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材料作文导写作文26700字

初一作文

材料作文“顺应水流”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 路过吕梁瀑布。瀑布从高处倾泻下来, 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他想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

本则材料的重点在老者的话中——“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老者之所以能潇洒自如地出入于看似凶险的瀑布涡流中,是因为他能顺应水流而非抗逆水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写“顺应自然”。

当然,这里的顺应不是屈服,不是消极,而是掌握规律后的尊重规律,所以,也可以写“尊重规律”。

掌握规律,尊重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老者做到了,因此“神形潇洒”,获得了“自由”,所以可写“自由”。当然,自由绝不是“由着自己”,而是在掌握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度。

老者可以代表人力,水流可以代表自然。由此可见,“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才成立,可以反思我们曾经的一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人定胜天”思想,从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以从以下角度入题写作:

1.要懂得顺应自然,顺应环境,适者才能生存。

2.写规律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尊重规律,这样才能掌握规律,利用规律。

3.可以写以往“征服自然”口号的负面影响,呼吁不把自然与人类置于对立的地位。其实,人就属于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更有利于发展。

4.人类有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但不是消极地做规律的奴隶,而是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典素材】

○名 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王进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童话大王”郑渊洁

你得不到,是因为不求;你求也得不到,是因为妄求。

——《圣经·旧约》

○事例

1. 曾经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光凭一腔热情,违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本想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却没料到“辛辛苦苦干十年,一跃跃到解放前”。

2. 学习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情来了焚膏继晷,但三分钟的热度过去之后就弃之脑后,所以有这么一副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佳作示例】

萝卜、鸡蛋与咖啡豆

唐汉琦

一个孩子,常因与同学搞不好关系而苦恼,父亲问及原因,他说:“爸爸,我的同学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曾试图改变他们,但始终不成功,反而引发争吵,最终不欢而散,我该怎么办呢?”父亲什么也没说,起身将一个萝卜、一个鸡蛋和一把咖啡豆分别放入沸水中煮。过了一会儿,孩子发现萝卜软了,鸡蛋熟了,而咖啡豆变成了美味的咖啡。父亲面对有些疑惑的孩子缓缓地说:“在外力的作用下,萝卜软了,鸡蛋外表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内部变硬了,而咖啡豆则和水溶在了一起,成了人见人爱的咖啡„„”

萝卜、鸡蛋与咖啡豆不正是人们对待外界环境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吗?萝卜倔强通体坚硬,但是在外界的打压侵蚀下软化了;鸡蛋外柔内刚,在外界的打压下依然坚守自我,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咖啡豆则在恶劣的环境中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环境,散发出了芬芳。 那些被黑暗环境同化的人,堕落了,丢失了自己的理想。李真曾是经济强市的一把手,因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渎职罪等在2000年被判死刑,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在《地狱门前》一书中回忆自己的堕落:曾因举报上级经济问题而被排挤,终于忐忑不安地收下了第一笔钱。之后心安理得地把外套挂在包工头的办公室后再去检查工作„„一步步他逐渐“适应了”官场潜规则,“适应”了同僚与下属的吹捧,思想道德与责任意识软化、软化、再软化,最终变成一堆“萝卜泥”,滑入深渊。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固然高洁傲岸,却寸步难行。海瑞,偏执的性格使他上书嘉靖帝,喊出了“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者,家家净也”“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的千古名句。他还上书痛斥官场黑暗,骂道“举朝之士皆妇人也”,他甚至还建议恢复明太祖祖制,贪污20两银子就要剥皮食草,最终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除了下旨勉励、安慰他几句之外,从没有真正听取和采纳他的任何建议,他最后郁郁而终。借用《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评价主人公方鸿渐的一句话:“你是个好人,却毫无用处。”

明代中期官僚体制的黑暗不仅只有海瑞看见了,张居正——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也看见了。他置身于官场,经历了严嵩的打击,高拱的排挤;他不干净,也曾收过不义之财,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矢志不渝的心。隆庆六年,他除掉了高拱,坐上了首辅的位置。在官场,他本可以做最大的受益者,像严嵩那样与他人同流合污;亦可以做一个无所事事的官僚,但是作为政治家,他见过挨冻受饿的穷人,也见识到了官员专横跋扈、欺压百姓,他有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于是勇敢地担负起了振兴朝纲、拯救百姓的责任,毅然向整个官僚体制发起了攻势,大刀阔斧地改革。变法让明代官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国力蒸蒸日上,军队战斗力大幅增强,这才有了日后抗倭援朝的伟大胜利。张居正不是内裤外穿的超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私心有阻力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真正理解那个顶住巨大压力改革的张居正有多么伟大!

我们要主动去适应环境,高明地、有理想地去适应,最终达到改造环境的目的。材料中的老者,若是像“萝卜”那样随波逐流,早已被漩涡卷走;若是像“鸡蛋”那样死扛硬顶,恐怕早已尸骨无存;只有像“咖啡豆”那样,才能洒脱自由地出入漩涡。

朋友,你是要做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呢?

【点评】

文章以 “萝卜、鸡蛋与咖啡豆”为题目,新颖独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一个小故事开头,用“萝卜、鸡蛋、咖啡豆”3种事物比喻3种不同的人生,生动形象而又含蓄。在例证方面,采用对比手法,分别列举了李真、海瑞的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一味妥协、一味强硬的缺点;然后再用张居正的事例证明“主动适应环境,高明地、有理想地去适应,最终达到改造环境的目的”的合理性,很有现实意义;结尾将材料中老人与文章开头引用的小故事结合起来分析,完美地照应材料,值得赞赏!

材料作文“说‘禁补令’”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2011学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三年级学生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对这一“最严禁补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强烈反对,有人极力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对这一“禁补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讲真话,抒真情,写真见;不得套作或抄袭。

【写作指津】

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具备对问题进行展开探讨的能力。社会现象评论型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把问题或现象摆了出来,“是什么”已经确定,要求考生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出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赞扬与批判的判定,进而确定评说的角度,然后直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评说,重点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办”。或者写成记叙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虽然题目要求可以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但相对来说写议论文更好,可结合材料,联系个人生活实际与体会,有明确的观点,有条理地论述。

【佳作展示】

为“禁补令”喝彩

罗带

当“禁补令”如惊雷响彻湖南大地之时,全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沸腾了,展开了大讨论,余为高三学子,感受至深,现述之如下:

“禁补令”初下之时,各界情态,或喜或怒,或惊或悲,不一而足。高一高二学生闻之,如蒙天恩,无不欢呼雀跃;各补课学校的校长们闻之,则如丧考妣,悲愤不能自已;唯高三师生闻之,喜忧参半。长假漫漫,安然于家中休养自是快意,然而高考在即,又不能荒废了时间。在我看来,“禁补令”当为今年第一快意人心之事,诸君何必忧愁?“禁补”非“禁学”,于高考有所希冀者,在家中自可努力,学问之事,并非困于一室间方有所得。

有道是“治乱世,用重典”。“禁补令”正是针对当今补课学校层出不穷,教育市场兵荒马乱的现状而下的一剂“猛药”。当高考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各学校无不加班加点,以求独木桥上展风采。于是学生疲于奔命,整日于墨卷间辗转,素质教育遂成了一纸空文。

当补课如军备竞赛般愈演愈烈,学生不免身心皆损。当此之时“禁补令”无疑是对广大师生的一次“解放”。

其实湖南的禁补令并非开全国之先河,昔日山东就曾初试牛刀,无奈只改其一点,反倒养肥了一大批培训学校。而湖南则汲取了教训,对于培训机构一视同仁,狠狠地煞了它们的气焰。随“补课”而生的众培训学校,如“新东方”“马思特”,几年间为地方GDP 做出了重大贡献,可学生们究竟从他们插科打诨的课堂氛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收获了什么?只是大多数家长的血汗钱如流水般汇集到了少数人的腰包中。这样的机构是中国教育之痛,而禁补令恰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为百姓割去了这些赘生物,让高中教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教育是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改革之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固然会有阵痛。昔商鞅变法,虽初有不便,然秦皇行之,秦故雄于六国;而荆公变法,几次废主,功败垂成,故宋有靖康之耻,前史当以为鉴。“禁补令”的下达,是为了让高中教育在一个良性的土壤中生长,培育出栋梁之才。如能一直推行,补课歪风必得扭转。

我们的父辈也曾年轻过,可他们并没有这么繁重的课业负担,只有蓝天碧海,山花烂漫,他们最终不也成了参天大树?禁补之后,我们,或许也能一样。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禁补’非‘禁学’”的观点,启人思考。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反映谈到自己的观点,由补课之弊谈到改革之痛,最后对比父辈的教育状况,层次清楚,引人思考。能从社会角度进行思考,语言简洁,流畅。但“禁补”的意义何在,宜进行正面的思考和表达。

材料作文“网络用语”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时下,一些传统规范的词句正逐渐被网络用语所侵蚀,不少学生已经不自觉地把网络用语带进了日常生活,不但口语中频繁使用,甚至把网络语言写进了作文中。当这些既怪又新的网络词汇被写进作文的时候,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经常会看得一头雾水,而学生却显得兴趣盎然。

以下是对网络用语使用的一项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乐此不疲。

老师:喜忧参半。

家长:担心而无奈。

[题解]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运用,网络用语不断出现,如“杯具”(“悲剧”的有意误写) “酱紫”(“这样子”的缩略) 、“3Q ”(英语“谢谢”的谐音) 、“88”(“再见”) “94”(“就是”) 等等。对此,应该如何看待? 不外乎三种态度,一是赞成,二是反对,三是辩证看待。持赞成态度的理由主要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被普遍认同的网络用语将来会成为新词汇进入汉语大家庭;网络用语形象幽默,交流方便。持反对态度的理由主要是:网络用语有违汉语语言规范,登不上汉语“大雅之堂”;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把它写进作文中,不利于规范汉语。如果辩证看待,必须指出其优点,否定其不足。

因为是材料作文,要充分利用材料来做文章。如“传统规范”,表明网络用语的使用不符合规范,有违传统;“既怪又新”,“怪”在什么地方又“新”在什么地方。“调查结果”更应该深究:学生“乐此不疲”的原因何在;老师“喜”什么,“忧”什么;家长为什么“担

心”,又为什么“无奈”„„细读材料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例文]

规范使用汉语,继承民族瑰宝

陆颖瑶

当火星文铺天盖地席卷网络,当各种生僻汉字纷至沓来,我们也许会对聊天窗口里奇形怪状的文字或符号会心一笑。但是,当并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登堂入室,频繁出现在学生作文中时,就应当及时反省并为泛滥的网络语言踩刹车了。因为,规范使用汉语汉字,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求。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珍贵见证。它承栽了中华民族无数生死聚散、离合悲欢,它是始终奔涌在民族血脉里的低沉而又昂扬的音符。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直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源远流长且不曾间断的演变过程中,汉语与中华民族一道经历了连天烽火与太平盛世,它与民族世代相传的记忆同在。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正是我们探寻民族根源、追溯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规范使用、书写之中,我们感受着汉语之美,也在小心翼翼地谛听先人的呼唤,触摸民族的心跳。

使用规范汉语,不仅是个人了解学习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殷切期望。这是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条件。某种意义上,网络语言也可算是对汉语的创新。但这种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时尚”,毕竟不符合时代潮流,终究会被无情地淘汰。只有深入学习、自觉使用规范的汉语词句,才是对汉语这一民族瑰宝的最有效继承;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当今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一笔一画认真书写汉字时,我都不由感动与敬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对母语保持敬畏与热爱,使用规范汉民族语言,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用中华儿女的热血与自豪,向全世界宣告汉语那历久弥新的动人与美丽。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那么,让我们一起抵制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汉语,继承民族瑰宝!

