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试题解析作文17600字

初二作文

2014

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作文简析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此题考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审题立意】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学校运动会,游戏项目,“山羊过独木桥”,规则,突破阻拦,习惯,山羊角抵,转身换位,顺利通过,争议,讨论。

材料特点: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与去年“切割钻石”的作文题相比,难度有所增大。一是,本材料只摆现象,不像去年的作文,材料中的有许多暗示性的话语;另一方面是,即使确定了某一方面的立意,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学生积累的也似乎不多,因此,学生恐怕没什么话可说。但正因为如此,却不易于产生“千人一面”的现象,恐怕让学生作文各有千秋正是出题者的本意。但本作文材料以及出题者对材料中行为的双向认可,容易使本来就是非不分、观念不明的中学生更加惶惑,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遇到类似取舍难于做出正确的抉择。

审题立意:分析本材料,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违背”规则,一个是对这种“违背”的看法。文中明确指出了“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既然是“激烈争论”、“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可见,材料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边倒的倾向性,而是让我们见仁见智。也就是说,材料中所出现的现象,到底是“违背了规则”、“破坏了规则”、“利用了规则”,还是“巧用了规则”、“化解了规则”、“突破了规则”?是“愚守规则”,还是“知变通”?是在规则之内的“双赢”,还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公平的竞争,还是钻了规则的空子?是“耍小聪明”,还是“呈大智慧”?这些材料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倾向性。所以,我认为,只要考生选取一个方面的倾向立意即可。

(一)机会主义要不得

我认为材料中那两队学生的做法是钻了规则的空子,是机会主义的做法,是投机取巧,是打“政策”的“擦边球”,充其量是“耍小聪明”,而绝非什么大智慧。因为这种做法看似没有破怀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但对于其他人却不是公平的竞争。以巧取利必不长远,寻机获惠定失将来。看似赢得了眼前,但却怕失去了未来。所以我说:机会主义要不得。

(二)妙在突破

我们惯于在规则的牢笼里固步自封,我们习于在盲从的惯性里恪守本分。岂不知,华丽的转身,便是双赢。遭遇对手,需要的也许不一定都是迎头角抵,而是一个“拥抱”;路见强敌,做出的也许不一定都是置之死地,而是一个“转身”。有一种观念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有一种思维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方法总是在突破中产生,智慧总是在突破中升华。方式取其妙,妙在想到了突破并敢于突破。

二、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简析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名言警句类(关注人生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有些人,空谷,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栈道桥梁。

材料特点:用一句富有意蕴的警句来引发考生的感悟和联想,这已经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出题方式了。福建卷今年采用了这种方式。警句的意蕴并不难于揣测,相信中学生能够做出恰当的理解。

审题立意:“空谷”,可以象征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坎坷。“悬崖绝壁”是难于逾越的障碍,是“断”途;“栈道桥梁”是可以顺利通过道路,是“通”途。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困难处境,有些人看到的是无路可走,有些人看到却是有路可通。这就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有关乐观与悲观的故事:悲观的人看到杯子里的半杯水会说:“呀,真遗憾,杯子里只剩下半杯水了。”乐观的人看到杯子里的半杯水会说:“呀,真不错,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呢。” 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2. 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要体察到它的两面性;3. 不同的人对待事物的特性理解是不一样的;4.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对待我们所处的环境。

立意开头示例(一)

半杯水思维

同样的空谷,有的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的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人生,只联想到悬崖峭壁,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就会怨天尤人,就会扼杀快乐,就会自己折磨自己。快乐之道在于,要看到栈道桥梁,要掌握拥有的那一半,你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

三、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简析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 不少于800字。4.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少,瞬间,翻看,唤起,永不褪色,记忆,泛黄,数码科技时代,照片多,上传分享,快速浏览,频繁更新,被稀释。

材料特点:材料以“照片”为主题内容,以熟悉的生活材料为切入点,陈述了相片技术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相片科技给人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隐含了科技发展与现代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与去年北京卷有关手机的话题相似。

审题立意:

材料分为两段。第一自然段讲“黑白胶片”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少,易模糊,但人们不断翻看。第二自然段讲“数码科技”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多,效果好,但人们却很少翻看。这两段内容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去审题,也可以从现代科技对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去审题。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是:爱少性、念远性和惜逝性。也就是东西或情感越少我们越珍视,距离越远我们越渴望得到和思念,消逝的东西和情感我们越珍惜。说白了,就是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好东西。而现代科技呢,现代科技正好改变了这种状态,它使东西变多,使距离变近,使事物易得不易逝。所以这个材料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

2. 现代科技之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3. 科技的利与弊。

立意开头示例(一)

稀释的情感

翻开旧相册,那里面有我儿童到少年时代照的唯一的一张旧相片,它是一张黑白相片,画面已经泛黄,图像已经模糊,可我每每看到它,都能引发我去回忆过去人生的点点滴滴,——那人,那时,那事,那情景„„

打开电脑,看到我的相册,那里面已经有上百个文件夹了,每一个文件夹都是随时随地用相机或手机拍的照片。最初的还洗过一些,后来的还常看看,再后来,连翻看的想法都没了,现在,连整理文件夹都不整理了。

然而,我却仍然倍加珍惜当初的那一张。因为,这唯一的一张,有我整个童年、少年时代的往事„„

立意开头示例(二)

是它,暴露了我们的德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情感在逐渐地异化。于是,我们反思科技的利与弊,我们痛恨科技改变了我们固有的美好情感。难道,这真是科技之过?可我却认为,这并非科技之过,而是我们人类自己固有的劣行,只不过,是它,暴露了我们的德行。——我们只有在稀少的时候才懂得爱惜,我们只有的遥远的时候才想到思念,我们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四、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简析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青春,不朽,青年人,天真,自欺欺人,长存不朽,信念。

材料特点:这道考题,学生看到后会感到一丝欣喜,因为此题正迎合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和阶段特点。材料的开放性不大,写作内容的范围大致就是“青春”了。但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审题立意:这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是讲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句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但青年人却常抱有这样的一种信念。所以,从立意上看,无外乎这么几方面的观点:1. 盛赞“青春不朽”“青春永恒”;2. 慨叹“生命短暂”“青春不再来”,批评年轻人不懂得珍惜青春;3. 谈“青春短暂与青春不朽”的辩证关系,告诫年轻人珍惜青春;4. 还可以反弹琵琶,盛赞年轻人所具有的这种“天真的”“自欺欺人的”的信念,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才是年轻人应该具有的特质。

立意开头示例(一)

一经典当,永无再赎

有人这样来描绘青春,说:青春像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青春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也有人这样描绘青春,说:青春是用酣畅的笔墨和美好的想象勾勒的画卷——活色生香;青春是用自然的灵动和人间的和睦编写的序曲——雅俗共赏;青春是用怡人的茶香和无忧的闲适渲染的诗歌——淋漓酣畅。但我却更信奉这样一句话:无论青春多么美好,但它一经典当,便永无再赎。

立意开头示例(二):

