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考前材料作文分类指导作文11100字

初二作文

1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分类指导

一、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是14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型,也是备战15年高考的重点题型。包括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形式。

1、 单一型

(1

)审题思路:

(2)典题例析(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A 、抓关键词:光明、阴影

B 、弄清喻义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

“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C 、立意提示:

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人生由光明与阴影两方面构成,我们都要去经历, 去拥有, 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更加有魅力。

2、多则型

(1)审题思路:

逐则分析 综合确定立意

(2)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抓关键词 感悟道理 确定立意 弄清喻义

2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3、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二、诗歌类材料作文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一)审题方法步骤:

1.读懂诗歌,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根据标题分清几个意象的主次,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3. 抓关键词句,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意图之“瓜”,理解主旨,把握作者情感倾向。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3 4.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整体阅读。

5.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生活。

(二)、审题训练

1、古诗类:

唐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清赵翼也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请你从这两首貌似语意相反的诗中提取观点,自主命题,写一篇文章,其他要求如故。

参考立意:

对待传统、经典的东西,我们既要尊重继承,又要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超越。

2、现代诗歌类: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请你从这首诗中提取观点,自主命题,写一篇文章,其他要求如故。

(1)审题指导

这是“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采用对比手法,形象揭示出: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作者抓住露珠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形态来观照和反映人生,同样是露珠,为什么有时会“红红地闪烁”,有时又“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造成这个差异的是环境和背景,也就是诗中的“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2)分析立意

第一种,从露珠角度,同样是露珠, 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

立意1:看作对比——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 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 伤感 。

立意2: 不看作对比——不同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第二种,从枫叶荷花角度

立意3:看作对比——好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能让人有好结果(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立意4: 不看作对比——不同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造就不同的人(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第三种 ,同样是露珠, 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 荷花, 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 同时枫叶, 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 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 成就自己, 也成就他人

第四种,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 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 第五种,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 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 没有冲突反作用。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 来立意, 抓

4 住了就切合, 未抓住就偏离。

例文: “融入”之美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

正是因为露珠懂得融入它所在的环境,以超强的适应性,化解了那些突凸,消弭了它与旁物的牴牾,诠释着和谐之美。

大漠枯桐以它盘虬的枝桠,遒劲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荒漠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霸气地向天空延伸。试想,倘若是弱不禁风的茉莉植于此,恐怕难有大漠上这一座座遗世丰碑般的悲壮之美吧。

朔风驼铃以它的粗旷与嘶哑之声,融入了漫漫黄沙,猎猎西风。试想,倘若是悠长细腻的古筝鸣翠,恐怕早已被呼啸的风沙淹没难以完成这余音绕梁之举吧。

由此可见,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唯美华章。卞之琳的小诗:“风景装点了你,你装点了别人的窗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物与“你”俱一体,镶嵌在窗棂上,是多么别致的风景啊!

那么如何才能构造“融入”之美呢?

且看三毛。她以一个弱女子坚毅的心,去忍耐去热爱撒哈拉沙漠的骤风狂沙,去包容去帮助土著居民撒哈拉威人的医药起居。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写的那样,她吃了很多苦,但她仍凭借一颗热爱之心,融入了撒哈拉的灵魂。

且看苏轼。贬到苏州,他缔造了苏堤;贬到黄州,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凭借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他融入了每一处所贬之地,不但造福于当地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坛建树,成为浩瀚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且看沈从文。一介文弱书生,他却凭借他细腻的情怀,融入了湘西生活。住吊脚楼,与纤夫打交道,这位凤凰才子,以“融入”成就了和谐,也成就了文学事业颠峰。 可见,实现和谐之美,需要一颗善于融入、热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释然的心。

【点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性散文,作者以隽永而富有深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由小诗而引起的独特感悟、审美联想及人生哲理思考。同时,作为应试作文,它又有许多亮点:

1、审题准确,立意深刻。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一诗所蕴涵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为蕴涵了“环境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位置不同,所展示出来的风采不同”,可以理解为“露珠本无色,何故染红尘”,从而启迪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本色等。本篇文章的立意,透过“环境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层意义,直接立意为“‘融入’之美”,这就在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这一层面上深入了一层。而且“融入”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建议”性的词语,从而使文章的题目“‘融入’之美”观点鲜明而富有鼓动性。