[点评]

本文特点有二。一是立足点高。作者站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从历史、时代、社会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对网络语言说“不”的原因,令人信服。二是语言缜密。文中很多词语、句子的运用体现了这一特点,如“也许”“某种意义上”“不仅„„更是„„”“只有„„才是„„;也只有„„才能„„”等等,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材料作文“无意间造就辉煌”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它不是路边的石头,随处可拣,也不是田里的小草,随意可得。想获得成功,一定会经历一段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并做出新的选择。材料由4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关键性的句子“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就业竞争压力变大、人才剧增的现代社会。材料二、三、四段列举了几个事例证明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于当初从事的专业、“主业”,不是最初的梦想,而是所谓的“副业”。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机缘巧合,与个人固有的潜质也有很大关系。不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也不论是半路出家还是出于无奈,如果缺乏相应的天生资质,必备的人生积淀,也会与机缘擦身而过。人生因“副业”而精彩的现象启示我们,成功道路有多条,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换一条路径,换一种思维,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立意参考:①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②换一种思维,华丽转身;③执著与变通;④偶然的成功中孕育必然;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佳作示例一】

选对人生的舞台

张歆

闪烁的繁星,白天与日争辉,只能是肉眼看不见的虚无;而在夜晚,它才能真正彰显自己的美丽与光亮。人生亦如夜空中的星星,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无数掌声响彻赛场,伊辛巴耶娃——撑竿跳女王,面对成功绽放出如花的笑靥。曾几何时,她还在体操赛场黯然神伤,拼命挥洒着汗水,但身高猛增使她无法再在体操赛场上继续下去的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面对练了10多年的体操,她毅然选择放弃,将目光转向了撑竿跳,一根细细的竹竿,一个跃动的身影,成就了跳高场上的神话。

选对人生的舞台,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像伊辛巴耶娃那样,只有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才能勇往直前。[

翻开几米的绘本,那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小人物撞击着我们的眼球。几米曾做过几十年的广告人,但成绩平平,而当他拿起画笔时,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漫画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选对人生的舞台,所学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像几米一样,只有找到真正的位置,才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闯出天地。

事实上,人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只是因为有人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而珍贵的一生耗费殆尽。一如柳永,才华本在诗词,却一心想着入仕,怎奈没有这方面的才能,最终只能在茫茫江水边发出“晓风残月”的轻叹。明熹宗朱由校志向本在木工雕琢,对刀锯斧凿、雕文镂花、丹青漆艺得心应手,技巧娴熟,做起木匠活来废寝忘食,几近痴迷,可他却登上帝位,被人戏称为“木匠皇帝”。

因而,只有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自己的光芒。鲁迅选对了舞台,弃医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巨匠;黄渤选对了舞台,成为一代影视巨星;吉尔托贝·吉尔,选对了舞台,弃政从乐,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巨星。成功的潜能,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只有选对舞台,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开篇通过类比引出观点——“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文章论证思路清晰,主要通过两个正面事例论证“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学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两个分论点,然后用柳永和明熹宗朱由校事例从反面分析,最

后简单引用鲁迅、黄渤的事例进行总结。如能再简要论述一下选对了人生的舞台后,还需要艰苦努力,勤奋学习,不断积淀、沉潜,坚持不懈,才能一飞冲天会更好。

材料作文“咸与淡”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一天,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师。恰巧, 弘一大师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小碟咸菜, 夏丏尊很是难过, 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 ”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 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 ”

弘一大师微微一笑, 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新材料作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它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然后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这就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材料,找准立意对象和角度,确定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同龄佳作】 考场作文开篇非常重要,本文的一大亮点就在此,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直接道出主旨,和材料作文的内容紧密相合,立马展现了其审题的功力,可谓是一针见血。 学会体味生活

人的一生可以很短,短于有些人将它过得轰轰烈烈,人的一生有可以很长,长于有些人将它过的平平庸庸。然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不该只通过长短优劣来评判自己的生活质量。学会体味生活中的不同味道,才能寻找到人生最真挚的美。

其实体味生活就好比品味食物一般,没有人愿意永远只接受同一种味道,酸甜苦辣且先不谈,生活的咸与淡我们是否细心地体味过。

有的人总是爱好充满挑战的事物,高山飞涧,峡谷漂流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刺激感,有的人则青睐于安逸宁静的自然,清泉石上流的月下之景带给他们变样的情怀。这些表现显然是个人体味生活态度的最直接反应,同时,这也是咸与淡生活味道的差别。然而假如他们彼此可以放宽胸怀,尝试着去体味另一种生活滋味,或许前者可以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中获有一份释然,而后者能够体验到一份心跳加速的快感,于是他们了解了这样的人生才算完满。 相比那些总是给予人美好的咸与淡,无论哪种味道人们都能够自我满足,但是,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咸与淡。

人的一生会有辉煌,会有巅峰,只要你有过应尽的付出,但声名大噪只是暂时,每个人都没有能力成为永恒的焦点。袁隆平先生一生刻苦钻研,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创作了伟业,然而在无数掌声之后,袁老自己确说,实际上我只是个农民。为此,我们可以充满敬意与慕意地说袁隆平先生的一生是丰富而纯粹的,丰富是因为他的一生拥有了体味咸与淡的不同机会,纯粹是因为他用心去品尝了在特定的时期生活赐予他的特定滋味。人生不一定必须一味地飞得更高,有时我们会发现光彩和平凡都具有真谛和美,只要你愿意用心去体味。

品茶香而不忘酒烈,知山高而不畏路远。咸与淡这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味道,学会体味生活的味道,虽然含在你齿间,却也来着你心中,学会体味生活错落斑驳的美,最真挚的美。 得分:一类文,上等,58分

点评:

本文有三点很出彩:一是作者很好地审题立意,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阐发自己独立的思考:

咸与淡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味道,学会体味生活的味道,才能寻找到人生最真挚的美。二是牢牢抓住开篇,从人生长短写起,思考人生质量,引出自己的观点,起笔大气,自然流畅。三是通过比较两种生活来写,通过分析,很好地突出了主旨。不足之处是事例不够丰富,略显牵强。

人生百味,当归于何?人生百味,归于平淡。本文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生独到的思考。通过人物和事例的恰当引用,把人生之咸,人生之淡及人生百味清楚呈现,很好地运用了材料,并支撑了论点。

材料作文“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有言:“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然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此材料开头引用了佛教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的话,清楚地表明我们所提倡使用的语言应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像花朵一般美丽,像净水一般明澈。这是命题者的命题导向。第二段谈及语言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用俗语,从反面说明不恰当的语言在交往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段进一步说明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分别是产生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既照应了第一段,也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深化。三段材料都从“语言”出发,涉及语言的作用、语言的负面效应、优美纯净语言的产生途径等内容,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如果注意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此题的最佳立意则非常明确: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学会运用洁净优美的语言,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造成负面影响,更要深入思考,掌握洁净语言的方法,即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见解、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洁净的观念。

本题对审题能力和作文的思维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审题不仔细,分析不透彻,忽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立意就会偏颇。如将注意力集中于第二段中语言的负面作用,只会使文章流于肤浅;如只注意到第一段中大师的话,大谈这种语言的好处,而不能从更深层次思考这种语言是如何形成的,也无法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本材料正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切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构思导引】

由于材料对思考的深度和逻辑性要求较高,因此本题适合写成议论文。

构思角度一: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立意方向:

1.可采用层递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写。首先分析什么样的语言是“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接着论述为什么要拥有这样的语言,最后深入探讨形成这种语言的途径,即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思考,提高个人修养,洁净自己的心灵等方式。

2.重视“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即“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并强调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接着深入分析怎样才能掌握这种语言,掌握后能带来什么好处。

3.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在素质的体现,语言是心声的流露。学会运用阳光、花朵、净水般语言的根本在于自己的内心。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构思角度二: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运用不当,即使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立意方向:

谈语言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可先从正面论证,列举一些使用语言交流成功的例子。再从反面出发,列举因语言运用不当,沟通失败伤害他人的事例。正反对比,能增强说服力。最后从如何获得这种语言的角度谈具体方法,照应题目。

【写作误区】

审题时如果不注意材料间的逻辑关系,会断章取义,使理解流于表面。只注意第一段材料,容易将作文写成对美好语言的赞扬。只注意第二段材料,则会只从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方面展开论述,或抓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语不放。

在分析材料时,必须全面、辩证、深刻,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

【佳作展示一】

用语言创造美

阮亦斯

无论是商场中的一声道谢,还是公交车上的一声道歉,无论是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还是对亭台楼阁的品味欣赏,无论是信徒口中虔诚的喃喃细语,还是领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都是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的话语。那一字字凝成、一句句织就的语言,创造了无限的美好。 古往今来,语言的魅力使无数人为之倾倒。语言是美的,它如阳光、如净水、如花朵,环绕在我们身边,创造出遍地的芬芳。

语言是美的,它可以陶冶情操,化解尴尬。周总理面对外国记者尖酸刻薄的提问时,那从容不迫诙谐幽默的回答展现了语言的美;林肯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那既不使朋友难堪,也不伤害友谊的回答展现了语言的美;美国独立战争时宣传海报上那句“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激励了无数人冲向战场,奋勇拼搏,直指灵魂的话语同样展示了语言的美。 语言是美的,它可以传情达意,让人沉浸美的意境中。多少人,因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陶醉;多少人因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沉思;多少人,因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勾起浓浓的乡愁。曹植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了多少将士;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发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共鸣;谭嗣同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激发了多少革命党人的斗志„„

语言是美的,语言之美无处不在,让语言变美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无论何人何事,或多或少都会给人启迪,积累起来,你的语言便会一天天变美。谈话时,你的严谨、你的认真、你的幽默,都会让你的语言变得更美。让他人分享你的快乐,并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你会更加快乐。 语言本身就拥有不尽的美,发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你会发现生活竟如此美好。

【佳作展示二】

言为心声

顾韵飞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意思是说:语言是心灵的载体,一个人的修养可在举手投足间流露,映照着其心境的善恶。的确,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中,看出其道德品质。语言文明为人高尚者,受人尊敬;语言粗鲁为人粗俗者,为人不齿。

有文化有涵养的人,往往懂得沟通的技巧,善于运用语言来温暖人心,增添生活情致。有人曾这样问过著名文学家大仲马,您为什么可以泰然地步入晚年?他不以为然地说,我花尽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今天。大仲马轻松而风趣的回答,令人深思。胸怀宽广的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智慧与经验为他们建起一座阳光花房,使他们的心灵愈加阳光,富有哲思。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婉言拒绝过一位希望采访他的女记者:“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他以巧妙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不但没有失去风度,反而凸显了自己的内涵和智慧。

无知而又愚昧的人,往往语出伤人,言语中折射出自己的粗鄙和愚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请客,等了很久客人都没有到齐,他十分着急,便说道:“该来的怎么还没来?”虽然出于无心,但此话一出,却把其他来客都气走了。这个故事正说明文化素养低的人,在与人沟通时常常会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而造成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知识文化的欠缺。 内心世界如白纸般空虚的人,心灵会因无知与愚钝而蒙尘,粗鄙不堪,而语言也会因此而空洞,使人变得缺少涵养,甚至造成“恶语伤人六月寒” 的后果。唯有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加阳光,让自己的言语更加温暖。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反映出他的道德与素养。做一个拥有光明见解、芬芳思想、洁净观念的人,才能做到说话如阳光、如花朵、如净水般宜人,给人感动和希望。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充实心灵,做一个内心丰富,善于沟通的人吧!

【点评】

两篇范文都做到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其中第一个亮点就是审题深入,发掘出了材料中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是“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的深层意蕴。《用语言创造美》侧重于论述美好的心灵语言能给人以美好和力量;《言为心声》主要谈及语言反映人的心灵善恶。第二个亮点是说理深刻透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用语言创造美》采用层递式结构,开头谈论美好语言的作用,然后分析如何使语言变美,结尾点题。《言为心声》先从正反角度论述语言文明和语言粗鲁的不同结果,然后展开追问,最后得出结论:唯有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才能让心灵更加丰富深刻,言语更加温暖。

多则材料作文“合作. 独立”导写

【文题】

(1)科学家不是倚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许多人想一个问题,每个人做其中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2)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歌德

(3)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知道全部的真理要好。 ——罗曼·罗兰

(4)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以上的话启发我们,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一、多材料作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若干材料不可能“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一点联系。这样的作文材料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同向性材料”,就是多个材料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第二种是“异向性材料”,就是虽然不是全部材料有“共性”,但部分材料之间却有一个主旨(中心),有时甚至材料性质矛盾对立,但仍可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从而找出立意。可见多材料作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各个击破,从每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

(1)卢瑟福——合作

(2)歌德——独立

(3)罗曼·罗兰——独立

(4)王杰——合作

第二步:本组材料的性质是“异向性”的,可找出部分相同立意,从“矛盾”中寻求“统一”:

最佳立意:(1)(4)+(2)(3)=成功

即:成功=独立+合作

次之立意:

a . 成功与独立的辩证关系。

b .成功与合作的关系。

二、立意误区:

有的同学抓住材料的最后一句:“以上的话启发我们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大谈成功的条件——勤奋、认真、细节、思考、行动„„而全然不顾文题材料含义的限制与约束,这就违背了题目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明显地跑题了。

【佳作展示】

成功并蒂莲:独立与合作

刘亚婷

歌德和罗曼·罗兰的话告诉我们,把事情做好需要个人的努力;卢瑟福和王杰的话则启示我们,把事情做好,需要集体合作。在个人独立基础上的努力与集体的合作是成功的并蒂莲,一脉相承,缺一不可。

每一朵鲜花都为美丽的春天添上一抹亮色,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万紫千红的春天需要各种各样的花朵点缀,一枝与万朵共同构成了和谐美丽的春天。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与个人努力与集体合作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个人的不懈努力与集体的合作和谐统一,做事方能成功,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个人独立与集体合作让蒲松龄万古流芳。个人的努力是一块宝石,若再有集体的合作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实为个人努力与集体合作的典型。蒲松龄一介书生,在民间设茶访客,虚心向路人请教,集百家之长终成经典之作《聊斋志异》。固然,蒲松龄的成功与个人努力分不开,但博采众长更把他推到了人生辉煌的巅峰。

个人独立与集体合作成就了刘备的霸业。蜀主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到拥有九五之尊的帝王之位,为后人留下了独立与合作完美结合的佳话。首先,刘备宽厚仁爱,他三顾茅庐,求贤纳士,招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智士猛将为自己开山辟路,终成大业。有

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合作,成功的道路自然芳香弥漫。

历史的浪潮依旧波涛汹涌,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看今朝,通过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合作成就事业的比比皆是:奥运健儿赛场上的独立拼搏与精诚合作夺得的一枚枚闪光的奖牌见证了独立与合作的力量;军人训练场上刻苦的训练与战场上的团结一致显示了独立与合作的强大;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国内与国际的全面合作,神州因此日新月异,巨龙从此觉醒腾飞!

