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作文2000字

四年级作文

《杨氏之子》说课

启明小学部:周洲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本课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一家中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又是本组的开篇课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组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2、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杨氏之子聪慧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又运用了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之处。主张积累,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运用课前预习,课堂理解感悟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学、交流、汇报等活动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理解古文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古文的基本特点,总结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体会人物语言的精妙。总的说来,是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二、品读课文,读出韵味

学古诗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首先要读的有节奏,心里得明白什么地方该做停顿,才能读得有味道。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我先指名读文,采用具体细致的评价使学生明确停顿、语气、语调上应该如何正确朗读。抓住关

键字词,带领学生读准音,断好句,解决字音字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学古文与现代文也有相似之处。文中都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1、生交流后出示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1)谁会读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读?(赞赏的语气)

(2)其中的“甚”可以换成那些词?

(3)那么杨氏子的甚聪慧表现在哪儿呢?

先品读孔君平的话,“孔君平的话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只指杨梅,不指其他水果?”,激活学生思维,进而悟出“杨氏子和杨梅的联系。

有感悟孔君平的话作铺垫,学生不难发现“杨氏子也在拿孔君平的姓氏作文章”,答得巧妙(出示句子),由此可这个孩子的“聪惠”可是,书中为什么说他“甚聪惠”呢?比较两种说法“孔雀是君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杨氏子“说话委婉”。通过对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因为有些语言,单独地看,看不出它的妙处,一旦加以对比,就会凸显其阅读价值。

“甚聪惠”还表现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联系“应声答”,体会杨氏子的“才思敏捷”。联系“为设果”“夫子”等,体会杨氏子的热情有礼。

之后,再读课文,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然后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表情表演,重点表现出孔君平的风趣,孩子的机智,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续写古文,运用语言

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刚刚读出古文的一点味道来,一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个时候我让学生补写结局:孔君平会是怎样的反应呢?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察一下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一举两得。

五、推荐故事,当堂练习

在成功地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之后,我趁热打铁推荐《世说新语》进行拓展。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大语文”观。

总之,本课力求结合课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读有味道,学之有法,培养学生自学读书与阅读理解的能力。

《杨氏之子》说课

启明小学部:周洲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本课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一家中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又是本组的开篇课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组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2、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杨氏之子聪慧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又运用了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之处。主张积累,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运用课前预习,课堂理解感悟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学、交流、汇报等活动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理解古文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古文的基本特点,总结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体会人物语言的精妙。总的说来,是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二、品读课文,读出韵味

学古诗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首先要读的有节奏,心里得明白什么地方该做停顿,才能读得有味道。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我先指名读文,采用具体细致的评价使学生明确停顿、语气、语调上应该如何正确朗读。抓住关

键字词,带领学生读准音,断好句,解决字音字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学古文与现代文也有相似之处。文中都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1、生交流后出示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1)谁会读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读?(赞赏的语气)

(2)其中的“甚”可以换成那些词?

(3)那么杨氏子的甚聪慧表现在哪儿呢?

先品读孔君平的话,“孔君平的话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只指杨梅,不指其他水果?”,激活学生思维,进而悟出“杨氏子和杨梅的联系。

有感悟孔君平的话作铺垫,学生不难发现“杨氏子也在拿孔君平的姓氏作文章”,答得巧妙(出示句子),由此可这个孩子的“聪惠”可是,书中为什么说他“甚聪惠”呢?比较两种说法“孔雀是君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杨氏子“说话委婉”。通过对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因为有些语言,单独地看,看不出它的妙处,一旦加以对比,就会凸显其阅读价值。

“甚聪惠”还表现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联系“应声答”,体会杨氏子的“才思敏捷”。联系“为设果”“夫子”等,体会杨氏子的热情有礼。

之后,再读课文,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然后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表情表演,重点表现出孔君平的风趣,孩子的机智,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续写古文,运用语言

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刚刚读出古文的一点味道来,一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个时候我让学生补写结局:孔君平会是怎样的反应呢?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察一下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一举两得。

五、推荐故事,当堂练习

在成功地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之后,我趁热打铁推荐《世说新语》进行拓展。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大语文”观。

总之,本课力求结合课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读有味道,学之有法,培养学生自学读书与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关作文

  • 10.杨氏之子作文2100字
  • 10.杨氏之子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 ...

  • 杨氏之子教案作文2200字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 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 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 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说话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 3.我们已经知道这篇 ...

  • 10.[杨氏之子 ] 教学设计作文1600字
  • 10.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会写会认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教具]课件 [教学重难点]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重点:难点是品味杨氏子的语言之精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 ...

  • 10.杨氏之子(学生版)作文2100字
  • 1 201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科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10.杨氏之子 两课时 备课人:周 舟 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 ...

  • 杨氏之子作文3400字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 ...

  • 1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作文1700字
  • 10 杨氏之子 (巨亭镇中心小学 张明强)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大意,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根据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孩子应对是语言的巧妙. 3. 感受故事中任务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

  • 10.杨氏之子(教师版)作文2000字
  • 1 201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科第三单元导学案(师) 课题10.杨氏之子 两课时 备课人:周 舟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 ...

  •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作文1400字
  • 1 <杨氏之子>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年第四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杨氏之子>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五年级教师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让学 ...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作文1000字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题 1.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课下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没有发现本文与 ...

  • [杨氏之子]作文4300字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