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之韵作文11700字

高二作文

1 福建茶之韵

一.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图

2 二.福建茶叶品种简介

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品质优良, 种类繁多,六大茶叶类别除黑茶、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都囊括在内。乌龙茶集中在泉州和武夷山地区,漳州的八仙茶和南平的建瓯龙须茶也属乌龙茶系,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岩茶是最出名的乌龙茶种类。红茶主要包括南平的正山小种、政和功夫及宁德的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红茶。白茶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种类有白牡丹、雪芽、白毫银针等。绿茶类最出名的属福州的茉莉花茶,也包括龙岩的斜背绿茶。

1. 福建乌龙茶

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主打产品,福建乌龙茶有南北之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

(1)闽南乌龙茶

它包括安溪铁观音、黄金贵、本山、大叶乌龙、毛蟹;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闽南地区乌龙茶,其中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素有“茶王”之称。由于安溪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且多山,所以茶树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冠盖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秋茶最佳。品质优良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味,香甜浓郁,有特殊的“观音韵”,冲泡7次仍有余香,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

3 (2)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红袍、肉桂、不知春、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等。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九龙窠。相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之际,因患水土不服,卧床不起,诸多良医献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后来有人献上一包武夷山的茶叶,请康熙皇帝饮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当康熙得知这种功效神奇的茶,当即脱下红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挂在茶树上,以示谢意,“大红袍”因此而得名。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具有特殊的“岩韵”。它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游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2. 福建红茶

福建红茶代表是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

(1)正山小种

它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由于生长在武夷高山气候里,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保健功效也是闻名遐迩的。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成为文明天下的“下午茶”。

4 (2)闽红工夫茶

它是政和工夫,坦举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

①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君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

②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 ,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 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 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 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 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 的50余年, 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 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5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鲜亮,条形秀丽。

③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 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 芽毫雪白晶莹。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 白琳工夫由此而生。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号, 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 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 体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 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福建白茶全国闻名,目前产区主要在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大白、白牡丹、贡眉、寿眉五种。其中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3. 福建绿茶

福建绿茶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宁德、福州、泉州和龙岩地区,品种包括石亭绿、七境堂绿茶、天山绿茶、云峰毛峰、大仙峰毫茶、云峰螺毫、顶峰毫、金绒凤眼、斜背茶、梅兰春、雪山毛尖、莲峰大毫、莲花银丝、莲心茶、雪峰白毛猴、鼓山白云、福云曲毫、福宁元宵绿等

(1)石亭绿

亦称“石亭茶”。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与莲花峰一带的炒青绿茶。最初为僧人所栽制。莲花峰有晋代太元丙子年(376年)的“莲花茶襟”石刻,为福建最早有关茶的石刻,产茶有1600余年的历史,因莲花峰的石亭(亦名石老亭)

6 而得名。鲜叶原料为一芽二叶。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紧结重实,银灰带绿,汤水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称为“三绿”。味醇爽,香浓郁,随采制季节不同而产生类似兰花、绿豆与杏仁气味的不同香气,称“三香”。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

(2)七境堂绿茶

产于福建罗源西部七个自然村的条形炒青绿茶。每村称为一“境”,每个境包括一些小村落,七个境共建有泰山庙称“七境堂”,故名。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制成。条索油绿稍灰,香高味醇,具有自然花香。主销国内各城市。

(3)天山绿茶

产于福建宁德西乡中天山一带的烘青绿茶。《宁德县志》:天山绿茶在宋代为团饼茶,元明产制茶饼供礼品和祭祀之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产“芽茶”列为贡品。明清以后制炒青绿茶为主。后为适应花茶生产需要改制烘青绿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烘干而制成。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称,为窨制花茶的优良原料。大部分集中宁德窨制花茶后运销海外。