独立与合作,成功的并蒂莲,必将让你的理想之花日开日妍。

【点评】

本文将矛盾的材料完美地统一为一体,并一分为二,逻辑缜密。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点题到位,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佳作。

关系型命题作文“主流”与“另类”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着装不同,言谈举止各异,对问题的看法不一。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关系型的命题作文。要写好这道题,必须理解题目的意思:“主流”一词,词典的释义是:“①干流;②比喻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另类”一词的释义是:“①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②与众不同,特殊。”从感情色彩看,“主流与另类”属于中性词,可以根据立意需要赋予其特定的含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写关系型的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思辨性,紧扣“主流”与“另类”两个关键词进行立意,不可偏颇。“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益于人们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如果写议论文,要注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1. 开头可以“通过事例、名言警句的罗列排比等提出总的论点”,比如可以通过生活中人们穿着或文化追求等现象得出主流能使人服从大众化,不被边缘化的观点;另类能使人与众不同,充分享受生活,所以要将主流与另类并存。接着是论证环节,一般设三个分论点:①主流的优点,它对另类的影响;②另类的优点,它对主流的影响(个性另类可能成为主流等);③主流与另类相互结合的优势。这三个分论点都要以不同事例来论证。④总结,对提出观点进行总结深化。

把握了“主流与另类看似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立意:

一、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

1. “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

2. “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

3. “主流”“另类”都是潮流;

4. “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赞美“另类”,褒扬“另类”:

1. “另类”成就“主流”;

2. 偏离“主流”才能成就自我;

3. 活得“另类”,独领风骚;

4. 文学的“另类”,成就“潮流”;

5. 尊重生命,就必须尊重个性。

三、反对“另类”,贬抑“另类”:

1. 一味追求时尚,对“美”的涵义理解偏颇;

2. 刻意标新立异,太“雷”人;

3. 对没有爱心、是非不分的“网络非主流”的批评与反思。

这一角度,如果言之成理,写得好,可能脱颖而出;如果强词夺理,哗众取宠,则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要慎重。

【佳作示例】

主流与另类

吴 铭

“主流还是另类,这是个问题”。在主流的大江大河中,另类只是旁支小流,不断壮大和扩充主流,由最初的分歧走向最终的融合统一。

主流是人们的大体认同,而另类则是人们额外的诉求。

另类对主流起推进作用,近年来的“山寨风”便是一例。“正版与山寨齐飞”是对主流的挑战,逼迫主流审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前进。央视“春晚”年年被批,并非众口难调,而是忽视群众的诉求。而“山寨版春晚”的公开叫板和迅速走红便是对央视春晚的一记闷棍。避免了因央视独大而引起的自傲,让主流媒体能够在忧患意识中不断自我检验与审视,不断超越前行。

唱着“哼哼哈哈”,玩转“双截棍”的周杰伦可谓“另类”,然而你不得不承认他的旋律引爆了人们麻木已久的神经,一曲“青花瓷”更勾起了人们对古文化的无限向往。李宇春的《蜀绣》不也令人对古蜀文化心生遐想吗?

审视当今西方摇滚元素和东方嬉哈元素的音乐圣堂,维塔斯可谓另类。他决定用独特的“海豚音”诠释音乐殿堂的 “失乐园”,让音乐进入一个崭新的“海豚音”时代!

是的,正是这些所谓“另类”的不断尝试才使得主流文化得以扩展和发展,时刻以最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另类中不免掺杂些杂质,因此,对待另类,主流亦不能全盘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今的“山寨文化”,其中不乏创新个性的闪亮之处,但也夹杂着大量盗版与低俗的成分。我们呼吁央视这个主流媒体放低姿态去接受另类的 “山寨”,但也不能不加选择。央视打算让“山寨”入主元宵晚会,而又放弃此决定正显示了“山寨”这样的另类也不是拿来就能用的。

主流与另类,在不断的推进与抉择中必将由分歧走向一统,使主流发展壮大。因此,审视另类,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它,注重构建另类与主流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这是个循序渐进,逐渐融合壮大的过程,“万流同宗归沧海”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点评】

本文在阐述“主流”与“另类”的关系时,通过 “山寨风”、周杰伦等例子来阐述“正是这样所谓‘另类’的不断尝试,才使得主流文化得以扩展和发展,时刻以最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观点;同时指出“另类”中不免掺杂着杂质,因此,对待另类,主流亦不能全盘接受。最后卒章显志——“因此,审视另类,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它,注重构建另类与

主流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并水到渠成地点题,“万流同宗归沧海是对它最好的诠释”。可以说,本文的逻辑力量不可辩驳,得益于作者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话题作文“90”后的“豪哥”导写

[文题]

“我此生不能败,即使有一些挫折,但我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像很多“90后”一样,梁文豪在不经意间总会表露出一点点霸气。可是他依然稚气未脱,无论在队里还是家中,大家都喜欢喊他“豪哥”。就是这个不满18岁的大孩子,在2010年3月20日保加利亚世锦赛上大放异彩,为中国男队打破了世锦赛7年的“金牌荒”,成为继李佳军之后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的又一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短道男队中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父亲的教育方式很特别,把儿子当哥们,在家里,他管儿子叫“豪哥”,梁文豪管他叫“老梁”,管妈妈叫“慧儿姐”。

为了给儿子营造好的训练环境,梁文豪开始职业生涯的那一年,父亲决定举家从抚顺搬到长春,陪他在那里一住便是6年,直到冬奥会前,梁文豪入选国家队,父子俩人才搬回原来的家。

梁文豪的母亲一直希望儿子能上大学,所以给儿子起名叫“文豪”。妈妈和儿子签订了一份协议:训练时要坚持文化课的学习,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许参加训练。在短道队,梁文豪是唯一一个训练的同时没有放弃学业的运动员。“现在儿子还在坚持学习,各门功课里英语是最好的,出国比赛的时候都能给其他队员当翻译。”父亲自豪地说。

在多年的训练中,梁文豪受过5次重伤,但从未想过放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世界冠军。”普年父亲眼里属于孩子式的玩笑话,却在索菲亚梦想成真。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构思提示]

梁文豪的成功诠释了什么叫信念与坚持,他是“90后”成功者的代表。他用世界冠军描绘了生命的绚丽。该材料内容丰富,写作角度较多:

1.从父母角度看:为了孩子的训练,举家搬迁,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与空间,重视教育,尊重孩子,终于让孩子成为世界冠军。

由此可立意:尊重 因材施教环境造就人才

2.从梁文豪角度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无论道路如何曲折,只要坚持梦想,永不放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梦想。

由此可立意:信念追求坚持拼搏永不言弃阳光总在风雨后

3.综合来看:“90后”这个词代表新一代的年轻人,“90后”留给人们太多的争议,梁文豪的成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如诗如画的青春之歌。

由此可立意:青春赞歌我的青春,我做主再话“90”后

[素材举隅]

1.史铁生《病隙碎笔》: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2.孟母三迁: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父母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孩子克服惰性,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3.雨果:“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人们常议论“90后”的孩

子没有以前的孩子能吃苦耐劳,个性叛逆,缺乏能动性„„作为“90后”的一代更应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全力拼搏,努力谱写绚丽的生命乐章。

[佳作示范]

在开放环境里让人才脱颖而出

章杰童

因为蓝天的开阔,才有了雄鹰的展翅翱翔;因为海洋的浩瀚,才有了鱼儿的快乐遨游;因为大地的苍茫,才有了人类探索的梦想。正是开放的环境,成就了人生的美丽。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拼搏与努力外,外界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我们。虽说我们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但宽松开放的环境更有利于让人才脱颖而出,而压抑的环境限制了人们的才思与能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一心想让子女考上重点大学,一心想让子女多掌握更多生存的本领,于是剥夺了他们自由生存的空间。可怜的孩子们在父母的设计下被迫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努力做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乖孩子”,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孰不知,父母忘记了孩子需要呼吸青春自由的空气,需要沐浴野外温暖的阳光。

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家长、学校、社会是否反思过他们的教育方式? 是否想过要给孩子们营造一片自由的天空,放手让孩子们去飞翔。成功的教育在于懂得用艺术去教育,懂得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就像梁文豪的父母,为了给儿子营造自由的家庭环境,称梁文豪为“豪哥”,而梁文豪则称父亲为“老梁”,称母亲为“慧儿姐”。正是这种宽松、开放的环境让梁文豪充分发掘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正是这种宽松、开放的环境让梁文豪在3月20日保加利亚世锦赛上大放异彩,成为索菲亚最耀眼的明星。 常言道:“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需要自由、广阔的空间。蹒跚起步阶段的呵护关爱是必要的,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他们自己一步步地去努力践行,需要的是开放宽松的自由环境。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开孩子们的手脚,相信他们会在挫折和磨难中不断增长才干,最终走向成熟,这种赏识性的开放式教育更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请给人才一个开放的环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因为在开阔的蓝天下,雄鹰才会飞得更高;在浩瀚的海洋中,鱼儿才会游得更远;在苍茫的大地上,人类的梦想才会更高远。

[点评]

题目“在开放的环境里让人才脱颖而出”是文章的观点,作者抓住“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条件,从教育方式的角度展开论述,符合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要求。文章紧扣材料,有个人的独特感受,语言朴实,由小见大,说服力强。

话题作文“从“人’字看人生”构思演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字,只有两笔,撇在上,捺在下,相互支撑。字形虽然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 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请以“从‘人’字看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解】

本题为材料型的话题作文。首先审读材料,首句提示“人”字的书写和结构特点,末句

提示“人”字有丰富的内涵,可知表意的重点在于“人”字的内涵。其次审读要求,要求强调必须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不能脱离这个范围。最后审读话题,“看”意味着“感悟”“思考”等,即挖掘“人”字与“人生”的联系。综上所述,该题目必须包含下面的写作要点:(1)“人”字的字形特点;(2)由此而生发的人生感悟。

【构思误区】

1. 脱离“字形”任意阐发。如“加一笔成‘大’字”或“再加两个‘人’成‘众’字”,继而围绕“大”或“团结”“合作”行文。又如变成从“人”字的内涵出发,继而大谈人文主义、人性美等。这些构思脱离题目的要求,均属偏离题意。

2. 误解“字形”随意套作。如“左边一撇是责任,右边一捺是理想”或“左边是坚持,右边是勇气”等,随意把“人”字的两笔变成两个词。“只有两笔”是个充要条件,即有并只有两部分,且两者存在二元对立关系。

【多向构思】

本题构思的关键点在于对“人”的字形作出恰当的想象、感悟,确立话题从而找到写作的立足点。“人”是一个象形字,可将其视作一个图形,从整体和局部两部分解读其内涵。 从整体看:

1. “人”是一个独体字,没有偏旁、部首。这象征着人最终要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能代替自己,因此要学会“独”——独立、独处、慎独,甚至承受孤独。

2. “人”只有两笔,字形简单。这象征着做人本应简简单单,只有简单才能专注。

3. “人”字,如一人头顶青天,傲立于地。这象征着人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追求,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沉稳,沉稳支撑着追求。

4. “人”字一撇一捺前后相接,酷似人向前迈进的侧面。这象征着人生要不断奔跑,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同时,人要不断向前探索,探索是人生的原动力,它给予每个生命活下去的意义。

5. “人”字由下往上看,恰似两条河流由远而近最终汇聚在一起。这象征着分歧、矛盾、误解、纷争等终会化解,两者和谐共处。

从局部看:

1. “人”字先撇后捺,且撇高于捺,两笔既有次序又必须有恰如其分的位置。撇低于捺成“入”字,撇与捺等高成“八”字。这象征着人生要有一定的准则、规则,找准恰当的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 “人”字的左撇和右捺互为支撑。这象征着一个人应具备两种相互支撑的品质,从而成就人生。例如品和行、想和做、正直与圆滑、刚与柔等。另外,还可理解为“相互支撑的人”,如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朋友之间等。

3. “人”字两笔平滑无波折。这象征着人的内心要纯正,不要有太多杂念。也可理解为平淡是人生的本义。

【佳作示例】

撇捺的距离

广州六中高三黄焕晴

“人”字,撇在上捺在下,相互支撑,亦如人生。倘若一个人是一撇,那么他的人生不可无那一捺。那一捺是人生中的依靠,它是相偎相依的朋友。朋友之间不要相隔太远,也不要交往过密,两者的相交只需一点,交点虽小却恰如其分。

撇捺远隔便不成“人”。张国荣曾经说过:“朋友分很多,锦上添花的可以有很多,但雪中送炭的只能有几个。”那一捺就是雪中送炭的朋友,可以在人近乎垮塌的时候给予支撑。而非如同“八”那般,远远相隔,只能给予爱莫能助的同情,却难以给予雪中送炭的帮助。正因有这样的位置关系,相交而不交错,有距离而不曾远离,人方可成为完整的“人”。

