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学习体验案例作文4600字

六年级作文

1

《背影》学习体验案例

罗太兴

(习酒镇中学 贵州 习水 564600)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 体会父亲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3.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学习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 难点

(1)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品德。

(2)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体会父子情深。掌握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方法、效果与作用。

设计思路:

1. 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诵这首诗,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引入所要学习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

2. 教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3. 《背影》是篇回忆性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文章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尤其是分别时家境祸不单行,更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因此,本文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反复诵读上,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之情。

4. 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5. 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要点为辅。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

生:学过。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诵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生:齐背孟郊写的《游子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背影) 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2

反思:教师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诵这首诗,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引入所要学习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教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片断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抽取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反思:本文浅显易懂,应让学生反复习诵读,通过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片断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要点为辅)

师:提问:刚才提到,《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写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生1: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生2:作者是通过选取几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父爱”的?

师:回答得很好!

师:提问: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生1:写了三次。

生2:写了四次

师:总结:第一次是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思念中的背影。

师:同学们,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我认为是第二次: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指名学生逐个朗读,比较哪个学生朗读得较好。

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 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指导学生加以体会。

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生: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师:请同学们齐读“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句话,看看作者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为什么突出黑色?

生: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

师:所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师: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3

来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

生:“蹒珊”。

师:“蹒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 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生1:因为这个词写出了他父亲是个胖子,走路很吃力的样子。

生2:从“蹒跚”这个词,我们看出了朱自清的父亲很爱他。

师:点拨: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师:提问,作者还写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父亲爬月台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看看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动作描写。

师: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

生:“攀”“缩”“倾”。

师:为何用“攀”而不用“抓”?

生:没有东西可抓。

师:点拨: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师: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生:“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说明当时父亲是何等的吃力。

师:“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都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同样,“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写出了父亲要爬上月台那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师: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生:因为“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师:点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是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个“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师: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

生:总共五句。

4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读文中这五句话,品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 生:读课文。

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是为了宽慰儿子

师: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

生:是父亲。

师:父亲为什么要宽慰儿子?

生: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

师: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生: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比较放心。

师:回答得太好了。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师:父亲为何买橘子?

生:担心儿子路上口渴。

师: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

师: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上面这五句话,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反思: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领会父亲所说的几句话。文中父亲所说的这五句话,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

片断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师:这篇文章通过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在生活中,你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你们的?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请关爱我们的父母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就像朱自清先

5

生捕捉到的父亲背影一样。我们要做一个知恩图报、有孝心的人。

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歌——《父亲》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

生:熟悉

师:我给大家唱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演唱《父亲》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祖辈、老师、同学的许多关爱,面对这些关爱,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

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还要善于理解别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我们要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

二、学习体验:

1.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父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出现了争论的局面。经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较深入的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在父亲心中,儿子永远是第一位,是任何事情都替代不了的。我接着追问:儿子对于父亲为自己所作的这一切是否理解了呢?他是怎样理解的呢?学生答道:开始不了解,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在心里暗笑他迂腐,最后因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而深受感动,感情不能控制,流下了眼泪。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这可打开话匣子了。同学们争相说出自己的生活体验,不少学生说是因为学了《背影》这篇文章之后,才开始认识到那时爸爸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课下,我布置了一篇以《我读懂了父亲》为题的作文,让孩子痛快地道出自己这堂课还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说出想对自己父亲说的话。上述这些环节的展开,让学生获得了发现问题(父爱的表达方式)的体验。

2. 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分享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八(2)班钟明媚同学说,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朱自清祖母不幸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可见朱自清家里的经济状况。这真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啊!为了给祖母办丧事,父亲到处去借钱。办完丧事后,朱自清要去北京读书,父亲把他送到火车站,还给他买了一袋朱红色的橘子,并嘱托儿子在路上要小心,看着儿子走了,才放心离去。读了《背影》,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就像文中说的:“这时,我看见了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了下来。”是啊!因为作者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所以他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泪来。连我看到这里都哭了!这时,我总结说:“对啊!父亲是

