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拟题作文21300字

初三作文

拟 题

[高分要领]

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使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使人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近年来,自主拟题已成为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考作文标题的拟定也是发挥考生才情的小小舞台,切切不可小觑。拟出精彩的标题,闪出高考作文的第一道亮丽,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

高质量标题的标准:一要准确,二要简洁,三要新颖,四要有文采。如何拟出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的好标题呢?下面介绍几种作文拟题的方法:

一、修辞法:

话题作文如能恰当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呼告、设问、反问、对仗等各种修辞手法,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例如一考生在文中提出了“诚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原则”的观点,倘若拟题为“诚信,为人的原则”就是个俗题、老题,如果改成“诚信,为人的底线”仅换一词,却用了比喻修辞,就形象而新鲜了。再如99年优秀作文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文中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又贴切形象。以“挫折”为话题——《你别把我看扁了》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运用夸张手法。99年一考生用对比修辞组成的选择问句作题“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生活加点苦吧!》(以关注生活”为话题)运用呼告修辞。以“环保”为话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运用对偶修辞,《地球就诊记》运用拟人修辞。《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题目中“吴”与“无”同音,谐音双关。这些标题既准确、鲜明、生动、又表达出考生的褒贬情感,新颖独特,耐人咀嚼。

二、引用法:

巧用名言警句,名著标题,甚至歌词入题,显得简练、精粹,灵活,也表现出作者积累的厚实。

1、引用诗文名句:

《听取“哇”声一片》是《作文通讯》上的一篇文题,作者套用辛弃疾的诗句,批判生活中一些人使用港台腔十足的语言(如用“哇”表示惊叹)为时髦的现象,题目风趣,令人眼睛一亮。2001年有位考生以《生命“诚”可贵》为题,生动有趣,显示了作者的机智。裴多非名句“生命诚可贵”中的“诚”是副词,“诚然”之意,作者运用双关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眼睛为之一亮。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化用名著标题:

文学名著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其标题往往熔铸了作家许多智慧和心血,如能化用,实属借他山之石,何乐而不为呢?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匆匆》和《复活》分别移用了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同名小说。再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一地梨花》和《“诚信”漂流记》等分别是对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和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标题个别成分化用而来的。

3、引用流行歌词:

流行歌曲旋律清新明快,其用词用语脍炙人口,表现了特定时代五彩斑斓的生活与大自然美好景致。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本文的作者大胆引用台湾著名歌星姜育恒主唱的,《梅花三弄》主题曲的精美歌词,塑造了新形象--四大美女形象,注入

新内涵--各有其怨,对“情”字的理解丰富多彩,使文题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律之美,这样的好题,令人先睹为快,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一句话,一辈子》,引自周华健主唱的《朋友》的歌词,赞美了朋友之间“一诺千金”式的诚信的可贵。又如山东考生当年满分作文《明明白白我的心》,也是取自人们非常熟悉的歌词,这里的含义就是坦荡诚信,拒绝欺诈诓骗。这样引用,言简意丰,通俗而不失含蓄。2001年高考作文标题还有《我的未来不是梦》《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等等。

三、符号法:

妙用算式或标点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蕴含哲理等特点,往往能出奇制胜,一鸣惊人,近年来备受青睐。如2001年好标题“7-1=0”,暗示7个背囊中“诚信”这一背囊的重要性,去掉了“诚信”,其他如“美德”、“金钱”等都会丧失。题目新奇别致,叫人一见难忘。《“勤劳×高科技=致富”》运用的是数学中的恒等式。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的《成绩≠素质》运用的是不等式。一则新闻报道《99+1=0》,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作为题目,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同样2001年的高考优作文题《1>5》运用的也是荒谬式: “1”代表“诚信”,“5”代表“健康”以外的“金钱”等五个背囊,因此,“1>5”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的《生活--???》连用三个标点符号“?”,告诉人们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2003年陕西一高考优作就是采用了两个简短的问句《感情乎? 认识乎? 》看似发问, 实则显豁, 吻合了话题的核心,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由此看来,数学公式或标点拟题新颖别致,回味无穷。当然,写作时不要机械地按数学公式和字面去理解它,只有从内含的哲理性去理解阐述,才丰富深刻。

四、反常法: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中能恰当运用这种看似不合常情、违反常理而实际具有深意的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探究欲,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如《他盯着女生看》一文,乍一看标题,你会大吃一惊:这男生怎么会这样,举动如此反常?再读文章,你仍会吓一跳:他还是一个班长,真不像话!一直读到文章结尾,你才如梦初醒:原来班长为了给大家画肖像做毕业留念,才盯着女生看的!这样的标题令人悬念顿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使读者不得不阅读下去。还有以“竞争”为话题的《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的《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三人一双眼》,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的《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等,因其与一般人的想法、习惯、心态相反,所以更具隐秘性,更有吸引力,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当然拟出一个好标题绝非一日之功,首先要认识到文章题目的重要性,第二要经常性训练拟题,第三要多多揣摩报刊上的好标题。总之,只要平时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积累丰富,拟题时多推敲,多润色,就会让你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首先成为考场作文的一个亮点。

[佳作点评]

(例文一) 一花一世界

浙江一考生

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世界是水,海是我们最初的家园;还有的说,世界是空气、是泥„„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头甚至认为,世界是数。其实,他

们都对。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丰富,惟有丰富才有我们这些思想迥异的人。

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儿是春住处?”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黄庭坚说„„王安石倒是承认,二十四番花信风罢了,春自然也走了。春归何处?引得这些词人话语纷纷。其实他们都对,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丰富的答案。

或许理解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总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见一方风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见的片面些。一张白纸上有一黑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有的则认为那是一团黑点,他们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样。

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多样。一团乱麻,头绪纷纷。可以像徐志摩那样细心地解,解得“眼儿疼,手指酸”,可终于笑解烦恼结;也可以借长剑,手起刀落,亚历山大王除了连环套。哪个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归,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人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

多样的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答案。面对这个考题,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记叙文,甚至写诗歌;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有多彩的选择。可以扬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铁马金戈。只要我们记住对祖国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尽可以丰富多样。

多样的理解,多样的角度,多样的方法,多样的答案。

世界是什么?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选择?真的很难挑选,可以快走追赶,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领略,欣赏夹岸平沙、落英缤纷。既然有如许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里,以包容的心态看万事万物?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开满各异的繁花。

[点评] 这是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作者紧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取题为“一花一世界”,对“世界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作了“丰富多彩”的诠释:一花便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便有说不清的“世界”,答案怎么可能只是一个呢?这样既点明题旨:“一花一世界”,答案多元,应“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又提供读者丰富的信息量,给人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例文二)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四川一考生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我们要让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时光在飞快地流逝,我们眼前的一切无不如白驹过

隙,成为往事,我们要珍惜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瞳孔,当水石相搏,一滴水珠亲吻我的脸庞,当微风过处,树叶的那一丝微微的颤动飘入眼帘„„我的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柔情,那是对万物的景仰和对生命的热爱啊,我们那么想让时光慢些流转,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的机缘吧,从此时,从此地。这样,我们多年后回味人生时,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直都在珍惜,我无悔牎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明朝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确定志向,就是定位人生;为志向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实现志向,就是升华人生。人生就是在奋斗中一天天走向圆满。有的人为了享乐,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能不短呢?没有用博爱的心对待生活。

是的,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

[点评]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抒情写心,自然成文,令人动容。作者在文中采用回环往复的形式,大量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用铺陈手法极写了人生选择博爱的美丽的风景与美好的人生。中间几段对心灵的剖析,其说理之精辟,语言之优美,行文之顺畅,令人叹服以。特别是文题干净利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旗帜鲜明地揭示了“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的主题。标题有气势,有力量,有号召力!实在妙极!

(例文三) 我叫不叫?

河南一考生

我是一条京巴狗,我是在四个月大的时候被现在的女主人由乡下带到城里来的。女主人对我极为宠爱,不过邻居家的长辈大黑狗却对我说:“别看她现在喜欢你,时间一长说不定把你给扔了。”“我只要能讨她喜欢,听她的话就行了。”我听了之后,立即贯彻到行动当中,现在女主人不管到哪儿,都乐意带着我。

这不,女主人到天津去也带着我,我平生第一次坐长途客车,当然得意了。一个劲儿冲着女主人叫,逗得她眉开眼笑。

不一会儿,整个车厢的人差不多都在睡觉,我却睡不着,扭着头四处看。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青年也在四处看呢,记得邻居家大黑狗说过:“越是道貌岸然的人你越得提防,这世界往往是反着来的。”这话没错,这不,这个斯文的小青年正拿刀片划前面一老头的帆布包呢。

我抬头看看女主人,她正睡得香呢,我在她怀里拱了拱,她还是不醒。我没了主意,要不要大叫一声,把那老头叫醒呢?