撇捺交错也不成“人”。撇捺过密以至交错,则成“乂”字。乂,割也。人亦如此,纵然是最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产生矛盾。网球双子星郑洁与晏紫在赛场上携手拼搏,共创佳绩,却在场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出去比赛不同房,不干涉彼此场下的生活,这是她们相处的原则。她们之间的交点是赛场上的合作,如同一撇一捺,有唯一的交点但不会过头。离开这个交点,两人为彼此留有空间,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中。撇捺有交点却不相交错,方可为“人”。与再熟悉的朋友相处,也要学会在相互支撑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人”字给予我们的待友之道。

人生便是如此。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自身的志与力,但又不可无外人扶持。那人或是雪中送炭的朋友,或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以一个交点作为支撑,余下的笔画留有空间,才能构成“人”的人生。

一撇一捺,简易的两笔,却有着远近疏密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构筑成稳定的结构,人才能稳稳地站着。

【点评】

作者抓住“人”字相互依靠的特点,阐发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每一个分论点的阐释,均从字形的特点着手,自然贴切而理据充足。更可贵的是,在论证过程中紧扣“人”字的特点,笔力集中而具有指向性。在撇、捺的表面义和象征义之间,作者运笔自如,文笔流畅自然而不失思想之深刻独到。

话题作文“激情/理智” 构思演练

【文题】

有人说,“人是感情的动物”,“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

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或“人是理智的动物”,“缺少理智者决不可能成就大业”。 有人说,人生的困苦莫过于在激情与理智中徘徊挣扎。

有人说,正是情与理的错综复杂,才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有人说„„

请以“激情 / 理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里的“/”兼有“或”和“与”的意思)。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导引】

A. 侧重阐述激情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1. 激情是“强烈激动的感情”,是人的情感节律中的高潮表现。

2. 激情是丰富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人的浪漫和纯真往往是由激情催生的。

3. 适度的激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让人觉得活得有滋味、不寡淡。

B. 侧重阐述激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 激情是个体创造的动力,而无数个体创造的合力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2. 激情是高尚道德的激励要素,任何高尚道德的倡导都需要激情的参与。

3. 激情是人类艺术的催产师,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绚丽缤纷的艺术世界。

C. 侧重阐述理智对个体的重要性。

1. 理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使得“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2. 理智是遏制情感过于狂放的缰绳。

3. 理智是督促人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向导。

D. 侧重阐述理智对社会的重要性。

1. 理智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前提。

2. 理智是调节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前提。

3. 理智促使人类反思与自然的关系,对自身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E. 人生要兼顾激情与理智。

1. 用激情张扬人生风帆,用理智掌握人生航向。

2. 用激情为人生助燃,用理智为人生定轨。

3. 有激情而不狂燥,有理智而不冷漠。

F. 辩证思考激情与理智的关系。

1. 激情,是强烈激动的情感。理智,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二者各有所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2. 激情与理智缺一不可,如同人生飞翔的两只翅膀,一只产生力量与勇气,另一只把握方向与平衡,缺少任何一只都无法到达智慧的巅峰。徒有激情很可能导致冲动和暴力,只有理智又难以使人振作。

3. 激情和理智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又不是绝对对立、不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共同构建既富活力又有秩序的理想社会。

【素材金库】

名言警句

当你工作和研究的时候,必须具有强烈的激情。

——巴甫洛夫

激情和热情是强烈追求自己衷情对象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

热情是普遍的人性。如果没有热情,那么宗教、历史、罗曼史和艺术都会失去价值。 ——巴尔扎克

感情像火,在千百种情况下对人是有益的,但当其过分炽热时,也能毁灭一个人。 ——波普

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也许风有时会把船吹翻,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伏尔泰

理智若不能战胜感情,邪恶便会将我们引上悬崖。

——英国谚语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愚众受需要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西塞罗

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应该先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但丁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高尔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事实论据

青年人应该有青春的激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人应该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责任感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万丈豪情。

欣赏李娜的批判激情

2009年4月,李娜直言:“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我肯定不选网球!”“网坛金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网球生涯,也炮轰了中国现行的体育制度:“中国运动员不仅长期生活在家长

制管理模式之下,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制度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非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阎崇年签售遭掌掴,激情青年少理智

2008年10月5日下午,因不满“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的部分学术观点,青年读者洪峰(化名)趁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签售时,竟然动手打了他一耳光。洪峰的学术激情在物质化的今天的确难得,但是仅仅因为不满阎崇年的观点就可以动手打他吗? 文化激情与成本理智

去年,我国某重点贫困县竟然耗资1500万元举办了一场女娲公祭大典。而2007年,甘肃也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打造中华伏羲文化园,欲将其建成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2008年,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投资1.8亿元建成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祭祖可以,复兴传统文化也可以,但不能只有激情而忽略成本,要理智啊!

【佳作展示】

放飞激情沉淀理智

徐鑫

有人说,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感情世界,喜怒哀乐,欢愉悲愁,激情满怀,哀忧遍身;一个是思想世界,思考计算,研究策划,深谋远虑。其实,更多时候这两个世界是合二为一的,感情的煎熬和思想的焦虑往往同步,激情的迸发和思想的放飞也常常不期而遇。

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玫瑰满园又荆棘丛生。我们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激情和勇气,然而困惑与冲动的交织又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一切,沉淀自己,把握生命。

青春年少的我们充满激情,想做就做,想走就走,一切随心所欲。然而“十八岁,人生便不再是草稿,时间也不再是乱涂的画笔”,一切不经理性思考的激情,都可能使事情变糟。冲动是内心的恶魔,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命运。

张爱玲曾说过,“美丽的愿望与生俱来”。驱动美丽愿望的激情即使狂放,也是可爱的,所以年轻人的疯狂是可以原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人过早地走向冷静往往意味着生命激情的覆灭。但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要干一番事业必须“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常立志”者激情澎湃,却只能在一阵浪涌后便偃旗息鼓。凭借一时的热情干事业,刚做到一半甚至才开了个头,发现与目标相距甚远,便推翻一切,从头再来,浪费资源,空耗青春。“立长志”者会将激情隐藏于心,对人生和事业深思熟虑,谋而后动,在对主客观条件审慎研究之后,目标和方案都具有了可行性,才付诸行动。而阶段性的成果反过来又能坚定信心,巩固深藏未露的激情。

不过,理智不是躲躲闪闪、畏畏缩缩,不是等待所有的条件都成熟后才去行动。因为,有时候对于创新而言,前面的路并不十分明朗,需要去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把理智当做躲避困难的挡箭牌,当做怯懦的托辞,便是对理智的亵渎。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分的理智往往意味着创新意识的衰退,意味着心态的老化。另外,即使目标的制订和方案的确定是理智的,但如果实施中的一个小步骤缺乏激情,也会导致因动力不足而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将激情和理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激情能使你拥有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理性的思考能使你获得正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能将可能误入歧途的你引回正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激情,一半是理智。放飞激情,沉淀理智,高温熔铁,冷水淬钢,你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你的人生才会与众不同。

【思路图示】

感情世界和思想世界往往合二为一→激情和勇气需要理智的控制→年轻人激情狂放可以原谅,但需要谋而后动的理智→理智不等于畏缩和怯懦→需要将激情和理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话题作文“陪读”导写

[文题]

“昔孟母,择邻处。”古时,孟母为教子三次搬家;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海北地陪考;孩子上了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陪读,到底拖累了孩子,还是拖累了家长?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你对“陪读”有怎样的感悟或认识? 请以“陪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

“陪读”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家长的陪读是必须和应该的。比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沉溺于网络或游戏,成绩急剧退步,或不习惯食堂饭菜,这时候家长选择陪读,监督孩子认真学习,改善生活,是有一定效果的。陪读也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些“副作用”:专家指出,对学生而言,容易造成“能力缺失症”;容易造成“精神缺钙症”;容易造成“高原性心理”。不当的陪读对孩子成长不利。一位陪读妈妈说:“当初为了帮助孩子,我选择了陪读。没想到,六年陪下来,孩子什么都依赖我。”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陪读对家长而言,家庭单位学校三头跑,花钱又费力气,苦不堪言。

陪读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父母可以更好地照顾好孩子的营养和起居,作息也更有规律;现在诱惑太多,陪读减少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父母的督促下,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等等。

写议论文,可以从反面去写。从“弊”的角度来探讨: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该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行走;陪读让父母和家庭失去中心,把教育看成唯一发展之道,导致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金榜题名,这种孤注一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这种“高投资”渴求“高回报”的赌博心理,容易让家长心理失衡,也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有的家长会说:“我为了你班都不上了,你要是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对得起我们吗? ”还有陪读时,父母过分的监视和唠叨,也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会引起孩子的反

感。

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写,关键问题是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论证要尽可能充分,严谨;要力求新颖,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行文时不要忘记摆现象,析成因,列危害,指方向。

[素材必备]

名言警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马卡连柯

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这种爱就是父母之爱,孩子越早离开父母独立,家庭教育就越成功,父母之爱才是真正成功的爱。

——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

有了父母陪读,就像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一样,不但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孩子也不必为一些生活琐事分心劳神。

——吉林白山市 刘浪

经典事例

1.庞大的陪读大军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陪读现象已然成风,家长陪做家庭作业、陪着看书、陪着上培训班,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陪读已经司空见惯。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好的学习习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能抵制各种诱惑,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发展,对孩子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陪伴。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举家离开原来的住所,来到孩子的学校附近,全程陪读。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2.反对陪读呼声高

不少家长不惜夫妻分居、丢下工作、放下生意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在这种望子成龙的焦灼心态背后,有着社会、家庭、学生的深层原因:社会主流观念仍然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同,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而现在“四二一” 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同学之间不乏攀比与从众心理,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家长陪读的巨大动力。

针对这种做法,有研究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赞成陪读的占36.7%,反对的占63.3%。赞成者多从减轻学生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出发,也有人认为这样能让孩

子学会感恩。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学生必须学会自立自强。

3.该“放养”时不“圈养”

放养的鸟儿更恋巢。其实,面对家长的一片苦心,不少孩子也未必领情。高三学生小文告诉记者:“都那么大的人了,哪还要人照顾吃穿啊,他们越重视,我的压力就越大。我爸妈要想陪读,我肯定坚决反对。”

当然,父母不用像老鹰一样把子女早早啄出巢任其自生自灭,但如果孩子走到哪里,父母就把家搬到哪里,分明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给你寻找食物,你就不用学习飞翔了。”这样的“圈养”方式束缚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剥夺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按孩子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陪读,如果不是面临大考,平时该“放养”时应少“圈养”。

4.一对化学家夫妇百般疼爱孩子,喝水只给孩子喝蒸馏水,孩子最终因免疫力低下而夭折,夫妻后悔莫及,过分溺爱就是毒药。

5.作家郑渊洁育儿有特色,儿子18岁必须独立,住在家中必须交纳房租、水电费,自己养活自己。

[佳作示例]

“陪读”能“陪”出什么来

梁昭远

古时中国有专门“陪太子读书”之角色,权贵人家的子弟也往往有书童陪读。前些年有学子出洋求学,但凡结了婚的,另一半也常常申请出去相伴,时人谓之“异性陪读”。时至今日,世事变幻,“陪读”又有了新义。

据报道,近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辞去公职或提前办了退休,或转换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到子女就读的城市,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当起专职的“陪读”,并认为这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这真是古风今来,“陪读”“出口转内销”了。 可是“陪读”又能 “陪”出什么来呢?