永怀天真

青春是不朽的。但有人却奉劝我们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他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感谢这些睿智的老者对我们善意的提醒,但却要说,天真和怀抱不朽的信念,这正是青春的特质。我认为青春不是用时间和岁月来衡量的,而应该是用心态来衡量的,人之所以老去,不仅仅是他经历的岁月多,而是他失去了天真的情感和怀抱的不朽信念。青春所以不朽,就是因为拥有青春的人永怀天真和永抱不朽的信念。

五、 2014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简析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不同意见,根据需要改动,艺术追求,随意改动,违背创作愿意。

材料特点:安徽省今年的作文材料在审题立意上是有些难度的,一是材料的内容是有关艺术创作方面的事,这是学生所不太熟悉的;二是学生想要在这样的材料中抽出生活的理,难度也很大。所以,我揣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恐怕会就事论事。

审题立意:

本材料从表面初一看似乎是在展现一种矛盾:演员,想改;剧作家,不让改。那是不是让学生探讨到底该不该该呢?但透过字里行间的看过去,又不矛盾。演员是想“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剧作家是怕演员“随意”改。一个是有条件地改,一个是不能胡乱地改。可见,最终材料要讨论的不是该不该该,而是改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式,也就是改要取其恰到好处,要遵循艺术创作的本质精神。学生由此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当前的两种变革,一种是文艺创作的本身变革,一种是国家和社会的变革。这两种变革都有应大力倡导改革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的必要性。如艺术创作上,创作态度的轻浮,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迎合与屈从消遣的态势,投合市场的低级趣味,降低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大众的视听评判,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等等。再如国家和社会变革中,上层的闭关主义、盲目自大、垄断主义;地方的保护主义,对国家政策的肆意歪曲等等。都可以进入学生的视野。

立意开头示例(一)

有所遵循,恰到好处

艺术家是想“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剧作家是怕演员“随意”改。一个是有条件地改,一个是不能胡乱地改。可见,分歧不在改上,而是能不能有所遵循地改。那么,遵循什么?艺术当然要遵循艺术创作的本质精神,变革当然要取其恰到好处。

立意开头示例(二)

循“艺理”,守“人本”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早已是艺术和社会变革的共识,艺术的“闲云潭影”不可以空照日月悠悠,历史的“物换星移”也不可空过几度春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变革是势在必行的。然而,“乱”与“变”却总是如影随形般的令人感到鬼魅。确实,变革不是哗众取宠,变革不是兴之所至,变革不该肥己之私,变革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艺术的变革要遵循“艺理”,社会的变革要恪守“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艺术的再度创作,才能达到社会上下和谐。

六、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简析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窗子,画框,画面,雅,俗,闹,静。

材料特点:山东作文题的材料很简洁,内容也似曾相识。这让我们一下子想到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当初讲此诗时曾说过,我们可以把杜甫的这四句是看成是从窗框中看到的四幅画面,其中有色彩之美、动静之妙。这样一个材料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但可拓展的范围不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

审题立意:窗子,就是我们看世界、看社会、看生活、看他人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可以是我们的单位、我们的职业,也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等。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所看到的画面就是社会生活,“雅”、“俗”、“闹”、“静”,就是社会生活的百态。之所以会是“雅”、是“俗”、是“闹”、是“静”,这取决于我们的眼光和心态,取决于我们的审视标准和生活境遇。所以,此题立意可以从“窗口与世界”的这个范围来写,讲人之所见是受见识(窗口)影响的。当然,最好还是要表现眼光、心态、审美标准和生活境遇对我们看问题、看世界的影响。

立意开头示例(一) “慧眼”不如“慧心”

有一首歌的歌词写到:“借我一颗慧眼吧,我要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虽然我们每个人总是力求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但能把世界看得怎么样,这绝不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颗“慧眼”,而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颗“慧心”。有一颗“慧眼”,我们虽能看清楚这个世界,但看得越清楚,我们的烦恼便越多;而有一颗“慧心”,却不只是看得清楚,而且还能想得明白,因为“慧心”里装的是真善美。

立意开头示例(二) 世界在我“心”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但两个人经常斗嘴。有一天两个人打坐礼佛,苏轼问佛印:“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 :“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只是微笑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地跑回家向苏小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我看这个故事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心中有佛看到的即是佛,心中有美好看到的即是美好;二是即是看到了不美好,如苏轼般的恶语相向,但有佛之心却懂得同情、悲悯,而不是憎恶,他能化解一切的不美好。所以说,看世界怎么样,其全在我“心”。

七、201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简析

1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

缺少诗意的时代

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仰望长空,北去南飞的雁阵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漫天的沙尘;静闻山林,流啼百啭的飞鸟少见了,代指而起的是轰鸣的飞机;放舟江河,穿波跳皮的鱼儿远去了,代之而起是钢铁的巨轮。我们的情感正在随着美丽的大自然的消逝而被物化为一片片荒凉的戈壁、干枯的河床、寂寥的凸山。

参考开头示例(二)

科技的得与失

我一直信奉有得必有失的哲学。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其外。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一定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也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的。因为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利”,但永远带不来“善”。科技发展的目的在于“得”,有“得”必定会有“失”。

八、2014年高考重庆卷作文简析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 找到一处房屋, 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 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 将要签合同时, 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 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 ”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 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 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 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 放入另一个垃圾袋, 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海滨,度假,房东,和蔼,满意,玻璃杯,打碎,垃圾袋,捡,写,危险。

材料特点:这是一个社会生活类的材料,涉及到人的素养和美德。材料比较好地设计了一个令考生值得深思的故事,而且便于考生引发议论。

审题立意:这个故事材料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来海滨的度假的游客,一个是房东。房东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容许游客在他家试住,并不急于签合同,得之游客打碎玻璃杯后也不以为意。他和蔼,宽容,并不急功近利。但当他得之游客没有很好地处理玻璃杯后便直言拒绝了游客入住。他宽大为怀,但不是不讲原则,该原谅的就原谅,不该原谅的则绝不原谅;他能从游客的行为中窥见人的素养品质,善于从细节中观察人、认识人。另一个是游客,他粗心大意,打碎了玻璃杯,并且做了不恰当的处理。这样一个粗心的习惯,导致了他没有取得房东的原谅而取消了即将与他签订的入住合同。而这个粗心的习惯,见出他并没有把别人的安全放在心上。所以,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写“细节见素养”、“关爱他人从关注细节做起”、“行为与心灵”、“宽容与原则”等等。

参考开头示例(一)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没有伟大的心灵就不可能有细腻的情节。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劳碌冷淡了我们的柔情,太广的思虑误导了我们的单纯,太深的误解报废了我们良知,太大的私利扩张了我们的恶毒。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疏、麻木、冷淡。我们太缺少细腻的心灵和一颗感知细腻的心了。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能感知尘世间的善良和美好,细腻能捕捉到眼睛里的真情与渴望,细腻能触摸到心灵里的仁慈和爱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行走在忙忙碌碌的尘世间,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另注:下面的几个小故事可以作为此文素材。

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

西伯利亚在人心目中是寒冷而遥远的,是俄罗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俄罗斯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个地方的风俗,他满怀深情地说: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习俗:他们夜间在阳台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多么伟大的细心!这个温暖的小故事,让我想起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大部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大都是贵族出身,他们的父母、爱人、情人,在他们失败时没有抛弃他们,纷纷向沙皇提出要求,要陪伴自己的心上人一同去西伯利亚流放,这是怎样一种情怀?

