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4000字

初二作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导入:

讲述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孩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呢?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散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提问:1、母亲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一种可怕的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

2、母亲为什么会改变对孩子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母亲之所以改变对孩子的做法,是因为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逛商店的恐惧。这也是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情境、图片。

思考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比如由于身材、相貌和某些特征被别人起外号;被故意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本结实的椅子,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被捉弄时感到“丢面子”、“受侮辱”、“伤心”、“难为情”、“想报复”等复杂情感。

过渡:谁都不愿意成为捉弄的对象,即使那么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那么,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教材第105到106页相关链接中的事例。

学生自主阅读了故事梗概。

提问:“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是一种专制行为。用一句格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讲解: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身上。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已所欲”能不能 “强施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施于人呢?为什么?

活动二:好心办坏事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宫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辛辛苦苦把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并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宫海身上。

看来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比如:你喜欢某物,也不能强行把某物送人并要求收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那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往往会像小雪一样好心办坏事。

过渡: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和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符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答案。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教师总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别人的身上,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我们继续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活动三:请一位同学朗读教材第106页小乔的事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学生回答:1、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漠不关心。与朋友交往是平等互惠的,如果一个人只索取而不付出,那么别人就会疏远她。

2、想要得到别人的关照,也应该去关照别人。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活动三:讲述驴子和马的故事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提问:1、这匹马为什么回落得如此下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自私自利。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希望别人怎样自己,也就应该怎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涵义和要求。

明确答案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涵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要求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教师讲解:对别人的冷漠,只能换来孤独和寂寞。要想使生活充满欢乐,赢得他人的认可,我们就要学会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懂得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过渡:不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还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下面来看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管鲍之交

活动四:管鲍之交

翻译: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一同做买卖,分财时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窘困和无法收拾,而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以功名不显于天下而耻。

思考:1、你是否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希望,因为人难免会犯错误,并且总希望能得到朋友的谅解。

2、管仲为什么最后发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慨。

——因为鲍叔牙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理解、体谅他。

教师总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

3、结合“管鲍之交”,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谅解他人?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体谅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7、为什么要谅解他人?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活动五:与儿子一起回家,得知他数学测验只得了65分,我非常生气:“就这样的成绩,你是怎么学的?”儿子很委屈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每周六都上补习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同样是上学,都是一个老师教,人家有得100分的,你怎么不行?”儿子很不服气地望着我:“那人家的爸爸都成富翁了,你怎么不是?”我一时气急:“好,你喜欢富翁爸爸,那就别个我回家了,谁有钱跟谁去过?”说完我便疾步朝前走去,儿子跑上来拉我的手,我用力一甩:“别拉我!我又不是富翁。”儿子可怜兮兮地扑到我的身上:“不嘛!不嘛!爸爸别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你有你做不到的事情,我也有我做不到的事情,以后我好好学习,还不行吗?”我愣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那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换位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正文内容

换位思考的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感情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活动六:108页相关链接

设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不同的眼光的眼光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师讲述:同样,人总是一分为二的,用不同的眼光看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换位思考要求要转变看人的态度,发现别人的长处,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人和物,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总结欣赏他人的意义: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导入:

讲述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孩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呢?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散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提问:1、母亲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一种可怕的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

2、母亲为什么会改变对孩子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母亲之所以改变对孩子的做法,是因为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逛商店的恐惧。这也是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情境、图片。

思考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比如由于身材、相貌和某些特征被别人起外号;被故意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本结实的椅子,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被捉弄时感到“丢面子”、“受侮辱”、“伤心”、“难为情”、“想报复”等复杂情感。

过渡:谁都不愿意成为捉弄的对象,即使那么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那么,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教材第105到106页相关链接中的事例。

学生自主阅读了故事梗概。

提问:“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是一种专制行为。用一句格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讲解: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身上。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已所欲”能不能 “强施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施于人呢?为什么?