入读大学的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的最好阶段。而父母们的“陪读”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凡事依赖的心理,丧失了不畏艰苦、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从而永远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永远要吃奶的孩子! 从这一点来说,“陪读”只能“陪”出生活的矮子,精神的侏儒。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陪读”父母之所以对“陪读”情有独钟,是以为非此无以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非此无以表现其无私与伟大。究其实这种做法是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都应该承担起社会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工作,尽可能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与他人共同构筑起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很难想象,一个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社会职责的父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都想着牺牲自己,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

因此,“陪读”“陪”出来的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

[简评]

立意鲜明深刻。关于陪读,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折中者有之。本文作者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高度,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不仅分析陪读的结果——“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而且指出陪读会“‘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如晴空霹雳,令人警醒,较同类习

作高出一筹。

结构清晰严谨。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谋篇。第一、二段先古后今,摆出生活中种种陪读现象;然后用‘陪读’又能‘陪’出什么来呢引出下文,分析陪读的危害,探究陪读的成因;水到渠成,接着得出结论。

材料作文“顺应水流”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 路过吕梁瀑布。瀑布从高处倾泻下来, 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他想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

本则材料的重点在老者的话中——“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老者之所以能潇洒自如地出入于看似凶险的瀑布涡流中,是因为他能顺应水流而非抗逆水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写“顺应自然”。

当然,这里的顺应不是屈服,不是消极,而是掌握规律后的尊重规律,所以,也可以写“尊重规律”。

掌握规律,尊重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老者做到了,因此“神形潇洒”,获得了“自由”,所以可写“自由”。当然,自由绝不是“由着自己”,而是在掌握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度。

老者可以代表人力,水流可以代表自然。由此可见,“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才成立,可以反思我们曾经的一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人定胜天”思想,从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以从以下角度入题写作:

1.要懂得顺应自然,顺应环境,适者才能生存。

2.写规律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尊重规律,这样才能掌握规律,利用规律。

3.可以写以往“征服自然”口号的负面影响,呼吁不把自然与人类置于对立的地位。其实,人就属于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更有利于发展。

4.人类有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但不是消极地做规律的奴隶,而是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典素材】

○名 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王进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童话大王”郑渊洁

你得不到,是因为不求;你求也得不到,是因为妄求。

——《圣经·旧约》

○事例

1. 曾经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光凭一腔热情,违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本想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却没料到“辛辛苦苦干十年,一跃跃到解放前”。

2. 学习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情来了焚膏继晷,但三分钟的热度过去之后就弃之脑后,所以有这么一副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佳作示例】

萝卜、鸡蛋与咖啡豆

唐汉琦

一个孩子,常因与同学搞不好关系而苦恼,父亲问及原因,他说:“爸爸,我的同学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曾试图改变他们,但始终不成功,反而引发争吵,最终不欢而散,我该怎么办呢?”父亲什么也没说,起身将一个萝卜、一个鸡蛋和一把咖啡豆分别放入沸水中煮。过了一会儿,孩子发现萝卜软了,鸡蛋熟了,而咖啡豆变成了美味的咖啡。父亲面对有些疑惑的孩子缓缓地说:“在外力的作用下,萝卜软了,鸡蛋外表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内部变硬了,而咖啡豆则和水溶在了一起,成了人见人爱的咖啡„„”

萝卜、鸡蛋与咖啡豆不正是人们对待外界环境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吗?萝卜倔强通体坚硬,但是在外界的打压侵蚀下软化了;鸡蛋外柔内刚,在外界的打压下依然坚守自我,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咖啡豆则在恶劣的环境中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环境,散发出了芬芳。 那些被黑暗环境同化的人,堕落了,丢失了自己的理想。李真曾是经济强市的一把手,因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渎职罪等在2000年被判死刑,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在《地狱门前》一书中回忆自己的堕落:曾因举报上级经济问题而被排挤,终于忐忑不安地收下了第一笔钱。之后心安理得地把外套挂在包工头的办公室后再去检查工作„„一步步他逐渐“适应了”官场潜规则,“适应”了同僚与下属的吹捧,思想道德与责任意识软化、软化、再软化,最终变成一堆“萝卜泥”,滑入深渊。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固然高洁傲岸,却寸步难行。海瑞,偏执的性格使他上书嘉靖帝,喊出了“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者,家家净也”“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的千古名句。他还上书痛斥官场黑暗,骂道“举朝之士皆妇人也”,他甚至还建议恢复明太祖祖制,贪污20两银子就要剥皮食草,最终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除了下旨勉励、安慰他几句之外,从没有真正听取和采纳他的任何建议,他最后郁郁而终。借用《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评价主人公方鸿渐的一句话:“你是个好人,却毫无用处。”

明代中期官僚体制的黑暗不仅只有海瑞看见了,张居正——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也看见了。他置身于官场,经历了严嵩的打击,高拱的排挤;他不干净,也曾收过不义之财,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矢志不渝的心。隆庆六年,他除掉了高拱,坐上了首辅的位置。在官场,他本可以做最大的受益者,像严嵩那样与他人同流合污;亦可以做一个无所事事的官僚,但是作为政治家,他见过挨冻受饿的穷人,也见识到了官员专横跋扈、欺压百姓,他有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于是勇敢地担负起了振兴朝纲、拯救百姓的责任,毅然向整个官僚体制发起了攻势,大刀阔斧地改革。变法让明代官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国力蒸蒸日上,军队战斗力大幅增强,这才有了日后抗倭援朝的伟大胜利。张居正不是内裤外穿的超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私心有阻力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真正理解那个顶住巨大压力改革的张居正有多么伟大!

我们要主动去适应环境,高明地、有理想地去适应,最终达到改造环境的目的。材料中的老者,若是像“萝卜”那样随波逐流,早已被漩涡卷走;若是像“鸡蛋”那样死扛硬顶,恐怕早已尸骨无存;只有像“咖啡豆”那样,才能洒脱自由地出入漩涡。

朋友,你是要做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呢?

【点评】

文章以 “萝卜、鸡蛋与咖啡豆”为题目,新颖独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一个小故事开头,用“萝卜、鸡蛋、咖啡豆”3种事物比喻3种不同的人生,生动形象而又含蓄。在例证方面,采用对比手法,分别列举了李真、海瑞的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一味妥协、一味强硬的缺点;然后再用张居正的事例证明“主动适应环境,高明地、有理想地去适应,最终达到改造环境的目的”的合理性,很有现实意义;结尾将材料中老人与文章开头引用的小故事结合起来分析,完美地照应材料,值得赞赏!

材料作文“说‘禁补令’”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2011学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三年级学生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对这一“最严禁补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强烈反对,有人极力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对这一“禁补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讲真话,抒真情,写真见;不得套作或抄袭。

【写作指津】

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具备对问题进行展开探讨的能力。社会现象评论型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把问题或现象摆了出来,“是什么”已经确定,要求考生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出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赞扬与批判的判定,进而确定评说的角度,然后直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评说,重点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办”。或者写成记叙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虽然题目要求可以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但相对来说写议论文更好,可结合材料,联系个人生活实际与体会,有明确的观点,有条理地论述。

【佳作展示】

为“禁补令”喝彩

罗带

当“禁补令”如惊雷响彻湖南大地之时,全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沸腾了,展开了大讨论,余为高三学子,感受至深,现述之如下:

“禁补令”初下之时,各界情态,或喜或怒,或惊或悲,不一而足。高一高二学生闻之,如蒙天恩,无不欢呼雀跃;各补课学校的校长们闻之,则如丧考妣,悲愤不能自已;唯高三师生闻之,喜忧参半。长假漫漫,安然于家中休养自是快意,然而高考在即,又不能荒废了时间。在我看来,“禁补令”当为今年第一快意人心之事,诸君何必忧愁?“禁补”非“禁学”,于高考有所希冀者,在家中自可努力,学问之事,并非困于一室间方有所得。

有道是“治乱世,用重典”。“禁补令”正是针对当今补课学校层出不穷,教育市场兵荒马乱的现状而下的一剂“猛药”。当高考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各学校无不加班加点,以求独木桥上展风采。于是学生疲于奔命,整日于墨卷间辗转,素质教育遂成了一纸空文。

当补课如军备竞赛般愈演愈烈,学生不免身心皆损。当此之时“禁补令”无疑是对广大师生的一次“解放”。

其实湖南的禁补令并非开全国之先河,昔日山东就曾初试牛刀,无奈只改其一点,反倒养肥了一大批培训学校。而湖南则汲取了教训,对于培训机构一视同仁,狠狠地煞了它们的气焰。随“补课”而生的众培训学校,如“新东方”“马思特”,几年间为地方GDP 做出了重大贡献,可学生们究竟从他们插科打诨的课堂氛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收获了什么?只是大多数家长的血汗钱如流水般汇集到了少数人的腰包中。这样的机构是中国教育之痛,而禁补令恰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为百姓割去了这些赘生物,让高中教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教育是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改革之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固然会有阵痛。昔商鞅变法,虽初有不便,然秦皇行之,秦故雄于六国;而荆公变法,几次废主,功败垂成,故宋有靖康之耻,前史当以为鉴。“禁补令”的下达,是为了让高中教育在一个良性的土壤中生长,培育出栋梁之才。如能一直推行,补课歪风必得扭转。

我们的父辈也曾年轻过,可他们并没有这么繁重的课业负担,只有蓝天碧海,山花烂漫,他们最终不也成了参天大树?禁补之后,我们,或许也能一样。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禁补’非‘禁学’”的观点,启人思考。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反映谈到自己的观点,由补课之弊谈到改革之痛,最后对比父辈的教育状况,层次清楚,引人思考。能从社会角度进行思考,语言简洁,流畅。但“禁补”的意义何在,宜进行正面的思考和表达。

材料作文“网络用语”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时下,一些传统规范的词句正逐渐被网络用语所侵蚀,不少学生已经不自觉地把网络用语带进了日常生活,不但口语中频繁使用,甚至把网络语言写进了作文中。当这些既怪又新的网络词汇被写进作文的时候,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经常会看得一头雾水,而学生却显得兴趣盎然。

以下是对网络用语使用的一项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乐此不疲。

老师:喜忧参半。

家长:担心而无奈。

[题解]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运用,网络用语不断出现,如“杯具”(“悲剧”的有意误写) “酱紫”(“这样子”的缩略) 、“3Q ”(英语“谢谢”的谐音) 、“88”(“再见”) “94”(“就是”) 等等。对此,应该如何看待? 不外乎三种态度,一是赞成,二是反对,三是辩证看待。持赞成态度的理由主要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被普遍认同的网络用语将来会成为新词汇进入汉语大家庭;网络用语形象幽默,交流方便。持反对态度的理由主要是:网络用语有违汉语语言规范,登不上汉语“大雅之堂”;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把它写进作文中,不利于规范汉语。如果辩证看待,必须指出其优点,否定其不足。

因为是材料作文,要充分利用材料来做文章。如“传统规范”,表明网络用语的使用不符合规范,有违传统;“既怪又新”,“怪”在什么地方又“新”在什么地方。“调查结果”更应该深究:学生“乐此不疲”的原因何在;老师“喜”什么,“忧”什么;家长为什么“担

心”,又为什么“无奈”„„细读材料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例文]

规范使用汉语,继承民族瑰宝

陆颖瑶

当火星文铺天盖地席卷网络,当各种生僻汉字纷至沓来,我们也许会对聊天窗口里奇形怪状的文字或符号会心一笑。但是,当并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登堂入室,频繁出现在学生作文中时,就应当及时反省并为泛滥的网络语言踩刹车了。因为,规范使用汉语汉字,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求。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珍贵见证。它承栽了中华民族无数生死聚散、离合悲欢,它是始终奔涌在民族血脉里的低沉而又昂扬的音符。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直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源远流长且不曾间断的演变过程中,汉语与中华民族一道经历了连天烽火与太平盛世,它与民族世代相传的记忆同在。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正是我们探寻民族根源、追溯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规范使用、书写之中,我们感受着汉语之美,也在小心翼翼地谛听先人的呼唤,触摸民族的心跳。

使用规范汉语,不仅是个人了解学习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殷切期望。这是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条件。某种意义上,网络语言也可算是对汉语的创新。但这种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时尚”,毕竟不符合时代潮流,终究会被无情地淘汰。只有深入学习、自觉使用规范的汉语词句,才是对汉语这一民族瑰宝的最有效继承;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当今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一笔一画认真书写汉字时,我都不由感动与敬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对母语保持敬畏与热爱,使用规范汉民族语言,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用中华儿女的热血与自豪,向全世界宣告汉语那历久弥新的动人与美丽。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那么,让我们一起抵制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汉语,继承民族瑰宝!

[点评]

本文特点有二。一是立足点高。作者站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从历史、时代、社会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对网络语言说“不”的原因,令人信服。二是语言缜密。文中很多词语、句子的运用体现了这一特点,如“也许”“某种意义上”“不仅„„更是„„”“只有„„才是„„;也只有„„才能„„”等等,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材料作文“无意间造就辉煌”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它不是路边的石头,随处可拣,也不是田里的小草,随意可得。想获得成功,一定会经历一段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并做出新的选择。材料由4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关键性的句子“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就业竞争压力变大、人才剧增的现代社会。材料二、三、四段列举了几个事例证明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于当初从事的专业、“主业”,不是最初的梦想,而是所谓的“副业”。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机缘巧合,与个人固有的潜质也有很大关系。不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也不论是半路出家还是出于无奈,如果缺乏相应的天生资质,必备的人生积淀,也会与机缘擦身而过。人生因“副业”而精彩的现象启示我们,成功道路有多条,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换一条路径,换一种思维,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立意参考:①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②换一种思维,华丽转身;③执著与变通;④偶然的成功中孕育必然;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佳作示例一】

选对人生的舞台

张歆

闪烁的繁星,白天与日争辉,只能是肉眼看不见的虚无;而在夜晚,它才能真正彰显自己的美丽与光亮。人生亦如夜空中的星星,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无数掌声响彻赛场,伊辛巴耶娃——撑竿跳女王,面对成功绽放出如花的笑靥。曾几何时,她还在体操赛场黯然神伤,拼命挥洒着汗水,但身高猛增使她无法再在体操赛场上继续下去的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面对练了10多年的体操,她毅然选择放弃,将目光转向了撑竿跳,一根细细的竹竿,一个跃动的身影,成就了跳高场上的神话。

选对人生的舞台,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像伊辛巴耶娃那样,只有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才能勇往直前。[

翻开几米的绘本,那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小人物撞击着我们的眼球。几米曾做过几十年的广告人,但成绩平平,而当他拿起画笔时,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漫画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选对人生的舞台,所学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像几米一样,只有找到真正的位置,才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闯出天地。

事实上,人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只是因为有人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而珍贵的一生耗费殆尽。一如柳永,才华本在诗词,却一心想着入仕,怎奈没有这方面的才能,最终只能在茫茫江水边发出“晓风残月”的轻叹。明熹宗朱由校志向本在木工雕琢,对刀锯斧凿、雕文镂花、丹青漆艺得心应手,技巧娴熟,做起木匠活来废寝忘食,几近痴迷,可他却登上帝位,被人戏称为“木匠皇帝”。

