课堂的作文教学,怎么考就怎么教,以传授一些写作知识作为训练之本,偏重于教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至于如何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如何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摄取、积累写作材料,却很少关注。这种教法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一个假说的基础上,即学生有内容可写,但不知如何写,有话要说,但不知如何说。而实际上学生作文遇到的最大障碍恰好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由于学生缺少写作的生活底蕴的积累,以及文化底蕴的沉淀,无从写出能够打动自己、更能打动别人的好文章来。

- 2 - (二)赌徒式的个体化倾向:一切都是教师设计,依据教师对命题的喜恶。多年的作文教学,使得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偏重于入格训练,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千人一面、千文一腔”的“应试新八股”泛滥了。这样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且使学生个人的见解、智慧、情感得不到自由展现的空间,因而其人性精神不能充分地张扬,其创造性思维也自然受到压抑。甚至是赌徒式的迎和阅卷人好恶来写作,就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战时”的几十分钟内写出让阅卷人喜闻乐见的文章,也就是要搞“迎和”。比如,能歌颂的就不要去揭露(避免惹事生非),能歌颂教师的就不要去歌颂别人(因为阅卷人一定是教师)!还有,开头必须如何如何写(要考虑阅卷人是在高温下阅卷的),中间务必怎样怎样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随意懒惰化的课堂教学倾向:据笔者调查,现今课堂作文教学缺少计划性,再加上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作文教学训练体系,教师可以随意命题,随意批阅,随意讲解。因此,课堂作文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实效性较差。更有甚者,“教作文不作文”,一学期下来没写几篇、没批几篇的懒惰教风大有人在,甚至认为课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搭头”,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适得其反的猜题和倒置的以考代练的作文教学方式:2006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出来后,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是一些语文教师的“怨声载道、齐声声讨”,究其原因,就是将都知道的半命题作文改为了材料作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应试教育”把作文教学中的猜题押宝现象推上极致。教师如此,学生如此,上下左右无不如此。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学“高手”的作文课教学经验介绍,他把近十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中考的近千个作文题目分门别类梳理成现成的所谓“规律程序”,然后教给学生哪类题目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开头,如何结尾,逐一训练后让学生熟背熟记,以应考试。他断言:作文命题具有循环式的规律性,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如此高论,如此引导,作文教学不误入歧途,岂不成了咄咄怪事?课堂作文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那么,又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

三、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途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考察能力......,增强课堂写作的自觉性...

有的老师认为:中考已迫在眉睫,哪有精力去观察!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正是解决学生材料不新、感情不真、内容不实的最有效方法。观察考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去感知自然和社会的过程。观察:是“察看”,考察是“查源”。有了这两种能力,不仅可以发现认识对象的特征,而且可以发现对象的内涵;有了这两种能力,就有了写作素材和写作能力,就能产生写作动机,写作也就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在一篇专门研究写作规律的论文中开头写道:

- 3 - “伫中区以炫览,颐情志于典坟。”①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必须深入广泛地观察万物,同时要从前人的著作中吸取精华。无独有偶,在其随后的二百多年中,南朝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也曾写道:“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②其意思是:圣人全面地观察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微妙的地方去,所以才能写出堪称楷模的文章。与其说是一种巧合,倒不如说是心有灵犀,其心志的共同结晶,那就是:写好文章必须观察。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观察、考察是接触、熟悉了解写作对象的过程,是在有意注意导引的一种思维、审美活动,是进入写作过程的先决条件,是摄取主客观信息不可逾越的关口。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曾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须看别人的作品”③著名作家茅盾在指导青年写作时讲道:“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技巧的获得固然可以借助于前人的作品,然而倘以物尽其乞灵故纸为已足,而不求诸活生生的现实,就势必成为井底之蛙了”,④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对于写作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观察能力是启动主体运动的电钮,驱动主体运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考察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要有极大热情。捷克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道:“燃起求知的渴望与学习的热情”。⑤梁启超也曾说:“观察的条件,

头一桩,是要对所观察的对象有十二分兴味,用全部精神关注在他头上。”因此我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写作是大有好处的。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虽然初三生活比较单调紧张,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投入主动性,多关注现实,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报纸,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从生活中掌握大量鲜活的语言和材料,写出缤纷斑谰,各具特色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宏观世界的日月星辰,到微观世界的电子细菌;从自然界的山川风物,到人世间的更迭;从大千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到市井里弄、家庭生活这些身边的琐事,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考察习性。比如: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通过持续、长期的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真正做到“我以我心写作文”,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项自觉行动,增强写作的自觉性。

(二)巧设多种写作训练方式....、增强课堂写作的主动性...

