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1]作文25500字

初三作文

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的认识是:它是以开放为本质,兼顾开放与限定相统一的作文命题式样,一个完整的话题作文题目,它常常是由“材料”(提供话题来由)、“导语”(提示考生思考方向)、“话题及要求”(明确概念与成文应注意的问题)构成。话题作文坚持“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一、 全面理解

对所给话题的材料要反复阅读,阅读时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兴趣,不能“断章取义”,要真正明白命题的意图,看清楚命题者给出的这段文字提出了那些具体要求。有些话题材料是比喻性的,命题者从背景材料中提出一个比喻性的话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体化。

2004年湖北卷“买鏡”,“镜”只是一个喻体,“买鏡”也是一个喻体,买什么样的镜,买来镜子干什么,什么样的人买什么镜,才是审题时要补充具体落实的。如果纯粹写买鏡这件事,就是没有落实喻义。

又如,2005年江苏卷“风头、猪肚、豹尾”也是一个譬喻型话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但生活、学习、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风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保持晚节,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具象化后,再用来关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不难写出好文章。

在全面理解话题材料的同时,要辨清所给话题材料之间的关系。

如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是因果关系,感情亲与疏影响对事物的判断;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是取舍关系,遭遇挫折后应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话题“他人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是辨证关系,既要自身的努力(内因),也要他人的帮助(外因);话题“忘记和铭记”是并列关系,“忘记”和“铭记”都为了一个共同目的: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有时也可是条件关系,要“铭记”历史教训,就需要忘记一些仇恨,忘记一些争斗。

如2006年的重庆卷“走与停”,是对利与统一的关系,前进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适时地停下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这实际上是另一种状态的“走”。或者说:任何事物发展变化是常态,是永恒的,挫折乃至错误导致的停滞是暂时的。 又如:

2007年四川卷作文“一步与一生”主要考查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取向的能力。“一步与一生”暗含了一种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一步”是条件,“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这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

二、激活思维

对于话题作文,除审清话题材料外,要特加别关注其“导语”,导语也叫提示语,是材料与话题之间的一道桥梁,对话题材料作补充说明,起启发考生思考、激活考生思维的作用,一般在选材料范围,写作走向,思路扩展上对话题加以指导,限制。读懂和用活这些提示性的话,对我们理解题意,激活思维,优化写作大有好处,可以避免漫无边际、无从下笔、生拉硬拽、牵强附会、浅尝辄止、断章取义等现象的发生。考生只要概括“导语”的提问,沿着话题与材料同指的“方向”展开联想,确定写作的角度和内容,就能构思作文。

三、 注意要求

对于话题作文,明确以什么为话题与在行文时要注意什么,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注意命题对文体字数、篇幅以及其它方面的要求,否则,匆匆下笔都是不可取的。

[方法举隅]之一: 比喻型话题材料如何审出比喻义

2007年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丈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解读]《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侧重考查人文素养和多角度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审题难度较以往“双赢的智慧”的话题、根据对寓言诗《星星》的“联想或感悟”作文明显降低。同时,“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虽然给出了明确的观点,但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因为无论长者还是年轻学子,任何人都曾有过无法忘却的记忆,这个记忆或许伟大或许平凡,但无论如何,动情的、感人的记忆总会随时间流逝而越酿越香。另外,命题针对近些年考生文体意识淡薄、“四不像”作文屡屡出现的状况,明确提出“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很有必要。 写好该话题,首先要理解“风化”的含义。所谓“风化”,本意是“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和生物的影响等,地表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分解”。这里显然是用比喻义,取“破坏”“消逝”“遗忘”“黯淡”之类的意思。“风化”,意味着题中的“时间”持续了很长一个阶段,所写“记忆”不能是关于近期的人或事的。拓展思路的关键,则在于“记忆”。“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哪些“记忆”不会“风化”呢? 肯定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乃至历史的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仍活在当下,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被“风化”。具体说来,如果从宏大的、久远的层面思考,可以写民族耻辱(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那场梦魇般的全面侵华战争开战70周年) ;可以写“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写伟人功业、文人风采;如果从身边的、感性的层面切人,可以写亲情友谊、美德善心;可以写名著阅读、优美环境,等。这个“记忆”自然还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比如项羽不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而自刎乌江、刘后主“此地乐, 不思蜀”而流传笑柄) 。

之二: 寓意型话题要理解其寓意

如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问。“一个黑点。”全班同学回答。接着,他又拿出一张“画”,黑纸中画了一个白色圆点,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同学们齐声回答。老师说:“你们看到的仅仅是黑点和白点吗?”

同学们默然。

很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看到“黑点”或“白点”那么一点点,忽略了其他,请以“黑点•白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则材料我们在审题时就要通过联想,破译话题寓意。“黑点”可以看作一个人的缺点,“白点”可以看作一个人的优点或者说闪光点;“黑点”也可以比作一个人所处的困境,“白点”可以比作曙光或希望。但无论是“黑点”还是“白

点”都离不开“白纸”或“黑纸”的衬托,这样思考时,可以在“缺点与优点”这个圈子中,或“困难与曙光”这个圈子中,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当然,还可以引发出如下几种思路:看问题要着眼整体,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如果从“黑点”所在的“白纸”或“白点”所在的“黑纸”这个角度切入,则一定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又如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猪八戒听人说他长得丑陋,他不信,拿镜子一照,果然如此,就警告镜子“不准再照得这么丑陋!”他第二次再照,还是那么丑陋。于是他勃然大怒,把镜子一摔,扬长而去。可是,他再回头一瞧,那些破碎了的镜片,却照出了许许多多猪八戒丑陋的形象。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式的材料。猪八戒长得丑是事实,镜子客观照出了这一客观事实,猪八戒不但不承认丑这一客观现实,而且还将镜子打碎,怪罪镜子。猪八戒的故事说明,不能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越掩饰越多。从镜子看,只管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威胁也好,打碎也好,决不动摇,这种品格令人敬佩,值得学习。文章既可从猪八戒的角度下笔,也可从镜子的角度下笔,赞扬镜子坚持正义,坚持真理的精神。

之三:隐含信息的话题材料如何审出隐含义

如200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们在审题时就要审清这则材料的提示语既“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衬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双赢的智慧”,着重点在“双赢”,而不是“智慧”,有些考生以“智慧”为题,专写“智慧”,彰显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的聪明,或者写一个人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成功,这些都没能正确把握题意。“双赢”是双方都赢,你赢我也赢,你好我也好,而不是“赢双”,一方赢两份。

又如话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话题要求作文

一天,羊、狗、狐狸在草地上聊天。

羊:看,那只狼是多么威风啊!见到它,我们羊是战战兢兢,四处逃散我要变成狼就好了。

狗:羊就是羊,狼就是狼,我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狐狸:你怎么变成狼呢?就是变成狼,狼也有倒霉的时候。

若干天后,狗、狐狸在河边相遇。

狗:你知道吗?羊死了。

狐狸:怎么回事呢?

狗:它披上狼皮变成狼,果然很风光。猎人追杀一只狼,狼从它身边逃了;它被猎人当作狼打死了。

狐狸:糊涂啊!身上披了狼皮,变形不变心,还是一只羊。

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这则材料我们可先从羊的角度看,它想改变自己对不对?它又是怎样改变自己

的?羊改变自己后为什么还是倒运?从羊来联系人,来谈“变”的道理,谈“变”的辩证法,谈“变”的讲究,自然有话可说。从狗和狐狸的角度看,不要随便变,要变就从根本上变,文章就此来谈“变”与“不变”、“变”的本质等,都符合要求。总之,只要在“变”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正面的,反面的,一个小角度,全面考察,都符合题意;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说明、描写,只要表达出对“变”的理解和认识,都符合话题要求。

[佳作回放]

话题一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种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这位移山大师,求他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了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请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一

我与成功的爱情

如果梦想未被现实大海冷冷拍击,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能够到远方?

如果骄傲未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明白执著的人拥有隐形翅膀?

我曾是一个骄傲的人,我以为我很优秀,我有一个女朋友,叫成功,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我以为我们可以一辈子!然而我错了!他走了!她丢下我走了!难道她不爱我了吗?我向着成功喊:“成功,你过来!”彼岸出现成功温柔的声音:“你过来!”固执的我再喊:“你怎么不过来?你过来!”还是那个温柔的声音:“爱人,你过来!”

于是,我清醒:往日的幸福与快乐已随风消逝,成功已不再是昔日那个整日与我嬉戏的傻姑娘,她成熟了,她有了自己的天地,她在海的另一端,在悬崖的另一端忙着自己的事情,她实在太忙,太多的人追求她,倾心于她的美貌,着迷于她善良的秉性,她成了天之娇女,难道她真不爱我了吗?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她曾经对我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承诺就是爱情的见证!于是我对着成功喊:“你不过来,我就过去!”成功微笑着含情脉脉地看着我。

于是,我开始挑灯夜战,开始抓紧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悉心钻研xyz, 因为成功的追求者中有数学家,我要打败他们;我用心感悟文学经典,因为我要击败那些文学家;我全心琢磨万有引力、有机化学、生命生长„„因为我必须打倒那些物理、化学家们;我苦心研究ABC ,因为我想再次得到成功之后,带她到期巴黎度蜜月,那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一天又一天,我在努力着走向成功,一点一点在接近,尽管路上荆棘遍布,刺伤了我的腿;尽管路上高山险峻, 有时我已累得精疲力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当自己累得实在不行时,再是坚持一下,就一下,就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走着走着, 不断地向成功喊:“你不过来,我就过去!等着我!”成功

温柔地看着我,我的心中也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看着自己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脚印,看着日渐与成功缩小的距离,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成功!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在2007年的六月,我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亲吻我最爱的成功,与她携手步入理想的天堂!

赏文得法

这篇话题作文的审题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里的“山”有什么寓意?这位考生很巧妙地将它理解为“成功”,并在文中又再一次巧妙地将其构思为“我与成功的爱情”,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了我追求成功的过程。

话题二 责己与责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只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他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 “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

要求:以“责己与责人”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例文

梧桐雨

“滴答,滴答„„”愁人的梧桐雨不因人的心情好坏,冷酷地下着。

长廊里有一个苍老的男子在那里静静到坐着,颓废而凄凉。尽管他身着耀眼的明黄袍,尽管他贵为九五之尊,可那都掩藏不了他身上不可抗拒的悲凉。不错,他正是唐玄宗,那个在安史之乱后仓皇出逃京师的玄宗,而在昨天他刚刚赐死了他此生最爱的女人——杨贵妃。

惊魂未定的他,甚至都无暇去思念杨贵妃,而此刻,在他心底,正涌动着一股难以平息的恨意。我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我是盛唐天子啊,我是紫薇星下凡,上天怎么会不助我!他突然间想起昨天在马嵬坡被赐死的杨贵妃,转而又念起将士们激奋不已,要兵谏杀杨贵妃的情景,他不禁一阵发抖,接着,一股难以名状的火气直冲脑门,对,是恨怨的火气。都是她,都是她,自古常道红颜祸水,我竟沉湎于她的美色,而忘了这千古的定论!因为她,我重用她的哥哥杨国忠,因为她,我日日不上朝,更因为她,我任用高力士,从而为安禄山起反大开方便之门!作为“开元盛事”的缔造者,我竟如此糊涂,轻信一个小小女子,宠信她盛过宫中任一佳丽,从而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杨贵妃,你真是汉唐衰亡的罪魁祸首!这么想着,玄宗心头火起,将面前桌子上的茶杯什么的掷在地上,摔个粉碎!

