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类作文作文11800字

初一作文

1 作文材料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很多人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和归根;传统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借鉴和创新。

四川省自贡县有一个龚姓家族,世代编制竹扇,其编扇技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编扇,工艺独特,用料考究,仅靠一双巧手。完工后的龚扇,薄如蝉翼、美如绢布,被誉为“天下第一扇”。

然而,由于工艺费时,又不可能规模化生产,龚扇的产量很少。第五代传人、工艺大师龚倩,一年平均能编出6把龚扇。其获奖作品《笑罗汉》编了近4个月,标价4600元,但问津者甚少。130年来,龚氏家族的生活都相当清苦。第四代传人龚菊芬,好长一段时间内靠政府发的200多元低保金度日。但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外来的合作要求,在她看来,合作虽能改变经济窘境,可技术被别人买断了,龚扇就会被卷入滚滚的市场大潮中,那龚扇还是龚扇吗?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传统文化想要守护好自己的根并历久弥新)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和发展。

题外延伸:在社会现象中思考,既需要对社会现象本身多加关注,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再结合相关事例进行论证,才能真正体现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

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

当“便插茱萸”的美景遇上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当甘醇的月饼遇上喷香的火鸡„„在这无数场中西文化的邂逅中,并未如人们期许的那样擦出点点火花。相反,文化的天空撒下点点冰凌,仿佛是为了古老东方传统渐行渐远而奏起的哀婉悲歌。 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歌罢垂泣带泪看,只是花影何处得?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立载体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大到优雅大气的北京四合院、别有韵味的羊肠胡同;小到精巧别致的龚扇、匠心独运的窗花„„他们身上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最华美的名片。然而如今,城市化进程的轰鸣声将本就不多的古老街巷和青石板路渐渐蚕食,机械化生产将传统手工业者逼得走投无路、技艺濒临失传„„若无这些最古朴简单的存在,谁来承载中华民族的记忆,谁来捍卫民族之树的根基?都说起航必扬帆、高飞必振翼,只是不知,缺了这高耸的文化之帆和强健的传统之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如何启程?若待名花落尽,即使悲得肝肠寸断,只怕也难以将零落于泥土中的花瓣重新唤回枝头。 然而,逐渐消失、觅而不得的不仅只是花影,更有那沁人心脾、萦人脑海的馥郁芳香。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可绘、无迹可追,却氤氲在空气的每一个角落,将传统精髓一点一滴融进我们的血肉。然而现在,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人抛诸脑后——京剧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书店里国学书籍久蒙灰尘却鲜有人问津„„与之相对的却是:韩国总统朴槿惠借助《老子》《庄子》走出人生低谷;海湾战争时期,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要求将《孙子兵法》列为官兵必读书目„„有没有点儿“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觉?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对掌握在手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熟视无睹,丝毫不知道去珍惜、去从中获得奋力前行的方法和动力?倘使这传入鲁迅先生在天之灵耳中,先生必得暴怒着从地下跳起,恨恨的骂道:“尔辈不识传统之精髓,竖子乎!毋论尔曾读吾所著《拿来主义》!” 只是不知,先生颤抖的胡须下咬得咯咯作响的牙关和紧皱的眉头能唤起多少人对传统文化的珍重? 直道是,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

2 牡丹与郁金香的优雅共存

当源远流长的东方春节遇上西方圣诞,火红春联遇上缤纷圣诞树,“年”的传说碰上耶稣诞辰;当清明节的沉痛哀思遇上复活节的欢庆救赎,当博大精深的方块字碰到排列组合的拉丁字母,当淳朴清新的丽江小镇遇上塞纳河畔的浪漫小镇„„雍容大气的牡丹与神秘妖冶的郁金香该如何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共存? 不是迷失在争奇斗艳中而是在百花园中认清自己,不是妄自菲薄地否定自我而是自信大方地昂首绽放。对于自身而言,它们都是文化百花园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正如牡丹有其不可代替的华贵而郁金香有其无可模仿的馥郁。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一个民族骨血中的烙印。为什么古人在佳节之时思亲怀乡倍感惆怅?为什么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的浓厚“乡愁”? 这是我们对亲情的眷恋,是我们文化血脉的同根同源,是跨越时空的民族认同感。若是数典忘祖,不仅丢掉了民族身份磨灭了自己特色,更是切断了民族的精神纽带,为精神家园染上灰暗,不复晴天。 不是骄傲蛮横的一枝独秀而是宽容谦虚的求同存异,不是唯我独尊的固步自封而是智慧开明的兼收并蓄。前有唐太宗包容各方文化和睦相处开启大唐的恢弘气度;后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吸收民主科学精神驾中国文化之马车开入现代化;近有徐悲鸿将西方艺术融入国画之中,将笔墨韵味渗入素描、油彩,创新颖独特之风格;现有小提琴协作曲《梁祝》将东方古老美丽的爱情故事与西方音乐形式完美融合。 不是死板生硬的照搬照抄而是辩证批判的借鉴吸收;不识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为我所用的博采众长。有的国家不加甄别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遭文化颠覆,有的国家因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而迈向民族文化新高度。文化之流由过去流向未来,由历史淌进现实,它既需海纳百川奔涌向前,也需要正本清源保持纯净不被浊流所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纽约街头的春节灯笼与中国平安夜的圣诞树与祝福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牡丹”以其绰约风姿展示着底蕴与气质,“郁金香”凭借独特魅力奉送这异域芬芳。郁金香会向牡丹寻一片肥沃土壤,牡丹亦会向牡丹借一些沁人清香,如此优雅共存。