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他不仅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而且激发联想与想象,唤起情感体验,燃起写作欲望,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写作教学培养写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巧设多种训练方式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在写作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使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道:“若把‘严格’训

- 4 - 练少年们孜孜以求的方式改为兴趣为主,成功为念,他们势必会劲力喷涌,欲罢不能。”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改变一成不变的由教师统一命题,教师指导,限时限体裁限字数的传统作文模式,而由学生自由命题、自由选材,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感兴趣、有体会的生活,不限定时间,不限定体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写,抒发真情实感。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我只是大致说了一下作文的范围,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学生就自觉地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训练,主动地“找米下锅”此次作文获得空前的成功。有的同学写《我》写得既形象,又逼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文,还有的同学写《爸爸,我想对您说》,字字传情,真挚恳切,让人感动不已,甚至挽救了一个濒临毁灭的家庭,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写契机,对学生给予鼓励,必须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写作的主动性。

第二,掀开写作禁锢,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写作,学生会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观察花鸟虫鱼的形态,走访社区街道,了解历史盛衰。著名作家冰心曾撰文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扩大视野,此乃为文之道也”。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都应注意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对事先选定的目标进行实地考察。如不然,只能让学生“闭门造车”终究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第三,大力开辟好第二课堂,办好班级“作文库”。在我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曾兴办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的接龙,分层次作文竞赛,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交流,在有意或无意中增长知识,增长写作技能。对于中考生,主要是写小片段。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学生说得好:“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确实,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不断改变训练方式,可采用口头作文、书面作文、辩论会等形式,诱发其思维力,使他们有“实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写作的主动性。

(三)抓住习作中的“亮点”...,保证课堂写作的持续性...

我曾对害怕学语文的同学作过这样的调查:真正怕语文的根源是什么?几乎无一例外答曰:“作文”。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本来就心存疑虑和畏难情绪,教师在评改中如果一味指责挖苦,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在讲评作

- 5 - 文时,不仅需对写得成功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而且还要对写得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善于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亮点”,哪怕是用好了几个标点符号、几个动词、一个恰当的比喻等,也要适时适度地表扬。在批阅作文时,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诸如:“不懈努力,成功在向你招手”、“持之以恒,成功一定属于你”等,让学生怀着舒畅的心情去写作。有时,还可以把几篇差文章中的一些较优美、较流利的语言汇聚成一篇较成功的文章,并一一注明是从谁的文章中摘录的,让那些平时认为自己不会作文的学生感到自己的文章还有可取之处,还值得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保证习作的持续性。对于中学生说,一次独具匠心的习作,一篇得意之作的发表,都可以成为促进写作的契机和驱动力,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习作除在作文课上讲评外,还可推荐出去,力争发表,激发写作兴趣。不经意间,一颗文学新星从此冉冉升起。

(四)养成编作文提纲的 “良好习惯....”,保证课堂写作的规范性...