那个青年正在掏外面的兜,到底叫不叫?我犯了犹豫,女主人说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若一叫,要是给女主人惹来了麻烦,那我不就闯了祸,女主人要是把我扔了,我下半辈子的生活可就没着落了。我看了看那个青年,正拿刀片划里面的兜呢,我心里发了急,那个老头看起来不像是城里人,他身上带的钱说不定有急用。我从前在街上见过一个老婆婆因为被人扒了包而坐在街边嚎啕大哭的情景,那一幕至今还映在我脑子里。现在让我碰上了这事,怎能不管?可是邻居家大黑狗说:“人喜欢狗是因为狗能听懂人话,狗听懂人话让人高兴是因为很多人听不懂人话。”我这一叫,不就是听不懂女主人的话嘛?惹出了事可糟糕。

我又看了看那老头的一头白发,心中一阵触动。把心一横,听不懂人话不打紧,反正我和人一样还有点良知。大黑狗说过:“虎没有虎性就不吃人,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我不是

老虎,但我希望能拥有一点救人于危困的人性。

打定了主意,我心头一片轻松,肆无忌惮地大叫起来,满车厢的人都吵醒了。那老头回头瞪我时,那小青年还没来得及缩回手,哈!

哎!这可能是我平生面临的最大一次选择吧。女主人回去肯定饶不了我,不过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还是会叫。我很高兴我作的这种选择,让我做了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 [点评]这篇高分作文很巧妙地采用了编故事的艺术手法,叙述了一条京巴狗面对小偷行窃,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矛盾(该不该叫醒熟睡的旅客以战胜邪恶),最后终于作出了心灵的正确选择。标题运用了拟人化的方法来质问自己,表达了小狗为了主人的安全与安宁一定得叫以达到做一个人才能做的事的主题,真实地体现了小狗的心灵的选择与震撼。标题同时还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格,巧设悬念,增强了神秘感,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思考,为获得满分奠定了基础。

(例文四) 10-1=?

江苏一考生

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10减1”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马去,你可以找到很多条大路,只要转一下身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需要看到它的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就如前面那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囿于纯数学领域,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答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体事物,那么答案就丰富起来了。如果我们有探索的兴趣,我们就会发现,苹果换一个切法,里面会有五角星;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幽默,我们也能用“天真”一词造出“今天真热”这样可爱的句子。

要拥有“10减1”的智慧,更需要有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的勇气。就如前面那道数学题,如果数学老师说:“10减1等于9”,我们就认为“10减1”一定等于9,那么就失去了体会后面那么多答案的乐趣。近代科学家正是打破了“燃素说”,才使化学研究步入正轨;贝多芬正是敢于打破传统乐式,才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曾经有个故事说,过去的电扇都是黑色的,正由于日本一家公司敢于逆向思维,生产了许多彩色电扇,不仅使其销量大增,更给后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正是一位日本小女孩,把未用完的长笔芯当作用完了,从而解决了因笔芯长漏油的问题。

10减1等于9。

10减1不等于9。

10减1等于„„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立论辩证而精当,议论具体充分,层次分明。特别是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妙用算术求解公式作标题,“10-1=?”,且不直接写出答案,以问号代替,暗示答案的不定因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结合开篇六个10减1所得出的不同结果,用以证明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启发人们改换角度看问题。这样的标题直观、醒目,切中主旨,又具有一定的隐含性,所以更能激起读者急于知其理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一定的魅力,足见作者的机智灵活。

(例文五)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广东一高考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一般说来,当我们偏爱某一物,亲近某一物时,我们会觉得它特别动人,正如邹忌之妻,偏爱邹忌而认为他比齐国之美丽者徐公还要美。这正如古语所言:“情人眼里出西施。”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品性。

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其实,万事万物都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平,只是我们的感情不同,这一切才给我们不同的印记。旷达者从中汲取力量,恬淡者从中陶冶心灵,感伤者对此自悲自叹„„无论怎样,能有所感受,是可贵的,但我们还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种不以亲疏远近定是非的人,让我深深地佩服与敬仰。那便是大义灭亲的人,那便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人。在他们的灵魂中,一种高尚的理智使他们超越了狭隘,超越了个人的恩怨得失,而代之以多数人的利益。如高山流水一般,这种精神从远古流到今天,还将流向未来,它纯洁着世风,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华,给我们注入清凉的思想之泉。

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这是一个问题。我想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

[点评]这篇散文笔法娴熟,善用修辞,落笔文情并茂,语言流畅优美,表现了这位考生全面而优秀的语文素养。标题拟得精彩,充满文学色彩,使读者自然想起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但作者并不满足于简单借用,而是根据话题作了巧妙处理,用选择问句的形式,暗示读者李清照与侍女由于感情因素不同,所以对海棠的看法也不同,颇有意蕴地证明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这个主题,醒目独特而又切合题意。

(例文六) 怎一个“情”字了得

山东一考生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凄。

亲情是世人极重视的,有人将之喻为血浓于水,不为过。我们每个人在亲情的哺育下成长,在亲情的关怀下日渐成熟。

然而感情可否作为我们认知事物的尺度呢?恐怕不能,智子疑邻的故事可谓众所周知,那个财主笃信自己的儿子,父子情深,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缺乏了理智之思,对邻人无端怀疑,则是不应该的。

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

了奸臣谗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而外欺于张仪。听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个人情感行事,听信屈平之逆耳忠言,恐怕也不致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孰之过,岂一情字所能释怀?

我们也看了理智战胜情感的感人场景: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刘豫州据三足鼎立之一雄踞西南,威风可谓大矣。诸葛亮这一策事谋臣功不可没;难以想像,没了神机妙算,被周瑜称之为神人的诸葛武侯,蜀国又是何许情形?当街亭之役时,马谡夸下海口,说自己如何胸有成竹,结果关键一役由于马谡的粗心大意,街亭这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隘口痛失。面对蜀国将领缺乏的现状,群下的竭力劝阻,诸葛武侯挥泪斩马谡,这是理智战胜情感的义举,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时下许多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案例纠纷不断,一时间反响不已,情、理固然可以体悟,但还是要以法律为准绳,靠理智与清醒去约束那诸多为情所迷惑而一时又理智不甚清醒的人们。

情感的维系,使得世界更美好;但过于偏执与陕隘的情感利益观,则会阻断美好的继续。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情感应该让位于理智。

于是,余有叹焉,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

[点评]本文拟了一个别致隽永、有文采的标题。作者灵活化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激发读者思考——“情”字不能“了得”,那么什么能够“了得”?吊人胃口,吸引人们迫不及待地想揭开谜底,即全文的主旨:情感的维系,使得世界更美好;但过于偏执与陕隘则会阻断美好的继续;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情感应该让位于理智。充满疑问的标题,醒目、摄神、启思,令读者一见钟情。

(例文七)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

吉林一考生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 2O 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不尽的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 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生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广大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来。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

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让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才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现实啊。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泓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想用手去抚摩,令人想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的描述和寄寓?无疑,感情影响认知的结果。无须赘言。 [点评]本文最大亮点是富有文学色彩的标题。以对偶辞格做大标题,形式上整齐醒目、易读上口;内容上鲜明对比、高度概括。四个小标题,单独是比喻,组合为排比,逻辑上连贯紧密,控制有度;诗一样的语言,画一般的布局,不仅条分缕析地显示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准确、凝练地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如此给人以清新醒目、凝练隽永之美感的好标题,再加上充实而有文采的内容,谁看了都会为之心动。透过这篇饱含丰厚的文学素养的佳作,考生阅读之丰、积累之厚可见一斑。

[作文题库]

1、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一件小事的震动》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幼时,有一次“我”捉来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第二天我发现有只成年的画眉喂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画眉竟死掉了。后来有位鸟类学家向我解释道,当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入笼子后,一定要喂给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作品结尾写道:“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么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索尔·贝娄的文章给你以怎样的启示,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这篇作品的内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2、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无论这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一个位置。你失去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一个大自然赋予你的位置。只有当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消失。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

根据材料,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3、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大型的演讲比赛,但抽签的结果却是第“32号”,最后一个。天啊,时近中午,再动听的演讲也不如一碗米饭来的实际。果真如我所料,过了12点,听演讲的人群开始骚动。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不慌不忙说:“今天我是最后一个上场,好在我体重比较重,希望能压得住这台戏!”话音未落,全场一片掌声,饥肠辘辘的人们以难得的耐心听完了7分钟的演讲,同时又再一次地响起了掌声。 演讲比赛的结果,我得了第一名。