只恐夜深花睡去

阴阳舛错,天时否泰,人事盈冲,变故在于须臾。曾几何时,不见他清明寄柳浸露水,却看那万圣糖果南瓜车;早遗忘重阳茱萸润黄雄,犹记得圣诞松柏燃灯火„„那涌动在中国人骨髓里的千年风雅,怕是要海棠般沉沉睡去了吧。只恐夜深花睡去,能否容我燃一支灼灼烛火,看那华夏的文明之花尚未沉眠?

花朵欲睡是必然的,勇于用西方之鸟啼把花的耳朵叫醒方能使败叶散去,新芽长出。西方思潮刺激着封建堡垒,两股势力冲突搏斗,张罗起了近代几百年的黑暗。民族危亡,娇艳馥郁的华夏文明之花时刻都有被西方铁锹移根易植的危险。当19世纪第一声炮向轰开国门,醉生梦死的国人惊醒,欧美文明的浓墨重彩渗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美学。我们开始知道日月盈亏与天狗无关,银河潺潺却只是崎岖顽陋石头,国人是愚昧无知的,科技与文明似乎变成了西方特有的璀璨名词。不会有人再想幻想中秋蟾宫,女娥月桂,但又有人会相信白髯老人、雪橇麋鹿。

打开潘多拉魔盒,伤传统文化流失之可悲。鲁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就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传统文化的丧失,是一场浩瀚长河中悲戚散漫的踽踽独行,是一个民族被拔了根、飘飞蓬转的悲哀。传统的节日、工艺是历史的产物,纠缠着朝代的气息,如同时光肌体上剥离下的碎片,指引着精神上的寻根之旅。中华文化五千载的沉淀,研磨在时间香醇的墨汁中,派生滋长,轮转不已。抛弃了我们自己的精神长旗,怎么还会有勇气来骄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就像无依无靠的孤儿,终究是畏缩胆怯,可怜可悲的。 然堵塞文化流水的闸门,又畏故步自封之可怕。清朝妄自尊大的惨痛教训尚未忘记,流水不腐的警世喻言还历历在心。文化就像人的骨髓,没有源源的新鲜血液不断补给,再强大彪悍的文化巨人也会患上懦弱的白血病,一病不起。因畏惧外来文化涌入而生成固执不变的哀伤,只会使自己的耳目在闭塞的空气中腐臭溃烂。当外来巨人挥枪闯入,自己唯有虚弱地投降倒地,效仿清王朝高举耻辱的白旗,徒有一架松弛

3 的血骨。 只恐夜深花睡去,终叹文化之花博采众长之可贵。梅之五瓣,兰之孕馥,菊之含丛,芍药之富艳,芙蕖之灿烁,形同翠姝,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实共芳也。百年巨匠徐悲鸿曾啸马苍鸣:“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何止绘画,诸凡事物不都是如此?

凌晨三点,看海棠花未眠,不再担心夜深花睡去。愿我华夏灿烂的文明之花,沐浴着世界雨露之滋养,朝自己的方向傲然绽放!