7

(4)云峰毛峰

亦称“云峰清明”。产于福建永安的烘青绿茶。1978年研制。选用惊蛰至清明间芽多毫福云品系品种茶树与早芽高香黄旦品种茶树,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经摊晾、高温快速杀青、轻压保毫揉捻、薄摊烘干制成。按采制时期拼配为一至三级。条索紧直、色泽翠绿、富含白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鲜醇,叶底嫩黄。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5)大仙峰毫茶

主产于福建大田屏山乡大仙峰山区的条形烘青绿茶。采摘细嫩芽叶,经晾青、杀青、散热、整形、初烘、摊凉、复火制成。条索细紧,银毫披露,香高味鲜醇。主销福州等城市。

8 (6)云峰螺毫

产于福建永安云峰茶场的半烘炒绿茶。因外形卷曲,毫锋显露而得名。采制工艺仿“洞庭碧螺春”,以清明前福云系、福鼎大毫等早芽、毫显的良种茶树分批、及时嫩采,分级摊晾拣剔后,经高温杀青、清风、揉捻、整形提毫、文火烘干制成。分极品、优质、一级。芽叶肥嫩、均匀,外形紧结卷曲,茸毛密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甘醇,叶底匀亮,完整。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7)顶峰毫

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炒青绿茶。研制于1990年。鲜叶原料采自无性福云七号、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良种茶树。3月中旬采一芽一叶初展,经萎凋、摊晾、高温杀青、做形、低温慢烘制成。肥壮挺直,毫锋显露,香高,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亮。主销江、浙、皖、沪、以及京津一带。

(8)金绒凤眼

主产福建福鼎的扁芽形炒青绿茶。采摘芽头肥壮的芽叶,经萎凋、杀青、摊凉、翻炒定形、烘干制成。分特级、一级和二级。自然开展似瓜子,密披茸毛,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主销福州、北京、东北及香港地区。

(9)斜背茶

产于福建龙岩江山乡斜背、背洋、梅溪等地海拔1000米以上高地的条形炒青绿茶。茶树多为大叶型有性群体。经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捞(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足火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香高略带艾香,味醇厚,生津回甘似鲜橄榄。内销福建龙岩、厦门、广东大埔、潮州,外销新加坡。

(10)梅兰春

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扁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91年。因以梅占和奇兰良种为鲜叶原料,故名。4月初开采,取一芽一叶,经萎凋、高温杀青、低温慢烘制成。

9 扁平挺直,色泽润绿,含特殊品种香,味浓醇耐泡。主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上海一带。

(11)雪山毛尖

产于福建大田大仙峰一带的烘青绿茶。1989年研制。用早春芽毫多的福云品系茶树嫩梢,经摊晾、杀青、揉捻、整形、烘干、拣剔制成。毫显匀秀,香高味醇,叶底匀亮。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12)莲峰大毫

产于福州北郊莲花峰下的烘青绿茶。红旗茶场研制。选用毫多、芽壮的福鼎大毫茶良种,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晾、萎凋、杀青、烘干制成。嫩绿油润,颗颗成朵,白毫显露,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主销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一带。

(13)莲花银丝

产于福建清流的烘青绿茶。1991年研制。选用谷雨前福云品系系肥壮芽头,经电锅杀青、手工搓揉、理条整形、文火足干等工序手工精细加工而成。条紧直锋锐,茸毛密披,汤味鲜爽,叶底匀明。主销江苏各地。

(14)莲心茶

亦称“绿茶莲心”。产于福建福鼎、霞浦等地条形烘青绿茶。采摘大白茶品种一芽二叶,经轻萎凋、杀青、毛火、摊凉、堆积、足火焙干制成。细紧纤秀,锋苗显露,绿中带黄,似莲子芯,香气清幽含绿豆香。销国内各城市。