2、结构明晰,层层深入。

第①段引述材料,这里的巧妙之处是,作者没有对材料直接单纯的引用,而是对材料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了恰当的评述:“„„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这样便使材料的特征突现了出来,同时为下文的议论分析和提出论点作了铺垫。 第②段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简洁明晰。

第③、④段展开类比联想,描绘了两副动人的画面,灵动而富有神韵。第⑤在则对③、④段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且通过引用的手法来强化论点。同时③、④、⑤段,可以说是从“‘融入’之美”“是什么”的角度来论述的。

下面的⑥、⑦、⑧、⑨、⑩段,则是从“如何”才能实现“‘融入’之美”的角度来论述的。而且,⑦、⑧、⑨段中的三个例子分别从“坚毅的心”、“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细腻的情怀”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第⑩段,既是本部分的小结,又是全文的总结。 这样,整篇文章按照“引——提——摆——结”的结构来安排。而在论证部分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局部是“分——总”的结构。

3、材料丰富恰当,语言精练灵活

5 作者文化积累比较丰厚,文中所举材料涉及的人物无不是著名的作家,而且具体而准确,实在难得。这和大量的堆砌“感动中国”故事的作文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语言精练,寥寥几字就将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点化出来,而且很好的和观点契合。

三、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一)寓言故事类材料的特点:

1、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2、特点: ⑪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⑫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 结果,探原因) ⑬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

(二)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

1、把握整体寓意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三)典题例析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主体事件是:为了生存,多学一种本领,兔子等被送进游泳训练班。可是兔子就是学不会。教练野鸭坚持让兔子学;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则提出了异议:要因材施教,只要多学一种本领就行。

从这里可以看出,命题人有两个“命题”不容置疑,一是为了生存,必须多学一种本领;二是不顾学生实际的死板的教育模式是必须改革的。考生不能逆向立意。 考生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立意及其评价如下:

①从小狗、小龟的角度:多一种本领多一种生存可能。这种立意距命题人的本意较远。 ②从小兔、小松鼠的角度:成功源自苦练//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扬长避短更容易成功。 其中,“扬长避短更容易成功”较为符合题意。

以上两个角度从属于“学习者”这个大角度。但是,材料中学习者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权,所以,这个角度写作,容易不切合实际。

③从野鸭角度,激励胜过批评打击//善于反思,提高效率//因材施教,成就不同人才//打开思路,打破单一模式。后两种符合题意。 这个角度是施教者的角度。

④从青蛙和仙鹤角度,做比说更重要;有些跑题。

⑤从青蛙角度,既要有针对弱点的填空式训练,也要有针对有点的发展特长式训练。 ⑥从仙鹤角度,解放教学思路,因材施教,拓展不同成才途径。

6 第三个大角度是“说者”,说话的内容所引导的方向正是命题人的本意所在。 最扣题意的立意应是:打破单一的补缺式培养模式,提倡发展特长式培养模式,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因材施教,拓展不同成才途径。

四、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作文

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只要能够言之成理都可。而故事类材料是读者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 然后通过古今中外事例来证明这个道理的真实性。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作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3年全国卷如何看待同学关系,13年北京卷文学家和科学家如何看待手机,13年江西卷对“中学生三怕” 体验和思考。14 年北京卷对“老规矩”的思考

(一)社会现象类作文审题思维以及写法指导。

1、审题重点

(1)审读材料,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话语背景和核心内容。

(2)围绕材料核心内容明确写作的角度。3. 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对材料所呈现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2、写法指导 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要注意针对性(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就事说事)和说理性(就事析理,以理服人)。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

(2)明确看法是什么?(观点态度、有自己的立场)

(3)联系现实,深入分析析原因:(为什么?)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析影响:(正面、反面)

(4)如何解决?(怎么办?建议、措施)

(5)小角度切入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

3、例题导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4 年广东卷】

黑白胶片的时代, 照片很少, 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 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 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 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 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 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数码技术”适应 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

