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的特征作文5100字

高二作文

中国传统戏曲的特征

中国戏曲主要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艺术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1、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2、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3、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

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 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

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中国现代歌剧与传统戏曲之比较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的结合,是一种舞台艺术。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萌芽,后经汉代、隋唐、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已发展得非常成熟,时至今日,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体系。现今存有大量的剧目、剧种(如: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浣沙记》,评剧《杜十娘》、《小姑贤》,吕剧《金玉奴》,川剧《红梅记》等) ,这些优秀的戏曲现在还在上演不衰,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还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为它们沉醉。

歌剧起源于西方,它融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身,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歌剧把各种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尽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使它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的舞台艺术。中国的歌剧是在“五四”以后从西方传入的,中国的音乐家们以民间传统戏曲为基础,并借鉴西方歌剧的经验,开始尝试创作符合中国国情的、易被中国人接受的歌剧。中国的歌剧产生的时间不长,从“五

四”开始算只有不到一个世纪,我们称之为中国新歌剧或中国现代歌剧。它兼容吸引了东西文化中的精华即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歌剧中的精华,发展非常迅速,创作了如《白毛女》、《刘胡兰》、《荆轲》、《小二黑结婚》、《春雷》、《窦娥冤》、《伤逝》、《红梅阁》等一大批优秀的剧目。

一、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歌剧的区别与联系

(一) 区别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歌剧,虽然都是一种舞台艺术,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中国传统戏曲和中国现代歌剧就作为“剧”的表现特色来讲,戏曲比较重视写意与传神,而歌剧则吸收了西方写实的特点。

第二,从戏剧的剧本来看。一剧之本是戏剧的基础,戏曲和歌剧中都有剧本,并且非常重要,是其创作的基础。中国的传统戏曲中一般以传奇故事、历史人物、传记趣闻来编写剧本,由于题材广泛给戏曲写作造就了非常大的空间,出现了大批的优秀剧目。中国歌剧剧本的编写就更有优势了,它可以直接把戏曲中已经成熟的剧本直接加工使用,也可以选择戏曲中没有用过的、历史上突出的人物与事件来编写,还可以编写现实生活当中的典型的人与事,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歌剧艺术得以飞速发展。

第三,在舞台美术方面。中国的传统戏曲一直都是采用小舞台,布景只是象征性的,非常简单,主要依赖着演员的表演才华,并不太注重舞台背景的烘托效果,但非常重视演出的服装、化妆以及道具。舞台的空间不固定,舞台的时间也非常自由,都随着演唱的表演而改变。中国歌剧中的舞台美术和中国的传统戏曲不太一样,一般都使用非常大的舞台,常用富丽奢华、奇巧辉煌的舞台背景来烘托气氛,同时歌剧中也非常重视演出的服装、化妆及道具。歌剧中舞台的空间、时间都是特定的,常用布景来固定舞台上具体的空间与时间,如果要表现时间、空间的变化,则需要搬动改变布景。

第四,在音乐方面。中国的传统戏曲多采用曲牌体或板腔体,也就是说不同的戏常采用大致相似的唱腔。不同的剧种,不同的流派其唱腔各不相同,运腔的方法也各异。戏曲中的旋律一般都是单旋律,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化,大都非常优美、易唱、易记,并形成了许多固定的曲牌。戏曲中非常重视节奏的运

用,尤其是打击乐的节奏,是全剧节奏的主线,构画出全曲的抑扬顿挫、长短疾徐,节奏的变化起到了抒发情感,推动剧情的作用。

中国歌剧中的音乐,主要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为其艺术表现手段。歌剧中的音乐不仅用来伴奏也起到了烘托背景的作用,旋律也多是立体的、交响的。节奏在歌剧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因素,但一般并不具有其在戏曲中的突出地位。中国歌剧在演唱方法上多沿用西洋唱法,由于中国歌剧中有大量的传统戏曲因素,因此有时也采用戏曲的腔调演唱。