(15)雪峰白毛猴

产于福州雪峰寺附近海拔800米高山上的弯曲形炒青绿茶。因身披白色茸毛,状若白毛猴故名。研制于90年代。3月上旬至下旬采摘福云六号、福鼎大毫茶第一叶初展嫩梢,经轻度萎凋、摊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初干、再整形、烘炒复干、拣剔制成。肥壮弯曲,披白茸毛,色银绿隐翠,汤清碧绿,香高清幽,味醇爽回甘,叶底柔嫩匀绿。主销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无锡、上海、合肥、北京等城市。

(16)鼓山白云

产于福州恩顶茶场、鼓山、鼓岭带的条形半烘炒绿茶。因成品富含白毫而得名。采摘福云六号良种的一芽一叶初展,经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造形、低温慢

10 焙制成。条索圆直饱满,毫显露,色翠绿,香清高,味鲜爽。主销苏、浙、皖、沪一带。

(17)福云曲毫

产于福建福安的卷曲形半烘炒绿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研制。春分前后采摘福云七号无性系良种的一芽一叶初展嫩梢,经杀青、揉捻、毛火、整形(滚炒或布包揉)、摊凉、足火制成。紧结卷曲,茸毫显露,汤色黄绿,味鲜爽甘醇,具浓郁的板栗香,叶底嫩黄明亮。主角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地。

(18)福宁元宵绿

主产福建霞浦崇儒乡一带的条形烘炒绿茶。以霞浦明代为福宁县而名茶。研制于1991年。元宵节前采摘早芽型品种“春分茶”的绿嫩芽叶,经杀青、揉捻、初烘、炒揉做形、摊凉、复火、拣剔包装制成。条索细秀卷曲,银绿隐翠,香高味醇,向以香味纯厚著称。上市早,畅销于各大城市。

4. 福建白茶 福建白茶主要茶区产地为闽北的政和、和闽东的福鼎等县。福鼎原为主要白茶产区,解放后主要生产制造红茶、绿茶,近年来,因福建白茶的保健功效及药用价值逐步被认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恢复一部分白茶生产。以上两县,不但是福建白茶产区;也是福建茶叶主要产区,这和其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分不开的。

福建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福建白茶依其不同的茶树品种和采摘标准可分为如下几种:采自大白茶茶树者称大白,采自水仙茶树者称水仙白,采自菜茶茶树者称小白。在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称称白毫银针。在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小白的制成品称贡眉、寿眉。

福建白茶除了含有其它茶叶固有的营养成份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内脂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糖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份,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效,在产区内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

11

很少会中暑,因此白牡丹是当地茶农夏季必备的白茶之一。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攻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现在太姥山还有一株具有170多年树龄的福建大白茶原始母树,名曰“绿芽茶”。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越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 ,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是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视过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是百利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该提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康身体。

(1)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2)白牡丹 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垂卷,叶态自然,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香味鲜醇。白牡丹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冲泡后绿叶衬嫩芽,宛如蓓蕾初绽花朵,绚丽秀美;滋味清醇微甜,毫香鲜嫩持久,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

12

(3)

贡眉(寿眉) 茶外形毫心多较肥壮,叶张稍肥嫩,叶整紧卷如眉,匀整,破张少,灰绿或墨绿,色泽调和,洁净,无老梗、枳及腊叶,内质香气清纯,毫香显,汤色浅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酵爽,叶底柔软、嫩亮、毫芽多。

5. 福建花茶

福建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喜欢,其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德、福州及其周边地区。福建花茶主要包括茉莉花茶、雀舌毫、荣莉银毫、春风等。其中以茉莉花茶最为知名。茉莉花茶,又叫,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花茶属于再加工类茶,而茉莉花茶又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名品。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坯,一般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1)福建茉莉花茶

主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及闽东北地区,它选用优质的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福建茉莉花茶的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在福建茉莉花茶中,最为高档的要数茉莉大白毫,它采用多茸毛的茶树品种作为原料,使成品茶白毛覆盖。茉莉大白毫的制作工艺特别精细,生产出的成品外形毫多芽壮,色泽嫩黄,香气鲜浓,纯正持久,滋味醇厚爽口,是茉莉花茶中的精品。