“滴答,滴答”,梧桐雨掷地有声,过了好久他终于平静了下来。想起杨贵妃自缢而死的凄惨情景,他不禁为之动容。耳边仿佛又想起她临死的别离之言:“皇上,臣妾这就去自我了断,只盼望我死之后,众将士能齐心协力,击溃叛军,

您要早日回到长安,天下才能安定呀!”他顿时愣了不这一切不是他的错这样忠君爱国的女子怎么能是大唐的葬送者呢?可是,如果不是她,那又是谁导致这一切的发生呢?他沉默了。突然像闪电一样,一个人从他脑中划过 ,让他几乎不敢置信。那个断送大唐前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唐玄宗!是我,贪恋杨贵妃的美色,硬是从儿子手中夺取了她,而不惜让天下人耻笑;是我任用奸相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对我百般欺骗;是我,重用杨氏兄弟,原本以为他们可以拱卫京师,谁想,他们的率先逃跑让安禄山闯入京师将我皇子皇孙屠杀一尽;是我没有防微杜渐,对安禄山、史思明等叛贼的野心没有丝毫觉察,以致变乱发生才匆匆出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呀,我为什么没有早些防范,几乎将大唐的江山毁与一旦!他抚在栏旁,失声痛哭„„ “滴答,滴答„”梧桐雨依然在下,伴着这凉的雨声,还有一个苍老的呜咽声在千古回荡„„

[赏文得法]

这是一篇故事新编,考生很巧妙地将“责己与责人”这个话题隐含到了人人熟知的这个历史故事中,细致地描写了唐玄宗由责人到责己的心理过程,全文语言细腻、流畅,值得称道。

[方法迁移]

训练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样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从以上看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者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训练题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学生时,曾经引用过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话:“假如你有两快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要求根据这句话格言表达的意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 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不设话题或标题,只能根据对材料本身的理解来确定立意。它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它思辨性强,并且符合高中毕业生思维发展实际,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它有新旧之分。旧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涵比较单一,考生必须对材料的思想概括准确,再以此为核心写一篇文章(议论文居多)。新的材料作文是指给出一个完整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则寓言,也可以是一个生活现象),材料本身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或认识角度,要求考生在完整理解材料的前提下任选角度,立意成文。这种新的材料作文依然坚持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以2006年全国甲、乙两卷为代表。2007年全国卷全是材料作文。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一是间有读写两种能力的考查,二是材料往往具有多义性,需要全面理解。行文时需要联系原材料。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

其好处在于:

1、 有明确的限定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2、 能有效地联系社会现实,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 在测试写作能力的同时,又测试了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 便于测试指定的表达方式。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一. 注意限制性

材料作文不限制标题,命题灵活度比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大。提供的材料对作文主旨及内容的限制远大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写人、记事、至于扩写、续写更是必须以材料为根本。

如果是议论文,必须从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提供的角度。

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文那样确定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二、注意思辨性

对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辨证地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因此,思辨性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的特性。

1 辨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200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所用的材料是经过改编的拉封丹寓言,原来寓言中的乌鸦是个愚蠢、肓目、缺乏自知之明的被讽刺对象,而作文材料中“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多可爱啊。’”是命题者加的。这样就增加了材料的辩证意味,审题难度增加了,尽管题干中还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但还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下,在对寓言的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理解下,才能做到恰如其分,才能体现客观辩证的态度,才能合命题者对主题思想的要求。

2 辨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第Ⅱ卷作文所用的材料谈的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的话题,一个是图书阅读率低,一个是网上阅读率攀升。要求对这种现象加以辩证思考,全面理解材料,选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成文。对材料中国民阅读现象的变化在审题时要透过这则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中,读书是否都要读纸质的书,网上阅读的利弊是什么?衡量读书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想明白这些问题,自然也就能成文了。

3 辨明点与面的关系

材料作文往往是用材料中的观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立意时,应由点及面,联系社会现实,体现典型性,写自己熟悉的生活。2005年高考湖

北省作文就是这样。材料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要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我们仔细审题分析,知道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由点及面,展开相似联想和类比联想,将内外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就容易为文了。

三、注意要求

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甚至创造性地发挥。如果是议论文,试卷所附材料是必用的,关键是运用得巧妙,富于概括性,突出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兼收并蓄,这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有很大差别,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于“用”,话题作文的材料在于“引”,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作文话题、揭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四、 确定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审题的依托,是立意的根源,它的中心和主旨,就是命题者暗示的题意指向。写作者必须先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再由材料主旨提炼出文章观点或立意;材料主旨和文章立意应该扣合紧密,浑然一体,超出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主题或折射出的某个道理来立意,往往就偏离了写作轨道。文章的立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作者另起炉灶的产物。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它常常由——件事、一个人、一种现象、一个寓言等等引出要谈的话,材料和话题往往是一种包容关系,话题包含了材料,材料从属于话题。话题作文的材料除了引出话题外,写作时用或不用,都不影响文章的立意和构思。

(2) 与话题作文相比,新形式的材料作文因没有提出“话题”,所以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全面”二字强调对材料涉及范围的清晰认识。材料所指的范围,不管是内容上的,还是含义上的范围,都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标准。因此,试题“要求”特别提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与以往材料作文要求解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不同,试题在要求“全面理解”的同时,又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并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这就使作文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个性色彩。

[方法举隅]

之一 如何辨明材料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如: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英雄人物在成为英雄之后,其事迹已经新闻媒介报道,便会产生轰动效应,人们甚至寄钱寄物表达对英雄的尊敬仰慕之情;但英雄人物未为英雄时却也有这样的现象,听任英雄流血街头,甚至连被害者的亲属也不愿援助。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这则材料如果只是从表面提出“要助人为乐,不要悄悄走开”的观点,只能说是拘泥于表面现象,未能深究其本质。实际上这则材料反映了人们对这种现象认识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别人乐于助人,另一方面自己却不愿去帮助别人,不愿行动去实践理想的道德境界;对人与对己的不统一,理想与行动的不统一,知与行的不统一,说与做的不统一,都明显体现出一个双重道德标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善于思辩,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就能提炼出“高扬道德的旗帜”、“道义对人类精神有巨大的影响”、“无为即有错”等哲理性论题,文章就会写出一定深度。

又如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为肤浅的。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的“根子”在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了。

之二 如何辨明材料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这样一则材料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从材料看,富商让孩子捉蜻蜓的目的就是在他临终前能够享受到和人们一样的快乐,那就是见一见自己许多年没有见到的蜻蜓,这是对生命多么深切的眷恋啊!作为儿子,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给临终的爸爸带来蜻蜓,带来快乐即可。所以,前三个儿子,虽然不是捉,是换、租、拍卖,但目的达到了,就没什么可责备的。那么,是不是四儿子没有捉到一只蜻蜓,爸爸就不高兴啦?也不是的,材料上说:“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说明,四儿子同样给富商带来了快乐,这个时候,蜻蜓的有无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那充满童趣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也同时给临终的父亲带来无上的快乐。

所以,我们审读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像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前三个儿子聪明,有商品交换意识,或者是提高效率,会动脑筋,讲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正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而老四死脑筋,不会变通一下方法,是思想传统、守旧、低效率的表现;或者肯定老四诚恳认真的态度,否定前三个儿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态度等,这恐怕就偏题了,因为富商毕竟不是给儿子们出一道智商测验题,或者品德考察题。临死的人了,不就是希望儿子们快乐地活着,而自己临终前也想得到和平常人一样的快乐吗?

[佳作回放]

材料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他所做的文章全不像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他学韩愈的诗,而所做的诗很像韩愈的诗,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神话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用17年的时光,写下12部长篇3部中短篇小说,从而创造了一个武林神话。他,就是金庸。

他是武侠界的巅峰。1955年,他在梁羽生的劝说下从事武侠写作,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鹿鼎记》,缔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每一部小说都有模仿的痕迹,模仿前人,模仿自己;但每一部都又有创新,都有新的感悟。 梁羽生奋笔一生,作品160余部;古龙英年早逝,也有40余部传世。唯独他却在创作巅峰封笔。他可以对人说:“我比较喜欢后期作品。”他知道已无法逾越自己创下的顶峰,没有创新的模仿不如就此收笔,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模仿固然重要,他的作品无一没有模仿;但作为小说家,他更懂创新的重要。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写人,有英雄侠客、登徒浪子、市井流氓;写景,有大漠的无垠、江南的清幽、孤岛的苍凉。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意境。

于是,便有了《笑傲江湖》的一段对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屁话,如果不能自出机杼,做几首打油诗还可以,做大诗人那是妄想。”一句话点醒多少迷茫的人,创新,没有创新的模仿终将失败。

围棋之博大精深,许多人喜欢用棋教人。金庸小说中关于围棋的事颇多,若用得多了难免落入俗套,于是便有了《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奕者看重一子得失,讲究寸土必争,而“珍珑”棋局却要自己封杀自己一大片,而后败中求胜,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此的棋局令人神往,而这都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稍加改动成的。这样的模仿堪称一流。

从他的早期作品《碧血剑》《雪山飞狐》及前边提到的《书剑恩仇录》到中期的“射雕三部曲”,再到巅峰力作《天龙八部》,他们都有相同的魂,都继承了武侠小说的侠与义。然而他们却有不同的形,或是柔情似水,或是刚勇有力,五彩纷呈。

靠着手中的一支笔,打下一座不朽的江山,不断汲取,不断模仿,不断创新,才有了这充满恩恩怨怨的江湖,有了这不灭的神话。

赏文得法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全文紧紧地围绕着材料中的“模仿与创新”这一角度,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著名作家金庸来写。深刻地论述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文章的题目“神话”简洁而形象,展示了金庸高超的艺术成就。从金庸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鹿鼎记》,从《笑傲江湖》的一段对话到《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等,内容充实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老农拿着一把柴刀,使劲地砍路边的一株歪枣树,口里念念有词:“叫你不生枣! ”枣树被砍后来年真的结满了枣子。还有一次看到母亲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窝里孵蛋。母亲赶出了鸡窝里的那只母鸡,拎住翅膀,

说:“把它浸到溪水里。”正是大冬天,溪水还结着冰呢,鸡不是要冻死么?母亲说:“不会的,保证它五六天后能生蛋。”母鸡浸了水后,果然又开始生蛋了。 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需要一些“惩罚”。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遇见这样的事。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惩罚是金。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

惩 罚

提起惩罚,不禁想起一则新闻:美国小伙子费伊在新加坡时,曾不知趣地在别人的车上涂鸦,被新加坡政府施以鞭刑重法。即使美国总统来为求情,新加坡政府仍是铁面无私,坚持原则,执法如山,在费伊身上留下四道深深的鞭痕。消息传出,轰动世界,人们议论纷纷。有同情的,有不解的,有愤怒的,也有赞赏的。我拍案叫绝:这真是神圣的四鞭,打得够力度、够气势,打醒了人们心中的警惕,使人们对道德、对法律、对人生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审视。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当我们在舞台上不停挪步,探寻那个最佳位置时,不可避免的,会时不时跳离自己的舞台,找不到方向。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条鞭子,把我们驱赶回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条鞭子,正是惩罚。

可是,有些青少年在受到批评责备时,却甩甩头,理直气壮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竟成了现在那些做错事受到责罚时的挡箭牌,他老人家在泉下得知,会气成怎样! 在但丁时期封建势力强大,他们提倡文艺复兴,却受到种种压制和迫害,被逼之下才发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口号。这是对光明的追求,对腐朽势力的蔑视,而不是对错误的掩饰,更不是作恶的借口。在违反校规受到处分时,在做错事受到指责时,在明知故犯受到警告时,若摆出一副一意孤行的态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那不是无知,就是愚昧了! 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一番风采,不但要走自己的路,还需要明确自己的缺憾,虚心接受必要的惩罚和指导。

有失才有得,经历了错误,才知道正确,然而在其中充当媒介的,是一次次犯错之后受到的惩罚。每承受一次惩罚,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反思,思想便会发生一次质的飞跃,性格也变得成熟许多,人生的舞台似乎也变得更加广阔。 在坎坎坷坷、屡次犯错的人生道路上,坦然面对自己吧,接受善意的惩罚,那是一颗颗垫脚石,让你稳步迈向广阔的成功大道。

[方法迁移]