编写作文提纲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有效方法,作文提纲,就是用最概括、最简练

的文字,把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结果文字化。这是动笔前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中考写作时,最“事半功倍”的一条捷径。培养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编提纲的意义它不仅能保证作文顺利完成,而且能防止写作中丢三落四、顾

此失彼的毛病。特别是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明确编提纲的要求①与作文题目保持一致;②与立意保持一致③符合形式逻辑要

求;④语言要准确、简洁、鲜明。

第三,指导学生编提纲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就一个题目编出几个提纲,让学生

明白一篇文章的写法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就文题自拟提纲。并要求学生将提纲抄在作文前面,批改时,首先检查、批改作文提纲;作文讲评时,对提纲编写情况也进行总结、讲评。像这样有步骤、有目的认真训练,学生编提纲能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第四,掌握提纲的一般形式:作文提纲一般包括文章的三个组成部分:开头、中间、结

尾。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部分用来展开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需要多下功夫,反复推敲,篇幅要比开头、结尾长,可以分层来写;文章的开头、结尾不是文章的主体,不但要简明扼要,而且要首尾呼应;文章的三部分之间要有机地配合,要过渡衔接自然,使全文形成一个整体。

(五)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增强课堂写作的实效性...

写作能力不仅包括“写”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改”的能力。课堂写作训练不培养学生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不完善的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凡是成功的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

- 6 -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作文水平要提高,不能不会修改文章。真正要求精批细改的学生只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认为不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批阅后加以讲评。这后一种评改方式是教师所经常运用并取得了实际成效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讲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又采用要求简答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遵循鼓励性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说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二是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说:“讲评时应重复一下作文指导时的话,好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对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讲评时最好把好的作文与差的作文都读一读,先让我们 自己比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读一、两篇范文,让我们在比较之后有所收获。”“作文讲评应以一至两篇好文章和差文章为例,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讲评。”这些建议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较: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为什么”。讲评时罗列一些现象,套用几句术语是懒汉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像学生所要求的:“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我们弄清楚。”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注 释】

①晋朝 陆机《文赋》见《观察与写作》P2

②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

③1923 鲁迅《致董永舒》

④1942 茅盾《大题小解》

⑤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见《中外教论荟萃》P99

⑥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见《中外教论荟萃》P98 【参考资料】

[1]《语文审美教育概论》 主编:潘纪平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6)

[2]《中学语文教学法》 主编:徐越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

[3]《语文教学艺术论》 主编:韦志诚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中考写作新视野》 中考试题研究组编写 吉林摄影出版社(2006.12)

- 1 - 关于课堂作文教学的若干思考

武汉市洪山区板桥中学 谢江华

【内容摘要】中考作文是当前初中生作文的一面镜子,从中也反应出了我们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步入这种难堪处境的原因不仅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最根本一点是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让学生真正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没有重视积累写作的过程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长期培养。因此,针对当前中学课堂作文教学中的尴尬现状,分析了弊端根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试图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让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书写性灵。

【关 键 词】 课堂作文教学 现状 根源 方法

一、课堂作文教学尴尬的现状

引言——《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总第392期)上刊载:“命题——阅卷标准——作文辅导——教育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揭露了中学课堂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命题思维中相关概念的模糊、阅卷标准中相关概念的混乱、作文辅导中相关概念明目张胆的“沾边”训练,最后导致学生写作意识上的“盲从”。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29日)以《南开大一新生写论文批判中学作文教学》为题报道:许多大一学生用犀利的笔锋尖锐地剖析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如:八股式的议论文的写法;让学生积累舍己救人、艰苦朴素的事例在考试中运用;生硬地把一些哲理嵌入文章;生拉硬拽地挖掘某一事物并不存在的高尚意义;习惯于大量堆砌的引证来掩盖空虚的本质;更为可怕的是在学生中几乎在引导学生放弃独立思考、舍弃真情实感的“死魂灵”式的作文,这不能不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失败。难怪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邢永庆听了这些批评之后说:“如果我们的现实真的像孩子们所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向孩子们谢罪。”

虽然这些批评有些“难听”,但却真正地暴露出我们在课堂作文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在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应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那么,弊端的根源何在?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孔之见!