13

(2)龙团珠茉莉花茶

龙团珠茉莉花茶产于福建福州。是福州茉莉花茶中的传统地方名牌产品。品质特点:外形圆紧重实、匀整;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醇厚,汤色黄亮,叶底有肥厚。

(3)政和茉莉银针

政和茉莉银针茉莉花茶。产于福建政和茶厂。主销北京、天津等地。其品质特点:外形芽条肥壮,满披茸毛,形似银针,色泽油润;内质汤色清澈明亮,花香芬芳、浓郁,冲泡3~4次花香犹存,滋味鲜浓醇爽回甘,叶底肥厚匀嫩,根根如针。

14 三.福建茶文化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比《茶经》早300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廷,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 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 宋子安撰(1064前后) 《东溪试茶录》;宋? 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 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 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 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清? 彭光斗(1766) 《闽琐记》、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 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 ,乌龙东渡创奇迹。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 曾留下许多茶诗。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 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苏宇霖的“茶王百克成天价,极品一瓯满座香。”郑梦集的“似诗似画安溪县,如露如泉铁观音。”安溪大观园门联的“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安溪古称清溪) 。无不体现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茶师、茶都。

15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四.福建茶俗

古语“寒夜客来茶当酒”,福建人是客一进门即泡茶。福建人喜欢喝乌龙茶,在福建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

福建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当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除了茶壶、茶杯,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

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置茶洗中, 放上茶叶,茶叶往往要放满壶,冲出来才够味。水一开,立刻就冲入茶壶中,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同时使茶壶内外温度差不致太大。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要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水有少许溢出,盖上盖子,再淋一些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后,最忌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

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16 五.福建民间茶活动

在福建的民间一直流传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这项茶活动。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

六.福建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 苦荼" 。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17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七.情愫系台湾(体验经济的表现)

据史书记载,建瓯的乌龙老树是台湾乌龙珍品“冻顶乌龙”的母树,是台湾名茶“清心乌龙茶”的始祖。1990年,台湾茶界泰斗吴振铎教授就亲临建瓯东峰一带“寻根访祖”,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证实北苑贡茶遗址附近的一片矮脚乌龙茶茶园已有128年历史。于是立碑石刻“百年乌龙”永志海峡两岸茶叶亲缘相依的关系。

乌龙茶还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台湾茶业的奠基者。它深得台湾人民的喜爱,从古至今它就是人们的座上客,馈赠亲友的首选。现在海峡两岸的坚冰已逐渐消融,乌龙茶更应走进台湾千家万户,成为连结两岸人民传统友谊的纽带,让两岸人民一喝道乌龙茶,就感觉到美好与幸福。

并且海峡两岸还举办“茶博会”,以茶为纽带,维系着两岸人民的感情,然而第五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就在福建武夷山举行。这就是体验经济的最好体现。

1 福建茶之韵

一.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图

2 二.福建茶叶品种简介

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品质优良, 种类繁多,六大茶叶类别除黑茶、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都囊括在内。乌龙茶集中在泉州和武夷山地区,漳州的八仙茶和南平的建瓯龙须茶也属乌龙茶系,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岩茶是最出名的乌龙茶种类。红茶主要包括南平的正山小种、政和功夫及宁德的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红茶。白茶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种类有白牡丹、雪芽、白毫银针等。绿茶类最出名的属福州的茉莉花茶,也包括龙岩的斜背绿茶。

1. 福建乌龙茶

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主打产品,福建乌龙茶有南北之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

(1)闽南乌龙茶

它包括安溪铁观音、黄金贵、本山、大叶乌龙、毛蟹;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闽南地区乌龙茶,其中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素有“茶王”之称。由于安溪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且多山,所以茶树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冠盖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秋茶最佳。品质优良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味,香甜浓郁,有特殊的“观音韵”,冲泡7次仍有余香,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