6

爱我们的,是疼我们的。在书中、在回忆中,我们终于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大都在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流露出来。《背影》中所写的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并给儿子买橘子,这类平凡小事都很具普遍性、代表性。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更让人耳熟。这些材料把父亲体贴儿子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读着不得不联想到父母平日里对自己的关爱。甚至有些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在眼前,让人动心流泪。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已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对我们养育,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做一个知恩图报、有孝心的人。

陈豪同学说,我也有一位慈父,父亲也曾多次费尽周折为我安排生活和学习,有时我考试考砸了,他不但不责怪我,反而安慰我,帮助我查找原因。我每次见到父亲头上渐多的白发,便会想到父亲为我的操劳。我长大了,我才更加感受到这深深的父爱。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获得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

1

《背影》学习体验案例

罗太兴

(习酒镇中学 贵州 习水 564600)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 体会父亲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3.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学习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 难点

(1)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品德。

(2)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体会父子情深。掌握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方法、效果与作用。

设计思路:

1. 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诵这首诗,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引入所要学习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

2. 教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3. 《背影》是篇回忆性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文章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尤其是分别时家境祸不单行,更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因此,本文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反复诵读上,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之情。

4. 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5. 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要点为辅。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

生:学过。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诵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生:齐背孟郊写的《游子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背影) 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2

反思:教师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诵这首诗,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引入所要学习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教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片断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抽取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反思:本文浅显易懂,应让学生反复习诵读,通过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片断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要点为辅)

师:提问:刚才提到,《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写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生1: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生2:作者是通过选取几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父爱”的?

师:回答得很好!

师:提问: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生1:写了三次。

生2:写了四次

师:总结:第一次是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思念中的背影。

师:同学们,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我认为是第二次: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指名学生逐个朗读,比较哪个学生朗读得较好。

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 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指导学生加以体会。

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生: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师:请同学们齐读“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句话,看看作者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为什么突出黑色?

生: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

师:所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师: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3

来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

生:“蹒珊”。

师:“蹒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 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生1:因为这个词写出了他父亲是个胖子,走路很吃力的样子。

生2:从“蹒跚”这个词,我们看出了朱自清的父亲很爱他。

师:点拨: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师:提问,作者还写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父亲爬月台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看看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动作描写。

师: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

生:“攀”“缩”“倾”。

师:为何用“攀”而不用“抓”?

生:没有东西可抓。

师:点拨: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师: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生:“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说明当时父亲是何等的吃力。

师:“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都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同样,“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写出了父亲要爬上月台那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师: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生:因为“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师:点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是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个“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师: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

生:总共五句。

4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读文中这五句话,品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 生:读课文。

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是为了宽慰儿子

师: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

生:是父亲。

师:父亲为什么要宽慰儿子?

生: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

师: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生: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比较放心。

师:回答得太好了。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师:父亲为何买橘子?

生:担心儿子路上口渴。

师: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

师: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上面这五句话,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反思: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领会父亲所说的几句话。文中父亲所说的这五句话,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

片断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师:这篇文章通过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在生活中,你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你们的?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请关爱我们的父母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就像朱自清先

5

生捕捉到的父亲背影一样。我们要做一个知恩图报、有孝心的人。

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歌——《父亲》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

生:熟悉

师:我给大家唱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演唱《父亲》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祖辈、老师、同学的许多关爱,面对这些关爱,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

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还要善于理解别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我们要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

二、学习体验:

1.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父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出现了争论的局面。经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较深入的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在父亲心中,儿子永远是第一位,是任何事情都替代不了的。我接着追问:儿子对于父亲为自己所作的这一切是否理解了呢?他是怎样理解的呢?学生答道:开始不了解,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在心里暗笑他迂腐,最后因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而深受感动,感情不能控制,流下了眼泪。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这可打开话匣子了。同学们争相说出自己的生活体验,不少学生说是因为学了《背影》这篇文章之后,才开始认识到那时爸爸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课下,我布置了一篇以《我读懂了父亲》为题的作文,让孩子痛快地道出自己这堂课还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说出想对自己父亲说的话。上述这些环节的展开,让学生获得了发现问题(父爱的表达方式)的体验。