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看远处,两军对垒,锣鼓喧天;近观之,击鼓进军,短兵相接。针尖对上了麦芒,兵戈扎进了胸膛,敌军冲进了营房筑成了一条文化的长廊。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能否重修秦晋,抑或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传统文化而鸣?从韩愈的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到宋明理学的桎梏,再到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终至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传统文化不禁被现代人所慢慢遗弃。看那北京的象征四合院,占地不利规划,拆了;看那各地“固若金汤”的护城墙,堵车,拆了;看那制约人们生产发展的习俗,碍事,弃了。传统文化不断遭受现代化的挑战,同时也遭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蚕食,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存在感也越来越弱。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西方文化。享乐,消费,简约无拘束,成为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及节日的优势因素。丧钟铛铛的敲着,传统文化要绝种无后了么?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价值观念,圣诞节、情人节、光棍节成了年轻人狂欢的盛筵。春节不放炮了,圣诞节的树却屹立着;七夕不乞巧了,二月十四日的巧克力抢购一空;双十一本就不是什么节日,却硬让电商搞成了购物的伊甸园。一味地投机倒把,牵强附会,只是让商家赚的盆满钵盈,却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德谟克利特说过:“文化是民族的化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那将是“危亡之渐”了。所以近些日来一些学者要求更严格的审核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影视作品,许多美剧下架,《死侍》等电影审批遥遥无期。学者们建议要构建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环境,大力抵制西方文化进入。西方外来文化要望洋兴叹了么?

丧钟铛铛地敲着,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固然各自需要“洗耳净听”:传统要固本,外来要增色;既不能做无根之花,随风飘散;又不能做坚固金汤,恣意抵制。如此,方能和而不同,方能战无不胜,方能无往而不克!可丧钟还在继续响着,它还在为谁而鸣呢?当然是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中西文化交流会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打着这个旗号搞文化渗透,企图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进而搞资本主义颠覆。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德说过:“占领一个国家先要抹杀它的文化”。只有中西文化协调发展,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我国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习主席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文化之树长青不是一味遗忘,一味遗忘只会蛀虫自蚀;不是一概吸收,一概吸收只会无根无本;不是全盘抵制,全盘抵制只会固步自封;更不是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只会遭人唾弃。

丧钟铛铛又响起,古老悠远而宁静,穿过无边的天际,听,那文化之林的每棵树都在倾耳聆听„„

旧枝长新芽

传统文化宛如一树,立于世已不知不觉几千余年。虽根基牢固,深深扎入饱含华夏民族奋斗血汗的泥土中,可想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历久弥新并非易事。这树的茂盛繁密,得靠我们对旧枝无微不至的呵护,方能在来年长出生命勃勃的新芽。

4 既然不是砍掉原有枝干,另辟一天地,便定是不能数典忘祖。想要使文化焕发生机,岂能丢弃优秀传统文化?更何况是拥有着祖辈智慧结晶的已然粗壮的树,需要的是我们新一代的细心照料。古有孔子老年整理文化典籍,今有沈从文不辞辛劳研究记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更有四川自贡县的龚家人代代相传制扇手艺。传统固然不能完全丢弃,挑出可塑的枝干,加以延续和培育岂非明智之举?

可并非要的仅是光秃的枝,树的繁盛显然也需要浓密的叶。芽是新出的芽,这便给老树注入全新的生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创新,需要在时代的车床上得到改造,需要适当的产业化去推广。为什么元宵、端午、中秋仍被看重,而重阳、清明却少有人问津?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即是前者的饮食文化被大众接受得更广泛。而这种饮食文化早已不全是从前的那套,样样有了新吃法,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和需求,此足以见芽的重要。不能说当今人们忘了传统,只是环境在变,原有的东西若不变,谁还愿囿于繁琐无益的老规矩里?龚扇看似仍保持自己的韵味,仍仅靠一双巧手,可伴随着龚家人生活的清贫,谁敢保证龚扇的将来?与其使它被历史的长河、时代的灰尘湮没,不如推广到市场,被更多的人了解,从而引起人们对其保护问题的重视。

当然,芽不能乱长。倘若开错了枝,百害而无一益,只会将整棵树都搞得乌烟瘴气、不伦不类的。龚扇面对着产业化,并不是要全全退步。坚持该坚持的,不然哪里还是中华文明深处的那把扇?要避免为了产业化的产业化,一旦产业化过度,芽叶滥长,势必影响原有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 世界文化大森林中,华夏文明的树仍在生长。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均不是明智之举。唯有旧枝长新芽,传承中创新并结合时代需求,方能世世不败。

传统之凤,旧承新用

民族的岁月苍莽中,碧日月下,传统文化经过千年尘埃,巍然屹立,凝聚了一个民族的魂与神,那是大漠驼铃中的茶叶丝绸,是江南烟雨中的油纸折伞,是京剧粉墨里的唱念做打,是国画丹青里的山水墨色,它曾如凤凰般绚丽多彩,辉煌流传,但如今却暗淡生尘,似乎只能以声嘶力竭的中遗来弘扬保护,只能以记忆凋零的辛酸来唤起记忆。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血脉里的责任,精神中的延绵。