【对于题意的判定】 “内容” 应指字面上的, 表层的意思。 如照片与欣赏方式、 照片与留存等 (容易)。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的、概括的意思。如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与电子邮件对情感的传递等(困难)。

1、表层含意(1)、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2)、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3)、黑白照片唤起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2、深层含意 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记忆是人类的情感、心理感悟,所以由照片可 以联系到“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与人 的情感体验”、“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或者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书面阅读、网络 阅读与信息的获取等。

3、符合题意的判定 ★一个中心:照片/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 ★两个基本点:(1)人的记忆/情感 (2)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中心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点选其一 。

【关于角度选择】可以只抓住一段材料选角度,也可综合来谈,但立意有高低之分。

1、从第一段文字入手: 角度(1)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2)黑白照片容易褪色,但记忆永恒 (3)黑白照片容易模糊,但心灵澄澈 (4)黑白照片虽然少,但情感丰富 (5)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 (6)黑白照片

7 很少,留给人们的美好回忆有限(反面)

2、从第二段文字入手: 角度(1)数码技术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数码技术可以上传分享照片,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 (3) 数码技术虽然发展了, 但有的人失去了纯真之情 (4) 数码照片多了,人的情感少了(分析原因) (5)数码照片清晰了,人的心灵蒙上了 灰尘 (6)生活节奏太快了,未能好好品味和珍惜点点滴滴 (7)珍贵的情感不能被 科技发展/时代发展稀释

3、综合两段材料: 角度(1)两类照片给人的影响各有利弊 (2)照片诚可贵,感情价更高 (3)纯真的感情不能因科技的发展而褪色 (4)发展科技与守护真情 (5)新科技带来的新的人文价值观 (6)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

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极少,因而我一张都格外珍惜。或许你的一生中,只有童年、毕业、结婚的三张照片。如今,我们走进了数码时代,照片多了,也不着你想了,对人生的回忆,也就淡了。

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科技力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不可否认,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旅游时,我们可以拿出相机,随心拍下美景;聚会时,我们可以短信群发,结识不少老友;离家时,我们可以视频通话,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得以安心。科技带给我们太多便利,我们系于其中,享受科技的好处。

当我读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之时,我感慨我们是多么幸运,不必像古人一样有四年而又无法对家人表达。真的是这样吗?不然,我们是不幸的。因为科技的存在,我们无法体会到游子夜不能寐的乡愁。我们不能感受到柳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痛心。在我们眼里,离别之人依旧可以联系,我们失去的是古人的人文情怀,在这科技时代,我们无法体会。

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削减了人文情怀。

我们应该放弃科技,感受失去的人文情怀吗?不,我们赢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找回我们失去的人文情怀。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走下坡路的人终究灭亡。其实,我们早已意识到科技的弊端,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挽回。毕如说,已有一知名的咖啡馆曾公开声明:本店不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更有一酒吧设计一种酒杯,只有在你远离手机坐在酒杯旁边,酒杯才能溢满。这些小小的举措,目的就是让人们放下手中的数码产品,真正地将心投入到人与人的交往中,寻回失去的人文情怀,不再做“机奴”。

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而我们不能让科技带走我们的人文情怀。请放下你的手机、电脑,投身于社交,或者一封书信,寄给家乡的父母。莫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成为绝唱!

【阅卷者言】

这也是一篇立意高远、思维独到的满分作文。文章的观点是“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是基于原材料的第二段,围绕数码照片的弊端进行的“含意”引申,这种引申也是科学的、准确的。文章先从照片的今昔对比引出思考,得出观点。然后援引现实,再从古诗词入手,进行“人文情怀”的对比分析论证,非常具有说服力。结尾两端,结合现实正面思考、倡导应在科技前提下秉承人文情怀,不做机奴,不妨悠久的中华人文情怀成为绝唱。此等心胸和气魄,非常人能力。

五、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漫画解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漫画的特点: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漫画的构成:①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②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画注(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8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虽然它与文字材料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从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的写作并不可怕。

(二)漫画作文的审题:要“四看

1、 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2、 看画面细节: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

