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作文作文32800字

初二作文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课题研究报告

瑞昌五中 王平安 黄上庚 徐来喜 王健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作文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作文教学素有“小半壁江山”之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使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下,学生感到有事情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的特点,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不能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写作文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师教作文的角度说,作文教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国内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局限

综观当今中学的作文教学,喜忧参半。

喜的是,语文教育界的同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钻研并总结出了许多作文指导思路。我们将通过调研所得到的国内目前较先进的十种作文指导模式进行概

要式的了解,以观照当今作文教学的成果。

①“大语文观”的作文教学模式。以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纯孝老师的说写教学模式为代表,它有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把它概括起来,可简述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

②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兰溪一中王良谷老师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可简述为:在整体背景下的单项训练→构成整体的单项训练→整体训练的较高级

阶段。

③“悟仿式”作文训练模式。古人云:“悟,心解也”。我国古代评论诗文,就常有“顿悟”,“领悟”等说法。并且有人强调指出,“学贵心悟”,“识文章者,当如禅有悟门。”“悟仿式”作文训练模式试图把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理论和思想运用

于指导学生的作文实践,重视“下水仿写”这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训

练环节。

④微格作文训练模式。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项志伟老师将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写作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即三个大的“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微格。每个大的微格还可进行小的切分。

⑤“二时、三环、五步”作文训练模式。洪山高级中学李淑英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法。二时,二课时。三环,全过程为三个环节:a .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b .互相批改鉴赏比较;c .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五步:整体过程分为五个步聚:a .导思;b .批改(自批);c .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d .评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f .后记(写心得体会)。可以说,这一做法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

角,把老师解放了出来,学生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⑥、“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法训练模式。湖北新洲九中周英杰老师在作文训练中设计的这一模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围绕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实景进行观察、思考,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提提供的范

文做模仿练习,以达到创造作文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⑦定标、指导、练习、互批、讲评五步作文教学法。定标,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指导,⑪出示参考题目,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点拨;⑫师生共同研讨他人范文。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交流认识,取长补短,教师则矫正点拨,引向训练目标。练习,学生成文阶段。互批,根据训练目标让学生自批互批,并讨论交流。讲评,⑪总结学生作文完成目标情况,公布达标的比例;⑫师生共议,推荐范文,统一认识;⑬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优缺点总结,写

在自己的作文文尾。

⑧“群批法”作文训练模式。本模式是新洲县第九中学程永福老师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其训练过程为:a .找出典型习作(三至多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风格但有研究价值的习作,打印原样,发给每个学生,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某一专题);b .明确评改要求(提出评改要求和统一标准);c .学生独立批改(业余时间,

三至五天完成);d .集体进行讲评(分三步完成)。

⑨创造发明技法与快速作文教学模式。本模式由张春林、田家骅、贾玉龙、王宝玲等老师探讨总结。采用分割组合法由一点发散延伸,训练学生多角度构思,确定写作方向;还可采用模仿法与希望列举法快速构思。教师先示例构思思路,然后学生也来借鉴学用;而希望列举法则是确定了作文任务后,提出一些思考题

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讨论发言说自己希望写些什么。

⑩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就是选用典范的例文提炼作文“公式”,让学生用公式作文的一种教学法。实施过程:选模型找公式——学模型

——用模型——评模型——会模型。

此外,诸如读写创一条龙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融入生活作文法、情境导写作文法、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法等等,不一而足,“你方唱罢我登场”,倒

也热热闹闹。

忧的是在一些偏远学校,或者观念更新不快的学校,作文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出题学生写,写完交来老师批”的传统层面上,我们不否认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确实发挥过功不可没的历史作用,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它

已远不能适应当今新课改的要求。

寻找一种既实用、易操作,又具有顽强生命力、推广价值大的作文教学模式,

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期盼。

(三)、课题申报简况

正是在这种作文教学改革表面上热闹,大面积沉寂的境况中,我们历时多年、反复试验、不断探索与总结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在九江市中语会2004年(永修)年会上引起了九江市语文界的关注。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一线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综合已有的作文教研成果,将其整合到《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训练》教程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其精髓在于给学生以训练与展示的舞台!不仅仅是

授之以渔,更可贵的授之是授之以渔场。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于2004年下向九江市课题办申报,于12月被九江市课题办列为“重点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已于2006年12月顺利结

题。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重视”,即:

1、重视写作兴趣及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2、重视对写作材料搜集过程的评价,注重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

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

水平;

4、重视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缺点以及典型案例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

的写作情况和发展过程;

5、重视写真情实感和有创意的文章。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4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2003年入学的八年级两个班学

生。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实验采取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的方法,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 1、2004年12月——2005年5 月 调研计划阶段,此半年间,全课题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初

始档案;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2005年6 月——2006年5月 实验检测阶段,这一个阶段,教育专家、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与一线实验教师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改进实验方案,

探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2006年6月至10月 总结验收阶段,实验领导小组成员整理相关材料,

主持人撰写实验报告。

本课题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研究:

1、调查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写作基础进行调查,使参与实验者

了解情况,并建立学生初始档案。

2、对比法。把实验班学生的“快速作文”、“创新写作”、“自改和互改”等与

对照班对比研究。

3、检测法。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作即时检测,相关数据及时统计与存档,

为调控实验方法与过程提供最可靠信息。

4、分析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其成长历程,注重从个案中发现规律,

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历时两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

育科研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两年来,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一次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机会,逐步培养自己教育科研的使命感,积极按照课题计划参与课题研究,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购买了不少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统计表明第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共收集查阅相关著作20多本,相关论文100多篇,共计文字材料300多万字,相关的教学课件50多个。资料的查阅收集过程同时又是理论学习的过程,许多课题组老师在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把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形成了部分有质量的经验总结。两年多来,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汇编或发表,黄上庚《破传统思维模式,创作文教学新路》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一等奖,徐来喜《初中生怕写作文成因探究与对策》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二等奖,徐来喜《如何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一等奖,徐来喜参赛范文《难忘的一件事》获国家级三等奖。2006年2月,由王平安主编、其它六位课题组成员参编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系列丛书印刷出版,全书累计150页,13多万字,该书正式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为全校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帮助。在此基础上,由黄上庚主编,凝聚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心血的《作文新突破》一书已于11月份正式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王平安《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实验报告入选《中

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

(二)、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研究的热情,提高了作

文教学效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全面培养我校学生的作文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我校的教学质量服务。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课题组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积极探索作文教学,认真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他们在课堂中积极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训练,在实验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进入课题实验阶段以后,课题组老师都能积极利

用45分钟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训练,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经过两年来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课题组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显著。课题组成员所任班级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均名列各年级前茅,在各类作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大都来自课题组老师所在的班级。 2006年我校初三的语文中考成绩骄人,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远远高于瑞昌平均线。上述成绩的取得与我们课题组在初三年级积极进行作文教学改

革,大力倡导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理念,认真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

实验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认真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自2004年课题组成立以来,我校的作文竞赛成绩取得巨大的突破:第六、七两届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累计38名学生获国家二、三、优秀奖,学生习作近10篇刊登在《浔

阳晚报》、《快速作文真法》等报刊杂志上……

(三)、措施得力,制度规范,所形成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以后的教育科

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科研氛围还不浓厚,但摸着石头过河的阅历却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制定了相应

的规章制度,成为十分可贵的校本资源。如:

1.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认真阅读一本相关专业理论书籍,并做好材

料的收集整理,写好读书笔记。

2. 积极组织引导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时抓住灵感,结合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活动的经验体会,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总

结报告。

3.课题组成员之间注重团结协作,信息交流,每学期至少开两次集体会议,

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4. 课题组成员自始至终进行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互相听,共同评,依照“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教学模式实验的环节、过程去探讨,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去规范。使得每节课都是实验课题的研究课、探索课,收效十分明显。

5.要求课题组成员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片断及时进行记录,并

做好课堂反思笔记,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6. 要求课题组成员选择典型学生做好个案记录,建立学生个案库,以便进

行跟踪研究。

7. 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好活动的原始记录,调查研究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学

成果等材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8.积极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比赛,成立了“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培训班”,面向全校开展了快速作文技巧专题讲座和快速作文技巧比赛等活动。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每年11月的现场快速作文比赛已经成为我校的作文常

规赛事之一。

9. 课题组每月定期编辑出版《新苗》校报,刊登实验班学生佳作。

10. 课题组成员参编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系列丛书成为我校作文教学的通用校本教材,为规范我校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11. 我们课题组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多个课题研究的主页,开办作文园地以及

写作论坛。

(语文123资源网快速作文专区 http://www.yuwen123.com/bbs/index.asp?boardid=29;

八一语文网 http://yw99.cn/article/bk/ms/index.html;

负翁博客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研究日志列表

http://www.Blog.teacher.com.cn/blog/4807/subject/2302.shtml;)

这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好评,为今后的课题

研究积累了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校“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的实验是成功的,其成果对于广大城乡中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六、课题研究体会

1、课题研究要完全摒弃功利主义倾向。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更不能只考虑职称评聘的需要,而应是一种纯学术的真正的教学研究与攻关。唯有这样,研究者才会更加自觉、更加专注的投入其中,并积极工作。那些申报时热热闹闹、实施时冷冷清清、结题时随随便便的课题研究,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应坚决予以反对和摒弃。

2、课题研究要取得领导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一个课题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作为课题研究策划者,要将研究需要的经费、人员的等问题向单位主管或分管领导汇报。阐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力求得到领导的关注,取得领导的支持,而不能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干,更不能孤芳自赏,毕竟,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有限。我校的课题之所以在创办之初就能得以顺利申报且在后来的研究过

程中取得一些成果,与我校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3、课题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蛮干。首先,应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制定成员职责,并合理分工。其次,要注意协调运作,集思广益,并因时因事灵活调控研究进程。最后,课题研究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个课题的研究,往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如果不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就会丢掉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给我们的研究、结题带来不便。所以,这一环节要派一个

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同志来把关,以确保原始资料的不丢失与遗弃。

字 迹

A 、本子清秀、整洁,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让人看了真舒服„„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很惭愧,我字没有你写的好看„„

B 、随随便便,字哪能不像猫掏的似的„„字不在格子中间,当然看起来不顺眼„„你的字东倒西歪,是不是今天风太大,才刮成这样的„„我不相信你的字写不好,永远就这么潦草„„认真耐心地写,你会写的比我还要棒„„

----------------------------------------------------------------------------------------------

内 容

A 、这般丰富的内容,简直和作家写出来的差不多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具体,我读的十分过瘾„„你平时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多字„„

B 、干巴巴的内容如同白开水,一点味道也没有,多加些优美的词句就好喝了„„不如刘维维字数多(或者举其他差生名字),你不觉得有点难为情吗„„你的作文像90岁老太太的嘴,干瘪空洞,讲话直漏风„„

------------------------------------------------------------------------------------------

语 句

A 、流畅生动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比喻得十分贴切,说明你一向观察细心„„你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拟人句的„„反问句运用在这里多么合适„„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你当时真实的感情„„古诗引用恰到好处,我以后也要把学过的诗用到作文中去„„歇后语用的妙啊妙啊,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B 、作文疙疙瘩瘩,读起来很难受,如同走在乡下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不小心就容易跌一跤„„句子像被谁切断了,不完整„„写好后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不通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能老指望别人替你改,要学会自己修改每句话„„ ----------------------------------------------------------------------------------------

层 次

A 、小节分的清清楚楚„„小节划分合适„„一个小节讲一层意思,段落分明„„

B 、层次混乱,一节包含那么多内容,读着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小节分的太少,你舍不得多分吗„„中间一节还能再分几个小节„„一、二小节不该分,要合并„„这一节与上面小节内容联系不上„„

----------------------------------------------------------------------------------------

详 略

A 、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不错„„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都叙述清楚了„„按游览的顺序记叙了各个风景点,重点描写了„„

B 、第X 节写的过于罗嗦„„看不出这篇作文重点是什么„„不是重点的内容应该简单写一写„„

-----------------------------------------------------------------------------------------

题 目

A 、题目新鲜,像春天的竹笋,又嫩又脆„„题目很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告诉我,你从哪想出这么绝妙的题目„„题目加标点符号(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与众不同„„我很喜欢你这个有趣的题目„„

B 、题目老一套,人家就没多大兴趣看你的作文了„„这样的题目人人都会起,太一般„„内容写的似乎和题目对不上号„„动动脑筋,换个啥题目更合适„„我看题目不如叫《„„》更恰当一些„„

-------------------------------------------------------------------------------------------

标 点

A 、标点打得规规矩矩,看出来你是个做事顶真的人„„标点用得十分准确„„

B 、内容再精彩,标点马马虎虎乱打,大家也不愿意读你的作文„„丢了许多标点,你想让我一口气不停地读下去,憋死我呀„„标点可不好吃啊„„标点打的太多,读起来一跳一跳的,仿佛瘸子走路„„希望你认真打好每个标点„„一句话意思说完了应该打句号„„省略号占两格,不能打在一个格子里„„

------------------------------------------------------------------------------------------

鼓 励 的 话 语

这篇写的超过上一篇,继续加油啊„„内容再具体生动点,你很有希望成为作文小组成员„„多读书细观察勤思考,你的习作很快就会在报刊上发表„„丁逸珊、娄维又不是神童,他们能做到的,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会比他们表现更出色„„都是秦老师教,你还怕写作水平不上升吗„„每晚坚持看作文书,我就是这样掌握了很多好词语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习作的字数比以前多多了,这是你认真写日记的结果„„你不想成为作文明星吗?练出一双“贼眼”吧„„上次你的作文在班里公开朗读,向你表示祝贺。下次争取写得更棒,好吗?„„不要总担心自己比别人笨,只要按秦老师要求做,你的梦想迟早会实现„„老是写不出什么内容,是因为你付出的汗水还太少„„把作文小组同学的日记、作文借去多看看,保证对你有很大帮助„„灵感从来不喜欢拜访懒汉„„勤奋勤奋再勤奋,当你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吃点苦是值得的„„

学生精彩妙评欣赏

这是秦克波老师(杏花江南)几年前试行作文批改讲评新模式时,班级学生给伙伴习作下的评语中的绝妙语句,现摘录于此,奇文共赏吧。

1、你是不是吃饭时被饭团堵住了喉咙,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不通顺的句子? 〔作文高手――张锐 评〕

2、你的字我看了,仿佛刚刚春游回来,还带着愉快的心情。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3、习作第一段太长了,像一个人的头很大似的,看着不舒服。

〔作文高手――刘瑞 评〕

4、你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好似喝醉了酒在跳舞似的。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5、句子难以读通,像河水被石头拦住了去路。

〔作文高手――张锐 评〕

6、在你这篇习作里,我想找一个好词佳句,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难。

〔作文大王――刘妍 评〕

7、内容一点也不有趣,读起来像被催眠一样,我改着改着真想睡觉。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8、读了你的作文,我烦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开朗多了。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9、这篇作文里有不少读不通的句子,仿佛清澈的湖水里填满了垃圾一般。

〔作文尖子――朱云 评〕

10、字写得大的大,小的小,就像一群大蚂蚁带着小蚂蚁出去觅食一样。

〔作文大王――汪艳 评〕

11、人物对话结束后,你总是不打双引号关门,难道你平时穿衣服不系纽扣?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12、习作中的缺点太多,就像给长方形画高一样,能画无数条。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13、希望你的写作水平能和春天的竹笋一样,拔地而起。

〔作文大王――汪艳 评〕

14、缺点是字不美观,像鸡找食吃时东扒扒西啄啄留下的印子。

〔作文高手――时雷 评〕

15、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太长了,比一条金鳞巨蟒还要长呢。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16、全文没有优美词句,好似一个人光头,没长一根头发。

〔作文大王――刘妍 评〕

17、习作中的错别字,一卡车都装不下,简直吓死人。

〔作文明星――乔宇 评〕

18、人物说话没有表情,好像一直板着脸和人家对话。

〔作文明星――刘瑞 评〕

19、本文标题一般,犹如一张干燥的宣纸,缺少滋润的感觉。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20、全文语句流利通畅,恰如一条丝巾,摸起来十分光滑。

〔作文大王――汪艳 评〕

21、作文废话不少,仿佛胖子身上的脂肪一大堆。

〔作文尖子――营婷婷 评〕

22、标题具有吸引力,像一块磁铁,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作文明星――周雪敏 评〕

23、文中错别字很多,像癞蛤蟆身上的斑点,令人恶心。

〔作文尖子――李静 评〕

24、人物对话时脸部表情没有描写,难道他们是用橡皮泥捏出来的吗?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25、习作中丢的字加起来,能垒成一座高山,以后细心点好吗?

〔作文明星――周芳华 评〕

以下妙评2002年5月发表于山西《新作文》小学版“作文新乐园之妙语大排档”栏目,发表时标题为《学生批改作文绝妙评语辑录》,文前加了编者按,文后加了编辑留言。

编者按:儿童的世界是纯净而绚烂的,如果将心中的那份童真付诸于手中那枝彩笔,生活时时都充溢着欢声笑语,处处都跳动着奇言妙语。本期的这道妙语大餐,就是原汁原味来自课堂作文中学生对学生作文批改实录,却也已深深浸润着智慧、幽默的意蕴。

〔安徽和县乌江镇中心小学四<1>班 指导老师:秦克波〕

1、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合适,就像一个人的手长到了脖子上一样,让人看了不舒服。 〔丁逸珊/评改〕

2、句子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炎热的夏天,喝了一瓶冰凉的冰镇汽水,痛快极了。 〔雍庆/评改〕

3、内容干干的一层皮,剥了皮,里面没有血没有肉,别人看了怎会不难受?

〔何凡/评改〕

4、那句比喻很精妙,比一只聪明的狐狸想出的点子还要绝。

〔许娅蓉/评改〕

5、丢标点现象严重,总共丢了23个,你是不是很喜欢把标点当饭吃?

〔娄维/评改〕

6、作文中运用了大量土语,你好像是这方面的专家。

〔万磊/评改〕

7、题目加上了省略号,生动、新鲜,像翠绿的叶子一样。

〔丁逸珊/评改〕

8、你的文章像要凋谢的花朵,一点香味也没有啦。想想,怎样才能让花儿重吐芬芳? 〔雍庆/评改〕

9、内容具体,可惜自然段分得太少,是不是怕花钱,舍不得多分几段?

〔郭晓莉/评改〕

10、作文中有一句不懂什么意思,就像你告诉我呼吸要用耳朵,我感到莫名其妙。 〔丁逸珊/评改〕

11、有些内容似乎是你瞎编的,不太真实,所以读到那儿,我心中不由打了个问号。 〔万磊/评改〕

12、你的习作再也不像白开水,现在开始有了一点甜甜的味道,继续努力啊,我会为你喊“加油”的!

〔雍庆/评改〕

13、语句不很通顺,像我表哥脸上长满了小疙瘩一样,读着让我有难受的感觉。 〔丁逸珊/评改〕

14、重点不太突出,犹如打水仗一般,水花四溅,就是找不着攻击的对象。

〔万磊/评改〕

15、字迹龙飞凤舞,大概你想当草书书法家吧?

〔雍庆/评改〕

16、错别字太多啦,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能不能争取把芝麻从烧饼上拍下来呢? 〔丁逸珊/评改〕

17、字写得很挤,你不怕把它们热出毛病来?

〔戴小文/评改〕

18、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伞?

〔丁逸珊/评改〕

19、内容如同秋天的枯树叶,干巴巴的,这样人家怎么会愿意读呢?多看课外书,保证明年春天枯叶又变得碧绿碧绿的。

〔娄维/评改〕

20、错别字多得像马蜂窝„„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怎么还可以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呢?你的字典是不是在睡觉?

〔娄维/评改〕

21、本文内容生动,读了感觉像刚吃过一块鲜奶蛋糕一样,令人回味。

〔丁逸珊/评改〕

22、动作写得很少,像秋天的枝头,一片叶子也没有。

〔宋佳佳/评改〕

23、你的句子是缸里的死金鱼,一点也不鲜活。

〔侯秀云/评改〕

24、标点打得规规矩矩,如光滑的地板砖一样。

〔丁逸珊/评改〕

25、字潦草得和地上的草一样,东倒西歪,直不起腰来。

〔范颢/评改〕

编辑留言:读着这生动的学生作文评语,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欣喜和激动。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处处弥散着小作者们灵动的才思。语言之所以能如此鲜活,离不开类比、拟人、夸张、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联想、想像的综合应用;或许,小作者对这些有关写作的名词术语知之甚少,却已能在出神入化中使用,这就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之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随着笔尖款款流出,既是还原生活的本相,又是在不自觉中对语言艺术化的过程。拿起你的笔,随心所欲地写下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悟,你便寻找回一种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话原来可以那样说的感觉。那时,你便也会写出如本期“妙语大排档”中的奇言妙语,为全国的小朋友们所学习、效仿。

发现精彩

阳春三月是放飞风筝的大好时机,广场上、草坪中、田野里,到处是飞翔的风筝。同学们的心里痒得紧,正赶上单元的习作训练是《放风筝》,于是带着全班同学到大操场上就地“演习”了一次。在明媚春光中的孩子个个是那么生机勃勃,灿烂的笑脸让草坪上的小草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也跟着孩子们迎着春风奔跑着,欢快的笑声引得天空中的风筝翻飞得更欢! 回教室适当引导后,同学们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很快的,作文本都交了上来,在我的眼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把我深深地“淹没”了!“老师,接下去的课业整理课我们干什么?”是呀,作业做好了,干什么呢?我略一思索,就决定让学生改同学的作文。

孩子们拿着同学的作文本又兴奋有迷惑,怎么改呢?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我飞快地思考着,把“渔具”摆上了黑板:

1、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2、圈出错别字,改正错误的标点。

3、修改病句。

4、用 划出好词好句。

5、写上旁注和总评语。

教室里非常安静,孩子们改得那么专注,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模样,让我心中好生得意,但也不知道结果究竟会如何。看着大家煞有其事地圈圈、画画、写写,我欣慰得更频繁地让自己温暖的手抚摸这些可爱的小脑瓜。

终于,作文本收上来了,看着作文本上孩子的杰作,我的心情像风筝一样开始飞翔。原来,精彩可以这样轻易地找到,好好地总结一下,竟然发现有这么多的优点:

一、学会欣赏

从孩子们专注的表情和动作看出,他们学得比任何一次都要认真,可能是因为小老师的高帽子,也可能是初次尝试的新鲜感,还可能是身边同伴的习作吸引了他们,大家都认真地学习着,细细地品尝着,也许从来没有这样用心来学习,更不会这样欣赏语言。看看孩子们的点评,就知道他们学会了什么:“你的想象真丰富,而且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多好呀!”“这儿的动作描写得真好,动词用得很确切。”

二、增进友谊

“你的作文进步真大,我想你一定会更出色的,加油呀!”“你的字写得真棒,作文也写得不错,我应该向你学习,祝你更上一层楼!”看着这些评语,我相信孩子们的心像春天一样温

暖!在平时,总是提醒同学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会传递爱心,现在才明白,教育不是说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

三、促进反思

“中心还欠突出,成语用得多一点就更好了。”“这里还可以更具体一点。”看到这样的评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评改作文时往往会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来几句套话,可能会让同学们雾里看花,对他们是否有帮助也不得而知了。这对于作为教师的自己,真是值得好好反思。

四、增加梯度

学生改完了作文,我总会去美美地欣赏,再来几笔画龙点睛,感觉真的挺妙!学生作文:“我把结打住,又按照原来的方法飞了起来。放了一会儿,我觉得没有意思就回家了”学生点评:“没意思”吗?放风筝很有趣的呀,怎么会这样写呢?师点评:对呀,你把整篇文章都否定了,小傻瓜!

这样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孩子的认识更正确了,写作水平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五、润物无声

“你的错别字比较多,有时连标点符号都不加。如果每次都这样,还能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吗?要做到这几点哟!”

“哎,怎么老是丢掉标点符号呢?这可是很重要的,老师说过,小标点大作用。你的错别字也很多,以后要注意哦,不要成为一个小马虎。不过,你的作文中有很多的好词好句,成语特多,真让人羡慕,继续努力吧!”

