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作文12200字

六年级作文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西平县人和河沿张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

本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的时代,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写话与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又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与人们倾吐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2.我校作文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虽然有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们活动的范围狭小,见识较少,生活泉源枯竭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虽然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课件等教学设备,但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角,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封闭在课堂之中,造成了习作教学中学生处于“要我写”的无可奈何的被动状态,勉强“逼”出来的作文,也是空洞无物。随着数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实践,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习作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

涉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

我课题组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习作兴趣减少——学生,怕写作文;大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习作教学“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导致作文水平较低,最终发展到提及作文便厌烦、恐惧,凑合、交差了事、抄范文成了家常便饭。

(三)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

①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习作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作文命题缺乏开放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法明确习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激发不聊学生主动提笔倾诉、表达的欲望。

(2)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作文评定等级低下,学生无法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3)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习作教学存在“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现象严重,同时各年级之间习作教学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

(5)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加强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实践,对于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尽快转变、行为的尽快改善、习作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尽快进步和发展,实在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陶行知的作文教学理念一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力措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视作文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作文不再是枯燥乏味,脱离生活,而是兴趣盎然,充满生机,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1.合作教育学理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智力、情绪、意志等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成为准备和能克服困难的人,最大限度地显示个人的潜力、天赋和才能。

2.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出发,从中汲取前辈教育经验的滋养,探索提高写作教学的一些最关键的问题和规律,切实提高写作的效果,寻求写作教学的新路子。

3.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流丰盈, 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4.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王拴紧教授的教学主张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好的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5. 我们学习、研究了王拴紧教学主张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实际,因地制宜地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途径,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服务,力求改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改变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凑、抄、套”的现象和“千人一律”的局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阅读积累,培养兴趣,提倡自由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感情的工具,发展学生个性,使习作教学落到实处。

三、研究的目标

1.形成一套有效进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宽作文教学渠道。

2.提高教师进行有效习作教学的能力;探索小学习作有效教学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探索适合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成目标要求。

4.追求实践层面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习作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生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各级段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各级段生活作文要求及训练内容和形式

2、拓展生活空间,开发社区、家庭和社会生活资源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结合“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感悟。

①、丰富书源。一是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由读书;二是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图书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览。

②、保证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③、加强指导。一是将课内指导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二是课外阅读中加强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④、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除了在书上进行圈划批注外,再写一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有摘抄型、体会型、提纲型、评价型等。 ⑤、开展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热望,增强读书的欲望,激活学生读书的活力,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

(2)、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说过:“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①、引导学生观察校园

我们校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凉亭、雕塑玲珑剔透,走进校园就像走进花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凉亭长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优势,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攀登峰峦雄伟的高山,欣赏烟波浩渺的太湖,游览四季葱郁的竹海;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浪漫,冬的纯洁。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了解家乡的仁人志士,了解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及时地写下来,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如扳手腕比赛、吹鸡毛比赛、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率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童趣盎然。

(4)、要求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

我们的孩子都身在农村,平时经常目睹田间地头人们劳动的身影,我们也要求孩子们平时也能和父母一起体验农村劳作的生活,在学校能参与劳动基地上的劳动,除草、种菜、浇水、收割,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愉悦,享受收获的喜悦,丰富的经历自然能让他们有话可说了。

(5)、教师要善于寻找作文的时机,抓住学生行为、思想感情的爆发点,在学生有话想说,有事要做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即兴练笔。

(6)、建立生活作文档案袋。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命名为“心情随笔”的笔记本,平时能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话表我情。” 这点点滴滴,记录着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的日历,都可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源泉。

3、对学生发展的研究

活动作文在哪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活动作文怎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活动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略。

②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学生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③教师开展习作指导与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的设计、指导与评改,探索引导学生习作与修改习作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4.学生习作能力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小学习作有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索评价小学习作有效教学能力的标准、方法与策略。

五、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自2014年12月开始筹划,规划到2015年12月完成,具体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与学习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

为本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工作,分析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设计本研究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解。本阶段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形成对研究现状的了解与分析。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本研究实施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全面推进实践研究,形成优秀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反思、或案例研究,注意积累资料,逐步推出成果。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全面总结具有本地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结集,使教学成果系统化。

六、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的结果

(1)初步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

(2)探索出小学作文课设计的要点;

(3)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2、研究的效果

(1)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初步形成了学生喜读爱写的良好局面。大多数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与人交流。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勤于思考、用心审题和选材的习惯,勤动笔、多积累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等。

