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作文2100字

五年级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何启成 机械1312 0806120308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傲,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但是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中国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会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

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伦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风采呢?如果我们自己连赖以生存的传统伦理道德都抛弃了,何以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是否还活在人们心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单从文字语言角度来看,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科学化”的影响,当今的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看看他国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传统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体会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读到古文,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中文的悠久、丰厚和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充满罪过。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靠建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影像和声音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去继承和发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 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

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 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 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 人为地阻止其文化的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不妥当的。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行为,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做法。

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顺利的继承发展。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某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和繁缛的礼节,这些都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是不能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陋习。传统文化中的值得继承发扬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信仰、精神和价值观。

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清明节”表面上看是祭扫和修整祖墓,其实更重要是对祖先的怀念。还有“重阳节”,古代是要祭飨天帝和谢祖先恩德的,之后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涵,这两个节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还比如“端午节”难道只是吃粽子、赛龙舟吗?“端午节”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爱国的精神和对爱国人士的敬仰和尊重。春节民间有祭灶神、放鞭炮、大扫除等风俗习惯。祭灶神是对“赐予”我们食物的灶王爷表达感恩之情,放鞭炮和大扫除则是寓意驱赶灾难和破旧立新的愿望。另外中国古典戏剧文学大多是宣传惩恶扬善、仁义道德和真善美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调客观以及包容的理性精神,与西方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科学和宽容的精神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和思想的进步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失望乃至鄙视甚至彻底摈弃的悲观态度。西方文化所拥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原来就具有的宝贵之处。

文化与文明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前者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积累起来的一种自然意识,有着显著的时空局限性;后者是人类社会对自身文化进行反省反思后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任何传统文化,都有着其自身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理由,但也有着进一步按照科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改造和提升的必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并引入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改造它、提升它,使之更加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何启成 机械1312 0806120308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傲,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但是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中国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会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

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伦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风采呢?如果我们自己连赖以生存的传统伦理道德都抛弃了,何以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是否还活在人们心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单从文字语言角度来看,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科学化”的影响,当今的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看看他国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传统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体会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读到古文,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中文的悠久、丰厚和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充满罪过。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靠建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影像和声音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去继承和发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 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

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 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 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 人为地阻止其文化的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不妥当的。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行为,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做法。

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顺利的继承发展。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某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和繁缛的礼节,这些都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是不能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陋习。传统文化中的值得继承发扬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信仰、精神和价值观。

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清明节”表面上看是祭扫和修整祖墓,其实更重要是对祖先的怀念。还有“重阳节”,古代是要祭飨天帝和谢祖先恩德的,之后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涵,这两个节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还比如“端午节”难道只是吃粽子、赛龙舟吗?“端午节”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爱国的精神和对爱国人士的敬仰和尊重。春节民间有祭灶神、放鞭炮、大扫除等风俗习惯。祭灶神是对“赐予”我们食物的灶王爷表达感恩之情,放鞭炮和大扫除则是寓意驱赶灾难和破旧立新的愿望。另外中国古典戏剧文学大多是宣传惩恶扬善、仁义道德和真善美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调客观以及包容的理性精神,与西方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科学和宽容的精神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和思想的进步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失望乃至鄙视甚至彻底摈弃的悲观态度。西方文化所拥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原来就具有的宝贵之处。

文化与文明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前者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积累起来的一种自然意识,有着显著的时空局限性;后者是人类社会对自身文化进行反省反思后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任何传统文化,都有着其自身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理由,但也有着进一步按照科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改造和提升的必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并引入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改造它、提升它,使之更加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贡献。


相关作文

  •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作文12600字
  • 1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主讲人:韩春萌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研实践的能力体现,也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事关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各类高校对此都高度重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抄袭现象严重.选题过于集中等等,因此有必要对 ...

  • 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教学论文)作文1300字
  • 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因此,理直气壮地开展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事关下一代的学生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 ...

  • 麦田守望者开题报告作文2700字
  •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麦田守望者>中的中国情结 专业: 英 语 指导教师: 曾玲琴 学院: 师范学院 学号: 2007020302216 班级: 07级英语(2)班 姓名: 张祎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根据论文题目<麦田守望者>中的中国情结,需要对<麦田 ...

  • 中国画[雪中情]创作报告作文10400字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国画<雪中情>创作报告 学生姓名 邓良秋 学号 12405030131 指导教师 谷炽辉 院部名称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2012级美术学1班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画<雪中情& ...

  • 中国文化专题课写作论文作文1100字
  • 中国文化专题课写作 北方的天空下--游昭君墓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歌颂 反思 警示 摘要: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 ...

  • 论文学典型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意义作文4800字
  • 论文学典型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意义 冯晖 关键词:典型文化全球化本土文化文学 摘要:典型理论曾经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盛极一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其太过膨胀而遭到小说家与批评家的共同放逐.今天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 本土文化有着被覆盖的危机.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而"文学 ...

  • 书法论文作文2300字
  • 1 浅谈书法及其意义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中国书法之美 ...

  • 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作文6000字
  • 1 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 浙江大学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我的部分著作,包括这本研究鲁迅的小书,我不胜汗颜.这本书原是英文著作,出版于1987年,由尹慧珉女士翻译成中文,最初大繁体字版1991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至今已有25年了.我回顾自己的这一段漫长的学术心路历程,颇有所感, 现在也趁这个机会,略疏己 ...

  • 尔雅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课后作业答案作文5100字
  • 专业论文概述 1 关于学术论文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书面文献 B .是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 C .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创新 D .艺术类学术论文一般属于检测性学术论文 我的答案:D 2 下列不属于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是(). A .有新的见解 B .数据准确可靠 C .语言可带有感情色彩 D .逻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