写作的初衷本来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会了评价,还“情不自禁”地写了这样一大段,不正是一次非常好的训练吗?这样的意外,难道不会让老师“正中下怀”吗?擦亮眼睛去发现这样更多的精彩吧!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每周一文” 实验课题介绍

乐东县黄流中学 黎明

黄流中学是一所乡镇完全中学,曾入选“中国名校”名录。全校现有五千多名学生,71个教学班,200多名教师,其中语文教师36人(含4位中层以上领导和2名将要退休的老师) ,有5人任教3个班,教学任务特别繁重。学校班级人数多,少则近70人,多达90人。学生全都来自农村,他们语文基础差,知识面窄,眼界狭小,生活圈子有限,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作文底子薄。学生害怕写作文,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写,只在考试时应付一下。面对这种状况,我校承担“中学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课题任务,进行“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每周一文”课题实验,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该课题规定学生每周按要求(60—90分钟,高中生800字,初中生600字) 完成一篇作文。作文分课堂作文和课外作文,课堂作文要求课堂上完成,课外作文课外完成,课外时间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该课题以“多写粗批重讲评”为原则,课堂作文按高考打分要求及方式记分,课外作文记等级。该原则缩短了写作周期,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写作量,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做法为:

一、立足农村,激发兴趣。

1. 激发写作兴趣,追求写作数量。

农村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欲望不强,与他们视野不开阔,对生活观察不细致,作文命题离他们生活较远有关,使他们觉得无啥可写,无从下笔。因此,引导他们立足农村,从自身写起,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农村是个广阔的生活天地,蕴藏着无尽的写作素材。农村孩子从小就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鸟草虫„„这一切无不为孩子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农村学生在节假日常帮家长干家务或农活, 这也是他们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机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农业、高科技农业、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非常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觉得作文就在身边,有东西可写,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有了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了,写作的自主性就增强了,写作数量就上去了。

2. 以量促质,培养能力。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容易写,写作数量上来了,可质量远远跟不上。究其原因首先是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想象力。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

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呢? 茅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越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因此,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人的外貌、言行、性格、思想等情况;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时间、地点等情况; 事物的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等,特别要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是缺乏真情,主题不深刻。生活中的真情无处不在,点点滴滴汇聚成溪,但不注意及时捕捉往往会稍纵即逝。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培养学生发现、体悟生活的能力。所谓“发现”生活,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但发现生活不是“拷贝”生活,不是简单地描摹生活场景,而是要挖掘生活深层的宝藏,体现对生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文章能写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质量就上去了。如果学生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效果是不错的。每学期作文不少于15次,高中生至少写了一万多字,三年下来也有七万字左右。假如从初中抓起,就有十万字左右,加上日记或周记。将会更多,写作兴趣较浓的学生远远不止这个数。

3. 开展活动,促进提高。

黄流是文化之乡,学校学习氛围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我们结合课题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比赛(第一学期国庆征文。第二学期五四征文) ,还组织学生参加“春蕾杯”及其他省级、县级的征文比赛。同时还开展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手抄报、钢笔书法、名言成语默写等比赛,另外,还成立文学社,不定期开办文学讲座,出版期刊《扁豆牙》、《朝华》,向学生推荐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书,如杨生龙校长的《卧龙秋色》、《诗日记》、《旅美日记》,海湖老师的《乡情曲》,陈作翠老师的《追梦》等,使他们扩大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作者就在他们身边,要想成为作家,出版自己的书并不遥远,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立足课堂,掌握技巧,培养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之而增长。”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启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会到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学习写作,逐步提高。因此,我们特别注意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阅读教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题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能使文章增辉添彩,引人入胜。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对文章题目引起重视。比如《祝福》,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联系。祥林嫂在热闹的祝福气氛中死去,反衬她命运的悲惨,揭示了她死亡的社会根源。又如《边城》,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蕴含着沈从文先生浓浓的怀旧感和悲剧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2. 对重点片段的详细研讨。重视重点片段的研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结合这些片段研讨来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非常有效。如《荷

花淀》中“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写水面空阔迷茫,其实是写水生嫂她们空落落的心。又如《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月下荷塘的美、静,这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吻合。在课堂上,通过这些重点片段的研读,指导学生仿写,效果颇佳。

3. 揣摩首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头开得好,下笔如有神,文思奔涌,脉络清楚。尾结得好,收束有力,并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是古人说的“凤头”“豹尾”。在阅读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对好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改变批改观念,缩短写作周期,提高写作效率。

作文批改是写作前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批改上,语文教师付出的劳动最大,负担最重且收效甚微。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精批细改,作为农村学校班级大,花时多,工作量大,写作周期长,教师负担重而又不讨好。因此,我校改变传统的批改方法与观念,重点改革这一环节,采用教师“粗批”与学生自评的方法,缩短了写作周期,为“多写”赢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粗批”的方法是指课堂作文以高考打分方式记分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做好记录,给个宽松的分数,对少数存在大问题的写个简评。课外作文只记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 ,不评分。由于批改过程要求简单,

批改较轻松,花时少,写作周期短,写作次数就自然上来了。教师从批改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实在是幸事。另外,还鼓励学生自评。叶老说:“作文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者本人。”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批改,既能学到别人的优点,又能发现别人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

四、发挥讲评功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最后的一个环节,但不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批改的延续发展,是批改的进一步深化,它既要对当次作文回顾,评价,总结规律,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而重视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 好的作文不多。

相当一部分作文达不到要求,讲评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怕作文,讨厌写作文,究其原因很多,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苛求、责备、吝啬赞美的态度是其中之一。农村学生的作文本来写得不好,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备受指责和冷眼,必然会丧失写作的兴趣,以致产生畏惧的心理与逃避的情绪。我们知道,再好的文章都有瑕疵,再差的文章都有亮点,只是判断的角度和衡量的尺度不同罢了。聪明的老师会用放大镜在字里行间寻找学生的亮点。或一个词用得准确,或一句话写得生动形象„„这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闪光点,都使学生如获至宝,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紧锁的智慧大门被打开,学生写作的水平将得到发展。另外,采用作品赏析法。全班几十个人的作文,不可能全部赏析,好的作文虽可使学生

效仿学习,但并不能让更多学生激起改写的欲望,常会产生“被人遗忘的角落”。所以每次讲评要选不同等级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从讲评中看到自己成就和不足。

五、成绩与困难并存,实验之路任重而道远。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校语文教学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近三年高考中,语文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05年5人单科考上700分以上,最高分761分;06年6人700分以上,最高分796分,07年7人700分以上,最高分780分,连续三年全县语文单科成绩第一。这对于一个农村学校来说,特别是在大批高考移民的冲击以及大量优秀生流向城市重点学校的困境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近两年本校语文老师在进行课题实验的过程当中,积极撰写论文,有26人次在国家级、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和省级刊物《中学语文》上发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当中获得较好的名次。吉训翔同学获第七届“春蕾杯”全国一等奖和

“感念亲恩”全国征文一等奖; 陈少转、陈濛舒获“学习、生活、创造”作文大赛省级一等奖。成绩固然可喜,令人振奋,充满希望,但实验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这条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我们认定了,认准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做法能给兄弟学校带来一点启示。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项十分繁重复杂的精神劳动,要想写出佳作来,就需要一种强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兴趣,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五点尝试,收效甚好。

一、抓住学生最佳心理状态。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比较活跃,易激动,易亢奋。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如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紫丁香的校园》后议论纷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抓住了这个最佳的心理契机,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编写电视连续剧(一集或两集)故事(记叙性作文),针对电视剧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镜头写评论、感想(议论性作文)。学生有事而叙,有感而发,写作热情特别高。再如在班集体取得荣誉的时候,我就相机命题,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作文时选材的视野,另一方面又可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二、安排实用作文。

这不仅是为学生作文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生活,同时以其“实用”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此,除指导训练语文课上编排的实用性作文外,我还根据社会实践生活需要有计划安排一些实用系列写作练习。例如:代校运动会拟通知、比赛规则,进行现场采访、写作赛情报道;代表专业户写作产品介绍、拟广告、代写合同、进行专题采访、采写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

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为将来走出学校,为社会服务打下良好基矗。

三、写日记。

课堂作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主渠道,但课时有限,因而日记是补充课堂作文,为课堂作文积累素材的最好形式。我在作文讲评之后或在作文之前,就很注意对学生近期的日记加以指导。例如:在写说明文《我的小天地》之后,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在课下写《我的小庭院》,《我校的教学楼》等题目。在写记叙文《我难忘的一位老师》之前,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描写这位老师的肖像。在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写日记是很重要的。课堂作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带动日记写作,日记可以使学生在自由的天地里体会到写作的兴趣,促进课堂作文写作。对日记写作要加以指导,但不要提出太多的要求,不埋没这块自由的乐土。

四、介绍写作经验。

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典型经验的作用是巨大的,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的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后选择一、二名优秀者向全班学生介绍;由作文竞赛优胜者介绍;由平时作文一向较好,偶作败笔的学生谈谈失败的教训;由平时作文一向较差,由于自身努力而写出优秀习作的学生介绍,由此,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注重鼓励、表扬。

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益处,可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例如有次写《我们班上的小雷锋》,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个人。但是某学习较差的学生只写了一件事,而且干巴巴的。对此要批评,但如何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效果。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记清楚一件事就不错了,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看了很高兴。第二次写《我了解的一个人》,他选用了三个事例,但是没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虽生硬,但通顺。对他本人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便批道:“看过你的作文,我很高兴,因为你进步了。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公是什么模样,如果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出来就好了。”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他就比较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了。

我在讲评作文时采用表扬法,讲评课上一般都要介绍五到七篇优秀习作的内容、特点,对片断写得好的或在某一方面作得成功的,就提名表扬;对于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

“找米下锅”

—我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陈昌群

相对而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现象比较突出,面对这种现状,我曾经想到“给米”,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尝试让学生“找米下锅”。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这虽然超出了课堂教学,但却为作文课堂教学打基础。----学生自己“找米”。

课前两分钟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长期坚持下来时间还是很可观的。我们的班容量较大,一个学期每人至少可以轮到2次的训练机会。开设的栏目有:叙述事情、实话实说、名言解读、书海泛舟、开心辞典等,有的可以提前准备,有的是临场发挥。由于学生们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在这两分钟内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也同时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精心课堂设计,尽量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和思维的角度。----引导学生“找米”。

比如,近期我们开展了“远足”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就结合这次活动,设计了“路”------“远足”情景和话题,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学生有19公里的“远足”,联想到42公里195米的马拉松长跑,联想到了红军25000里长征,联想到了不同的生活之路,联想到漫长而艰辛的人生之路„„联想到目标、方向、勇气、毅力、智慧„„而且从习作的反馈来看,大部风学生写得相当不错,我很满意这堂课的设计和效果。学生“找到了米下锅”,我也很开心。

3、作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作文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找米”。

从实际来看,农村学生作文不但内容“无米下锅”,就连形式也过于呆板,有些学生三段,甚至两段,那么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找米”,比如提示学生写题记,利用小标题,写后记,采用隔行分段的形式等,这样,首先解决在形式上“无米”的问题。

4、依托生活,拓展学生的信息领域,解决“米源枯竭”的问题。----让有些学生“借米”。

“生活即语文”,学生写作的“米”大多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教师教学要把写作于生活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构思(写什么),自己的写法(怎样写),开头一段(或结尾一段)等,让“没米”的学生先“借米下锅”,为他们创造机会,慢慢“找米下锅”,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此外,利用“公开发表”博客,qq 聊,“到语言的海洋中游泳”、“班级作文片断排行榜”等形式,都可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从而改进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让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有个性、有特色。

总之,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由“无米下锅”----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个别学生“借米下锅”----“有米下锅”,应该是我作文教学中用心去做的。

十种实用作文教学模式推介

作者:龙永忠 文章来源:中学作文研究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非议颇多,不管怎样,对于中学老师而言,作文课还是要上的,

到底怎样指导学生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就从实用的角度,向老师们推介十种较为实用而且极具可操作性的作文指导方法。期望对老师们的作文指导课能有所帮助。

一、“大语文育”的作文教学模式。

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纯孝老师的说写教学模式有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如果概括其说写教学模式,可简述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

积累:生活积累、材料积累、语言积累;构思:写真实、立主旨、选题材、理思路;起草:认认真真、规规矩矩,草稿一起上交;修改:本人自改、教师选择典型习作集体修改;评价:自评、他评(师或生)和共评(大家一起共同参与)。

二、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

兰溪一中王良谷老师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可简述为:

在整体背景下的单项训练→构成整体的单项训练→整体训练的较高级阶段

★说明:

1、 这一模式在整体指导下,要完成由低级结构到高级结构的训练过程;

2、 整个训练是不断反馈、不断调整、开放可控的系统;

3、 单项训练须在整体背景下进行,整体既是各种单项训练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

三、“悟仿式”

1、理论依据。古人云:“悟,心解也”。我国古代评论诗文,就常有“顿悟”,“领悟”等说法。并且有人强调指出,“学贵心悟”,“识文章者,当如禅有悟门。”“悟仿式”作文模式试图把我国古代这语文教育理论和思想运用于指导学生的作文实践。

2、实践依据。“下水仿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教泳者必先泳。”

3、优点难点。

优点:①一次成型率明显提高,很少有重做的,符合最优化的原则;②可充分到语文教材中寻找合符作文训练的范文,可在作文训练前就结合阅读课进行渗透;③特别是自己写出一篇成型的文章后对学生作文指导更有切身的心得。

难点:①教师要写“下水文”,对不少教师是一个挑战;②对语文教材要重新筛选并归类。

对策:①经常自我练笔;②教师建立自己的文库,以备选用;③收集历届的学生作文, 身边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兴趣。

四、作文微格训练教学法

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项志伟老师将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写作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

1、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即三个大的“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微格。每个大的微格还可进行小的切分。

2、兹以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统简述如下:

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化:

①审题——构思——行文——修改;②观察——分析——表达。

分格训练系统:

①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用好材料;②主题:主题提炼及怎样确定主题;③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④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⑤语言:规范(做到信、达、雅);⑥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文面;⑦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⑧文体:记叙文(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微格训练根据需要进行综合。

五、“二时、三环、五步”作文训练教学法

李淑英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法。

二时:二课时。

三环:全过程为:1、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2、互相批改鉴赏比较;3、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

五步:整体过程分为五个步聚:1、导思;2、批改(自批);3、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4、评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5、后记(写心得体会)。

可以说,这一做法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角,把老师解放了出来,而学生又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六、“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法

湖北新洲九中周英杰老师在作文训练中设计的这一模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实景。

实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自然实景: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存在的景物,包括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类活动。

人工实景: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特意制造的事件或创设的景物。包括电影、电视、唱片、图片及各种有助于教学的器具。

实景是学生作文的材料仓库,它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步。

模仿。

“模仿”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的范文,并把教学目的贯穿其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以范文为标准做模仿练习。

创造。

所谓创造,即以学生观察的实景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活动。“创造”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必然结果。

所以说,“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教学法,就是教师围绕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实景进行观察、思考,使学生根据教师提提供的范文做模仿练习,以达到创造作文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七、定标、指导、练习、互批、讲评五步作文教学法

定标。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目标。

指导。①出示参考题目,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点拨;②师生共同研讨他人范文。这一过程主要是交流认识,取长补短,教师则矫正点拨,引向训练目标。

练习。学生成文阶段。

互批。根据训练目标让学生自批互批,并讨论交流。

讲评。①总结学生作文完成目标情况,公布达标的比例;②师生共议学生推荐范文,统一认识;③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优缺点总结,写在自己的作文文尾。

八、“群批法”教学程式

本程式是新洲县第9中学程永福老师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

1、找出典型习作(三至多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风格但有研究价值的习作,打印原样,发给每个学生,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某一专题);

2、明确评改要求(提出评改要求和统一标准);

3、学生独立批改(业余时间,三至五天完成);

4、集体进行讲评(分三步完成):

①小组讨论。

一般5到6人组成。小组讨论着重抓住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开展。如习作立意新不新?新在何处?反映社会生活层面深不深?深处是否适当?语言文字精不精?精在何处?应注意保护不同意见。

②全班交流。

每次交流先由一个小组作全面发言,其他各组只作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意见完全对立

的可以展开全班性辩论。

③教师总结。

切忌简单地否定学生,绝对地肯定自己。应该充分肯定大家意见的前提下,适当阐述自己的见解。

优点:写作训练、作文讲评相互渗透;主体作用、主导作用同时发挥;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同时提高。

九、创造发明技法与快速作文教学模式

本模式由张春林、田家骅、贾玉龙、王宝玲等老师探讨总结。

1、 分割组合法快速拟题。如以“校园”为拟题示例:

2、模仿法与希望列举法快速构思

①模仿法:

②希望点列举法:

就是教师拿出一篇作文题目后要求学生说出这篇文章的希望点。例如《参观人民公园》,参观后教师问:你想通过描写公园哪些景物和场面来表达你的心情?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发言。

3、应用“缺点列举法”快速修改作文

自改、互改、群批(抽出中等文一篇在班上群体批改,即师生互改),目的是大家都来找缺点,以期纠偏进步。

十、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

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就是选用典范的例文提炼作文“公式”,让学生用公式作文的一种教学法。

实施过程:

选模型找公式——学模型——用模型——评模型——会模型。

①选模型:备课;②学模型:集体指导,学生学公式;③用模型:个别指导,学生用公式写作;④评模型:讲评课,主要是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⑤会模型:个别辅导,巩固公式。

怎样找公式?

模型的总体公式常常是从结构、写作特点引出的,对于文章局部的其他构件,如题目、中心、语言等。除选择以上文章模型外,还可有段的模型(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总分段等)、语言模型、立意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单项训练的方式在学模型的课上进行。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初论

[日期:2006-05-09] 来源:科研处 作者:田茂中( [字体:大 中 小]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初论

贵州省都匀一中 田茂中(558000)

内容提要:

●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主次不分,轻重倒置;抽象空洞,收效不彰;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认知学徒制与作文教学的共性:实践性,情景性,模仿性,创造性。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确立目标,建立模型,强化训练,搭建脚手架,反思修正,探究创新。

主题辞 认知学徒制 作文教学 模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写作过程本身具有明显的封闭性,使得作文教学也一直存在着相当突出的问题。

首先,重视首尾,轻视过程。现阶段的作文教学,把“一头”“一尾”置于作文教学的主要位置,而把非常重要的写作过程的教学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一头”是指作文的命题阶段,许多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命题上,苦心孤诣,在“自由”还是“限题”上争论不休,似乎一旦命题的问题解决了,作文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作文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可是我们知道,命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它本身并不能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一尾”是作文评讲阶段,我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评讲学生作文上,试图通过归纳学生作文中一些成功和不足,为以后的作文提供借鉴,但是,我们姑且不论老师寥寥数言的评语究竟能讲清楚什么“成功”与“不足”,我们也姑且不论学生是否认真地去看了、去理解了老师的评点,单就是这种“马后炮”能对作文有多大裨益就值得怀疑。“数十年的研究表明,个人无法按预定的方式将知识迁移到应当发生迁移的新情境中。” (《教学模式论》338页高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下文凡出自本书,只注页码〉) 试图将上一次作文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抽象出来,用以指导以后的作文,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知识抽象,难以适用。有的老师倒是对作文的思路、章法等进行提示,但这种“提示”,是一些抽象的、脱离于具体作文情境的概念,学生很难有效运用于具体的作文实践,因为“当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脱离真实问题的背景和专家的问题解决实践时,即使是在其适用的情境中,即使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这种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仍然是惰性的”。(346页) 例如我们给学生灌输了文章的若干种表达方式,若干种论证方法,若干种表现手法,学生都能烂熟于心,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作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倒是不少说不出几条的学生,比起那些头脑里装满了写作知识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好。无论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是我们无数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脱离实际写作情景的作文理论介绍,是无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的,因为“这种脱离背景的教学无法充分调动人最重要特性——判断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甚至“妨碍了学生天然学习系统的正常动作”(339页) 。

再次,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充斥着悲壮的肉搏和无奈的投机。由于无处着力,许多教师操起了旧家伙,打起了文海战术,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一天写一篇作文,试图用量的积累来实现质的突破;疲劳不堪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和考试,采取了各种投机的方式,抄袭现象光怪陆离。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正在面临着这样的严酷而尴尬的现实:当老师在“写什么”的环节上做着“隔靴搔痒”的无用功时,学生却在“怎么写”的泥淖中单打独斗,期盼着老师能给他们有效的帮助;教师乐此不疲地向学生传授作文的“秘笈”(其实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的陈词滥调,满街的作文书中都可以抄到) ,而学生却背着这些抽象的教条而无法下笔:老师的着力点和学生作文的重点难点严重错位,作文教学的效率之低下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基于上述原因,探索和建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授”“讲”错位、“师”“生”分离现象,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当作文教学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古老的学徒制模式却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初步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可以为作文教学开拓一条新的途径的。

学徒制是“在学校出现以前,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336页) 。在传统学徒制中,教师(师傅) 的教学活动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徒(学生) 是从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在这种学徒式的学习中,师傅作为老师始终参与同一实践活动,他们的实际操作为学徒(学生) 构建了标准,而作为学徒,则在观察、模仿、训练、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比如,师傅造一条凳子,学徒始终参与了全过程,从选料、下料、加工,组合成型的全过程,在观察、模仿、训练、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学徒也就慢慢学会了造凳子,尽管起初可能做得不很好,但经过反复训练,凳子越造越好,达到甚至超过师傅的水平,学会了造凳子。我们可以看出,造凳子的过程,并没有抽象、空洞的概念和理论阐释,而造凳子的知识技能就镶嵌在工作情景中,而学徒的学习过程不但非常有效和快捷,而且很快就把造凳子的有关认知的技能迁移到别的情景中,很容易就学会了造桌子,造椅子了。相较于我们传统学校教育中枯燥、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传授,其实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就是把学徒制引入作文教学,试图通过对写作过程的切实关注,来改变作文教学的严峻现状,提高作文的效率。之所以如此,是基于这两者之间有四个共同的特性,主要包括实践性、情景性、模仿性和创造性。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认知活动。我们知道,作文必须通过作者的写作才能完成,理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许多写作理论家、文学评论家对文章的结构等诸多要素尽管了如指掌,但却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学作品来;而一些作家也许说不出几条文章知识和写作知识,但他的作品照样丰富而精彩。学徒制同样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学徒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实践的过程。“学徒制的学习方式的优点正在于它能提供给学习者大量实践的机会。”(341页) 学徒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地获得和提高有关的认知的能力。

情景性是指学徒的学习和作文过程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情景中,离开了特定的情景,这些知识也就不具有这种适应性。学徒学习的知识是分散和镶嵌在具体的工作背景中,比如说,学徒跟着师傅学做凳子腿的榫头,有关大小、倾斜角度、上下的尺寸、相互的距离比等知识就镶嵌在做这一条凳子的情景中,如果我们只是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并不能做出合格的榫头;作文有关的认知同样镶嵌于作文的具体情景中,比如关于某句话,只有在这篇文章或这段话中才是合适的,离开了这段话或这篇文章就不那么恰当了。

模仿性是学徒制与作文的另一个共同的特性。学徒对师傅工作的模仿,使之得以逐渐成为一个这方面工作的专家。这种模仿是基于具体的工作环境,而作文从基础阶段来说,也是一个模仿专家写作的过程,有人也许不太赞成作文的模仿说,这是忽视了作文的实际情况。朱光潜先生说:“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特有的风格。”(《朱光潜美学论文集》第二卷)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作文成长的过程以及学生作文的情况,就能够发现,模仿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作文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从小学开始,学生都是在模仿课文、模仿同学的作文过程中逐渐学会作文的,高中阶段也是如此,只不过模仿的对象不同罢了。从根本上讲,阅读课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专家的作文方法,我们说“读”是“写”的基础,强调“读”“写”结合就是承认模仿是作文的基础阶段。虽然课文是可以模仿的,但课文脱离具体创作情景,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孤立和静止的“文本”,这种的文本使学生模仿效果大打折扣。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了一辈子的名篇佳作,却始终不会作文。所以说,学徒制与作文具有模仿性的共同特性。

创造性是学徒制与作文教学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学徒学会造这条凳子,是为了会造另外的凳子、桌子、椅子;学生学会这篇作文,是为了会写另外的作文。“模仿是作文的第一步” (马慧芳《点燃写作激情,对话写作过程》〈《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一期〉) ,创新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创造。有人认为模仿制约了学生作文的创造性,这不但不符合中小学作文的基础阶段的实际,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解决镶嵌于背景的问题要比解决脱离背影的问题容易,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易于迁移至真实情景”(339页) ,也就是说,通过学徒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创新。这已为众多作家的实践所证明。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写出的,但却闪烁着创造性的智慧之光。

由于认知学徒制与作文存在着上述共同特性,使在作文教学中建立认知学徒制模式具有了可行性。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 确立目标

作文目标包括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向子目标。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立总目标。总目标是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对某个学业阶段(比如高中阶段) 的总要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第二步,分解总目标。把目标按学年或学期进行分解,如高一下期重点学习议论文的论据的选择和使用。高二上期重点学习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等。

第三步,确立单项子目标,是指每次作文训练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尤其强调要有明确的子目标。比如这次作文重点要学会选择论据,下一次作文则重点要学会怎样使用论据等。这就要求作文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自己作文教学要做好全盘规划,科学全面地分解和安排各个阶段目标和子目标,每一次作文侧重于达成一两个子目标。

确立目标,是告诉学生这次作文要干什么,如,我们确定高一学年基本会写议论文,这个阶段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子目标:提出明确的观点,选取恰当的论据,采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如何破和立,如何把道理讲讲得深刻、周密等等。为了达到会写议论文的这个大目标,我们需要写十次作文,第一个子目标通过一次作文来实现等。

认知学徒制的作文目标,包括写什么 (命题) 和“要重点实现的子目标”两个要素。命题上,可以直接命题,也可采用“话题作文”的样式,但需要明确“子目标”的要求,对作文要求进行明确界定,比如限定文体,强调某个要件,如“要运用对比论证的写法”等。

作文目标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有了关注的方向,会促使他思考每个教学步骤在整个目标实现中起的作用,加深对镶嵌在作文背景中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关注和理解。比如,这个材料为什么会用在这儿?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镶嵌其中?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心理学最近心理发展区的要求,要有“坡”可爬:对大多数学生来讲,目标是陌生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不宜采取自由作文的方式。

(二) 建立模型(简称“建模”) 。

“建模就是让专家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观察并构建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相关过程的概念模式”。(350页) 通俗地说,在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中,“建模”就是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亲自动手写一篇范文,并将作文的内在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其作用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应该达到的大致目标,“为学生构建了标准”,(341页) 二是让学生有机会真切感受教师完成写作的过程,从而在他们头脑中树立整个作文过程的基

本认知,三是为以下步骤的展开提供基础。

乍一看,“建模”似乎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写“下水作文”并无多大区别,实质上是不样的。“下水作文”侧重于向学生呈现一个“文本”教师当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文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东西,它更是“静态”的,而建模模则不然,它“需要将内部认知过程外化,尤其要将专家在运用基本的概念性、程序性知识时所利用的启发式过程和控制策略外化”。(343页) 建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从专家的经验中精选出系统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343页) 。“动态过程”与“静态”文本呈现,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既然是“建模”,就必须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和本次作文的实际,“当师傅的思维更接近于学徒,而学徒对师傅的思维一目了然时,学习才有可能逐渐达到既完善行动又改进潜在思维的过程”。(344) 怎么样才能“接近学生”和“一目了然”呢?教师可以用与学生作文同一内容或相似内容来建模。仍然以做小凳为例,师傅要学徒学做凳子,自己就做一条凳子,而不要去做一张桌子;要学生做凳子,在现阶段只能做四条腿的简单小凳,而不能去做工序繁复的豪华凳子,否则就起不到建模的作用。