(2)促进了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了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一般思路和方法,中高年级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不再畏惧作文教学,且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本课题的推行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思索、探究,认真钻研,努力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到了一些成效。

(3)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爱生活, 爱作文。

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快乐地写作。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尽可能地加强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让学生将老师的“教”与自己的“学”合而为一,自己收集信息,从而获取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感受,使得学生的作文因有这些体验的充实而更加厚实、感人。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际作文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的原形;同时,教师的引导也让学生更加细心地观察了生活,让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不经意的美,学生捕捉到了这些生活的美处,丰富了个人的经验与作文素材,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对生活津津乐道、滔滔不绝,自然地,促使学生爱上了作文,也更热爱生活。

2、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基本消除,习作兴趣日趋浓厚。学生的习作质量明显提高,良好的写作习惯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快乐作文课堂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快乐作文课堂的开展,学生的作品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学生习作兴趣、水平逐渐提高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开展习作研讨活动、出“班级小报”等活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提高。77.6%的学生喜爱阅读,能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学生阅读兴趣广泛,故事、童话、小说、百科知识、作文选、卡通漫画等书籍都

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81%的学生有自主摘抄的好习惯,33%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将平时积累、见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63.8%的学生喜欢上习作课,65%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老师不布置,他们也能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自觉积累写作素材。

(4)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化

1、教学观念

教师以其头脑中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不断碰撞、调整与完善的过程,在新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写作,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说、去写,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快乐写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枯燥乏味的作文课堂逐渐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有趣而又充满快乐的写作课堂。

2、教育方式

在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在兴趣外衣的“保暖”下,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其入境。

3、科研能力

课题组的老师在一起认真研究适合小学生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大家一起查资料,一起商讨好的方法与见解,一起研究作文,一起研究学生,一起研究教学方法。通过找寻行之有效的快乐作文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的领略写作的魅力,感受写作的快乐,以达到我口表我心,出口成文章。在课堂之外,我们认真研读教学论文与杂志,积极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并撰写各种课题、论文、案例;开设教研课。

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老师们行动研究的轨迹。

4、构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兴趣、体验、积累、表达”

1. 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不但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教师

就应该格外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一种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探究、实验、查找信息、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当学生对作为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练笔。

(1)营造情境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教学《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美味,选择自己喜欢的仔细观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课堂上,为了唤起学生的积累,老师精心准备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扬州炒饭的制作视频,学生看得认真,对扬州炒饭的色、香、味有了生活中的记录,再加上对制作过程的直观认识,写出来的习作非常生动。

(2)引导仿写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仿写能让学生参考教材的内容,模仿教材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地把教材的表达方式或某种语文规律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多种形式的仿写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要求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只拣学生多处行》的开头“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仿写放学时的情景,学生都能写得生动活泼。

(3)自由拟题,灵活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49.7%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规定的题目不喜欢,41.3%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文很难。从批阅学生的日记来看,学生有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他们很乐意表达,但是为什么怕写作文呢?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习作内容离学生的生活遥远,学生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写日记、每日简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无拘无束、放开胆子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写家乡的名人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靖江历史上的名人不多,小学生了解的就更少了,在教学时,我们降低了习作的要求,扩大了选材范围,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可以是运动员,明

星,名人,改变了习作要求后,学生习作的难度降低了,距离他们的知识水平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就变高了。

当学生的习作得到他人、老师的认可,就会体验到习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我们采取了“班级小报”、“美文共赏”等形式,让学生的文章被大家所学习。“班级小报”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学生写的好的文章可以刊登在班级小报上,学生感到非常光荣,有的学生虽然整篇文章不够完整、有新意,但偶然灵光一现写出的好句好段也会被老师采纳,编成《精彩片段》集,发表在《新月周报》的“一句话也精彩”栏目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2. 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留心生活

“问渠哪得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特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农村小学生虽然不像城市里的孩子见多识广,但是有广阔的活动天地:四季的景色,田野里的庄稼,饲养的家禽,跟家长参与田间劳动,和小伙伴到草丛中捉蚂蚱,去河边钓鱼„„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乡村“美容师”》《美丽的新农村》《曾祖父“升官”记》„„一篇篇充满童趣、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习作产生了,因为这些素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愿意写,也能写好。