活动二:好心办坏事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宫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辛辛苦苦把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并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宫海身上。

看来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比如:你喜欢某物,也不能强行把某物送人并要求收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那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往往会像小雪一样好心办坏事。

过渡: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和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符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答案。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教师总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别人的身上,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我们继续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活动三:请一位同学朗读教材第106页小乔的事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学生回答:1、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漠不关心。与朋友交往是平等互惠的,如果一个人只索取而不付出,那么别人就会疏远她。

2、想要得到别人的关照,也应该去关照别人。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活动三:讲述驴子和马的故事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提问:1、这匹马为什么回落得如此下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自私自利。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希望别人怎样自己,也就应该怎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涵义和要求。

明确答案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涵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要求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教师讲解:对别人的冷漠,只能换来孤独和寂寞。要想使生活充满欢乐,赢得他人的认可,我们就要学会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懂得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过渡:不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还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下面来看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管鲍之交

活动四:管鲍之交

翻译: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一同做买卖,分财时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窘困和无法收拾,而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以功名不显于天下而耻。

思考:1、你是否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希望,因为人难免会犯错误,并且总希望能得到朋友的谅解。

2、管仲为什么最后发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慨。

——因为鲍叔牙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理解、体谅他。

教师总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

3、结合“管鲍之交”,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谅解他人?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体谅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7、为什么要谅解他人?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活动五:与儿子一起回家,得知他数学测验只得了65分,我非常生气:“就这样的成绩,你是怎么学的?”儿子很委屈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每周六都上补习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同样是上学,都是一个老师教,人家有得100分的,你怎么不行?”儿子很不服气地望着我:“那人家的爸爸都成富翁了,你怎么不是?”我一时气急:“好,你喜欢富翁爸爸,那就别个我回家了,谁有钱跟谁去过?”说完我便疾步朝前走去,儿子跑上来拉我的手,我用力一甩:“别拉我!我又不是富翁。”儿子可怜兮兮地扑到我的身上:“不嘛!不嘛!爸爸别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你有你做不到的事情,我也有我做不到的事情,以后我好好学习,还不行吗?”我愣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那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换位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正文内容

换位思考的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感情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活动六:108页相关链接

设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不同的眼光的眼光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师讲述:同样,人总是一分为二的,用不同的眼光看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换位思考要求要转变看人的态度,发现别人的长处,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人和物,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总结欣赏他人的意义: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相关作文

  •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作文1000字
  •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高三(30)班 姜鸿阳 有时候,好心没好报,好心帮忙却遭人怨恨.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学会理解.为人处世,用一颗善良的心固然是好事,但即使是一片好意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 换位思考是一种境界.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 ...

  • 换位思考作文1500字
  • 武汉市钢城第十二中学 "三疑三点"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 武汉市钢城第十二中学 八年级 思想品德备课组 1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q ...

  • 与人为善作文4900字
  • 第九课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知道是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在实际交往中"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培养学生对善良.宽容和换位思考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 ...

  • 学会换位思考问题作文3700字
  • 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发布时间:2010-07-25 11:36:19 编辑:psycofe-com-w 关键字: 心理学科换位思考 我要评论(1) 心理引言: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人与人之间面红耳赤的争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其万能的法宝就是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 ...

  • 换位思考演讲稿作文1000字
  •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所谓的换位思考,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是沟通的桥梁,友谊的堡垒,情感的润滑剂.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生活中未尝不如此.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我们,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不同,就难免有不同的想法,意见不合最需要的就是换位思考,不要总想着 ...

  • 湘教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作文1600字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2.能力目标:生活中学会表现宽容,做到与人为善: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 国旗下讲话:学会换位思考作文500字
  • 2013.3.18国旗下讲话 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同学们,上周五晚上,我接到了我们学校一个三年级老师的电话,语气里充满了着急和不安,她忐忑地告诉我,很后悔当天下午批评了我班上的一个女生,看到孩子哭得那么伤心,她感到很不安,很担心孩子周末回去不快乐.其实这件事我是知情的,我完 ...

  • 学会换位思考作文1400字
  • 1 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即交换位置,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换位思考的好处,就是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这样就能减少因为处事过于偏激而造成的不悦.下面就来谈谈换位思考.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的就是换位思考,这是与人相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巧,客观上也就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 ...

  • 关于思考的作文作文2400字
  • 关于思考的作文 关于思考的作文(一) 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角度也不同.为此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有时候我们是否也试试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呢?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首先我们应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沟通的好,我们就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就能从事情的根 源解决问题,比如我与父母之间,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