建模特别强调“专家的内部认知过程外化”,这个要求对教学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对策略知识的“外化”还是程序性知识的“外化”,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三) 强化训练

训练是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针对“作文目标”有关的重点、难点进行逼进真实工作情景的练习,“应该通过高度互动和高度情景化的反馈和建议,关注技能的制定和整合,从而服务于真正理解的目标”。(350页) “互动技能训练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试图完成任务时遇到的特殊事件或问题”。(350页)

怎么进行训练呢?训练强调“高度互动”和“高度情景化”。

首先谈谈建模过程的高度互动的问题。因为建模本身是“高度情景化”的。在建模中让学生广泛参与,例如,在议论文的建模中,在提出论点后,让学生接着往下写,教师也同时写(也可以预先写好,待学生明白并接受“建模”的过程,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好的方式。

训练也可以在“搭建脚手架”之后,利用已“搭建”好的“脚手架”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围绕作文目标进行训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这种高度互动的训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其次谈谈“高度情景化”的问题。“高度情景化”要求有关的知识的技能必须镶嵌在具体的作文情景中,不能脱离情景孤立地进行训练。如我们教学生如何运用比喻,就必须在建模或学生自己作文的语言情景中来训练,反复比较用了比喻与没用比喻两者和差别。而不能把比喻的概念抽象出来,大谈它的用法和好处。因为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这些所谓的好处并不一定有,这些用法也不一定可用。

(四) 搭建脚手架

搭建脚手架就是教师“履行全部任务中学生还不能管理的部分”,(351页) 也就是说,教师对作文进行中学生可能遇到他们难以排除和逾越的认知障碍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写作。“脚手架”主要包括:文体知识、常见的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必要的材料的提供、写作过程的控制策略等。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驳论式文章,但学生对这种文章还比较陌生,这时,我们就可以提供几种驳的途径: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方法,并通过建模(示范) 对他们进行训练,学生便逐步了解驳论的一般写法了;又如,要学生写一篇关于“春”的散文,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观察、想像、联想、思考等方面的基本方法,还可以提供一组有关春天的诗文等等,都属于“脚手架”的范畴。

搭建脚手架要求“精确预测其(学生) 现有技能水平或困难以及某一中介步骤的有效性,是十分必需的”,(351页) 学生已有认知,就不必要搭建,比如,学生已对议论文的结构非常

了解,就不要去介绍和训练;远远脱离学生认知的现实,脚手架也就毫无作用了,如为学生搭建的是写比较复杂的文学作品(如长篇小说) 的脚手架,也没有多大意义。脚手架是动态变化着的,教师既要及时提供,也要及时拆除。学生已经能“自己管理”的部分,则应及时拆除,以免造成干扰和惰性。针对学生认知实际和本次作文的过程中的步骤,搭建和拆除脚手架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特别指出,搭建脚手架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知识和方法,似乎跟传统学校教育中介绍写作的知识和方法类似,实质上是根本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的知识,是抽象的和脱离具体运用情景的,对解决学生的作文中遇到的困难来讲基本是无效的,而搭建脚手架提供的知识和方法则不同,它因需而建,镶嵌于真实的情景中,如我们介绍选择论据的要求,就是镶嵌在建模中间。因而更容易被学生迁移到自己的作文情景中去。

(五) 反思修正

反思修正就是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和解决过程作比较,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解决过程或完善自己的作文、改进思维方法和操作程序,并最终趋向于较为理想的状态。从互动的要求来说,它不仅是学生的再认识过程,同样也是师生合作、不断修正作文的程序和方案的过程,比如在建模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一起思考和修正建模方案,提高学生的认知深度;对学生来说,则是将自己的解决与方案与老师和同学的进行比较,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反思还可以用于学生作文之后。作文完成后,拿它与老师的建模和作文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完善。

特别要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反思”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可以复制和再现教师和学生的作业过程,比如,可以把教师建模的过程动态展示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也可以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作文过程进行动态,效果会更好。

(六) 探究创新

学徒制的目的是让学徒最终参独立的做“凳子”,认知学徒制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地写作文,在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写作了,当然,探究的过程同样包含着反思的过程,也意味着学生向新的认知领域前进的过程。

要特别指出,以上六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并列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交错而构建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一) 这种学徒制会不会造成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缺乏?不会。事实正好相反,它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迁移至真实情境”,这种模式中获得的有关作文的认知和程序性知识和控制策略更容易应用于写作实践中,使学生在创新上游刃有余。传统学徒中学徒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便是实证。而传统学校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人连基本的布局谋篇的能力都不具备,何来创新!

(二) 认知学徒制适不适合现代的大班教学?当然是适合的。它核心是把教师建模的过程外化、清晰化,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交流,这在现代课堂上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我们甚至还会做得更好。当然,不可否认,师生比越小,效果会更好。

(三) 认知学徒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是不是难以实施和推广?不错,不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的教师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勇气也有能力面对的挑战。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厘清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让建模的内存过程清晰外化,如何选择启发策略和控制策略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

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创新方法

2007-01-09 13:22:13 作者:未知 来源:百灵宽带网 浏览次数:49 文字大小:【大】

【中】【小】

一、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

根据语文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新精神和新理念,可以确立未来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此前提下,教师从自身教学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出发,再去探索和创造写作教学的实施方法。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一: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这是一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人的深刻理念。任何人的写作均是先有内在的思想,然后是文字(即书面言语)的外化。缺乏前者,文字就是一种机械的堆砌。而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教师要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角度去培植学生独立的人格、思维自主的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品质。首先,所谓独立的人格,是相对于指令型教学下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灵魂萎缩和思维复制的依附性人格而言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无从谈及特异的和个性化的思维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民主的理念与亲和的情态去尊重作为学习主体而存在的学生,不但悦纳其顺应师长的心理倾向,而且宽容甚至欣赏其离经叛道、标举自我的逆向性思维特征。现代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这样的襟怀。再者,所谓思维自主的取向,就是鼓励学生“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无论是高层次的作家创作,还是低层次的学生习作,其共同本质就是写作主体自主地表达心灵的思想,所以应当如课标主张的那样:“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故必须力克由于人格依附而导致的“趴着写”和“跪着写”的思维模式,只要是维系着写作主体的正义感和良知感,就应当让思想自由地高翔。那种拒绝学生正视社会负面、透视生活底蕴的应试教条,实在是变相剥夺其思维自主的权利,误导其思维向歧途异化。尽管这可能会使学生的写作思维走向韩寒式的“单纯的偏激”,但较之于不敢追求生活的真理、盲目“代圣人立言”要有意义。毕竟,人生的阅历和写作的实践会教育人的思维变得全面和成熟。其次,所谓现代思维品质是确保学生善于在写作中表达自主性思维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凭借母语来尝试创新思维所必备的优异品质,诸如对问题的发现意识、对未来的开拓意识、对真善美的探求意识等等,并使之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将发散与收敛、直觉与逻辑、侧向与反向乃至经验和超验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式思维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达到以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势来创造写作思维的崭新高度。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二: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如是论诗:“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虽然这仅是形象地指出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根本性地位,然而由于初级层次的学生习作与高层次诗人创作具有共通的审美本质,即两者均以写作主体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缘起。正是这种不可扼止的情感冲动,使作者产生了那种倾诉与宣泄的欲望。恰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写作主体通过亲历、沉思、感悟等生命体验的形式,才能不断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激情,从而强烈地驱

动写作主体用物化的文字去倾吐。否则,就会出现我们所习见的情感苍白的应试作文,这自然缺乏对阅读者心灵的震颤力。为此,我们反对纯技术主义倾向对写作主体自由活泼之情性的阉割,反对让学生在对体裁模型和结构套路的刻意追逐中丧失自由之情性。详而言之,我们力主在写作教学中恪守下述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是忠实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情感与经验有密切的关系。”“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由此生命体验而生发形形色色的真情。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而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既有挫折、苦难与沉沦,也有成功、搏击与升腾,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透视与感悟,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才有汰尽粉饰之纯度。以任何名义,诸如“主流与支流”、“一般与个别”、“本质与表象”等等方式而人为地给学生划定写作可以反映的“应然生活”,势必导致其心灵与“实然生活”之间的分离和隔膜———这就本质而言是对真实生活的背离。再者,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态度对待生活。即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所谓“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既不能人为“拔高”来对原生态客观生活作审视、感验和评价,也不能以蕴含工具理性的一统化“大我”排斥甚至取代鲜活生动的“小我”,而是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这样,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才是赤子其心、根深不移,因其信度而能赋予作文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是冲击力。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三: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将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将更有广度和深度地介入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而全球化大市场经济不但要求物质生产领域持续创新、筛汰“克隆”,而且也势必深刻地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产领域,从而使人的审美时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从一统化和从众化转向追求独特风格和鲜明创意。表现在写作教学上,更当如此。用现代语言学来观照,社会化的语言与个性化的言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共性的语言之运用,亦即个性化的言语之展开。从平面和静态的语言到立体和动态的言语,这种具化的过程自然要求写作主体追求如是境界:努力刷新一般化的“公共话语”,尝试运用为独特的主体所拥有的“个人话语”。而从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共生共长的角度来观照,既然我们主张写作主体要培养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那么,与这种烙有主体生命痕迹的言语内容相吻合,作为其外化的言语形式也应具备写作主体的个性特征。为此,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处理好下述关系。首先是引导学生理清言语摹仿与自信自创的关系。优秀的范文总是闪烁着显现自身魅力的言语风采,对学生言语实践和发展具有无可否认的借鉴和摹仿价值。学生通过深读范文来积累语词和句式,但不能“入套”而不“出套”,应当自信如同走个人的生活之路那样来自创个人的言语风格,高标一帜,坚执无疑。他人恬淡清馨、不失儒雅,未必我辈不可汪洋恣肆、英气磅礴;他人含而不露、意蕴沉潜,未必我辈不可棱角分明、锋芒逼人,如此等等。其次,引导学生认识长葆天籁与自觉习染的关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清纯的校园文化所怡养而成的童真之心至为可贵,我们应当让学生保持这颗纯粹的童心和由童心所传达出来的天籁之声,反对急功近利地去人为拔高,致使童心不葆,言不由衷地成人化甚至英雄化。只有在守护言语天然本色的基础上,并通过长期充满艺术气息的听说读写之言语实践,才能自然而然地渐趋写作主体颇具个性特色的言语境界,涌现出那种蜕净笔端匠气、言语才情独具的少年作家。如是,写作教学可谓有硕果矣。

总之,上述写作教学价值取向,旨在通过有内涵、有品位的写作教学来达到“树人”、“立人”之目标,从而使写作实践的过程成为个体生命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

的教化和陶冶之进程,使青春灵魂通过文字洗礼而更趋真挚、仁爱和美丽的大化境界。

二、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从方法层面看,师生双方默契配合的写作教学,如同开阔的精神地平线上导与驰的艺术。在这个驰骋心智的过程中,新课标精神正在“导演”写作教学的课堂剧。

1.导入生活。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课标提及的这些导入途径有: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等。事实上,网络时代,不出教室尽可纵览世界、过滤纷纭生活;而走出教室,体验自然、感悟人文、积淀情思,自当更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林林总总的“生活”,不啻是写作主体所感觉到了的“事相”,主要是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所谓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换言之,只有找到了写作主体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孙先生还认为:“本来,孩子都有自己并不一定与流行的标准化的模式相同的初始观感,这应该是最为宝贵的,只要经过几个层次的转折就可能上升到更新、更具开阔视野的高度。教师本该引导青少年贴近这种独特的初始观感。”教师应尊重并珍惜学生这种原初的感受(这是最富个性色彩的精神现象,有可能升华为创造力)。让学生的心灵如同“建构”课堂知识那样去“建构”客体的生活,这样自我与生活才合二为一。因此,所谓通过作文去表现生活,最终就是通过作文去表现真实的自我。

已有语文教师在尝试“人性化作文教学”,其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其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发现”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哲理,去“发掘”人与社会的奥秘和意义。

2.激发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发现“动情点”的过程中释放写作欲望,变外加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作负担为写作乐趣。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积累、思想深度开掘基础上建立作文题库的方法,不失为一条简洁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有教师称之为“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精神家园”。其操作程序如下:首先,异质分组、提供备选题目。将全班学生按照合作学习原则,异质组合,组内充分合作,在协商基础上提供若干个备选题目,每个题目附上200字左右的简要说明,阐述出题的理由、根据以及写作思路。其次,全班筛选。各小组所提供的备选题目都要经过全班的讨论、质询,获得90%以上的满意率方可入选。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题库。教师将所有入选的作文题目,分类整理后印发给全班学生,学生每学期可以从中自由挑选题目进行习作(不要求写尽所有题目,但有一个基本数),最后动态滚动。即每个学期都对作文题库进行滚动式更新,筛旧增新,激发全班竞选题目活力。以后,教师再装订成册,这就建立了学生们喜欢浏览、徘徊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心灵徜徉在这座一步步以自己青春的热情和智慧营造起来的“精神家园”里,扑面感受着无比亲切、熟悉的生命气息,心中时时涌起写作的热情和灵性冲动,试问:这样的“零距离”写作不就是一种享受吗?不就是享受倾吐的畅快和表达的满足吗?所谓“人”“文”合一不就达到了完满的实现了吗?

3.注重积累。这里的“积累”除了上文提及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积淀外,侧重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列入推荐范围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三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自主选择,读整本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标在弱化语文学习其他刚性指标的同时,着重强化了课外阅读的刚性指标,这是引人注目的。这除了在宏观上可以促成学生的人格文化之提升外,一个具体的指向就是配合写作教学。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吸纳与倾吐的关系,无法设想只写不读会导致学生怎样贫乏与苍白的作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课外阅读对发展其写作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另外,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而且,这一“读”与“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奠定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对于应付作文统考也将是一把万能钥匙,足可以不变应万变。

4.放手评改。呼唤“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一线语文教师也已经在摸索中逐渐创造出烙上自身教学个性的作文自改模式。其操作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确定自评自改文章的顺序和内容(评分标准)并予以公布。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指统览全文基本思想内容和结构框架;局部,指段落乃至字词句等细部。两者之和即构成自评自改的内容。第二,组织学生分组轮值评改、交替运作。每次由一名学生朗读文章,提出评改意见,其余同学提出补充建议(含作者自己的看法),允许争鸣,并由轮值学生打出等第后交还作者自改。第三,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全班荐评的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同学共赏析,教师作点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这样的评改效率高,又能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收效显著。

5.优化师评。把写作评价和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求提升教师评价的质量。教师的目光应聚焦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个基本目标上,在学生自评自改中,他扮演着一个主持人和协调者的重要角色,其当堂口头点评贵在精简、一语到位,能使全班学生都信服乃至佩服教师的睿智眼力、精彩口语和敏捷才思,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投资。

至于书面作文评语,是联系写作教与学双方的重要管道。正如有教师在实践中已深切领悟的那样,优秀的评语应当双重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格成长。它不但能引发学生写作的强劲内驱力,而且能唤醒其热爱未来、憧憬理想的美好情愫,坚定其力克困厄与挫折的意志力量;它不但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其言语的文化品格,而且能对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影响力、情感上的向心力和人格上的感召力———如是,作文评语的功德可谓大矣。

感动话题作文示例

[题目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想起1999年高考“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以此来说明自己是如如何何的坚韧、坚强。所写事情令人感动吗?能够赚得阅卷老师的一把同情泪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自然,上述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永恒的情结

山西 白赟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渗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情感体验,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我探索,寻觅,这神奇的力量。

深蓝色里,夏的繁星,秋的皓月,飘渺、神秘、旷达。夜晚吸引了太多的梦,因而深不可测。想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坠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仰望天空,古人借星宿占卜吉凶,今人数流星暗许心愿。物是人非啊!辉煌的,悲壮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历史在混沌的天地间飞速转动,千年,万年,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而这世上还有些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吧?

沉默。良久。氤氲的云雾罅隙间,一道口子被拽开,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浸透了世界。日出是宇宙见最完美的动画。即使每日黎明,总是在一片迷蒙的天空里出现那一轮生命,我还是愿意隔着层层化学烟雾极目远眺,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远眺。无论你有多么沮

丧、烦恼,都会被这温柔的色彩包容,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绪于那血一样的灿烂之中,你会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你的眼睛竟可以收容这么多的美好,你所在的空间竟如此博大!

这能量的源泉不仅给每日的生活注入新鲜,更引导我们进行感性的认知,理性的思考。它点亮世界,点亮我们的眼睛,正如人类文明点亮历史。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挖掘到的,是大自然提供的感动因素。黄河的浪涛拍打出传世的儒家文明,亚马逊的急流冲刷出神奇的玛雅文化,虽然愚蠢的我们至今探求不到大自然提供的千万种力量,而文明,毕竟在向前发展。大自然在适当的时候挑一些适当的人,将自己封存久远的内涵奔泻出来,让他在瞬间找到所谓灵感,赋生命以弹性。近代哲学家康德说过:“仰观星辰,遨游森林,最足以给我冥想的机会。”李白、毛泽东、歌德、贝多芬„„他们都曾用心灵和自然默默无言地对话,被自然感动。然后,他们或承载世界,或改造世界。

浩瀚的时空里,我们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微生物。而能在这样一个凭少年英气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与无数的前人面对同样的自然,接受同样的感动,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管自然是否选我们做那个能接受其宝藏的人,只要拼搏了,感动了,彻悟了,一切,都无憾。

感动,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情结。

[评语]

这篇“神奇”的文章围绕一个富于哲理的_问题是什么使人类的一切情感体验升华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作理性的深层思考,探求“感动”的内涵和真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能够思辨、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分析说理;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位会取譬,善选例的作者的犀利有力、周密严谨的推理论证。古人云:“文无定法。”于此可见一斑了。

感动

山西 赵琦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评语]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毕业时同桌送“我”的一片银杏叶书签而今已经变得枯黄,拾起它,让“我”感动。于是,作者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列举令我们感动的诸多事例之后,笔锋一转,提出“感动是什么”的设问,并在文章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从正面做了回答。统观全文,脉络清晰,衔接紧凑,语言畅达,内蕴深厚。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江苏 李霞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简评:这个雪天里的故事很感人,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

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

渴望生病的女孩

江苏 刘进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是那么渴望生病,而且是轰轰烈烈地生一场大病,你是否会相信呢?

这是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也许那是杜撰的,也许太夸张了,可我相信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为此而感动。

一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残破的家庭中。父母早年离异,她跟了父亲。父亲续弦,她便跟着父亲和继母开始了新的生活。继母并不是那种刻薄的女人,也没有恶待她,只是冷漠--一种彻彻底底的冷漠。用女孩的话来说:我倒真希望她能骂骂我,哪怕凶一点也可以。继母带来的年幼的儿子自然承受母亲加倍的呵护,而且得到了父亲全部的爱心和欢声笑语。从此,女孩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而收敛的个性又使她的交友范围日益缩小,莫名的自卑和抑郁纠缠着她。

一个孤独的女孩就这样在冷漠的环境中挣扎着。这一切仿佛像浓重的雾将她裹住,任她如何逃遁也无法摆脱。

意外的一次生病,却让她渴望了很久的温暖又回到了她身边。那次她病了,父亲为此感到心疼,请了假在家陪伴她;继母也一改往日的冷漠,特地为她买药、做菜;顽皮的弟弟也变得乖巧了许多。女孩在这样的一次病中,体味到了她终日渴望的关注,她成了焦点,中心和主轴。

后来,她学会了这样一种伎俩:不断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严重的和不严重的,只要不是致命的病,她都愿意!

这是一个女孩的渴求!一个孤独无援的女孩,只能采取这种自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渴望被爱。一个祈求终日与病榻相依的人,在她的心底却荡漾着一种明澈的情思。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孩将这一切推向了极致。有一次,她本想折断自己的腿,可以在床上躺几个月享受几个月被爱的温暖;可这一次,她没有掌握好伤害的尺度,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左腿。她的一辈子与轮椅相伴了。

她坐在轮椅上,也许这一次她将被人时刻关注,再也没有冷漠来袭击她了。

她是不是在想:只要为了被爱,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条腿又算什么呢?

她是不是会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还挂着微笑呢?

简评:

或许这个故事是杜撰的,或许太夸张了,但我真的如作者一样,为此而感动。 但是,不只是感动,我还有思考:为什么女孩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为什么她采取自虐的方式?

由此我想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

愿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有所深思,有所警醒。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2006-08-29 21:29:20 作者:老九 来源: 浏览次数:74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坚持个性化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新。学生在体验千差万别的生活后,独立地运用语言文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那么,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坚持个性化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意志、驾驭语言的能力等,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是极具个性特征的。而一个人的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坚持个性化教学,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第一要创设个性化作文的条件和氛围。教师要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给学生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自已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

第二要指导个性化的作文。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性地教学: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开放课堂;鼓励学生放胆作文,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开放心灵。坚持个别化教学,提倡个性化语言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每个人在体验生活时的感受不同,必然产生个性化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该会是如何的千姿百态、绚丽夺目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像这样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会产生“有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喜人景象,岂不更令人称奇?

二、动用多种形式作文 培养创造性思维

运用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多方位地训练思维,发展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一)多角度作文,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可以使学生依赖于发散、转向、创优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发散性的目的。

1、多角度立意。例如提供“电脑进我家”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学生有反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快的;有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的;有反映电脑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受益无穷的;也有反映电脑给儿童视力、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呼吁专家整改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极有创意。

2、变换主题,续写课文。如写《乌鸦和狐狸第二次见面》、《龟兔第二次赛跑》、《狼向小羊扑去之后》„„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创作。不少作文想象合理、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二)求异作文,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求异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去考虑,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发现新结果,可以有效地训练思维的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在写《我的老师》时,未经提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对象是现任教师,也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前任教师,其实此时学生的思维被“卡”在了狭窄的“喉道”上。当教师组织讨论“老师”这一概念范围后,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通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幼儿园的老师不是自己的老师吗?父母不是自己的老师吗?小伙伴、邻居、长辈不也是老师吗?三人行,不也是必有我师吗?再者,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条牛、一只小鸟„„凡是教育过、启发过自己的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思维必势如破竹般被打开,各种新颖独特的构思似泉涌上心头,喷出绚丽多姿的创造性的水花。

(三)想象作文,训练思维的跨越性

加大思维的跨度,丰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作文,就是指导学生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或虚设,或幻想,或转换,重塑新形象的作文过程,可令思维跨越时空、无限地拓展开去、构筑多维空间,使思维的跨越性得以强化,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永不枯竭。

1、假设作文。假设某种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补充。如《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假如我是校长》、《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幻想作文。如《为2050年设计蓝图》、《20年以后的我》、《我发明了新型课本》。

还可写写童话诗、童话故事。这样一些富有情趣的设想,为这群“白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吧!

(四)即景作文,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即景作文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形象生动的作文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把自己直接认知和领悟到的内

容写下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即景作文,可以使学生反应敏捷、迅速,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1、音响作文。如写《中秋赏月》时,我先让学生赏月,再播放《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并配之诗歌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悠扬的乐曲,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将学生笼罩在了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使其不吐不快,欲罢不能。于是,一篇篇饱含激情,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气呵成。这种与现实生活贴近的音响作文,可迅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多“官”齐动,情动而辞发。

2、生活素描作文。即利用小品表演、媒体演示等手段,再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让学生感知并立刻写下所见所感。也可实物呈现,或抓住突发事件、突现景象(如彩虹、风、雨),让学生感知,并即刻写下所感悟到的内容,都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模仿作文,训练思维的连动性

思维的连动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仿写就是指导学生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的过程,能减缓习作坡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善于联想,善于向纵深、反面或相似、相关的事物上去思考,训练思维的连动性,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

如《秋游景山》的第三段,作者按方位顺序记叙西、南、东三个方位所看到的景物。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方法,写一写《秋游试剑石》。先让学生将家乡与北京的景物进行对比:北京有厂房、高楼,家乡也有;北京有公园,家乡也有;北京有立交桥,家乡没有;家乡有瓯江,北京则没有„„讨论后,让学生写时注意取舍。由此,学生懂得了怎样去模仿,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仿写就有了兴趣。从学生的仿写看,虽然看得出受了课文的影响,却找不出其生硬的痕迹。显然,当学生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后,思维在“类比”中又高了一层,这便是仿写的功劳了。

此外,还可仿篇、仿句,但要注意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仿中求“创”。

http://yw99.cn/article/2007/0728/article_3149.html

http://yw99.cn/article/2007/0728/article_3149.html

作文创新教学因素剖析

http://www.hnedu.cn 2005-10-9 9:51 来源:湖南教育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作文创新教学关联到哪些因素呢?