第五,在艺术的传承方面。中国传统的戏曲传承由“梨园”到“家班”到“科班”再到现在的“戏曲学校”,自成体系、一脉相承。在“梨园”“家班”“科班”的时代,师傅口传心授,一出戏、一个字、一个音地教,从唱腔、身段到眼神,亲自示范,这本有利于戏曲的发展,但由于当时学戏的人,一般只会唱戏而没有其他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不高,跟着师傅学戏,师傅怎么教就怎么学,自己对戏曲没有很深的理解,一代代传承下去很难有所超越,又由于当时很少有完整固定的乐谱,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戏曲的发展。到了现代专门戏曲学校的出现,使戏曲教育更加专业化,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戏曲,还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戏剧知识及其他的文化知识等,艺术与文化修养都大为提高。学校还继承了传统的口传心授法,言传身教再加上学生自身对戏曲的领悟和理解,使戏曲的表演更加臻于完美。由于戏曲也用现代记谱法进行记谱,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学习戏曲,从而为戏曲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歌剧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无论是表演还是创作、教学等都已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规范的体系。可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相比,还是颇显年轻,各方面远不如西方歌剧成熟。与传统戏曲丰富的历史资源的继承相比,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既成的“遗产”可以让中国歌剧直接继承。所以,无论是歌剧的中国化、民族化,还是歌剧人才的培养,都还处于一种独自摸索的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

(二) 联系

中国的传统戏曲和中国的歌剧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中国的传统戏曲也好,中国的歌剧也好,它们都存在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滋养,并能够被中

国人所接受,同时还吸引了一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的热爱和关注。其次,中国的传统戏曲和现代歌剧,它们都是戏剧的一种形式,都具备戏剧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即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进行表演,并展示故事的情节。再次,中国的传统戏曲和现代歌剧都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艺术。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它们要立足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就都需要挖掘本民族的特色因素,并进行相互借鉴与吸收,使之更具有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歌剧的互相借鉴

中国的传统戏曲和中国的现代歌剧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它们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许多成功上演的戏剧作品与歌剧作品已经向人们展示了这种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和初步成果。

(一) 中国的现代歌剧借鉴中国的传统戏曲

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的《白毛女》,也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因素。《白毛女》第二幕第四场中,喜儿被抢到黄家,遭到地主黄世仁的污辱,她悲痛欲绝地唱出了“刀杀我,斧砍我,你不该这么糟蹋我!”这里糅进了秦腔悲调和散板的节奏,非常戏剧化,形成非常强烈的效果。第三幕,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进深山,强烈的复仇信念支持着她唱出了“我要活”的唱段。这里糅进了河北梆子的音调使高中声区的旋律进行显得更加强烈,激愤,进一步体现了音乐的戏剧化。长时间荒山野林的生活,使喜儿变成了“白毛仙姑”。八路军将喜儿从山洞里救出,并捉拿了地主黄世仁。斗争会上,喜儿悲愤交加,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黄家的罪恶。音乐虽仍是河北民歌《小白菜》的主题,但显而易见的是将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糅入其中,这样的音调将喜儿复杂的心理状态深刻细腻地表现出来。《白毛女》中,不仅正面人物借用了戏曲因素就是反面人物也运用了戏曲因素,进行仔细的刻画,如在表现黄世仁的音乐中就运用了昆曲。

中国的歌剧有许多地方都采用了传统戏曲中的因素,运用这些因素使得歌剧这种外来体裁很容易被中国的欣赏者接受,也使歌剧更加光辉灿烂。一批成功上演的中国歌剧作品证明,歌剧借鉴中国传统戏曲因素不但必须,而且可行。

(二) 中国传统戏曲借鉴中国现代歌剧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发展至今,已可说是非常成熟了,它要继续向前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势必要进行改良、加工,使之更加完美。

中国传统戏曲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小型的舞台,演出的场地非常狭小,不适合表现宏大的场面,布景也极为简单,不能起到烘托剧情的作用,这些都限制了戏曲的表现力。因此,中国传统的戏曲可以借鉴歌剧中的舞台美术,把小舞台换成大舞台、设置布景以及灯光等,这些都可使传统的戏曲更加耀眼引人注目。 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就是传统戏曲借鉴歌剧的典范。大家都知道京剧《大唐贵妃》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剧目,但在这出大型交响京剧中就进行了大胆的革新。首先,从乐队方面,在原来京剧的基础上加入了交响因素——用大型的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把以往的单旋律变成了立体的、交响的,使京剧的气势更加宏大,表现力大为加强。其次,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舞美灯光更是大胆地借鉴歌剧艺术,把以往狭小的戏曲舞台换成了大型舞台,服饰也更加华美,灯光就更不用说了,用各色水银灯代替了一成不变的照明灯,创造出一场又一场似迷似幻的场景,好似把人又带入了盛唐时贵妃生活的大明宫。