训练题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时,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乞讨一块布当衣服,村民们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

当修道者回到山中后,他发觉茅屋里面有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去伤害那只老鼠,但又没办法赶走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猫之后,他又想:猫吃什么呢? 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些野菜吧! 于是又向村民要了只乳牛,这样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了。

但是,一段日子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又

回到村庄中找了个可怜的流浪汉,带着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住了段时间后,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过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这其实正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绝对不愁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的。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训练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平静的大海边,住着一个老渔人,他每天在海边打鱼,他从没有到过外面任何地方,但他生活得很快乐。他说:‘‘这个地方挺美,适合我生活。” 有个亿万富翁,一生经历坎坷,在商界打拼几十年,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这个海边,打算在此度过余生,他说这里有别处没有的宁静、安详和自由。

两个老人在海边相遇了。

有人说,亿万富翁追求一生,最终就是为了这个,那他还不如那个老渔人呢。也有人说,他一生毕竟经历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如果说2005与2006两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出现的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走势,到2007年出现了图画作文,在2005年的17 套试卷中,命题作文有5道,、2006年的18 套试卷中,命题作文占到了7道,北京卷、天津卷、辽宁卷连续两年都是命题作文,北京卷2005年为“说‘安’”、限制了写议论文,2006年为“北京的符号”,天津卷分别为“留给明天、”与“愿景” 辽宁卷分别为“今年花胜去年红”与“肩膀”,上海卷为“我想握住你的手”,江苏卷为“人与路”等等,2007年全国各地18套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类 9道 湖南:《诗意地生活》;江苏:《怀想天空》;辽宁:《我能》;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四川:《一步与一生》;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限定了文章标题的命题形式,叫命题作文,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 但近年来全命题作文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从过去的简单机械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倾向,或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命题,或让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或让考生为社会承担责任„„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就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还要加强对生活的思考、理解与认识,而2006年上海卷《我想我住你的手》同样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二是形式上由以前的单一的题目向多元的形式转化,出现了提示语+全命题形式,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2006年江苏卷高考的命题作文题《人与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

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如2007江苏卷《怀想天空》江西卷《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等。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审查作文题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具体讲在审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1)“变”与“不变” ,

近年来命题作文的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审题时,要辨清哪些是“变”的要素,哪些是“不变”的要素。对于“不变”的要素,必须不折不扣地按命题者要求执行,对于“变”的要素,可以从中去寻觅审题立意的新天地。以2005年北京卷“说‘安’ ”为例。该文题一共有5个要素:题目、文体、字数、角度自选、对“安”的简要阐释。前3个要素就是“不变”的,就是命题者的意志,是不可改变的。后两个要素是“变”的,“角度自选”,可以从文题的提示语中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安”的理解来选择,这里才是写作者的自由天地,尽可各显神通,一展才智。

(2).对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就要审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如《暖流》,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找出它的比喻义,那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去审题。

(3). 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即可。

如2007年上海卷作文

最典型的是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面对这样的题目,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许多考生都不约而同地写“必须跨过高考这道坎”。这说明什么? 说明考生对于“高考”这道坎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写高考;每个考生都有一肚子的酸甜苦辣。“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这个词是关键。“必须”强调了“坎”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和“跨”过去的迫切性,,这就要求考生有调动真情实感的能力。如果写跨过“包饺子”的坎,“做针线”的坎,就与人生道路上的“必须”相去甚远了。

如果写记叙类的文章:可以记述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某一次难关,抒写心灵成长、成熟的感悟。比如求学过程中的失利,离别至亲的悲伤孤独,与病魔作斗争的艰难等等。也可以运用熟知的名人素材,采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来写,比如写“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写屡遭贬谪的古代文人苏轼等。这种构思有一定难度,但平时若有较深厚的积淀,显然可以凭借题

材和厚重的文化力量取胜。当然也可以在诸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选取一位,写他向命运挑战的经历。题材的新颖与否,统帅题材的立意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写法的高下。还可以以同学、师长或网友的口吻写一封信,信中表达一种开导之意、勉励之情。

如果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因为题目上有“这道”一词,所以写作时需要考虑如何在一篇谈社会人生普遍规律的议论文中,将题目上这个特殊的“这道”恰当地消化掉,如果做不好这一点,这篇议论文就会陷入无感而发、不伦不类的窘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恐怕这也是出题者有意避开程式化作文的一个用心。在文中,一般需要谈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坎”是人生中的必然,人生中有哪些“坎”? 跨过“坎”的意义是什么? “坎”折射出人生中怎样—的普遍问题? 怎样才能跨过“坎”等等。

二.审清标题的信息点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确定写作重点的主要依据。

(1)词语式标题 即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安”、“习惯”、“尝试”、“包容”等。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深层。比如“尝试”,如写记叙文,须写自己或他人第一次为了某种目的所做的事情,这是题目的内涵和外延。这种“尝试”,对尝试者有什么意义,表现人物什么品格,尝试的过程必须有所体现或暗示。如写议论文,什么是尝试,尝试有什么意义,尝试的成功和失败给人什么启迪,下笔前必须搞清楚。

2007卷福建卷要求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个简单的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简短,内涵却很丰富。

首先,题目“季节”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季节,可以写成散文,立意时可以抓住某个季节的特点展开对这个季节的描写,可以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深化文章主题;也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将特定的季节设定为记叙的背景,采用情景交融、环境烘托等手法进行写作,进一步突出文章的感情,如写“花开的季节”“流泪的季节”“忙碌的季节”等;可以写成议论文,针对现在环境问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季节错乱甚至某些季节“消失”的不正常现象,展开议论,呼吁人们加强环保意识,让自然恢复常态。

题目“季节”还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如以春天比喻童年,以夏天比喻青年,以秋天比喻中年,以冬天比喻老年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早慧而归于平淡的“方仲永”们,追随韩寒的少年甚至童年“作家”们,因压力过大而少年老成的孩子们,或调教失常,或拔苗助长,都是人为打乱了人的成长“季节”,让人深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的四季不会轮回,每—个季节都有它美好的—面,要珍惜人生的每一个“季节”,使人生没有遗憾等。这些立意,可以将占今中外各类人物、故事信手拈来,也可以采用创新文体,用新颖的形式揭示主题。

此外,还可以把眼光拓展到政治、文化领域,政治清明,言论自由,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生活和谐,国家就是一片春天的景象,人民就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文化领域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之,如果政治腐败,没有充分的民主和言论自由,人们的思想、行为受到禁锢,国家就处于贫穷、落后的冬天,其文化也必然是苍白、单调而不真实的。这种立意有深度,但要把握好语言的“度”不要失之偏颇。

再如: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2)短语式标题

即标题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平凡与自豪”、“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更显重要。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展示其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平凡”、“自豪”,同样不是题眼,“与”才是题眼,因为它联结这两个概念,文章的重点在于要揭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留给明天”,标题似乎找不出题眼,但仔细琢磨,题眼隐藏其中,留什么给明天,为何要留“什么”给明天,才是文章要重点阐述的。

(3)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往往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2007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学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身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明确“春光”在这里可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就好下手了。

“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一般说来,观点式的标题写作重点容易把握一些,但要注意的是,观点式标题在很多情况下以比喻的形式出现,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对比喻式的文题,首先要落实喻意,即将喻体具像化。“花胜”是题眼,“花”具体指什么? 可以是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是社会日益良好的局面,是一个人一年胜过一年的成功等等。“胜”是超过,其中暗含比较,今年与去年比,现在与过去比。花胜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胜,自然就是写作重点,无沦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必须突出这个重点。

如2007年湖南卷“诗意地生活”,写作的重点应在“生活上”,还要知道“生活”是一个动词,“诗意”是修饰、限制“生活”的。

(4)关系式标题

即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话题作文的话题往往采用关系形式,命题作文也不乏其例,如“树木•森林•气候”,面对关系式文题,“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定这个文题的写作重点可以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的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 对“森林”(集体) 和“气候”(社会) 的影响和作用。这样文章会更具针对性,更有力度。

三.审清题目 确定切入路径

(1)大题小作

对宽泛的文题审题立意时,要寻找一个小的切人口,或就一个点、一个方面的内容来深入反映题旨。比如“大地”这个命题作文,文题就很宽泛。下笔之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地”引发诸多联想,万种思考:千百年来,中华大地经历过的风雨沧桑,不同历史时期迥然不同的面貌和变化;大地是人类生存立足之本,人民给过它多少挚爱呵护,又给过它多少野蛮的伤害„„种种联想和思考.千字文章很难容纳,也不可能穷尽,就是罗列了也无法说深说透。此时,需要“小作”,从身边某一块土地的变化切进去,反映独特历史时期的大

地面貌,挖掘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揭示对“大地”的某种感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或空泛漂浮。

(2)小题大作

是对角度小的文题,通过描写、议论来提升,它的立意,即从个别中抽象出一般。比如“交往”,如果写记叙文,须通过人与人交往的事件,来形象地表达对“交往”的理解,即是说,所写的事件一定要使人在认识交往的意义、技巧、经验、教训等方面有所启示;如果写议论文,则须从道理上阐明交往的意义,本质,技巧等问题。

(3)虚实相生

虚和实是相对而言的,“实题”是指有具体意义的话题,如“尝试”、“习惯”、“位置”等,“虚题”是比较抽象的题目,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留给明天”,“出和入”等。虚题实作,实题虚作,虚实相生,文章立意才可能准确厚实,才可能别开生面。比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花”是喻体,是虚的,“花”喻什么,须首先把它落实。“今年”和“去年”也是虚的;不可死板理解,今天胜昨天,现在胜过去,甚至是未来胜现在,也都符合题意。

辽宁一位考生把这里的“花“比作是生命之花,是人生之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传达出这样一个主题:在生活的洗礼与磨砺中绽放的生命之花,今年定会比去年更加亮丽动人。化虚为实,非常准确、深刻。2005年高考江西卷的“脸”,又是很实的一个文题。描摹一张脸,议论一张脸,恐怕都没有准确把握题意。它需要以实写虚。一位考生以“脸谱与形象”为题,首先论证了舞台上的脸谱代表的固定形象: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黄表阴险,这是极直观的形象;接着一转折,联系现实,批判现实中的一些人凭借生活经验,将形象脸谱化。由“脸”提炼出一个生活哲理,深谙虚实相生的写作之道。

此外,命题作文中,如果题目当中包含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应写成记叙文,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题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人物(我);如果题目中出现了“论”、“谈”、 “评”、“小议”等字样,一般要写成议论文。这一点比较简单,不在赘述。

[方法举隅]

之一 如何审清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近两年高考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如2005年江西高考文题“脸”,2004年上海高考文题“忙”,我们把它叫做“独字题”。独字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修饰和限制,题目本身在文体、立意、选材以及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导向,写起来往往要比多字题困难,尤其在审题和选材上难度更大,如何写好独字题作文呢?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辨别词性,确定文体。词性对文体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写前可以根据不同的词性来确定文体。一般来说,是动词的适宜于写记叙性文章,如《悟》、《悔》、《醒》、《求》、《盼》、《恋》、《追》、《诱》、《考》等,像《悟》这个题目,就可以通过一个具体事件的叙写,并领悟其包含的道理。是名词的,大多数是跨类题,即可以写成记叙类的,也可以写成说明类或议论类的,如《路》、《虹》、《窗》、《桥》、《锁》、《镜》、《药》、《蚀》、《雾》、《煤》等。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体的特点和要求等方面而决定。

之二 如何审清标题的信息点

如请以“为你喝彩”为题写一篇作文的审题

这是一篇标题作文,其与命题作文的区别是可以自选文体,写作的外延比命题作文要宽广得多。从选材看,可以为父母家人喝彩,为同学朋友喝彩,为历史人物喝彩,为文学作品的人物喝彩,为大自然喝彩,为祖国喝彩,为奥运喝彩„„