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读张宇光的《拉萨的月亮》,才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着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

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有一作家在海边散步,他发现很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困在浅滩里,尽管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过不了多久这些小鱼就会干死了。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小孩子正把小鱼扔进海里,他忍不住说:“这里有千万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小孩说:“我知道。”“那为什么还去救?有谁在乎呢?”小孩捡起一条小鱼说:“这条鱼在乎。”……

九、2014年高考天津卷卷作文简析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 将来,发明,智慧芯片,无所不晓,情形,思考。

材料特点:今年天津的作文题,太类似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了,但说实在话,这个作文题又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下了。出此种材料作文,其目的似乎有意引发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但恐怕事与愿违。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已经将学生的想象能力磨没了,岂是一道高考题就能引发的?而对于那些文笔稍好的考生,这样的材料,又难于发挥出他们的写作水平。因为这个内容写起来必定会落到有了“智慧芯片”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或坏处上,这势必使文章停留在罗列一些假想的条款上。写记叙文应该是首选,但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写出合乎逻辑的文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作文会辈出。

审题立意:我们现在的电脑芯片其实就是一种智慧芯片,只是目前没有办法植入我们的大脑。但我相信未来完全有可能出现能植入大脑的“智慧芯片”。如果大脑能植入智慧芯片的话,我们就要思索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生活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回答,如果植入了智慧芯片,那么,我还是“我”吗?同时我们还要回答,我们该在什么时候植入智慧芯片,我们应该植入什么内容的智慧芯片,真的可以随便植入智慧芯片吗,植入芯片被人操控该怎么办等等问题。如果考生能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或展现未来的生活内容就可以了。

参考开头示例(一)

智慧芯片的等级

你一定会以为在这个拥有智慧芯片的时代,知识不再从属于某些人,人们不会因为拥有知识的多少而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人的创造能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知识对于塑造人的性情大有好处,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人的优良的品性也也一定会得到发展。然而如果你真的这样以为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在这个可以植入智慧芯片的时代,不是像你所想象的那样,你想植入什么样的智慧芯片就植入什么样的智慧芯片,智慧芯片的植入是要根据不同阶层、不同职务、不同专业等等多方面的标准来植入的。工人只能植入工人的智慧芯片,农民只能植入农民的智慧芯片;同样,普通公务员不可能给你植入市长的智慧芯片,犯罪分子不可能给你植入善良人的芯片。更为普遍的是,智慧芯片仍然是分等论价的,能买得起、值得起高等芯片的仍然是那些所谓的大款——有钱人。

参考开头示例(二)

智慧芯片植入的弊端

最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解决目前智慧芯片植入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智慧芯片的植入,使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所想要的知识,既然可以很轻易地获取知识,那么,人就没有了求知的必要和渴望,这就养成某些人的惰性;既然知识易得,“好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当然是好事,而“坏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则会更易于做坏事;能拥有智慧芯片,但什么时候植入人体是个问题,如果刚出生的孩子就植入的话,让一个不具备一定情感的孩子拥有无尽的知识,那他怎么驾驭得了?如果长到一定的年龄再植入,那么在植入之前孩子靠什么来培养自己的性情和能力?以前,展现知识是一种能力和趣味,比如各种知识大赛,可是现在,就不会有那样的趣味可谈。“汉字书写大赛”“成语大赛”就完全没有了必要,大家虽然都能记住各国的知识,但我们传承的又该是什么呢?

十、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简析

27.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 选择,穿越沙漠,道路,方式,自由;必须穿越,不自由。

材料特点:今年上海题的作文材料仍然延续了它的一贯作风,比较简洁,内容具体,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审题立意: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是自由的,但你必须要穿越这片沙漠,这是你的不自由之处。人生的很多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是一种不自由;但做事的路径和方式,我们却可以自由地选择。作文主题在“自由与不自由”这个大的话题下,但具体选择哪个方面作为立意的方向,这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无论选取哪一个角度,自由与不自由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定要阐发明了的。纵观现实,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纵自己,肆意挥霍青春,但总还觉得不够自由,向往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以为到了西方,似乎可以任意而为。而对自己的人生作为,总想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这一作文命题可以让我们好好地审视一下我们的人生作为。

作文开头示例

搭配的人生

人生或命运有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那就是它的“搭配规律”。它在赐予你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从你这拿走一些东西。它赐予你能力,也许会拿走你的美貌;它赐予你智慧,也许会拿走你的健康;它赐予德行,也许会拿走你的金钱。同样,当它赐予你某些方面自由的时候,也一定会哪拿走你某些方面的不自由。纵使你自由了眼前,一定自由不了将来;纵使你自由了行为,也一定自由不了心灵。看透这样的规律,我们就该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弃,有所挥霍必有所失去,有所自由必有所约束。

十一、 201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简析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此题考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审题立意】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喜欢动物,喂食,自然保护区,警示,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依法惩处。

材料特点:今年的新课标二卷的作文题的材料是历年来新课标卷作文材料内容最短的一年,材料内容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仔细揣摩,却别具韵味。很多考生恐怕会把立意的切入点集中在“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一句话上,当然,仅就这一句话也可以作为立意的依附点,但是,从审题立意的要求来看,还是全面地审视衡量更为稳妥。

审题立意:仔细阅读本作文材料,我们会发现,本材料的重点内容应该在“冒号”之后,而“冒号”应该管到句号结束,即到“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结束;但从内容上看,后文“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也应该是“警示”的内容,我不知道是我看的高考版本有误还是出题者疏忽大意了。

“警示”是从正反两个反面说的:一个方面是“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是给你以知识,是委婉的劝导,是“晓之以理”,告诉你“不该喂”;一个方面是“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是给你以警告,是直言的劝诫,是“导之以行”,告诉你“不能喂”。据此作文的立意可以写“警示的方式”、“引导与告诫”、“‘不该’与‘不能’”。我觉得以上立意应该是全面衡量材料后的结果。但这恐怕是一般考生所分析不到的。

第二,如果我们仅从“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和背景话语“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来看,立意就比较容易了,比如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教育也需要立‘法’”等方面。

作文开头示例

(一)警示的方式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是耐心的劝导,告诉你“不该”。“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是直言的告诫,提示你“不能”。现实生活中的好多事情都是如此,对某种行为的制止,仅有直面的告诫,缺乏人性的善意,使人不通情;仅有婉言的疏导,缺乏制止的力度,使人不达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是“疏导与约束”并行,才能达到警示的目的。

(二)爱与害

因为“喜爱”而给动物“喂食”,因为“喂食”而导致动物丧失“觅食能力”。爱意的背后追加的却是伤害,良好的动机却产生了不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教育孩子尤其如此。“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谁仰赖别人的餐桌,常常最后才轮到他吃饭。“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切记,欲使之自立,必使之自骨;爱的背后,常有害的泥潭。