因而,只有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自己的光芒。鲁迅选对了舞台,弃医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巨匠;黄渤选对了舞台,成为一代影视巨星;吉尔托贝·吉尔,选对了舞台,弃政从乐,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巨星。成功的潜能,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只有选对舞台,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开篇通过类比引出观点——“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文章论证思路清晰,主要通过两个正面事例论证“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学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两个分论点,然后用柳永和明熹宗朱由校事例从反面分析,最

后简单引用鲁迅、黄渤的事例进行总结。如能再简要论述一下选对了人生的舞台后,还需要艰苦努力,勤奋学习,不断积淀、沉潜,坚持不懈,才能一飞冲天会更好。

材料作文“咸与淡”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一天,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师。恰巧, 弘一大师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小碟咸菜, 夏丏尊很是难过, 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 ”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 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 ”

弘一大师微微一笑, 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新材料作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它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然后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这就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材料,找准立意对象和角度,确定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同龄佳作】 考场作文开篇非常重要,本文的一大亮点就在此,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直接道出主旨,和材料作文的内容紧密相合,立马展现了其审题的功力,可谓是一针见血。 学会体味生活

人的一生可以很短,短于有些人将它过得轰轰烈烈,人的一生有可以很长,长于有些人将它过的平平庸庸。然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不该只通过长短优劣来评判自己的生活质量。学会体味生活中的不同味道,才能寻找到人生最真挚的美。

其实体味生活就好比品味食物一般,没有人愿意永远只接受同一种味道,酸甜苦辣且先不谈,生活的咸与淡我们是否细心地体味过。

有的人总是爱好充满挑战的事物,高山飞涧,峡谷漂流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刺激感,有的人则青睐于安逸宁静的自然,清泉石上流的月下之景带给他们变样的情怀。这些表现显然是个人体味生活态度的最直接反应,同时,这也是咸与淡生活味道的差别。然而假如他们彼此可以放宽胸怀,尝试着去体味另一种生活滋味,或许前者可以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中获有一份释然,而后者能够体验到一份心跳加速的快感,于是他们了解了这样的人生才算完满。 相比那些总是给予人美好的咸与淡,无论哪种味道人们都能够自我满足,但是,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咸与淡。

人的一生会有辉煌,会有巅峰,只要你有过应尽的付出,但声名大噪只是暂时,每个人都没有能力成为永恒的焦点。袁隆平先生一生刻苦钻研,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创作了伟业,然而在无数掌声之后,袁老自己确说,实际上我只是个农民。为此,我们可以充满敬意与慕意地说袁隆平先生的一生是丰富而纯粹的,丰富是因为他的一生拥有了体味咸与淡的不同机会,纯粹是因为他用心去品尝了在特定的时期生活赐予他的特定滋味。人生不一定必须一味地飞得更高,有时我们会发现光彩和平凡都具有真谛和美,只要你愿意用心去体味。

品茶香而不忘酒烈,知山高而不畏路远。咸与淡这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味道,学会体味生活的味道,虽然含在你齿间,却也来着你心中,学会体味生活错落斑驳的美,最真挚的美。 得分:一类文,上等,58分

点评:

本文有三点很出彩:一是作者很好地审题立意,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阐发自己独立的思考:

咸与淡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味道,学会体味生活的味道,才能寻找到人生最真挚的美。二是牢牢抓住开篇,从人生长短写起,思考人生质量,引出自己的观点,起笔大气,自然流畅。三是通过比较两种生活来写,通过分析,很好地突出了主旨。不足之处是事例不够丰富,略显牵强。

人生百味,当归于何?人生百味,归于平淡。本文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生独到的思考。通过人物和事例的恰当引用,把人生之咸,人生之淡及人生百味清楚呈现,很好地运用了材料,并支撑了论点。

材料作文“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有言:“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然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此材料开头引用了佛教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的话,清楚地表明我们所提倡使用的语言应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像花朵一般美丽,像净水一般明澈。这是命题者的命题导向。第二段谈及语言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用俗语,从反面说明不恰当的语言在交往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段进一步说明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分别是产生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既照应了第一段,也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深化。三段材料都从“语言”出发,涉及语言的作用、语言的负面效应、优美纯净语言的产生途径等内容,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如果注意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此题的最佳立意则非常明确: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学会运用洁净优美的语言,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造成负面影响,更要深入思考,掌握洁净语言的方法,即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见解、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洁净的观念。

本题对审题能力和作文的思维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审题不仔细,分析不透彻,忽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立意就会偏颇。如将注意力集中于第二段中语言的负面作用,只会使文章流于肤浅;如只注意到第一段中大师的话,大谈这种语言的好处,而不能从更深层次思考这种语言是如何形成的,也无法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本材料正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切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构思导引】

由于材料对思考的深度和逻辑性要求较高,因此本题适合写成议论文。

构思角度一: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立意方向:

1.可采用层递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写。首先分析什么样的语言是“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接着论述为什么要拥有这样的语言,最后深入探讨形成这种语言的途径,即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思考,提高个人修养,洁净自己的心灵等方式。

2.重视“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即“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并强调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接着深入分析怎样才能掌握这种语言,掌握后能带来什么好处。

3.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在素质的体现,语言是心声的流露。学会运用阳光、花朵、净水般语言的根本在于自己的内心。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构思角度二: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运用不当,即使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立意方向:

谈语言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可先从正面论证,列举一些使用语言交流成功的例子。再从反面出发,列举因语言运用不当,沟通失败伤害他人的事例。正反对比,能增强说服力。最后从如何获得这种语言的角度谈具体方法,照应题目。

【写作误区】

审题时如果不注意材料间的逻辑关系,会断章取义,使理解流于表面。只注意第一段材料,容易将作文写成对美好语言的赞扬。只注意第二段材料,则会只从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方面展开论述,或抓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语不放。

在分析材料时,必须全面、辩证、深刻,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

【佳作展示一】

用语言创造美

阮亦斯

无论是商场中的一声道谢,还是公交车上的一声道歉,无论是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还是对亭台楼阁的品味欣赏,无论是信徒口中虔诚的喃喃细语,还是领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都是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的话语。那一字字凝成、一句句织就的语言,创造了无限的美好。 古往今来,语言的魅力使无数人为之倾倒。语言是美的,它如阳光、如净水、如花朵,环绕在我们身边,创造出遍地的芬芳。

语言是美的,它可以陶冶情操,化解尴尬。周总理面对外国记者尖酸刻薄的提问时,那从容不迫诙谐幽默的回答展现了语言的美;林肯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那既不使朋友难堪,也不伤害友谊的回答展现了语言的美;美国独立战争时宣传海报上那句“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激励了无数人冲向战场,奋勇拼搏,直指灵魂的话语同样展示了语言的美。 语言是美的,它可以传情达意,让人沉浸美的意境中。多少人,因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陶醉;多少人因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沉思;多少人,因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勾起浓浓的乡愁。曹植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了多少将士;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发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共鸣;谭嗣同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激发了多少革命党人的斗志„„

语言是美的,语言之美无处不在,让语言变美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无论何人何事,或多或少都会给人启迪,积累起来,你的语言便会一天天变美。谈话时,你的严谨、你的认真、你的幽默,都会让你的语言变得更美。让他人分享你的快乐,并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你会更加快乐。 语言本身就拥有不尽的美,发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你会发现生活竟如此美好。

【佳作展示二】

言为心声

顾韵飞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意思是说:语言是心灵的载体,一个人的修养可在举手投足间流露,映照着其心境的善恶。的确,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中,看出其道德品质。语言文明为人高尚者,受人尊敬;语言粗鲁为人粗俗者,为人不齿。

有文化有涵养的人,往往懂得沟通的技巧,善于运用语言来温暖人心,增添生活情致。有人曾这样问过著名文学家大仲马,您为什么可以泰然地步入晚年?他不以为然地说,我花尽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今天。大仲马轻松而风趣的回答,令人深思。胸怀宽广的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智慧与经验为他们建起一座阳光花房,使他们的心灵愈加阳光,富有哲思。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婉言拒绝过一位希望采访他的女记者:“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他以巧妙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不但没有失去风度,反而凸显了自己的内涵和智慧。

无知而又愚昧的人,往往语出伤人,言语中折射出自己的粗鄙和愚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请客,等了很久客人都没有到齐,他十分着急,便说道:“该来的怎么还没来?”虽然出于无心,但此话一出,却把其他来客都气走了。这个故事正说明文化素养低的人,在与人沟通时常常会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而造成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知识文化的欠缺。 内心世界如白纸般空虚的人,心灵会因无知与愚钝而蒙尘,粗鄙不堪,而语言也会因此而空洞,使人变得缺少涵养,甚至造成“恶语伤人六月寒” 的后果。唯有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加阳光,让自己的言语更加温暖。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反映出他的道德与素养。做一个拥有光明见解、芬芳思想、洁净观念的人,才能做到说话如阳光、如花朵、如净水般宜人,给人感动和希望。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充实心灵,做一个内心丰富,善于沟通的人吧!

【点评】

两篇范文都做到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其中第一个亮点就是审题深入,发掘出了材料中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是“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的深层意蕴。《用语言创造美》侧重于论述美好的心灵语言能给人以美好和力量;《言为心声》主要谈及语言反映人的心灵善恶。第二个亮点是说理深刻透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用语言创造美》采用层递式结构,开头谈论美好语言的作用,然后分析如何使语言变美,结尾点题。《言为心声》先从正反角度论述语言文明和语言粗鲁的不同结果,然后展开追问,最后得出结论:唯有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才能让心灵更加丰富深刻,言语更加温暖。

多则材料作文“合作. 独立”导写

【文题】

(1)科学家不是倚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许多人想一个问题,每个人做其中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2)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歌德

(3)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知道全部的真理要好。 ——罗曼·罗兰

(4)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以上的话启发我们,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一、多材料作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若干材料不可能“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一点联系。这样的作文材料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同向性材料”,就是多个材料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第二种是“异向性材料”,就是虽然不是全部材料有“共性”,但部分材料之间却有一个主旨(中心),有时甚至材料性质矛盾对立,但仍可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从而找出立意。可见多材料作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各个击破,从每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

(1)卢瑟福——合作

(2)歌德——独立

(3)罗曼·罗兰——独立

(4)王杰——合作

第二步:本组材料的性质是“异向性”的,可找出部分相同立意,从“矛盾”中寻求“统一”:

最佳立意:(1)(4)+(2)(3)=成功

即:成功=独立+合作

次之立意:

a . 成功与独立的辩证关系。

b .成功与合作的关系。

二、立意误区:

有的同学抓住材料的最后一句:“以上的话启发我们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大谈成功的条件——勤奋、认真、细节、思考、行动„„而全然不顾文题材料含义的限制与约束,这就违背了题目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明显地跑题了。

【佳作展示】

成功并蒂莲:独立与合作

刘亚婷

歌德和罗曼·罗兰的话告诉我们,把事情做好需要个人的努力;卢瑟福和王杰的话则启示我们,把事情做好,需要集体合作。在个人独立基础上的努力与集体的合作是成功的并蒂莲,一脉相承,缺一不可。

每一朵鲜花都为美丽的春天添上一抹亮色,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万紫千红的春天需要各种各样的花朵点缀,一枝与万朵共同构成了和谐美丽的春天。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与个人努力与集体合作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个人的不懈努力与集体的合作和谐统一,做事方能成功,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个人独立与集体合作让蒲松龄万古流芳。个人的努力是一块宝石,若再有集体的合作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实为个人努力与集体合作的典型。蒲松龄一介书生,在民间设茶访客,虚心向路人请教,集百家之长终成经典之作《聊斋志异》。固然,蒲松龄的成功与个人努力分不开,但博采众长更把他推到了人生辉煌的巅峰。

个人独立与集体合作成就了刘备的霸业。蜀主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到拥有九五之尊的帝王之位,为后人留下了独立与合作完美结合的佳话。首先,刘备宽厚仁爱,他三顾茅庐,求贤纳士,招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智士猛将为自己开山辟路,终成大业。有

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合作,成功的道路自然芳香弥漫。

历史的浪潮依旧波涛汹涌,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看今朝,通过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合作成就事业的比比皆是:奥运健儿赛场上的独立拼搏与精诚合作夺得的一枚枚闪光的奖牌见证了独立与合作的力量;军人训练场上刻苦的训练与战场上的团结一致显示了独立与合作的强大;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国内与国际的全面合作,神州因此日新月异,巨龙从此觉醒腾飞!