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成功的,它用新的手段包装了旧的戏曲,为传统戏曲增添了新的更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时代气息。它的成功是传统戏曲成功借鉴歌剧因素的一个缩影,这种借鉴为新时期戏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歌剧虽在很多方面有区别,可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联系。这就为二者的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有利条件,新时期许多戏曲与歌剧作品的成功上演也已经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但是,目前这种相互借鉴还是处于一种探索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戏曲与歌剧的繁荣,期待着戏曲艺术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剧艺术早日走进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传统戏曲的特征

中国戏曲主要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艺术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1、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2、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3、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

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 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

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中国现代歌剧与传统戏曲之比较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的结合,是一种舞台艺术。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萌芽,后经汉代、隋唐、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已发展得非常成熟,时至今日,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体系。现今存有大量的剧目、剧种(如: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浣沙记》,评剧《杜十娘》、《小姑贤》,吕剧《金玉奴》,川剧《红梅记》等) ,这些优秀的戏曲现在还在上演不衰,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还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为它们沉醉。

歌剧起源于西方,它融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身,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歌剧把各种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尽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使它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的舞台艺术。中国的歌剧是在“五四”以后从西方传入的,中国的音乐家们以民间传统戏曲为基础,并借鉴西方歌剧的经验,开始尝试创作符合中国国情的、易被中国人接受的歌剧。中国的歌剧产生的时间不长,从“五

四”开始算只有不到一个世纪,我们称之为中国新歌剧或中国现代歌剧。它兼容吸引了东西文化中的精华即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歌剧中的精华,发展非常迅速,创作了如《白毛女》、《刘胡兰》、《荆轲》、《小二黑结婚》、《春雷》、《窦娥冤》、《伤逝》、《红梅阁》等一大批优秀的剧目。

一、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歌剧的区别与联系

(一) 区别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歌剧,虽然都是一种舞台艺术,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中国传统戏曲和中国现代歌剧就作为“剧”的表现特色来讲,戏曲比较重视写意与传神,而歌剧则吸收了西方写实的特点。

第二,从戏剧的剧本来看。一剧之本是戏剧的基础,戏曲和歌剧中都有剧本,并且非常重要,是其创作的基础。中国的传统戏曲中一般以传奇故事、历史人物、传记趣闻来编写剧本,由于题材广泛给戏曲写作造就了非常大的空间,出现了大批的优秀剧目。中国歌剧剧本的编写就更有优势了,它可以直接把戏曲中已经成熟的剧本直接加工使用,也可以选择戏曲中没有用过的、历史上突出的人物与事件来编写,还可以编写现实生活当中的典型的人与事,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歌剧艺术得以飞速发展。

第三,在舞台美术方面。中国的传统戏曲一直都是采用小舞台,布景只是象征性的,非常简单,主要依赖着演员的表演才华,并不太注重舞台背景的烘托效果,但非常重视演出的服装、化妆以及道具。舞台的空间不固定,舞台的时间也非常自由,都随着演唱的表演而改变。中国歌剧中的舞台美术和中国的传统戏曲不太一样,一般都使用非常大的舞台,常用富丽奢华、奇巧辉煌的舞台背景来烘托气氛,同时歌剧中也非常重视演出的服装、化妆及道具。歌剧中舞台的空间、时间都是特定的,常用布景来固定舞台上具体的空间与时间,如果要表现时间、空间的变化,则需要搬动改变布景。

第四,在音乐方面。中国的传统戏曲多采用曲牌体或板腔体,也就是说不同的戏常采用大致相似的唱腔。不同的剧种,不同的流派其唱腔各不相同,运腔的方法也各异。戏曲中的旋律一般都是单旋律,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化,大都非常优美、易唱、易记,并形成了许多固定的曲牌。戏曲中非常重视节奏的运