3 (2)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红袍、肉桂、不知春、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等。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九龙窠。相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之际,因患水土不服,卧床不起,诸多良医献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后来有人献上一包武夷山的茶叶,请康熙皇帝饮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当康熙得知这种功效神奇的茶,当即脱下红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挂在茶树上,以示谢意,“大红袍”因此而得名。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具有特殊的“岩韵”。它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游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2. 福建红茶

福建红茶代表是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

(1)正山小种

它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由于生长在武夷高山气候里,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保健功效也是闻名遐迩的。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成为文明天下的“下午茶”。

4 (2)闽红工夫茶

它是政和工夫,坦举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

①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君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

②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 ,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 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 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 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 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 的50余年, 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 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5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鲜亮,条形秀丽。

③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 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 芽毫雪白晶莹。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 白琳工夫由此而生。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号, 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 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 体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 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福建白茶全国闻名,目前产区主要在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大白、白牡丹、贡眉、寿眉五种。其中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3. 福建绿茶

福建绿茶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宁德、福州、泉州和龙岩地区,品种包括石亭绿、七境堂绿茶、天山绿茶、云峰毛峰、大仙峰毫茶、云峰螺毫、顶峰毫、金绒凤眼、斜背茶、梅兰春、雪山毛尖、莲峰大毫、莲花银丝、莲心茶、雪峰白毛猴、鼓山白云、福云曲毫、福宁元宵绿等

(1)石亭绿

亦称“石亭茶”。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与莲花峰一带的炒青绿茶。最初为僧人所栽制。莲花峰有晋代太元丙子年(376年)的“莲花茶襟”石刻,为福建最早有关茶的石刻,产茶有1600余年的历史,因莲花峰的石亭(亦名石老亭)

6 而得名。鲜叶原料为一芽二叶。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紧结重实,银灰带绿,汤水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称为“三绿”。味醇爽,香浓郁,随采制季节不同而产生类似兰花、绿豆与杏仁气味的不同香气,称“三香”。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

(2)七境堂绿茶

产于福建罗源西部七个自然村的条形炒青绿茶。每村称为一“境”,每个境包括一些小村落,七个境共建有泰山庙称“七境堂”,故名。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制成。条索油绿稍灰,香高味醇,具有自然花香。主销国内各城市。

(3)天山绿茶

产于福建宁德西乡中天山一带的烘青绿茶。《宁德县志》:天山绿茶在宋代为团饼茶,元明产制茶饼供礼品和祭祀之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产“芽茶”列为贡品。明清以后制炒青绿茶为主。后为适应花茶生产需要改制烘青绿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烘干而制成。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称,为窨制花茶的优良原料。大部分集中宁德窨制花茶后运销海外。

7

(4)云峰毛峰

亦称“云峰清明”。产于福建永安的烘青绿茶。1978年研制。选用惊蛰至清明间芽多毫福云品系品种茶树与早芽高香黄旦品种茶树,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经摊晾、高温快速杀青、轻压保毫揉捻、薄摊烘干制成。按采制时期拼配为一至三级。条索紧直、色泽翠绿、富含白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鲜醇,叶底嫩黄。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5)大仙峰毫茶

主产于福建大田屏山乡大仙峰山区的条形烘青绿茶。采摘细嫩芽叶,经晾青、杀青、散热、整形、初烘、摊凉、复火制成。条索细紧,银毫披露,香高味鲜醇。主销福州等城市。

8 (6)云峰螺毫

产于福建永安云峰茶场的半烘炒绿茶。因外形卷曲,毫锋显露而得名。采制工艺仿“洞庭碧螺春”,以清明前福云系、福鼎大毫等早芽、毫显的良种茶树分批、及时嫩采,分级摊晾拣剔后,经高温杀青、清风、揉捻、整形提毫、文火烘干制成。分极品、优质、一级。芽叶肥嫩、均匀,外形紧结卷曲,茸毛密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甘醇,叶底匀亮,完整。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7)顶峰毫