十二、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简析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最美乡镇干部”,其他人,不肯去,不待,八年,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发愤图强,穷乡僻壤,美丽乡村,感触,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材料特点:在多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一直把“大学生毕业求职”这个主题作为高考复习备考写作训练的内容之一,没想到今年在湖南的这份考题中出现了。作为中学生,面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尤其是面对当前越来就业越难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该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本作文材料就为我们试举了一例。相信考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写作的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本作文材料,实质是暗含了两种不同的择业观。一种是不愿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认为那里条件差,干不出业绩;却想要到条件好的地方去,——风景在哪里,心就向哪里。还有一种是肯于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好男儿志在四方,——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当然,能够到或肯于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则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有信念,有意志,有能力,这样,才能有业绩。所以,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立意:1. 好男儿自在四方;2. 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3.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4.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5. 不怕条件差,就怕无作为;6. 信念、意志促人成功等等。

立意开头示例: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梅花的风景在寒天,因为它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强意志;兰花的风景在幽谷,因为它有“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的坚韧操守;菊花的风景在枝头,因为它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垂落北风中”的不屈信念;翠竹的风景在田园,因为它有“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洒脱情怀。好男儿志在四方,想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不以条件为怀,就要不以艰苦为意。心在哪里,信念就在哪里;心在哪里,意志就在哪里;心在哪里,品格就在哪里;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十三、2014年高考新湖北卷作文简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审美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山脚下,山腰,山顶,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古木参天,林静山幽,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上面有好看的吗?好看,没啥好看的。

材料特点:纵观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绝大多数在材料中对审题立意有所提示,立意难度不大,但湖北卷的材料却没有提示,而且也颇有意蕴,因此,这个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确定立意,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相信会写出许多精彩的文章。

审题立意:人生何处是风景?“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不是美景吗?为什么有的人懂得欣赏而有的人则继续寻找?“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不是美景吗?为什么有的人懂得欣赏而有的人则继续寻找?寻找者即使到了山顶,看到了“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而在他们的心中,这也未必就是美景,因为他们就是那些回答“没啥好看的”的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时刻懂得知足,懂得发现,懂得欣赏;还有一种人永远不知满足,不懂发现,不懂欣赏,永远希图有最好的在后面。人生何处是美景?景色的美与不美,不在景色自身,而在欣赏的人。所以,本材料可以以下一些方面立意:1. 美景在我心;2. 发现美、欣赏美;3.“美景”与“寻常”;4.“知足”与“不知足”等方面。

立意开头示例:

善赏者常美,知足者常乐

踏破铁鞋寻赏美景,其实美景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我心。风景万千,取之在意。高大是美,矮小也同样是美;阳刚是美,阴柔也同样是美;壮阔是美,渺小也同样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同样是美。美景,得之于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景,得之于善于品味的心灵。美景,需要凝神静观,无需四处寻觅。因为,善赏者常美,知足者常乐。

十四、2014年高考广西卷作文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 农民工老王,生病,住院,绿色通道,手术,医药费,默许出院,老板出资,打工抵债,敬业,帮助。

材料特点:广西卷的这个材料是直接契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的,便于学生分析并引发感想,主题也并不难于把握,相信考生能够把握好。这个材料对主题的设计目的很明显,本想引发人们的正面思考,但却也容易引发人们的反向思考。如,农民工的医疗没有制度保障,能得到爱心帮助和利用“绿色通道”的毕竟是个别现象,靠爱心管不了一辈子也管不了全社会的人。医院默许出院是否违规,老王到医院打工抵债是否符合医疗规定等。

审题立意:材料讲述了一个人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然后回过头来靠自己的微博之力来回馈社会的故事。对象有三个:农民工老王,老王的老板,救助老王的医院。从老王的角度来看,老王得到他人的帮助,尽管自己力量微薄,但不忘感恩和报答,可以写“知恩图报”“回馈社会”“生命的尊严”等。从老王的老板的角度,可以写“关爱弱者”“社会责任感”等。从医院的角度,可以写“关爱弱势群体”“关爱他人也要灵活有法”等角度来写。三个对象合起来,可以写

“只要人人都显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共创和谐社会的主题。

立意开头示例:

社会和谐需要爱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每当《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我耳畔响起时,我就心生感悟。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拥有了爱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和谐。拥有了爱就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社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和谐是美,和谐是爱,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就能构建一个和谐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十五、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简析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记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探究,新课标,学习方式,难忘经历,抱怨,流于形式,体验、见闻或思考。

材料特点:以教育教学为主题方向的作文材料是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本题以“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来命题这在意料之内。但这一主题内容与其让中学生来思考,倒不如让中学的教师来思考。虽然话题属于中学生的经常涉猎的范围之内,但以此作为作文主题让考生来探讨,恐怕学生不会有太多的话说,也不会有很好的素材积累。

审题立意 :仅就本材料的审题立意而言,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在材料中已有明确的提示:1. 可以写“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记的学习经历”;2. 可以写“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 可以写同学关于“探究”的“抱怨”,“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4. 还可以写其它方面。比如说在以“考试”、“升学”应试教育为大环境的教学环境下,“探究”的学习方式该如何落实,对于应考管不管用等。

立意开头示例(一)

探究性学习在路上

——且行且思索

探究性学习只是蓝图,描绘这个蓝图的人仍在探究之中。或者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还只是个良好的愿望的开端,当然,我们是希望这个良好的愿望的开端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但是,正如在沙漠中植树一样,缺的可能不是树苗和水,而是能保水的土壤。因为探究性学习仍然有无数个问题留待我们去思考:探究性问题何以产生、由谁来产生?探究的兴趣何以激发、由谁来激发?探究过程中的问题何以解决、由谁来解决?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应对班集体的课程教育方式?探究的成果如何来评价、由谁来评价?探究性学习如何与高考挂钩、怎么挂钩?还有,我们当然相信一个大字都不识的父母能培养出考上清华的孩子,但不会游泳的教练能培养出游泳的世界冠军那绝对是个奇迹。所以,凡此种种,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仍在路上,我们还是且行且思索吧。

2014

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作文简析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此题考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审题立意】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学校运动会,游戏项目,“山羊过独木桥”,规则,突破阻拦,习惯,山羊角抵,转身换位,顺利通过,争议,讨论。

材料特点: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与去年“切割钻石”的作文题相比,难度有所增大。一是,本材料只摆现象,不像去年的作文,材料中的有许多暗示性的话语;另一方面是,即使确定了某一方面的立意,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学生积累的也似乎不多,因此,学生恐怕没什么话可说。但正因为如此,却不易于产生“千人一面”的现象,恐怕让学生作文各有千秋正是出题者的本意。但本作文材料以及出题者对材料中行为的双向认可,容易使本来就是非不分、观念不明的中学生更加惶惑,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遇到类似取舍难于做出正确的抉择。