二、课堂作文教学弊病的根源

(一)应付考试的极端功利化倾向:为了参加中考,而胡乱编造无真情实感东西。当前课堂的作文教学,怎么考就怎么教,以传授一些写作知识作为训练之本,偏重于教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至于如何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如何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摄取、积累写作材料,却很少关注。这种教法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一个假说的基础上,即学生有内容可写,但不知如何写,有话要说,但不知如何说。而实际上学生作文遇到的最大障碍恰好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由于学生缺少写作的生活底蕴的积累,以及文化底蕴的沉淀,无从写出能够打动自己、更能打动别人的好文章来。

- 2 - (二)赌徒式的个体化倾向:一切都是教师设计,依据教师对命题的喜恶。多年的作文教学,使得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偏重于入格训练,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千人一面、千文一腔”的“应试新八股”泛滥了。这样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且使学生个人的见解、智慧、情感得不到自由展现的空间,因而其人性精神不能充分地张扬,其创造性思维也自然受到压抑。甚至是赌徒式的迎和阅卷人好恶来写作,就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战时”的几十分钟内写出让阅卷人喜闻乐见的文章,也就是要搞“迎和”。比如,能歌颂的就不要去揭露(避免惹事生非),能歌颂教师的就不要去歌颂别人(因为阅卷人一定是教师)!还有,开头必须如何如何写(要考虑阅卷人是在高温下阅卷的),中间务必怎样怎样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随意懒惰化的课堂教学倾向:据笔者调查,现今课堂作文教学缺少计划性,再加上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作文教学训练体系,教师可以随意命题,随意批阅,随意讲解。因此,课堂作文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实效性较差。更有甚者,“教作文不作文”,一学期下来没写几篇、没批几篇的懒惰教风大有人在,甚至认为课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搭头”,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适得其反的猜题和倒置的以考代练的作文教学方式:2006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出来后,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是一些语文教师的“怨声载道、齐声声讨”,究其原因,就是将都知道的半命题作文改为了材料作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应试教育”把作文教学中的猜题押宝现象推上极致。教师如此,学生如此,上下左右无不如此。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学“高手”的作文课教学经验介绍,他把近十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中考的近千个作文题目分门别类梳理成现成的所谓“规律程序”,然后教给学生哪类题目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开头,如何结尾,逐一训练后让学生熟背熟记,以应考试。他断言:作文命题具有循环式的规律性,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如此高论,如此引导,作文教学不误入歧途,岂不成了咄咄怪事?课堂作文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那么,又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

三、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途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考察能力......,增强课堂写作的自觉性...

有的老师认为:中考已迫在眉睫,哪有精力去观察!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正是解决学生材料不新、感情不真、内容不实的最有效方法。观察考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去感知自然和社会的过程。观察:是“察看”,考察是“查源”。有了这两种能力,不仅可以发现认识对象的特征,而且可以发现对象的内涵;有了这两种能力,就有了写作素材和写作能力,就能产生写作动机,写作也就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在一篇专门研究写作规律的论文中开头写道:

- 3 - “伫中区以炫览,颐情志于典坟。”①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必须深入广泛地观察万物,同时要从前人的著作中吸取精华。无独有偶,在其随后的二百多年中,南朝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也曾写道:“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②其意思是:圣人全面地观察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微妙的地方去,所以才能写出堪称楷模的文章。与其说是一种巧合,倒不如说是心有灵犀,其心志的共同结晶,那就是:写好文章必须观察。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观察、考察是接触、熟悉了解写作对象的过程,是在有意注意导引的一种思维、审美活动,是进入写作过程的先决条件,是摄取主客观信息不可逾越的关口。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曾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须看别人的作品”③著名作家茅盾在指导青年写作时讲道:“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技巧的获得固然可以借助于前人的作品,然而倘以物尽其乞灵故纸为已足,而不求诸活生生的现实,就势必成为井底之蛙了”,④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对于写作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观察能力是启动主体运动的电钮,驱动主体运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考察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要有极大热情。捷克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道:“燃起求知的渴望与学习的热情”。⑤梁启超也曾说:“观察的条件,

头一桩,是要对所观察的对象有十二分兴味,用全部精神关注在他头上。”因此我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写作是大有好处的。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虽然初三生活比较单调紧张,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投入主动性,多关注现实,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报纸,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从生活中掌握大量鲜活的语言和材料,写出缤纷斑谰,各具特色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宏观世界的日月星辰,到微观世界的电子细菌;从自然界的山川风物,到人世间的更迭;从大千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到市井里弄、家庭生活这些身边的琐事,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考察习性。比如: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通过持续、长期的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真正做到“我以我心写作文”,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项自觉行动,增强写作的自觉性。

(二)巧设多种写作训练方式....、增强课堂写作的主动性...