一个民族传承它的传统文化,就像凤凰爱惜自己华丽的羽毛。秦皇焚书坑儒,万千传统古籍毁之一旦;今人漠视传统,浮华现代社会面目苍白。民族文化是人们灵魂故乡的最后一层阶梯,现任留下的传统技艺是吾辈引以为傲的无尽之藏。不敢想象没有传统底蕴的社会何等苍白无力,不敢想象没有民族传承的国人怎样目色茫然。传承二字,既沉重又平常,他是民族建筑的保护修缮,他是传统技艺的重焕光彩,更是每个国人心中的千丝眷恋,万分尊重。 然而盲目一成不变的继承只是自取灭亡,只能是凤凰衔着古老的星光,远离尘世,渐行渐远。美洲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瞩目的文明,而几百年后的今天,当街头的印第安人制作着传统工艺时,竟是一模一样的步骤,原封不动的保留。复制不是传承,于是当他们固步自封于现代社会,其传统技艺以不合于时,当他们因循守旧在繁华都市,茂密丛林中的民族正一点点凋零,要传承,更要在创新发展中传承。 创新是给从历史尘流中飞来的凤凰披上精丽的新羽,发展是让深眷民族传统的凤凰振翼翱翔于时代深远浩大的碧空。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让其融入时代,更好发展。像建国后的京剧改革,就没有很好的保留传统的特色,而是操之过急的删改,添新,虽改了形式添了内容,但结局只是众多名剧无处可唱,大量的人落魄困窘。只有合理扬弃,传其魂,改其形才是可行之法。如中国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以荧屏形式唤起“国学”热潮;唐三彩巧妙融入市场,创新的将其工艺做成表盘,瓷砖弘扬传统等。 当人们传承文化,民族的凤凰不在蒙尘落寞;当人们推陈出新,清风煦日中,悠远凤鸣正托起民族的曙光。

文化中的诗与泥 诗,远方,吾所爱也;泥土,屋舍,亦吾所需也;二者可以得兼,诗与泥并重也。——题记

穷困潦倒的诗人总爱歌颂民主的到来,山路负荷的驮夫时时喟叹人生的艰辛,文化中的诗与泥总也渴望着彼此融合。在传统文化面临的重重机遇与挑战下,文化势必以新的姿态,兼顾理想与现实地走下去。

5 莫让那泥土埋没了一片芬芳的诗意:一旦将精神层面的灵感沉溺在金钱与物质中,文化即跌入泛滥与扭曲。民谣,本是小众音乐,供那些或漂泊,或生活平淡的独立音乐人享用与流传。如今因《南山南》的出现而逐渐披上商业外衣的民谣,失去了当初的纯粹与干净,随着KTV 里人们放声高歌用的话筒遍布中国每个角落,随着文化包装而幻化为唱片出售到一些不懂欣赏的人手中。于是,再也找不到第一次听《走马》的空灵心境,再也不会为《孤岛》而低声叹息,只因那份诗意被泥点斑斑泼洒。 莫让那诗意悬挂为泥土之上的空中楼阁:一旦将物质隔离在精神之外,势必导致文化的退场。龚扇作为中华传统的承载物,工艺费时、产量少,致使其出售销路打不开。雪上加霜的是它的传人拒绝合作生产,错过了一次使文化升级的契机。表面上看龚扇摆脱了被卷入经济巨涡的命运,可又有谁能保证五十年后它将继续在家乡的土地上存活?白居易有言:“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宫。”传统文化的“隐与仕”也大抵如此,退隐山林中,恐怕就要印证“丘樊太冷落”的绝迹与失传。 开一朵扎根在泥土中的素花,长一片裹着泥土清香的绿叶。文化需要泥土孕育的粮食来充饥,更需要诗意的远方来企盼。有“《奔马图》之最”称号的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将素描和油画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作品成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而味一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还有那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文化的畸形,是被时代遗弃的怪胎。 哪能仅当一枝文化的白莲花,假惺惺地孤芳自赏?哪能仅守护田里的五谷,狼吞虎咽地充饥肠辘辘?惟愿文化携着诗和泥土,带着远方的呼唤声声,和着身下的脚步嗒嗒。