审题立意:分析本材料,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违背”规则,一个是对这种“违背”的看法。文中明确指出了“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既然是“激烈争论”、“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可见,材料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边倒的倾向性,而是让我们见仁见智。也就是说,材料中所出现的现象,到底是“违背了规则”、“破坏了规则”、“利用了规则”,还是“巧用了规则”、“化解了规则”、“突破了规则”?是“愚守规则”,还是“知变通”?是在规则之内的“双赢”,还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公平的竞争,还是钻了规则的空子?是“耍小聪明”,还是“呈大智慧”?这些材料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倾向性。所以,我认为,只要考生选取一个方面的倾向立意即可。

(一)机会主义要不得

我认为材料中那两队学生的做法是钻了规则的空子,是机会主义的做法,是投机取巧,是打“政策”的“擦边球”,充其量是“耍小聪明”,而绝非什么大智慧。因为这种做法看似没有破怀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但对于其他人却不是公平的竞争。以巧取利必不长远,寻机获惠定失将来。看似赢得了眼前,但却怕失去了未来。所以我说:机会主义要不得。

(二)妙在突破

我们惯于在规则的牢笼里固步自封,我们习于在盲从的惯性里恪守本分。岂不知,华丽的转身,便是双赢。遭遇对手,需要的也许不一定都是迎头角抵,而是一个“拥抱”;路见强敌,做出的也许不一定都是置之死地,而是一个“转身”。有一种观念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有一种思维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方法总是在突破中产生,智慧总是在突破中升华。方式取其妙,妙在想到了突破并敢于突破。

二、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简析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名言警句类(关注人生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有些人,空谷,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栈道桥梁。

材料特点:用一句富有意蕴的警句来引发考生的感悟和联想,这已经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出题方式了。福建卷今年采用了这种方式。警句的意蕴并不难于揣测,相信中学生能够做出恰当的理解。

审题立意:“空谷”,可以象征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坎坷。“悬崖绝壁”是难于逾越的障碍,是“断”途;“栈道桥梁”是可以顺利通过道路,是“通”途。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困难处境,有些人看到的是无路可走,有些人看到却是有路可通。这就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有关乐观与悲观的故事:悲观的人看到杯子里的半杯水会说:“呀,真遗憾,杯子里只剩下半杯水了。”乐观的人看到杯子里的半杯水会说:“呀,真不错,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呢。” 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2. 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要体察到它的两面性;3. 不同的人对待事物的特性理解是不一样的;4.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对待我们所处的环境。

立意开头示例(一)

半杯水思维

同样的空谷,有的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的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人生,只联想到悬崖峭壁,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就会怨天尤人,就会扼杀快乐,就会自己折磨自己。快乐之道在于,要看到栈道桥梁,要掌握拥有的那一半,你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

三、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简析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 不少于800字。4.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少,瞬间,翻看,唤起,永不褪色,记忆,泛黄,数码科技时代,照片多,上传分享,快速浏览,频繁更新,被稀释。

材料特点:材料以“照片”为主题内容,以熟悉的生活材料为切入点,陈述了相片技术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相片科技给人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隐含了科技发展与现代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与去年北京卷有关手机的话题相似。

审题立意:

材料分为两段。第一自然段讲“黑白胶片”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少,易模糊,但人们不断翻看。第二自然段讲“数码科技”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多,效果好,但人们却很少翻看。这两段内容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去审题,也可以从现代科技对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去审题。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是:爱少性、念远性和惜逝性。也就是东西或情感越少我们越珍视,距离越远我们越渴望得到和思念,消逝的东西和情感我们越珍惜。说白了,就是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好东西。而现代科技呢,现代科技正好改变了这种状态,它使东西变多,使距离变近,使事物易得不易逝。所以这个材料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

2. 现代科技之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3. 科技的利与弊。

立意开头示例(一)

稀释的情感

翻开旧相册,那里面有我儿童到少年时代照的唯一的一张旧相片,它是一张黑白相片,画面已经泛黄,图像已经模糊,可我每每看到它,都能引发我去回忆过去人生的点点滴滴,——那人,那时,那事,那情景„„

打开电脑,看到我的相册,那里面已经有上百个文件夹了,每一个文件夹都是随时随地用相机或手机拍的照片。最初的还洗过一些,后来的还常看看,再后来,连翻看的想法都没了,现在,连整理文件夹都不整理了。

然而,我却仍然倍加珍惜当初的那一张。因为,这唯一的一张,有我整个童年、少年时代的往事„„

立意开头示例(二)

是它,暴露了我们的德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情感在逐渐地异化。于是,我们反思科技的利与弊,我们痛恨科技改变了我们固有的美好情感。难道,这真是科技之过?可我却认为,这并非科技之过,而是我们人类自己固有的劣行,只不过,是它,暴露了我们的德行。——我们只有在稀少的时候才懂得爱惜,我们只有的遥远的时候才想到思念,我们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四、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简析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青春,不朽,青年人,天真,自欺欺人,长存不朽,信念。

材料特点:这道考题,学生看到后会感到一丝欣喜,因为此题正迎合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和阶段特点。材料的开放性不大,写作内容的范围大致就是“青春”了。但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审题立意:这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是讲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句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但青年人却常抱有这样的一种信念。所以,从立意上看,无外乎这么几方面的观点:1. 盛赞“青春不朽”“青春永恒”;2. 慨叹“生命短暂”“青春不再来”,批评年轻人不懂得珍惜青春;3. 谈“青春短暂与青春不朽”的辩证关系,告诫年轻人珍惜青春;4. 还可以反弹琵琶,盛赞年轻人所具有的这种“天真的”“自欺欺人的”的信念,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才是年轻人应该具有的特质。

立意开头示例(一)

一经典当,永无再赎

有人这样来描绘青春,说:青春像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青春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也有人这样描绘青春,说:青春是用酣畅的笔墨和美好的想象勾勒的画卷——活色生香;青春是用自然的灵动和人间的和睦编写的序曲——雅俗共赏;青春是用怡人的茶香和无忧的闲适渲染的诗歌——淋漓酣畅。但我却更信奉这样一句话:无论青春多么美好,但它一经典当,便永无再赎。

立意开头示例(二):

永怀天真

青春是不朽的。但有人却奉劝我们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他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感谢这些睿智的老者对我们善意的提醒,但却要说,天真和怀抱不朽的信念,这正是青春的特质。我认为青春不是用时间和岁月来衡量的,而应该是用心态来衡量的,人之所以老去,不仅仅是他经历的岁月多,而是他失去了天真的情感和怀抱的不朽信念。青春所以不朽,就是因为拥有青春的人永怀天真和永抱不朽的信念。

五、 2014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简析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不同意见,根据需要改动,艺术追求,随意改动,违背创作愿意。

材料特点:安徽省今年的作文材料在审题立意上是有些难度的,一是材料的内容是有关艺术创作方面的事,这是学生所不太熟悉的;二是学生想要在这样的材料中抽出生活的理,难度也很大。所以,我揣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恐怕会就事论事。

审题立意:

本材料从表面初一看似乎是在展现一种矛盾:演员,想改;剧作家,不让改。那是不是让学生探讨到底该不该该呢?但透过字里行间的看过去,又不矛盾。演员是想“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剧作家是怕演员“随意”改。一个是有条件地改,一个是不能胡乱地改。可见,最终材料要讨论的不是该不该该,而是改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式,也就是改要取其恰到好处,要遵循艺术创作的本质精神。学生由此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当前的两种变革,一种是文艺创作的本身变革,一种是国家和社会的变革。这两种变革都有应大力倡导改革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的必要性。如艺术创作上,创作态度的轻浮,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迎合与屈从消遣的态势,投合市场的低级趣味,降低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大众的视听评判,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等等。再如国家和社会变革中,上层的闭关主义、盲目自大、垄断主义;地方的保护主义,对国家政策的肆意歪曲等等。都可以进入学生的视野。

立意开头示例(一)

有所遵循,恰到好处

艺术家是想“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剧作家是怕演员“随意”改。一个是有条件地改,一个是不能胡乱地改。可见,分歧不在改上,而是能不能有所遵循地改。那么,遵循什么?艺术当然要遵循艺术创作的本质精神,变革当然要取其恰到好处。

立意开头示例(二)

循“艺理”,守“人本”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早已是艺术和社会变革的共识,艺术的“闲云潭影”不可以空照日月悠悠,历史的“物换星移”也不可空过几度春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变革是势在必行的。然而,“乱”与“变”却总是如影随形般的令人感到鬼魅。确实,变革不是哗众取宠,变革不是兴之所至,变革不该肥己之私,变革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艺术的变革要遵循“艺理”,社会的变革要恪守“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艺术的再度创作,才能达到社会上下和谐。

六、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简析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窗子,画框,画面,雅,俗,闹,静。

材料特点:山东作文题的材料很简洁,内容也似曾相识。这让我们一下子想到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当初讲此诗时曾说过,我们可以把杜甫的这四句是看成是从窗框中看到的四幅画面,其中有色彩之美、动静之妙。这样一个材料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但可拓展的范围不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

审题立意:窗子,就是我们看世界、看社会、看生活、看他人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可以是我们的单位、我们的职业,也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等。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所看到的画面就是社会生活,“雅”、“俗”、“闹”、“静”,就是社会生活的百态。之所以会是“雅”、是“俗”、是“闹”、是“静”,这取决于我们的眼光和心态,取决于我们的审视标准和生活境遇。所以,此题立意可以从“窗口与世界”的这个范围来写,讲人之所见是受见识(窗口)影响的。当然,最好还是要表现眼光、心态、审美标准和生活境遇对我们看问题、看世界的影响。

立意开头示例(一) “慧眼”不如“慧心”

有一首歌的歌词写到:“借我一颗慧眼吧,我要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虽然我们每个人总是力求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但能把世界看得怎么样,这绝不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颗“慧眼”,而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颗“慧心”。有一颗“慧眼”,我们虽能看清楚这个世界,但看得越清楚,我们的烦恼便越多;而有一颗“慧心”,却不只是看得清楚,而且还能想得明白,因为“慧心”里装的是真善美。

立意开头示例(二) 世界在我“心”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但两个人经常斗嘴。有一天两个人打坐礼佛,苏轼问佛印:“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 :“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只是微笑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地跑回家向苏小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我看这个故事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心中有佛看到的即是佛,心中有美好看到的即是美好;二是即是看到了不美好,如苏轼般的恶语相向,但有佛之心却懂得同情、悲悯,而不是憎恶,他能化解一切的不美好。所以说,看世界怎么样,其全在我“心”。

七、201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简析

1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

缺少诗意的时代

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仰望长空,北去南飞的雁阵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漫天的沙尘;静闻山林,流啼百啭的飞鸟少见了,代指而起的是轰鸣的飞机;放舟江河,穿波跳皮的鱼儿远去了,代之而起是钢铁的巨轮。我们的情感正在随着美丽的大自然的消逝而被物化为一片片荒凉的戈壁、干枯的河床、寂寥的凸山。

参考开头示例(二)

科技的得与失

我一直信奉有得必有失的哲学。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其外。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一定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也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的。因为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利”,但永远带不来“善”。科技发展的目的在于“得”,有“得”必定会有“失”。

八、2014年高考重庆卷作文简析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 找到一处房屋, 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 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 将要签合同时, 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 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 ”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 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 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 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 放入另一个垃圾袋, 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海滨,度假,房东,和蔼,满意,玻璃杯,打碎,垃圾袋,捡,写,危险。

材料特点:这是一个社会生活类的材料,涉及到人的素养和美德。材料比较好地设计了一个令考生值得深思的故事,而且便于考生引发议论。

审题立意:这个故事材料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来海滨的度假的游客,一个是房东。房东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容许游客在他家试住,并不急于签合同,得之游客打碎玻璃杯后也不以为意。他和蔼,宽容,并不急功近利。但当他得之游客没有很好地处理玻璃杯后便直言拒绝了游客入住。他宽大为怀,但不是不讲原则,该原谅的就原谅,不该原谅的则绝不原谅;他能从游客的行为中窥见人的素养品质,善于从细节中观察人、认识人。另一个是游客,他粗心大意,打碎了玻璃杯,并且做了不恰当的处理。这样一个粗心的习惯,导致了他没有取得房东的原谅而取消了即将与他签订的入住合同。而这个粗心的习惯,见出他并没有把别人的安全放在心上。所以,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写“细节见素养”、“关爱他人从关注细节做起”、“行为与心灵”、“宽容与原则”等等。

参考开头示例(一)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没有伟大的心灵就不可能有细腻的情节。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劳碌冷淡了我们的柔情,太广的思虑误导了我们的单纯,太深的误解报废了我们良知,太大的私利扩张了我们的恶毒。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疏、麻木、冷淡。我们太缺少细腻的心灵和一颗感知细腻的心了。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能感知尘世间的善良和美好,细腻能捕捉到眼睛里的真情与渴望,细腻能触摸到心灵里的仁慈和爱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行走在忙忙碌碌的尘世间,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另注:下面的几个小故事可以作为此文素材。

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

西伯利亚在人心目中是寒冷而遥远的,是俄罗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俄罗斯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个地方的风俗,他满怀深情地说: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习俗:他们夜间在阳台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多么伟大的细心!这个温暖的小故事,让我想起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大部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大都是贵族出身,他们的父母、爱人、情人,在他们失败时没有抛弃他们,纷纷向沙皇提出要求,要陪伴自己的心上人一同去西伯利亚流放,这是怎样一种情怀?