只要能展现喝彩的理由,古今中外的万事万物均可涉笔。文体上,可选择议论文,也可选择书信、日记、随感、童话等新颖体式。从写作上看,此文写记叙类较易出彩,只要写活人物,写活场景,写出细节,写出波澜,文章均可得高分。

之三 如何审清题目 确定切入路径

如对下面的命题作文“开始”的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晨曦初露,那是一天的开始。

婴儿第一声啼哭,那是生命的开始。

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

笑迎第一个人,那是生活的开始。

乌发染霜,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

无论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开始,都会有太多的内容,都会引发人太多的思考。请以“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始”这个概念很虚也很大,构思时怎样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呢? 可以根据提示,只写“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或“乌发染霜,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等某一个方面。此外,可以联想有关“开始”的名句,以确定立意。比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事开头难”、“做贼偷葱起”、“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想一想这些名言、俗语中蕴涵着哪些道理,然后以某条道理为观点来选材、行文。另外,还可以采用组词法. 比如将“开始与过程”(或“结局”) 联系起来作思考,当然,写作时不能把重心偏移到谈过程、说结局上去。

命题

以“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敦煌飞天

浅浅的笑容穿越千年也不曾改变,飘舞的衣裾在岁月中愈加的飞旋,婀娜的舞姿飞在了时间的墙壁上——敦煌的飞天,飞过了重重的岁月,飞到了今天。 细密的线条里溶进了暖暖的笑意,溶进了淡淡的歌声,喷涌的色彩让你感到一种不知所措,敦煌的飞天轻盈得好似气泡,随意地飞满了敦煌的天空。 她们的线条里有隋的笑意,有晋的拘谨,有唐的张扬,有宋的精细;她们的色彩里有晋的严肃,有隋的轻松,有唐的喷涌,有宋的收敛。

不管怎样,她们还是飞了过来,飞到了你的眼睛里,你的心里。你会随着她们的舞姿而飘摇,你会随着她们的笑意而迷醉。

但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发胀,敦煌的沙漠和夕阳在那个时代把一切都笼罩得诡异,令人窒息。

飞吗? 惨白的石灰已经压住了她们的模样。

飞吗? 沉重的空气折断了她们飘舞的裙裾。

飞吗? 敦煌的天空已很难再找到她们痕迹。

飞天,再也飞不起来了。

她们婀娜的舞姿让外国人看着舒服,让他们看着贪婪,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占有的欲望。于是,茫茫大漠,第一次有了那些蓝眼睛高鼻梁的人的足迹,敦煌的天空第一次让泪水决了堤。

化学胶水,或许是对敦煌飞天的致命,它粘住了她们的飞舞,粘她们去了

大英的博物馆。

飞天的笑容里多了一层冰霜,飞天的舞姿里多了一层忧郁。

没有敦煌那漫天的黄沙让她们如何飞起?

没有敦煌三重山的金光让她们如何美丽?

没有黄河的奔涌,没有驼铃的响起,没有佛经的熏染让她们如何婀娜?

但她们终是属于中华大地,终是属于敦煌的。无数人的努力在召唤她们,在盼望着她们„„终于,她们又飞满了敦煌的天空。

真的是飞起来了!

让人感到一种炫晕,这就是飞天么? 这就是飞天么? 纯洁,高雅,没有一丝烟火气息。

舒卷的衣带里又灌满了敦煌的风沙。

暖暖的笑意里又经过了佛经的洗礼。

依然轻盈得像气泡,让你感到和她一起飞在敦煌的岁月里。

有句话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是啊,我们正随着她们轻轻飞起。

[方法迁移]

训练题一

请以《潮》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潮”,这是一个比喻性文题,含义非常丰富。海潮汹涌澎湃,气势夺人,这是实潮;但“潮”时常用来比喻一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兴旺景象,这个新生事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环顾社会,有哪些潮流在兴起;检视人生,合不合潮流;面对多种潮流,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评判,你有什么选择„„ 训练题二

请以《无中生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四、 图画作文的审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中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对于看图作文来说,领悟图画含义是很重要的。命题者在选图时,至少有两个标准:第一,图画须通俗,让人一看就懂,而不是猜谜语;第二,画意须多元,有较为广阔的叙写空间,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高考作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画。当然,通俗不等于浅薄与单调,如果不能从多角度对一幅图画进行开掘,立意的新颖、深刻,

文章的创意便无法显现——高考作文对考生才智水平、思维能力的区分便无从谈起。

所以,图画作文和所有作文一样,具备很广阔的创 新空间。此例中,全国乙卷命题者说得很清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那么,材料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看,材料所示图画反映的内容是教育问题。我们都知道,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因此,这幅图画的深层含义,呈现了在“摔跤’’问题上个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如果我们再从肯定性和否定性两个角度对问题做出个性化的判断,创造的空间就出来了,让我们聊举几例:

①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教育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并肩携手,合力完成。

②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教育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出了事再来告诫。这是一个否定性的评判。

③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教育忌空洞说教,要善于在孩子最需要教育的时候再给予最有力的教育。

④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在教育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有时应该“三权分立”。当一方出现误诊,其他方应想办法救治,不使孩子举目无亲、走投无路。

⑤从孩子的角度,可证:要善于接受大家的教育,不要等出了事再后悔。 ⑥从孩子的角度,可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意见、建议,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亲自试试怎知出不出事? 有时候错误也是美丽的。

⑦从西瓜皮的角度,可证:对孩子的教育忌讳小题大做。一块西瓜皮算什么“事”呢? 连这都成了“事”,还怎么做别的事呢?

⑧从西瓜皮的角度,可证:我们应去找真正犯错的人。为什么不去追究丢西瓜皮的人呢? 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吗?

⑨从图画的含义角度,可证:对那些不守规矩、思想行为越轨的“异类”,我们对其“摔跤”持怎样的态度? 是盼其出事而后快还是相信他们欣赏他们爱护他们?

⑩从图画的含义角度,可证:当所有人都对“摔跤”的你怀疑、失望甚至嘲笑、讥讽,你还会不会坚持走下

阅读上面漫画《浇花者》,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画意解说

这幅幽默漫画的画面上,浇花的妇女神情专注、愉快,身上系着一条围裙,正手提喷壶在浇花,可她身后的花却被踩得东倒西歪。可以猜想,这位妇女一定是位非常喜爱鲜花的人,不然,她何以那么认真、那么快乐? 亦可以推测,这位妇女一定是位很爱干净的人,否则,她何以要系上围裙? 令读者发笑的是,这位爱花又讲究的妇女,却对效果不怎么讲究。她浇花,本想使花开更鲜艳,可忽视了脚下,以致于践踏了花儿。这幅画让读者在笑声中体会到:做事不瞻前顾后、全面考虑,往往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违背。

阅读下面的漫画,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走与停

追求理想就像是在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我们总希望能快速向目标靠近,早日到达目的地,但实际上,我们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下一步该怎样,或考虑着是否要重新设定路线。经过无数次的走与停,我们才能到达真正的“目的地”。

一场大火在爱迪生的实验楼中蔓延,几年来的心血在冲天的火光中烧尽,这烈火迫使爱迪生停下来,但他并不是永远的停下,在停下的这段时间里他重新思考研究,终于诞生了电影。

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却无人问津,他没有通过媒体进行炒作,他有自己的坚持,他停下脚步,不停的对《草叶集》进行修改补足,然后他带着新的《草叶集》上路了,这一次他不会再停下了,他走到了成功。

鲁迅先生在求医的路上停下,她思考着如何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终于,他想明白了,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去战斗,去实现理想。

他们都停了下来,但停下是为了更好的上路。“走”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停”则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理想。如果惠特蔓没有停下,一味地创作,也许最后 他只是一个普通 的作家。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停下,也许最后他只能是一位出色的医生,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革命家。

当我们马不停蹄地向目标靠近时,却发现目标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那么就请停下脚步,慢慢地仔细地欣赏路边的风景吧!也行你会获得更多,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成功呢?

请记住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并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实现,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会有收获,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到达,那么就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着这过程中的一切,乐在其中,收获喜悦。

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走走停停,创造自己的天堂!

人生有无数条道路,有时我们停下脚步,犹豫、彷徨;有时我们又迈开大步,坚决、果断。我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之后,或许对走与停有新的见解。

在黄色的树林里有一条羊肠小道,那么幽静,荒芜,时时冒出的野草更添几分神秘与凄凉。 这时,两个人来了这里,一个是阿昌,一个是阿新。他们两人是情同手足的挚友,他们一起出来闯荡世界,渐渐地,两人漫漫的旅途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恰好,他们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树林。

两人同时被树林优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阿新更是幻想好了用自己所积累的财富在这树林中建房、安家。于是他毅然地对阿昌说:“朋友,我就在这儿住下了,如果你愿意,与我一起在这树林中做个伴;若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你,我会衷心祝愿你一路顺风!”阿昌思索起来:在这世外桃源安个家岂不逍遥快活,如果我就此停下,万一前途有巨大的财富我岂不错过了!管它呢,我还是继续走吧!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阿昌便辞别阿新,走进了那条幽深的小路。

谁料想,前途并不像阿昌所想象的那么平坦,反而到处都是荆棘,到处都是泥泞······稍不留神,便划出一道道血口子以及满身的污秽。而阿昌的包袱也被秃鹰给叼走了,又累又饿的他开始想放弃了,正欲转身回去,但又转念一想:说不定财富就在前面,而我此时放弃,岂不与它擦肩而过,从而遗憾终身。于是,阿昌靠吃野果、喝山泉而艰难地向前探寻······ 就这样过了1年······

“哦,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摆在阿昌面前的是足足有100余吨的黄金,以及不计其数的钻石、珠宝······还有巨大的四字箴言:前进,行走。终于,阿昌成功地找到了闻名遐尔的“世纪宝藏”,因而衣锦还乡。

当他又来到那片依旧美丽的树林找寻他的伙伴时,阿新已经变得奄奄一息,原来,阿新在树林里建了房后,没有努力上进,整天坐吃山空,最终财富挥霍殆尽,落得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下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阿新泪流满面地说:“枉我平素如此精明之人,竟不懂唯有“前进,行走”才会成功地道理。”最终,阿新带着他一生的悔恨而步入了天堂。

故事完了,但它给人的启示却源源不断。不错,正如那四字箴言所说:“只有前进才会成功,只有行走才会胜利。”

走与停

重庆一考生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

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

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

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

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

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文中引用《开心辞典》中青年在答题台答题的情景 ,真实生动。很巧妙地切合了题意: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

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文笔也较为优美流畅,“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

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这样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亮点透析]

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的认识是:它是以开放为本质,兼顾开放与限定相统一的作文命题式样,一个完整的话题作文题目,它常常是由“材料”(提供话题来由)、“导语”(提示考生思考方向)、“话题及要求”(明确概念与成文应注意的问题)构成。话题作文坚持“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一、 全面理解

对所给话题的材料要反复阅读,阅读时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兴趣,不能“断章取义”,要真正明白命题的意图,看清楚命题者给出的这段文字提出了那些具体要求。有些话题材料是比喻性的,命题者从背景材料中提出一个比喻性的话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体化。

2004年湖北卷“买鏡”,“镜”只是一个喻体,“买鏡”也是一个喻体,买什么样的镜,买来镜子干什么,什么样的人买什么镜,才是审题时要补充具体落实的。如果纯粹写买鏡这件事,就是没有落实喻义。

又如,2005年江苏卷“风头、猪肚、豹尾”也是一个譬喻型话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但生活、学习、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风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保持晚节,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具象化后,再用来关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不难写出好文章。

在全面理解话题材料的同时,要辨清所给话题材料之间的关系。

如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是因果关系,感情亲与疏影响对事物的判断;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是取舍关系,遭遇挫折后应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话题“他人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是辨证关系,既要自身的努力(内因),也要他人的帮助(外因);话题“忘记和铭记”是并列关系,“忘记”和“铭记”都为了一个共同目的: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有时也可是条件关系,要“铭记”历史教训,就需要忘记一些仇恨,忘记一些争斗。