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炒青绿茶。研制于1990年。鲜叶原料采自无性福云七号、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良种茶树。3月中旬采一芽一叶初展,经萎凋、摊晾、高温杀青、做形、低温慢烘制成。肥壮挺直,毫锋显露,香高,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亮。主销江、浙、皖、沪、以及京津一带。

(8)金绒凤眼

主产福建福鼎的扁芽形炒青绿茶。采摘芽头肥壮的芽叶,经萎凋、杀青、摊凉、翻炒定形、烘干制成。分特级、一级和二级。自然开展似瓜子,密披茸毛,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主销福州、北京、东北及香港地区。

(9)斜背茶

产于福建龙岩江山乡斜背、背洋、梅溪等地海拔1000米以上高地的条形炒青绿茶。茶树多为大叶型有性群体。经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捞(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足火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香高略带艾香,味醇厚,生津回甘似鲜橄榄。内销福建龙岩、厦门、广东大埔、潮州,外销新加坡。

(10)梅兰春

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扁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91年。因以梅占和奇兰良种为鲜叶原料,故名。4月初开采,取一芽一叶,经萎凋、高温杀青、低温慢烘制成。

9 扁平挺直,色泽润绿,含特殊品种香,味浓醇耐泡。主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上海一带。

(11)雪山毛尖

产于福建大田大仙峰一带的烘青绿茶。1989年研制。用早春芽毫多的福云品系茶树嫩梢,经摊晾、杀青、揉捻、整形、烘干、拣剔制成。毫显匀秀,香高味醇,叶底匀亮。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12)莲峰大毫

产于福州北郊莲花峰下的烘青绿茶。红旗茶场研制。选用毫多、芽壮的福鼎大毫茶良种,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晾、萎凋、杀青、烘干制成。嫩绿油润,颗颗成朵,白毫显露,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主销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一带。

(13)莲花银丝

产于福建清流的烘青绿茶。1991年研制。选用谷雨前福云品系系肥壮芽头,经电锅杀青、手工搓揉、理条整形、文火足干等工序手工精细加工而成。条紧直锋锐,茸毛密披,汤味鲜爽,叶底匀明。主销江苏各地。

(14)莲心茶

亦称“绿茶莲心”。产于福建福鼎、霞浦等地条形烘青绿茶。采摘大白茶品种一芽二叶,经轻萎凋、杀青、毛火、摊凉、堆积、足火焙干制成。细紧纤秀,锋苗显露,绿中带黄,似莲子芯,香气清幽含绿豆香。销国内各城市。

(15)雪峰白毛猴

产于福州雪峰寺附近海拔800米高山上的弯曲形炒青绿茶。因身披白色茸毛,状若白毛猴故名。研制于90年代。3月上旬至下旬采摘福云六号、福鼎大毫茶第一叶初展嫩梢,经轻度萎凋、摊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初干、再整形、烘炒复干、拣剔制成。肥壮弯曲,披白茸毛,色银绿隐翠,汤清碧绿,香高清幽,味醇爽回甘,叶底柔嫩匀绿。主销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无锡、上海、合肥、北京等城市。

(16)鼓山白云

产于福州恩顶茶场、鼓山、鼓岭带的条形半烘炒绿茶。因成品富含白毫而得名。采摘福云六号良种的一芽一叶初展,经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造形、低温慢

10 焙制成。条索圆直饱满,毫显露,色翠绿,香清高,味鲜爽。主销苏、浙、皖、沪一带。

(17)福云曲毫

产于福建福安的卷曲形半烘炒绿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研制。春分前后采摘福云七号无性系良种的一芽一叶初展嫩梢,经杀青、揉捻、毛火、整形(滚炒或布包揉)、摊凉、足火制成。紧结卷曲,茸毫显露,汤色黄绿,味鲜爽甘醇,具浓郁的板栗香,叶底嫩黄明亮。主角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地。