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读张宇光的《拉萨的月亮》,才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着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

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有一作家在海边散步,他发现很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困在浅滩里,尽管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过不了多久这些小鱼就会干死了。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小孩子正把小鱼扔进海里,他忍不住说:“这里有千万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小孩说:“我知道。”“那为什么还去救?有谁在乎呢?”小孩捡起一条小鱼说:“这条鱼在乎。”……

九、2014年高考天津卷卷作文简析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 将来,发明,智慧芯片,无所不晓,情形,思考。

材料特点:今年天津的作文题,太类似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了,但说实在话,这个作文题又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下了。出此种材料作文,其目的似乎有意引发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但恐怕事与愿违。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已经将学生的想象能力磨没了,岂是一道高考题就能引发的?而对于那些文笔稍好的考生,这样的材料,又难于发挥出他们的写作水平。因为这个内容写起来必定会落到有了“智慧芯片”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或坏处上,这势必使文章停留在罗列一些假想的条款上。写记叙文应该是首选,但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写出合乎逻辑的文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作文会辈出。

审题立意:我们现在的电脑芯片其实就是一种智慧芯片,只是目前没有办法植入我们的大脑。但我相信未来完全有可能出现能植入大脑的“智慧芯片”。如果大脑能植入智慧芯片的话,我们就要思索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生活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回答,如果植入了智慧芯片,那么,我还是“我”吗?同时我们还要回答,我们该在什么时候植入智慧芯片,我们应该植入什么内容的智慧芯片,真的可以随便植入智慧芯片吗,植入芯片被人操控该怎么办等等问题。如果考生能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或展现未来的生活内容就可以了。

参考开头示例(一)

智慧芯片的等级

你一定会以为在这个拥有智慧芯片的时代,知识不再从属于某些人,人们不会因为拥有知识的多少而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人的创造能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知识对于塑造人的性情大有好处,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人的优良的品性也也一定会得到发展。然而如果你真的这样以为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在这个可以植入智慧芯片的时代,不是像你所想象的那样,你想植入什么样的智慧芯片就植入什么样的智慧芯片,智慧芯片的植入是要根据不同阶层、不同职务、不同专业等等多方面的标准来植入的。工人只能植入工人的智慧芯片,农民只能植入农民的智慧芯片;同样,普通公务员不可能给你植入市长的智慧芯片,犯罪分子不可能给你植入善良人的芯片。更为普遍的是,智慧芯片仍然是分等论价的,能买得起、值得起高等芯片的仍然是那些所谓的大款——有钱人。

参考开头示例(二)

智慧芯片植入的弊端

最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解决目前智慧芯片植入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智慧芯片的植入,使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所想要的知识,既然可以很轻易地获取知识,那么,人就没有了求知的必要和渴望,这就养成某些人的惰性;既然知识易得,“好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当然是好事,而“坏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则会更易于做坏事;能拥有智慧芯片,但什么时候植入人体是个问题,如果刚出生的孩子就植入的话,让一个不具备一定情感的孩子拥有无尽的知识,那他怎么驾驭得了?如果长到一定的年龄再植入,那么在植入之前孩子靠什么来培养自己的性情和能力?以前,展现知识是一种能力和趣味,比如各种知识大赛,可是现在,就不会有那样的趣味可谈。“汉字书写大赛”“成语大赛”就完全没有了必要,大家虽然都能记住各国的知识,但我们传承的又该是什么呢?

十、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简析

27.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 选择,穿越沙漠,道路,方式,自由;必须穿越,不自由。

材料特点:今年上海题的作文材料仍然延续了它的一贯作风,比较简洁,内容具体,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审题立意: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是自由的,但你必须要穿越这片沙漠,这是你的不自由之处。人生的很多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是一种不自由;但做事的路径和方式,我们却可以自由地选择。作文主题在“自由与不自由”这个大的话题下,但具体选择哪个方面作为立意的方向,这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无论选取哪一个角度,自由与不自由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定要阐发明了的。纵观现实,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纵自己,肆意挥霍青春,但总还觉得不够自由,向往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以为到了西方,似乎可以任意而为。而对自己的人生作为,总想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这一作文命题可以让我们好好地审视一下我们的人生作为。

作文开头示例

搭配的人生

人生或命运有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那就是它的“搭配规律”。它在赐予你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从你这拿走一些东西。它赐予你能力,也许会拿走你的美貌;它赐予你智慧,也许会拿走你的健康;它赐予德行,也许会拿走你的金钱。同样,当它赐予你某些方面自由的时候,也一定会哪拿走你某些方面的不自由。纵使你自由了眼前,一定自由不了将来;纵使你自由了行为,也一定自由不了心灵。看透这样的规律,我们就该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弃,有所挥霍必有所失去,有所自由必有所约束。

十一、 201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简析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此题考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审题立意】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喜欢动物,喂食,自然保护区,警示,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依法惩处。

材料特点:今年的新课标二卷的作文题的材料是历年来新课标卷作文材料内容最短的一年,材料内容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仔细揣摩,却别具韵味。很多考生恐怕会把立意的切入点集中在“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一句话上,当然,仅就这一句话也可以作为立意的依附点,但是,从审题立意的要求来看,还是全面地审视衡量更为稳妥。

审题立意:仔细阅读本作文材料,我们会发现,本材料的重点内容应该在“冒号”之后,而“冒号”应该管到句号结束,即到“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结束;但从内容上看,后文“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也应该是“警示”的内容,我不知道是我看的高考版本有误还是出题者疏忽大意了。

“警示”是从正反两个反面说的:一个方面是“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是给你以知识,是委婉的劝导,是“晓之以理”,告诉你“不该喂”;一个方面是“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是给你以警告,是直言的劝诫,是“导之以行”,告诉你“不能喂”。据此作文的立意可以写“警示的方式”、“引导与告诫”、“‘不该’与‘不能’”。我觉得以上立意应该是全面衡量材料后的结果。但这恐怕是一般考生所分析不到的。

第二,如果我们仅从“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和背景话语“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来看,立意就比较容易了,比如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教育也需要立‘法’”等方面。

作文开头示例

(一)警示的方式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是耐心的劝导,告诉你“不该”。“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是直言的告诫,提示你“不能”。现实生活中的好多事情都是如此,对某种行为的制止,仅有直面的告诫,缺乏人性的善意,使人不通情;仅有婉言的疏导,缺乏制止的力度,使人不达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是“疏导与约束”并行,才能达到警示的目的。

(二)爱与害

因为“喜爱”而给动物“喂食”,因为“喂食”而导致动物丧失“觅食能力”。爱意的背后追加的却是伤害,良好的动机却产生了不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教育孩子尤其如此。“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谁仰赖别人的餐桌,常常最后才轮到他吃饭。“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切记,欲使之自立,必使之自骨;爱的背后,常有害的泥潭。

十二、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简析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最美乡镇干部”,其他人,不肯去,不待,八年,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发愤图强,穷乡僻壤,美丽乡村,感触,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材料特点:在多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一直把“大学生毕业求职”这个主题作为高考复习备考写作训练的内容之一,没想到今年在湖南的这份考题中出现了。作为中学生,面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尤其是面对当前越来就业越难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该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本作文材料就为我们试举了一例。相信考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写作的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本作文材料,实质是暗含了两种不同的择业观。一种是不愿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认为那里条件差,干不出业绩;却想要到条件好的地方去,——风景在哪里,心就向哪里。还有一种是肯于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好男儿志在四方,——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当然,能够到或肯于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则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有信念,有意志,有能力,这样,才能有业绩。所以,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立意:1. 好男儿自在四方;2. 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3.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4.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5. 不怕条件差,就怕无作为;6. 信念、意志促人成功等等。