一、 宽松开放的环境

作文创新教学需要一个宽松和谐、开放活泼的立体环境。首先是学校管理,需要创新,要有一种使师生能充分释放聪明才智的机制。它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在这样一种机制下,教师能解放思想,潜心作文创新研究,学生能开动脑筋,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其次,是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技化,给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国际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交互性强,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开放度大,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保证了作文创新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开拓敬业的教师

作文创新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和探索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精神。教师的教学应当不断地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要不断选择、探索、变革和创新。

(二)、敬业精神。作文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默默耕耘在教学的田野上,才能不计个人得失去探索。

(三)、创造性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处理信息来源要能够灵活机智,求异求变,不要设置条条框框,能突破思维定式,树立起教师创新的形象,从而影响学生。

三、 个性张扬的学生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空间。如何创设这个个性心理发展的空间呢?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动机。教师可运用调动情感、求知欲、好奇心等方式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动机。

(二)、创新习惯。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教师要在各方面先养成学生一种创新习惯,要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思维或行为。否则,在写作中一提笔就可能落入俗套,作文就写不出新意来。

(三)、创新能力。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需要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就作文创新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学生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审察,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此即彼地联想,培养联想力;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辨证思维,培养思维力。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象力丰富了,思维力敏捷了,作文创新的环境也就开阔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创新作文来。

四、 独具匠心的作文

“千人一面”,学生的作文模式化,已成通病。这是“应试作文”的“成果”。“嚼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时代呼唤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的创新作文。创新作文在文章的诸多要素中应当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突破:

(一)、与众不同的立意

立意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题。显然,人云亦云,毫无价值,它必须要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比如对俗语“无风不起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知难而退”等,就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要迎难而上”等。

(二)、鲜活新颖的题材

单调的生活环境,沉重的课业负担,使的学生的作文的表现空间极为狭窄。学生的作文材料总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其实,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细心观察、留意,就会发现许多鲜活新颖的材料,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写入作文。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些方面取材:

1、异域风光。人类本能的对新鲜或神秘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方面的材料会使作文可读性增强,面目一新。

2、奇人奇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奇且有趣,拈来作文,自然生色。

3、心灵碰撞。只要打开广阔的心灵空间,无尽的思绪就会纷至沓来。关键是要鼓动想象的翅膀,心灵飞翔了,就会有写不尽的新颖题材。

4、美的发现。美无处不有,对我们来说,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纯净无瑕的优美、浓烈醉人的壮美、怪异奇特的现代美„„. 对美的领悟能力的增强,使学生感觉逐渐细腻,内涵日益丰厚。这样,鲜活的题材就会活蹦乱跳,汩汩而来。

(三)、不拘一格的体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就不局限于几种常见的文体,一些文学体裁可让学生一试锋芒:

1、 天真深刻的童话寓言。

2、 意象朦胧的诗词散文。

3、 冲突尖锐的戏剧文学。

4、 无巧不成书的小说作品。

在这些领域内,学生能大展才华,创新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巧妙奇特的布局

学生作文有先模仿后创新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布局模式后,就不必拘泥模仿了,就可以创新破格了。如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可以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小说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局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外的效果。总之,文章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五)、灵气生动的语言

语言决定了文章的档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反映生活的语言自然也是千百万化的。我们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训练的方式有很多:

1、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的创作,确立一个意念,然后要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看看谁的语句最佳。

2、自由组合。随机选出几十条互无关联的成语,让学生写出一段具有情节的故事。

要求语言运用自然,富有时代气息,并有一定的高潮。

3、小说接龙。确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教师先写一段序幕,然后让学生续写。要求情节合理、符合性格的同时前呼后应。

4、古文改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语言锻炼方式。古人的语言博大精深、意蕴含蓄,改写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学习语言的过程,能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此外,还有表现手法的突破(如自由虚构)、篇幅的突破(如名人传记)、情感的突破(如爱情憧憬)等等,都是学生作文创新的表现。

总之,学生能否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创新能力能否发展,关联到方方面面,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需要整合,才能达到目的。优秀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努力使其延伸到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创新的过程总会有不成熟的印记,需要教师的大度宽容,使学生更为从容地迈越成长的过渡期。希望我们共同创造宽松开放的环境,整合好作文创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马康国)

优化作文教学提高语文素质

王 澎

--------------------------------------------------------------------------------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文" 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纲》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

作文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难点。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

整个小学时期的作文教学是由三个阶段、六个步骤、若干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所谓三个阶段是指:一、二年级练习说几句话为主;三、四年级以一些片段为主;五、六年级练习成章作文。六个步骤即每年级具体要求;若干环节即单元的单项训练。教学活动应在《大纲》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出具体的系统计划,逐步实现各项小目标,由量变向质变飞跃,实现教学目标。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作文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可以看出:

观察接触 研究分析 反作用于 选取修补

作文应具备观察、分析、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功。语文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这些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说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其二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使文章缺乏条理性。针对以上三个原因,作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以提高作文能力。

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古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二、指导观察、交给方法

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例如中年级作文中,作文的命题本着" 小" 的原则,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如让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则可以分解为写《小动物的外形》,《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多个小项。以减小难度,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 师生共同审题,找出题眼。2. 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 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 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 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再进行重点指导,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准确、生动„„但无论怎样不能指导过细, 以防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三、" 模仿" 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十分必要的

茅盾先生曾说过:" 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 怎样写" 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的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风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地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再如:句式模仿。小学课本中的某些段落用一些比较的固定的句子连接起来。《跳水》中渲染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式" 只要„就„" ," 即使„也„" 等。这些句式扮演的角色不同,又适合自己" 抛头露面" 的场合范围。阅读教学中,教师联系上下文注意给学生总结其特殊用法。学生掌握了规律,信手捏来记一场面,状一景物,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又如创造模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物

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是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模仿就是创造模仿。特别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知识范围的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 怎样写" 。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模仿,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它既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

一、模仿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境遇尴尬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是世界各国母语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它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抄袭、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现象,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作文教学的极大关注和深切忧虑。参加中考、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们经常被一些老练的漂亮文章困扰着:给它打高分吧,怕以后被证明系抄袭之作而引来非议,甚至是版权官司:不给高分吧——又怕错判而误人子弟。例如2001年江苏省高考阅卷时,曾宪一老师所在的第六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现了两篇佳作,请“伯乐”读给全组的老师一听,结果有人说见过,让她拿出证据~时又拿不出来,致使当年江苏省近30万考生仅批出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和套话已经蔚然成风。如对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的抽样调查显示,竟然有40%的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这种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更有甚者,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和套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从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灵性与活力,观察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察觉不到他们敏感的情思与丰富的想象力,阅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的作文中已经没有稚气,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只是成人化、社会化的东西,有的只是脱离了精神的躯壳,有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和近乎轻浮的文字游戏。这种模式化倾向也是作文教学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第一段]

摘要: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变化写作是转变到创新的中心桥梁,培养创新能力是作文创新的核心内容。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是抽象、不可为的,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可操作性的实践渐变而行。 关键词:创新写作 变化写作 模仿写作 一、课题的缘起学生作文,文思枯竭,为文造情,身披百家衣,千篇一律,临渴掘井,向称难事。究起原因固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然其大端,不外乎二。其一生活贫乏,感觉麻木。苏格拉底说过:“没有观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生理上耳聪目明,精神上恰似瞽目。因此,作文教学中,交给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效的积累素材是写作之根基。模仿写作解决了写作中这一痼疾,模仿作者发现素材的标准和方法,模仿作者思考问题的条理和线索,模仿作者的谋篇布局,在模仿中拓宽思维空间,不仅是模

仿,跳出模仿,写出别出心裁来。其二意识薄弱,方法单一。传统的程序化、序列化的作文教学淡化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削弱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就像解数学方程按部就班。因此,找到一个下笔的切入点,让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可写,懂得谋篇布局是很必要的。在经过改写、缩写、扩写等变化写作中,促使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向,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由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强化,写作能力得到迁移,逐步走向创新作文。“模仿是取得声望、受到社会赞许、安全,以及运动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等的有效措施”模仿主要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分析、理解的心理基础上,通过观察、积累习得。儿童的模仿还能产生表象。这些表象就是日后思维的基础,创造的基础。创新主要是建立在各种思维、灵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习得。在模仿、变化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迁移。学生胸中列百万雄兵,布阵合理,则临阵调兵遣将,从容自如。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今天,课题教学所实现的目标之一。学生有内容可写,更是写得标新立异。从模仿走向创新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而展开。二、模仿到转变的研究设计(一)理论基础1、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儿童一开始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复杂的模仿包括对模仿对象的感知和理解,是与思维过程相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以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模仿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无意的模仿到有意的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性内容的模仿”。 模仿和创新的心理基础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模仿通过强化、动力定型、定势心理等逐渐习得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过迁移、打破定势、进行思维、联想、想象,从而走向创新。二者并不是绝然分开的,互有渗透。在模仿中不断增加着创新的因素,在创新中也经常留有模仿的痕迹。 模仿是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是走向创新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反过来,创新是模仿努力的目标,是模仿的目的和归宿。可见,作文教学从模仿导向创新是符合心理学的规律的,也是正确的。2、遵循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教育学上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通过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他们的身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的,一个人的思维也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即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少年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 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遵循这些规律,适应这种顺序性、阶段性,循序渐进地授以德育、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在童年期、少年早期,在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写作技能积累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意义上的写作,那是不现实的。美国的一位神经外科专家,怀尔德·彭菲尔说:“儿童在九岁至卜二岁以前是学话的专家”,学话即模仿别人说话,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儿童学习语言文学,不是机械的,一模一样地重复大人或书本上的语句,而是通过模仿从成年人那里或书本中学得的各种语言格式,然后再类推出,更多的格式来的,如儿童听到“猫捉老鼠”,就会类推出“狗咬人”“鸡啄米”“猪吃食”等句子。由此可见:人的语言创造能力的习得就是在模仿中萌芽。教育教学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表现在作文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先模仿,然后逐步摆脱模仿,走向创新。 3、遵循了写作学的有关规律朱煮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也说过:“记事记清楚了,说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象样”就是符合“规矩”,如何才能符合规矩呢? 那在训练之初就得循‘规’蹈‘矩’,严‘格’模仿,严‘格’训练,久而久之,便能欲‘方’则‘方’欲‘圆’则‘圆’,既合规矩,又不拘于规矩”。当代李宗经在《谈中学生作文的摹写》一文中说:“模仿写作就是‘照样子写’,即以某一篇文章为范

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学生作

文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不会望题兴叹,惧怕作文了。”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摹写是

知识的迁移,是对范文的借鉴,是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二)模仿到创

新的转变模式模仿到创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渐变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模仿通过强化、动力定型、定势心理等逐渐习得知识和技能,然后通

过迁移、打破定势、进行思维、联想、想象,从而走向创新。写作教学中,其转变环节如下: 语言创新 变化写作 创新写作 模仿写作 训练语言表达 语言得以再现 拓宽思维 思维变异 思维创新即:1、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模仿通过仿思路、仿内容、仿结构、仿语言、仿方法

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选材能力,训练学生的组才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再现

能力,由此为创新打基础。2、变化写作可称为“半创新作文”,是模仿写作的基础上更进

一步。通过缩写、扩写、改写、变写中造成迁移,在熟的基础上生巧,最终达到创新的境地。

3、模仿变化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语言得以创新,形象得以创新,手法得以创新。在这种

基础写作中找到了写作的切入口,定准了创新的基点。三、从模仿到创新的具体教学策略(一)

模仿写作,夯实作文创新的基础 前面已经论述了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是写作入门最行

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思维水平定型之前抓紧从模仿向创新的转化教育培养,对其写作水

平,思维能力都会大有裨益,这也是写作教学科学化,系列化的重要体现。 1、模仿

思路,拓宽思维空间 每篇文章都有其自己的思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想法让学生进

入课文,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苦同乐,进入无“我”之境,从中把握作者的思

维流程,以便在写作中有思路可仿。在写作时,又要使学生跳出作品,进行远距离的欣

赏、评价,高屋建领的加以运用,象一个导演那样在那里调兵遣将,安排情节,布置场

景。长期的仿思路训练,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其思维空间。如:《背影》教

学中,模仿作者以“背影”为线索表达深厚的父爱的方法。在一次表达“母爱”的写作中,

有一个学生用经常抚摸自己的母亲的手来表达了母爱。他写到:“今天抚摸脸庞的母亲

的手是仍然那样的温暖。但是,突然间发现这双手不那么柔软了,仔细一看这双手何时

布满了茧子。儿时细柔的双手,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化着,留下的不仅是皱纹,更是劳动

的深深印痕。这双手抱起了我,这双手喂养了我,这双手扶起了我,正是这双手给了我

很多很多,看起这双手百感交集。”学生“手”为线索表露了,母亲深深的关怀。就这样,

在一次模仿写作后,呈现了角度新颖的佳作。创新由此开始。 2、模仿内容,训练选

材能力 模仿作者发现“素材”的标准、方法。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

素材的能力。学生们总在嚷嚷“老师,没什么好写的”。其实可写的东西很多,只是你善

不善于辨别这可不可写,那可不可写,这种发现素材的能力也要通过训练习得。如:在

朱自清的《背影》文后就有意安排了一项练习,要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新的壮丽的背影”。

学生回忆家人、亲友、老师、同学、邻居等等人的背影,说出这些背影的特点,挖掘其

形成的原因。在回忆家人的背影中学生写到:“家人温馨的背影”老师的背影时则是:“严

肃而温和的背影”同学的背影写到:“充满友爱的背影”。在这次模仿中,一篇篇的“背影”

为题的作文涌现而出,同样的背影但述说的不同的主题;同样的主题,但是写作角度却

是独特、新颖。在这次模仿基础上,让学生想生活中的那些细节能反映深刻主题,学生

想到:昙现的微笑,温暖的问候,轻松的扶持,挖掘出深刻的含义。模仿内容中,学生

的选材能力得到了提高,独特的作文在这种训练中自然流露出来。 3、模仿结构,训

练组材能力 文章有格,每篇文章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按不同的结构组成。如没有一定

的结构,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则只能是一盘散沙。仿结构,就可以训练学生串珠

的能力。 如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消息的基本

结构: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然后布置学生写一则新闻,要有引题、

正题、副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消息的全部结构,至于变化就不难了。在仿结构中,解决了学生在写作中无法谋篇布局的困难。4、模仿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写作文,有时并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由于不知道怎样把所想、所思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有时想得好好的,写过来却干瘪、枯燥,不是那回事;此即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辞不逮意”、“词不达意”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犹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太紧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仿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部分,《石壕吏》中的对话描写的仿写,在这种仿写中避免学生作文枯燥无味的弊病。在仿写老舍的《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中的暴雨的细节时,学生写到:“雨一来就劈里啪啦响声不断,雨之大,似黄豆一拥而下,落在地上摔的无影无踪。”“雨和风一起,来到了我们中间。雨帘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像瀑布似的雨哗哗的下着,土阶边很快积起了水泡,泛来泛去地乱转。”在这种模仿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语言不在是枯燥无味,僵化生硬,避免了一个词语翻来覆去客串整篇文章的现象。 5、模仿技法,训练写作技能 古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平铺直叙的,往往通过各种写作技法使之腾挪跌宕,引人入胜。如《项链》中悬念的设置,《药》中的明暗两条线索,《老山界》、《天山景物记》中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荷塘月色》中的比喻、通感等等。技法既可从写作教材中直接学习,也可从范文中间接体会。通过分析、体味,让学生尝试模仿,促使写作知识产生迁移,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变他人的技能为自己技能。如:学习《阿长于山海经》中学习几个材料组合表现阿长的性格特点的方法。在一次“爱”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一个学生以“师生情”“友情”“亲情”三个不同方面的“爱”的组合来表现了“爱”的深刻含义。在这种写作方法的模仿中,学生学会自如地调兵遣将的方法,熟识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又能创新。 (二)变化写作,迁移写作能力 变化写作,也有人简称为变写。即“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种变动,写出与原文基本相近又有所不同的作文,这种训练叫变写”。变化写作是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钱龙梦曾称之为“半创造性的作文”,变化写作是模仿写作走向创新写作的重要一环。作为语文教师,要适时把握这一环,灵活多变的引导学生做大量的变化写作训练,不断强化,造成迁移,使学生在熟的基础上生巧,最终达到创新作文的境地。变化写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缩写,语言得以再现是在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按一定要求压缩精简文章的变化写作方式,同时它要求保持原文内容与结构上的相对完整。缩写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从而学习别人的构思,锻炼自己的语言再现能力。如在讲授《芦花荡》一文后,我就要求学生用50字以内的文字缩写本文,不得改变情节和主要思想,然后根据自己所写,讲述这个故事的梗概。学生写到:“老头子悠闲地穿梭在芦花荡中,芦花中飘逸着的小舟联系着荡内荡外。智打鬼子的片断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谋划中的钩子一个个找到了鬼子,让鬼子成了瓮中鳖。”缩写中不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在这种概括中语言得到了再现。这种语言再现,何曾不是语言创新呢? 2、扩写,结构得以拓展即把短文扩展成长文,它不是在原短文的基础上重复哆嗦,画蛇添足,而是在原短文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充实内容,拓展结构,这种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模仿写作能力向创新写作能力的转化。如《卖炭翁》一文,短小精悍,及为简练,但文词间又洋溢着张力,是扩写练习的好材料,在阅读的基础上可揣摩官吏、卖炭翁二人的性格,在具体情节上便于“添枝加叶”,“增躯增干”,如扁鹊卖炭翁是如何艰难地运炭,官吏如何横行霸道,卖炭翁被抢以后悲凉的心理。如《篇鹊见蔡桓公》如扁鹊如何下决心逃走,如何决定逃向哪里,桓公临死前的悔恨心理。有一个学生想象桓公与妃子们平时耻笑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具体情节,写到:“桓公说:„扁鹊这种人朕最

看不惯了,就想做一点小事情邀功请赏。‟妃子:„是的,皇上。您多年龙体安康,能有什么病。扁鹊想立功伤透脑筋了。”学生在扩写中发挥了想像力,充满想像力的扩写不在是简单的内容附加,而有了新的活力。结构的拓展,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想像力,而这种想像力的文章往往充满新意。3、续写,内容得以充实续写是把没有完成或故意不写完的文章写完整的训练方式。续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向,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合情合理地把情节进一步展开下去,使得续写上既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又和前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如:鲁迅的《故乡》后就曾让学生想象八十年代,宏儿回到故乡的情境。有一个学生写到:《故乡》写于1921年,到八十年代,宏儿已是七十多岁的老教授,宏儿回到家乡看到的是一幅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宏儿的心情是喜悦的。儿时的伙伴水生己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但仍在儿子办的厂里忙碌,在水生儿子的厂里还碰上了热心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杨二嫂的女儿。想象丰富合理,有一定的新意。4、改写,思维得以变异改写是从不同角度对原文加以改造的训练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改变内容、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改变表达方式、改变语体、改变角度等。如果说仿写、借鉴、缩写、扩写、续写是和原作者求同思维训练的话,那么,改写则是一种求异思维训练,接近于创新思维,只是多一个别人提供的材料而己。中学阶段的改写除改写内容外,一般要求改写时基本内容不变。如我在讲授《桃花源记》时,就让学生用桃花源成员的身份讲述桃花源,在《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来假想船上碰到的不是卖蛤咧的叔叔于勒,腰缠万贯的叔叔于勒。有一个学生写到:“于勒随腰缠万贯,但是衣着仍是那样的朴素,确切的说是衣衫破旧。看到这样的叔叔,父亲像是遇到了瘟疫,逃之夭夭,并且嘴里不时地嘟囔着„坏家伙,就知道他会这样‟。不期而遇,父亲冷眼相对,狠很地对叔叔说以后少来往,最好是不想往来。此时,后面传来了„于乐船长‟,父亲顿时僵住了,但这种僵局马上在父亲的灵敏的思维中打破了。父亲亲切地说到„好弟弟,你看我都说了什么,这几年我一直盼望着你,我们兄弟终于见面了”学生在改写中不仅使父亲的形象鲜活了,更是给父亲加入了变色龙的性格特点,使两个人物形象相结合,塑造了冷酷又善变的父亲。这种改写中,人物形象既保持原有的特点又有了新的特点,巧妙的人物结合中,新的人物就诞生了。“杂取种种人合为一人”不就达到了形象创新的目的吗? 总之,以上几种变写形式培养的基本上是在阅读理解上的创造力,是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同时,正是这样的变写训练使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把别人的写作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也正是这种变写训练使学生从模仿写作一步步接近创新写作。4、研究的成效根据本课题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不在是提起笔一头雾水,写起来千人一面了。学生写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技巧可变换。在模仿到创新的转变中,克服写作恐怖心里,习得写作技能,最终写出新异来。下面是近一年学生的写作转变情况表: 变化内容 害怕心里 无内容可写 无技巧可言 无特点 训练之前 85% 65% 78% 90% 训练之后 15% 25% 30% 40% 模仿变化写作中,学生化他人经验为自己的经验,又从他人经验中挑出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写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自然作文不再是拦路虎了;在模仿与积累中素材多了写作自然是头头是道了;内容充实了,学生就动脑筋讲究写作方法,追求标新立异。5、课题反思于重建的体会1、定准作文创新的“新”基点模仿、变化写作强化了写作技能,打破了思维定势,让学生逐渐走向创新境地,但是抓到创新的基点是尤为重要。(1) 观念创新一是紧密联系时代,率先提出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的看法,因为新出现的事物、现象,前人未曾论述,你第一个提出来就是新的。二是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写作个体不一样,他的经历、阅历、知识水平等都不一样,观点自然也多少不一样,这“不一样”就是新的。(2) 形象创新作文时,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对人物和环境等加以归纳和提炼,使之典型化。正如鲁迅先生说的

“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3) 结构创新在开头安置倒叙、在中间安排插叙、在结尾来个补叙等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来驱谴自己的思维和笔墨,写作者不同,需要不同,结构也就不同,不同就是新起来了。(4)角度创新角度指作者站在怎样的位置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层次也不一样。角度创新就是要求学生作文选用的角度是别人没有发现、也没有用过的。观察的层次不同所折射出的内涵也就不同了,自然而然达到了创新。2、帮助学生寻找个性化的表达(1) 寻找创新的个性化的表达 寻找创新的个性化的表达,就要敢于告别标准,打破各文体常规模式。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框架,及“凤冠”之典故,“猪肚”之实例,“豹尾”之警句;记叙文的“先见物,后抒情,最后升华一个主题”,并牢记着“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等等。要提倡“文无定法”、“因文定法”。如:《心的旅途》一文, 对一些古今中外充满哲理的名言进行“反弹”,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闪烁着思维的求异光芒。其作文片段如下: 留在外面总比从里面摆脱出来容易些。—马克吐温 批注:有时候坚持留在外面更需要智慧与力量。 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美德,他的美德只能反映在别人的眼里。一一莎士比亚批注:注意自己的美貌反映在别人眼里成了五陋; 在函数中,除了自变量和函数值,还有一个对应法则。”这篇文章就打破了传统议论文“论点一论据一论证”的写法。用灵活的形式记录了作者跳跃的思想火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寻求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 作文的语一言决不是指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文句通顺:,“文从字顺”只是最起码的条件,然后是做到合体、简明、优美,而最重要的应该是思想的真诚和表达的精密。字里行间要有作者深入观察到的事物,真切感受到的真实感,做到象韩愈说的“惟陈言之务去”。作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例如: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物理班》中,喜欢把“不要推我”说成代不要对我做功”,把“心我把你扔出去”说成“小心我让你做平抛运动”。被书山题海压得透不过气来的高三学生常把学校称为某某监狱,把班级称为某某劳改大队,把包括下课午休和体育课及广播操在内的所有能出教室的活动称为“放风”,这些语言尖刻而幽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洋溢着浓郁的创新韵味。 主要参考文献:1、高桥浩《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科学普及出版社2、管金麟主编《文章写作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3、朱作仁著《语文教育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曹明海钱加清著《营造与创造一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出版社5、杨成章谢贤扬李丽主编《语文创造教育学》重庆出版社

首先,两者的关系:

1、模仿是创造的基础。

著名作家茅盾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胡适先生曾说过:“凡富于创造的人必敏于 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 曹禺的剧作多模仿易卜生和尤金·奥尼尔,茅盾 的作品多模仿沃普敦·辛克莱,郁达夫的小说与葛道尔有师承关系实际上,模仿几乎是所有文学艺术体裁的共同特点。我们知道,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不管是学习国画还是学习西方画的创作,学生首先要把所有绘画名作用心阅读一遍,然后还一定要精心临摹相当数量的名作。学习书法的人,同样如此,要一笔一笔地描摹名帖。同样地,作文也要像学习绘画、书法一样进行许多模仿,走过这个必经的学习阶段。我们强调作文要创新,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先学别人,才可能最后写出富有个性的文字。小孩成长,必从模仿大人开始;学习下棋,也必先学别人的招数包括棋谱。所以说模仿是创新的起点。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2、模仿蕴含着创造。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课题研究报告

瑞昌五中 王平安 黄上庚 徐来喜 王健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作文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作文教学素有“小半壁江山”之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使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下,学生感到有事情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的特点,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不能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写作文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师教作文的角度说,作文教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国内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局限

综观当今中学的作文教学,喜忧参半。

喜的是,语文教育界的同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钻研并总结出了许多作文指导思路。我们将通过调研所得到的国内目前较先进的十种作文指导模式进行概

要式的了解,以观照当今作文教学的成果。

①“大语文观”的作文教学模式。以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纯孝老师的说写教学模式为代表,它有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把它概括起来,可简述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

②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兰溪一中王良谷老师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可简述为:在整体背景下的单项训练→构成整体的单项训练→整体训练的较高级

阶段。

③“悟仿式”作文训练模式。古人云:“悟,心解也”。我国古代评论诗文,就常有“顿悟”,“领悟”等说法。并且有人强调指出,“学贵心悟”,“识文章者,当如禅有悟门。”“悟仿式”作文训练模式试图把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理论和思想运用

于指导学生的作文实践,重视“下水仿写”这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训

练环节。

④微格作文训练模式。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项志伟老师将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写作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即三个大的“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微格。每个大的微格还可进行小的切分。

⑤“二时、三环、五步”作文训练模式。洪山高级中学李淑英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法。二时,二课时。三环,全过程为三个环节:a .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b .互相批改鉴赏比较;c .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五步:整体过程分为五个步聚:a .导思;b .批改(自批);c .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d .评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f .后记(写心得体会)。可以说,这一做法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

角,把老师解放了出来,学生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⑥、“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法训练模式。湖北新洲九中周英杰老师在作文训练中设计的这一模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围绕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实景进行观察、思考,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提提供的范

