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07[最后一课]教案作文7700字

初二作文

7《最后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学情分析:

经历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记叙文这种文体比较熟悉,能找出记叙文六要素,能结合文本对主要人 物进行一定的分析,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 ,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爱国主题 二、能力目标: 1、掌握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体会本文细节描写,对比、反复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2、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ppt 课件

四、教学方法:反复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故事情节及叙事线索。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上完上学期最后一节课时,一定非常高兴,如同出樊笼返归自然的小鸟一样,飞向自由的蓝天。现在你们设想一下:在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又在南京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半个中国沦陷了,学校里日语课取代了国语课,那时如果你们上完了最后一节国语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被普鲁士占领下的法国人民面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二、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 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三、走进普法战争: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遇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四、介绍小说常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①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③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

4.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五、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郝叟..(hǎo sǒu) 思量..(si lianɡ) 字帖.(tiè) 诧.

异(chà) 哽咽..(ɡěng yè) 祈祷..(qí dǎo) 宁.可(nìn ɡ) 督.

学(dū) 钥匙..(yào shi) 强.迫(qiǎng) 踱.步(duó) 懊.

悔(ào) 2、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

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2、按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根据小弗朗士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我们来划分情节。学生交流自读成果。学生可能出现几种划分方法: ① 上课之前(第1~10段) ——上课经过(第11~23段) ——下课(第24~29段) ② 上学路上(第1~6段 )——上课之前(第7~10段 )——

上课经过(第11~23段) ——宣布下课(第24~29段)

③ 上学路上(第1~6段,开端) ——上课(第7~23段.发展) ——

下课(第24~29段,高潮、结局)

师生共同评议: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三种更为合理,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大部分:上学路上、上课和下课,突出了“上课”的情景,并且突出“我”的见闻感受这一线索。

第一种划法和第三种划法的区别在于第一部分。作为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性格和后面情节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构思安排可以使

读者清晰地看到人物性格由幼稚变得成熟。所以,(1~6段) 应为故事的开端。 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

所以课文按第三种划分法为好:

第一部分(1~6段) :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点明“最后一课”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7~23段) :故事的发展,写小弗郎士上最后一课的经过。(中心) 第三部分(24~29段) :故事的高潮、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思考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在书上画记环境描写的地方,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知识

2、以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品读原文体会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以第一人称“我”小弗郎士的口吻叙事,更增添了亲切感、真实性,更容易表现小弗郎士最后一课上在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情感熏陶、启迪下的心灵成长。

二、探究小说的环境描写:

1、今天上课(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到具体句子。

小结: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充分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环境,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找到有关句子,读,并说出作用。老师概括。

第3段:“画眉在树林边完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第4段:“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首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第11段:“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第16段:“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第18段:“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曩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第21段:“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第24段:“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第一句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最后一课”。 第六句中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品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的作用: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铺垫。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㈠ 分析小弗朗士的形象:

1、复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认识小弗朗士。圈出描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

3、圈出描写小弗郎士上课中的有关语句,思考这些语句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4、小弗朗士由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变得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促使他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

6、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㈡ 分析韩麦尔的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这句话是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转”“拿”“使”“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动作、神态描写:“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语言描写(同时指导朗读):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悲愤)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感情的变化:“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 ,其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2、归纳: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教师,但他富有爱国情感,善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最后一课”里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维护祖国语言的爱国主义颂歌,以深蕴于内心的爱国热情点燃了学生幼小心灵的火种,坚定了他们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句子的含义。

一、探究小说的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第18节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2、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3、“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

【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4、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止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监狱”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6、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 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 一下子塞进" 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7、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表现了孩子们习字的专心,由此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8、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9、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钟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普鲁士占领了法国,德语要替代法语,两者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的民族语言、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10、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11、“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使出全身力量”:倾注他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敌人的恨。

“法兰西万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深化了主题。

12、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

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 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留给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三、研读文章三处破折号的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解释说明)

(2)“我亲爱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声音的延长)

(3)“放学了,——你们走吧。” (意思的递进)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文的启示

《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分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1、以“新老师”为题,写一篇短文,想象德语老师来上课的情形及小弗朗士的表现。

2、 完成《学法大视野》,识记字词。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短篇小说,主题鲜明突出,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这篇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重点语句,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课堂上,我能注意围绕目标开展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注意课外作业与课内教学的整合与延伸。但在时间的安排与把握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问题,以致于教学活动没有完整实现。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前准备与预设还不够周全与合理。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7《最后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学情分析:

经历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记叙文这种文体比较熟悉,能找出记叙文六要素,能结合文本对主要人 物进行一定的分析,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 ,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爱国主题 二、能力目标: 1、掌握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体会本文细节描写,对比、反复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2、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ppt 课件

四、教学方法:反复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故事情节及叙事线索。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上完上学期最后一节课时,一定非常高兴,如同出樊笼返归自然的小鸟一样,飞向自由的蓝天。现在你们设想一下:在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又在南京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半个中国沦陷了,学校里日语课取代了国语课,那时如果你们上完了最后一节国语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被普鲁士占领下的法国人民面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二、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 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三、走进普法战争: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遇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四、介绍小说常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①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③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

4.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五、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郝叟..(hǎo sǒu) 思量..(si lianɡ) 字帖.(tiè) 诧.

异(chà) 哽咽..(ɡěng yè) 祈祷..(qí dǎo) 宁.可(nìn ɡ) 督.

学(dū) 钥匙..(yào shi) 强.迫(qiǎng) 踱.步(duó) 懊.