用,尤其是打击乐的节奏,是全剧节奏的主线,构画出全曲的抑扬顿挫、长短疾徐,节奏的变化起到了抒发情感,推动剧情的作用。

中国歌剧中的音乐,主要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为其艺术表现手段。歌剧中的音乐不仅用来伴奏也起到了烘托背景的作用,旋律也多是立体的、交响的。节奏在歌剧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因素,但一般并不具有其在戏曲中的突出地位。中国歌剧在演唱方法上多沿用西洋唱法,由于中国歌剧中有大量的传统戏曲因素,因此有时也采用戏曲的腔调演唱。

第五,在艺术的传承方面。中国传统的戏曲传承由“梨园”到“家班”到“科班”再到现在的“戏曲学校”,自成体系、一脉相承。在“梨园”“家班”“科班”的时代,师傅口传心授,一出戏、一个字、一个音地教,从唱腔、身段到眼神,亲自示范,这本有利于戏曲的发展,但由于当时学戏的人,一般只会唱戏而没有其他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不高,跟着师傅学戏,师傅怎么教就怎么学,自己对戏曲没有很深的理解,一代代传承下去很难有所超越,又由于当时很少有完整固定的乐谱,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戏曲的发展。到了现代专门戏曲学校的出现,使戏曲教育更加专业化,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戏曲,还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戏剧知识及其他的文化知识等,艺术与文化修养都大为提高。学校还继承了传统的口传心授法,言传身教再加上学生自身对戏曲的领悟和理解,使戏曲的表演更加臻于完美。由于戏曲也用现代记谱法进行记谱,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学习戏曲,从而为戏曲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歌剧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无论是表演还是创作、教学等都已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规范的体系。可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相比,还是颇显年轻,各方面远不如西方歌剧成熟。与传统戏曲丰富的历史资源的继承相比,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既成的“遗产”可以让中国歌剧直接继承。所以,无论是歌剧的中国化、民族化,还是歌剧人才的培养,都还处于一种独自摸索的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

(二) 联系

中国的传统戏曲和中国的歌剧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中国的传统戏曲也好,中国的歌剧也好,它们都存在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滋养,并能够被中

国人所接受,同时还吸引了一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的热爱和关注。其次,中国的传统戏曲和现代歌剧,它们都是戏剧的一种形式,都具备戏剧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即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进行表演,并展示故事的情节。再次,中国的传统戏曲和现代歌剧都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艺术。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它们要立足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就都需要挖掘本民族的特色因素,并进行相互借鉴与吸收,使之更具有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歌剧的互相借鉴

中国的传统戏曲和中国的现代歌剧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它们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许多成功上演的戏剧作品与歌剧作品已经向人们展示了这种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和初步成果。

(一) 中国的现代歌剧借鉴中国的传统戏曲

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的《白毛女》,也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因素。《白毛女》第二幕第四场中,喜儿被抢到黄家,遭到地主黄世仁的污辱,她悲痛欲绝地唱出了“刀杀我,斧砍我,你不该这么糟蹋我!”这里糅进了秦腔悲调和散板的节奏,非常戏剧化,形成非常强烈的效果。第三幕,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进深山,强烈的复仇信念支持着她唱出了“我要活”的唱段。这里糅进了河北梆子的音调使高中声区的旋律进行显得更加强烈,激愤,进一步体现了音乐的戏剧化。长时间荒山野林的生活,使喜儿变成了“白毛仙姑”。八路军将喜儿从山洞里救出,并捉拿了地主黄世仁。斗争会上,喜儿悲愤交加,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黄家的罪恶。音乐虽仍是河北民歌《小白菜》的主题,但显而易见的是将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糅入其中,这样的音调将喜儿复杂的心理状态深刻细腻地表现出来。《白毛女》中,不仅正面人物借用了戏曲因素就是反面人物也运用了戏曲因素,进行仔细的刻画,如在表现黄世仁的音乐中就运用了昆曲。