文做模仿练习,以达到创造作文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⑦定标、指导、练习、互批、讲评五步作文教学法。定标,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指导,⑪出示参考题目,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点拨;⑫师生共同研讨他人范文。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交流认识,取长补短,教师则矫正点拨,引向训练目标。练习,学生成文阶段。互批,根据训练目标让学生自批互批,并讨论交流。讲评,⑪总结学生作文完成目标情况,公布达标的比例;⑫师生共议,推荐范文,统一认识;⑬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优缺点总结,写

在自己的作文文尾。

⑧“群批法”作文训练模式。本模式是新洲县第九中学程永福老师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其训练过程为:a .找出典型习作(三至多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风格但有研究价值的习作,打印原样,发给每个学生,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某一专题);b .明确评改要求(提出评改要求和统一标准);c .学生独立批改(业余时间,

三至五天完成);d .集体进行讲评(分三步完成)。

⑨创造发明技法与快速作文教学模式。本模式由张春林、田家骅、贾玉龙、王宝玲等老师探讨总结。采用分割组合法由一点发散延伸,训练学生多角度构思,确定写作方向;还可采用模仿法与希望列举法快速构思。教师先示例构思思路,然后学生也来借鉴学用;而希望列举法则是确定了作文任务后,提出一些思考题

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讨论发言说自己希望写些什么。

⑩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就是选用典范的例文提炼作文“公式”,让学生用公式作文的一种教学法。实施过程:选模型找公式——学模型

——用模型——评模型——会模型。

此外,诸如读写创一条龙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融入生活作文法、情境导写作文法、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法等等,不一而足,“你方唱罢我登场”,倒

也热热闹闹。

忧的是在一些偏远学校,或者观念更新不快的学校,作文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出题学生写,写完交来老师批”的传统层面上,我们不否认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确实发挥过功不可没的历史作用,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它

已远不能适应当今新课改的要求。

寻找一种既实用、易操作,又具有顽强生命力、推广价值大的作文教学模式,

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期盼。

(三)、课题申报简况

正是在这种作文教学改革表面上热闹,大面积沉寂的境况中,我们历时多年、反复试验、不断探索与总结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在九江市中语会2004年(永修)年会上引起了九江市语文界的关注。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一线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综合已有的作文教研成果,将其整合到《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训练》教程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其精髓在于给学生以训练与展示的舞台!不仅仅是

授之以渔,更可贵的授之是授之以渔场。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于2004年下向九江市课题办申报,于12月被九江市课题办列为“重点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已于2006年12月顺利结

题。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重视”,即:

1、重视写作兴趣及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2、重视对写作材料搜集过程的评价,注重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

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

水平;

4、重视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缺点以及典型案例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

的写作情况和发展过程;

5、重视写真情实感和有创意的文章。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4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2003年入学的八年级两个班学

生。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实验采取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的方法,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 1、2004年12月——2005年5 月 调研计划阶段,此半年间,全课题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初

始档案;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2005年6 月——2006年5月 实验检测阶段,这一个阶段,教育专家、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与一线实验教师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改进实验方案,

探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2006年6月至10月 总结验收阶段,实验领导小组成员整理相关材料,

主持人撰写实验报告。

本课题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研究:

1、调查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写作基础进行调查,使参与实验者

了解情况,并建立学生初始档案。

2、对比法。把实验班学生的“快速作文”、“创新写作”、“自改和互改”等与

对照班对比研究。

3、检测法。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作即时检测,相关数据及时统计与存档,

为调控实验方法与过程提供最可靠信息。

4、分析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其成长历程,注重从个案中发现规律,

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历时两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

育科研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两年来,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一次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机会,逐步培养自己教育科研的使命感,积极按照课题计划参与课题研究,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购买了不少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统计表明第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共收集查阅相关著作20多本,相关论文100多篇,共计文字材料300多万字,相关的教学课件50多个。资料的查阅收集过程同时又是理论学习的过程,许多课题组老师在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把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形成了部分有质量的经验总结。两年多来,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汇编或发表,黄上庚《破传统思维模式,创作文教学新路》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一等奖,徐来喜《初中生怕写作文成因探究与对策》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二等奖,徐来喜《如何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一等奖,徐来喜参赛范文《难忘的一件事》获国家级三等奖。2006年2月,由王平安主编、其它六位课题组成员参编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系列丛书印刷出版,全书累计150页,13多万字,该书正式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为全校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帮助。在此基础上,由黄上庚主编,凝聚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心血的《作文新突破》一书已于11月份正式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王平安《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实验报告入选《中

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

(二)、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研究的热情,提高了作

文教学效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全面培养我校学生的作文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我校的教学质量服务。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课题组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积极探索作文教学,认真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他们在课堂中积极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训练,在实验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进入课题实验阶段以后,课题组老师都能积极利

用45分钟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训练,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经过两年来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课题组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显著。课题组成员所任班级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均名列各年级前茅,在各类作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大都来自课题组老师所在的班级。 2006年我校初三的语文中考成绩骄人,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远远高于瑞昌平均线。上述成绩的取得与我们课题组在初三年级积极进行作文教学改

革,大力倡导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理念,认真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

实验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认真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自2004年课题组成立以来,我校的作文竞赛成绩取得巨大的突破:第六、七两届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累计38名学生获国家二、三、优秀奖,学生习作近10篇刊登在《浔

阳晚报》、《快速作文真法》等报刊杂志上……

(三)、措施得力,制度规范,所形成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以后的教育科

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科研氛围还不浓厚,但摸着石头过河的阅历却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制定了相应

的规章制度,成为十分可贵的校本资源。如:

1.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认真阅读一本相关专业理论书籍,并做好材

料的收集整理,写好读书笔记。

2. 积极组织引导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时抓住灵感,结合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活动的经验体会,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总

结报告。

3.课题组成员之间注重团结协作,信息交流,每学期至少开两次集体会议,

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4. 课题组成员自始至终进行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互相听,共同评,依照“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教学模式实验的环节、过程去探讨,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去规范。使得每节课都是实验课题的研究课、探索课,收效十分明显。

5.要求课题组成员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片断及时进行记录,并

做好课堂反思笔记,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6. 要求课题组成员选择典型学生做好个案记录,建立学生个案库,以便进

行跟踪研究。

7. 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好活动的原始记录,调查研究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学

成果等材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8.积极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比赛,成立了“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培训班”,面向全校开展了快速作文技巧专题讲座和快速作文技巧比赛等活动。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每年11月的现场快速作文比赛已经成为我校的作文常

规赛事之一。

9. 课题组每月定期编辑出版《新苗》校报,刊登实验班学生佳作。

10. 课题组成员参编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系列丛书成为我校作文教学的通用校本教材,为规范我校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11. 我们课题组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多个课题研究的主页,开办作文园地以及

写作论坛。

(语文123资源网快速作文专区 http://www.yuwen123.com/bbs/index.asp?boardid=29;

八一语文网 http://yw99.cn/article/bk/ms/index.html;

负翁博客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研究日志列表

http://www.Blog.teacher.com.cn/blog/4807/subject/2302.shtml;)

这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好评,为今后的课题

研究积累了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校“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的实验是成功的,其成果对于广大城乡中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六、课题研究体会

1、课题研究要完全摒弃功利主义倾向。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更不能只考虑职称评聘的需要,而应是一种纯学术的真正的教学研究与攻关。唯有这样,研究者才会更加自觉、更加专注的投入其中,并积极工作。那些申报时热热闹闹、实施时冷冷清清、结题时随随便便的课题研究,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应坚决予以反对和摒弃。

2、课题研究要取得领导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一个课题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作为课题研究策划者,要将研究需要的经费、人员的等问题向单位主管或分管领导汇报。阐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力求得到领导的关注,取得领导的支持,而不能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干,更不能孤芳自赏,毕竟,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有限。我校的课题之所以在创办之初就能得以顺利申报且在后来的研究过

程中取得一些成果,与我校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3、课题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蛮干。首先,应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制定成员职责,并合理分工。其次,要注意协调运作,集思广益,并因时因事灵活调控研究进程。最后,课题研究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个课题的研究,往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如果不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就会丢掉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给我们的研究、结题带来不便。所以,这一环节要派一个

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同志来把关,以确保原始资料的不丢失与遗弃。

字 迹

A 、本子清秀、整洁,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让人看了真舒服„„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很惭愧,我字没有你写的好看„„

B 、随随便便,字哪能不像猫掏的似的„„字不在格子中间,当然看起来不顺眼„„你的字东倒西歪,是不是今天风太大,才刮成这样的„„我不相信你的字写不好,永远就这么潦草„„认真耐心地写,你会写的比我还要棒„„

----------------------------------------------------------------------------------------------

内 容

A 、这般丰富的内容,简直和作家写出来的差不多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具体,我读的十分过瘾„„你平时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多字„„

B 、干巴巴的内容如同白开水,一点味道也没有,多加些优美的词句就好喝了„„不如刘维维字数多(或者举其他差生名字),你不觉得有点难为情吗„„你的作文像90岁老太太的嘴,干瘪空洞,讲话直漏风„„

------------------------------------------------------------------------------------------

语 句

A 、流畅生动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比喻得十分贴切,说明你一向观察细心„„你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拟人句的„„反问句运用在这里多么合适„„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你当时真实的感情„„古诗引用恰到好处,我以后也要把学过的诗用到作文中去„„歇后语用的妙啊妙啊,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B 、作文疙疙瘩瘩,读起来很难受,如同走在乡下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不小心就容易跌一跤„„句子像被谁切断了,不完整„„写好后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不通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能老指望别人替你改,要学会自己修改每句话„„ ----------------------------------------------------------------------------------------

层 次

A 、小节分的清清楚楚„„小节划分合适„„一个小节讲一层意思,段落分明„„

B 、层次混乱,一节包含那么多内容,读着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小节分的太少,你舍不得多分吗„„中间一节还能再分几个小节„„一、二小节不该分,要合并„„这一节与上面小节内容联系不上„„

----------------------------------------------------------------------------------------

详 略

A 、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不错„„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都叙述清楚了„„按游览的顺序记叙了各个风景点,重点描写了„„

B 、第X 节写的过于罗嗦„„看不出这篇作文重点是什么„„不是重点的内容应该简单写一写„„

-----------------------------------------------------------------------------------------

题 目

A 、题目新鲜,像春天的竹笋,又嫩又脆„„题目很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告诉我,你从哪想出这么绝妙的题目„„题目加标点符号(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与众不同„„我很喜欢你这个有趣的题目„„

B 、题目老一套,人家就没多大兴趣看你的作文了„„这样的题目人人都会起,太一般„„内容写的似乎和题目对不上号„„动动脑筋,换个啥题目更合适„„我看题目不如叫《„„》更恰当一些„„

-------------------------------------------------------------------------------------------

标 点

A 、标点打得规规矩矩,看出来你是个做事顶真的人„„标点用得十分准确„„

B 、内容再精彩,标点马马虎虎乱打,大家也不愿意读你的作文„„丢了许多标点,你想让我一口气不停地读下去,憋死我呀„„标点可不好吃啊„„标点打的太多,读起来一跳一跳的,仿佛瘸子走路„„希望你认真打好每个标点„„一句话意思说完了应该打句号„„省略号占两格,不能打在一个格子里„„

------------------------------------------------------------------------------------------

鼓 励 的 话 语

这篇写的超过上一篇,继续加油啊„„内容再具体生动点,你很有希望成为作文小组成员„„多读书细观察勤思考,你的习作很快就会在报刊上发表„„丁逸珊、娄维又不是神童,他们能做到的,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会比他们表现更出色„„都是秦老师教,你还怕写作水平不上升吗„„每晚坚持看作文书,我就是这样掌握了很多好词语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习作的字数比以前多多了,这是你认真写日记的结果„„你不想成为作文明星吗?练出一双“贼眼”吧„„上次你的作文在班里公开朗读,向你表示祝贺。下次争取写得更棒,好吗?„„不要总担心自己比别人笨,只要按秦老师要求做,你的梦想迟早会实现„„老是写不出什么内容,是因为你付出的汗水还太少„„把作文小组同学的日记、作文借去多看看,保证对你有很大帮助„„灵感从来不喜欢拜访懒汉„„勤奋勤奋再勤奋,当你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吃点苦是值得的„„

学生精彩妙评欣赏

这是秦克波老师(杏花江南)几年前试行作文批改讲评新模式时,班级学生给伙伴习作下的评语中的绝妙语句,现摘录于此,奇文共赏吧。

1、你是不是吃饭时被饭团堵住了喉咙,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不通顺的句子? 〔作文高手――张锐 评〕

2、你的字我看了,仿佛刚刚春游回来,还带着愉快的心情。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3、习作第一段太长了,像一个人的头很大似的,看着不舒服。

〔作文高手――刘瑞 评〕

4、你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好似喝醉了酒在跳舞似的。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5、句子难以读通,像河水被石头拦住了去路。

〔作文高手――张锐 评〕

6、在你这篇习作里,我想找一个好词佳句,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难。

〔作文大王――刘妍 评〕

7、内容一点也不有趣,读起来像被催眠一样,我改着改着真想睡觉。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8、读了你的作文,我烦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开朗多了。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9、这篇作文里有不少读不通的句子,仿佛清澈的湖水里填满了垃圾一般。

〔作文尖子――朱云 评〕

10、字写得大的大,小的小,就像一群大蚂蚁带着小蚂蚁出去觅食一样。

〔作文大王――汪艳 评〕

11、人物对话结束后,你总是不打双引号关门,难道你平时穿衣服不系纽扣?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12、习作中的缺点太多,就像给长方形画高一样,能画无数条。

〔作文明星――万晶晶 评〕

13、希望你的写作水平能和春天的竹笋一样,拔地而起。

〔作文大王――汪艳 评〕

14、缺点是字不美观,像鸡找食吃时东扒扒西啄啄留下的印子。

〔作文高手――时雷 评〕

15、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太长了,比一条金鳞巨蟒还要长呢。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16、全文没有优美词句,好似一个人光头,没长一根头发。

〔作文大王――刘妍 评〕

17、习作中的错别字,一卡车都装不下,简直吓死人。

〔作文明星――乔宇 评〕

18、人物说话没有表情,好像一直板着脸和人家对话。

〔作文明星――刘瑞 评〕

19、本文标题一般,犹如一张干燥的宣纸,缺少滋润的感觉。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20、全文语句流利通畅,恰如一条丝巾,摸起来十分光滑。

〔作文大王――汪艳 评〕

21、作文废话不少,仿佛胖子身上的脂肪一大堆。

〔作文尖子――营婷婷 评〕

22、标题具有吸引力,像一块磁铁,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作文明星――周雪敏 评〕

23、文中错别字很多,像癞蛤蟆身上的斑点,令人恶心。

〔作文尖子――李静 评〕

24、人物对话时脸部表情没有描写,难道他们是用橡皮泥捏出来的吗?

〔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25、习作中丢的字加起来,能垒成一座高山,以后细心点好吗?

〔作文明星――周芳华 评〕

以下妙评2002年5月发表于山西《新作文》小学版“作文新乐园之妙语大排档”栏目,发表时标题为《学生批改作文绝妙评语辑录》,文前加了编者按,文后加了编辑留言。

编者按:儿童的世界是纯净而绚烂的,如果将心中的那份童真付诸于手中那枝彩笔,生活时时都充溢着欢声笑语,处处都跳动着奇言妙语。本期的这道妙语大餐,就是原汁原味来自课堂作文中学生对学生作文批改实录,却也已深深浸润着智慧、幽默的意蕴。

〔安徽和县乌江镇中心小学四<1>班 指导老师:秦克波〕

1、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合适,就像一个人的手长到了脖子上一样,让人看了不舒服。 〔丁逸珊/评改〕

2、句子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炎热的夏天,喝了一瓶冰凉的冰镇汽水,痛快极了。 〔雍庆/评改〕

3、内容干干的一层皮,剥了皮,里面没有血没有肉,别人看了怎会不难受?

〔何凡/评改〕

4、那句比喻很精妙,比一只聪明的狐狸想出的点子还要绝。

〔许娅蓉/评改〕

5、丢标点现象严重,总共丢了23个,你是不是很喜欢把标点当饭吃?

〔娄维/评改〕

6、作文中运用了大量土语,你好像是这方面的专家。

〔万磊/评改〕

7、题目加上了省略号,生动、新鲜,像翠绿的叶子一样。

〔丁逸珊/评改〕

8、你的文章像要凋谢的花朵,一点香味也没有啦。想想,怎样才能让花儿重吐芬芳? 〔雍庆/评改〕

9、内容具体,可惜自然段分得太少,是不是怕花钱,舍不得多分几段?

〔郭晓莉/评改〕

10、作文中有一句不懂什么意思,就像你告诉我呼吸要用耳朵,我感到莫名其妙。 〔丁逸珊/评改〕

11、有些内容似乎是你瞎编的,不太真实,所以读到那儿,我心中不由打了个问号。 〔万磊/评改〕

12、你的习作再也不像白开水,现在开始有了一点甜甜的味道,继续努力啊,我会为你喊“加油”的!

〔雍庆/评改〕

13、语句不很通顺,像我表哥脸上长满了小疙瘩一样,读着让我有难受的感觉。 〔丁逸珊/评改〕

14、重点不太突出,犹如打水仗一般,水花四溅,就是找不着攻击的对象。

〔万磊/评改〕

15、字迹龙飞凤舞,大概你想当草书书法家吧?

〔雍庆/评改〕

16、错别字太多啦,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能不能争取把芝麻从烧饼上拍下来呢? 〔丁逸珊/评改〕

17、字写得很挤,你不怕把它们热出毛病来?

〔戴小文/评改〕

18、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伞?

〔丁逸珊/评改〕

19、内容如同秋天的枯树叶,干巴巴的,这样人家怎么会愿意读呢?多看课外书,保证明年春天枯叶又变得碧绿碧绿的。

〔娄维/评改〕

20、错别字多得像马蜂窝„„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怎么还可以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呢?你的字典是不是在睡觉?

〔娄维/评改〕

21、本文内容生动,读了感觉像刚吃过一块鲜奶蛋糕一样,令人回味。

〔丁逸珊/评改〕

22、动作写得很少,像秋天的枝头,一片叶子也没有。

〔宋佳佳/评改〕

23、你的句子是缸里的死金鱼,一点也不鲜活。

〔侯秀云/评改〕

24、标点打得规规矩矩,如光滑的地板砖一样。

〔丁逸珊/评改〕

25、字潦草得和地上的草一样,东倒西歪,直不起腰来。

〔范颢/评改〕

编辑留言:读着这生动的学生作文评语,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欣喜和激动。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处处弥散着小作者们灵动的才思。语言之所以能如此鲜活,离不开类比、拟人、夸张、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联想、想像的综合应用;或许,小作者对这些有关写作的名词术语知之甚少,却已能在出神入化中使用,这就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之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随着笔尖款款流出,既是还原生活的本相,又是在不自觉中对语言艺术化的过程。拿起你的笔,随心所欲地写下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悟,你便寻找回一种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话原来可以那样说的感觉。那时,你便也会写出如本期“妙语大排档”中的奇言妙语,为全国的小朋友们所学习、效仿。

发现精彩

阳春三月是放飞风筝的大好时机,广场上、草坪中、田野里,到处是飞翔的风筝。同学们的心里痒得紧,正赶上单元的习作训练是《放风筝》,于是带着全班同学到大操场上就地“演习”了一次。在明媚春光中的孩子个个是那么生机勃勃,灿烂的笑脸让草坪上的小草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也跟着孩子们迎着春风奔跑着,欢快的笑声引得天空中的风筝翻飞得更欢! 回教室适当引导后,同学们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很快的,作文本都交了上来,在我的眼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把我深深地“淹没”了!“老师,接下去的课业整理课我们干什么?”是呀,作业做好了,干什么呢?我略一思索,就决定让学生改同学的作文。

孩子们拿着同学的作文本又兴奋有迷惑,怎么改呢?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我飞快地思考着,把“渔具”摆上了黑板:

1、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2、圈出错别字,改正错误的标点。

3、修改病句。

4、用 划出好词好句。

5、写上旁注和总评语。

教室里非常安静,孩子们改得那么专注,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模样,让我心中好生得意,但也不知道结果究竟会如何。看着大家煞有其事地圈圈、画画、写写,我欣慰得更频繁地让自己温暖的手抚摸这些可爱的小脑瓜。

终于,作文本收上来了,看着作文本上孩子的杰作,我的心情像风筝一样开始飞翔。原来,精彩可以这样轻易地找到,好好地总结一下,竟然发现有这么多的优点:

一、学会欣赏

从孩子们专注的表情和动作看出,他们学得比任何一次都要认真,可能是因为小老师的高帽子,也可能是初次尝试的新鲜感,还可能是身边同伴的习作吸引了他们,大家都认真地学习着,细细地品尝着,也许从来没有这样用心来学习,更不会这样欣赏语言。看看孩子们的点评,就知道他们学会了什么:“你的想象真丰富,而且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多好呀!”“这儿的动作描写得真好,动词用得很确切。”

二、增进友谊

“你的作文进步真大,我想你一定会更出色的,加油呀!”“你的字写得真棒,作文也写得不错,我应该向你学习,祝你更上一层楼!”看着这些评语,我相信孩子们的心像春天一样温

暖!在平时,总是提醒同学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会传递爱心,现在才明白,教育不是说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

三、促进反思

“中心还欠突出,成语用得多一点就更好了。”“这里还可以更具体一点。”看到这样的评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评改作文时往往会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来几句套话,可能会让同学们雾里看花,对他们是否有帮助也不得而知了。这对于作为教师的自己,真是值得好好反思。

四、增加梯度

学生改完了作文,我总会去美美地欣赏,再来几笔画龙点睛,感觉真的挺妙!学生作文:“我把结打住,又按照原来的方法飞了起来。放了一会儿,我觉得没有意思就回家了”学生点评:“没意思”吗?放风筝很有趣的呀,怎么会这样写呢?师点评:对呀,你把整篇文章都否定了,小傻瓜!

这样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孩子的认识更正确了,写作水平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五、润物无声

“你的错别字比较多,有时连标点符号都不加。如果每次都这样,还能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吗?要做到这几点哟!”

“哎,怎么老是丢掉标点符号呢?这可是很重要的,老师说过,小标点大作用。你的错别字也很多,以后要注意哦,不要成为一个小马虎。不过,你的作文中有很多的好词好句,成语特多,真让人羡慕,继续努力吧!”