(2)开展活动

学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节、科技节、文体节„„这些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科技节,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撰写科学小论文;读书节,学生制作书签,制作读书小报;春天,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新桥农民公园,冬季,我们举行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当然,我们不赞成每次活动必写作文,我们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玩,体验活动的乐趣,然后选取活动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文章求真求趣。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后,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留守学生较多的特点,让留守孩子用书信的形式跟远方的爸妈说说心里话,学生发现写作可以拉近自己和父母间的时空距离,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收到信后都非常感动,认真写了回信,在信中,他们表达了对孩子的思念,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读着家长寄来的回信,孩子们的心融化了,他们理解家长外出打工的艰辛,一个个变懂事了。

3. 加强阅读积累,丰厚学生的写作素材

(1)阅读中积累

我校图书馆有藏书10000多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涵盖了小说、诗歌、名人传记、画报等多种书籍,学生阅读建立图书馆借阅制度,每学期学生从图书馆借书4次,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相互借阅,这些书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提出明确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在读中摘抄优美段幅,写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既学到一定的表达方法,又能够猎取广博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2)生活中积累

每天语文课前,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形式、内容不限,讲故事、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讲述自己的见闻都可以,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很快。

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每天的生活都不是简单重复的,及时记下每天的学习、生活,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丰富的文章题材,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日记的体裁、篇幅都不加限制,关键在于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及时捕捉思想的习惯,使学生的灵感定格在纸上,充实学生习作的“材料库”。

4. 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1)课内悟方法,课外练表达

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我们在实验中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更关注文本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时间在流逝,可肖邦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句话形容肖邦忘我工作,在教学时,我们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像肖邦这样投入地学习、工作,忘记了时间的概念,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积累了文本中的语言,并在平时的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中年级以片段练习为主,重点训练学生构段能力,适当渗透总分、并列、因果等组段方法,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逐渐摸到习作的门道。改变农村习作教学中重写轻说的错误认识,说写结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说得好而写得差的同学,

指导他们迁移说话中的所得,侧重多写。对说得差写得好的同学,表扬他们写得好的同时,加强说的训练,让他们能说会写,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年级学生习作训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中年级写好片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综合运用。从雕琢文章的题目到优化作文的结构,关注语言的表达,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做到表达有条理,有中心,有内容,学会自己修改作文,让学生学习写应用文,让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学会习作的方法,体验习作的快乐。

(四)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习作评价机制

习作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修改习作的做法,训练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明确修改习作的重要性,通过白居易、王安石等大诗人修改诗句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还指导学生学习修改。课堂上我们选择一两段比较典型的习作一起修改,让同学们从中明白为什么要改,应该怎样改,然后将改过的文章和原文相对照,从而让学生加深认识,为学生修改文章提供一个正确的示范。鼓励学生给别人的习作写评语,逐步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课外练笔的内容比较自由,在批改时,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和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写一次日记,首先让他们自己评价,然后组织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价,在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学到了修改习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课题组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思考写出了一些论文。通过上好习作指导课,办班级小报等形式,学生的习作兴趣、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但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实施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呈现一个完整的体系,还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思考。

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与学生

(1)部分教师对上作文教学的实践课还存在畏惧心理;

(2)教师有时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还经常会拔高要求。

(3)学生个性差异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习作水平有了相当的差异。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两级分化。

(4)新的作文教学评价和手段尚未健全

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趣味化、人文化作文教学模式的需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新的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正在探索,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作文研究成果的推广。

(二)关于课题组成员自身素养和时间分配的问题

在课题确定后,虽然课题组成员为了提高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能力,采取了订阅报刊杂志、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召开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了理论培训。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与教学水平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也有所提高。但在,由于教学理论深度不够,使很多的方案无法实施,迫切需要继续学习提高。由于班主任工作烦忙,加上平时课时安排不同步,集中讨论问题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对于工作开展不是很有利。

(三)由于本课题是我校首次申请的研究课题,在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致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些许弯道,所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理论、专业素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方便课题研究,实施研究实验的基本局限于组员所在学校,甚至班级,课题研究还未全面推广,因此今后也要重视非组员课题随机渗透力,在保证纵深发展的同时还要做到课题研究的横向推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指导不够精细化,学生习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于指导学生习作发表的主动性不高,因此课题成果中学生的习作发表数量还较少,今后我们将鼓励学生多写作文,多方面开拓渠道,为学生习作发表提供更好的平台。

八、实验成果形式:

1、课题方案、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2、实验课图片等资料

3、教案

4、师生获奖情况及有关资料

参考文献

1. 《思路开阔精彩纷呈——近10年我国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鸟瞰》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师》2012.7-8

2. 《悦赏 悦思 悦写》张维芳《小学教学参考》2012.2

3. 《贯穿“农”字 写出“农”色——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潘敏《小学教学参考》2012.3

4.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探讨》周海娣《小学教学参考》2012.3

5. 《找准课堂练笔“落脚点”,演绎精彩语文课堂》郑志刚《小学教学参考》2012.1

6.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升格训练浅谈》李光霞《小学教学参考》2012.2

7. 文英桂:《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选自《甘肃教育》2005.1-2期;

8. 王丞泰:《作文教学刍议》,选自《甘肃教育》2005.1-2期;

9. 龚琦:《浅析作文教学方法》,选自《黑河教育》教法百家;

10. 熊显荣:《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作文教学》,选自《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一九九五年第3期;

11. 龚子建:《作文教学的根植于何处》,选自《湖南教育》2005年第6期;

12. 冯艳凤:《作文教学之我见》,选自《职业教育研究》2005"8;

13. 向成勇:《作文教学要把“积累”关》,选自《语文学刊》2005年第10期;

14. 赵德顺:《试论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选自《希望月报》2006年14期;

15. 都小东:《浅谈作文教学》,选自《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6. 杨福林:《作文教学辅导漫谈》,选自《内蒙古电大学刊》1988年10期。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西平县人和河沿张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

本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的时代,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写话与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又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与人们倾吐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2.我校作文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虽然有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们活动的范围狭小,见识较少,生活泉源枯竭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虽然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课件等教学设备,但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角,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封闭在课堂之中,造成了习作教学中学生处于“要我写”的无可奈何的被动状态,勉强“逼”出来的作文,也是空洞无物。随着数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实践,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习作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

涉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

我课题组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习作兴趣减少——学生,怕写作文;大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习作教学“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导致作文水平较低,最终发展到提及作文便厌烦、恐惧,凑合、交差了事、抄范文成了家常便饭。

(三)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

①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习作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作文命题缺乏开放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法明确习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激发不聊学生主动提笔倾诉、表达的欲望。

(2)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作文评定等级低下,学生无法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3)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习作教学存在“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现象严重,同时各年级之间习作教学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

(5)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加强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实践,对于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尽快转变、行为的尽快改善、习作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尽快进步和发展,实在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陶行知的作文教学理念一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力措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视作文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作文不再是枯燥乏味,脱离生活,而是兴趣盎然,充满生机,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1.合作教育学理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智力、情绪、意志等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成为准备和能克服困难的人,最大限度地显示个人的潜力、天赋和才能。

2.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出发,从中汲取前辈教育经验的滋养,探索提高写作教学的一些最关键的问题和规律,切实提高写作的效果,寻求写作教学的新路子。

3.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流丰盈, 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4.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王拴紧教授的教学主张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好的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5. 我们学习、研究了王拴紧教学主张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实际,因地制宜地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途径,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服务,力求改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改变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凑、抄、套”的现象和“千人一律”的局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阅读积累,培养兴趣,提倡自由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感情的工具,发展学生个性,使习作教学落到实处。

三、研究的目标

1.形成一套有效进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宽作文教学渠道。

2.提高教师进行有效习作教学的能力;探索小学习作有效教学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探索适合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成目标要求。

4.追求实践层面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习作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生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各级段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各级段生活作文要求及训练内容和形式

2、拓展生活空间,开发社区、家庭和社会生活资源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结合“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感悟。

①、丰富书源。一是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由读书;二是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图书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览。

②、保证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③、加强指导。一是将课内指导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二是课外阅读中加强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④、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除了在书上进行圈划批注外,再写一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有摘抄型、体会型、提纲型、评价型等。 ⑤、开展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热望,增强读书的欲望,激活学生读书的活力,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

(2)、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说过:“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①、引导学生观察校园

我们校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凉亭、雕塑玲珑剔透,走进校园就像走进花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凉亭长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优势,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攀登峰峦雄伟的高山,欣赏烟波浩渺的太湖,游览四季葱郁的竹海;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浪漫,冬的纯洁。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了解家乡的仁人志士,了解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及时地写下来,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如扳手腕比赛、吹鸡毛比赛、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率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童趣盎然。