如2006年的重庆卷“走与停”,是对利与统一的关系,前进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适时地停下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这实际上是另一种状态的“走”。或者说:任何事物发展变化是常态,是永恒的,挫折乃至错误导致的停滞是暂时的。 又如:

2007年四川卷作文“一步与一生”主要考查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取向的能力。“一步与一生”暗含了一种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一步”是条件,“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这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

二、激活思维

对于话题作文,除审清话题材料外,要特加别关注其“导语”,导语也叫提示语,是材料与话题之间的一道桥梁,对话题材料作补充说明,起启发考生思考、激活考生思维的作用,一般在选材料范围,写作走向,思路扩展上对话题加以指导,限制。读懂和用活这些提示性的话,对我们理解题意,激活思维,优化写作大有好处,可以避免漫无边际、无从下笔、生拉硬拽、牵强附会、浅尝辄止、断章取义等现象的发生。考生只要概括“导语”的提问,沿着话题与材料同指的“方向”展开联想,确定写作的角度和内容,就能构思作文。

三、 注意要求

对于话题作文,明确以什么为话题与在行文时要注意什么,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注意命题对文体字数、篇幅以及其它方面的要求,否则,匆匆下笔都是不可取的。

[方法举隅]之一: 比喻型话题材料如何审出比喻义

2007年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丈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解读]《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侧重考查人文素养和多角度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审题难度较以往“双赢的智慧”的话题、根据对寓言诗《星星》的“联想或感悟”作文明显降低。同时,“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虽然给出了明确的观点,但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因为无论长者还是年轻学子,任何人都曾有过无法忘却的记忆,这个记忆或许伟大或许平凡,但无论如何,动情的、感人的记忆总会随时间流逝而越酿越香。另外,命题针对近些年考生文体意识淡薄、“四不像”作文屡屡出现的状况,明确提出“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很有必要。 写好该话题,首先要理解“风化”的含义。所谓“风化”,本意是“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和生物的影响等,地表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分解”。这里显然是用比喻义,取“破坏”“消逝”“遗忘”“黯淡”之类的意思。“风化”,意味着题中的“时间”持续了很长一个阶段,所写“记忆”不能是关于近期的人或事的。拓展思路的关键,则在于“记忆”。“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哪些“记忆”不会“风化”呢? 肯定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乃至历史的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仍活在当下,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被“风化”。具体说来,如果从宏大的、久远的层面思考,可以写民族耻辱(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那场梦魇般的全面侵华战争开战70周年) ;可以写“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写伟人功业、文人风采;如果从身边的、感性的层面切人,可以写亲情友谊、美德善心;可以写名著阅读、优美环境,等。这个“记忆”自然还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比如项羽不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而自刎乌江、刘后主“此地乐, 不思蜀”而流传笑柄) 。

之二: 寓意型话题要理解其寓意

如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问。“一个黑点。”全班同学回答。接着,他又拿出一张“画”,黑纸中画了一个白色圆点,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同学们齐声回答。老师说:“你们看到的仅仅是黑点和白点吗?”

同学们默然。

很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看到“黑点”或“白点”那么一点点,忽略了其他,请以“黑点•白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则材料我们在审题时就要通过联想,破译话题寓意。“黑点”可以看作一个人的缺点,“白点”可以看作一个人的优点或者说闪光点;“黑点”也可以比作一个人所处的困境,“白点”可以比作曙光或希望。但无论是“黑点”还是“白

点”都离不开“白纸”或“黑纸”的衬托,这样思考时,可以在“缺点与优点”这个圈子中,或“困难与曙光”这个圈子中,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当然,还可以引发出如下几种思路:看问题要着眼整体,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如果从“黑点”所在的“白纸”或“白点”所在的“黑纸”这个角度切入,则一定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又如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猪八戒听人说他长得丑陋,他不信,拿镜子一照,果然如此,就警告镜子“不准再照得这么丑陋!”他第二次再照,还是那么丑陋。于是他勃然大怒,把镜子一摔,扬长而去。可是,他再回头一瞧,那些破碎了的镜片,却照出了许许多多猪八戒丑陋的形象。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式的材料。猪八戒长得丑是事实,镜子客观照出了这一客观事实,猪八戒不但不承认丑这一客观现实,而且还将镜子打碎,怪罪镜子。猪八戒的故事说明,不能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越掩饰越多。从镜子看,只管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威胁也好,打碎也好,决不动摇,这种品格令人敬佩,值得学习。文章既可从猪八戒的角度下笔,也可从镜子的角度下笔,赞扬镜子坚持正义,坚持真理的精神。

之三:隐含信息的话题材料如何审出隐含义

如200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们在审题时就要审清这则材料的提示语既“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衬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双赢的智慧”,着重点在“双赢”,而不是“智慧”,有些考生以“智慧”为题,专写“智慧”,彰显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的聪明,或者写一个人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成功,这些都没能正确把握题意。“双赢”是双方都赢,你赢我也赢,你好我也好,而不是“赢双”,一方赢两份。

又如话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话题要求作文

一天,羊、狗、狐狸在草地上聊天。

羊:看,那只狼是多么威风啊!见到它,我们羊是战战兢兢,四处逃散我要变成狼就好了。

狗:羊就是羊,狼就是狼,我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狐狸:你怎么变成狼呢?就是变成狼,狼也有倒霉的时候。

若干天后,狗、狐狸在河边相遇。

狗:你知道吗?羊死了。

狐狸:怎么回事呢?

狗:它披上狼皮变成狼,果然很风光。猎人追杀一只狼,狼从它身边逃了;它被猎人当作狼打死了。

狐狸:糊涂啊!身上披了狼皮,变形不变心,还是一只羊。

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这则材料我们可先从羊的角度看,它想改变自己对不对?它又是怎样改变自己

的?羊改变自己后为什么还是倒运?从羊来联系人,来谈“变”的道理,谈“变”的辩证法,谈“变”的讲究,自然有话可说。从狗和狐狸的角度看,不要随便变,要变就从根本上变,文章就此来谈“变”与“不变”、“变”的本质等,都符合要求。总之,只要在“变”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正面的,反面的,一个小角度,全面考察,都符合题意;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说明、描写,只要表达出对“变”的理解和认识,都符合话题要求。

[佳作回放]

话题一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种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这位移山大师,求他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了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请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一

我与成功的爱情

如果梦想未被现实大海冷冷拍击,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能够到远方?

如果骄傲未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明白执著的人拥有隐形翅膀?

我曾是一个骄傲的人,我以为我很优秀,我有一个女朋友,叫成功,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我以为我们可以一辈子!然而我错了!他走了!她丢下我走了!难道她不爱我了吗?我向着成功喊:“成功,你过来!”彼岸出现成功温柔的声音:“你过来!”固执的我再喊:“你怎么不过来?你过来!”还是那个温柔的声音:“爱人,你过来!”

于是,我清醒:往日的幸福与快乐已随风消逝,成功已不再是昔日那个整日与我嬉戏的傻姑娘,她成熟了,她有了自己的天地,她在海的另一端,在悬崖的另一端忙着自己的事情,她实在太忙,太多的人追求她,倾心于她的美貌,着迷于她善良的秉性,她成了天之娇女,难道她真不爱我了吗?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她曾经对我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承诺就是爱情的见证!于是我对着成功喊:“你不过来,我就过去!”成功微笑着含情脉脉地看着我。

于是,我开始挑灯夜战,开始抓紧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悉心钻研xyz, 因为成功的追求者中有数学家,我要打败他们;我用心感悟文学经典,因为我要击败那些文学家;我全心琢磨万有引力、有机化学、生命生长„„因为我必须打倒那些物理、化学家们;我苦心研究ABC ,因为我想再次得到成功之后,带她到期巴黎度蜜月,那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一天又一天,我在努力着走向成功,一点一点在接近,尽管路上荆棘遍布,刺伤了我的腿;尽管路上高山险峻, 有时我已累得精疲力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当自己累得实在不行时,再是坚持一下,就一下,就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走着走着, 不断地向成功喊:“你不过来,我就过去!等着我!”成功

温柔地看着我,我的心中也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看着自己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脚印,看着日渐与成功缩小的距离,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成功!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在2007年的六月,我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亲吻我最爱的成功,与她携手步入理想的天堂!

赏文得法

这篇话题作文的审题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里的“山”有什么寓意?这位考生很巧妙地将它理解为“成功”,并在文中又再一次巧妙地将其构思为“我与成功的爱情”,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了我追求成功的过程。

话题二 责己与责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只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他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 “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

要求:以“责己与责人”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例文

梧桐雨

“滴答,滴答„„”愁人的梧桐雨不因人的心情好坏,冷酷地下着。

长廊里有一个苍老的男子在那里静静到坐着,颓废而凄凉。尽管他身着耀眼的明黄袍,尽管他贵为九五之尊,可那都掩藏不了他身上不可抗拒的悲凉。不错,他正是唐玄宗,那个在安史之乱后仓皇出逃京师的玄宗,而在昨天他刚刚赐死了他此生最爱的女人——杨贵妃。

惊魂未定的他,甚至都无暇去思念杨贵妃,而此刻,在他心底,正涌动着一股难以平息的恨意。我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我是盛唐天子啊,我是紫薇星下凡,上天怎么会不助我!他突然间想起昨天在马嵬坡被赐死的杨贵妃,转而又念起将士们激奋不已,要兵谏杀杨贵妃的情景,他不禁一阵发抖,接着,一股难以名状的火气直冲脑门,对,是恨怨的火气。都是她,都是她,自古常道红颜祸水,我竟沉湎于她的美色,而忘了这千古的定论!因为她,我重用她的哥哥杨国忠,因为她,我日日不上朝,更因为她,我任用高力士,从而为安禄山起反大开方便之门!作为“开元盛事”的缔造者,我竟如此糊涂,轻信一个小小女子,宠信她盛过宫中任一佳丽,从而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杨贵妃,你真是汉唐衰亡的罪魁祸首!这么想着,玄宗心头火起,将面前桌子上的茶杯什么的掷在地上,摔个粉碎!