生活处处印证着辩证法,有时,不足也可以转化为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以“转换”或者“换一种眼光来看”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自定。

4、一个朋友开车飞出了道路,车子坏了,腿也受伤了,偏偏手机又没有电无法呼救。他独自在寒冷的秋雨和荒野的黑暗中待了八个小时,最终盼到了曙光和营救人员。当他回答是怎样熬过漫长的八小时时,他的回答居然是:“我先检查了身体,发现无法实施救护却又无生命危险时,就靠在车子的后座上睡了一会。”在黑暗中打个盹,这就是我的朋友对付黑暗的利器。相反,有几个年轻人,在黑森森的山洞里迷失了方向,被黑暗吞噬了恐慌,赶着他们在洞内狂跑,结果离洞口越来越远,最后困死洞中。

“消极进取”,这话看上去有点问题,但在人生中,遇到黑暗而且又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时,在黑暗中打个盹也许是一种更有效的进取。看来需要在黑暗中打个盹的,除了灾难降临时的理智,失意时的信心,还有很多„„ 请以“黑暗中打个盹”或者“别样的进取”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5、某大公司准备聘用一名小车司机,试题只有一道:“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米。”第一位说。“半米。”第二位说。“我回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生活中诱惑太多,上演“猴子捞月”闹剧的决不是只有猴子,避免这类闹剧的最好方式就是远离诱惑,越远越好。请以“远离诱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6、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7、朋友跟着一个考察团,到处参观学习,人家很好客,人人一份纪念品,不多时,人人都是大包小包。而朋友却依然两手空空。有人疑惑不解。朋友说:“我不是嫌东西不好,我需要的本来就是两手空空。”

是啊,人有时还就是要两手空空,心也空空。不仅给生活一个空间,同时也给心灵一个空间。能够不为物欲所役使,本身也是一种幸福。请你回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经历、体验、启示、感慨?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自定。

(镇海中学 胡伟军)

结 构

[高分要领]

考纲对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就是:有头有尾,有交待有照应,布局周密,层次分明,脉落清晰,合逻辑,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合理,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颠三倒

四、纠缠不清的毛病。

安排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文体,健全结构。

高考作文考生常常有“文体自选”的自由,可用记叙文、议论文等一般文体,也可用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寓言、童话等文学体裁,还可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图表、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体式。但不论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要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各类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书信,就要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且要正确的书写在相应的位置。结构残缺是考场作文之大忌。如果缺少标题或结尾,显性的扣分和隐性的扣分导致的损失是惨重的。

2.排列合理,分段恰当。

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既要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起伏有致。一般说来,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空顺序安排结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自然就成为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这种老套呆板的“三段式”。题目要引人注目,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充实丰富;结尾要精悍有力。

3.过渡照应,紧凑严密。

过渡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与层结合的桥梁。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一般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承上启下,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力争使结构自然、紧凑、严密;另外还要注意必要的照应,在行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帅局部。文章一个具体的用语,要考虑到在全段的位置和作用,上下句的连续;一个段落的构成,无论是句型、长短、表达方式都要考虑到与邻近段落的协调,在整体中是否确切、恰当;文章结尾要看开头,如何呼应,有无重复。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篇层次分明而又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高考作文在结构上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结构新巧。这就要求考生行文时做好技巧性处理,如可用小标题、空行、题记或后记等方式来优化文章结构,使文章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重章迭唱法]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在《诗经》中运用广泛,它往往对诗歌的艺术氛围和意境起着极强的营造作用,使诗的结构更为谨严。将这种结构运用到作文中,常常体现为文章各个段落开头语句大致相同,各段长短大体一致,在整齐中有变化,于反复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2003年吉林考生写的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文中共出现六次“怎一个‘情’字了得”,标题、开头、结尾各一次,中间三段用作首括句领起下文,重复回环,不呆板不松散,结构既紧凑平整又流畅自然。

[蒙太奇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剪辑、组合。作文时借用蒙太奇手法,将生活中富有意味的典型的片段、场景、细节,灵活、巧妙的剪辑连缀成有机整体,以充分表现文章的主题,行文自由,结构轻灵。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丁香·母亲·我和家》运用的就是蒙太奇手法,作者巧妙地将不同时期富有典型意味的生活场景——亲生母亲与阿姨妈妈(后妈)两人前后修剪丁香的情形组合在一起,用“我”前后两次不同的态度,不留痕迹地表现了“感情亲疏对认知事物的影响。”这一话题,行文活泼,一气呵成。 [彩线串珠法]“彩线”指线索,“珠”即是材料。作者以话题为中心,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在广袤的心田中会自由驰骋出许多零散的材料,行文时须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 用一条线索将与话题相关的材料串连成文。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花香》,叙写了三个材料:紫丁香不听芥麦的话被除数大青虫吃掉;红杏不听根的忠告被风雨打断枝条;黄球花偏信绿叶的谗言赶走蜜蜂致使来年无法开花;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一根红线相牵,那就是一个共同的主旨:感情的亲疏影响了对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这样,文章结构就显得浑然天成。 [一问多答法]一问多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如《中国考试》中有一篇题为《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文章就是如此:开头提出“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的问题,后面分四节内容分别回答,“作家告诉我”„„;“北京城里的一位老者告诉我”„„;“语文老师告诉我”„„;“孩子告诉我”„„;最后概括点出主旨:春天如此丰富,一定是充满憧憬的。一问多答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如抒情散文、随笔短论等。 [领起下文法]领起下文就是将有关内容分类,为每一类寻一句概括句。为了引起读者的关

注,概括句最好独立成行。当然,这种形式可灵活多变,如将领起句居中设置,那就成了小标题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节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总结上文式。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采用分章抒写,小标题过渡的方式,标题的关键词语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忧抑,金色象征光明,蛹象征封闭,蝴蝶象征自由,使文章内涵深刻,结构浑然一体。

[环环相扣法]环环相扣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明显的语言标志来连缀全文,而通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思全文结构。但组成文章结构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必须十分紧密,不能有任何的不协调。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哲理思辨类文章。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拭去眼前的浮尘》,开篇点题,通过对比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古往今来”作为过渡,谈古论今,先摆事实后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到最后两段,行文又与开头照应,结尾以一个简洁而精炼的祈使句再次点题,从而收束全篇。全文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复线结构法]复线式结构,指文章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叉、扭结而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明暗复线式如鲁迅的《药》,平行复线式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而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糖醋排骨有点酸》则是一篇典型的主次复线式文章:一条是“我”与小伙伴相知、产生误会、发现真相、和好如初的线索;一条是“我”烧制糖醋排骨的线索。前者比较实,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者比较虚,起烘托渲染作用。由于两条线索的交替叙述,文章显得生动、新颖而富于韵味。

当然,文章的结构不是一程不变的固定模式,应灵活运用,富于变化。另外,若能应用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法庭审判等新颖形式,结构自然出新。

最后想提醒一点,考场作文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可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一般说来,考场作文提纲要简略些;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可在草稿纸上推敲、锤炼,其余则可简略些。提纲列出后,还可以进行调整、修改。列提纲虽然要花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作文题库]

1、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已;另一方面又怕跟陌生人交流。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却帮助途中抛了锚的人。我们的解释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或麻烦人惹上了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古春秋时期,子罕拒绝了一个宋国人向他献上宝玉,他对献宝的人说:“我把不贪婪视为珍宝,你把美玉当作珍宝,如今,你把它给了我,我们两都失去了自己珍宝,不如让我们各人有自己的珍宝吧。”根据上述材料,请以“珍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3、一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有一年,她不顾其他老师的反对用收到的一笔捐款带领小学生到深圳去奢侈了一回,让孩子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外面世界的广阔,而没有把钱用在诸如添置教具之类来解决现实问题上。对着电视镜头,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那个地方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外面有高楼。”我觉得,这个女教师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她把学生最需要的“视界”和“感召的空间”给了学生。试想一想,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不是有过太多的注重“现实”丰厚与否而轻视精神的丰富与贫乏的例子和举动吗?请以“给予”或“需要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题意自定。

4、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 组,伊朗、沙特在A 组)

5、同世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一样,健康也往往直到失去人们才知道它的可贵。人,首先应是健康的,从体魄,到心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是健康的,从体制,到文化„„请以“健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6、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哲人问:“你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这三个筛子分别叫“真实、善意、重要”。“如果你告诉我是事情,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就请你别说了,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是啊,想一想我们平时着急要告诉别人的事情。是不是也经过了“真实、善意、重要”三个筛子的过滤了。推而广之,我们在对待任何一件信息时难道不应该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下吗?同样,在对待任何事物时,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思想难道不应该用这三个筛子来过滤一下吗?。请以“过滤”或者“建起一道防火墙”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