2. 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分享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八(2)班钟明媚同学说,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朱自清祖母不幸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可见朱自清家里的经济状况。这真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啊!为了给祖母办丧事,父亲到处去借钱。办完丧事后,朱自清要去北京读书,父亲把他送到火车站,还给他买了一袋朱红色的橘子,并嘱托儿子在路上要小心,看着儿子走了,才放心离去。读了《背影》,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就像文中说的:“这时,我看见了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了下来。”是啊!因为作者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所以他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泪来。连我看到这里都哭了!这时,我总结说:“对啊!父亲是

6

爱我们的,是疼我们的。在书中、在回忆中,我们终于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大都在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流露出来。《背影》中所写的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并给儿子买橘子,这类平凡小事都很具普遍性、代表性。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更让人耳熟。这些材料把父亲体贴儿子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读着不得不联想到父母平日里对自己的关爱。甚至有些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在眼前,让人动心流泪。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已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对我们养育,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做一个知恩图报、有孝心的人。

陈豪同学说,我也有一位慈父,父亲也曾多次费尽周折为我安排生活和学习,有时我考试考砸了,他不但不责怪我,反而安慰我,帮助我查找原因。我每次见到父亲头上渐多的白发,便会想到父亲为我的操劳。我长大了,我才更加感受到这深深的父爱。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获得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


相关作文

  • [背影]案例作文1500字
  • 以"情"触发,自主探究 品读真爱,珍惜亲情 ----<背影>教学案例 作者单位:资源县第二中学 姓名:王艳琼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普通人.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琐事,表现"爱"的主题,诉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对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案例反思作文3500字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伟人的成长.文章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我在认真备课后,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

  • 心理健康教案作文5000字
  • 1 <心理健康>教案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 课程编号: 课程学时: 16 课程学分: 开设年级: 中专三年级 姓名: 王丽娜 2 第1课 心理健康促成长 [课题]心理健康促成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让学生正确 ...

  • 作文教学案例说真话诉真情作文2800字
  • 1 作文教学案例--说真话 诉真情 新洲区凤凰中学 梅恩魁 一.引言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这学期我执教七年级2班,共有45名学生,学生的习作大都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胡编乱造.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提到说真话,有些同学就会埋怨生活平凡.枯燥.没得可写或写来 ...

  • 制作作文文集作文1100字
  • 第三单元 活动三制作作文文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字处理技术,重点体验学习计算机对大文档处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感受计算机对大文档处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感受计算机对大文档处理的效率与优势. 本课教材内容是通过对一个大文档--多篇作文进行处理的案例 ...

  • 让真情涌动作文2400字
  • 第 1 页 共 5 页 让真情涌动 --亲情作文教学案例 建瓯市第二小学 冯淑珍 [案例描述] 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针对很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动人的东西.不知道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材料表现自己想抒发的情感的状况,我进行了一堂亲 ...

  • 第三单元-我的电子文稿活动3-制作作文文集作文1200字
  • 第三单元 活动3<制作作文文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字处理技术,重点体验学习计算机对大文档处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感受计算机对大文档处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感受计算机对大文档处理的效率与优势. 本课教材内容是通过对一个大文档--多篇作 ...

  • 教育案例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1700字
  • 教育案例-------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事情,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去处理,否则会给班级建设和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及坏的影响.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收了许许多多信息.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 ...

  • 体验式作文案例作文3500字
  • 体验式作文案例 刘建始 "体验式写作课"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并获得写作经验为主要特征的写作课. 此课型使学生作文不再是难事,如同吃饭说话一样自自然然,成为一种需要和习惯.写作不用造.编.背,它植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率直的流淌着自我的思想和情感. 活动情境创造激情,体验式作文第一个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