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他不仅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而且激发联想与想象,唤起情感体验,燃起写作欲望,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写作教学培养写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巧设多种训练方式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在写作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使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道:“若把‘严格’训

- 4 - 练少年们孜孜以求的方式改为兴趣为主,成功为念,他们势必会劲力喷涌,欲罢不能。”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改变一成不变的由教师统一命题,教师指导,限时限体裁限字数的传统作文模式,而由学生自由命题、自由选材,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感兴趣、有体会的生活,不限定时间,不限定体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写,抒发真情实感。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我只是大致说了一下作文的范围,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学生就自觉地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训练,主动地“找米下锅”此次作文获得空前的成功。有的同学写《我》写得既形象,又逼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文,还有的同学写《爸爸,我想对您说》,字字传情,真挚恳切,让人感动不已,甚至挽救了一个濒临毁灭的家庭,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写契机,对学生给予鼓励,必须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写作的主动性。

第二,掀开写作禁锢,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写作,学生会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观察花鸟虫鱼的形态,走访社区街道,了解历史盛衰。著名作家冰心曾撰文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扩大视野,此乃为文之道也”。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都应注意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对事先选定的目标进行实地考察。如不然,只能让学生“闭门造车”终究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第三,大力开辟好第二课堂,办好班级“作文库”。在我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曾兴办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的接龙,分层次作文竞赛,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交流,在有意或无意中增长知识,增长写作技能。对于中考生,主要是写小片段。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学生说得好:“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确实,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不断改变训练方式,可采用口头作文、书面作文、辩论会等形式,诱发其思维力,使他们有“实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写作的主动性。

(三)抓住习作中的“亮点”...,保证课堂写作的持续性...

我曾对害怕学语文的同学作过这样的调查:真正怕语文的根源是什么?几乎无一例外答曰:“作文”。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本来就心存疑虑和畏难情绪,教师在评改中如果一味指责挖苦,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在讲评作

- 5 - 文时,不仅需对写得成功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而且还要对写得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善于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亮点”,哪怕是用好了几个标点符号、几个动词、一个恰当的比喻等,也要适时适度地表扬。在批阅作文时,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诸如:“不懈努力,成功在向你招手”、“持之以恒,成功一定属于你”等,让学生怀着舒畅的心情去写作。有时,还可以把几篇差文章中的一些较优美、较流利的语言汇聚成一篇较成功的文章,并一一注明是从谁的文章中摘录的,让那些平时认为自己不会作文的学生感到自己的文章还有可取之处,还值得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保证习作的持续性。对于中学生说,一次独具匠心的习作,一篇得意之作的发表,都可以成为促进写作的契机和驱动力,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习作除在作文课上讲评外,还可推荐出去,力争发表,激发写作兴趣。不经意间,一颗文学新星从此冉冉升起。

(四)养成编作文提纲的 “良好习惯....”,保证课堂写作的规范性...

编写作文提纲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有效方法,作文提纲,就是用最概括、最简练

的文字,把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结果文字化。这是动笔前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中考写作时,最“事半功倍”的一条捷径。培养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编提纲的意义它不仅能保证作文顺利完成,而且能防止写作中丢三落四、顾

此失彼的毛病。特别是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明确编提纲的要求①与作文题目保持一致;②与立意保持一致③符合形式逻辑要

求;④语言要准确、简洁、鲜明。

第三,指导学生编提纲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就一个题目编出几个提纲,让学生

明白一篇文章的写法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就文题自拟提纲。并要求学生将提纲抄在作文前面,批改时,首先检查、批改作文提纲;作文讲评时,对提纲编写情况也进行总结、讲评。像这样有步骤、有目的认真训练,学生编提纲能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第四,掌握提纲的一般形式:作文提纲一般包括文章的三个组成部分:开头、中间、结

尾。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部分用来展开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需要多下功夫,反复推敲,篇幅要比开头、结尾长,可以分层来写;文章的开头、结尾不是文章的主体,不但要简明扼要,而且要首尾呼应;文章的三部分之间要有机地配合,要过渡衔接自然,使全文形成一个整体。

(五)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增强课堂写作的实效性...