(18)福宁元宵绿

主产福建霞浦崇儒乡一带的条形烘炒绿茶。以霞浦明代为福宁县而名茶。研制于1991年。元宵节前采摘早芽型品种“春分茶”的绿嫩芽叶,经杀青、揉捻、初烘、炒揉做形、摊凉、复火、拣剔包装制成。条索细秀卷曲,银绿隐翠,香高味醇,向以香味纯厚著称。上市早,畅销于各大城市。

4. 福建白茶 福建白茶主要茶区产地为闽北的政和、和闽东的福鼎等县。福鼎原为主要白茶产区,解放后主要生产制造红茶、绿茶,近年来,因福建白茶的保健功效及药用价值逐步被认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恢复一部分白茶生产。以上两县,不但是福建白茶产区;也是福建茶叶主要产区,这和其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分不开的。

福建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福建白茶依其不同的茶树品种和采摘标准可分为如下几种:采自大白茶茶树者称大白,采自水仙茶树者称水仙白,采自菜茶茶树者称小白。在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称称白毫银针。在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小白的制成品称贡眉、寿眉。

福建白茶除了含有其它茶叶固有的营养成份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内脂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糖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份,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效,在产区内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

11

很少会中暑,因此白牡丹是当地茶农夏季必备的白茶之一。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攻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现在太姥山还有一株具有170多年树龄的福建大白茶原始母树,名曰“绿芽茶”。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越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 ,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是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视过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是百利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该提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康身体。

(1)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2)白牡丹 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垂卷,叶态自然,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香味鲜醇。白牡丹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冲泡后绿叶衬嫩芽,宛如蓓蕾初绽花朵,绚丽秀美;滋味清醇微甜,毫香鲜嫩持久,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

12

(3)

贡眉(寿眉) 茶外形毫心多较肥壮,叶张稍肥嫩,叶整紧卷如眉,匀整,破张少,灰绿或墨绿,色泽调和,洁净,无老梗、枳及腊叶,内质香气清纯,毫香显,汤色浅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酵爽,叶底柔软、嫩亮、毫芽多。

5. 福建花茶

福建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喜欢,其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德、福州及其周边地区。福建花茶主要包括茉莉花茶、雀舌毫、荣莉银毫、春风等。其中以茉莉花茶最为知名。茉莉花茶,又叫,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花茶属于再加工类茶,而茉莉花茶又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名品。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坯,一般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1)福建茉莉花茶

主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及闽东北地区,它选用优质的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福建茉莉花茶的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在福建茉莉花茶中,最为高档的要数茉莉大白毫,它采用多茸毛的茶树品种作为原料,使成品茶白毛覆盖。茉莉大白毫的制作工艺特别精细,生产出的成品外形毫多芽壮,色泽嫩黄,香气鲜浓,纯正持久,滋味醇厚爽口,是茉莉花茶中的精品。

13

(2)龙团珠茉莉花茶

龙团珠茉莉花茶产于福建福州。是福州茉莉花茶中的传统地方名牌产品。品质特点:外形圆紧重实、匀整;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醇厚,汤色黄亮,叶底有肥厚。

(3)政和茉莉银针

政和茉莉银针茉莉花茶。产于福建政和茶厂。主销北京、天津等地。其品质特点:外形芽条肥壮,满披茸毛,形似银针,色泽油润;内质汤色清澈明亮,花香芬芳、浓郁,冲泡3~4次花香犹存,滋味鲜浓醇爽回甘,叶底肥厚匀嫩,根根如针。