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3、看画注: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4、看漫画的艺术手法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 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三)漫画作文的立意 :一般采用的是寓意揭示法。

在审读漫画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观察漫画时,把握好漫画作者的意图,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2.不能停留在画面本身,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四)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全国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道题中的漫画内容是,四只猫正在餐桌上吃饭,丰盛的鱼摆在面前,其他三只猫都在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了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本题应该属于限定性不强的漫画,角度多,寓意多,可以写出深度和广度。

猫的一句话精妙至极,是这幅漫画的点睛之笔,发人深思——猫是老鼠的冤家天敌,为什么老鼠仍旧是老鼠,有的猫却不再是猫了?讽刺类漫画的本质就是揭露与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痼疾。选用讽刺类漫画作为命题材料,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希望考生既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方面,以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但同时必须具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做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公民。该题可从捉老鼠的猫和吃鱼的猫两个角度去思考立意,“坚守自己的职责本分 ”“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忘本”等都是不错的立意。

1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分类指导

一、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是14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型,也是备战15年高考的重点题型。包括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形式。

1、 单一型

(1

)审题思路:

(2)典题例析(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A 、抓关键词:光明、阴影

B 、弄清喻义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

“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C 、立意提示:

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人生由光明与阴影两方面构成,我们都要去经历, 去拥有, 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更加有魅力。

2、多则型

(1)审题思路:

逐则分析 综合确定立意

(2)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抓关键词 感悟道理 确定立意 弄清喻义

2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3、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二、诗歌类材料作文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一)审题方法步骤:

1.读懂诗歌,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根据标题分清几个意象的主次,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3. 抓关键词句,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意图之“瓜”,理解主旨,把握作者情感倾向。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3 4.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整体阅读。

5.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生活。

(二)、审题训练

1、古诗类:

唐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清赵翼也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请你从这两首貌似语意相反的诗中提取观点,自主命题,写一篇文章,其他要求如故。

参考立意:

对待传统、经典的东西,我们既要尊重继承,又要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超越。

2、现代诗歌类: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请你从这首诗中提取观点,自主命题,写一篇文章,其他要求如故。

(1)审题指导

这是“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采用对比手法,形象揭示出: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作者抓住露珠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形态来观照和反映人生,同样是露珠,为什么有时会“红红地闪烁”,有时又“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造成这个差异的是环境和背景,也就是诗中的“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2)分析立意

第一种,从露珠角度,同样是露珠, 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

立意1:看作对比——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 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 伤感 。

立意2: 不看作对比——不同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第二种,从枫叶荷花角度

立意3:看作对比——好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能让人有好结果(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立意4: 不看作对比——不同的环境(位置, 岗位, 角色, 生活) 造就不同的人(价值, 际遇, 成绩, 风采)

第三种 ,同样是露珠, 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 荷花, 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 同时枫叶, 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 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 成就自己, 也成就他人

第四种,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 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 第五种,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 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 没有冲突反作用。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 来立意, 抓

4 住了就切合, 未抓住就偏离。

例文: “融入”之美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

正是因为露珠懂得融入它所在的环境,以超强的适应性,化解了那些突凸,消弭了它与旁物的牴牾,诠释着和谐之美。

大漠枯桐以它盘虬的枝桠,遒劲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荒漠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霸气地向天空延伸。试想,倘若是弱不禁风的茉莉植于此,恐怕难有大漠上这一座座遗世丰碑般的悲壮之美吧。

朔风驼铃以它的粗旷与嘶哑之声,融入了漫漫黄沙,猎猎西风。试想,倘若是悠长细腻的古筝鸣翠,恐怕早已被呼啸的风沙淹没难以完成这余音绕梁之举吧。

由此可见,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唯美华章。卞之琳的小诗:“风景装点了你,你装点了别人的窗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物与“你”俱一体,镶嵌在窗棂上,是多么别致的风景啊!

那么如何才能构造“融入”之美呢?