写作能力不仅包括“写”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改”的能力。课堂写作训练不培养学生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不完善的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凡是成功的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

- 6 -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作文水平要提高,不能不会修改文章。真正要求精批细改的学生只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认为不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批阅后加以讲评。这后一种评改方式是教师所经常运用并取得了实际成效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讲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又采用要求简答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遵循鼓励性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说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二是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说:“讲评时应重复一下作文指导时的话,好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对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讲评时最好把好的作文与差的作文都读一读,先让我们 自己比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读一、两篇范文,让我们在比较之后有所收获。”“作文讲评应以一至两篇好文章和差文章为例,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讲评。”这些建议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较: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为什么”。讲评时罗列一些现象,套用几句术语是懒汉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像学生所要求的:“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我们弄清楚。”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注 释】

①晋朝 陆机《文赋》见《观察与写作》P2

②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

③1923 鲁迅《致董永舒》

④1942 茅盾《大题小解》

⑤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见《中外教论荟萃》P99

⑥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见《中外教论荟萃》P98 【参考资料】

[1]《语文审美教育概论》 主编:潘纪平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6)

[2]《中学语文教学法》 主编:徐越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

[3]《语文教学艺术论》 主编:韦志诚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中考写作新视野》 中考试题研究组编写 吉林摄影出版社(2006.12)


相关作文

  • 滚动快速作文专题讲座作文3800字
  • 十几年的课堂实践 真真实实的作文教学 讲师:甘肃 周文梅 2016年8月20日晚19:30 整理:明静娅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相约<滚动快速作文>专题讲座的时间到了, 很高兴与大家相处在"江西晨报滚动快速作文群".这里是滚动快速作文公益平台,是为老师作文教学指引 ...

  • 2011年长沙市语文年度论文评比光荣榜_2作文六年级
  • 2011年长沙市语文年度论文评比光荣榜 姓名 学校 论文题目 获奖等第 胡蓉 国防科大附中 说明文说明方法小结 一等奖 李娟 湖南省地质中学 构建小本课程体系,开发语文校本资源 一等奖 刘婷 长沙市二十一中 解读<骑桶者>的虚构之美 一等奖 胡立亚 明德天心中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

  • 王雪 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作文3200字
  • 1 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吉林市丰满区石井九年制实验学校 王雪 电话:13654498325 邮箱:1046151541@qq.com [摘要]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 ...

  • 作文评课作文15200字
  • 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课> 评课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qu ...

  •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环节研究作文4300字
  •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环节研究 山东甄洪武老师主讲 安徽祖显宏整理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今天,我不揣浅陋,与同行们交流作文课堂教学操作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理论性东西不多,主要是操作层面的东西,可能高度不够.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quo ...

  •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文3300字
  •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 ...

  • 说课稿作文4600字
  • 田上梁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散文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它是一篇非常有典型意义的杂文,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解剖,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憎恨和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深刻的思想当然来自深入的思考,但也离不开广博知识的支持和印证:广博丰富知识也必须有深 ...

  • 激发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文3300字
  • 1 激发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兴趣常常是人们学习.工作的引路者.心理学的观点也认为,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原动力.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即使强迫去干,也很难干好:如果有兴趣,即使禁止去干,也不容易阻止.学习,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脑力劳 ...

  • 作文教案作文2200字
  •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二) 寻找自己的秋天 课前预习 1. 到图书馆或从因特网中查阅关于秋天的作品(诗歌.散文以及音乐.绘画作品). 2. 从中选抄或下载几篇最独特.你最喜欢的,比较它们的异同. 相关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与阅读.写作.口语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