立意开头示例: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梅花的风景在寒天,因为它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强意志;兰花的风景在幽谷,因为它有“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的坚韧操守;菊花的风景在枝头,因为它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垂落北风中”的不屈信念;翠竹的风景在田园,因为它有“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洒脱情怀。好男儿志在四方,想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不以条件为怀,就要不以艰苦为意。心在哪里,信念就在哪里;心在哪里,意志就在哪里;心在哪里,品格就在哪里;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十三、2014年高考新湖北卷作文简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审美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山脚下,山腰,山顶,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古木参天,林静山幽,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上面有好看的吗?好看,没啥好看的。

材料特点:纵观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绝大多数在材料中对审题立意有所提示,立意难度不大,但湖北卷的材料却没有提示,而且也颇有意蕴,因此,这个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确定立意,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相信会写出许多精彩的文章。

审题立意:人生何处是风景?“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不是美景吗?为什么有的人懂得欣赏而有的人则继续寻找?“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不是美景吗?为什么有的人懂得欣赏而有的人则继续寻找?寻找者即使到了山顶,看到了“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而在他们的心中,这也未必就是美景,因为他们就是那些回答“没啥好看的”的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时刻懂得知足,懂得发现,懂得欣赏;还有一种人永远不知满足,不懂发现,不懂欣赏,永远希图有最好的在后面。人生何处是美景?景色的美与不美,不在景色自身,而在欣赏的人。所以,本材料可以以下一些方面立意:1. 美景在我心;2. 发现美、欣赏美;3.“美景”与“寻常”;4.“知足”与“不知足”等方面。

立意开头示例:

善赏者常美,知足者常乐

踏破铁鞋寻赏美景,其实美景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我心。风景万千,取之在意。高大是美,矮小也同样是美;阳刚是美,阴柔也同样是美;壮阔是美,渺小也同样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同样是美。美景,得之于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景,得之于善于品味的心灵。美景,需要凝神静观,无需四处寻觅。因为,善赏者常美,知足者常乐。

十四、2014年高考广西卷作文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 农民工老王,生病,住院,绿色通道,手术,医药费,默许出院,老板出资,打工抵债,敬业,帮助。

材料特点:广西卷的这个材料是直接契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的,便于学生分析并引发感想,主题也并不难于把握,相信考生能够把握好。这个材料对主题的设计目的很明显,本想引发人们的正面思考,但却也容易引发人们的反向思考。如,农民工的医疗没有制度保障,能得到爱心帮助和利用“绿色通道”的毕竟是个别现象,靠爱心管不了一辈子也管不了全社会的人。医院默许出院是否违规,老王到医院打工抵债是否符合医疗规定等。

审题立意:材料讲述了一个人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然后回过头来靠自己的微博之力来回馈社会的故事。对象有三个:农民工老王,老王的老板,救助老王的医院。从老王的角度来看,老王得到他人的帮助,尽管自己力量微薄,但不忘感恩和报答,可以写“知恩图报”“回馈社会”“生命的尊严”等。从老王的老板的角度,可以写“关爱弱者”“社会责任感”等。从医院的角度,可以写“关爱弱势群体”“关爱他人也要灵活有法”等角度来写。三个对象合起来,可以写

“只要人人都显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共创和谐社会的主题。

立意开头示例:

社会和谐需要爱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每当《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我耳畔响起时,我就心生感悟。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拥有了爱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和谐。拥有了爱就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社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和谐是美,和谐是爱,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就能构建一个和谐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十五、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简析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记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探究,新课标,学习方式,难忘经历,抱怨,流于形式,体验、见闻或思考。

材料特点:以教育教学为主题方向的作文材料是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本题以“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来命题这在意料之内。但这一主题内容与其让中学生来思考,倒不如让中学的教师来思考。虽然话题属于中学生的经常涉猎的范围之内,但以此作为作文主题让考生来探讨,恐怕学生不会有太多的话说,也不会有很好的素材积累。

审题立意 :仅就本材料的审题立意而言,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在材料中已有明确的提示:1. 可以写“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记的学习经历”;2. 可以写“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 可以写同学关于“探究”的“抱怨”,“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4. 还可以写其它方面。比如说在以“考试”、“升学”应试教育为大环境的教学环境下,“探究”的学习方式该如何落实,对于应考管不管用等。

立意开头示例(一)

探究性学习在路上

——且行且思索

探究性学习只是蓝图,描绘这个蓝图的人仍在探究之中。或者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还只是个良好的愿望的开端,当然,我们是希望这个良好的愿望的开端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但是,正如在沙漠中植树一样,缺的可能不是树苗和水,而是能保水的土壤。因为探究性学习仍然有无数个问题留待我们去思考:探究性问题何以产生、由谁来产生?探究的兴趣何以激发、由谁来激发?探究过程中的问题何以解决、由谁来解决?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应对班集体的课程教育方式?探究的成果如何来评价、由谁来评价?探究性学习如何与高考挂钩、怎么挂钩?还有,我们当然相信一个大字都不识的父母能培养出考上清华的孩子,但不会游泳的教练能培养出游泳的世界冠军那绝对是个奇迹。所以,凡此种种,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仍在路上,我们还是且行且思索吧。


相关作文

  • 2014高考分类汇编14 作文作文11900字
  •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5)作文解析评点 1. (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 ...

  • 明年北京高考作文要写作文2200字
  • 明年北京高考作文要写"一大一小" 总分值不变 2013年12月16日16:12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北京高考命题工作布置会,对明年高考命题方向进行说明.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的思路,高考各科命题都将有相应的变化.据悉,高考语文作文沿用了15年的& ...

  • 2014陕西高考作文作文1800字
  • 篇一:2014陕西高考作文 假定你是李华,美国一个中学校长代表团即将访问你校并出席英语周的一项活动.请根据写作要点和写作要求写一篇欢迎词. 写作要点:1. 表示欢迎:2. 介绍活动内容和目的:3. 表达对客人祝愿. li hua篇二:2014陕西高考作文 该篇文章为2014年参加陕西高考的一位女童鞋 ...

  • 权威解析2015各地高考作文题作文5600字
  • 权威解析2015各地高考作文题 广东卷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 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会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 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 ...

  • 2012高考作文点评作文8600字
  • 名师点评2012河南高考语文作文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2012年6月8日[评论0条]字号:T|T 本报讯 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作文作为语文重头戏,受到广泛关注.昨日,记者特邀几位名师为大家点评今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 欢迎参与调查 2012高考作文难不难? 写作素材俯拾皆是 "今年河南 ...

  • 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5700字
  • 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quo ...

  • 北京高考作文作文10200字
  • 篇一:2014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 2014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北京过去有许多? 老规矩? ,如?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 .?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 不许管闲事儿? .? 笑不露齿,话不高声? .?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做客时 ...

  • 2016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作文22100字
  • 第 1 页 共 1 页 2016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第 2 页 共 2 页 山寺桃花始盛开 (代序) 对于一个征战在高考辅导一线的教师而言,工作最紧张的时刻,正是一年中春花烂漫的日子. 尽管春光明媚,杨柳撩人,但他们的心神却早已与考生的拼搏缠绕在一起,无暇享受人世的快乐. 6月7日,大考来临.按照常理 ...

  •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作文2800字
  •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 ...

  • 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作文5600字
  •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 页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 选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