铁骨铮铮心中扇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手留一把扇,心留铁骨铮铮情。龚姓三代人,龚扇芳华流:一百多年的坚持,也许他们生活清苦,但他们心中富足,让龚扇在中华文化的卷扇上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虽说龚氏家族的做法让人敬佩,却又不得不让人反思,怎样才能找到连接坚守传统与改变创新的合适的台阶? 坚守传统文化,心朝国家,身向天下。流沙河有言:“爱国是爱你的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爱你的文化。”新中国建成后,北京旧城改造,扒了这些毁了这些,梁思成先生为保护传统古建筑文化奔走呼号,梁思成先生的泪水,流得决绝,流得干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人往。”这样痛苦的感慨,又有几人为其伤神?沈从文坚守传统文化,文革十年成就《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流沙河成就《白鱼解字》文字侦探;余秋雨千年一叹作《文化苦旅》。坚守传统文化,凤鸣曲调,琼楼玉宇和柳青,月度银墙里,守一方银华,护一国安平。 但是,坚守传统文化,也需要有改变,有创新,有活力。林徽因有言:“真正的宁静并非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要护得传统文化远离尘世纷争,也是要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修建城墙,像内流河一样永远流不出归属地。仓央嘉措诗云:“野马跑到山上,可用绳索捉住,情人一旦变心,神力也捉拿不住。”那么对于传统文化,恐怕是利用或使用传统文化的人一旦变心,神力也再捉拿不住传统精髓。《后汉书》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那这传统文化品出什么味来,也是要看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如何弄影画堂,卷帘罗裳了。因此,龚扇不怕创新,不怕进入市场,让更多人知晓,而是怕市场度它太重,有了创新,却失了精髓与芝兰之香。 学会改变,不是无底线模仿,而是有度的借鉴与发扬。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样谈:西洋文化,若有精华,即要拿;传统道德,若能利世,亦要拿。在传统文化上,无论民族节日还是文化遗产,学会“拿来”,学会“舍弃”,各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流传古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才能得以保持。 手中千金扇,心中铁骨情。护住传统文化之精髓,予其些许创新与时代色彩,让传统文化真正地发扬光大,我们义不容辞。

6 青藤不败,文化长青 浓绿的常青滕在高大的墙壁上蜿蜒前行,从未停歇。这正如文化在浩瀚银河中奔流不息,永不停止。而此刻的龚姓家族面临着尴尬的两难境地。是选择坚守自己的独特的手工技巧,还是选择融入奔腾的市场洪流,作为滚滚商业大潮中的一员?像龚扇这样文化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 正是有了茎的支撑,青滕上的绿叶才能不断前进,郁郁葱葱。同样,文化之所以历久弥香,也正缘于它其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端午节饱含着人们对屈原的敬意,古歌传达着作者的情感,老北京的四合院象征着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各成一家的书法又蕴含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而龚扇,薄如蝉翼,美如绢布之中也彰显了龚氏家族的“家族精神”,它也被深深烙印上中华文化的印迹。这种内涵对文化的重要比茎对青滕的重要或许要再重上几分,所以,坚守文化底蕴,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一种不忘本质朴纯粹的精神。

然而,像龚扇这样的技艺在让人拍手称赞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为它捏了一把汗。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缺乏市场不仅让龚氏家族难以度日,更让这门手艺承受着失传的危险。那么,选择商业化?选择市场化?诚然,这不失为一种向全世界推广的好方法。正如常青滕越长越高,若只有茎的支撑却没有新的营养注入,那它迟早会香消玉损,藤去楼空。那么,选择猛灌肥料?不可,凡事过犹不及。浩浩荡荡的流水线生产,虽可坐拥万贯,可世人再也寻觅不到龚扇背后的情感。文化被利益化,就会失去其原有的色泽,再美的青滕,也只是假的,空有视觉之美却再无情感可言。

是坚守,还是改变?杨丽萍告诉了我们答案。2012年的春晚《雀之恋》的演绎,震撼了观众。专注于传统云南风情的杨丽萍选择跳现代舞的王迪当自己的搭挡。她说“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选择传承坚守,同时又改变创新,寻找两者中间的一个平衡点,才是龚扇这类文化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常青滕美,美在它的熠熠生辉,高耸入云。愿文化传承与创新齐飞,让文化美过青滕,源远流长。 愿青藤不败,文化长青。

