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感作文教学模式作文4200字

初二作文

构建“动感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版七上第三单元作文教学例说

安徽省潜山县三妙初中 徐 赟

新课程标准7—9年级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什么叫“有创意”?就是要有新意,不落俗套;就是要有个性,不止于一般化。有创意的表达,这应该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作文表达的最高境界。试想,如果学生缺乏生活,缺乏体验,作文训练方式的陈旧、保守、不恰当,他们的写作背景知识有限,他们能做到有创意的去表达吗?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吗?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吗?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 在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作文训练和研究性学习,都强调了要让学生亲身活动、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如:向新同学介绍自己,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演讲赛、辩论赛、故事会,上街找标牌错别字,评析广告用语,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等。因此,必需构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动感作文”。试以该单元作文实例简述之。

第一步:实际活动,观察体验

第三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写作要求主要是描写秋景。时值深秋、初冬之际,我县有国家风景名胜天柱山,县城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均较远,学校地处丘陵,只能因地制宜,就近观察。虽然同学们生长在农村,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四季变化、景物特征,有所了解,但是,仅凭头脑中的一点印象,要写出象样的作文来,并非易事。我校附近有一个叫做泥里鳖的小型水库,就安排了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在观察中,要尽量启发学生充分说出观察的感受、心情等等,还有的看到枫树联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到垂钓联想到“路人皆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步:列纲写稿,读议评改

语文课上,我就活动的意义、作文的立意、写作要注意的事项等,稍微做了提示,要求他们按照第三单元的要求,自拟题目,列出提纲,写出草稿,500字以上。由于有了切身体验,有酝酿做基础,学生很快就进入写作状态。

作文课上,由作文者上讲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学生发言,进行互评,读文者本

人也要进行答疑、解释或反驳。学生发言要注意几种情况,如,光说几句好话的,或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的,或吹毛求疵的,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好关,及时引导、点评。对评议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如争议比较大的或涉及到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可多花一点时间。对平时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均要抽他们上台朗读,得到锻炼。没有在课堂上朗读的,要在小组内读、评、议,由班长、语文课代表掌握。

根据朗读的语感和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从题目、立意、材料、结构、语言,甚至一个字、词、句,或者标点符号,都尽量进行修改。自改为主,他改为辅,一定要请别人修改。课堂上,有一个女同学提出了与作文者不相同的有新意的意见,在征得两人同意后,当即要求她对该作文进行修改,她及时写出了详细的文字,结果对作文者帮助很大,启发很多。如,有个学生讲“向往已久”不妥,宜改为“梦寐以求”,同学们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长短与程度的深浅的区别,可由作文者自行处理。修改的重点放在对景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上。

第三步:展示成果,反思提高

经过以上过程,学生作文有了一个自我提高,对其中优秀作文可以在黑板报、学习园地张贴、展出,或汇集成册,推荐到学校广播站、校刊去采用,投稿到报刊或网上去发表。

让学生在口头交谈中,在日记上或作文本里写下心得体会,进行自我反思,学会总结作文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特别是同学们讲的有启发性的意见,更要认真对待。这样不断思考、积累,就能保持浓厚的作文兴趣,为今后作文如何提高,起到积极自觉的、理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习作展示:

泥里鳖之行

“今天中午,我们到泥里鳖水库去玩!”老师的一句话,我们高兴极了,蜂拥冲出教室。 泥里鳖,泥里鳖,是不是那里鳖很多,泥里全是啊?那里的景色到底如何呢?在路上,我们尽情地遐想着,路边的野菊花还在开着,我们也不注意。几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这算什么吗?一个破水库,风景没多少,水也浅得可怜,先以为是个什么好地方,原来就是这个样。同学们嘟哝着,但我们吵归吵,还是在这里尽情地玩了起来。

在泥里鳖的周围都是山,枫树的叶子却早已红了。大堤很高,不知筑了多少石头。堤下是田,远处有河流和公路。大堤的右侧有很多的藤条,青青的,长长的,我用手拉也拉不

断,强韧而有力地贴住在大地上。在水库一头的地方,有一个坑,可能是下雨时冲洗的吧!在水的旁边有一个小屋,我们对里面充满了好奇,看了那铁门,心想,里面肯定有什么危险的东西,真想一睹为快,但好奇心再怎么重,我们也不敢去开那个门,原来是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的水井和电房。