14 三.福建茶文化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比《茶经》早300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廷,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 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 宋子安撰(1064前后) 《东溪试茶录》;宋? 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 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 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 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清? 彭光斗(1766) 《闽琐记》、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 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 ,乌龙东渡创奇迹。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 曾留下许多茶诗。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 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苏宇霖的“茶王百克成天价,极品一瓯满座香。”郑梦集的“似诗似画安溪县,如露如泉铁观音。”安溪大观园门联的“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安溪古称清溪) 。无不体现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茶师、茶都。

15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四.福建茶俗

古语“寒夜客来茶当酒”,福建人是客一进门即泡茶。福建人喜欢喝乌龙茶,在福建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

福建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当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除了茶壶、茶杯,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

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置茶洗中, 放上茶叶,茶叶往往要放满壶,冲出来才够味。水一开,立刻就冲入茶壶中,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同时使茶壶内外温度差不致太大。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要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水有少许溢出,盖上盖子,再淋一些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后,最忌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

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16 五.福建民间茶活动

在福建的民间一直流传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这项茶活动。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

六.福建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 苦荼" 。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17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七.情愫系台湾(体验经济的表现)

据史书记载,建瓯的乌龙老树是台湾乌龙珍品“冻顶乌龙”的母树,是台湾名茶“清心乌龙茶”的始祖。1990年,台湾茶界泰斗吴振铎教授就亲临建瓯东峰一带“寻根访祖”,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证实北苑贡茶遗址附近的一片矮脚乌龙茶茶园已有128年历史。于是立碑石刻“百年乌龙”永志海峡两岸茶叶亲缘相依的关系。

乌龙茶还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台湾茶业的奠基者。它深得台湾人民的喜爱,从古至今它就是人们的座上客,馈赠亲友的首选。现在海峡两岸的坚冰已逐渐消融,乌龙茶更应走进台湾千家万户,成为连结两岸人民传统友谊的纽带,让两岸人民一喝道乌龙茶,就感觉到美好与幸福。

并且海峡两岸还举办“茶博会”,以茶为纽带,维系着两岸人民的感情,然而第五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就在福建武夷山举行。这就是体验经济的最好体现。


相关作文

  • "美丽福建.我的梦"(500字)作文作文3100字
  • 精选作文:"美丽福建.我的梦"(500字) 作文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那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还有那西北的新疆,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呦,那块美丽的在地图上向我们挥着手的是什么?啊,原来是福 ...

  • 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作文200字
  • 2008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女孩的成长滋味多> 2008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给父亲的情书> 2008福建高考优秀作文<那年,青春无痕> 2008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吃苦要趁早> 2008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浸泡过的陈山楂> 2008福建高考优秀作文 ...

  • 上海世博会--福建作文800字
  • 洪:关注世博. 陈:品味生活. 合: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洪:从2006年的沈阳世博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再到今天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已经第三次举办了如此之大的盛会. 陈:而上海世博会,恰恰象征着中国科技文明的发展. 洪:是啊,上海世博会的各馆都把自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作为福建 ...

  • 海西论文作文3300字
  • 翻阅海西篇章,共筑美好家园 海西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 ...

  •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作文0字
  •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作文0字
  •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 跳绳比赛作文17300字
  • 1 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 一.竞赛日期: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各个项目竞赛日期详见单项规程. 二.竞赛地点: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三.竞赛项目:2010年:篮球.足球(男子).跳绳(甲.乙.丙组).脚斗士(丁组). 2011年:田径.游泳.武术.健美操(含啦啦操) 四. ...

  • 美丽福建,我的梦(600字)作文作文4800字
  • 精选作文:美丽福建,我的梦(600字) 作文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梦想是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当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时,我会自豪地说:我的梦想是看到我们美丽福建的美&&说到着,大家一定会感到惊叹:福建是旅游风景盛地:经济时尚潮流,越来越多的超 ...

  • 福建土楼导游词作文400字
  •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到了福建土楼.现在,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福建土楼吧!"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它可以预防敌人入侵,土楼有五凤形.圆形.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交椅形等形状,非常壮观.2008年7月7日,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