(4)、要求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

我们的孩子都身在农村,平时经常目睹田间地头人们劳动的身影,我们也要求孩子们平时也能和父母一起体验农村劳作的生活,在学校能参与劳动基地上的劳动,除草、种菜、浇水、收割,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愉悦,享受收获的喜悦,丰富的经历自然能让他们有话可说了。

(5)、教师要善于寻找作文的时机,抓住学生行为、思想感情的爆发点,在学生有话想说,有事要做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即兴练笔。

(6)、建立生活作文档案袋。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命名为“心情随笔”的笔记本,平时能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话表我情。” 这点点滴滴,记录着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的日历,都可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源泉。

3、对学生发展的研究

活动作文在哪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活动作文怎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活动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略。

②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学生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③教师开展习作指导与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的设计、指导与评改,探索引导学生习作与修改习作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4.学生习作能力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小学习作有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索评价小学习作有效教学能力的标准、方法与策略。

五、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自2014年12月开始筹划,规划到2015年12月完成,具体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与学习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

为本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工作,分析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设计本研究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解。本阶段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形成对研究现状的了解与分析。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本研究实施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全面推进实践研究,形成优秀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反思、或案例研究,注意积累资料,逐步推出成果。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全面总结具有本地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结集,使教学成果系统化。

六、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的结果

(1)初步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

(2)探索出小学作文课设计的要点;

(3)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2、研究的效果

(1)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初步形成了学生喜读爱写的良好局面。大多数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与人交流。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勤于思考、用心审题和选材的习惯,勤动笔、多积累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等。

(2)促进了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了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一般思路和方法,中高年级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不再畏惧作文教学,且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本课题的推行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思索、探究,认真钻研,努力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到了一些成效。

(3)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爱生活, 爱作文。

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快乐地写作。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尽可能地加强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让学生将老师的“教”与自己的“学”合而为一,自己收集信息,从而获取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感受,使得学生的作文因有这些体验的充实而更加厚实、感人。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际作文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的原形;同时,教师的引导也让学生更加细心地观察了生活,让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不经意的美,学生捕捉到了这些生活的美处,丰富了个人的经验与作文素材,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对生活津津乐道、滔滔不绝,自然地,促使学生爱上了作文,也更热爱生活。

2、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基本消除,习作兴趣日趋浓厚。学生的习作质量明显提高,良好的写作习惯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快乐作文课堂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快乐作文课堂的开展,学生的作品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学生习作兴趣、水平逐渐提高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开展习作研讨活动、出“班级小报”等活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提高。77.6%的学生喜爱阅读,能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学生阅读兴趣广泛,故事、童话、小说、百科知识、作文选、卡通漫画等书籍都

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81%的学生有自主摘抄的好习惯,33%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将平时积累、见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63.8%的学生喜欢上习作课,65%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老师不布置,他们也能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自觉积累写作素材。

(4)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化

1、教学观念

教师以其头脑中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不断碰撞、调整与完善的过程,在新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写作,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说、去写,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快乐写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枯燥乏味的作文课堂逐渐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有趣而又充满快乐的写作课堂。

2、教育方式

在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在兴趣外衣的“保暖”下,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其入境。

3、科研能力

课题组的老师在一起认真研究适合小学生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大家一起查资料,一起商讨好的方法与见解,一起研究作文,一起研究学生,一起研究教学方法。通过找寻行之有效的快乐作文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的领略写作的魅力,感受写作的快乐,以达到我口表我心,出口成文章。在课堂之外,我们认真研读教学论文与杂志,积极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并撰写各种课题、论文、案例;开设教研课。

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老师们行动研究的轨迹。

4、构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兴趣、体验、积累、表达”

1. 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不但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教师

就应该格外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一种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探究、实验、查找信息、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当学生对作为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练笔。

(1)营造情境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教学《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美味,选择自己喜欢的仔细观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课堂上,为了唤起学生的积累,老师精心准备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扬州炒饭的制作视频,学生看得认真,对扬州炒饭的色、香、味有了生活中的记录,再加上对制作过程的直观认识,写出来的习作非常生动。

(2)引导仿写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仿写能让学生参考教材的内容,模仿教材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地把教材的表达方式或某种语文规律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多种形式的仿写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要求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只拣学生多处行》的开头“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仿写放学时的情景,学生都能写得生动活泼。