我们离开了那个小屋,很快散开了。我与徐雅君来到一个山岩下,红色的山岩,不是太陡,依稀长着一些小草,还怪怪的呢。我们就决定攀山岩。我抓住草、树,灵活地爬上山。可徐雅君半天也没有上来。我就把她拉了上来。站在高处,鸟瞰水库,还真有一番风味情趣呢。我坐在树阴下,徐彬彬捧来了一些蘑菇。这下,我可按捺不住自己了,一个劲地问他茅草菇在哪儿找到的,但我最终还是没有寻到。坐在地上,我想起了小时侯的游戏,我们在山上玩,玩疯了,还把一个小朋友的衣服给撕破了一块呢。

同学们大多在观看一个钓鱼者,我当然也不例外。我问他:“你在这里钓过大鱼吗?”他说:“鱼,这里有,我没有钓过大的。”我心想,钓了这么久,也没有一条大的,还钓什么嘛。也不知你怎么想的,这么有耐心。水很清澈,许多男生还在用边石头向水中砸水漂或者在比远呢。

我们又在一棵大树下表演节目,开始由邱凤娟唱《欧若拉》,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都是我们女生唱,没一个男生表态。我们不耐烦了,让谢小栋与一个女生唱《天仙配》,可他们谁也不愿意。让他一个人唱,也不肯。还是张进唱了一首《两只蝴蝶》,如此循环。当然,也少不了我这个精灵,我与一个同学合唱了一首我最爱的《心醉》。现在想一想,都还在回味。

在快乐面前,时光消逝真快。转眼间,该回去了,我们却有些不舍。对于刚来时那种不满转变成留恋。留恋这里的纯真,留恋这里的质朴,更留恋这短暂的自由。

(703班 汪燕)

本文真实地记叙了这次活动的经过,对景物有观察和描写,点面结合,情感体验真切,

由向往、不满到留恋,结尾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另外,还有描写景物为主的《冬游小记》(徐彬彬),记叙活动为主的《记一次难忘的冬游》(徐子佳),写师生关系为主的《老师带我们冬游》(刘燕),与平时校内生活比较为主的《快乐的中午》(胡玲玲),写感想为主的《游泥里鳖水库所想到的》(徐勤),等等。

反思:

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有效途径。只有源头有活水,才能文思如泉涌。如果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怎能写好作文?“智”从“静”来,凝眉静思,虽然也对,因为那“静思默想”的东西还是来源于动态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不过学生难于确切的表达。在这次作文之前,我们已经布置学生写过描写秋景的作文,学生凭印象写,结果很不理想,不是仿写的东西多,就是摘录的内容多,假大空的语言多,自己的体会少,缺乏上乘之作。

我们要把作文的过程,真正变为新课标所蕴涵的深层教学理念,即“作文是生存,作文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是生命的体验过程”。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动感意识,明确学生的表达主体地位,养成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改变学生被迫的角色意识,才能不断达到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即要让学生能够敏锐地抓住生活的本质,“小中见大”,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将生活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自己的写作角度,写出令人击节赞赏的好文章。这一次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眼见为实,始终“动”在其中,许多平时作文无话可写的学生,都写出了较长的习作,基本上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的作文训练,对写作动机的诱导、写作过程的体验不太重视,有的只布置一个题目,有的只注重作文的结果,有的过分注重写法和技巧的点拨,这是过去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强调“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使作文教学进入到一个宏阔的空间,归入到正常的轨道。

这次作文,由于动因强烈,交流和评改的过程充分,学生既要在活动中观察、体验,又要针对别人的作文力求做出一分为二的客观的评价,还要力求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我始终引导学生在共同探讨、民主、合作的气氛中深入地进行,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如果能把这种兴趣强化为写作的动机,就能转变为富于情趣性、挑战性的写作欲望,养成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的眼睛,内心能产生一种