新雨降来,老树花开 旧雨随春去欲尽,老树无声世寂寥。而今会逢新雨来,旧日繁花次第开。——题记 这棵老树不知站在这里多久了,他曾在无数个流风泻雨的夜晚挣扎着拼命喘息。岁月猖狂,如抽丝般将缕缕生机从他身上剥离。他依旧那样美,可一些珍贵的花朵却已零落成泥碾作尘,连香气也不再如故了。文化之树,技艺之花,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拾起那些掉落的花吧!它们虽然辉煌不再,可芳香依旧逼人,它们应得重现当年风光。平仄咿呀,一步千里,一刻千年。那一声或婉转或雄厚的唱腔里,有多少绕梁不散的韵味?笔墨丹青,浓墨重彩,清逸淡雅,那一笔或细谨或洒脱的晕染中,有多少山月不知的心事?起弦风雅,弦弦掩抑,声声相思,那一段或昂扬或沉郁的琴音外,有多少聊赠流水的往事?它们都是那棵老树掉落的花!唐卡、刻金、制琴、造剑、炮药„„这一朵朵或已零落成泥或正奄奄一息的花朵,就像老树含着眼泪的无声控诉,我们欠他太多太多。拾起它们吧!那些掉落的花朵中有值得我们品味的过往;有值得我们尊敬的匠心;有值得我们铭记的五千年历史。“传承”二字的份量,是历史中积累的厚重,我们又怎能轻易抹去它的痕迹? 用新鲜的雨露滋养它的根吧!当创新之甘露邂逅传统文化之老树,他又将迸发出怎样的生命力!记得那个红遍了中国大地的萌妹子“梦娃”吗?天津泥人张的传统手艺融合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梦”精神,让古老的技艺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时代精神的形象代言。当皮影戏遇上影视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让许多海外同胞燃起了对这古老技艺的兴趣。旧日时光如飞逝般一去不返,可经过时光沉淀下来的东西,“历久弥新”是最合适它的词语。用新鲜雨露去滋养这老树的根吧,看他还你一树花开。 当然,老树上不仅有繁花,还有害虫。拾起花朵的同时,别忘除去害虫,让这传承千年的风景更醉人。 这棵老树站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发新芽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仰望者欣慰的笑容。一阵新雨随春天到来,老树开花了,把世界染成琉璃白。

7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文化是母亲之河所孕育的一汪蓝意,守望她典雅的身影醉倒了众生;文化是时代之潮所生发的一抹碧色,创新更添其娇俏生机。文化,往往既需要积蓄历史如蓝的深厚,又承载着时代点翠的恩泽,蓝碧交融而成青,青出于蓝胜于蓝。 文化如蓝,气韵悠长,是非小蛮樊素之辈可比的大家颜色。素坯勾勒出青花的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红铜胚上画兰花,恰似点翠溢光华:一曰青花瓷,经过千年的淬炼,漂洋过海,成为中国的名片,于时光匆忙脚步中更见其端庄可贵。一曰景泰蓝,百年坚持纯手工掐丝,新醅一壶十年酒,万国博览惊四座,甚至外国使节都曾想偷去这门手艺。传统文化往往是经得住时间打磨、甄选的,是这个民族的强心剂、定心丸。若一味置她于不顾,美人迟暮,再无明春。浮云柳絮无根蒂,我们又怎能因贪图一时视听新奇之娱而数典忘祖?民族的血脉于何处何物传承? 文化如碧,生机勃勃,多了一分创新与进步便多了一份轻盈与活力。蜀中龚扇对创新的退避使其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是时候让传统长河注入时代元素了,蓝过于沉郁,是时候点染其不断壮大了。于是才有了舍竹简换宣纸的智慧,于是才有了文化传播的多种手段和途径,于是才有了文化长河从一弯平静的蓝色泻湖逐渐蜕变为一脉浩浩汤汤的大江大河,卷起千堆雪。在守住传统精髓下革故鼎新,在时代步伐中与时俱进,式微之痛才可避免,文化之美才可历久弥新。 文化最美好的模样是青之颜色,蓝与碧相融,她嫣然一笑,含苞待放,昭示着继承与创新融合的秘而不宣的真谛。光影交错,水墨与油彩相谐。徐悲鸿中西合璧,万马齐喑,铸一代画师之精魂;京剧古韵新唱,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故纸填新词,新章续旧墨,从不曾有一种文化可只守旧或只革新而日益繁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粹于碧而秀于碧。只有有破有立,传承与创新兼容,文化方可骨肉丰盈,落落大方。 蓝,是线装书的封面,古韵悠悠。碧,是如酥草色,让人耳目一新。青既无蓝过盛造成的顽固迂腐,又摒弃碧色流于物质的俗气。我们也应该让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看文化颜色倾城倾国,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你我了然。

片段式感想:

传统节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向往。可还记得《边城》中端午的欢欣热烈?善良淳朴的湘西人们,别开生面的划舟,逮鸭子,整个茶峒小镇充满了浓烈的淳朴热闹,闭上眼,一帧帧画面不禁令心绪难平。我们是否因为走得太快,丢失了最初的情怀?错失了翠翠那双明亮的双眸,错过了额对面山头傩送二老动人的情歌,错失了大老那颗淳朴的真心?边城的故事,随那只渡船轻轻摇晃,当你毫无留恋转身离去便已消失天际,而它,却注定拥有一份天长地久,为何不驻留?将这份淡淡又温馨的怀念、情怀收纳于心,伴你走过漫漫长途,始终温暖如香。