且看三毛。她以一个弱女子坚毅的心,去忍耐去热爱撒哈拉沙漠的骤风狂沙,去包容去帮助土著居民撒哈拉威人的医药起居。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写的那样,她吃了很多苦,但她仍凭借一颗热爱之心,融入了撒哈拉的灵魂。

且看苏轼。贬到苏州,他缔造了苏堤;贬到黄州,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凭借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他融入了每一处所贬之地,不但造福于当地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坛建树,成为浩瀚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且看沈从文。一介文弱书生,他却凭借他细腻的情怀,融入了湘西生活。住吊脚楼,与纤夫打交道,这位凤凰才子,以“融入”成就了和谐,也成就了文学事业颠峰。 可见,实现和谐之美,需要一颗善于融入、热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释然的心。

【点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性散文,作者以隽永而富有深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由小诗而引起的独特感悟、审美联想及人生哲理思考。同时,作为应试作文,它又有许多亮点:

1、审题准确,立意深刻。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一诗所蕴涵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为蕴涵了“环境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位置不同,所展示出来的风采不同”,可以理解为“露珠本无色,何故染红尘”,从而启迪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本色等。本篇文章的立意,透过“环境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层意义,直接立意为“‘融入’之美”,这就在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这一层面上深入了一层。而且“融入”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建议”性的词语,从而使文章的题目“‘融入’之美”观点鲜明而富有鼓动性。

2、结构明晰,层层深入。

第①段引述材料,这里的巧妙之处是,作者没有对材料直接单纯的引用,而是对材料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了恰当的评述:“„„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这样便使材料的特征突现了出来,同时为下文的议论分析和提出论点作了铺垫。 第②段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简洁明晰。

第③、④段展开类比联想,描绘了两副动人的画面,灵动而富有神韵。第⑤在则对③、④段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且通过引用的手法来强化论点。同时③、④、⑤段,可以说是从“‘融入’之美”“是什么”的角度来论述的。

下面的⑥、⑦、⑧、⑨、⑩段,则是从“如何”才能实现“‘融入’之美”的角度来论述的。而且,⑦、⑧、⑨段中的三个例子分别从“坚毅的心”、“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细腻的情怀”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第⑩段,既是本部分的小结,又是全文的总结。 这样,整篇文章按照“引——提——摆——结”的结构来安排。而在论证部分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局部是“分——总”的结构。

3、材料丰富恰当,语言精练灵活

5 作者文化积累比较丰厚,文中所举材料涉及的人物无不是著名的作家,而且具体而准确,实在难得。这和大量的堆砌“感动中国”故事的作文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语言精练,寥寥几字就将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点化出来,而且很好的和观点契合。

三、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一)寓言故事类材料的特点:

1、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2、特点: ⑪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⑫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 结果,探原因) ⑬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

(二)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

1、把握整体寓意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三)典题例析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主体事件是:为了生存,多学一种本领,兔子等被送进游泳训练班。可是兔子就是学不会。教练野鸭坚持让兔子学;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则提出了异议:要因材施教,只要多学一种本领就行。

从这里可以看出,命题人有两个“命题”不容置疑,一是为了生存,必须多学一种本领;二是不顾学生实际的死板的教育模式是必须改革的。考生不能逆向立意。 考生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立意及其评价如下:

①从小狗、小龟的角度:多一种本领多一种生存可能。这种立意距命题人的本意较远。 ②从小兔、小松鼠的角度:成功源自苦练//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扬长避短更容易成功。 其中,“扬长避短更容易成功”较为符合题意。

以上两个角度从属于“学习者”这个大角度。但是,材料中学习者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权,所以,这个角度写作,容易不切合实际。

③从野鸭角度,激励胜过批评打击//善于反思,提高效率//因材施教,成就不同人才//打开思路,打破单一模式。后两种符合题意。 这个角度是施教者的角度。

④从青蛙和仙鹤角度,做比说更重要;有些跑题。

⑤从青蛙角度,既要有针对弱点的填空式训练,也要有针对有点的发展特长式训练。 ⑥从仙鹤角度,解放教学思路,因材施教,拓展不同成才途径。

6 第三个大角度是“说者”,说话的内容所引导的方向正是命题人的本意所在。 最扣题意的立意应是:打破单一的补缺式培养模式,提倡发展特长式培养模式,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因材施教,拓展不同成才途径。