“滴答,滴答”,梧桐雨掷地有声,过了好久他终于平静了下来。想起杨贵妃自缢而死的凄惨情景,他不禁为之动容。耳边仿佛又想起她临死的别离之言:“皇上,臣妾这就去自我了断,只盼望我死之后,众将士能齐心协力,击溃叛军,

您要早日回到长安,天下才能安定呀!”他顿时愣了不这一切不是他的错这样忠君爱国的女子怎么能是大唐的葬送者呢?可是,如果不是她,那又是谁导致这一切的发生呢?他沉默了。突然像闪电一样,一个人从他脑中划过 ,让他几乎不敢置信。那个断送大唐前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唐玄宗!是我,贪恋杨贵妃的美色,硬是从儿子手中夺取了她,而不惜让天下人耻笑;是我任用奸相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对我百般欺骗;是我,重用杨氏兄弟,原本以为他们可以拱卫京师,谁想,他们的率先逃跑让安禄山闯入京师将我皇子皇孙屠杀一尽;是我没有防微杜渐,对安禄山、史思明等叛贼的野心没有丝毫觉察,以致变乱发生才匆匆出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呀,我为什么没有早些防范,几乎将大唐的江山毁与一旦!他抚在栏旁,失声痛哭„„ “滴答,滴答„”梧桐雨依然在下,伴着这凉的雨声,还有一个苍老的呜咽声在千古回荡„„

[赏文得法]

这是一篇故事新编,考生很巧妙地将“责己与责人”这个话题隐含到了人人熟知的这个历史故事中,细致地描写了唐玄宗由责人到责己的心理过程,全文语言细腻、流畅,值得称道。

[方法迁移]

训练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样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从以上看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者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训练题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学生时,曾经引用过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话:“假如你有两快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要求根据这句话格言表达的意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 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不设话题或标题,只能根据对材料本身的理解来确定立意。它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它思辨性强,并且符合高中毕业生思维发展实际,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它有新旧之分。旧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涵比较单一,考生必须对材料的思想概括准确,再以此为核心写一篇文章(议论文居多)。新的材料作文是指给出一个完整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则寓言,也可以是一个生活现象),材料本身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或认识角度,要求考生在完整理解材料的前提下任选角度,立意成文。这种新的材料作文依然坚持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以2006年全国甲、乙两卷为代表。2007年全国卷全是材料作文。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一是间有读写两种能力的考查,二是材料往往具有多义性,需要全面理解。行文时需要联系原材料。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

其好处在于:

1、 有明确的限定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2、 能有效地联系社会现实,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 在测试写作能力的同时,又测试了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 便于测试指定的表达方式。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一. 注意限制性

材料作文不限制标题,命题灵活度比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大。提供的材料对作文主旨及内容的限制远大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写人、记事、至于扩写、续写更是必须以材料为根本。

如果是议论文,必须从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提供的角度。

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文那样确定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二、注意思辨性

对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辨证地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因此,思辨性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的特性。

1 辨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200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所用的材料是经过改编的拉封丹寓言,原来寓言中的乌鸦是个愚蠢、肓目、缺乏自知之明的被讽刺对象,而作文材料中“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多可爱啊。’”是命题者加的。这样就增加了材料的辩证意味,审题难度增加了,尽管题干中还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但还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下,在对寓言的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理解下,才能做到恰如其分,才能体现客观辩证的态度,才能合命题者对主题思想的要求。

2 辨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第Ⅱ卷作文所用的材料谈的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的话题,一个是图书阅读率低,一个是网上阅读率攀升。要求对这种现象加以辩证思考,全面理解材料,选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成文。对材料中国民阅读现象的变化在审题时要透过这则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中,读书是否都要读纸质的书,网上阅读的利弊是什么?衡量读书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想明白这些问题,自然也就能成文了。

3 辨明点与面的关系

材料作文往往是用材料中的观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立意时,应由点及面,联系社会现实,体现典型性,写自己熟悉的生活。2005年高考湖

北省作文就是这样。材料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要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我们仔细审题分析,知道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由点及面,展开相似联想和类比联想,将内外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就容易为文了。

三、注意要求

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甚至创造性地发挥。如果是议论文,试卷所附材料是必用的,关键是运用得巧妙,富于概括性,突出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兼收并蓄,这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有很大差别,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于“用”,话题作文的材料在于“引”,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作文话题、揭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四、 确定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审题的依托,是立意的根源,它的中心和主旨,就是命题者暗示的题意指向。写作者必须先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再由材料主旨提炼出文章观点或立意;材料主旨和文章立意应该扣合紧密,浑然一体,超出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主题或折射出的某个道理来立意,往往就偏离了写作轨道。文章的立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作者另起炉灶的产物。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它常常由——件事、一个人、一种现象、一个寓言等等引出要谈的话,材料和话题往往是一种包容关系,话题包含了材料,材料从属于话题。话题作文的材料除了引出话题外,写作时用或不用,都不影响文章的立意和构思。

(2) 与话题作文相比,新形式的材料作文因没有提出“话题”,所以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全面”二字强调对材料涉及范围的清晰认识。材料所指的范围,不管是内容上的,还是含义上的范围,都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标准。因此,试题“要求”特别提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与以往材料作文要求解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不同,试题在要求“全面理解”的同时,又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并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这就使作文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个性色彩。

[方法举隅]

之一 如何辨明材料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如: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英雄人物在成为英雄之后,其事迹已经新闻媒介报道,便会产生轰动效应,人们甚至寄钱寄物表达对英雄的尊敬仰慕之情;但英雄人物未为英雄时却也有这样的现象,听任英雄流血街头,甚至连被害者的亲属也不愿援助。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这则材料如果只是从表面提出“要助人为乐,不要悄悄走开”的观点,只能说是拘泥于表面现象,未能深究其本质。实际上这则材料反映了人们对这种现象认识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别人乐于助人,另一方面自己却不愿去帮助别人,不愿行动去实践理想的道德境界;对人与对己的不统一,理想与行动的不统一,知与行的不统一,说与做的不统一,都明显体现出一个双重道德标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善于思辩,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就能提炼出“高扬道德的旗帜”、“道义对人类精神有巨大的影响”、“无为即有错”等哲理性论题,文章就会写出一定深度。

又如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为肤浅的。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的“根子”在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了。

之二 如何辨明材料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这样一则材料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从材料看,富商让孩子捉蜻蜓的目的就是在他临终前能够享受到和人们一样的快乐,那就是见一见自己许多年没有见到的蜻蜓,这是对生命多么深切的眷恋啊!作为儿子,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给临终的爸爸带来蜻蜓,带来快乐即可。所以,前三个儿子,虽然不是捉,是换、租、拍卖,但目的达到了,就没什么可责备的。那么,是不是四儿子没有捉到一只蜻蜓,爸爸就不高兴啦?也不是的,材料上说:“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说明,四儿子同样给富商带来了快乐,这个时候,蜻蜓的有无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那充满童趣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也同时给临终的父亲带来无上的快乐。

所以,我们审读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像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前三个儿子聪明,有商品交换意识,或者是提高效率,会动脑筋,讲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正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而老四死脑筋,不会变通一下方法,是思想传统、守旧、低效率的表现;或者肯定老四诚恳认真的态度,否定前三个儿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态度等,这恐怕就偏题了,因为富商毕竟不是给儿子们出一道智商测验题,或者品德考察题。临死的人了,不就是希望儿子们快乐地活着,而自己临终前也想得到和平常人一样的快乐吗?

[佳作回放]

材料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他所做的文章全不像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他学韩愈的诗,而所做的诗很像韩愈的诗,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神话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用17年的时光,写下12部长篇3部中短篇小说,从而创造了一个武林神话。他,就是金庸。

他是武侠界的巅峰。1955年,他在梁羽生的劝说下从事武侠写作,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鹿鼎记》,缔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每一部小说都有模仿的痕迹,模仿前人,模仿自己;但每一部都又有创新,都有新的感悟。 梁羽生奋笔一生,作品160余部;古龙英年早逝,也有40余部传世。唯独他却在创作巅峰封笔。他可以对人说:“我比较喜欢后期作品。”他知道已无法逾越自己创下的顶峰,没有创新的模仿不如就此收笔,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模仿固然重要,他的作品无一没有模仿;但作为小说家,他更懂创新的重要。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写人,有英雄侠客、登徒浪子、市井流氓;写景,有大漠的无垠、江南的清幽、孤岛的苍凉。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意境。

于是,便有了《笑傲江湖》的一段对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屁话,如果不能自出机杼,做几首打油诗还可以,做大诗人那是妄想。”一句话点醒多少迷茫的人,创新,没有创新的模仿终将失败。

围棋之博大精深,许多人喜欢用棋教人。金庸小说中关于围棋的事颇多,若用得多了难免落入俗套,于是便有了《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奕者看重一子得失,讲究寸土必争,而“珍珑”棋局却要自己封杀自己一大片,而后败中求胜,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此的棋局令人神往,而这都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稍加改动成的。这样的模仿堪称一流。

从他的早期作品《碧血剑》《雪山飞狐》及前边提到的《书剑恩仇录》到中期的“射雕三部曲”,再到巅峰力作《天龙八部》,他们都有相同的魂,都继承了武侠小说的侠与义。然而他们却有不同的形,或是柔情似水,或是刚勇有力,五彩纷呈。

靠着手中的一支笔,打下一座不朽的江山,不断汲取,不断模仿,不断创新,才有了这充满恩恩怨怨的江湖,有了这不灭的神话。

赏文得法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全文紧紧地围绕着材料中的“模仿与创新”这一角度,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著名作家金庸来写。深刻地论述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文章的题目“神话”简洁而形象,展示了金庸高超的艺术成就。从金庸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鹿鼎记》,从《笑傲江湖》的一段对话到《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等,内容充实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老农拿着一把柴刀,使劲地砍路边的一株歪枣树,口里念念有词:“叫你不生枣! ”枣树被砍后来年真的结满了枣子。还有一次看到母亲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窝里孵蛋。母亲赶出了鸡窝里的那只母鸡,拎住翅膀,

说:“把它浸到溪水里。”正是大冬天,溪水还结着冰呢,鸡不是要冻死么?母亲说:“不会的,保证它五六天后能生蛋。”母鸡浸了水后,果然又开始生蛋了。 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需要一些“惩罚”。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遇见这样的事。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惩罚是金。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

惩 罚

提起惩罚,不禁想起一则新闻:美国小伙子费伊在新加坡时,曾不知趣地在别人的车上涂鸦,被新加坡政府施以鞭刑重法。即使美国总统来为求情,新加坡政府仍是铁面无私,坚持原则,执法如山,在费伊身上留下四道深深的鞭痕。消息传出,轰动世界,人们议论纷纷。有同情的,有不解的,有愤怒的,也有赞赏的。我拍案叫绝:这真是神圣的四鞭,打得够力度、够气势,打醒了人们心中的警惕,使人们对道德、对法律、对人生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审视。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当我们在舞台上不停挪步,探寻那个最佳位置时,不可避免的,会时不时跳离自己的舞台,找不到方向。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条鞭子,把我们驱赶回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条鞭子,正是惩罚。

可是,有些青少年在受到批评责备时,却甩甩头,理直气壮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竟成了现在那些做错事受到责罚时的挡箭牌,他老人家在泉下得知,会气成怎样! 在但丁时期封建势力强大,他们提倡文艺复兴,却受到种种压制和迫害,被逼之下才发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口号。这是对光明的追求,对腐朽势力的蔑视,而不是对错误的掩饰,更不是作恶的借口。在违反校规受到处分时,在做错事受到指责时,在明知故犯受到警告时,若摆出一副一意孤行的态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那不是无知,就是愚昧了! 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一番风采,不但要走自己的路,还需要明确自己的缺憾,虚心接受必要的惩罚和指导。

有失才有得,经历了错误,才知道正确,然而在其中充当媒介的,是一次次犯错之后受到的惩罚。每承受一次惩罚,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反思,思想便会发生一次质的飞跃,性格也变得成熟许多,人生的舞台似乎也变得更加广阔。 在坎坎坷坷、屡次犯错的人生道路上,坦然面对自己吧,接受善意的惩罚,那是一颗颗垫脚石,让你稳步迈向广阔的成功大道。

[方法迁移]

训练题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时,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乞讨一块布当衣服,村民们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

当修道者回到山中后,他发觉茅屋里面有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去伤害那只老鼠,但又没办法赶走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猫之后,他又想:猫吃什么呢? 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些野菜吧! 于是又向村民要了只乳牛,这样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了。

但是,一段日子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又

回到村庄中找了个可怜的流浪汉,带着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住了段时间后,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过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这其实正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绝对不愁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的。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训练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平静的大海边,住着一个老渔人,他每天在海边打鱼,他从没有到过外面任何地方,但他生活得很快乐。他说:‘‘这个地方挺美,适合我生活。” 有个亿万富翁,一生经历坎坷,在商界打拼几十年,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这个海边,打算在此度过余生,他说这里有别处没有的宁静、安详和自由。

两个老人在海边相遇了。

有人说,亿万富翁追求一生,最终就是为了这个,那他还不如那个老渔人呢。也有人说,他一生毕竟经历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如果说2005与2006两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出现的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走势,到2007年出现了图画作文,在2005年的17 套试卷中,命题作文有5道,、2006年的18 套试卷中,命题作文占到了7道,北京卷、天津卷、辽宁卷连续两年都是命题作文,北京卷2005年为“说‘安’”、限制了写议论文,2006年为“北京的符号”,天津卷分别为“留给明天、”与“愿景” 辽宁卷分别为“今年花胜去年红”与“肩膀”,上海卷为“我想握住你的手”,江苏卷为“人与路”等等,2007年全国各地18套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类 9道 湖南:《诗意地生活》;江苏:《怀想天空》;辽宁:《我能》;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四川:《一步与一生》;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限定了文章标题的命题形式,叫命题作文,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 但近年来全命题作文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从过去的简单机械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倾向,或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命题,或让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或让考生为社会承担责任„„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就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还要加强对生活的思考、理解与认识,而2006年上海卷《我想我住你的手》同样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二是形式上由以前的单一的题目向多元的形式转化,出现了提示语+全命题形式,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2006年江苏卷高考的命题作文题《人与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