写作的初衷本来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会了评价,还“情不自禁”地写了这样一大段,不正是一次非常好的训练吗?这样的意外,难道不会让老师“正中下怀”吗?擦亮眼睛去发现这样更多的精彩吧!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每周一文” 实验课题介绍

乐东县黄流中学 黎明

黄流中学是一所乡镇完全中学,曾入选“中国名校”名录。全校现有五千多名学生,71个教学班,200多名教师,其中语文教师36人(含4位中层以上领导和2名将要退休的老师) ,有5人任教3个班,教学任务特别繁重。学校班级人数多,少则近70人,多达90人。学生全都来自农村,他们语文基础差,知识面窄,眼界狭小,生活圈子有限,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作文底子薄。学生害怕写作文,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写,只在考试时应付一下。面对这种状况,我校承担“中学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课题任务,进行“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每周一文”课题实验,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该课题规定学生每周按要求(60—90分钟,高中生800字,初中生600字) 完成一篇作文。作文分课堂作文和课外作文,课堂作文要求课堂上完成,课外作文课外完成,课外时间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该课题以“多写粗批重讲评”为原则,课堂作文按高考打分要求及方式记分,课外作文记等级。该原则缩短了写作周期,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写作量,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做法为:

一、立足农村,激发兴趣。

1. 激发写作兴趣,追求写作数量。

农村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欲望不强,与他们视野不开阔,对生活观察不细致,作文命题离他们生活较远有关,使他们觉得无啥可写,无从下笔。因此,引导他们立足农村,从自身写起,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农村是个广阔的生活天地,蕴藏着无尽的写作素材。农村孩子从小就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鸟草虫„„这一切无不为孩子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农村学生在节假日常帮家长干家务或农活, 这也是他们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机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农业、高科技农业、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非常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觉得作文就在身边,有东西可写,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有了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了,写作的自主性就增强了,写作数量就上去了。

2. 以量促质,培养能力。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容易写,写作数量上来了,可质量远远跟不上。究其原因首先是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想象力。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

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呢? 茅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越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因此,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人的外貌、言行、性格、思想等情况;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时间、地点等情况; 事物的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等,特别要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是缺乏真情,主题不深刻。生活中的真情无处不在,点点滴滴汇聚成溪,但不注意及时捕捉往往会稍纵即逝。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培养学生发现、体悟生活的能力。所谓“发现”生活,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但发现生活不是“拷贝”生活,不是简单地描摹生活场景,而是要挖掘生活深层的宝藏,体现对生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文章能写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质量就上去了。如果学生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效果是不错的。每学期作文不少于15次,高中生至少写了一万多字,三年下来也有七万字左右。假如从初中抓起,就有十万字左右,加上日记或周记。将会更多,写作兴趣较浓的学生远远不止这个数。

3. 开展活动,促进提高。

黄流是文化之乡,学校学习氛围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我们结合课题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比赛(第一学期国庆征文。第二学期五四征文) ,还组织学生参加“春蕾杯”及其他省级、县级的征文比赛。同时还开展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手抄报、钢笔书法、名言成语默写等比赛,另外,还成立文学社,不定期开办文学讲座,出版期刊《扁豆牙》、《朝华》,向学生推荐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书,如杨生龙校长的《卧龙秋色》、《诗日记》、《旅美日记》,海湖老师的《乡情曲》,陈作翠老师的《追梦》等,使他们扩大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作者就在他们身边,要想成为作家,出版自己的书并不遥远,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立足课堂,掌握技巧,培养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之而增长。”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启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会到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学习写作,逐步提高。因此,我们特别注意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阅读教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题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能使文章增辉添彩,引人入胜。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对文章题目引起重视。比如《祝福》,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联系。祥林嫂在热闹的祝福气氛中死去,反衬她命运的悲惨,揭示了她死亡的社会根源。又如《边城》,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蕴含着沈从文先生浓浓的怀旧感和悲剧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2. 对重点片段的详细研讨。重视重点片段的研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结合这些片段研讨来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非常有效。如《荷

花淀》中“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写水面空阔迷茫,其实是写水生嫂她们空落落的心。又如《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月下荷塘的美、静,这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吻合。在课堂上,通过这些重点片段的研读,指导学生仿写,效果颇佳。

3. 揣摩首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头开得好,下笔如有神,文思奔涌,脉络清楚。尾结得好,收束有力,并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是古人说的“凤头”“豹尾”。在阅读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对好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改变批改观念,缩短写作周期,提高写作效率。

作文批改是写作前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批改上,语文教师付出的劳动最大,负担最重且收效甚微。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精批细改,作为农村学校班级大,花时多,工作量大,写作周期长,教师负担重而又不讨好。因此,我校改变传统的批改方法与观念,重点改革这一环节,采用教师“粗批”与学生自评的方法,缩短了写作周期,为“多写”赢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粗批”的方法是指课堂作文以高考打分方式记分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做好记录,给个宽松的分数,对少数存在大问题的写个简评。课外作文只记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 ,不评分。由于批改过程要求简单,

批改较轻松,花时少,写作周期短,写作次数就自然上来了。教师从批改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实在是幸事。另外,还鼓励学生自评。叶老说:“作文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者本人。”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批改,既能学到别人的优点,又能发现别人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

四、发挥讲评功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最后的一个环节,但不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批改的延续发展,是批改的进一步深化,它既要对当次作文回顾,评价,总结规律,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而重视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 好的作文不多。

相当一部分作文达不到要求,讲评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怕作文,讨厌写作文,究其原因很多,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苛求、责备、吝啬赞美的态度是其中之一。农村学生的作文本来写得不好,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备受指责和冷眼,必然会丧失写作的兴趣,以致产生畏惧的心理与逃避的情绪。我们知道,再好的文章都有瑕疵,再差的文章都有亮点,只是判断的角度和衡量的尺度不同罢了。聪明的老师会用放大镜在字里行间寻找学生的亮点。或一个词用得准确,或一句话写得生动形象„„这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闪光点,都使学生如获至宝,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紧锁的智慧大门被打开,学生写作的水平将得到发展。另外,采用作品赏析法。全班几十个人的作文,不可能全部赏析,好的作文虽可使学生

效仿学习,但并不能让更多学生激起改写的欲望,常会产生“被人遗忘的角落”。所以每次讲评要选不同等级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从讲评中看到自己成就和不足。

五、成绩与困难并存,实验之路任重而道远。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校语文教学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近三年高考中,语文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05年5人单科考上700分以上,最高分761分;06年6人700分以上,最高分796分,07年7人700分以上,最高分780分,连续三年全县语文单科成绩第一。这对于一个农村学校来说,特别是在大批高考移民的冲击以及大量优秀生流向城市重点学校的困境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近两年本校语文老师在进行课题实验的过程当中,积极撰写论文,有26人次在国家级、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和省级刊物《中学语文》上发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当中获得较好的名次。吉训翔同学获第七届“春蕾杯”全国一等奖和

“感念亲恩”全国征文一等奖; 陈少转、陈濛舒获“学习、生活、创造”作文大赛省级一等奖。成绩固然可喜,令人振奋,充满希望,但实验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这条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我们认定了,认准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做法能给兄弟学校带来一点启示。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项十分繁重复杂的精神劳动,要想写出佳作来,就需要一种强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兴趣,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五点尝试,收效甚好。

一、抓住学生最佳心理状态。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比较活跃,易激动,易亢奋。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如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紫丁香的校园》后议论纷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抓住了这个最佳的心理契机,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编写电视连续剧(一集或两集)故事(记叙性作文),针对电视剧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镜头写评论、感想(议论性作文)。学生有事而叙,有感而发,写作热情特别高。再如在班集体取得荣誉的时候,我就相机命题,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作文时选材的视野,另一方面又可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二、安排实用作文。

这不仅是为学生作文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生活,同时以其“实用”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此,除指导训练语文课上编排的实用性作文外,我还根据社会实践生活需要有计划安排一些实用系列写作练习。例如:代校运动会拟通知、比赛规则,进行现场采访、写作赛情报道;代表专业户写作产品介绍、拟广告、代写合同、进行专题采访、采写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

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为将来走出学校,为社会服务打下良好基矗。

三、写日记。

课堂作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主渠道,但课时有限,因而日记是补充课堂作文,为课堂作文积累素材的最好形式。我在作文讲评之后或在作文之前,就很注意对学生近期的日记加以指导。例如:在写说明文《我的小天地》之后,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在课下写《我的小庭院》,《我校的教学楼》等题目。在写记叙文《我难忘的一位老师》之前,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描写这位老师的肖像。在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写日记是很重要的。课堂作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带动日记写作,日记可以使学生在自由的天地里体会到写作的兴趣,促进课堂作文写作。对日记写作要加以指导,但不要提出太多的要求,不埋没这块自由的乐土。

四、介绍写作经验。

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典型经验的作用是巨大的,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的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后选择一、二名优秀者向全班学生介绍;由作文竞赛优胜者介绍;由平时作文一向较好,偶作败笔的学生谈谈失败的教训;由平时作文一向较差,由于自身努力而写出优秀习作的学生介绍,由此,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注重鼓励、表扬。

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益处,可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例如有次写《我们班上的小雷锋》,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个人。但是某学习较差的学生只写了一件事,而且干巴巴的。对此要批评,但如何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效果。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记清楚一件事就不错了,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看了很高兴。第二次写《我了解的一个人》,他选用了三个事例,但是没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虽生硬,但通顺。对他本人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便批道:“看过你的作文,我很高兴,因为你进步了。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公是什么模样,如果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出来就好了。”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他就比较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了。

我在讲评作文时采用表扬法,讲评课上一般都要介绍五到七篇优秀习作的内容、特点,对片断写得好的或在某一方面作得成功的,就提名表扬;对于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

“找米下锅”

—我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陈昌群

相对而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现象比较突出,面对这种现状,我曾经想到“给米”,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尝试让学生“找米下锅”。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这虽然超出了课堂教学,但却为作文课堂教学打基础。----学生自己“找米”。

课前两分钟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长期坚持下来时间还是很可观的。我们的班容量较大,一个学期每人至少可以轮到2次的训练机会。开设的栏目有:叙述事情、实话实说、名言解读、书海泛舟、开心辞典等,有的可以提前准备,有的是临场发挥。由于学生们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在这两分钟内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也同时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精心课堂设计,尽量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和思维的角度。----引导学生“找米”。

比如,近期我们开展了“远足”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就结合这次活动,设计了“路”------“远足”情景和话题,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学生有19公里的“远足”,联想到42公里195米的马拉松长跑,联想到了红军25000里长征,联想到了不同的生活之路,联想到漫长而艰辛的人生之路„„联想到目标、方向、勇气、毅力、智慧„„而且从习作的反馈来看,大部风学生写得相当不错,我很满意这堂课的设计和效果。学生“找到了米下锅”,我也很开心。

3、作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作文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找米”。

从实际来看,农村学生作文不但内容“无米下锅”,就连形式也过于呆板,有些学生三段,甚至两段,那么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找米”,比如提示学生写题记,利用小标题,写后记,采用隔行分段的形式等,这样,首先解决在形式上“无米”的问题。

4、依托生活,拓展学生的信息领域,解决“米源枯竭”的问题。----让有些学生“借米”。

“生活即语文”,学生写作的“米”大多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教师教学要把写作于生活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构思(写什么),自己的写法(怎样写),开头一段(或结尾一段)等,让“没米”的学生先“借米下锅”,为他们创造机会,慢慢“找米下锅”,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此外,利用“公开发表”博客,qq 聊,“到语言的海洋中游泳”、“班级作文片断排行榜”等形式,都可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从而改进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让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有个性、有特色。

总之,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由“无米下锅”----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个别学生“借米下锅”----“有米下锅”,应该是我作文教学中用心去做的。

十种实用作文教学模式推介

作者:龙永忠 文章来源:中学作文研究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非议颇多,不管怎样,对于中学老师而言,作文课还是要上的,

到底怎样指导学生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就从实用的角度,向老师们推介十种较为实用而且极具可操作性的作文指导方法。期望对老师们的作文指导课能有所帮助。

一、“大语文育”的作文教学模式。

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纯孝老师的说写教学模式有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如果概括其说写教学模式,可简述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

积累:生活积累、材料积累、语言积累;构思:写真实、立主旨、选题材、理思路;起草:认认真真、规规矩矩,草稿一起上交;修改:本人自改、教师选择典型习作集体修改;评价:自评、他评(师或生)和共评(大家一起共同参与)。

二、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

兰溪一中王良谷老师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可简述为:

在整体背景下的单项训练→构成整体的单项训练→整体训练的较高级阶段

★说明:

1、 这一模式在整体指导下,要完成由低级结构到高级结构的训练过程;

2、 整个训练是不断反馈、不断调整、开放可控的系统;

3、 单项训练须在整体背景下进行,整体既是各种单项训练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

三、“悟仿式”

1、理论依据。古人云:“悟,心解也”。我国古代评论诗文,就常有“顿悟”,“领悟”等说法。并且有人强调指出,“学贵心悟”,“识文章者,当如禅有悟门。”“悟仿式”作文模式试图把我国古代这语文教育理论和思想运用于指导学生的作文实践。

2、实践依据。“下水仿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教泳者必先泳。”

3、优点难点。

优点:①一次成型率明显提高,很少有重做的,符合最优化的原则;②可充分到语文教材中寻找合符作文训练的范文,可在作文训练前就结合阅读课进行渗透;③特别是自己写出一篇成型的文章后对学生作文指导更有切身的心得。

难点:①教师要写“下水文”,对不少教师是一个挑战;②对语文教材要重新筛选并归类。

对策:①经常自我练笔;②教师建立自己的文库,以备选用;③收集历届的学生作文, 身边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兴趣。

四、作文微格训练教学法

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项志伟老师将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写作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

1、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即三个大的“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微格。每个大的微格还可进行小的切分。

2、兹以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统简述如下:

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化:

①审题——构思——行文——修改;②观察——分析——表达。

分格训练系统:

①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用好材料;②主题:主题提炼及怎样确定主题;③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④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⑤语言:规范(做到信、达、雅);⑥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文面;⑦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⑧文体:记叙文(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微格训练根据需要进行综合。

五、“二时、三环、五步”作文训练教学法

李淑英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法。

二时:二课时。

三环:全过程为:1、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2、互相批改鉴赏比较;3、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

五步:整体过程分为五个步聚:1、导思;2、批改(自批);3、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4、评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5、后记(写心得体会)。

可以说,这一做法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角,把老师解放了出来,而学生又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六、“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法

湖北新洲九中周英杰老师在作文训练中设计的这一模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实景。

实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自然实景: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存在的景物,包括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类活动。

人工实景: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特意制造的事件或创设的景物。包括电影、电视、唱片、图片及各种有助于教学的器具。

实景是学生作文的材料仓库,它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步。

模仿。

“模仿”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的范文,并把教学目的贯穿其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以范文为标准做模仿练习。

创造。

所谓创造,即以学生观察的实景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活动。“创造”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必然结果。

所以说,“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教学法,就是教师围绕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实景进行观察、思考,使学生根据教师提提供的范文做模仿练习,以达到创造作文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七、定标、指导、练习、互批、讲评五步作文教学法

定标。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目标。

指导。①出示参考题目,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点拨;②师生共同研讨他人范文。这一过程主要是交流认识,取长补短,教师则矫正点拨,引向训练目标。

练习。学生成文阶段。

互批。根据训练目标让学生自批互批,并讨论交流。

讲评。①总结学生作文完成目标情况,公布达标的比例;②师生共议学生推荐范文,统一认识;③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优缺点总结,写在自己的作文文尾。

八、“群批法”教学程式

本程式是新洲县第9中学程永福老师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

1、找出典型习作(三至多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风格但有研究价值的习作,打印原样,发给每个学生,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某一专题);

2、明确评改要求(提出评改要求和统一标准);

3、学生独立批改(业余时间,三至五天完成);

4、集体进行讲评(分三步完成):

①小组讨论。

一般5到6人组成。小组讨论着重抓住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开展。如习作立意新不新?新在何处?反映社会生活层面深不深?深处是否适当?语言文字精不精?精在何处?应注意保护不同意见。

②全班交流。

每次交流先由一个小组作全面发言,其他各组只作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意见完全对立

的可以展开全班性辩论。

③教师总结。

切忌简单地否定学生,绝对地肯定自己。应该充分肯定大家意见的前提下,适当阐述自己的见解。

优点:写作训练、作文讲评相互渗透;主体作用、主导作用同时发挥;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同时提高。

九、创造发明技法与快速作文教学模式

本模式由张春林、田家骅、贾玉龙、王宝玲等老师探讨总结。

1、 分割组合法快速拟题。如以“校园”为拟题示例:

2、模仿法与希望列举法快速构思

①模仿法:

②希望点列举法:

就是教师拿出一篇作文题目后要求学生说出这篇文章的希望点。例如《参观人民公园》,参观后教师问:你想通过描写公园哪些景物和场面来表达你的心情?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发言。

3、应用“缺点列举法”快速修改作文

自改、互改、群批(抽出中等文一篇在班上群体批改,即师生互改),目的是大家都来找缺点,以期纠偏进步。

十、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

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就是选用典范的例文提炼作文“公式”,让学生用公式作文的一种教学法。

实施过程:

选模型找公式——学模型——用模型——评模型——会模型。

①选模型:备课;②学模型:集体指导,学生学公式;③用模型:个别指导,学生用公式写作;④评模型:讲评课,主要是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⑤会模型:个别辅导,巩固公式。

怎样找公式?

模型的总体公式常常是从结构、写作特点引出的,对于文章局部的其他构件,如题目、中心、语言等。除选择以上文章模型外,还可有段的模型(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总分段等)、语言模型、立意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单项训练的方式在学模型的课上进行。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初论

[日期:2006-05-09] 来源:科研处 作者:田茂中( [字体:大 中 小]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初论

贵州省都匀一中 田茂中(558000)

内容提要:

●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主次不分,轻重倒置;抽象空洞,收效不彰;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认知学徒制与作文教学的共性:实践性,情景性,模仿性,创造性。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确立目标,建立模型,强化训练,搭建脚手架,反思修正,探究创新。

主题辞 认知学徒制 作文教学 模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写作过程本身具有明显的封闭性,使得作文教学也一直存在着相当突出的问题。

首先,重视首尾,轻视过程。现阶段的作文教学,把“一头”“一尾”置于作文教学的主要位置,而把非常重要的写作过程的教学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一头”是指作文的命题阶段,许多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命题上,苦心孤诣,在“自由”还是“限题”上争论不休,似乎一旦命题的问题解决了,作文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作文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可是我们知道,命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它本身并不能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一尾”是作文评讲阶段,我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评讲学生作文上,试图通过归纳学生作文中一些成功和不足,为以后的作文提供借鉴,但是,我们姑且不论老师寥寥数言的评语究竟能讲清楚什么“成功”与“不足”,我们也姑且不论学生是否认真地去看了、去理解了老师的评点,单就是这种“马后炮”能对作文有多大裨益就值得怀疑。“数十年的研究表明,个人无法按预定的方式将知识迁移到应当发生迁移的新情境中。” (《教学模式论》338页高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下文凡出自本书,只注页码〉) 试图将上一次作文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抽象出来,用以指导以后的作文,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知识抽象,难以适用。有的老师倒是对作文的思路、章法等进行提示,但这种“提示”,是一些抽象的、脱离于具体作文情境的概念,学生很难有效运用于具体的作文实践,因为“当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脱离真实问题的背景和专家的问题解决实践时,即使是在其适用的情境中,即使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这种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仍然是惰性的”。(346页) 例如我们给学生灌输了文章的若干种表达方式,若干种论证方法,若干种表现手法,学生都能烂熟于心,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作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倒是不少说不出几条的学生,比起那些头脑里装满了写作知识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好。无论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是我们无数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脱离实际写作情景的作文理论介绍,是无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的,因为“这种脱离背景的教学无法充分调动人最重要特性——判断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甚至“妨碍了学生天然学习系统的正常动作”(339页) 。

再次,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充斥着悲壮的肉搏和无奈的投机。由于无处着力,许多教师操起了旧家伙,打起了文海战术,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一天写一篇作文,试图用量的积累来实现质的突破;疲劳不堪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和考试,采取了各种投机的方式,抄袭现象光怪陆离。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正在面临着这样的严酷而尴尬的现实:当老师在“写什么”的环节上做着“隔靴搔痒”的无用功时,学生却在“怎么写”的泥淖中单打独斗,期盼着老师能给他们有效的帮助;教师乐此不疲地向学生传授作文的“秘笈”(其实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的陈词滥调,满街的作文书中都可以抄到) ,而学生却背着这些抽象的教条而无法下笔:老师的着力点和学生作文的重点难点严重错位,作文教学的效率之低下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基于上述原因,探索和建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授”“讲”错位、“师”“生”分离现象,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当作文教学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古老的学徒制模式却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初步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可以为作文教学开拓一条新的途径的。

学徒制是“在学校出现以前,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336页) 。在传统学徒制中,教师(师傅) 的教学活动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徒(学生) 是从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在这种学徒式的学习中,师傅作为老师始终参与同一实践活动,他们的实际操作为学徒(学生) 构建了标准,而作为学徒,则在观察、模仿、训练、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比如,师傅造一条凳子,学徒始终参与了全过程,从选料、下料、加工,组合成型的全过程,在观察、模仿、训练、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学徒也就慢慢学会了造凳子,尽管起初可能做得不很好,但经过反复训练,凳子越造越好,达到甚至超过师傅的水平,学会了造凳子。我们可以看出,造凳子的过程,并没有抽象、空洞的概念和理论阐释,而造凳子的知识技能就镶嵌在工作情景中,而学徒的学习过程不但非常有效和快捷,而且很快就把造凳子的有关认知的技能迁移到别的情景中,很容易就学会了造桌子,造椅子了。相较于我们传统学校教育中枯燥、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传授,其实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就是把学徒制引入作文教学,试图通过对写作过程的切实关注,来改变作文教学的严峻现状,提高作文的效率。之所以如此,是基于这两者之间有四个共同的特性,主要包括实践性、情景性、模仿性和创造性。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认知活动。我们知道,作文必须通过作者的写作才能完成,理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许多写作理论家、文学评论家对文章的结构等诸多要素尽管了如指掌,但却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学作品来;而一些作家也许说不出几条文章知识和写作知识,但他的作品照样丰富而精彩。学徒制同样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学徒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实践的过程。“学徒制的学习方式的优点正在于它能提供给学习者大量实践的机会。”(341页) 学徒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地获得和提高有关的认知的能力。

情景性是指学徒的学习和作文过程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情景中,离开了特定的情景,这些知识也就不具有这种适应性。学徒学习的知识是分散和镶嵌在具体的工作背景中,比如说,学徒跟着师傅学做凳子腿的榫头,有关大小、倾斜角度、上下的尺寸、相互的距离比等知识就镶嵌在做这一条凳子的情景中,如果我们只是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并不能做出合格的榫头;作文有关的认知同样镶嵌于作文的具体情景中,比如关于某句话,只有在这篇文章或这段话中才是合适的,离开了这段话或这篇文章就不那么恰当了。

模仿性是学徒制与作文的另一个共同的特性。学徒对师傅工作的模仿,使之得以逐渐成为一个这方面工作的专家。这种模仿是基于具体的工作环境,而作文从基础阶段来说,也是一个模仿专家写作的过程,有人也许不太赞成作文的模仿说,这是忽视了作文的实际情况。朱光潜先生说:“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特有的风格。”(《朱光潜美学论文集》第二卷)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作文成长的过程以及学生作文的情况,就能够发现,模仿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作文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从小学开始,学生都是在模仿课文、模仿同学的作文过程中逐渐学会作文的,高中阶段也是如此,只不过模仿的对象不同罢了。从根本上讲,阅读课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专家的作文方法,我们说“读”是“写”的基础,强调“读”“写”结合就是承认模仿是作文的基础阶段。虽然课文是可以模仿的,但课文脱离具体创作情景,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孤立和静止的“文本”,这种的文本使学生模仿效果大打折扣。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了一辈子的名篇佳作,却始终不会作文。所以说,学徒制与作文具有模仿性的共同特性。

创造性是学徒制与作文教学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学徒学会造这条凳子,是为了会造另外的凳子、桌子、椅子;学生学会这篇作文,是为了会写另外的作文。“模仿是作文的第一步” (马慧芳《点燃写作激情,对话写作过程》〈《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一期〉) ,创新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创造。有人认为模仿制约了学生作文的创造性,这不但不符合中小学作文的基础阶段的实际,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解决镶嵌于背景的问题要比解决脱离背影的问题容易,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易于迁移至真实情景”(339页) ,也就是说,通过学徒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创新。这已为众多作家的实践所证明。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写出的,但却闪烁着创造性的智慧之光。

由于认知学徒制与作文存在着上述共同特性,使在作文教学中建立认知学徒制模式具有了可行性。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 确立目标

作文目标包括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向子目标。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立总目标。总目标是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对某个学业阶段(比如高中阶段) 的总要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第二步,分解总目标。把目标按学年或学期进行分解,如高一下期重点学习议论文的论据的选择和使用。高二上期重点学习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等。

第三步,确立单项子目标,是指每次作文训练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尤其强调要有明确的子目标。比如这次作文重点要学会选择论据,下一次作文则重点要学会怎样使用论据等。这就要求作文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自己作文教学要做好全盘规划,科学全面地分解和安排各个阶段目标和子目标,每一次作文侧重于达成一两个子目标。

确立目标,是告诉学生这次作文要干什么,如,我们确定高一学年基本会写议论文,这个阶段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子目标:提出明确的观点,选取恰当的论据,采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如何破和立,如何把道理讲讲得深刻、周密等等。为了达到会写议论文的这个大目标,我们需要写十次作文,第一个子目标通过一次作文来实现等。

认知学徒制的作文目标,包括写什么 (命题) 和“要重点实现的子目标”两个要素。命题上,可以直接命题,也可采用“话题作文”的样式,但需要明确“子目标”的要求,对作文要求进行明确界定,比如限定文体,强调某个要件,如“要运用对比论证的写法”等。

作文目标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有了关注的方向,会促使他思考每个教学步骤在整个目标实现中起的作用,加深对镶嵌在作文背景中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关注和理解。比如,这个材料为什么会用在这儿?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镶嵌其中?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心理学最近心理发展区的要求,要有“坡”可爬:对大多数学生来讲,目标是陌生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不宜采取自由作文的方式。

(二) 建立模型(简称“建模”) 。

“建模就是让专家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观察并构建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相关过程的概念模式”。(350页) 通俗地说,在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中,“建模”就是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亲自动手写一篇范文,并将作文的内在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其作用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应该达到的大致目标,“为学生构建了标准”,(341页) 二是让学生有机会真切感受教师完成写作的过程,从而在他们头脑中树立整个作文过程的基

本认知,三是为以下步骤的展开提供基础。

乍一看,“建模”似乎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写“下水作文”并无多大区别,实质上是不样的。“下水作文”侧重于向学生呈现一个“文本”教师当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文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东西,它更是“静态”的,而建模模则不然,它“需要将内部认知过程外化,尤其要将专家在运用基本的概念性、程序性知识时所利用的启发式过程和控制策略外化”。(343页) 建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从专家的经验中精选出系统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343页) 。“动态过程”与“静态”文本呈现,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既然是“建模”,就必须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和本次作文的实际,“当师傅的思维更接近于学徒,而学徒对师傅的思维一目了然时,学习才有可能逐渐达到既完善行动又改进潜在思维的过程”。(344) 怎么样才能“接近学生”和“一目了然”呢?教师可以用与学生作文同一内容或相似内容来建模。仍然以做小凳为例,师傅要学徒学做凳子,自己就做一条凳子,而不要去做一张桌子;要学生做凳子,在现阶段只能做四条腿的简单小凳,而不能去做工序繁复的豪华凳子,否则就起不到建模的作用。

建模特别强调“专家的内部认知过程外化”,这个要求对教学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对策略知识的“外化”还是程序性知识的“外化”,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三) 强化训练

训练是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针对“作文目标”有关的重点、难点进行逼进真实工作情景的练习,“应该通过高度互动和高度情景化的反馈和建议,关注技能的制定和整合,从而服务于真正理解的目标”。(350页) “互动技能训练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试图完成任务时遇到的特殊事件或问题”。(350页)

怎么进行训练呢?训练强调“高度互动”和“高度情景化”。

首先谈谈建模过程的高度互动的问题。因为建模本身是“高度情景化”的。在建模中让学生广泛参与,例如,在议论文的建模中,在提出论点后,让学生接着往下写,教师也同时写(也可以预先写好,待学生明白并接受“建模”的过程,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好的方式。

训练也可以在“搭建脚手架”之后,利用已“搭建”好的“脚手架”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围绕作文目标进行训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这种高度互动的训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其次谈谈“高度情景化”的问题。“高度情景化”要求有关的知识的技能必须镶嵌在具体的作文情景中,不能脱离情景孤立地进行训练。如我们教学生如何运用比喻,就必须在建模或学生自己作文的语言情景中来训练,反复比较用了比喻与没用比喻两者和差别。而不能把比喻的概念抽象出来,大谈它的用法和好处。因为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这些所谓的好处并不一定有,这些用法也不一定可用。

(四) 搭建脚手架

搭建脚手架就是教师“履行全部任务中学生还不能管理的部分”,(351页) 也就是说,教师对作文进行中学生可能遇到他们难以排除和逾越的认知障碍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写作。“脚手架”主要包括:文体知识、常见的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必要的材料的提供、写作过程的控制策略等。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驳论式文章,但学生对这种文章还比较陌生,这时,我们就可以提供几种驳的途径: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方法,并通过建模(示范) 对他们进行训练,学生便逐步了解驳论的一般写法了;又如,要学生写一篇关于“春”的散文,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观察、想像、联想、思考等方面的基本方法,还可以提供一组有关春天的诗文等等,都属于“脚手架”的范畴。

搭建脚手架要求“精确预测其(学生) 现有技能水平或困难以及某一中介步骤的有效性,是十分必需的”,(351页) 学生已有认知,就不必要搭建,比如,学生已对议论文的结构非常

了解,就不要去介绍和训练;远远脱离学生认知的现实,脚手架也就毫无作用了,如为学生搭建的是写比较复杂的文学作品(如长篇小说) 的脚手架,也没有多大意义。脚手架是动态变化着的,教师既要及时提供,也要及时拆除。学生已经能“自己管理”的部分,则应及时拆除,以免造成干扰和惰性。针对学生认知实际和本次作文的过程中的步骤,搭建和拆除脚手架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特别指出,搭建脚手架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知识和方法,似乎跟传统学校教育中介绍写作的知识和方法类似,实质上是根本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的知识,是抽象的和脱离具体运用情景的,对解决学生的作文中遇到的困难来讲基本是无效的,而搭建脚手架提供的知识和方法则不同,它因需而建,镶嵌于真实的情景中,如我们介绍选择论据的要求,就是镶嵌在建模中间。因而更容易被学生迁移到自己的作文情景中去。

(五) 反思修正

反思修正就是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和解决过程作比较,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解决过程或完善自己的作文、改进思维方法和操作程序,并最终趋向于较为理想的状态。从互动的要求来说,它不仅是学生的再认识过程,同样也是师生合作、不断修正作文的程序和方案的过程,比如在建模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一起思考和修正建模方案,提高学生的认知深度;对学生来说,则是将自己的解决与方案与老师和同学的进行比较,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反思还可以用于学生作文之后。作文完成后,拿它与老师的建模和作文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完善。

特别要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反思”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可以复制和再现教师和学生的作业过程,比如,可以把教师建模的过程动态展示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也可以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作文过程进行动态,效果会更好。

(六) 探究创新

学徒制的目的是让学徒最终参独立的做“凳子”,认知学徒制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地写作文,在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写作了,当然,探究的过程同样包含着反思的过程,也意味着学生向新的认知领域前进的过程。

要特别指出,以上六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并列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交错而构建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一) 这种学徒制会不会造成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缺乏?不会。事实正好相反,它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迁移至真实情境”,这种模式中获得的有关作文的认知和程序性知识和控制策略更容易应用于写作实践中,使学生在创新上游刃有余。传统学徒中学徒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便是实证。而传统学校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人连基本的布局谋篇的能力都不具备,何来创新!