犹记得梁思成先生的泪水,北京旧城改造,大刀阔斧,击碎他心中最美的城市梦。他奔走呼号,渴望留住这些古人的智慧辅以现代建筑知识,使这种魅力情怀得以延续。但终究敌不过现代化滚滚而来的车轮,将一切压得粉碎。从未有一人为了一座城这样刻骨铭心地坚守,也从未有一座城因一个人的坚守终究势单力薄而面目全非。梁思成先生追逐的美丽情怀,正是现代人极度匮乏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人纷纷攘攘,却终究失去了美丽情怀,何其可悲!何其可叹!北京城新建的“假古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需要一颗赤子般的滚烫的心。这颗心不仅让沈从文先生完成《中国传统服饰演变历程》;让流沙河安心成为一名《白鱼解字》的文字侦探,记录下汉字的发展脉络;更让余秋雨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写下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化苦旅》!

节日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我们与祖先灵魂的交融与慰藉。节日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我们与祖先灵

8 魂的交融与慰藉。端午,屈原在汨罗江畔发出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凌云壮志;乞巧,少女们在深闺中悄声吟咏“愿随月华流照君”的玲珑心思;寒食,诗人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爱国情怀。传统节日将我们与古人的心境连接起来,更能好好理解和感悟。不管“江月何年初照人”,只管江月现在依旧跌过枝头,将文化精神播种在人们心中。而这,就正式我们所需要的节日。能伴李白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能同屈原贞烈兴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清高傲骨。

林清玄曾说:“站在传统的长河中,人的心灵才会澄明。”当我们吃着粽子,却忘了屈原汨罗江边的声声叹息,忘了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当我们包着饺子,却忘了游子月下的阵阵思念,忘了珍惜家人的团聚。唯有时时记起,嫦娥的舍弃,祖先的祭灵,节日的意义,方才显现。

可如今中西碰撞,古今汇流,究竟要过哪种节?需明辨其实质,方能选择。

鲁迅对此早有见解。当近代中国面临文化危机,他犀利提出“拿来主义”。西洋文化,若有精华,即要拿;传统道德,若能利世,亦要拿。勿被那“媚外”、“封闭”、“固守”的帽子恐吓,要敢于运用理性,看清本质,再做取舍。

好题共赏

撑篙传统,漾波当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

剪得“节日”入卷来

传统佳节的哭诉

带上根,走出去

屏诚于心,永不言忘

延续传统之精魄,

铸造华夏之辉煌

亵渎还是救赎

还传统一片天空

立于传统之长河

捂热传统文化

被遗忘传统文化的明珠

1 作文材料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很多人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和归根;传统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借鉴和创新。

四川省自贡县有一个龚姓家族,世代编制竹扇,其编扇技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编扇,工艺独特,用料考究,仅靠一双巧手。完工后的龚扇,薄如蝉翼、美如绢布,被誉为“天下第一扇”。

然而,由于工艺费时,又不可能规模化生产,龚扇的产量很少。第五代传人、工艺大师龚倩,一年平均能编出6把龚扇。其获奖作品《笑罗汉》编了近4个月,标价4600元,但问津者甚少。130年来,龚氏家族的生活都相当清苦。第四代传人龚菊芬,好长一段时间内靠政府发的200多元低保金度日。但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外来的合作要求,在她看来,合作虽能改变经济窘境,可技术被别人买断了,龚扇就会被卷入滚滚的市场大潮中,那龚扇还是龚扇吗?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传统文化想要守护好自己的根并历久弥新)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和发展。

题外延伸:在社会现象中思考,既需要对社会现象本身多加关注,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再结合相关事例进行论证,才能真正体现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