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如2007江苏卷《怀想天空》江西卷《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等。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审查作文题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具体讲在审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1)“变”与“不变” ,

近年来命题作文的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审题时,要辨清哪些是“变”的要素,哪些是“不变”的要素。对于“不变”的要素,必须不折不扣地按命题者要求执行,对于“变”的要素,可以从中去寻觅审题立意的新天地。以2005年北京卷“说‘安’ ”为例。该文题一共有5个要素:题目、文体、字数、角度自选、对“安”的简要阐释。前3个要素就是“不变”的,就是命题者的意志,是不可改变的。后两个要素是“变”的,“角度自选”,可以从文题的提示语中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安”的理解来选择,这里才是写作者的自由天地,尽可各显神通,一展才智。

(2).对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就要审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如《暖流》,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找出它的比喻义,那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去审题。

(3). 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即可。

如2007年上海卷作文

最典型的是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面对这样的题目,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许多考生都不约而同地写“必须跨过高考这道坎”。这说明什么? 说明考生对于“高考”这道坎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写高考;每个考生都有一肚子的酸甜苦辣。“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这个词是关键。“必须”强调了“坎”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和“跨”过去的迫切性,,这就要求考生有调动真情实感的能力。如果写跨过“包饺子”的坎,“做针线”的坎,就与人生道路上的“必须”相去甚远了。

如果写记叙类的文章:可以记述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某一次难关,抒写心灵成长、成熟的感悟。比如求学过程中的失利,离别至亲的悲伤孤独,与病魔作斗争的艰难等等。也可以运用熟知的名人素材,采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来写,比如写“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写屡遭贬谪的古代文人苏轼等。这种构思有一定难度,但平时若有较深厚的积淀,显然可以凭借题

材和厚重的文化力量取胜。当然也可以在诸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选取一位,写他向命运挑战的经历。题材的新颖与否,统帅题材的立意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写法的高下。还可以以同学、师长或网友的口吻写一封信,信中表达一种开导之意、勉励之情。

如果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因为题目上有“这道”一词,所以写作时需要考虑如何在一篇谈社会人生普遍规律的议论文中,将题目上这个特殊的“这道”恰当地消化掉,如果做不好这一点,这篇议论文就会陷入无感而发、不伦不类的窘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恐怕这也是出题者有意避开程式化作文的一个用心。在文中,一般需要谈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坎”是人生中的必然,人生中有哪些“坎”? 跨过“坎”的意义是什么? “坎”折射出人生中怎样—的普遍问题? 怎样才能跨过“坎”等等。

二.审清标题的信息点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确定写作重点的主要依据。

(1)词语式标题 即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安”、“习惯”、“尝试”、“包容”等。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深层。比如“尝试”,如写记叙文,须写自己或他人第一次为了某种目的所做的事情,这是题目的内涵和外延。这种“尝试”,对尝试者有什么意义,表现人物什么品格,尝试的过程必须有所体现或暗示。如写议论文,什么是尝试,尝试有什么意义,尝试的成功和失败给人什么启迪,下笔前必须搞清楚。

2007卷福建卷要求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个简单的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简短,内涵却很丰富。

首先,题目“季节”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季节,可以写成散文,立意时可以抓住某个季节的特点展开对这个季节的描写,可以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深化文章主题;也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将特定的季节设定为记叙的背景,采用情景交融、环境烘托等手法进行写作,进一步突出文章的感情,如写“花开的季节”“流泪的季节”“忙碌的季节”等;可以写成议论文,针对现在环境问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季节错乱甚至某些季节“消失”的不正常现象,展开议论,呼吁人们加强环保意识,让自然恢复常态。

题目“季节”还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如以春天比喻童年,以夏天比喻青年,以秋天比喻中年,以冬天比喻老年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早慧而归于平淡的“方仲永”们,追随韩寒的少年甚至童年“作家”们,因压力过大而少年老成的孩子们,或调教失常,或拔苗助长,都是人为打乱了人的成长“季节”,让人深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的四季不会轮回,每—个季节都有它美好的—面,要珍惜人生的每一个“季节”,使人生没有遗憾等。这些立意,可以将占今中外各类人物、故事信手拈来,也可以采用创新文体,用新颖的形式揭示主题。

此外,还可以把眼光拓展到政治、文化领域,政治清明,言论自由,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生活和谐,国家就是一片春天的景象,人民就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文化领域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之,如果政治腐败,没有充分的民主和言论自由,人们的思想、行为受到禁锢,国家就处于贫穷、落后的冬天,其文化也必然是苍白、单调而不真实的。这种立意有深度,但要把握好语言的“度”不要失之偏颇。

再如: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2)短语式标题

即标题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平凡与自豪”、“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更显重要。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展示其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平凡”、“自豪”,同样不是题眼,“与”才是题眼,因为它联结这两个概念,文章的重点在于要揭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留给明天”,标题似乎找不出题眼,但仔细琢磨,题眼隐藏其中,留什么给明天,为何要留“什么”给明天,才是文章要重点阐述的。

(3)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往往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2007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学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身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明确“春光”在这里可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就好下手了。

“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一般说来,观点式的标题写作重点容易把握一些,但要注意的是,观点式标题在很多情况下以比喻的形式出现,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对比喻式的文题,首先要落实喻意,即将喻体具像化。“花胜”是题眼,“花”具体指什么? 可以是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是社会日益良好的局面,是一个人一年胜过一年的成功等等。“胜”是超过,其中暗含比较,今年与去年比,现在与过去比。花胜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胜,自然就是写作重点,无沦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必须突出这个重点。

如2007年湖南卷“诗意地生活”,写作的重点应在“生活上”,还要知道“生活”是一个动词,“诗意”是修饰、限制“生活”的。

(4)关系式标题

即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话题作文的话题往往采用关系形式,命题作文也不乏其例,如“树木•森林•气候”,面对关系式文题,“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定这个文题的写作重点可以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的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 对“森林”(集体) 和“气候”(社会) 的影响和作用。这样文章会更具针对性,更有力度。

三.审清题目 确定切入路径

(1)大题小作

对宽泛的文题审题立意时,要寻找一个小的切人口,或就一个点、一个方面的内容来深入反映题旨。比如“大地”这个命题作文,文题就很宽泛。下笔之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地”引发诸多联想,万种思考:千百年来,中华大地经历过的风雨沧桑,不同历史时期迥然不同的面貌和变化;大地是人类生存立足之本,人民给过它多少挚爱呵护,又给过它多少野蛮的伤害„„种种联想和思考.千字文章很难容纳,也不可能穷尽,就是罗列了也无法说深说透。此时,需要“小作”,从身边某一块土地的变化切进去,反映独特历史时期的大

地面貌,挖掘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揭示对“大地”的某种感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或空泛漂浮。

(2)小题大作

是对角度小的文题,通过描写、议论来提升,它的立意,即从个别中抽象出一般。比如“交往”,如果写记叙文,须通过人与人交往的事件,来形象地表达对“交往”的理解,即是说,所写的事件一定要使人在认识交往的意义、技巧、经验、教训等方面有所启示;如果写议论文,则须从道理上阐明交往的意义,本质,技巧等问题。

(3)虚实相生

虚和实是相对而言的,“实题”是指有具体意义的话题,如“尝试”、“习惯”、“位置”等,“虚题”是比较抽象的题目,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留给明天”,“出和入”等。虚题实作,实题虚作,虚实相生,文章立意才可能准确厚实,才可能别开生面。比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花”是喻体,是虚的,“花”喻什么,须首先把它落实。“今年”和“去年”也是虚的;不可死板理解,今天胜昨天,现在胜过去,甚至是未来胜现在,也都符合题意。

辽宁一位考生把这里的“花“比作是生命之花,是人生之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传达出这样一个主题:在生活的洗礼与磨砺中绽放的生命之花,今年定会比去年更加亮丽动人。化虚为实,非常准确、深刻。2005年高考江西卷的“脸”,又是很实的一个文题。描摹一张脸,议论一张脸,恐怕都没有准确把握题意。它需要以实写虚。一位考生以“脸谱与形象”为题,首先论证了舞台上的脸谱代表的固定形象: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黄表阴险,这是极直观的形象;接着一转折,联系现实,批判现实中的一些人凭借生活经验,将形象脸谱化。由“脸”提炼出一个生活哲理,深谙虚实相生的写作之道。

此外,命题作文中,如果题目当中包含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应写成记叙文,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题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人物(我);如果题目中出现了“论”、“谈”、 “评”、“小议”等字样,一般要写成议论文。这一点比较简单,不在赘述。

[方法举隅]

之一 如何审清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近两年高考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如2005年江西高考文题“脸”,2004年上海高考文题“忙”,我们把它叫做“独字题”。独字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修饰和限制,题目本身在文体、立意、选材以及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导向,写起来往往要比多字题困难,尤其在审题和选材上难度更大,如何写好独字题作文呢?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辨别词性,确定文体。词性对文体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写前可以根据不同的词性来确定文体。一般来说,是动词的适宜于写记叙性文章,如《悟》、《悔》、《醒》、《求》、《盼》、《恋》、《追》、《诱》、《考》等,像《悟》这个题目,就可以通过一个具体事件的叙写,并领悟其包含的道理。是名词的,大多数是跨类题,即可以写成记叙类的,也可以写成说明类或议论类的,如《路》、《虹》、《窗》、《桥》、《锁》、《镜》、《药》、《蚀》、《雾》、《煤》等。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体的特点和要求等方面而决定。

之二 如何审清标题的信息点

如请以“为你喝彩”为题写一篇作文的审题

这是一篇标题作文,其与命题作文的区别是可以自选文体,写作的外延比命题作文要宽广得多。从选材看,可以为父母家人喝彩,为同学朋友喝彩,为历史人物喝彩,为文学作品的人物喝彩,为大自然喝彩,为祖国喝彩,为奥运喝彩„„

只要能展现喝彩的理由,古今中外的万事万物均可涉笔。文体上,可选择议论文,也可选择书信、日记、随感、童话等新颖体式。从写作上看,此文写记叙类较易出彩,只要写活人物,写活场景,写出细节,写出波澜,文章均可得高分。

之三 如何审清题目 确定切入路径

如对下面的命题作文“开始”的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晨曦初露,那是一天的开始。

婴儿第一声啼哭,那是生命的开始。

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

笑迎第一个人,那是生活的开始。

乌发染霜,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

无论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开始,都会有太多的内容,都会引发人太多的思考。请以“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始”这个概念很虚也很大,构思时怎样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呢? 可以根据提示,只写“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或“乌发染霜,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等某一个方面。此外,可以联想有关“开始”的名句,以确定立意。比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事开头难”、“做贼偷葱起”、“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想一想这些名言、俗语中蕴涵着哪些道理,然后以某条道理为观点来选材、行文。另外,还可以采用组词法. 比如将“开始与过程”(或“结局”) 联系起来作思考,当然,写作时不能把重心偏移到谈过程、说结局上去。

命题

以“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敦煌飞天

浅浅的笑容穿越千年也不曾改变,飘舞的衣裾在岁月中愈加的飞旋,婀娜的舞姿飞在了时间的墙壁上——敦煌的飞天,飞过了重重的岁月,飞到了今天。 细密的线条里溶进了暖暖的笑意,溶进了淡淡的歌声,喷涌的色彩让你感到一种不知所措,敦煌的飞天轻盈得好似气泡,随意地飞满了敦煌的天空。 她们的线条里有隋的笑意,有晋的拘谨,有唐的张扬,有宋的精细;她们的色彩里有晋的严肃,有隋的轻松,有唐的喷涌,有宋的收敛。

不管怎样,她们还是飞了过来,飞到了你的眼睛里,你的心里。你会随着她们的舞姿而飘摇,你会随着她们的笑意而迷醉。

但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发胀,敦煌的沙漠和夕阳在那个时代把一切都笼罩得诡异,令人窒息。

飞吗? 惨白的石灰已经压住了她们的模样。

飞吗? 沉重的空气折断了她们飘舞的裙裾。

飞吗? 敦煌的天空已很难再找到她们痕迹。

飞天,再也飞不起来了。

她们婀娜的舞姿让外国人看着舒服,让他们看着贪婪,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占有的欲望。于是,茫茫大漠,第一次有了那些蓝眼睛高鼻梁的人的足迹,敦煌的天空第一次让泪水决了堤。

化学胶水,或许是对敦煌飞天的致命,它粘住了她们的飞舞,粘她们去了

大英的博物馆。

飞天的笑容里多了一层冰霜,飞天的舞姿里多了一层忧郁。

没有敦煌那漫天的黄沙让她们如何飞起?