(3)自由拟题,灵活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49.7%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规定的题目不喜欢,41.3%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文很难。从批阅学生的日记来看,学生有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他们很乐意表达,但是为什么怕写作文呢?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习作内容离学生的生活遥远,学生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写日记、每日简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无拘无束、放开胆子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写家乡的名人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靖江历史上的名人不多,小学生了解的就更少了,在教学时,我们降低了习作的要求,扩大了选材范围,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可以是运动员,明

星,名人,改变了习作要求后,学生习作的难度降低了,距离他们的知识水平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就变高了。

当学生的习作得到他人、老师的认可,就会体验到习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我们采取了“班级小报”、“美文共赏”等形式,让学生的文章被大家所学习。“班级小报”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学生写的好的文章可以刊登在班级小报上,学生感到非常光荣,有的学生虽然整篇文章不够完整、有新意,但偶然灵光一现写出的好句好段也会被老师采纳,编成《精彩片段》集,发表在《新月周报》的“一句话也精彩”栏目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2. 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留心生活

“问渠哪得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特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农村小学生虽然不像城市里的孩子见多识广,但是有广阔的活动天地:四季的景色,田野里的庄稼,饲养的家禽,跟家长参与田间劳动,和小伙伴到草丛中捉蚂蚱,去河边钓鱼„„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乡村“美容师”》《美丽的新农村》《曾祖父“升官”记》„„一篇篇充满童趣、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习作产生了,因为这些素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愿意写,也能写好。

(2)开展活动

学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节、科技节、文体节„„这些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科技节,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撰写科学小论文;读书节,学生制作书签,制作读书小报;春天,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新桥农民公园,冬季,我们举行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当然,我们不赞成每次活动必写作文,我们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玩,体验活动的乐趣,然后选取活动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文章求真求趣。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后,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留守学生较多的特点,让留守孩子用书信的形式跟远方的爸妈说说心里话,学生发现写作可以拉近自己和父母间的时空距离,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收到信后都非常感动,认真写了回信,在信中,他们表达了对孩子的思念,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读着家长寄来的回信,孩子们的心融化了,他们理解家长外出打工的艰辛,一个个变懂事了。

3. 加强阅读积累,丰厚学生的写作素材

(1)阅读中积累

我校图书馆有藏书10000多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涵盖了小说、诗歌、名人传记、画报等多种书籍,学生阅读建立图书馆借阅制度,每学期学生从图书馆借书4次,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相互借阅,这些书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提出明确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在读中摘抄优美段幅,写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既学到一定的表达方法,又能够猎取广博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2)生活中积累

每天语文课前,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形式、内容不限,讲故事、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讲述自己的见闻都可以,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很快。

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每天的生活都不是简单重复的,及时记下每天的学习、生活,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丰富的文章题材,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日记的体裁、篇幅都不加限制,关键在于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及时捕捉思想的习惯,使学生的灵感定格在纸上,充实学生习作的“材料库”。

4. 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1)课内悟方法,课外练表达

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我们在实验中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更关注文本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时间在流逝,可肖邦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句话形容肖邦忘我工作,在教学时,我们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像肖邦这样投入地学习、工作,忘记了时间的概念,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积累了文本中的语言,并在平时的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中年级以片段练习为主,重点训练学生构段能力,适当渗透总分、并列、因果等组段方法,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逐渐摸到习作的门道。改变农村习作教学中重写轻说的错误认识,说写结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说得好而写得差的同学,

指导他们迁移说话中的所得,侧重多写。对说得差写得好的同学,表扬他们写得好的同时,加强说的训练,让他们能说会写,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年级学生习作训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中年级写好片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综合运用。从雕琢文章的题目到优化作文的结构,关注语言的表达,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做到表达有条理,有中心,有内容,学会自己修改作文,让学生学习写应用文,让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学会习作的方法,体验习作的快乐。

(四)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习作评价机制

习作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修改习作的做法,训练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明确修改习作的重要性,通过白居易、王安石等大诗人修改诗句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还指导学生学习修改。课堂上我们选择一两段比较典型的习作一起修改,让同学们从中明白为什么要改,应该怎样改,然后将改过的文章和原文相对照,从而让学生加深认识,为学生修改文章提供一个正确的示范。鼓励学生给别人的习作写评语,逐步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课外练笔的内容比较自由,在批改时,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和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写一次日记,首先让他们自己评价,然后组织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价,在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学到了修改习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课题组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思考写出了一些论文。通过上好习作指导课,办班级小报等形式,学生的习作兴趣、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但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实施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呈现一个完整的体系,还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思考。