悔(ào) 2、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

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2、按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根据小弗朗士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我们来划分情节。学生交流自读成果。学生可能出现几种划分方法: ① 上课之前(第1~10段) ——上课经过(第11~23段) ——下课(第24~29段) ② 上学路上(第1~6段 )——上课之前(第7~10段 )——

上课经过(第11~23段) ——宣布下课(第24~29段)

③ 上学路上(第1~6段,开端) ——上课(第7~23段.发展) ——

下课(第24~29段,高潮、结局)

师生共同评议: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三种更为合理,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大部分:上学路上、上课和下课,突出了“上课”的情景,并且突出“我”的见闻感受这一线索。

第一种划法和第三种划法的区别在于第一部分。作为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性格和后面情节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构思安排可以使

读者清晰地看到人物性格由幼稚变得成熟。所以,(1~6段) 应为故事的开端。 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

所以课文按第三种划分法为好:

第一部分(1~6段) :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点明“最后一课”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7~23段) :故事的发展,写小弗郎士上最后一课的经过。(中心) 第三部分(24~29段) :故事的高潮、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思考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在书上画记环境描写的地方,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知识

2、以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品读原文体会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以第一人称“我”小弗郎士的口吻叙事,更增添了亲切感、真实性,更容易表现小弗郎士最后一课上在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情感熏陶、启迪下的心灵成长。

二、探究小说的环境描写:

1、今天上课(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到具体句子。

小结: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充分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环境,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找到有关句子,读,并说出作用。老师概括。

第3段:“画眉在树林边完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第4段:“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首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第11段:“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第16段:“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第18段:“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曩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第21段:“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第24段:“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第一句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最后一课”。 第六句中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品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的作用: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铺垫。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㈠ 分析小弗朗士的形象:

1、复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认识小弗朗士。圈出描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

3、圈出描写小弗郎士上课中的有关语句,思考这些语句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4、小弗朗士由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变得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促使他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

6、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㈡ 分析韩麦尔的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这句话是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转”“拿”“使”“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动作、神态描写:“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语言描写(同时指导朗读):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悲愤)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感情的变化:“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 ,其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2、归纳: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教师,但他富有爱国情感,善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最后一课”里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维护祖国语言的爱国主义颂歌,以深蕴于内心的爱国热情点燃了学生幼小心灵的火种,坚定了他们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句子的含义。

一、探究小说的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第18节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2、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3、“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

【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4、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止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监狱”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6、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 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 一下子塞进" 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7、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表现了孩子们习字的专心,由此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8、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9、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钟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普鲁士占领了法国,德语要替代法语,两者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的民族语言、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10、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11、“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使出全身力量”:倾注他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敌人的恨。

“法兰西万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深化了主题。

12、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

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 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留给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三、研读文章三处破折号的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解释说明)

(2)“我亲爱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声音的延长)

(3)“放学了,——你们走吧。” (意思的递进)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文的启示

《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分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1、以“新老师”为题,写一篇短文,想象德语老师来上课的情形及小弗朗士的表现。

2、 完成《学法大视野》,识记字词。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短篇小说,主题鲜明突出,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这篇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重点语句,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课堂上,我能注意围绕目标开展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注意课外作业与课内教学的整合与延伸。但在时间的安排与把握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问题,以致于教学活动没有完整实现。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前准备与预设还不够周全与合理。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关作文

  • 七下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作文0字
  • 天籁之音教案作文4700字
  • 黯之哀伤--教皇合唱团gregorian (聆听来自上帝的天籁) 本站搜索更多关于"教皇合唱团背景"的内容 本帖最后由 玄霄 于 2011-4-21 22:51 编辑 关于Gregorian(格里高利合唱团) 来自英伦岛屿的 Gregorian 格里高利合唱团(又称"教 ...

  • 打纸球作文500字
  • 2011年07月31日星期日天气:晴 上午我做了一会儿作业就开始做纸球来玩了. 一会儿,我就把纸球做好.然后,我先用一只手当球拍来拍纸球.第一次我拍了七下,第二次我只拍两下.我觉得不好玩,就改用双手来拍纸球.可是,我觉得还是不好玩,就用语文书当球拍来拍纸球.语文书太重了,我觉得不顺手,就换了一本英语 ...

  • 七下作文教案作文7900字
  • 1 黄营中学七年级下册作文训练(五) 编写:严汉如 审核:黄培兵 一. 作文题目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表述愿望.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申请书的使用范围广泛,申请书也是一种专用书信,它同一般书信一样,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申请书要求一事一议,内容要单纯.不同的对象有不 ...

  • 七下单元作文作文1200字
  • 我的暑期生活 在暑假中阳光的炙热每一天都陪伴着我.我的生活每一天也充实而快乐地进行着.有时平静如水,有时波澜壮阔,有时"浪花朵朵"乐趣多多.而我在暑假中也收获了不少. 暑假对我而言就是一个的绝佳的充电时期.没有了学校中繁重的作业,由自己所支配的时间也就更多了,所以在七月中旬我报了 ...

  • 七下语文方仲永译文作文500字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他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叫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 ...

  • 七下第一次作文作文0字
  • 作 文 教 学 案 作 文 教 学 案 作 文 教 学 案 作 文 教 学 案

  • 七下第二次作文模版作文100字
  • 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作文训练稿纸 班级: 姓名: 第 4 次习作 题目:

  • 十三北京四合院(七下新苏教版新增课文)作文200字
  • 十三 北京四合院 学习目标: 1.品味课文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2.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