7、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情愿书,要求对“一氧化碳”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A 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B 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C 处在气体状态是,可能引起严重灼伤;D 发生事故时吸入也可能致命;E 它是腐蚀的成因;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F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该中学生拿着这篇文章问过50个人,了解他们是否支持禁止使用这种化学物质.结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决定的占12%;只有一个人说,“一氧化碳”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遗憾的是,注意到这个常识的人只占2%!谜底一揭开,人们顿时醒悟,因他们只关注了危言耸听,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氢”这个水分子基本构成的化学常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经历过\听到过有关“关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对此有过一些思考。请以“关注与忽略”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镇海中学 胡伟军)

技 巧

[高分要领]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不要把写作当作太难的事,把你想要说的话,把你的意思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听起来似乎容易,但要写出恰到好处的文章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更需要一些技巧。虽然文章不全靠技巧,但技巧的作用不得低估。有好内容、好的形式,再加上一些技巧,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因此,写作时适当运用新颖的手法,恰当运用写作技法能提升作文的品位。下面几种技巧方法对于高考作文的提高应该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巧合]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读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是的,生活中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巧合,松树或柏树的树脂滴下来,恰好将一只昆虫凝结在其中,后来变成化石,成为珍贵的琥珀。“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却遇打头风”。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恰当地借助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性的规律,确实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出奇出新。如《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相互赠送圣诞礼物中的巧合,刻划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与相互体贴的感情。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 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荷花淀》中的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令人拍案叫绝。

[反常] 有家药店贴了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做生意却甘愿生意不好,善心可鉴。天寒地冻,人之常情是希望风和日丽,而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是“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反常的心理,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悲惨和

社会的黑暗。瞎子提灯笼,通常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傻事。而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是总要提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好奇,盲人解释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台湾·陈招池《照亮别人》) 恰当运用这种看似不合常情、违反常理而实际具有深意的反常心理、反常行为,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探究欲,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发人深思。

[误会] 生活本身是光怪陆离的,事物的观象和本质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矛盾的。人们在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时会把现象看成本质,这就造成了误会。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能进行交流,这也容易造成误会。生活中有许多误会,作文时恰当加以运用,可以使文章生波澜,有起伏,多跌宕,吸引人。《普通劳动者》的情节简单极了,但由于作者独具匠心,把情节建立在小李不知道林将军是将军这个误会上,化平淡为新奇。《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观自己所借的项链是假的。这是一场多么可悲的误会啊! 玛蒂尔德的十年艰辛徒属这样—场偶然的误会,而这偶然又是人物性格思想的必然所致。可以肯定,假如作者不写这场误会,整篇小说将黯然失色。

[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读者普遍的审美心理。如果有一个个悬念往复百折,给人以“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的感觉,就能逐步满足读者的期待心理,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变色龙》全文悬念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这件事上态度多变,就象“变色龙”,让人忍俊不禁。《我的叔叔于勒》在开篇渲染拮据的家境后,引出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什么“父亲”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于勒是干什么的?于勒两次来信说发了财,可十年过去了仍不见归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最后在渡轮上遇到了一个衣衫褴楼的老水手,他很像于勒,那人究竟是于勒吗?他怎么会在渡轮上卖牡蛎呢?莫泊桑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悬念,不仅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了,而且将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

[对比] 对比这种艺术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如在杜甫的诗中就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等诗句。巴尔扎克曾说过:“从两件最平凡的事物的对比中”,可以“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细想起来,这实在是相当老辣的经验之谈。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有意将富与穷、强与弱、文明与粗暴、伟大与渺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起来写,可以鲜明、突出的揭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生动、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将林黛玉辞世的事件同薛宝钗成婚的事件对比起来叙述,以乐衬哀,更显出作者对林黛玉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憎恨。

[呼告] 呼告就是在行文中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呼告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呼物(“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两种形式。用“你”来称呼事物,可以自由充分的表达思想情感,能够有效的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于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运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又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高考优作《勿作壁上观》结尾也很有特色,运用了呼告手法:“朋友,面对今天的形势,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既帮助调动读者情感,又引起读者思考。

[空白]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它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以不言者”,可见文章亦如此, 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清人华琳亦云:“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此处的“无字处”的功夫就是设置“空白”的技巧。有意把一

些情节、场景等隐藏起来,含而不露,留给读者思索、想象、回味的空间,可以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如《项链》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指明确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是指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了些什么。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中己有了自己的玛蒂尔德,这不就是最完美的结局吗?

[梦幻] 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李白梦笔生花,庄子梦迷蝴蝶„„梦中鸟儿能说话,梦中石头会开花,梦中古人可复活,梦中时空可超越,梦中幻想能实现,梦中一切成可能。作文时借助梦幻,可以巧妙、生动的表达思想感情,既有情趣,又有韵味。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描写了梦游天姥变幻万千的具体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诗人借随意飞翔想象的羽翼,表达了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梦幻形式的选用,使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自由奔放,不拘一格,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另外还有侧面落笔、对面落墨、凡人神化、神仙人化、故事点化、似贬(褒)实褒(贬)、欲扬先抑等,技法多种多样,不一一例举。

[佳作点评]

1、读下面的一首诗,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距离”为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距离(作者:施建石)

岸与岸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船/ 或者飞机,或者翅膀„„/ 五湖四海也只是小小寰球 山与山并没有多远,只要有车 / 或者索道,或者脚步„„ / 地球已是一个村落 人与人也不隔肚皮,只要有心 / 或者目光,或者肝胆„„ / 异族也可成为兄弟

2、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3、哲理之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吗?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不出人才吗?

做人要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根据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以“人生哲理”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议论、抒情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4、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 —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5、一个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来到某县城中学担任实习教师,在一个月内,她迅速地和班上同学打成一片。临别时,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班上男同学围着让他签名,女同学拉着她的手“涕泣涟涟”。一旁的班主任感叹道:“我含辛茹苦多年,难道还不如实习生一个月的教绩。”

这其实是为人处世中的一种奇特的新奇效应。这种效应的本质就在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认识判断趋于简单化,单从好的方面去评价对方。这种心理是有两个特征:理想化、期望化。

请想一下,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吗?你能恰当地利用这种新奇效应,守好天然的制高点;或者是由于被这种“效应”所蒙蔽,导致自己在认识事物或处理问题时“走麦城”吗? 请以“新奇效应”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立意、题目自定。

6、日本的一本畅销书中说:“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暗香悠远。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的原始森林。是的,现在什么都可以仿造,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日,那种“露珠的寂静之味”所代表的“原

始、古朴、自然、单纯”的氛围和基调,却日见稀少了。

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离我们的精神本真愈来愈远了。请记住,人文的本身首先应该是自然的。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和庸常之辈一样,对于世俗的生活趋之若骛,而对素面朝天的生活嗤之以鼻呢?请以“本真”“本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题意、文体自定。

7、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之分,有的外在形式与内涵表里如一,有的则外在形式与内涵达不到和谐统一。内涵不事张扬,如果没有犀利的眼睛,善感的心灵,往往就会忽略了它。 请以“内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镇海中学

胡伟军)

拟 题

[高分要领]

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使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使人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近年来,自主拟题已成为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考作文标题的拟定也是发挥考生才情的小小舞台,切切不可小觑。拟出精彩的标题,闪出高考作文的第一道亮丽,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

高质量标题的标准:一要准确,二要简洁,三要新颖,四要有文采。如何拟出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的好标题呢?下面介绍几种作文拟题的方法:

一、修辞法:

话题作文如能恰当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呼告、设问、反问、对仗等各种修辞手法,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例如一考生在文中提出了“诚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原则”的观点,倘若拟题为“诚信,为人的原则”就是个俗题、老题,如果改成“诚信,为人的底线”仅换一词,却用了比喻修辞,就形象而新鲜了。再如99年优秀作文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文中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又贴切形象。以“挫折”为话题——《你别把我看扁了》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运用夸张手法。99年一考生用对比修辞组成的选择问句作题“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生活加点苦吧!》(以关注生活”为话题)运用呼告修辞。以“环保”为话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运用对偶修辞,《地球就诊记》运用拟人修辞。《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题目中“吴”与“无”同音,谐音双关。这些标题既准确、鲜明、生动、又表达出考生的褒贬情感,新颖独特,耐人咀嚼。

二、引用法:

巧用名言警句,名著标题,甚至歌词入题,显得简练、精粹,灵活,也表现出作者积累的厚实。

1、引用诗文名句:

《听取“哇”声一片》是《作文通讯》上的一篇文题,作者套用辛弃疾的诗句,批判生活中一些人使用港台腔十足的语言(如用“哇”表示惊叹)为时髦的现象,题目风趣,令人眼睛一亮。2001年有位考生以《生命“诚”可贵》为题,生动有趣,显示了作者的机智。裴多非名句“生命诚可贵”中的“诚”是副词,“诚然”之意,作者运用双关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眼睛为之一亮。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化用名著标题:

文学名著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其标题往往熔铸了作家许多智慧和心血,如能化用,实属借他山之石,何乐而不为呢?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匆匆》和《复活》分别移用了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同名小说。再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一地梨花》和《“诚信”漂流记》等分别是对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和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标题个别成分化用而来的。

3、引用流行歌词:

流行歌曲旋律清新明快,其用词用语脍炙人口,表现了特定时代五彩斑斓的生活与大自然美好景致。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本文的作者大胆引用台湾著名歌星姜育恒主唱的,《梅花三弄》主题曲的精美歌词,塑造了新形象--四大美女形象,注入

新内涵--各有其怨,对“情”字的理解丰富多彩,使文题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律之美,这样的好题,令人先睹为快,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一句话,一辈子》,引自周华健主唱的《朋友》的歌词,赞美了朋友之间“一诺千金”式的诚信的可贵。又如山东考生当年满分作文《明明白白我的心》,也是取自人们非常熟悉的歌词,这里的含义就是坦荡诚信,拒绝欺诈诓骗。这样引用,言简意丰,通俗而不失含蓄。2001年高考作文标题还有《我的未来不是梦》《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等等。

三、符号法:

妙用算式或标点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蕴含哲理等特点,往往能出奇制胜,一鸣惊人,近年来备受青睐。如2001年好标题“7-1=0”,暗示7个背囊中“诚信”这一背囊的重要性,去掉了“诚信”,其他如“美德”、“金钱”等都会丧失。题目新奇别致,叫人一见难忘。《“勤劳×高科技=致富”》运用的是数学中的恒等式。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的《成绩≠素质》运用的是不等式。一则新闻报道《99+1=0》,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作为题目,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同样2001年的高考优作文题《1>5》运用的也是荒谬式: “1”代表“诚信”,“5”代表“健康”以外的“金钱”等五个背囊,因此,“1>5”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的《生活--???》连用三个标点符号“?”,告诉人们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2003年陕西一高考优作就是采用了两个简短的问句《感情乎? 认识乎? 》看似发问, 实则显豁, 吻合了话题的核心,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由此看来,数学公式或标点拟题新颖别致,回味无穷。当然,写作时不要机械地按数学公式和字面去理解它,只有从内含的哲理性去理解阐述,才丰富深刻。

四、反常法: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中能恰当运用这种看似不合常情、违反常理而实际具有深意的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探究欲,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如《他盯着女生看》一文,乍一看标题,你会大吃一惊:这男生怎么会这样,举动如此反常?再读文章,你仍会吓一跳:他还是一个班长,真不像话!一直读到文章结尾,你才如梦初醒:原来班长为了给大家画肖像做毕业留念,才盯着女生看的!这样的标题令人悬念顿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使读者不得不阅读下去。还有以“竞争”为话题的《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的《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三人一双眼》,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的《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等,因其与一般人的想法、习惯、心态相反,所以更具隐秘性,更有吸引力,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当然拟出一个好标题绝非一日之功,首先要认识到文章题目的重要性,第二要经常性训练拟题,第三要多多揣摩报刊上的好标题。总之,只要平时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积累丰富,拟题时多推敲,多润色,就会让你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首先成为考场作文的一个亮点。

[佳作点评]

(例文一) 一花一世界

浙江一考生

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世界是水,海是我们最初的家园;还有的说,世界是空气、是泥„„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头甚至认为,世界是数。其实,他

们都对。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丰富,惟有丰富才有我们这些思想迥异的人。

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儿是春住处?”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黄庭坚说„„王安石倒是承认,二十四番花信风罢了,春自然也走了。春归何处?引得这些词人话语纷纷。其实他们都对,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丰富的答案。

或许理解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总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见一方风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见的片面些。一张白纸上有一黑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有的则认为那是一团黑点,他们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样。

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多样。一团乱麻,头绪纷纷。可以像徐志摩那样细心地解,解得“眼儿疼,手指酸”,可终于笑解烦恼结;也可以借长剑,手起刀落,亚历山大王除了连环套。哪个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归,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人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

多样的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答案。面对这个考题,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记叙文,甚至写诗歌;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有多彩的选择。可以扬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铁马金戈。只要我们记住对祖国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尽可以丰富多样。

多样的理解,多样的角度,多样的方法,多样的答案。

世界是什么?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选择?真的很难挑选,可以快走追赶,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领略,欣赏夹岸平沙、落英缤纷。既然有如许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里,以包容的心态看万事万物?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开满各异的繁花。

[点评] 这是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作者紧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取题为“一花一世界”,对“世界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作了“丰富多彩”的诠释:一花便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便有说不清的“世界”,答案怎么可能只是一个呢?这样既点明题旨:“一花一世界”,答案多元,应“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又提供读者丰富的信息量,给人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例文二)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四川一考生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我们要让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时光在飞快地流逝,我们眼前的一切无不如白驹过

隙,成为往事,我们要珍惜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瞳孔,当水石相搏,一滴水珠亲吻我的脸庞,当微风过处,树叶的那一丝微微的颤动飘入眼帘„„我的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柔情,那是对万物的景仰和对生命的热爱啊,我们那么想让时光慢些流转,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的机缘吧,从此时,从此地。这样,我们多年后回味人生时,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直都在珍惜,我无悔牎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明朝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确定志向,就是定位人生;为志向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实现志向,就是升华人生。人生就是在奋斗中一天天走向圆满。有的人为了享乐,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能不短呢?没有用博爱的心对待生活。

是的,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

[点评]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抒情写心,自然成文,令人动容。作者在文中采用回环往复的形式,大量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用铺陈手法极写了人生选择博爱的美丽的风景与美好的人生。中间几段对心灵的剖析,其说理之精辟,语言之优美,行文之顺畅,令人叹服以。特别是文题干净利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旗帜鲜明地揭示了“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的主题。标题有气势,有力量,有号召力!实在妙极!

(例文三) 我叫不叫?

河南一考生

我是一条京巴狗,我是在四个月大的时候被现在的女主人由乡下带到城里来的。女主人对我极为宠爱,不过邻居家的长辈大黑狗却对我说:“别看她现在喜欢你,时间一长说不定把你给扔了。”“我只要能讨她喜欢,听她的话就行了。”我听了之后,立即贯彻到行动当中,现在女主人不管到哪儿,都乐意带着我。

这不,女主人到天津去也带着我,我平生第一次坐长途客车,当然得意了。一个劲儿冲着女主人叫,逗得她眉开眼笑。

不一会儿,整个车厢的人差不多都在睡觉,我却睡不着,扭着头四处看。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青年也在四处看呢,记得邻居家大黑狗说过:“越是道貌岸然的人你越得提防,这世界往往是反着来的。”这话没错,这不,这个斯文的小青年正拿刀片划前面一老头的帆布包呢。

我抬头看看女主人,她正睡得香呢,我在她怀里拱了拱,她还是不醒。我没了主意,要不要大叫一声,把那老头叫醒呢?

那个青年正在掏外面的兜,到底叫不叫?我犯了犹豫,女主人说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若一叫,要是给女主人惹来了麻烦,那我不就闯了祸,女主人要是把我扔了,我下半辈子的生活可就没着落了。我看了看那个青年,正拿刀片划里面的兜呢,我心里发了急,那个老头看起来不像是城里人,他身上带的钱说不定有急用。我从前在街上见过一个老婆婆因为被人扒了包而坐在街边嚎啕大哭的情景,那一幕至今还映在我脑子里。现在让我碰上了这事,怎能不管?可是邻居家大黑狗说:“人喜欢狗是因为狗能听懂人话,狗听懂人话让人高兴是因为很多人听不懂人话。”我这一叫,不就是听不懂女主人的话嘛?惹出了事可糟糕。

我又看了看那老头的一头白发,心中一阵触动。把心一横,听不懂人话不打紧,反正我和人一样还有点良知。大黑狗说过:“虎没有虎性就不吃人,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我不是

老虎,但我希望能拥有一点救人于危困的人性。

打定了主意,我心头一片轻松,肆无忌惮地大叫起来,满车厢的人都吵醒了。那老头回头瞪我时,那小青年还没来得及缩回手,哈!