独立与合作,成功的并蒂莲,必将让你的理想之花日开日妍。

【点评】

本文将矛盾的材料完美地统一为一体,并一分为二,逻辑缜密。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点题到位,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佳作。

关系型命题作文“主流”与“另类”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着装不同,言谈举止各异,对问题的看法不一。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关系型的命题作文。要写好这道题,必须理解题目的意思:“主流”一词,词典的释义是:“①干流;②比喻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另类”一词的释义是:“①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②与众不同,特殊。”从感情色彩看,“主流与另类”属于中性词,可以根据立意需要赋予其特定的含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写关系型的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思辨性,紧扣“主流”与“另类”两个关键词进行立意,不可偏颇。“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益于人们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如果写议论文,要注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1. 开头可以“通过事例、名言警句的罗列排比等提出总的论点”,比如可以通过生活中人们穿着或文化追求等现象得出主流能使人服从大众化,不被边缘化的观点;另类能使人与众不同,充分享受生活,所以要将主流与另类并存。接着是论证环节,一般设三个分论点:①主流的优点,它对另类的影响;②另类的优点,它对主流的影响(个性另类可能成为主流等);③主流与另类相互结合的优势。这三个分论点都要以不同事例来论证。④总结,对提出观点进行总结深化。

把握了“主流与另类看似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立意:

一、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

1. “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

2. “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

3. “主流”“另类”都是潮流;

4. “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赞美“另类”,褒扬“另类”:

1. “另类”成就“主流”;

2. 偏离“主流”才能成就自我;

3. 活得“另类”,独领风骚;

4. 文学的“另类”,成就“潮流”;

5. 尊重生命,就必须尊重个性。

三、反对“另类”,贬抑“另类”:

1. 一味追求时尚,对“美”的涵义理解偏颇;

2. 刻意标新立异,太“雷”人;

3. 对没有爱心、是非不分的“网络非主流”的批评与反思。

这一角度,如果言之成理,写得好,可能脱颖而出;如果强词夺理,哗众取宠,则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要慎重。

【佳作示例】

主流与另类

吴 铭

“主流还是另类,这是个问题”。在主流的大江大河中,另类只是旁支小流,不断壮大和扩充主流,由最初的分歧走向最终的融合统一。

主流是人们的大体认同,而另类则是人们额外的诉求。

另类对主流起推进作用,近年来的“山寨风”便是一例。“正版与山寨齐飞”是对主流的挑战,逼迫主流审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前进。央视“春晚”年年被批,并非众口难调,而是忽视群众的诉求。而“山寨版春晚”的公开叫板和迅速走红便是对央视春晚的一记闷棍。避免了因央视独大而引起的自傲,让主流媒体能够在忧患意识中不断自我检验与审视,不断超越前行。

唱着“哼哼哈哈”,玩转“双截棍”的周杰伦可谓“另类”,然而你不得不承认他的旋律引爆了人们麻木已久的神经,一曲“青花瓷”更勾起了人们对古文化的无限向往。李宇春的《蜀绣》不也令人对古蜀文化心生遐想吗?

审视当今西方摇滚元素和东方嬉哈元素的音乐圣堂,维塔斯可谓另类。他决定用独特的“海豚音”诠释音乐殿堂的 “失乐园”,让音乐进入一个崭新的“海豚音”时代!

是的,正是这些所谓“另类”的不断尝试才使得主流文化得以扩展和发展,时刻以最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另类中不免掺杂些杂质,因此,对待另类,主流亦不能全盘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今的“山寨文化”,其中不乏创新个性的闪亮之处,但也夹杂着大量盗版与低俗的成分。我们呼吁央视这个主流媒体放低姿态去接受另类的 “山寨”,但也不能不加选择。央视打算让“山寨”入主元宵晚会,而又放弃此决定正显示了“山寨”这样的另类也不是拿来就能用的。

主流与另类,在不断的推进与抉择中必将由分歧走向一统,使主流发展壮大。因此,审视另类,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它,注重构建另类与主流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这是个循序渐进,逐渐融合壮大的过程,“万流同宗归沧海”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点评】

本文在阐述“主流”与“另类”的关系时,通过 “山寨风”、周杰伦等例子来阐述“正是这样所谓‘另类’的不断尝试,才使得主流文化得以扩展和发展,时刻以最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观点;同时指出“另类”中不免掺杂着杂质,因此,对待另类,主流亦不能全盘接受。最后卒章显志——“因此,审视另类,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它,注重构建另类与

主流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并水到渠成地点题,“万流同宗归沧海是对它最好的诠释”。可以说,本文的逻辑力量不可辩驳,得益于作者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话题作文“90”后的“豪哥”导写

[文题]

“我此生不能败,即使有一些挫折,但我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像很多“90后”一样,梁文豪在不经意间总会表露出一点点霸气。可是他依然稚气未脱,无论在队里还是家中,大家都喜欢喊他“豪哥”。就是这个不满18岁的大孩子,在2010年3月20日保加利亚世锦赛上大放异彩,为中国男队打破了世锦赛7年的“金牌荒”,成为继李佳军之后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的又一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短道男队中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父亲的教育方式很特别,把儿子当哥们,在家里,他管儿子叫“豪哥”,梁文豪管他叫“老梁”,管妈妈叫“慧儿姐”。

为了给儿子营造好的训练环境,梁文豪开始职业生涯的那一年,父亲决定举家从抚顺搬到长春,陪他在那里一住便是6年,直到冬奥会前,梁文豪入选国家队,父子俩人才搬回原来的家。

梁文豪的母亲一直希望儿子能上大学,所以给儿子起名叫“文豪”。妈妈和儿子签订了一份协议:训练时要坚持文化课的学习,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许参加训练。在短道队,梁文豪是唯一一个训练的同时没有放弃学业的运动员。“现在儿子还在坚持学习,各门功课里英语是最好的,出国比赛的时候都能给其他队员当翻译。”父亲自豪地说。

在多年的训练中,梁文豪受过5次重伤,但从未想过放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世界冠军。”普年父亲眼里属于孩子式的玩笑话,却在索菲亚梦想成真。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构思提示]

梁文豪的成功诠释了什么叫信念与坚持,他是“90后”成功者的代表。他用世界冠军描绘了生命的绚丽。该材料内容丰富,写作角度较多:

1.从父母角度看:为了孩子的训练,举家搬迁,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与空间,重视教育,尊重孩子,终于让孩子成为世界冠军。

由此可立意:尊重 因材施教环境造就人才

2.从梁文豪角度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无论道路如何曲折,只要坚持梦想,永不放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梦想。

由此可立意:信念追求坚持拼搏永不言弃阳光总在风雨后

3.综合来看:“90后”这个词代表新一代的年轻人,“90后”留给人们太多的争议,梁文豪的成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如诗如画的青春之歌。

由此可立意:青春赞歌我的青春,我做主再话“90”后

[素材举隅]

1.史铁生《病隙碎笔》: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2.孟母三迁: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父母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孩子克服惰性,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3.雨果:“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人们常议论“90后”的孩

子没有以前的孩子能吃苦耐劳,个性叛逆,缺乏能动性„„作为“90后”的一代更应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全力拼搏,努力谱写绚丽的生命乐章。

[佳作示范]

在开放环境里让人才脱颖而出

章杰童

因为蓝天的开阔,才有了雄鹰的展翅翱翔;因为海洋的浩瀚,才有了鱼儿的快乐遨游;因为大地的苍茫,才有了人类探索的梦想。正是开放的环境,成就了人生的美丽。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拼搏与努力外,外界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我们。虽说我们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但宽松开放的环境更有利于让人才脱颖而出,而压抑的环境限制了人们的才思与能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一心想让子女考上重点大学,一心想让子女多掌握更多生存的本领,于是剥夺了他们自由生存的空间。可怜的孩子们在父母的设计下被迫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努力做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乖孩子”,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孰不知,父母忘记了孩子需要呼吸青春自由的空气,需要沐浴野外温暖的阳光。

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家长、学校、社会是否反思过他们的教育方式? 是否想过要给孩子们营造一片自由的天空,放手让孩子们去飞翔。成功的教育在于懂得用艺术去教育,懂得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就像梁文豪的父母,为了给儿子营造自由的家庭环境,称梁文豪为“豪哥”,而梁文豪则称父亲为“老梁”,称母亲为“慧儿姐”。正是这种宽松、开放的环境让梁文豪充分发掘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正是这种宽松、开放的环境让梁文豪在3月20日保加利亚世锦赛上大放异彩,成为索菲亚最耀眼的明星。 常言道:“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需要自由、广阔的空间。蹒跚起步阶段的呵护关爱是必要的,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他们自己一步步地去努力践行,需要的是开放宽松的自由环境。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开孩子们的手脚,相信他们会在挫折和磨难中不断增长才干,最终走向成熟,这种赏识性的开放式教育更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请给人才一个开放的环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因为在开阔的蓝天下,雄鹰才会飞得更高;在浩瀚的海洋中,鱼儿才会游得更远;在苍茫的大地上,人类的梦想才会更高远。

[点评]

题目“在开放的环境里让人才脱颖而出”是文章的观点,作者抓住“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条件,从教育方式的角度展开论述,符合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要求。文章紧扣材料,有个人的独特感受,语言朴实,由小见大,说服力强。

话题作文“从“人’字看人生”构思演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字,只有两笔,撇在上,捺在下,相互支撑。字形虽然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 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请以“从‘人’字看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解】

本题为材料型的话题作文。首先审读材料,首句提示“人”字的书写和结构特点,末句

提示“人”字有丰富的内涵,可知表意的重点在于“人”字的内涵。其次审读要求,要求强调必须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不能脱离这个范围。最后审读话题,“看”意味着“感悟”“思考”等,即挖掘“人”字与“人生”的联系。综上所述,该题目必须包含下面的写作要点:(1)“人”字的字形特点;(2)由此而生发的人生感悟。

【构思误区】

1. 脱离“字形”任意阐发。如“加一笔成‘大’字”或“再加两个‘人’成‘众’字”,继而围绕“大”或“团结”“合作”行文。又如变成从“人”字的内涵出发,继而大谈人文主义、人性美等。这些构思脱离题目的要求,均属偏离题意。

2. 误解“字形”随意套作。如“左边一撇是责任,右边一捺是理想”或“左边是坚持,右边是勇气”等,随意把“人”字的两笔变成两个词。“只有两笔”是个充要条件,即有并只有两部分,且两者存在二元对立关系。

【多向构思】

本题构思的关键点在于对“人”的字形作出恰当的想象、感悟,确立话题从而找到写作的立足点。“人”是一个象形字,可将其视作一个图形,从整体和局部两部分解读其内涵。 从整体看:

1. “人”是一个独体字,没有偏旁、部首。这象征着人最终要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能代替自己,因此要学会“独”——独立、独处、慎独,甚至承受孤独。

2. “人”只有两笔,字形简单。这象征着做人本应简简单单,只有简单才能专注。

3. “人”字,如一人头顶青天,傲立于地。这象征着人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追求,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沉稳,沉稳支撑着追求。

4. “人”字一撇一捺前后相接,酷似人向前迈进的侧面。这象征着人生要不断奔跑,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同时,人要不断向前探索,探索是人生的原动力,它给予每个生命活下去的意义。

5. “人”字由下往上看,恰似两条河流由远而近最终汇聚在一起。这象征着分歧、矛盾、误解、纷争等终会化解,两者和谐共处。

从局部看:

1. “人”字先撇后捺,且撇高于捺,两笔既有次序又必须有恰如其分的位置。撇低于捺成“入”字,撇与捺等高成“八”字。这象征着人生要有一定的准则、规则,找准恰当的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 “人”字的左撇和右捺互为支撑。这象征着一个人应具备两种相互支撑的品质,从而成就人生。例如品和行、想和做、正直与圆滑、刚与柔等。另外,还可理解为“相互支撑的人”,如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朋友之间等。

3. “人”字两笔平滑无波折。这象征着人的内心要纯正,不要有太多杂念。也可理解为平淡是人生的本义。

【佳作示例】

撇捺的距离

广州六中高三黄焕晴

“人”字,撇在上捺在下,相互支撑,亦如人生。倘若一个人是一撇,那么他的人生不可无那一捺。那一捺是人生中的依靠,它是相偎相依的朋友。朋友之间不要相隔太远,也不要交往过密,两者的相交只需一点,交点虽小却恰如其分。

撇捺远隔便不成“人”。张国荣曾经说过:“朋友分很多,锦上添花的可以有很多,但雪中送炭的只能有几个。”那一捺就是雪中送炭的朋友,可以在人近乎垮塌的时候给予支撑。而非如同“八”那般,远远相隔,只能给予爱莫能助的同情,却难以给予雪中送炭的帮助。正因有这样的位置关系,相交而不交错,有距离而不曾远离,人方可成为完整的“人”。

撇捺交错也不成“人”。撇捺过密以至交错,则成“乂”字。乂,割也。人亦如此,纵然是最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产生矛盾。网球双子星郑洁与晏紫在赛场上携手拼搏,共创佳绩,却在场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出去比赛不同房,不干涉彼此场下的生活,这是她们相处的原则。她们之间的交点是赛场上的合作,如同一撇一捺,有唯一的交点但不会过头。离开这个交点,两人为彼此留有空间,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中。撇捺有交点却不相交错,方可为“人”。与再熟悉的朋友相处,也要学会在相互支撑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人”字给予我们的待友之道。

人生便是如此。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自身的志与力,但又不可无外人扶持。那人或是雪中送炭的朋友,或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以一个交点作为支撑,余下的笔画留有空间,才能构成“人”的人生。

一撇一捺,简易的两笔,却有着远近疏密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构筑成稳定的结构,人才能稳稳地站着。