四、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作文

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只要能够言之成理都可。而故事类材料是读者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 然后通过古今中外事例来证明这个道理的真实性。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作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3年全国卷如何看待同学关系,13年北京卷文学家和科学家如何看待手机,13年江西卷对“中学生三怕” 体验和思考。14 年北京卷对“老规矩”的思考

(一)社会现象类作文审题思维以及写法指导。

1、审题重点

(1)审读材料,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话语背景和核心内容。

(2)围绕材料核心内容明确写作的角度。3. 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对材料所呈现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2、写法指导 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要注意针对性(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就事说事)和说理性(就事析理,以理服人)。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

(2)明确看法是什么?(观点态度、有自己的立场)

(3)联系现实,深入分析析原因:(为什么?)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析影响:(正面、反面)

(4)如何解决?(怎么办?建议、措施)

(5)小角度切入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

3、例题导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4 年广东卷】

黑白胶片的时代, 照片很少, 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 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 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 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 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 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数码技术”适应 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

【对于题意的判定】 “内容” 应指字面上的, 表层的意思。 如照片与欣赏方式、 照片与留存等 (容易)。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的、概括的意思。如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与电子邮件对情感的传递等(困难)。

1、表层含意(1)、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2)、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3)、黑白照片唤起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2、深层含意 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记忆是人类的情感、心理感悟,所以由照片可 以联系到“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与人 的情感体验”、“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或者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书面阅读、网络 阅读与信息的获取等。

3、符合题意的判定 ★一个中心:照片/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 ★两个基本点:(1)人的记忆/情感 (2)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中心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点选其一 。

【关于角度选择】可以只抓住一段材料选角度,也可综合来谈,但立意有高低之分。

1、从第一段文字入手: 角度(1)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2)黑白照片容易褪色,但记忆永恒 (3)黑白照片容易模糊,但心灵澄澈 (4)黑白照片虽然少,但情感丰富 (5)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 (6)黑白照片

7 很少,留给人们的美好回忆有限(反面)

2、从第二段文字入手: 角度(1)数码技术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数码技术可以上传分享照片,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 (3) 数码技术虽然发展了, 但有的人失去了纯真之情 (4) 数码照片多了,人的情感少了(分析原因) (5)数码照片清晰了,人的心灵蒙上了 灰尘 (6)生活节奏太快了,未能好好品味和珍惜点点滴滴 (7)珍贵的情感不能被 科技发展/时代发展稀释

3、综合两段材料: 角度(1)两类照片给人的影响各有利弊 (2)照片诚可贵,感情价更高 (3)纯真的感情不能因科技的发展而褪色 (4)发展科技与守护真情 (5)新科技带来的新的人文价值观 (6)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

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极少,因而我一张都格外珍惜。或许你的一生中,只有童年、毕业、结婚的三张照片。如今,我们走进了数码时代,照片多了,也不着你想了,对人生的回忆,也就淡了。

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科技力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不可否认,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旅游时,我们可以拿出相机,随心拍下美景;聚会时,我们可以短信群发,结识不少老友;离家时,我们可以视频通话,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得以安心。科技带给我们太多便利,我们系于其中,享受科技的好处。

当我读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之时,我感慨我们是多么幸运,不必像古人一样有四年而又无法对家人表达。真的是这样吗?不然,我们是不幸的。因为科技的存在,我们无法体会到游子夜不能寐的乡愁。我们不能感受到柳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痛心。在我们眼里,离别之人依旧可以联系,我们失去的是古人的人文情怀,在这科技时代,我们无法体会。

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削减了人文情怀。

我们应该放弃科技,感受失去的人文情怀吗?不,我们赢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找回我们失去的人文情怀。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走下坡路的人终究灭亡。其实,我们早已意识到科技的弊端,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挽回。毕如说,已有一知名的咖啡馆曾公开声明:本店不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更有一酒吧设计一种酒杯,只有在你远离手机坐在酒杯旁边,酒杯才能溢满。这些小小的举措,目的就是让人们放下手中的数码产品,真正地将心投入到人与人的交往中,寻回失去的人文情怀,不再做“机奴”。

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而我们不能让科技带走我们的人文情怀。请放下你的手机、电脑,投身于社交,或者一封书信,寄给家乡的父母。莫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成为绝唱!