(二) 认知学徒制适不适合现代的大班教学?当然是适合的。它核心是把教师建模的过程外化、清晰化,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交流,这在现代课堂上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我们甚至还会做得更好。当然,不可否认,师生比越小,效果会更好。

(三) 认知学徒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是不是难以实施和推广?不错,不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的教师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勇气也有能力面对的挑战。

认知学徒制作文教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厘清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让建模的内存过程清晰外化,如何选择启发策略和控制策略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

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创新方法

2007-01-09 13:22:13 作者:未知 来源:百灵宽带网 浏览次数:49 文字大小:【大】

【中】【小】

一、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

根据语文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新精神和新理念,可以确立未来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此前提下,教师从自身教学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出发,再去探索和创造写作教学的实施方法。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一: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这是一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人的深刻理念。任何人的写作均是先有内在的思想,然后是文字(即书面言语)的外化。缺乏前者,文字就是一种机械的堆砌。而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教师要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角度去培植学生独立的人格、思维自主的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品质。首先,所谓独立的人格,是相对于指令型教学下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灵魂萎缩和思维复制的依附性人格而言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无从谈及特异的和个性化的思维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民主的理念与亲和的情态去尊重作为学习主体而存在的学生,不但悦纳其顺应师长的心理倾向,而且宽容甚至欣赏其离经叛道、标举自我的逆向性思维特征。现代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这样的襟怀。再者,所谓思维自主的取向,就是鼓励学生“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无论是高层次的作家创作,还是低层次的学生习作,其共同本质就是写作主体自主地表达心灵的思想,所以应当如课标主张的那样:“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故必须力克由于人格依附而导致的“趴着写”和“跪着写”的思维模式,只要是维系着写作主体的正义感和良知感,就应当让思想自由地高翔。那种拒绝学生正视社会负面、透视生活底蕴的应试教条,实在是变相剥夺其思维自主的权利,误导其思维向歧途异化。尽管这可能会使学生的写作思维走向韩寒式的“单纯的偏激”,但较之于不敢追求生活的真理、盲目“代圣人立言”要有意义。毕竟,人生的阅历和写作的实践会教育人的思维变得全面和成熟。其次,所谓现代思维品质是确保学生善于在写作中表达自主性思维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凭借母语来尝试创新思维所必备的优异品质,诸如对问题的发现意识、对未来的开拓意识、对真善美的探求意识等等,并使之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将发散与收敛、直觉与逻辑、侧向与反向乃至经验和超验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式思维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达到以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势来创造写作思维的崭新高度。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二: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如是论诗:“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虽然这仅是形象地指出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根本性地位,然而由于初级层次的学生习作与高层次诗人创作具有共通的审美本质,即两者均以写作主体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缘起。正是这种不可扼止的情感冲动,使作者产生了那种倾诉与宣泄的欲望。恰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写作主体通过亲历、沉思、感悟等生命体验的形式,才能不断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激情,从而强烈地驱

动写作主体用物化的文字去倾吐。否则,就会出现我们所习见的情感苍白的应试作文,这自然缺乏对阅读者心灵的震颤力。为此,我们反对纯技术主义倾向对写作主体自由活泼之情性的阉割,反对让学生在对体裁模型和结构套路的刻意追逐中丧失自由之情性。详而言之,我们力主在写作教学中恪守下述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是忠实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情感与经验有密切的关系。”“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由此生命体验而生发形形色色的真情。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而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既有挫折、苦难与沉沦,也有成功、搏击与升腾,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透视与感悟,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才有汰尽粉饰之纯度。以任何名义,诸如“主流与支流”、“一般与个别”、“本质与表象”等等方式而人为地给学生划定写作可以反映的“应然生活”,势必导致其心灵与“实然生活”之间的分离和隔膜———这就本质而言是对真实生活的背离。再者,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态度对待生活。即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所谓“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既不能人为“拔高”来对原生态客观生活作审视、感验和评价,也不能以蕴含工具理性的一统化“大我”排斥甚至取代鲜活生动的“小我”,而是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这样,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才是赤子其心、根深不移,因其信度而能赋予作文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是冲击力。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三: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将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将更有广度和深度地介入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而全球化大市场经济不但要求物质生产领域持续创新、筛汰“克隆”,而且也势必深刻地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产领域,从而使人的审美时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从一统化和从众化转向追求独特风格和鲜明创意。表现在写作教学上,更当如此。用现代语言学来观照,社会化的语言与个性化的言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共性的语言之运用,亦即个性化的言语之展开。从平面和静态的语言到立体和动态的言语,这种具化的过程自然要求写作主体追求如是境界:努力刷新一般化的“公共话语”,尝试运用为独特的主体所拥有的“个人话语”。而从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共生共长的角度来观照,既然我们主张写作主体要培养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那么,与这种烙有主体生命痕迹的言语内容相吻合,作为其外化的言语形式也应具备写作主体的个性特征。为此,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处理好下述关系。首先是引导学生理清言语摹仿与自信自创的关系。优秀的范文总是闪烁着显现自身魅力的言语风采,对学生言语实践和发展具有无可否认的借鉴和摹仿价值。学生通过深读范文来积累语词和句式,但不能“入套”而不“出套”,应当自信如同走个人的生活之路那样来自创个人的言语风格,高标一帜,坚执无疑。他人恬淡清馨、不失儒雅,未必我辈不可汪洋恣肆、英气磅礴;他人含而不露、意蕴沉潜,未必我辈不可棱角分明、锋芒逼人,如此等等。其次,引导学生认识长葆天籁与自觉习染的关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清纯的校园文化所怡养而成的童真之心至为可贵,我们应当让学生保持这颗纯粹的童心和由童心所传达出来的天籁之声,反对急功近利地去人为拔高,致使童心不葆,言不由衷地成人化甚至英雄化。只有在守护言语天然本色的基础上,并通过长期充满艺术气息的听说读写之言语实践,才能自然而然地渐趋写作主体颇具个性特色的言语境界,涌现出那种蜕净笔端匠气、言语才情独具的少年作家。如是,写作教学可谓有硕果矣。

总之,上述写作教学价值取向,旨在通过有内涵、有品位的写作教学来达到“树人”、“立人”之目标,从而使写作实践的过程成为个体生命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

的教化和陶冶之进程,使青春灵魂通过文字洗礼而更趋真挚、仁爱和美丽的大化境界。

二、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从方法层面看,师生双方默契配合的写作教学,如同开阔的精神地平线上导与驰的艺术。在这个驰骋心智的过程中,新课标精神正在“导演”写作教学的课堂剧。

1.导入生活。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课标提及的这些导入途径有: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等。事实上,网络时代,不出教室尽可纵览世界、过滤纷纭生活;而走出教室,体验自然、感悟人文、积淀情思,自当更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林林总总的“生活”,不啻是写作主体所感觉到了的“事相”,主要是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所谓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换言之,只有找到了写作主体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孙先生还认为:“本来,孩子都有自己并不一定与流行的标准化的模式相同的初始观感,这应该是最为宝贵的,只要经过几个层次的转折就可能上升到更新、更具开阔视野的高度。教师本该引导青少年贴近这种独特的初始观感。”教师应尊重并珍惜学生这种原初的感受(这是最富个性色彩的精神现象,有可能升华为创造力)。让学生的心灵如同“建构”课堂知识那样去“建构”客体的生活,这样自我与生活才合二为一。因此,所谓通过作文去表现生活,最终就是通过作文去表现真实的自我。

已有语文教师在尝试“人性化作文教学”,其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其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发现”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哲理,去“发掘”人与社会的奥秘和意义。

2.激发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发现“动情点”的过程中释放写作欲望,变外加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作负担为写作乐趣。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积累、思想深度开掘基础上建立作文题库的方法,不失为一条简洁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有教师称之为“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精神家园”。其操作程序如下:首先,异质分组、提供备选题目。将全班学生按照合作学习原则,异质组合,组内充分合作,在协商基础上提供若干个备选题目,每个题目附上200字左右的简要说明,阐述出题的理由、根据以及写作思路。其次,全班筛选。各小组所提供的备选题目都要经过全班的讨论、质询,获得90%以上的满意率方可入选。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题库。教师将所有入选的作文题目,分类整理后印发给全班学生,学生每学期可以从中自由挑选题目进行习作(不要求写尽所有题目,但有一个基本数),最后动态滚动。即每个学期都对作文题库进行滚动式更新,筛旧增新,激发全班竞选题目活力。以后,教师再装订成册,这就建立了学生们喜欢浏览、徘徊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心灵徜徉在这座一步步以自己青春的热情和智慧营造起来的“精神家园”里,扑面感受着无比亲切、熟悉的生命气息,心中时时涌起写作的热情和灵性冲动,试问:这样的“零距离”写作不就是一种享受吗?不就是享受倾吐的畅快和表达的满足吗?所谓“人”“文”合一不就达到了完满的实现了吗?

3.注重积累。这里的“积累”除了上文提及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积淀外,侧重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列入推荐范围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三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自主选择,读整本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标在弱化语文学习其他刚性指标的同时,着重强化了课外阅读的刚性指标,这是引人注目的。这除了在宏观上可以促成学生的人格文化之提升外,一个具体的指向就是配合写作教学。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吸纳与倾吐的关系,无法设想只写不读会导致学生怎样贫乏与苍白的作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课外阅读对发展其写作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另外,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而且,这一“读”与“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奠定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对于应付作文统考也将是一把万能钥匙,足可以不变应万变。

4.放手评改。呼唤“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一线语文教师也已经在摸索中逐渐创造出烙上自身教学个性的作文自改模式。其操作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确定自评自改文章的顺序和内容(评分标准)并予以公布。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指统览全文基本思想内容和结构框架;局部,指段落乃至字词句等细部。两者之和即构成自评自改的内容。第二,组织学生分组轮值评改、交替运作。每次由一名学生朗读文章,提出评改意见,其余同学提出补充建议(含作者自己的看法),允许争鸣,并由轮值学生打出等第后交还作者自改。第三,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全班荐评的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同学共赏析,教师作点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这样的评改效率高,又能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收效显著。

5.优化师评。把写作评价和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求提升教师评价的质量。教师的目光应聚焦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个基本目标上,在学生自评自改中,他扮演着一个主持人和协调者的重要角色,其当堂口头点评贵在精简、一语到位,能使全班学生都信服乃至佩服教师的睿智眼力、精彩口语和敏捷才思,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投资。

至于书面作文评语,是联系写作教与学双方的重要管道。正如有教师在实践中已深切领悟的那样,优秀的评语应当双重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格成长。它不但能引发学生写作的强劲内驱力,而且能唤醒其热爱未来、憧憬理想的美好情愫,坚定其力克困厄与挫折的意志力量;它不但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其言语的文化品格,而且能对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影响力、情感上的向心力和人格上的感召力———如是,作文评语的功德可谓大矣。

感动话题作文示例

[题目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想起1999年高考“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以此来说明自己是如如何何的坚韧、坚强。所写事情令人感动吗?能够赚得阅卷老师的一把同情泪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自然,上述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永恒的情结

山西 白赟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渗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情感体验,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我探索,寻觅,这神奇的力量。

深蓝色里,夏的繁星,秋的皓月,飘渺、神秘、旷达。夜晚吸引了太多的梦,因而深不可测。想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坠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仰望天空,古人借星宿占卜吉凶,今人数流星暗许心愿。物是人非啊!辉煌的,悲壮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历史在混沌的天地间飞速转动,千年,万年,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而这世上还有些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吧?

沉默。良久。氤氲的云雾罅隙间,一道口子被拽开,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浸透了世界。日出是宇宙见最完美的动画。即使每日黎明,总是在一片迷蒙的天空里出现那一轮生命,我还是愿意隔着层层化学烟雾极目远眺,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远眺。无论你有多么沮

丧、烦恼,都会被这温柔的色彩包容,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绪于那血一样的灿烂之中,你会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你的眼睛竟可以收容这么多的美好,你所在的空间竟如此博大!

这能量的源泉不仅给每日的生活注入新鲜,更引导我们进行感性的认知,理性的思考。它点亮世界,点亮我们的眼睛,正如人类文明点亮历史。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挖掘到的,是大自然提供的感动因素。黄河的浪涛拍打出传世的儒家文明,亚马逊的急流冲刷出神奇的玛雅文化,虽然愚蠢的我们至今探求不到大自然提供的千万种力量,而文明,毕竟在向前发展。大自然在适当的时候挑一些适当的人,将自己封存久远的内涵奔泻出来,让他在瞬间找到所谓灵感,赋生命以弹性。近代哲学家康德说过:“仰观星辰,遨游森林,最足以给我冥想的机会。”李白、毛泽东、歌德、贝多芬„„他们都曾用心灵和自然默默无言地对话,被自然感动。然后,他们或承载世界,或改造世界。

浩瀚的时空里,我们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微生物。而能在这样一个凭少年英气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与无数的前人面对同样的自然,接受同样的感动,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管自然是否选我们做那个能接受其宝藏的人,只要拼搏了,感动了,彻悟了,一切,都无憾。

感动,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情结。

[评语]

这篇“神奇”的文章围绕一个富于哲理的_问题是什么使人类的一切情感体验升华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作理性的深层思考,探求“感动”的内涵和真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能够思辨、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分析说理;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位会取譬,善选例的作者的犀利有力、周密严谨的推理论证。古人云:“文无定法。”于此可见一斑了。

感动

山西 赵琦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评语]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毕业时同桌送“我”的一片银杏叶书签而今已经变得枯黄,拾起它,让“我”感动。于是,作者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列举令我们感动的诸多事例之后,笔锋一转,提出“感动是什么”的设问,并在文章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从正面做了回答。统观全文,脉络清晰,衔接紧凑,语言畅达,内蕴深厚。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江苏 李霞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简评:这个雪天里的故事很感人,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

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

渴望生病的女孩

江苏 刘进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是那么渴望生病,而且是轰轰烈烈地生一场大病,你是否会相信呢?

这是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也许那是杜撰的,也许太夸张了,可我相信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为此而感动。

一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残破的家庭中。父母早年离异,她跟了父亲。父亲续弦,她便跟着父亲和继母开始了新的生活。继母并不是那种刻薄的女人,也没有恶待她,只是冷漠--一种彻彻底底的冷漠。用女孩的话来说:我倒真希望她能骂骂我,哪怕凶一点也可以。继母带来的年幼的儿子自然承受母亲加倍的呵护,而且得到了父亲全部的爱心和欢声笑语。从此,女孩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而收敛的个性又使她的交友范围日益缩小,莫名的自卑和抑郁纠缠着她。

一个孤独的女孩就这样在冷漠的环境中挣扎着。这一切仿佛像浓重的雾将她裹住,任她如何逃遁也无法摆脱。

意外的一次生病,却让她渴望了很久的温暖又回到了她身边。那次她病了,父亲为此感到心疼,请了假在家陪伴她;继母也一改往日的冷漠,特地为她买药、做菜;顽皮的弟弟也变得乖巧了许多。女孩在这样的一次病中,体味到了她终日渴望的关注,她成了焦点,中心和主轴。

后来,她学会了这样一种伎俩:不断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严重的和不严重的,只要不是致命的病,她都愿意!

这是一个女孩的渴求!一个孤独无援的女孩,只能采取这种自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渴望被爱。一个祈求终日与病榻相依的人,在她的心底却荡漾着一种明澈的情思。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孩将这一切推向了极致。有一次,她本想折断自己的腿,可以在床上躺几个月享受几个月被爱的温暖;可这一次,她没有掌握好伤害的尺度,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左腿。她的一辈子与轮椅相伴了。

她坐在轮椅上,也许这一次她将被人时刻关注,再也没有冷漠来袭击她了。

她是不是在想:只要为了被爱,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条腿又算什么呢?

她是不是会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还挂着微笑呢?

简评:

或许这个故事是杜撰的,或许太夸张了,但我真的如作者一样,为此而感动。 但是,不只是感动,我还有思考:为什么女孩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为什么她采取自虐的方式?

由此我想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

愿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有所深思,有所警醒。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2006-08-29 21:29:20 作者:老九 来源: 浏览次数:74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坚持个性化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新。学生在体验千差万别的生活后,独立地运用语言文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那么,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坚持个性化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意志、驾驭语言的能力等,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是极具个性特征的。而一个人的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坚持个性化教学,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第一要创设个性化作文的条件和氛围。教师要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给学生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自已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

第二要指导个性化的作文。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性地教学: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开放课堂;鼓励学生放胆作文,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开放心灵。坚持个别化教学,提倡个性化语言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每个人在体验生活时的感受不同,必然产生个性化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该会是如何的千姿百态、绚丽夺目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像这样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会产生“有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喜人景象,岂不更令人称奇?

二、动用多种形式作文 培养创造性思维

运用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多方位地训练思维,发展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一)多角度作文,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可以使学生依赖于发散、转向、创优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发散性的目的。

1、多角度立意。例如提供“电脑进我家”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学生有反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快的;有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的;有反映电脑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受益无穷的;也有反映电脑给儿童视力、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呼吁专家整改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极有创意。

2、变换主题,续写课文。如写《乌鸦和狐狸第二次见面》、《龟兔第二次赛跑》、《狼向小羊扑去之后》„„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创作。不少作文想象合理、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二)求异作文,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求异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去考虑,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发现新结果,可以有效地训练思维的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在写《我的老师》时,未经提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对象是现任教师,也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前任教师,其实此时学生的思维被“卡”在了狭窄的“喉道”上。当教师组织讨论“老师”这一概念范围后,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通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幼儿园的老师不是自己的老师吗?父母不是自己的老师吗?小伙伴、邻居、长辈不也是老师吗?三人行,不也是必有我师吗?再者,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条牛、一只小鸟„„凡是教育过、启发过自己的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思维必势如破竹般被打开,各种新颖独特的构思似泉涌上心头,喷出绚丽多姿的创造性的水花。

(三)想象作文,训练思维的跨越性

加大思维的跨度,丰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作文,就是指导学生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或虚设,或幻想,或转换,重塑新形象的作文过程,可令思维跨越时空、无限地拓展开去、构筑多维空间,使思维的跨越性得以强化,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永不枯竭。

1、假设作文。假设某种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补充。如《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假如我是校长》、《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幻想作文。如《为2050年设计蓝图》、《20年以后的我》、《我发明了新型课本》。

还可写写童话诗、童话故事。这样一些富有情趣的设想,为这群“白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吧!

(四)即景作文,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即景作文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形象生动的作文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把自己直接认知和领悟到的内

容写下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即景作文,可以使学生反应敏捷、迅速,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1、音响作文。如写《中秋赏月》时,我先让学生赏月,再播放《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并配之诗歌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悠扬的乐曲,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将学生笼罩在了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使其不吐不快,欲罢不能。于是,一篇篇饱含激情,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气呵成。这种与现实生活贴近的音响作文,可迅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多“官”齐动,情动而辞发。

2、生活素描作文。即利用小品表演、媒体演示等手段,再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让学生感知并立刻写下所见所感。也可实物呈现,或抓住突发事件、突现景象(如彩虹、风、雨),让学生感知,并即刻写下所感悟到的内容,都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模仿作文,训练思维的连动性

思维的连动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仿写就是指导学生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的过程,能减缓习作坡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善于联想,善于向纵深、反面或相似、相关的事物上去思考,训练思维的连动性,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

如《秋游景山》的第三段,作者按方位顺序记叙西、南、东三个方位所看到的景物。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方法,写一写《秋游试剑石》。先让学生将家乡与北京的景物进行对比:北京有厂房、高楼,家乡也有;北京有公园,家乡也有;北京有立交桥,家乡没有;家乡有瓯江,北京则没有„„讨论后,让学生写时注意取舍。由此,学生懂得了怎样去模仿,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仿写就有了兴趣。从学生的仿写看,虽然看得出受了课文的影响,却找不出其生硬的痕迹。显然,当学生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后,思维在“类比”中又高了一层,这便是仿写的功劳了。

此外,还可仿篇、仿句,但要注意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仿中求“创”。

http://yw99.cn/article/2007/0728/article_3149.html

http://yw99.cn/article/2007/0728/article_3149.html

作文创新教学因素剖析

http://www.hnedu.cn 2005-10-9 9:51 来源:湖南教育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作文创新教学关联到哪些因素呢?