【点评】

作者抓住“人”字相互依靠的特点,阐发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每一个分论点的阐释,均从字形的特点着手,自然贴切而理据充足。更可贵的是,在论证过程中紧扣“人”字的特点,笔力集中而具有指向性。在撇、捺的表面义和象征义之间,作者运笔自如,文笔流畅自然而不失思想之深刻独到。

话题作文“激情/理智” 构思演练

【文题】

有人说,“人是感情的动物”,“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

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或“人是理智的动物”,“缺少理智者决不可能成就大业”。 有人说,人生的困苦莫过于在激情与理智中徘徊挣扎。

有人说,正是情与理的错综复杂,才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有人说„„

请以“激情 / 理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里的“/”兼有“或”和“与”的意思)。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导引】

A. 侧重阐述激情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1. 激情是“强烈激动的感情”,是人的情感节律中的高潮表现。

2. 激情是丰富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人的浪漫和纯真往往是由激情催生的。

3. 适度的激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让人觉得活得有滋味、不寡淡。

B. 侧重阐述激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 激情是个体创造的动力,而无数个体创造的合力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2. 激情是高尚道德的激励要素,任何高尚道德的倡导都需要激情的参与。

3. 激情是人类艺术的催产师,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绚丽缤纷的艺术世界。

C. 侧重阐述理智对个体的重要性。

1. 理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使得“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2. 理智是遏制情感过于狂放的缰绳。

3. 理智是督促人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向导。

D. 侧重阐述理智对社会的重要性。

1. 理智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前提。

2. 理智是调节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前提。

3. 理智促使人类反思与自然的关系,对自身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E. 人生要兼顾激情与理智。

1. 用激情张扬人生风帆,用理智掌握人生航向。

2. 用激情为人生助燃,用理智为人生定轨。

3. 有激情而不狂燥,有理智而不冷漠。

F. 辩证思考激情与理智的关系。

1. 激情,是强烈激动的情感。理智,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二者各有所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2. 激情与理智缺一不可,如同人生飞翔的两只翅膀,一只产生力量与勇气,另一只把握方向与平衡,缺少任何一只都无法到达智慧的巅峰。徒有激情很可能导致冲动和暴力,只有理智又难以使人振作。

3. 激情和理智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又不是绝对对立、不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共同构建既富活力又有秩序的理想社会。

【素材金库】

名言警句

当你工作和研究的时候,必须具有强烈的激情。

——巴甫洛夫

激情和热情是强烈追求自己衷情对象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

热情是普遍的人性。如果没有热情,那么宗教、历史、罗曼史和艺术都会失去价值。 ——巴尔扎克

感情像火,在千百种情况下对人是有益的,但当其过分炽热时,也能毁灭一个人。 ——波普

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也许风有时会把船吹翻,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伏尔泰

理智若不能战胜感情,邪恶便会将我们引上悬崖。

——英国谚语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愚众受需要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西塞罗

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应该先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但丁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高尔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事实论据

青年人应该有青春的激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人应该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责任感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万丈豪情。

欣赏李娜的批判激情

2009年4月,李娜直言:“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我肯定不选网球!”“网坛金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网球生涯,也炮轰了中国现行的体育制度:“中国运动员不仅长期生活在家长

制管理模式之下,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制度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非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阎崇年签售遭掌掴,激情青年少理智

2008年10月5日下午,因不满“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的部分学术观点,青年读者洪峰(化名)趁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签售时,竟然动手打了他一耳光。洪峰的学术激情在物质化的今天的确难得,但是仅仅因为不满阎崇年的观点就可以动手打他吗? 文化激情与成本理智

去年,我国某重点贫困县竟然耗资1500万元举办了一场女娲公祭大典。而2007年,甘肃也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打造中华伏羲文化园,欲将其建成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2008年,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投资1.8亿元建成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祭祖可以,复兴传统文化也可以,但不能只有激情而忽略成本,要理智啊!

【佳作展示】

放飞激情沉淀理智

徐鑫

有人说,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感情世界,喜怒哀乐,欢愉悲愁,激情满怀,哀忧遍身;一个是思想世界,思考计算,研究策划,深谋远虑。其实,更多时候这两个世界是合二为一的,感情的煎熬和思想的焦虑往往同步,激情的迸发和思想的放飞也常常不期而遇。

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玫瑰满园又荆棘丛生。我们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激情和勇气,然而困惑与冲动的交织又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一切,沉淀自己,把握生命。

青春年少的我们充满激情,想做就做,想走就走,一切随心所欲。然而“十八岁,人生便不再是草稿,时间也不再是乱涂的画笔”,一切不经理性思考的激情,都可能使事情变糟。冲动是内心的恶魔,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命运。

张爱玲曾说过,“美丽的愿望与生俱来”。驱动美丽愿望的激情即使狂放,也是可爱的,所以年轻人的疯狂是可以原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人过早地走向冷静往往意味着生命激情的覆灭。但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要干一番事业必须“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常立志”者激情澎湃,却只能在一阵浪涌后便偃旗息鼓。凭借一时的热情干事业,刚做到一半甚至才开了个头,发现与目标相距甚远,便推翻一切,从头再来,浪费资源,空耗青春。“立长志”者会将激情隐藏于心,对人生和事业深思熟虑,谋而后动,在对主客观条件审慎研究之后,目标和方案都具有了可行性,才付诸行动。而阶段性的成果反过来又能坚定信心,巩固深藏未露的激情。

不过,理智不是躲躲闪闪、畏畏缩缩,不是等待所有的条件都成熟后才去行动。因为,有时候对于创新而言,前面的路并不十分明朗,需要去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把理智当做躲避困难的挡箭牌,当做怯懦的托辞,便是对理智的亵渎。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分的理智往往意味着创新意识的衰退,意味着心态的老化。另外,即使目标的制订和方案的确定是理智的,但如果实施中的一个小步骤缺乏激情,也会导致因动力不足而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将激情和理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激情能使你拥有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理性的思考能使你获得正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能将可能误入歧途的你引回正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激情,一半是理智。放飞激情,沉淀理智,高温熔铁,冷水淬钢,你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你的人生才会与众不同。

【思路图示】

感情世界和思想世界往往合二为一→激情和勇气需要理智的控制→年轻人激情狂放可以原谅,但需要谋而后动的理智→理智不等于畏缩和怯懦→需要将激情和理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话题作文“陪读”导写

[文题]

“昔孟母,择邻处。”古时,孟母为教子三次搬家;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海北地陪考;孩子上了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陪读,到底拖累了孩子,还是拖累了家长?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你对“陪读”有怎样的感悟或认识? 请以“陪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

“陪读”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家长的陪读是必须和应该的。比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沉溺于网络或游戏,成绩急剧退步,或不习惯食堂饭菜,这时候家长选择陪读,监督孩子认真学习,改善生活,是有一定效果的。陪读也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些“副作用”:专家指出,对学生而言,容易造成“能力缺失症”;容易造成“精神缺钙症”;容易造成“高原性心理”。不当的陪读对孩子成长不利。一位陪读妈妈说:“当初为了帮助孩子,我选择了陪读。没想到,六年陪下来,孩子什么都依赖我。”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陪读对家长而言,家庭单位学校三头跑,花钱又费力气,苦不堪言。

陪读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父母可以更好地照顾好孩子的营养和起居,作息也更有规律;现在诱惑太多,陪读减少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父母的督促下,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等等。

写议论文,可以从反面去写。从“弊”的角度来探讨: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该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行走;陪读让父母和家庭失去中心,把教育看成唯一发展之道,导致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金榜题名,这种孤注一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这种“高投资”渴求“高回报”的赌博心理,容易让家长心理失衡,也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有的家长会说:“我为了你班都不上了,你要是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对得起我们吗? ”还有陪读时,父母过分的监视和唠叨,也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会引起孩子的反

感。

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写,关键问题是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论证要尽可能充分,严谨;要力求新颖,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行文时不要忘记摆现象,析成因,列危害,指方向。

[素材必备]

名言警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马卡连柯

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这种爱就是父母之爱,孩子越早离开父母独立,家庭教育就越成功,父母之爱才是真正成功的爱。

——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

有了父母陪读,就像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一样,不但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孩子也不必为一些生活琐事分心劳神。

——吉林白山市 刘浪

经典事例

1.庞大的陪读大军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陪读现象已然成风,家长陪做家庭作业、陪着看书、陪着上培训班,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陪读已经司空见惯。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好的学习习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能抵制各种诱惑,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发展,对孩子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陪伴。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举家离开原来的住所,来到孩子的学校附近,全程陪读。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2.反对陪读呼声高

不少家长不惜夫妻分居、丢下工作、放下生意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在这种望子成龙的焦灼心态背后,有着社会、家庭、学生的深层原因:社会主流观念仍然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同,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而现在“四二一” 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同学之间不乏攀比与从众心理,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家长陪读的巨大动力。

针对这种做法,有研究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赞成陪读的占36.7%,反对的占63.3%。赞成者多从减轻学生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出发,也有人认为这样能让孩

子学会感恩。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学生必须学会自立自强。

3.该“放养”时不“圈养”

放养的鸟儿更恋巢。其实,面对家长的一片苦心,不少孩子也未必领情。高三学生小文告诉记者:“都那么大的人了,哪还要人照顾吃穿啊,他们越重视,我的压力就越大。我爸妈要想陪读,我肯定坚决反对。”

当然,父母不用像老鹰一样把子女早早啄出巢任其自生自灭,但如果孩子走到哪里,父母就把家搬到哪里,分明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给你寻找食物,你就不用学习飞翔了。”这样的“圈养”方式束缚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剥夺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按孩子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陪读,如果不是面临大考,平时该“放养”时应少“圈养”。

4.一对化学家夫妇百般疼爱孩子,喝水只给孩子喝蒸馏水,孩子最终因免疫力低下而夭折,夫妻后悔莫及,过分溺爱就是毒药。

5.作家郑渊洁育儿有特色,儿子18岁必须独立,住在家中必须交纳房租、水电费,自己养活自己。

[佳作示例]

“陪读”能“陪”出什么来

梁昭远

古时中国有专门“陪太子读书”之角色,权贵人家的子弟也往往有书童陪读。前些年有学子出洋求学,但凡结了婚的,另一半也常常申请出去相伴,时人谓之“异性陪读”。时至今日,世事变幻,“陪读”又有了新义。

据报道,近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辞去公职或提前办了退休,或转换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到子女就读的城市,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当起专职的“陪读”,并认为这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这真是古风今来,“陪读”“出口转内销”了。 可是“陪读”又能 “陪”出什么来呢?

入读大学的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的最好阶段。而父母们的“陪读”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凡事依赖的心理,丧失了不畏艰苦、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从而永远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永远要吃奶的孩子! 从这一点来说,“陪读”只能“陪”出生活的矮子,精神的侏儒。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陪读”父母之所以对“陪读”情有独钟,是以为非此无以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非此无以表现其无私与伟大。究其实这种做法是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都应该承担起社会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工作,尽可能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与他人共同构筑起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很难想象,一个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社会职责的父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都想着牺牲自己,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

因此,“陪读”“陪”出来的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

[简评]

立意鲜明深刻。关于陪读,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折中者有之。本文作者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高度,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不仅分析陪读的结果——“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而且指出陪读会“‘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如晴空霹雳,令人警醒,较同类习

作高出一筹。

结构清晰严谨。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谋篇。第一、二段先古后今,摆出生活中种种陪读现象;然后用‘陪读’又能‘陪’出什么来呢引出下文,分析陪读的危害,探究陪读的成因;水到渠成,接着得出结论。


相关作文

  • 初中作文题目作文8100字
  • 1<--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⒉<--,我永远的天空> ⒊<都是--惹的祸> ⒋<笑傲--> ⒌<生活需要--> ⒍<何以解忧,惟有--> ⒎<假如我是--> ⒏<告诉你,我很--> ⒐<我眼中的- ...

  • 2016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作文700字
  • [第一种方法] 1.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 2.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 ...

  •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作文700字
  • 1.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 2.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 ...

  •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作文1600字
  •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 2016年全国卷I 高考作文题: 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山西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全 国卷I 高考作文 2016年全国卷II 高考作文题: (适用于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今年全国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 ...

  •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作文2100字
  •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 ,以下为2016年全国卷I 高考作文题. 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山西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适用于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今年全国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

  • 2016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作文0字
  • 2016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 新东方在线 甄丽鹤 2016高考于今天拉开序幕,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进行了深度评析.以下是新东方在线高考语文名师甄丽鹤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 在正式解析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之前,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命题规则,北京的命题规则是全国唯一一个作为二选一的地区, ...

  • 中考 专题三十一 材料作文作文10700字
  • 专题三十二 材料作文 一.(2016·重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 .B .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其它类型作文,略.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 ...

  • 2016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山东卷作文2400字
  •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考题解析 2016年山东卷的作文命题可以说基本遵循命题规律,即&q ...

  • 2016年全国中考作文题汇编作文32800字
  •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作文题 [2016·北京卷]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10分) 2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有位外地朋友来北京,想通过品尝北京特色美食体验京味文化.请你写一段话,向他推荐一种具有北京本地特色的美食(如北京烤鸭.涮羊肉.炒 ...

  • 2016年中考语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汇总作文10500字
  • 2016年中考语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汇总 1.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 文试题 请以"下次,你会做得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2. 重庆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 卷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