【阅卷者言】

这也是一篇立意高远、思维独到的满分作文。文章的观点是“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是基于原材料的第二段,围绕数码照片的弊端进行的“含意”引申,这种引申也是科学的、准确的。文章先从照片的今昔对比引出思考,得出观点。然后援引现实,再从古诗词入手,进行“人文情怀”的对比分析论证,非常具有说服力。结尾两端,结合现实正面思考、倡导应在科技前提下秉承人文情怀,不做机奴,不妨悠久的中华人文情怀成为绝唱。此等心胸和气魄,非常人能力。

五、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漫画解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漫画的特点: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漫画的构成:①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②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画注(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8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虽然它与文字材料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从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的写作并不可怕。

(二)漫画作文的审题:要“四看

1、 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2、 看画面细节: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

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3、看画注: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4、看漫画的艺术手法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 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三)漫画作文的立意 :一般采用的是寓意揭示法。

在审读漫画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观察漫画时,把握好漫画作者的意图,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2.不能停留在画面本身,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四)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全国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道题中的漫画内容是,四只猫正在餐桌上吃饭,丰盛的鱼摆在面前,其他三只猫都在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了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本题应该属于限定性不强的漫画,角度多,寓意多,可以写出深度和广度。

猫的一句话精妙至极,是这幅漫画的点睛之笔,发人深思——猫是老鼠的冤家天敌,为什么老鼠仍旧是老鼠,有的猫却不再是猫了?讽刺类漫画的本质就是揭露与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痼疾。选用讽刺类漫画作为命题材料,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希望考生既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方面,以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但同时必须具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做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公民。该题可从捉老鼠的猫和吃鱼的猫两个角度去思考立意,“坚守自己的职责本分 ”“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忘本”等都是不错的立意。


相关作文

  • 高考语文最后冲刺复习提纲作文1700字
  • 1 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5届高考语文冲刺自主复习指导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寒窗十几载,我们既要善始,更要善终: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借以与2015届高三学子共勉. 一. 语文考前复习六原则 (一 )化零为整: 语 ...

  •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500字
  •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包河中学九(1)班 徐华球 一.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合格率.均分和优秀率都有大的 ...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3900字
  • 2015年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为迎接2015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打整体战,特拟订以下计划: 一.复习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必修1-5的文言文复习训练. 期间,逐册梳理,精选高考文言文试题 ...

  • 2015年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文2200字
  • 1 2015年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感慨.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 ...

  • 2015-2016届高三年级组工作计划作文5600字
  • 1 2015-2016学年度 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学年,为了搞好高三年级管理工作,完成学校以及各部门对高三年级制定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级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备考质量为中心,以"五实"(实抓.实教.实学. ...

  • 意林体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作文8000字
  • 意林体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 广东黄传福 各位老师好.首先说明一下,在2016年全面施行的全国卷中,广东高考采用的是新课标I 的卷子,本次讲授内容所举例子.所分析内容主要针对新课标I 的高考作文,然后以解读小说的方式来探究一下"意林体"式的材料作文如何寻求最佳立意.新课标在20 ...

  • 作文得高分听听名师考前叮嘱作文3100字
  • 水平不同夺分技巧有分别 为了让同学们得到理想的作文分数,我针对三类情况提一些具体建议. 写作高手:找准自己的一两点优势�牐犉绞弊魑幕�本稳定在50分左右的同学,如果不出意外,他们的基础等级得分,一般在一等中上.因此,这部分同学首先要重视作文,不能轻敌,确保正常水平的发挥.再找准自己在发展等级中的一两 ...

  • 2015北京中考语文作文解析作文3700字
  • 2015北京中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5年6月24日上午8:30 - 11:00,北京市一年一度的中考拉开了序幕,第一场语文卷考试,此次作文题目保持了2014年二选一的出题思路: 2014年的考题:1.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2.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2015年北京考题如下: 2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700字
  •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全面复习(4月中旬--4月下旬): 以本为本.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