中国的歌剧有许多地方都采用了传统戏曲中的因素,运用这些因素使得歌剧这种外来体裁很容易被中国的欣赏者接受,也使歌剧更加光辉灿烂。一批成功上演的中国歌剧作品证明,歌剧借鉴中国传统戏曲因素不但必须,而且可行。

(二) 中国传统戏曲借鉴中国现代歌剧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发展至今,已可说是非常成熟了,它要继续向前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势必要进行改良、加工,使之更加完美。

中国传统戏曲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小型的舞台,演出的场地非常狭小,不适合表现宏大的场面,布景也极为简单,不能起到烘托剧情的作用,这些都限制了戏曲的表现力。因此,中国传统的戏曲可以借鉴歌剧中的舞台美术,把小舞台换成大舞台、设置布景以及灯光等,这些都可使传统的戏曲更加耀眼引人注目。 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就是传统戏曲借鉴歌剧的典范。大家都知道京剧《大唐贵妃》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剧目,但在这出大型交响京剧中就进行了大胆的革新。首先,从乐队方面,在原来京剧的基础上加入了交响因素——用大型的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把以往的单旋律变成了立体的、交响的,使京剧的气势更加宏大,表现力大为加强。其次,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舞美灯光更是大胆地借鉴歌剧艺术,把以往狭小的戏曲舞台换成了大型舞台,服饰也更加华美,灯光就更不用说了,用各色水银灯代替了一成不变的照明灯,创造出一场又一场似迷似幻的场景,好似把人又带入了盛唐时贵妃生活的大明宫。

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成功的,它用新的手段包装了旧的戏曲,为传统戏曲增添了新的更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时代气息。它的成功是传统戏曲成功借鉴歌剧因素的一个缩影,这种借鉴为新时期戏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歌剧虽在很多方面有区别,可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联系。这就为二者的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有利条件,新时期许多戏曲与歌剧作品的成功上演也已经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但是,目前这种相互借鉴还是处于一种探索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戏曲与歌剧的繁荣,期待着戏曲艺术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剧艺术早日走进世界艺术之林。


相关作文

  • 中国戏曲文化(上编)作文32800字
  • 1 中 国 戏 曲 文 化 绪论 "戏曲"一词,最早见于南宋遗民刘埙(1240-1319)<水云村稿>之<词人吴用章传>,其传云:"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然州里遗老犹歌章词不置也."此"永嘉戏曲& ...

  • 中国现代歌剧与传统戏曲之比较作文2400字
  • 戏曲是 中国 传统的戏剧形式,是 音乐 .舞蹈.戏剧三者的结合,是一种舞台 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 历史 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萌芽,后经汉代.隋唐.宋元的 发展 到明清时已发展得非常成熟,时至今日,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体系.现今存有大量的剧目.剧种(如:京剧<霸王别姬>.<贵 ...

  •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王凯)作文3800字
  •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黄梅戏曲为例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卓越1401班 王凯) [摘要]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就面临着观众流失,人员缩减的灾难性问题.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更新,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脑.网络都已经进入乡村,走进了千家万户 ...

  • 戏曲3作文2700字
  • 1 [课题]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0课 梨园春秋 深圳市益田中学历史教研室(518038) 许林丽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材分析: <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 ...

  • 作文作文0字
  • 戏曲脸谱_中国传统文化说明文1500字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 ...

  •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文4200字
  •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剧 一.戏剧介绍: 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 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 ...

  • 大闹天宫评价作文2400字
  • 故事情节:话说在东土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尊石猴吸收日精月华化身为一只神猴,统领着山中的猴子猴孙.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棒后,却被龙王告状, 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张,命令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将悟空骗到天庭当弼马温,猴王知 ...

  • 戏曲大舞台作文导写作文6500字
  • 戏曲大舞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q ...

  • 传统戏曲文化的内容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作文1400字
  • 传统戏曲文化的内容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儿童的性格培养励志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地域的特色,民族的品质,国家的精神.但是,传统戏曲表现手法上,由于种种原因,受众越来越小,戏曲动画是让戏同与新的元素上融合,借用动画的幽默,夸张生动的表现元素,创造独特的中国戏曲动画形象,演绎传统戏曲,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