哎!这可能是我平生面临的最大一次选择吧。女主人回去肯定饶不了我,不过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还是会叫。我很高兴我作的这种选择,让我做了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 [点评]这篇高分作文很巧妙地采用了编故事的艺术手法,叙述了一条京巴狗面对小偷行窃,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矛盾(该不该叫醒熟睡的旅客以战胜邪恶),最后终于作出了心灵的正确选择。标题运用了拟人化的方法来质问自己,表达了小狗为了主人的安全与安宁一定得叫以达到做一个人才能做的事的主题,真实地体现了小狗的心灵的选择与震撼。标题同时还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格,巧设悬念,增强了神秘感,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思考,为获得满分奠定了基础。

(例文四) 10-1=?

江苏一考生

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10减1”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马去,你可以找到很多条大路,只要转一下身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需要看到它的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就如前面那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囿于纯数学领域,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答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体事物,那么答案就丰富起来了。如果我们有探索的兴趣,我们就会发现,苹果换一个切法,里面会有五角星;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幽默,我们也能用“天真”一词造出“今天真热”这样可爱的句子。

要拥有“10减1”的智慧,更需要有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的勇气。就如前面那道数学题,如果数学老师说:“10减1等于9”,我们就认为“10减1”一定等于9,那么就失去了体会后面那么多答案的乐趣。近代科学家正是打破了“燃素说”,才使化学研究步入正轨;贝多芬正是敢于打破传统乐式,才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曾经有个故事说,过去的电扇都是黑色的,正由于日本一家公司敢于逆向思维,生产了许多彩色电扇,不仅使其销量大增,更给后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正是一位日本小女孩,把未用完的长笔芯当作用完了,从而解决了因笔芯长漏油的问题。

10减1等于9。

10减1不等于9。

10减1等于„„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立论辩证而精当,议论具体充分,层次分明。特别是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妙用算术求解公式作标题,“10-1=?”,且不直接写出答案,以问号代替,暗示答案的不定因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结合开篇六个10减1所得出的不同结果,用以证明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启发人们改换角度看问题。这样的标题直观、醒目,切中主旨,又具有一定的隐含性,所以更能激起读者急于知其理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一定的魅力,足见作者的机智灵活。

(例文五)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广东一高考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一般说来,当我们偏爱某一物,亲近某一物时,我们会觉得它特别动人,正如邹忌之妻,偏爱邹忌而认为他比齐国之美丽者徐公还要美。这正如古语所言:“情人眼里出西施。”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品性。

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其实,万事万物都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平,只是我们的感情不同,这一切才给我们不同的印记。旷达者从中汲取力量,恬淡者从中陶冶心灵,感伤者对此自悲自叹„„无论怎样,能有所感受,是可贵的,但我们还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种不以亲疏远近定是非的人,让我深深地佩服与敬仰。那便是大义灭亲的人,那便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人。在他们的灵魂中,一种高尚的理智使他们超越了狭隘,超越了个人的恩怨得失,而代之以多数人的利益。如高山流水一般,这种精神从远古流到今天,还将流向未来,它纯洁着世风,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华,给我们注入清凉的思想之泉。

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这是一个问题。我想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

[点评]这篇散文笔法娴熟,善用修辞,落笔文情并茂,语言流畅优美,表现了这位考生全面而优秀的语文素养。标题拟得精彩,充满文学色彩,使读者自然想起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但作者并不满足于简单借用,而是根据话题作了巧妙处理,用选择问句的形式,暗示读者李清照与侍女由于感情因素不同,所以对海棠的看法也不同,颇有意蕴地证明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这个主题,醒目独特而又切合题意。

(例文六) 怎一个“情”字了得

山东一考生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凄。

亲情是世人极重视的,有人将之喻为血浓于水,不为过。我们每个人在亲情的哺育下成长,在亲情的关怀下日渐成熟。

然而感情可否作为我们认知事物的尺度呢?恐怕不能,智子疑邻的故事可谓众所周知,那个财主笃信自己的儿子,父子情深,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缺乏了理智之思,对邻人无端怀疑,则是不应该的。

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

了奸臣谗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而外欺于张仪。听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个人情感行事,听信屈平之逆耳忠言,恐怕也不致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孰之过,岂一情字所能释怀?

我们也看了理智战胜情感的感人场景: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刘豫州据三足鼎立之一雄踞西南,威风可谓大矣。诸葛亮这一策事谋臣功不可没;难以想像,没了神机妙算,被周瑜称之为神人的诸葛武侯,蜀国又是何许情形?当街亭之役时,马谡夸下海口,说自己如何胸有成竹,结果关键一役由于马谡的粗心大意,街亭这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隘口痛失。面对蜀国将领缺乏的现状,群下的竭力劝阻,诸葛武侯挥泪斩马谡,这是理智战胜情感的义举,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时下许多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案例纠纷不断,一时间反响不已,情、理固然可以体悟,但还是要以法律为准绳,靠理智与清醒去约束那诸多为情所迷惑而一时又理智不甚清醒的人们。

情感的维系,使得世界更美好;但过于偏执与陕隘的情感利益观,则会阻断美好的继续。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情感应该让位于理智。

于是,余有叹焉,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

[点评]本文拟了一个别致隽永、有文采的标题。作者灵活化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激发读者思考——“情”字不能“了得”,那么什么能够“了得”?吊人胃口,吸引人们迫不及待地想揭开谜底,即全文的主旨:情感的维系,使得世界更美好;但过于偏执与陕隘则会阻断美好的继续;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情感应该让位于理智。充满疑问的标题,醒目、摄神、启思,令读者一见钟情。

(例文七)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

吉林一考生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 2O 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不尽的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 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生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广大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来。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

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让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才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现实啊。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泓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想用手去抚摩,令人想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的描述和寄寓?无疑,感情影响认知的结果。无须赘言。 [点评]本文最大亮点是富有文学色彩的标题。以对偶辞格做大标题,形式上整齐醒目、易读上口;内容上鲜明对比、高度概括。四个小标题,单独是比喻,组合为排比,逻辑上连贯紧密,控制有度;诗一样的语言,画一般的布局,不仅条分缕析地显示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准确、凝练地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如此给人以清新醒目、凝练隽永之美感的好标题,再加上充实而有文采的内容,谁看了都会为之心动。透过这篇饱含丰厚的文学素养的佳作,考生阅读之丰、积累之厚可见一斑。

[作文题库]

1、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一件小事的震动》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幼时,有一次“我”捉来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第二天我发现有只成年的画眉喂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画眉竟死掉了。后来有位鸟类学家向我解释道,当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入笼子后,一定要喂给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作品结尾写道:“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么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索尔·贝娄的文章给你以怎样的启示,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这篇作品的内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2、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无论这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一个位置。你失去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一个大自然赋予你的位置。只有当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消失。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

根据材料,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3、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大型的演讲比赛,但抽签的结果却是第“32号”,最后一个。天啊,时近中午,再动听的演讲也不如一碗米饭来的实际。果真如我所料,过了12点,听演讲的人群开始骚动。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不慌不忙说:“今天我是最后一个上场,好在我体重比较重,希望能压得住这台戏!”话音未落,全场一片掌声,饥肠辘辘的人们以难得的耐心听完了7分钟的演讲,同时又再一次地响起了掌声。 演讲比赛的结果,我得了第一名。

生活处处印证着辩证法,有时,不足也可以转化为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以“转换”或者“换一种眼光来看”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自定。

4、一个朋友开车飞出了道路,车子坏了,腿也受伤了,偏偏手机又没有电无法呼救。他独自在寒冷的秋雨和荒野的黑暗中待了八个小时,最终盼到了曙光和营救人员。当他回答是怎样熬过漫长的八小时时,他的回答居然是:“我先检查了身体,发现无法实施救护却又无生命危险时,就靠在车子的后座上睡了一会。”在黑暗中打个盹,这就是我的朋友对付黑暗的利器。相反,有几个年轻人,在黑森森的山洞里迷失了方向,被黑暗吞噬了恐慌,赶着他们在洞内狂跑,结果离洞口越来越远,最后困死洞中。

“消极进取”,这话看上去有点问题,但在人生中,遇到黑暗而且又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时,在黑暗中打个盹也许是一种更有效的进取。看来需要在黑暗中打个盹的,除了灾难降临时的理智,失意时的信心,还有很多„„ 请以“黑暗中打个盹”或者“别样的进取”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5、某大公司准备聘用一名小车司机,试题只有一道:“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米。”第一位说。“半米。”第二位说。“我回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生活中诱惑太多,上演“猴子捞月”闹剧的决不是只有猴子,避免这类闹剧的最好方式就是远离诱惑,越远越好。请以“远离诱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6、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7、朋友跟着一个考察团,到处参观学习,人家很好客,人人一份纪念品,不多时,人人都是大包小包。而朋友却依然两手空空。有人疑惑不解。朋友说:“我不是嫌东西不好,我需要的本来就是两手空空。”