没有敦煌三重山的金光让她们如何美丽?

没有黄河的奔涌,没有驼铃的响起,没有佛经的熏染让她们如何婀娜?

但她们终是属于中华大地,终是属于敦煌的。无数人的努力在召唤她们,在盼望着她们„„终于,她们又飞满了敦煌的天空。

真的是飞起来了!

让人感到一种炫晕,这就是飞天么? 这就是飞天么? 纯洁,高雅,没有一丝烟火气息。

舒卷的衣带里又灌满了敦煌的风沙。

暖暖的笑意里又经过了佛经的洗礼。

依然轻盈得像气泡,让你感到和她一起飞在敦煌的岁月里。

有句话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是啊,我们正随着她们轻轻飞起。

[方法迁移]

训练题一

请以《潮》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潮”,这是一个比喻性文题,含义非常丰富。海潮汹涌澎湃,气势夺人,这是实潮;但“潮”时常用来比喻一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兴旺景象,这个新生事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环顾社会,有哪些潮流在兴起;检视人生,合不合潮流;面对多种潮流,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评判,你有什么选择„„ 训练题二

请以《无中生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四、 图画作文的审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中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对于看图作文来说,领悟图画含义是很重要的。命题者在选图时,至少有两个标准:第一,图画须通俗,让人一看就懂,而不是猜谜语;第二,画意须多元,有较为广阔的叙写空间,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高考作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画。当然,通俗不等于浅薄与单调,如果不能从多角度对一幅图画进行开掘,立意的新颖、深刻,

文章的创意便无法显现——高考作文对考生才智水平、思维能力的区分便无从谈起。

所以,图画作文和所有作文一样,具备很广阔的创 新空间。此例中,全国乙卷命题者说得很清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那么,材料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看,材料所示图画反映的内容是教育问题。我们都知道,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因此,这幅图画的深层含义,呈现了在“摔跤’’问题上个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如果我们再从肯定性和否定性两个角度对问题做出个性化的判断,创造的空间就出来了,让我们聊举几例:

①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教育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并肩携手,合力完成。

②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教育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出了事再来告诫。这是一个否定性的评判。

③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教育忌空洞说教,要善于在孩子最需要教育的时候再给予最有力的教育。

④从三个举牌人的角度,可证:在教育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有时应该“三权分立”。当一方出现误诊,其他方应想办法救治,不使孩子举目无亲、走投无路。

⑤从孩子的角度,可证:要善于接受大家的教育,不要等出了事再后悔。 ⑥从孩子的角度,可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意见、建议,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亲自试试怎知出不出事? 有时候错误也是美丽的。

⑦从西瓜皮的角度,可证:对孩子的教育忌讳小题大做。一块西瓜皮算什么“事”呢? 连这都成了“事”,还怎么做别的事呢?

⑧从西瓜皮的角度,可证:我们应去找真正犯错的人。为什么不去追究丢西瓜皮的人呢? 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吗?

⑨从图画的含义角度,可证:对那些不守规矩、思想行为越轨的“异类”,我们对其“摔跤”持怎样的态度? 是盼其出事而后快还是相信他们欣赏他们爱护他们?

⑩从图画的含义角度,可证:当所有人都对“摔跤”的你怀疑、失望甚至嘲笑、讥讽,你还会不会坚持走下

阅读上面漫画《浇花者》,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画意解说

这幅幽默漫画的画面上,浇花的妇女神情专注、愉快,身上系着一条围裙,正手提喷壶在浇花,可她身后的花却被踩得东倒西歪。可以猜想,这位妇女一定是位非常喜爱鲜花的人,不然,她何以那么认真、那么快乐? 亦可以推测,这位妇女一定是位很爱干净的人,否则,她何以要系上围裙? 令读者发笑的是,这位爱花又讲究的妇女,却对效果不怎么讲究。她浇花,本想使花开更鲜艳,可忽视了脚下,以致于践踏了花儿。这幅画让读者在笑声中体会到:做事不瞻前顾后、全面考虑,往往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违背。

阅读下面的漫画,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走与停

追求理想就像是在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我们总希望能快速向目标靠近,早日到达目的地,但实际上,我们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下一步该怎样,或考虑着是否要重新设定路线。经过无数次的走与停,我们才能到达真正的“目的地”。

一场大火在爱迪生的实验楼中蔓延,几年来的心血在冲天的火光中烧尽,这烈火迫使爱迪生停下来,但他并不是永远的停下,在停下的这段时间里他重新思考研究,终于诞生了电影。

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却无人问津,他没有通过媒体进行炒作,他有自己的坚持,他停下脚步,不停的对《草叶集》进行修改补足,然后他带着新的《草叶集》上路了,这一次他不会再停下了,他走到了成功。

鲁迅先生在求医的路上停下,她思考着如何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终于,他想明白了,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去战斗,去实现理想。

他们都停了下来,但停下是为了更好的上路。“走”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停”则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理想。如果惠特蔓没有停下,一味地创作,也许最后 他只是一个普通 的作家。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停下,也许最后他只能是一位出色的医生,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革命家。

当我们马不停蹄地向目标靠近时,却发现目标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那么就请停下脚步,慢慢地仔细地欣赏路边的风景吧!也行你会获得更多,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成功呢?

请记住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并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实现,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会有收获,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到达,那么就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着这过程中的一切,乐在其中,收获喜悦。

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走走停停,创造自己的天堂!

人生有无数条道路,有时我们停下脚步,犹豫、彷徨;有时我们又迈开大步,坚决、果断。我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之后,或许对走与停有新的见解。

在黄色的树林里有一条羊肠小道,那么幽静,荒芜,时时冒出的野草更添几分神秘与凄凉。 这时,两个人来了这里,一个是阿昌,一个是阿新。他们两人是情同手足的挚友,他们一起出来闯荡世界,渐渐地,两人漫漫的旅途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恰好,他们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树林。

两人同时被树林优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阿新更是幻想好了用自己所积累的财富在这树林中建房、安家。于是他毅然地对阿昌说:“朋友,我就在这儿住下了,如果你愿意,与我一起在这树林中做个伴;若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你,我会衷心祝愿你一路顺风!”阿昌思索起来:在这世外桃源安个家岂不逍遥快活,如果我就此停下,万一前途有巨大的财富我岂不错过了!管它呢,我还是继续走吧!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阿昌便辞别阿新,走进了那条幽深的小路。

谁料想,前途并不像阿昌所想象的那么平坦,反而到处都是荆棘,到处都是泥泞······稍不留神,便划出一道道血口子以及满身的污秽。而阿昌的包袱也被秃鹰给叼走了,又累又饿的他开始想放弃了,正欲转身回去,但又转念一想:说不定财富就在前面,而我此时放弃,岂不与它擦肩而过,从而遗憾终身。于是,阿昌靠吃野果、喝山泉而艰难地向前探寻······ 就这样过了1年······

“哦,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摆在阿昌面前的是足足有100余吨的黄金,以及不计其数的钻石、珠宝······还有巨大的四字箴言:前进,行走。终于,阿昌成功地找到了闻名遐尔的“世纪宝藏”,因而衣锦还乡。

当他又来到那片依旧美丽的树林找寻他的伙伴时,阿新已经变得奄奄一息,原来,阿新在树林里建了房后,没有努力上进,整天坐吃山空,最终财富挥霍殆尽,落得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下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阿新泪流满面地说:“枉我平素如此精明之人,竟不懂唯有“前进,行走”才会成功地道理。”最终,阿新带着他一生的悔恨而步入了天堂。

故事完了,但它给人的启示却源源不断。不错,正如那四字箴言所说:“只有前进才会成功,只有行走才会胜利。”

走与停

重庆一考生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

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

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

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

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

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文中引用《开心辞典》中青年在答题台答题的情景 ,真实生动。很巧妙地切合了题意: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

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文笔也较为优美流畅,“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

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这样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亮点透析]


相关作文

  • 作文作文500字
  • 我爱乐高机器人 今年暑假,妈妈听说少年宫新推出了乐高机器人班,立即给我报了名."乐高"一词在丹麦语中意为"玩出精彩,玩出快乐",这八个字也确确实实让从小就爱玩这类项目的我充分收获了其中的快乐. 还记得上第一节课,黄老师教我们认识机器人的零部件,在老师还没有宣布 ...

  • 童年趣事作文700字
  • 免渡河第一小学六年二班隋德雪 童年如画,定格无数精彩瞬间:童年如歌,跳跃着无数欢乐的音符:童年,那无边的幻想和傻傻的童稚会凑成一件又一件趣事,想起来总让我笑破肚皮. 八岁那年,妈妈让我一个人在家乖乖写作业,她去服装店上班.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啊!作业终于写完了.干点什么呢?好无聊呀 ...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2900字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套读市场营销1501 胡笑笑 新的一次"文明宿舍"的评比开始了,我宿舍的每位成员,严格遵守学校及院里的有关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都积极配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经过几个月的磨练,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一次我宿舍积极开 ...

  • 名胜古迹作文400字作文1600字
  • 名胜古迹作文400字(一) 北京,是历史悠久,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古城,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终于,在寒暑假期间和我父母开始了旅行.我们在几天的旅程中,游览了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恭王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数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一四零六年建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 ...

  • 师生素质运动会作文500字
  • 今天,我校举行了"实验小学第四届师生素质运动会".上午8时左右,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各班队伍排着整齐的队形,依次进入操场,运动会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项目是女子100米短跑,我们班的运动员是许心怡同学,随着"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都像箭似地飞奔出起点,许心 ...

  • 春季运动会作文500字
  • 今天,我校举行了"实验小学第四届师生素质运动会".上午8时左右,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各班队伍排着整齐的队形,依次进入操场,运动会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项目是女子100米短跑,我们班的运动员是许心怡同学,随着"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都像箭似地飞奔出起点,许心 ...

  • 读[文心]有感作文1600字
  • [六年级作文] 读<文心>有感 很多人不知道<文心>的作者是谁,甚至有些人都没听说过<文心>这本书.那我现在告诉你,<文心>的作者是两位大作家,一位是叶圣陶,叶老先生,另一位是大家不很熟悉的夏丐尊先生. 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是儿女亲家,他们一起合作,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赏析!作文1300字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 ...

  • 丑小鸭与我(300字)作文作文3500字
  • 精选作文:丑小鸭与我(300字) 作文 当我们学完了<丑小鸭?>这篇着名的童话故事时,我感慨万千.当看见小鸭被动物排挤,讪笑时,我恼怒:当看见小鸭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时,我兴奋.随着故事的波澜起伏,我的心情好像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涌入心头. 我想:这只丑小鸭不正是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