一、 宽松开放的环境

作文创新教学需要一个宽松和谐、开放活泼的立体环境。首先是学校管理,需要创新,要有一种使师生能充分释放聪明才智的机制。它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在这样一种机制下,教师能解放思想,潜心作文创新研究,学生能开动脑筋,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其次,是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技化,给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国际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交互性强,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开放度大,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保证了作文创新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开拓敬业的教师

作文创新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和探索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精神。教师的教学应当不断地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要不断选择、探索、变革和创新。

(二)、敬业精神。作文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默默耕耘在教学的田野上,才能不计个人得失去探索。

(三)、创造性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处理信息来源要能够灵活机智,求异求变,不要设置条条框框,能突破思维定式,树立起教师创新的形象,从而影响学生。

三、 个性张扬的学生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空间。如何创设这个个性心理发展的空间呢?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动机。教师可运用调动情感、求知欲、好奇心等方式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动机。

(二)、创新习惯。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教师要在各方面先养成学生一种创新习惯,要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思维或行为。否则,在写作中一提笔就可能落入俗套,作文就写不出新意来。

(三)、创新能力。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需要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就作文创新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学生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审察,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此即彼地联想,培养联想力;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辨证思维,培养思维力。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象力丰富了,思维力敏捷了,作文创新的环境也就开阔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创新作文来。

四、 独具匠心的作文

“千人一面”,学生的作文模式化,已成通病。这是“应试作文”的“成果”。“嚼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时代呼唤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的创新作文。创新作文在文章的诸多要素中应当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突破:

(一)、与众不同的立意

立意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题。显然,人云亦云,毫无价值,它必须要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比如对俗语“无风不起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知难而退”等,就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要迎难而上”等。

(二)、鲜活新颖的题材

单调的生活环境,沉重的课业负担,使的学生的作文的表现空间极为狭窄。学生的作文材料总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其实,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细心观察、留意,就会发现许多鲜活新颖的材料,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写入作文。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些方面取材:

1、异域风光。人类本能的对新鲜或神秘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方面的材料会使作文可读性增强,面目一新。

2、奇人奇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奇且有趣,拈来作文,自然生色。

3、心灵碰撞。只要打开广阔的心灵空间,无尽的思绪就会纷至沓来。关键是要鼓动想象的翅膀,心灵飞翔了,就会有写不尽的新颖题材。

4、美的发现。美无处不有,对我们来说,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纯净无瑕的优美、浓烈醉人的壮美、怪异奇特的现代美„„. 对美的领悟能力的增强,使学生感觉逐渐细腻,内涵日益丰厚。这样,鲜活的题材就会活蹦乱跳,汩汩而来。

(三)、不拘一格的体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就不局限于几种常见的文体,一些文学体裁可让学生一试锋芒:

1、 天真深刻的童话寓言。

2、 意象朦胧的诗词散文。

3、 冲突尖锐的戏剧文学。

4、 无巧不成书的小说作品。

在这些领域内,学生能大展才华,创新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巧妙奇特的布局

学生作文有先模仿后创新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布局模式后,就不必拘泥模仿了,就可以创新破格了。如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可以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小说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局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外的效果。总之,文章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五)、灵气生动的语言

语言决定了文章的档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反映生活的语言自然也是千百万化的。我们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训练的方式有很多:

1、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的创作,确立一个意念,然后要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看看谁的语句最佳。

2、自由组合。随机选出几十条互无关联的成语,让学生写出一段具有情节的故事。

要求语言运用自然,富有时代气息,并有一定的高潮。

3、小说接龙。确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教师先写一段序幕,然后让学生续写。要求情节合理、符合性格的同时前呼后应。

4、古文改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语言锻炼方式。古人的语言博大精深、意蕴含蓄,改写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学习语言的过程,能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此外,还有表现手法的突破(如自由虚构)、篇幅的突破(如名人传记)、情感的突破(如爱情憧憬)等等,都是学生作文创新的表现。

总之,学生能否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创新能力能否发展,关联到方方面面,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需要整合,才能达到目的。优秀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努力使其延伸到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创新的过程总会有不成熟的印记,需要教师的大度宽容,使学生更为从容地迈越成长的过渡期。希望我们共同创造宽松开放的环境,整合好作文创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马康国)

优化作文教学提高语文素质

王 澎

--------------------------------------------------------------------------------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文" 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纲》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

作文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难点。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

整个小学时期的作文教学是由三个阶段、六个步骤、若干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所谓三个阶段是指:一、二年级练习说几句话为主;三、四年级以一些片段为主;五、六年级练习成章作文。六个步骤即每年级具体要求;若干环节即单元的单项训练。教学活动应在《大纲》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出具体的系统计划,逐步实现各项小目标,由量变向质变飞跃,实现教学目标。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作文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可以看出:

观察接触 研究分析 反作用于 选取修补

作文应具备观察、分析、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功。语文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这些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说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其二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使文章缺乏条理性。针对以上三个原因,作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以提高作文能力。

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古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二、指导观察、交给方法

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例如中年级作文中,作文的命题本着" 小" 的原则,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如让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则可以分解为写《小动物的外形》,《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多个小项。以减小难度,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 师生共同审题,找出题眼。2. 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 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 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 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再进行重点指导,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准确、生动„„但无论怎样不能指导过细, 以防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三、" 模仿" 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十分必要的

茅盾先生曾说过:" 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 怎样写" 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的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风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地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再如:句式模仿。小学课本中的某些段落用一些比较的固定的句子连接起来。《跳水》中渲染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式" 只要„就„" ," 即使„也„" 等。这些句式扮演的角色不同,又适合自己" 抛头露面" 的场合范围。阅读教学中,教师联系上下文注意给学生总结其特殊用法。学生掌握了规律,信手捏来记一场面,状一景物,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又如创造模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物

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是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模仿就是创造模仿。特别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知识范围的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 怎样写" 。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模仿,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它既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

一、模仿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境遇尴尬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是世界各国母语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它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抄袭、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现象,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作文教学的极大关注和深切忧虑。参加中考、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们经常被一些老练的漂亮文章困扰着:给它打高分吧,怕以后被证明系抄袭之作而引来非议,甚至是版权官司:不给高分吧——又怕错判而误人子弟。例如2001年江苏省高考阅卷时,曾宪一老师所在的第六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现了两篇佳作,请“伯乐”读给全组的老师一听,结果有人说见过,让她拿出证据~时又拿不出来,致使当年江苏省近30万考生仅批出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和套话已经蔚然成风。如对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的抽样调查显示,竟然有40%的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这种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更有甚者,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和套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从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灵性与活力,观察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察觉不到他们敏感的情思与丰富的想象力,阅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的作文中已经没有稚气,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只是成人化、社会化的东西,有的只是脱离了精神的躯壳,有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和近乎轻浮的文字游戏。这种模式化倾向也是作文教学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第一段]

摘要: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变化写作是转变到创新的中心桥梁,培养创新能力是作文创新的核心内容。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是抽象、不可为的,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可操作性的实践渐变而行。 关键词:创新写作 变化写作 模仿写作 一、课题的缘起学生作文,文思枯竭,为文造情,身披百家衣,千篇一律,临渴掘井,向称难事。究起原因固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然其大端,不外乎二。其一生活贫乏,感觉麻木。苏格拉底说过:“没有观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生理上耳聪目明,精神上恰似瞽目。因此,作文教学中,交给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效的积累素材是写作之根基。模仿写作解决了写作中这一痼疾,模仿作者发现素材的标准和方法,模仿作者思考问题的条理和线索,模仿作者的谋篇布局,在模仿中拓宽思维空间,不仅是模

仿,跳出模仿,写出别出心裁来。其二意识薄弱,方法单一。传统的程序化、序列化的作文教学淡化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削弱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就像解数学方程按部就班。因此,找到一个下笔的切入点,让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可写,懂得谋篇布局是很必要的。在经过改写、缩写、扩写等变化写作中,促使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向,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由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强化,写作能力得到迁移,逐步走向创新作文。“模仿是取得声望、受到社会赞许、安全,以及运动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等的有效措施”模仿主要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分析、理解的心理基础上,通过观察、积累习得。儿童的模仿还能产生表象。这些表象就是日后思维的基础,创造的基础。创新主要是建立在各种思维、灵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习得。在模仿、变化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迁移。学生胸中列百万雄兵,布阵合理,则临阵调兵遣将,从容自如。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今天,课题教学所实现的目标之一。学生有内容可写,更是写得标新立异。从模仿走向创新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而展开。二、模仿到转变的研究设计(一)理论基础1、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儿童一开始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复杂的模仿包括对模仿对象的感知和理解,是与思维过程相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以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模仿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无意的模仿到有意的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性内容的模仿”。 模仿和创新的心理基础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模仿通过强化、动力定型、定势心理等逐渐习得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过迁移、打破定势、进行思维、联想、想象,从而走向创新。二者并不是绝然分开的,互有渗透。在模仿中不断增加着创新的因素,在创新中也经常留有模仿的痕迹。 模仿是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是走向创新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反过来,创新是模仿努力的目标,是模仿的目的和归宿。可见,作文教学从模仿导向创新是符合心理学的规律的,也是正确的。2、遵循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教育学上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通过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他们的身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的,一个人的思维也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即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少年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 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遵循这些规律,适应这种顺序性、阶段性,循序渐进地授以德育、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在童年期、少年早期,在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写作技能积累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意义上的写作,那是不现实的。美国的一位神经外科专家,怀尔德·彭菲尔说:“儿童在九岁至卜二岁以前是学话的专家”,学话即模仿别人说话,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儿童学习语言文学,不是机械的,一模一样地重复大人或书本上的语句,而是通过模仿从成年人那里或书本中学得的各种语言格式,然后再类推出,更多的格式来的,如儿童听到“猫捉老鼠”,就会类推出“狗咬人”“鸡啄米”“猪吃食”等句子。由此可见:人的语言创造能力的习得就是在模仿中萌芽。教育教学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表现在作文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先模仿,然后逐步摆脱模仿,走向创新。 3、遵循了写作学的有关规律朱煮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也说过:“记事记清楚了,说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象样”就是符合“规矩”,如何才能符合规矩呢? 那在训练之初就得循‘规’蹈‘矩’,严‘格’模仿,严‘格’训练,久而久之,便能欲‘方’则‘方’欲‘圆’则‘圆’,既合规矩,又不拘于规矩”。当代李宗经在《谈中学生作文的摹写》一文中说:“模仿写作就是‘照样子写’,即以某一篇文章为范

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学生作

文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不会望题兴叹,惧怕作文了。”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摹写是

知识的迁移,是对范文的借鉴,是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二)模仿到创

新的转变模式模仿到创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渐变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模仿通过强化、动力定型、定势心理等逐渐习得知识和技能,然后通

过迁移、打破定势、进行思维、联想、想象,从而走向创新。写作教学中,其转变环节如下: 语言创新 变化写作 创新写作 模仿写作 训练语言表达 语言得以再现 拓宽思维 思维变异 思维创新即:1、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模仿通过仿思路、仿内容、仿结构、仿语言、仿方法

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选材能力,训练学生的组才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再现

能力,由此为创新打基础。2、变化写作可称为“半创新作文”,是模仿写作的基础上更进

一步。通过缩写、扩写、改写、变写中造成迁移,在熟的基础上生巧,最终达到创新的境地。

3、模仿变化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语言得以创新,形象得以创新,手法得以创新。在这种

基础写作中找到了写作的切入口,定准了创新的基点。三、从模仿到创新的具体教学策略(一)

模仿写作,夯实作文创新的基础 前面已经论述了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是写作入门最行

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思维水平定型之前抓紧从模仿向创新的转化教育培养,对其写作水

平,思维能力都会大有裨益,这也是写作教学科学化,系列化的重要体现。 1、模仿

思路,拓宽思维空间 每篇文章都有其自己的思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想法让学生进

入课文,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苦同乐,进入无“我”之境,从中把握作者的思

维流程,以便在写作中有思路可仿。在写作时,又要使学生跳出作品,进行远距离的欣

赏、评价,高屋建领的加以运用,象一个导演那样在那里调兵遣将,安排情节,布置场

景。长期的仿思路训练,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其思维空间。如:《背影》教

学中,模仿作者以“背影”为线索表达深厚的父爱的方法。在一次表达“母爱”的写作中,

有一个学生用经常抚摸自己的母亲的手来表达了母爱。他写到:“今天抚摸脸庞的母亲

的手是仍然那样的温暖。但是,突然间发现这双手不那么柔软了,仔细一看这双手何时

布满了茧子。儿时细柔的双手,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化着,留下的不仅是皱纹,更是劳动

的深深印痕。这双手抱起了我,这双手喂养了我,这双手扶起了我,正是这双手给了我

很多很多,看起这双手百感交集。”学生“手”为线索表露了,母亲深深的关怀。就这样,

在一次模仿写作后,呈现了角度新颖的佳作。创新由此开始。 2、模仿内容,训练选

材能力 模仿作者发现“素材”的标准、方法。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

素材的能力。学生们总在嚷嚷“老师,没什么好写的”。其实可写的东西很多,只是你善

不善于辨别这可不可写,那可不可写,这种发现素材的能力也要通过训练习得。如:在

朱自清的《背影》文后就有意安排了一项练习,要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新的壮丽的背影”。

学生回忆家人、亲友、老师、同学、邻居等等人的背影,说出这些背影的特点,挖掘其

形成的原因。在回忆家人的背影中学生写到:“家人温馨的背影”老师的背影时则是:“严

肃而温和的背影”同学的背影写到:“充满友爱的背影”。在这次模仿中,一篇篇的“背影”

为题的作文涌现而出,同样的背影但述说的不同的主题;同样的主题,但是写作角度却

是独特、新颖。在这次模仿基础上,让学生想生活中的那些细节能反映深刻主题,学生

想到:昙现的微笑,温暖的问候,轻松的扶持,挖掘出深刻的含义。模仿内容中,学生

的选材能力得到了提高,独特的作文在这种训练中自然流露出来。 3、模仿结构,训

练组材能力 文章有格,每篇文章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按不同的结构组成。如没有一定

的结构,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则只能是一盘散沙。仿结构,就可以训练学生串珠

的能力。 如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消息的基本

结构: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然后布置学生写一则新闻,要有引题、

正题、副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消息的全部结构,至于变化就不难了。在仿结构中,解决了学生在写作中无法谋篇布局的困难。4、模仿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写作文,有时并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由于不知道怎样把所想、所思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有时想得好好的,写过来却干瘪、枯燥,不是那回事;此即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辞不逮意”、“词不达意”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犹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太紧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仿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部分,《石壕吏》中的对话描写的仿写,在这种仿写中避免学生作文枯燥无味的弊病。在仿写老舍的《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中的暴雨的细节时,学生写到:“雨一来就劈里啪啦响声不断,雨之大,似黄豆一拥而下,落在地上摔的无影无踪。”“雨和风一起,来到了我们中间。雨帘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像瀑布似的雨哗哗的下着,土阶边很快积起了水泡,泛来泛去地乱转。”在这种模仿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语言不在是枯燥无味,僵化生硬,避免了一个词语翻来覆去客串整篇文章的现象。 5、模仿技法,训练写作技能 古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平铺直叙的,往往通过各种写作技法使之腾挪跌宕,引人入胜。如《项链》中悬念的设置,《药》中的明暗两条线索,《老山界》、《天山景物记》中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荷塘月色》中的比喻、通感等等。技法既可从写作教材中直接学习,也可从范文中间接体会。通过分析、体味,让学生尝试模仿,促使写作知识产生迁移,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变他人的技能为自己技能。如:学习《阿长于山海经》中学习几个材料组合表现阿长的性格特点的方法。在一次“爱”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一个学生以“师生情”“友情”“亲情”三个不同方面的“爱”的组合来表现了“爱”的深刻含义。在这种写作方法的模仿中,学生学会自如地调兵遣将的方法,熟识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又能创新。 (二)变化写作,迁移写作能力 变化写作,也有人简称为变写。即“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种变动,写出与原文基本相近又有所不同的作文,这种训练叫变写”。变化写作是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钱龙梦曾称之为“半创造性的作文”,变化写作是模仿写作走向创新写作的重要一环。作为语文教师,要适时把握这一环,灵活多变的引导学生做大量的变化写作训练,不断强化,造成迁移,使学生在熟的基础上生巧,最终达到创新作文的境地。变化写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缩写,语言得以再现是在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按一定要求压缩精简文章的变化写作方式,同时它要求保持原文内容与结构上的相对完整。缩写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从而学习别人的构思,锻炼自己的语言再现能力。如在讲授《芦花荡》一文后,我就要求学生用50字以内的文字缩写本文,不得改变情节和主要思想,然后根据自己所写,讲述这个故事的梗概。学生写到:“老头子悠闲地穿梭在芦花荡中,芦花中飘逸着的小舟联系着荡内荡外。智打鬼子的片断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谋划中的钩子一个个找到了鬼子,让鬼子成了瓮中鳖。”缩写中不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在这种概括中语言得到了再现。这种语言再现,何曾不是语言创新呢? 2、扩写,结构得以拓展即把短文扩展成长文,它不是在原短文的基础上重复哆嗦,画蛇添足,而是在原短文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充实内容,拓展结构,这种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模仿写作能力向创新写作能力的转化。如《卖炭翁》一文,短小精悍,及为简练,但文词间又洋溢着张力,是扩写练习的好材料,在阅读的基础上可揣摩官吏、卖炭翁二人的性格,在具体情节上便于“添枝加叶”,“增躯增干”,如扁鹊卖炭翁是如何艰难地运炭,官吏如何横行霸道,卖炭翁被抢以后悲凉的心理。如《篇鹊见蔡桓公》如扁鹊如何下决心逃走,如何决定逃向哪里,桓公临死前的悔恨心理。有一个学生想象桓公与妃子们平时耻笑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具体情节,写到:“桓公说:„扁鹊这种人朕最

看不惯了,就想做一点小事情邀功请赏。‟妃子:„是的,皇上。您多年龙体安康,能有什么病。扁鹊想立功伤透脑筋了。”学生在扩写中发挥了想像力,充满想像力的扩写不在是简单的内容附加,而有了新的活力。结构的拓展,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想像力,而这种想像力的文章往往充满新意。3、续写,内容得以充实续写是把没有完成或故意不写完的文章写完整的训练方式。续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向,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合情合理地把情节进一步展开下去,使得续写上既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又和前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如:鲁迅的《故乡》后就曾让学生想象八十年代,宏儿回到故乡的情境。有一个学生写到:《故乡》写于1921年,到八十年代,宏儿已是七十多岁的老教授,宏儿回到家乡看到的是一幅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宏儿的心情是喜悦的。儿时的伙伴水生己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但仍在儿子办的厂里忙碌,在水生儿子的厂里还碰上了热心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杨二嫂的女儿。想象丰富合理,有一定的新意。4、改写,思维得以变异改写是从不同角度对原文加以改造的训练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改变内容、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改变表达方式、改变语体、改变角度等。如果说仿写、借鉴、缩写、扩写、续写是和原作者求同思维训练的话,那么,改写则是一种求异思维训练,接近于创新思维,只是多一个别人提供的材料而己。中学阶段的改写除改写内容外,一般要求改写时基本内容不变。如我在讲授《桃花源记》时,就让学生用桃花源成员的身份讲述桃花源,在《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来假想船上碰到的不是卖蛤咧的叔叔于勒,腰缠万贯的叔叔于勒。有一个学生写到:“于勒随腰缠万贯,但是衣着仍是那样的朴素,确切的说是衣衫破旧。看到这样的叔叔,父亲像是遇到了瘟疫,逃之夭夭,并且嘴里不时地嘟囔着„坏家伙,就知道他会这样‟。不期而遇,父亲冷眼相对,狠很地对叔叔说以后少来往,最好是不想往来。此时,后面传来了„于乐船长‟,父亲顿时僵住了,但这种僵局马上在父亲的灵敏的思维中打破了。父亲亲切地说到„好弟弟,你看我都说了什么,这几年我一直盼望着你,我们兄弟终于见面了”学生在改写中不仅使父亲的形象鲜活了,更是给父亲加入了变色龙的性格特点,使两个人物形象相结合,塑造了冷酷又善变的父亲。这种改写中,人物形象既保持原有的特点又有了新的特点,巧妙的人物结合中,新的人物就诞生了。“杂取种种人合为一人”不就达到了形象创新的目的吗? 总之,以上几种变写形式培养的基本上是在阅读理解上的创造力,是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同时,正是这样的变写训练使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把别人的写作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也正是这种变写训练使学生从模仿写作一步步接近创新写作。4、研究的成效根据本课题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不在是提起笔一头雾水,写起来千人一面了。学生写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技巧可变换。在模仿到创新的转变中,克服写作恐怖心里,习得写作技能,最终写出新异来。下面是近一年学生的写作转变情况表: 变化内容 害怕心里 无内容可写 无技巧可言 无特点 训练之前 85% 65% 78% 90% 训练之后 15% 25% 30% 40% 模仿变化写作中,学生化他人经验为自己的经验,又从他人经验中挑出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写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自然作文不再是拦路虎了;在模仿与积累中素材多了写作自然是头头是道了;内容充实了,学生就动脑筋讲究写作方法,追求标新立异。5、课题反思于重建的体会1、定准作文创新的“新”基点模仿、变化写作强化了写作技能,打破了思维定势,让学生逐渐走向创新境地,但是抓到创新的基点是尤为重要。(1) 观念创新一是紧密联系时代,率先提出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的看法,因为新出现的事物、现象,前人未曾论述,你第一个提出来就是新的。二是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写作个体不一样,他的经历、阅历、知识水平等都不一样,观点自然也多少不一样,这“不一样”就是新的。(2) 形象创新作文时,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对人物和环境等加以归纳和提炼,使之典型化。正如鲁迅先生说的

“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3) 结构创新在开头安置倒叙、在中间安排插叙、在结尾来个补叙等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来驱谴自己的思维和笔墨,写作者不同,需要不同,结构也就不同,不同就是新起来了。(4)角度创新角度指作者站在怎样的位置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层次也不一样。角度创新就是要求学生作文选用的角度是别人没有发现、也没有用过的。观察的层次不同所折射出的内涵也就不同了,自然而然达到了创新。2、帮助学生寻找个性化的表达(1) 寻找创新的个性化的表达 寻找创新的个性化的表达,就要敢于告别标准,打破各文体常规模式。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框架,及“凤冠”之典故,“猪肚”之实例,“豹尾”之警句;记叙文的“先见物,后抒情,最后升华一个主题”,并牢记着“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等等。要提倡“文无定法”、“因文定法”。如:《心的旅途》一文, 对一些古今中外充满哲理的名言进行“反弹”,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闪烁着思维的求异光芒。其作文片段如下: 留在外面总比从里面摆脱出来容易些。—马克吐温 批注:有时候坚持留在外面更需要智慧与力量。 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美德,他的美德只能反映在别人的眼里。一一莎士比亚批注:注意自己的美貌反映在别人眼里成了五陋; 在函数中,除了自变量和函数值,还有一个对应法则。”这篇文章就打破了传统议论文“论点一论据一论证”的写法。用灵活的形式记录了作者跳跃的思想火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寻求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 作文的语一言决不是指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文句通顺:,“文从字顺”只是最起码的条件,然后是做到合体、简明、优美,而最重要的应该是思想的真诚和表达的精密。字里行间要有作者深入观察到的事物,真切感受到的真实感,做到象韩愈说的“惟陈言之务去”。作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例如: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物理班》中,喜欢把“不要推我”说成代不要对我做功”,把“心我把你扔出去”说成“小心我让你做平抛运动”。被书山题海压得透不过气来的高三学生常把学校称为某某监狱,把班级称为某某劳改大队,把包括下课午休和体育课及广播操在内的所有能出教室的活动称为“放风”,这些语言尖刻而幽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洋溢着浓郁的创新韵味。 主要参考文献:1、高桥浩《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科学普及出版社2、管金麟主编《文章写作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3、朱作仁著《语文教育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曹明海钱加清著《营造与创造一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出版社5、杨成章谢贤扬李丽主编《语文创造教育学》重庆出版社

首先,两者的关系:

1、模仿是创造的基础。

著名作家茅盾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胡适先生曾说过:“凡富于创造的人必敏于 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 曹禺的剧作多模仿易卜生和尤金·奥尼尔,茅盾 的作品多模仿沃普敦·辛克莱,郁达夫的小说与葛道尔有师承关系实际上,模仿几乎是所有文学艺术体裁的共同特点。我们知道,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不管是学习国画还是学习西方画的创作,学生首先要把所有绘画名作用心阅读一遍,然后还一定要精心临摹相当数量的名作。学习书法的人,同样如此,要一笔一笔地描摹名帖。同样地,作文也要像学习绘画、书法一样进行许多模仿,走过这个必经的学习阶段。我们强调作文要创新,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先学别人,才可能最后写出富有个性的文字。小孩成长,必从模仿大人开始;学习下棋,也必先学别人的招数包括棋谱。所以说模仿是创新的起点。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2、模仿蕴含着创造。


相关作文

  • 作文的抄袭作文1800字
  • 作文的抄袭.模仿与创新 作者: 六十铺中学 王志 近年来,人们对于话题作文的评说可谓多矣,赞颂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在这里,我不想对话题作文本身再说什么,只是想对由话题作文引发出来的抄袭.模仿与创新问题谈一点拙见. 抄袭是话题作文主要"罪状"之一,反对话题作文者认为是话题作文助长 ...

  • 模仿带来进步(450字)作文作文15600字
  • 精选作文:模仿带来进步(450字) 作文 有一句谚语叫:照葫芦画瓢.也许你会说,太笨了吧!就知道学别人,多没出息! 我不这样认为.从古到今有几个爱迪生,又有几个爱因斯坦.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学习别人和继承别人的精华,学习和继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人在模仿的基础上找到灵感从而有了现 ...

  •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作文600字
  • 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下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低,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取了"模仿"写作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同学们的作文基础和写作兴趣,通过几年的时间和摸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模仿:就是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而具体到同学们的作文训练,就是模仿好的文章,或词 ...

  • 仿写是作文教学的捷径作文2100字
  • 仿写是作文教学的捷径 摘 要:仿写是解决一些学生"起步难"的最佳方法,是由知识的吸收和积累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学教材入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模仿的极佳范文,教师应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经常引导学生做仿写的思考和训练. 关键词:作文:仿写:方法:技 ...

  • 能否"公示"高考满分作文作文1500字
  • 目前,备受瞩目的高考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有关阅卷情况也不断从阅卷点传出,尤其是满分作文的披露,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海南,一考生在作文中用寓言故事<最美丽的鸟>来体现"感情亲疏和事物认知的关系",赢得试评教师"满堂彩",试评老师一致推荐,此文在 ...

  • 仿写是作文训练的好形式作文2700字
  • 1 仿写是作文训练的好形式 四川省汶川中学初中语文组 范 玲 学习语言一定离不开写作.写作既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和交际手段.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呢?途径很多,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最为普遍的途径是在强调多听.多说.多读的基础上抓好多写 ...

  • 如何模仿高分托福作文作文700字
  • 智课网TOEFL 备考资料 如何模仿高分托福作文 出国英语考试有哪些 雅思6.5是什么水平 雅思阅读评分标准 托福阅读评分标准 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智课教育托福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如何模仿高分托福作文,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的模仿,比如口语和写作,只有模仿的多了,才能更加的熟练,那么如何模 ...

  • 浅谈初一作文教学作文3000字
  • 浅谈初一作文教学 董彩珍 初一许多学生不知什么是作文,更不知道如何去写,可笑的是有的同学还认为,只有考试时才写作文,或考前背下老师(小学时)搜罗来一大堆现成的作文就可应考.一写作文就想找作文书甚至利用便利的网络抄,课堂作文当堂无法完成.作文的字数普遍不够(500字以上),许多学生都停留在300字左右 ...

  • 模仿带来进步作文450字作文400字
  • [模仿带来进步作文450字] 有一句谚语叫:照葫芦画瓢,模仿带来进步作文450字.也许你会说,太笨了吧!就知道学别人,多没出息! 我不这样认为.从古到今有几个爱迪生,又有几个爱因斯坦.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学习别人和继承别人的精华,学习和继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人在模仿的基础上找到 ...

  • 浅谈高三英语范文模仿写作的策略与方法作文3200字
  • 浅谈高三英语范文模仿写作的策略与方法 淄川般阳中学 殷玲玲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三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书面表达所占分值比例及其发展趋势来看,其语言写作在高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不少学生虽然经过高一.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