是啊,人有时还就是要两手空空,心也空空。不仅给生活一个空间,同时也给心灵一个空间。能够不为物欲所役使,本身也是一种幸福。请你回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经历、体验、启示、感慨?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自定。

(镇海中学 胡伟军)

结 构

[高分要领]

考纲对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就是:有头有尾,有交待有照应,布局周密,层次分明,脉落清晰,合逻辑,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合理,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颠三倒

四、纠缠不清的毛病。

安排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文体,健全结构。

高考作文考生常常有“文体自选”的自由,可用记叙文、议论文等一般文体,也可用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寓言、童话等文学体裁,还可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图表、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体式。但不论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要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各类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书信,就要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且要正确的书写在相应的位置。结构残缺是考场作文之大忌。如果缺少标题或结尾,显性的扣分和隐性的扣分导致的损失是惨重的。

2.排列合理,分段恰当。

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既要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起伏有致。一般说来,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空顺序安排结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自然就成为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这种老套呆板的“三段式”。题目要引人注目,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充实丰富;结尾要精悍有力。

3.过渡照应,紧凑严密。

过渡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与层结合的桥梁。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一般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承上启下,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力争使结构自然、紧凑、严密;另外还要注意必要的照应,在行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帅局部。文章一个具体的用语,要考虑到在全段的位置和作用,上下句的连续;一个段落的构成,无论是句型、长短、表达方式都要考虑到与邻近段落的协调,在整体中是否确切、恰当;文章结尾要看开头,如何呼应,有无重复。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篇层次分明而又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高考作文在结构上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结构新巧。这就要求考生行文时做好技巧性处理,如可用小标题、空行、题记或后记等方式来优化文章结构,使文章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重章迭唱法]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在《诗经》中运用广泛,它往往对诗歌的艺术氛围和意境起着极强的营造作用,使诗的结构更为谨严。将这种结构运用到作文中,常常体现为文章各个段落开头语句大致相同,各段长短大体一致,在整齐中有变化,于反复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2003年吉林考生写的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文中共出现六次“怎一个‘情’字了得”,标题、开头、结尾各一次,中间三段用作首括句领起下文,重复回环,不呆板不松散,结构既紧凑平整又流畅自然。

[蒙太奇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剪辑、组合。作文时借用蒙太奇手法,将生活中富有意味的典型的片段、场景、细节,灵活、巧妙的剪辑连缀成有机整体,以充分表现文章的主题,行文自由,结构轻灵。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丁香·母亲·我和家》运用的就是蒙太奇手法,作者巧妙地将不同时期富有典型意味的生活场景——亲生母亲与阿姨妈妈(后妈)两人前后修剪丁香的情形组合在一起,用“我”前后两次不同的态度,不留痕迹地表现了“感情亲疏对认知事物的影响。”这一话题,行文活泼,一气呵成。 [彩线串珠法]“彩线”指线索,“珠”即是材料。作者以话题为中心,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在广袤的心田中会自由驰骋出许多零散的材料,行文时须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 用一条线索将与话题相关的材料串连成文。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花香》,叙写了三个材料:紫丁香不听芥麦的话被除数大青虫吃掉;红杏不听根的忠告被风雨打断枝条;黄球花偏信绿叶的谗言赶走蜜蜂致使来年无法开花;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一根红线相牵,那就是一个共同的主旨:感情的亲疏影响了对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这样,文章结构就显得浑然天成。 [一问多答法]一问多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如《中国考试》中有一篇题为《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文章就是如此:开头提出“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的问题,后面分四节内容分别回答,“作家告诉我”„„;“北京城里的一位老者告诉我”„„;“语文老师告诉我”„„;“孩子告诉我”„„;最后概括点出主旨:春天如此丰富,一定是充满憧憬的。一问多答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如抒情散文、随笔短论等。 [领起下文法]领起下文就是将有关内容分类,为每一类寻一句概括句。为了引起读者的关

注,概括句最好独立成行。当然,这种形式可灵活多变,如将领起句居中设置,那就成了小标题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节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总结上文式。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采用分章抒写,小标题过渡的方式,标题的关键词语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忧抑,金色象征光明,蛹象征封闭,蝴蝶象征自由,使文章内涵深刻,结构浑然一体。

[环环相扣法]环环相扣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明显的语言标志来连缀全文,而通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思全文结构。但组成文章结构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必须十分紧密,不能有任何的不协调。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哲理思辨类文章。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拭去眼前的浮尘》,开篇点题,通过对比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古往今来”作为过渡,谈古论今,先摆事实后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到最后两段,行文又与开头照应,结尾以一个简洁而精炼的祈使句再次点题,从而收束全篇。全文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复线结构法]复线式结构,指文章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叉、扭结而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明暗复线式如鲁迅的《药》,平行复线式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而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糖醋排骨有点酸》则是一篇典型的主次复线式文章:一条是“我”与小伙伴相知、产生误会、发现真相、和好如初的线索;一条是“我”烧制糖醋排骨的线索。前者比较实,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者比较虚,起烘托渲染作用。由于两条线索的交替叙述,文章显得生动、新颖而富于韵味。

当然,文章的结构不是一程不变的固定模式,应灵活运用,富于变化。另外,若能应用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法庭审判等新颖形式,结构自然出新。

最后想提醒一点,考场作文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可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一般说来,考场作文提纲要简略些;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可在草稿纸上推敲、锤炼,其余则可简略些。提纲列出后,还可以进行调整、修改。列提纲虽然要花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作文题库]

1、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已;另一方面又怕跟陌生人交流。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却帮助途中抛了锚的人。我们的解释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或麻烦人惹上了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古春秋时期,子罕拒绝了一个宋国人向他献上宝玉,他对献宝的人说:“我把不贪婪视为珍宝,你把美玉当作珍宝,如今,你把它给了我,我们两都失去了自己珍宝,不如让我们各人有自己的珍宝吧。”根据上述材料,请以“珍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3、一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有一年,她不顾其他老师的反对用收到的一笔捐款带领小学生到深圳去奢侈了一回,让孩子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外面世界的广阔,而没有把钱用在诸如添置教具之类来解决现实问题上。对着电视镜头,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那个地方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外面有高楼。”我觉得,这个女教师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她把学生最需要的“视界”和“感召的空间”给了学生。试想一想,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不是有过太多的注重“现实”丰厚与否而轻视精神的丰富与贫乏的例子和举动吗?请以“给予”或“需要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题意自定。

4、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 组,伊朗、沙特在A 组)

5、同世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一样,健康也往往直到失去人们才知道它的可贵。人,首先应是健康的,从体魄,到心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是健康的,从体制,到文化„„请以“健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6、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哲人问:“你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这三个筛子分别叫“真实、善意、重要”。“如果你告诉我是事情,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就请你别说了,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是啊,想一想我们平时着急要告诉别人的事情。是不是也经过了“真实、善意、重要”三个筛子的过滤了。推而广之,我们在对待任何一件信息时难道不应该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下吗?同样,在对待任何事物时,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思想难道不应该用这三个筛子来过滤一下吗?。请以“过滤”或者“建起一道防火墙”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

7、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情愿书,要求对“一氧化碳”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A 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B 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C 处在气体状态是,可能引起严重灼伤;D 发生事故时吸入也可能致命;E 它是腐蚀的成因;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F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该中学生拿着这篇文章问过50个人,了解他们是否支持禁止使用这种化学物质.结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决定的占12%;只有一个人说,“一氧化碳”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遗憾的是,注意到这个常识的人只占2%!谜底一揭开,人们顿时醒悟,因他们只关注了危言耸听,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氢”这个水分子基本构成的化学常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经历过\听到过有关“关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对此有过一些思考。请以“关注与忽略”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镇海中学 胡伟军)

技 巧

[高分要领]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不要把写作当作太难的事,把你想要说的话,把你的意思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听起来似乎容易,但要写出恰到好处的文章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更需要一些技巧。虽然文章不全靠技巧,但技巧的作用不得低估。有好内容、好的形式,再加上一些技巧,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因此,写作时适当运用新颖的手法,恰当运用写作技法能提升作文的品位。下面几种技巧方法对于高考作文的提高应该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巧合]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读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是的,生活中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巧合,松树或柏树的树脂滴下来,恰好将一只昆虫凝结在其中,后来变成化石,成为珍贵的琥珀。“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却遇打头风”。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恰当地借助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性的规律,确实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出奇出新。如《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相互赠送圣诞礼物中的巧合,刻划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与相互体贴的感情。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 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荷花淀》中的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令人拍案叫绝。