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与学生

(1)部分教师对上作文教学的实践课还存在畏惧心理;

(2)教师有时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还经常会拔高要求。

(3)学生个性差异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习作水平有了相当的差异。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两级分化。

(4)新的作文教学评价和手段尚未健全

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趣味化、人文化作文教学模式的需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新的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正在探索,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作文研究成果的推广。

(二)关于课题组成员自身素养和时间分配的问题

在课题确定后,虽然课题组成员为了提高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能力,采取了订阅报刊杂志、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召开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了理论培训。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与教学水平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也有所提高。但在,由于教学理论深度不够,使很多的方案无法实施,迫切需要继续学习提高。由于班主任工作烦忙,加上平时课时安排不同步,集中讨论问题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对于工作开展不是很有利。

(三)由于本课题是我校首次申请的研究课题,在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致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些许弯道,所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理论、专业素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方便课题研究,实施研究实验的基本局限于组员所在学校,甚至班级,课题研究还未全面推广,因此今后也要重视非组员课题随机渗透力,在保证纵深发展的同时还要做到课题研究的横向推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指导不够精细化,学生习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于指导学生习作发表的主动性不高,因此课题成果中学生的习作发表数量还较少,今后我们将鼓励学生多写作文,多方面开拓渠道,为学生习作发表提供更好的平台。

八、实验成果形式:

1、课题方案、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2、实验课图片等资料

3、教案

4、师生获奖情况及有关资料

参考文献

1. 《思路开阔精彩纷呈——近10年我国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鸟瞰》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师》2012.7-8

2. 《悦赏 悦思 悦写》张维芳《小学教学参考》2012.2

3. 《贯穿“农”字 写出“农”色——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潘敏《小学教学参考》2012.3

4.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探讨》周海娣《小学教学参考》2012.3

5. 《找准课堂练笔“落脚点”,演绎精彩语文课堂》郑志刚《小学教学参考》2012.1

6.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升格训练浅谈》李光霞《小学教学参考》2012.2

7. 文英桂:《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选自《甘肃教育》2005.1-2期;

8. 王丞泰:《作文教学刍议》,选自《甘肃教育》2005.1-2期;

9. 龚琦:《浅析作文教学方法》,选自《黑河教育》教法百家;

10. 熊显荣:《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作文教学》,选自《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一九九五年第3期;

11. 龚子建:《作文教学的根植于何处》,选自《湖南教育》2005年第6期;

12. 冯艳凤:《作文教学之我见》,选自《职业教育研究》2005"8;

13. 向成勇:《作文教学要把“积累”关》,选自《语文学刊》2005年第10期;

14. 赵德顺:《试论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选自《希望月报》2006年14期;

15. 都小东:《浅谈作文教学》,选自《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6. 杨福林:《作文教学辅导漫谈》,选自《内蒙古电大学刊》1988年10期。


相关作文

  •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作文5400字
  • 1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潼南县雨滴侨心小学 王春蓉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 ...

  •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作文5800字
  •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 子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刘家庄小学 从2002年9月始,由中央教科所领衔主持的"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课题,以研究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化为重要视角,积极营造支持性.研究型的 ...

  • 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报告作文3300字
  • 莱阳市2014小课题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 生活化"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工作单位:莱阳市羊郡中心初级中学 课题主持人:周翠荣 课题组成员:纪仁高 李娟 梁德磊 盖玉红 报告执笔人:周翠荣 摘要:作文" 生活化" ,就是把作文简单化 ...

  •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作文4400字
  •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中语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子课题 "表达真情实感与创新写作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2009年6月,我校根据"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q ...

  •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作文4400字
  •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中语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表达真情实感与创新写作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2009年6月,我校根据"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 ...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作文5400字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上传: 徐翠平 更新时间:2013-1-11 11:59:47 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叶圣陶老先生也早就 ...

  • 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讲座)作文3600字
  • 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讲: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 邱丽娟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核心概念 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方式实践研究是指根据农村小学的习作评改现状,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及他们学习作文的特点而确定的一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评改实践方式的研究. 本课题的主题词涉及四个关键词: ...

  • [校园文学社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作文5300字
  • 23 "校园文学社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中 期 报 告 一.课题概述 1.课程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对现代高中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 ...

  •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作文14700字
  • - 1 -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