强烈的表达欲,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动”到实处,“感”在好处

即使是没有明显的行动,也有手动、眼动、嘴动、心动,只不过有的表现为隐性的动。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学生积极地“动”(心、身),认真地“感”(感受、感悟)。动与感是相辅相成的,在动中感,在感中动。这样,就变成了开放的作文,互动的作文,“自能作文”(叶圣陶语)、科学的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片面走向全面,从现实走进历史、走向未来。写作之前有动,作文过程中有动,写完之后也有动。总之,一定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不光要想方设法动,更要强调感,在动感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作文。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针对的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是科学规律和科学发展,是文学艺术的崇高和优美,是对外开放和发展的全人类的精神。盲目、封闭、落后的形式主义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学生写作的期望的。在“情境作文”、“绿色作文”、“生态作文”、“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生活化作文”、“个性化作文”、“人文作文”、“大作文”等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百花齐放或正在不断研究的今天,构建“动感作文”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当然还有待于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论证,尤其是在实践中检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

(其中作文《泥里鳖之行》和评语发表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6年8月8日)

构建“动感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版七上第三单元作文教学例说

安徽省潜山县三妙初中 徐 赟

新课程标准7—9年级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什么叫“有创意”?就是要有新意,不落俗套;就是要有个性,不止于一般化。有创意的表达,这应该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作文表达的最高境界。试想,如果学生缺乏生活,缺乏体验,作文训练方式的陈旧、保守、不恰当,他们的写作背景知识有限,他们能做到有创意的去表达吗?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吗?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吗?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 在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作文训练和研究性学习,都强调了要让学生亲身活动、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如:向新同学介绍自己,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演讲赛、辩论赛、故事会,上街找标牌错别字,评析广告用语,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等。因此,必需构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动感作文”。试以该单元作文实例简述之。

第一步:实际活动,观察体验

第三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写作要求主要是描写秋景。时值深秋、初冬之际,我县有国家风景名胜天柱山,县城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均较远,学校地处丘陵,只能因地制宜,就近观察。虽然同学们生长在农村,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四季变化、景物特征,有所了解,但是,仅凭头脑中的一点印象,要写出象样的作文来,并非易事。我校附近有一个叫做泥里鳖的小型水库,就安排了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在观察中,要尽量启发学生充分说出观察的感受、心情等等,还有的看到枫树联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到垂钓联想到“路人皆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步:列纲写稿,读议评改

语文课上,我就活动的意义、作文的立意、写作要注意的事项等,稍微做了提示,要求他们按照第三单元的要求,自拟题目,列出提纲,写出草稿,500字以上。由于有了切身体验,有酝酿做基础,学生很快就进入写作状态。

作文课上,由作文者上讲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学生发言,进行互评,读文者本

人也要进行答疑、解释或反驳。学生发言要注意几种情况,如,光说几句好话的,或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的,或吹毛求疵的,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好关,及时引导、点评。对评议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如争议比较大的或涉及到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可多花一点时间。对平时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均要抽他们上台朗读,得到锻炼。没有在课堂上朗读的,要在小组内读、评、议,由班长、语文课代表掌握。

根据朗读的语感和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从题目、立意、材料、结构、语言,甚至一个字、词、句,或者标点符号,都尽量进行修改。自改为主,他改为辅,一定要请别人修改。课堂上,有一个女同学提出了与作文者不相同的有新意的意见,在征得两人同意后,当即要求她对该作文进行修改,她及时写出了详细的文字,结果对作文者帮助很大,启发很多。如,有个学生讲“向往已久”不妥,宜改为“梦寐以求”,同学们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长短与程度的深浅的区别,可由作文者自行处理。修改的重点放在对景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上。

第三步:展示成果,反思提高

经过以上过程,学生作文有了一个自我提高,对其中优秀作文可以在黑板报、学习园地张贴、展出,或汇集成册,推荐到学校广播站、校刊去采用,投稿到报刊或网上去发表。

让学生在口头交谈中,在日记上或作文本里写下心得体会,进行自我反思,学会总结作文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特别是同学们讲的有启发性的意见,更要认真对待。这样不断思考、积累,就能保持浓厚的作文兴趣,为今后作文如何提高,起到积极自觉的、理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习作展示:

泥里鳖之行

“今天中午,我们到泥里鳖水库去玩!”老师的一句话,我们高兴极了,蜂拥冲出教室。 泥里鳖,泥里鳖,是不是那里鳖很多,泥里全是啊?那里的景色到底如何呢?在路上,我们尽情地遐想着,路边的野菊花还在开着,我们也不注意。几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这算什么吗?一个破水库,风景没多少,水也浅得可怜,先以为是个什么好地方,原来就是这个样。同学们嘟哝着,但我们吵归吵,还是在这里尽情地玩了起来。

在泥里鳖的周围都是山,枫树的叶子却早已红了。大堤很高,不知筑了多少石头。堤下是田,远处有河流和公路。大堤的右侧有很多的藤条,青青的,长长的,我用手拉也拉不

断,强韧而有力地贴住在大地上。在水库一头的地方,有一个坑,可能是下雨时冲洗的吧!在水的旁边有一个小屋,我们对里面充满了好奇,看了那铁门,心想,里面肯定有什么危险的东西,真想一睹为快,但好奇心再怎么重,我们也不敢去开那个门,原来是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的水井和电房。

我们离开了那个小屋,很快散开了。我与徐雅君来到一个山岩下,红色的山岩,不是太陡,依稀长着一些小草,还怪怪的呢。我们就决定攀山岩。我抓住草、树,灵活地爬上山。可徐雅君半天也没有上来。我就把她拉了上来。站在高处,鸟瞰水库,还真有一番风味情趣呢。我坐在树阴下,徐彬彬捧来了一些蘑菇。这下,我可按捺不住自己了,一个劲地问他茅草菇在哪儿找到的,但我最终还是没有寻到。坐在地上,我想起了小时侯的游戏,我们在山上玩,玩疯了,还把一个小朋友的衣服给撕破了一块呢。

同学们大多在观看一个钓鱼者,我当然也不例外。我问他:“你在这里钓过大鱼吗?”他说:“鱼,这里有,我没有钓过大的。”我心想,钓了这么久,也没有一条大的,还钓什么嘛。也不知你怎么想的,这么有耐心。水很清澈,许多男生还在用边石头向水中砸水漂或者在比远呢。

我们又在一棵大树下表演节目,开始由邱凤娟唱《欧若拉》,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都是我们女生唱,没一个男生表态。我们不耐烦了,让谢小栋与一个女生唱《天仙配》,可他们谁也不愿意。让他一个人唱,也不肯。还是张进唱了一首《两只蝴蝶》,如此循环。当然,也少不了我这个精灵,我与一个同学合唱了一首我最爱的《心醉》。现在想一想,都还在回味。

在快乐面前,时光消逝真快。转眼间,该回去了,我们却有些不舍。对于刚来时那种不满转变成留恋。留恋这里的纯真,留恋这里的质朴,更留恋这短暂的自由。

(703班 汪燕)

本文真实地记叙了这次活动的经过,对景物有观察和描写,点面结合,情感体验真切,

由向往、不满到留恋,结尾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另外,还有描写景物为主的《冬游小记》(徐彬彬),记叙活动为主的《记一次难忘的冬游》(徐子佳),写师生关系为主的《老师带我们冬游》(刘燕),与平时校内生活比较为主的《快乐的中午》(胡玲玲),写感想为主的《游泥里鳖水库所想到的》(徐勤),等等。

反思:

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有效途径。只有源头有活水,才能文思如泉涌。如果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怎能写好作文?“智”从“静”来,凝眉静思,虽然也对,因为那“静思默想”的东西还是来源于动态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不过学生难于确切的表达。在这次作文之前,我们已经布置学生写过描写秋景的作文,学生凭印象写,结果很不理想,不是仿写的东西多,就是摘录的内容多,假大空的语言多,自己的体会少,缺乏上乘之作。

我们要把作文的过程,真正变为新课标所蕴涵的深层教学理念,即“作文是生存,作文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是生命的体验过程”。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动感意识,明确学生的表达主体地位,养成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改变学生被迫的角色意识,才能不断达到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即要让学生能够敏锐地抓住生活的本质,“小中见大”,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将生活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自己的写作角度,写出令人击节赞赏的好文章。这一次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眼见为实,始终“动”在其中,许多平时作文无话可写的学生,都写出了较长的习作,基本上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的作文训练,对写作动机的诱导、写作过程的体验不太重视,有的只布置一个题目,有的只注重作文的结果,有的过分注重写法和技巧的点拨,这是过去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强调“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使作文教学进入到一个宏阔的空间,归入到正常的轨道。