[反常] 有家药店贴了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做生意却甘愿生意不好,善心可鉴。天寒地冻,人之常情是希望风和日丽,而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是“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反常的心理,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悲惨和

社会的黑暗。瞎子提灯笼,通常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傻事。而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是总要提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好奇,盲人解释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台湾·陈招池《照亮别人》) 恰当运用这种看似不合常情、违反常理而实际具有深意的反常心理、反常行为,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探究欲,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发人深思。

[误会] 生活本身是光怪陆离的,事物的观象和本质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矛盾的。人们在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时会把现象看成本质,这就造成了误会。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能进行交流,这也容易造成误会。生活中有许多误会,作文时恰当加以运用,可以使文章生波澜,有起伏,多跌宕,吸引人。《普通劳动者》的情节简单极了,但由于作者独具匠心,把情节建立在小李不知道林将军是将军这个误会上,化平淡为新奇。《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观自己所借的项链是假的。这是一场多么可悲的误会啊! 玛蒂尔德的十年艰辛徒属这样—场偶然的误会,而这偶然又是人物性格思想的必然所致。可以肯定,假如作者不写这场误会,整篇小说将黯然失色。

[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读者普遍的审美心理。如果有一个个悬念往复百折,给人以“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的感觉,就能逐步满足读者的期待心理,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变色龙》全文悬念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这件事上态度多变,就象“变色龙”,让人忍俊不禁。《我的叔叔于勒》在开篇渲染拮据的家境后,引出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什么“父亲”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于勒是干什么的?于勒两次来信说发了财,可十年过去了仍不见归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最后在渡轮上遇到了一个衣衫褴楼的老水手,他很像于勒,那人究竟是于勒吗?他怎么会在渡轮上卖牡蛎呢?莫泊桑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悬念,不仅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了,而且将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

[对比] 对比这种艺术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如在杜甫的诗中就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等诗句。巴尔扎克曾说过:“从两件最平凡的事物的对比中”,可以“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细想起来,这实在是相当老辣的经验之谈。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有意将富与穷、强与弱、文明与粗暴、伟大与渺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起来写,可以鲜明、突出的揭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生动、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将林黛玉辞世的事件同薛宝钗成婚的事件对比起来叙述,以乐衬哀,更显出作者对林黛玉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憎恨。

[呼告] 呼告就是在行文中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呼告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呼物(“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两种形式。用“你”来称呼事物,可以自由充分的表达思想情感,能够有效的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于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运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又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高考优作《勿作壁上观》结尾也很有特色,运用了呼告手法:“朋友,面对今天的形势,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既帮助调动读者情感,又引起读者思考。

[空白]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它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以不言者”,可见文章亦如此, 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清人华琳亦云:“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此处的“无字处”的功夫就是设置“空白”的技巧。有意把一

些情节、场景等隐藏起来,含而不露,留给读者思索、想象、回味的空间,可以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如《项链》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指明确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是指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了些什么。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中己有了自己的玛蒂尔德,这不就是最完美的结局吗?

[梦幻] 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李白梦笔生花,庄子梦迷蝴蝶„„梦中鸟儿能说话,梦中石头会开花,梦中古人可复活,梦中时空可超越,梦中幻想能实现,梦中一切成可能。作文时借助梦幻,可以巧妙、生动的表达思想感情,既有情趣,又有韵味。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描写了梦游天姥变幻万千的具体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诗人借随意飞翔想象的羽翼,表达了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梦幻形式的选用,使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自由奔放,不拘一格,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另外还有侧面落笔、对面落墨、凡人神化、神仙人化、故事点化、似贬(褒)实褒(贬)、欲扬先抑等,技法多种多样,不一一例举。

[佳作点评]

1、读下面的一首诗,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距离”为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距离(作者:施建石)

岸与岸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船/ 或者飞机,或者翅膀„„/ 五湖四海也只是小小寰球 山与山并没有多远,只要有车 / 或者索道,或者脚步„„ / 地球已是一个村落 人与人也不隔肚皮,只要有心 / 或者目光,或者肝胆„„ / 异族也可成为兄弟

2、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3、哲理之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吗?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不出人才吗?

做人要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根据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以“人生哲理”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议论、抒情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4、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 —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5、一个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来到某县城中学担任实习教师,在一个月内,她迅速地和班上同学打成一片。临别时,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班上男同学围着让他签名,女同学拉着她的手“涕泣涟涟”。一旁的班主任感叹道:“我含辛茹苦多年,难道还不如实习生一个月的教绩。”

这其实是为人处世中的一种奇特的新奇效应。这种效应的本质就在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认识判断趋于简单化,单从好的方面去评价对方。这种心理是有两个特征:理想化、期望化。

请想一下,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吗?你能恰当地利用这种新奇效应,守好天然的制高点;或者是由于被这种“效应”所蒙蔽,导致自己在认识事物或处理问题时“走麦城”吗? 请以“新奇效应”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立意、题目自定。

6、日本的一本畅销书中说:“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暗香悠远。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的原始森林。是的,现在什么都可以仿造,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日,那种“露珠的寂静之味”所代表的“原

始、古朴、自然、单纯”的氛围和基调,却日见稀少了。

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离我们的精神本真愈来愈远了。请记住,人文的本身首先应该是自然的。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和庸常之辈一样,对于世俗的生活趋之若骛,而对素面朝天的生活嗤之以鼻呢?请以“本真”“本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题意、文体自定。

7、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之分,有的外在形式与内涵表里如一,有的则外在形式与内涵达不到和谐统一。内涵不事张扬,如果没有犀利的眼睛,善感的心灵,往往就会忽略了它。 请以“内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镇海中学

胡伟军)


相关作文

  • 话题作文拟题方法举隅作文1700字
  • 话题作文拟题方法举隅 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新颖独特的文题可以使人耳目一新. "题好一半文"也说明了拟好题目的重要性.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十分利于考生发挥,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写作这类作文时,首先就要拟一个出彩的标题. 一 ...

  • 教学设计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作文1300字
  • 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昌里中学 刘志娥 教学目标: 1. 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2. 拟好作文的标题,提高作文水平. 一.导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从而为你的作文赢得高分,可见,题目很重要 ...

  •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拟题技巧作文2300字
  •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内容提要]: 现在,尽管越来越多的考生已经认识到拟题的重要性,但在应试中,有些考生苦于一时拟写不出一个理想的题目,常常习惯于先写正文再拟标题,结果时间一旦不够用,就会"匆匆忙忙草收兵,拟题难显作者意",更有甚者,写完正文后连题目都忘了,弄巧成拙.本文就 ...

  • 题好一半文(第9讲)作文4000字
  • 1 第九讲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拟题篇 肖婵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拟题的一般要求,了解作文拟题的一般方法,能够结合具体材料拟好作文题. 教学重点:拟题的方法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我们前几天期中考试的作文题: 记住的和忘却的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 ...

  • 巧用修辞拟话题作文的标题作文3200字
  • 话题作文巧用修辞拟标题 咸家工业区学校 纪彦军 话题作文巧用修辞拟标题 一.原因分析: 近年来,话题作文已经成为初中学生作文的主流,而这类作文往往是要求自拟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一个精彩.靓丽的题目,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让读者"一见钟情",考场作 ...

  • 高考作文拟题作文2600字
  • 高考作文拟题方法谈 美国外交官佩奇曾当过编辑,在工作中他退回许多稿件.一天,他收到一位妇人的来信:"你上星期退还了我的短篇小说,我知道你没有读我的小说,因为我作了记号:把8.9.10这三页粘在一起,稿子退回来,这三面还粘在一起,我认为你很不应该,没有看我的稿子便退稿." 佩奇复信 ...

  • 作文训练一作文2300字
  • 作文训练一:话题作文拟题训练(2课时) 第一学时 近年来,中考.高考作文题大多是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拟出一道好的题 ...

  • [考场作文快速拟题]教案作文3400字
  • 潘家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明确拟题要求,分析存在问题. 2.教授拟题方法,快速准确拟题. 3.鼓励创新思维,力求脱颖而出. [教学重点]拟题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2004年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是话题作文.俗话说:" ...

  • 八年级下-作文训练 (7)作文2400字
  • 1 2013届中考语文 作文备考复习4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二.阅读有关话题作文的拟题知识: 近年来,中考.高考作文题大多是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常言道:" ...

  • 话题作文教学2作文3000字
  • 眉目传情--话题作文的拟题 [教学重点]拟题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能洞悉文章的灵魂.好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这就说明了拟题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就是怎么样给你的文章"打扮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