这次作文,由于动因强烈,交流和评改的过程充分,学生既要在活动中观察、体验,又要针对别人的作文力求做出一分为二的客观的评价,还要力求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我始终引导学生在共同探讨、民主、合作的气氛中深入地进行,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如果能把这种兴趣强化为写作的动机,就能转变为富于情趣性、挑战性的写作欲望,养成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的眼睛,内心能产生一种

强烈的表达欲,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动”到实处,“感”在好处

即使是没有明显的行动,也有手动、眼动、嘴动、心动,只不过有的表现为隐性的动。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学生积极地“动”(心、身),认真地“感”(感受、感悟)。动与感是相辅相成的,在动中感,在感中动。这样,就变成了开放的作文,互动的作文,“自能作文”(叶圣陶语)、科学的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片面走向全面,从现实走进历史、走向未来。写作之前有动,作文过程中有动,写完之后也有动。总之,一定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不光要想方设法动,更要强调感,在动感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作文。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针对的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是科学规律和科学发展,是文学艺术的崇高和优美,是对外开放和发展的全人类的精神。盲目、封闭、落后的形式主义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学生写作的期望的。在“情境作文”、“绿色作文”、“生态作文”、“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生活化作文”、“个性化作文”、“人文作文”、“大作文”等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百花齐放或正在不断研究的今天,构建“动感作文”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当然还有待于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论证,尤其是在实践中检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

(其中作文《泥里鳖之行》和评语发表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6年8月8日)


相关作文

  • 自主作文作文2200字
  • 自主作文 第一部分 绪言 一.作文教学是一个时代教育的缩影 理想的教育翅膀是否还在飞翔? 关键语句:教育是人生最大的投资,教育是一种伟大的开发,教育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强者.能者.智者. 永存爱心,做最好的自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上海的风,中国的风 到202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 ...

  • 作文教学"导学 肩创"模式的理论探究作文1900字
  • 一.课题提出 "作文"与"作文教学"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作文"是作者"独立"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则是师生为完成写作任务而共同参与的"团队"行为."作文教学&qu ...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追求有效性_构建作文课教学新模1作文高中
  •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如何打造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文课."但点击当前初中作文课教学现状,着实不容乐观.在教学中,我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大 ...

  • 小学联想作文作文1200字
  • "小学联想作文"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不知"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写"的实际,我们根据课标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

  • 构建生活化作文课堂作文0字
  • 构建生活化作文课堂 内容提要:"生活如源,源丰而不竭,习作如流,流动而不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生活 作文 积累 体验 个性 目前,小学 ...

  • 让作文回家作文1400字
  • 1 让作文"回家"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曹勇军 如果说以往的作文课把写作降低为纯技术的操练,让作文课"离家出走"的话,那么,课改后,不少作文课打着人文的旗号,忽略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又使作文"无家可归".这里四篇作文课例,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 ...

  • 廉洁文化作文作文1600字
  • 建廉洁文化,构和谐校园 廉洁指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污染.而廉洁文化是指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不徇私情,公平公正,清白做人的精神.建设校园廉洁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一项,要构建廉洁和谐校园,我们必须努力建设校园的廉洁文化,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那为什么学校 ...

  • 相约五月 拥抱幸福未来作文3000字
  • 相约五月 拥抱幸福未来 --均川高小"新教育"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汇报 陶 泽 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迎着明媚的阳光,嗅着初夏的气息,载着快乐的使命,扛着新教育的大旗,我们又相聚在一块,畅谈新教育,展望新教育.希望能在这炎热的初夏带给大家缕缕清凉.丝丝快乐.今 ...

  • 奇快作文教学大纲作文2400字
  • 1 / 4 奇快作文 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周逢雨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作文难写,作方难教,原因主要是我们成人的各种"方法"禁锢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爱想象.敢联想.敢说话.爱表达的天性.因此,有必要推翻原有的作文枷锁,简化招式,恢复学生敢说爱说的天性:有必要打破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