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

当“便插茱萸”的美景遇上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当甘醇的月饼遇上喷香的火鸡„„在这无数场中西文化的邂逅中,并未如人们期许的那样擦出点点火花。相反,文化的天空撒下点点冰凌,仿佛是为了古老东方传统渐行渐远而奏起的哀婉悲歌。 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歌罢垂泣带泪看,只是花影何处得?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立载体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大到优雅大气的北京四合院、别有韵味的羊肠胡同;小到精巧别致的龚扇、匠心独运的窗花„„他们身上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最华美的名片。然而如今,城市化进程的轰鸣声将本就不多的古老街巷和青石板路渐渐蚕食,机械化生产将传统手工业者逼得走投无路、技艺濒临失传„„若无这些最古朴简单的存在,谁来承载中华民族的记忆,谁来捍卫民族之树的根基?都说起航必扬帆、高飞必振翼,只是不知,缺了这高耸的文化之帆和强健的传统之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如何启程?若待名花落尽,即使悲得肝肠寸断,只怕也难以将零落于泥土中的花瓣重新唤回枝头。 然而,逐渐消失、觅而不得的不仅只是花影,更有那沁人心脾、萦人脑海的馥郁芳香。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可绘、无迹可追,却氤氲在空气的每一个角落,将传统精髓一点一滴融进我们的血肉。然而现在,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人抛诸脑后——京剧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书店里国学书籍久蒙灰尘却鲜有人问津„„与之相对的却是:韩国总统朴槿惠借助《老子》《庄子》走出人生低谷;海湾战争时期,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要求将《孙子兵法》列为官兵必读书目„„有没有点儿“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觉?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对掌握在手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熟视无睹,丝毫不知道去珍惜、去从中获得奋力前行的方法和动力?倘使这传入鲁迅先生在天之灵耳中,先生必得暴怒着从地下跳起,恨恨的骂道:“尔辈不识传统之精髓,竖子乎!毋论尔曾读吾所著《拿来主义》!” 只是不知,先生颤抖的胡须下咬得咯咯作响的牙关和紧皱的眉头能唤起多少人对传统文化的珍重? 直道是,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

2 牡丹与郁金香的优雅共存

当源远流长的东方春节遇上西方圣诞,火红春联遇上缤纷圣诞树,“年”的传说碰上耶稣诞辰;当清明节的沉痛哀思遇上复活节的欢庆救赎,当博大精深的方块字碰到排列组合的拉丁字母,当淳朴清新的丽江小镇遇上塞纳河畔的浪漫小镇„„雍容大气的牡丹与神秘妖冶的郁金香该如何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共存? 不是迷失在争奇斗艳中而是在百花园中认清自己,不是妄自菲薄地否定自我而是自信大方地昂首绽放。对于自身而言,它们都是文化百花园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正如牡丹有其不可代替的华贵而郁金香有其无可模仿的馥郁。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一个民族骨血中的烙印。为什么古人在佳节之时思亲怀乡倍感惆怅?为什么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的浓厚“乡愁”? 这是我们对亲情的眷恋,是我们文化血脉的同根同源,是跨越时空的民族认同感。若是数典忘祖,不仅丢掉了民族身份磨灭了自己特色,更是切断了民族的精神纽带,为精神家园染上灰暗,不复晴天。 不是骄傲蛮横的一枝独秀而是宽容谦虚的求同存异,不是唯我独尊的固步自封而是智慧开明的兼收并蓄。前有唐太宗包容各方文化和睦相处开启大唐的恢弘气度;后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吸收民主科学精神驾中国文化之马车开入现代化;近有徐悲鸿将西方艺术融入国画之中,将笔墨韵味渗入素描、油彩,创新颖独特之风格;现有小提琴协作曲《梁祝》将东方古老美丽的爱情故事与西方音乐形式完美融合。 不是死板生硬的照搬照抄而是辩证批判的借鉴吸收;不识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为我所用的博采众长。有的国家不加甄别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遭文化颠覆,有的国家因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而迈向民族文化新高度。文化之流由过去流向未来,由历史淌进现实,它既需海纳百川奔涌向前,也需要正本清源保持纯净不被浊流所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纽约街头的春节灯笼与中国平安夜的圣诞树与祝福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牡丹”以其绰约风姿展示着底蕴与气质,“郁金香”凭借独特魅力奉送这异域芬芳。郁金香会向牡丹寻一片肥沃土壤,牡丹亦会向牡丹借一些沁人清香,如此优雅共存。

只恐夜深花睡去

阴阳舛错,天时否泰,人事盈冲,变故在于须臾。曾几何时,不见他清明寄柳浸露水,却看那万圣糖果南瓜车;早遗忘重阳茱萸润黄雄,犹记得圣诞松柏燃灯火„„那涌动在中国人骨髓里的千年风雅,怕是要海棠般沉沉睡去了吧。只恐夜深花睡去,能否容我燃一支灼灼烛火,看那华夏的文明之花尚未沉眠?

花朵欲睡是必然的,勇于用西方之鸟啼把花的耳朵叫醒方能使败叶散去,新芽长出。西方思潮刺激着封建堡垒,两股势力冲突搏斗,张罗起了近代几百年的黑暗。民族危亡,娇艳馥郁的华夏文明之花时刻都有被西方铁锹移根易植的危险。当19世纪第一声炮向轰开国门,醉生梦死的国人惊醒,欧美文明的浓墨重彩渗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美学。我们开始知道日月盈亏与天狗无关,银河潺潺却只是崎岖顽陋石头,国人是愚昧无知的,科技与文明似乎变成了西方特有的璀璨名词。不会有人再想幻想中秋蟾宫,女娥月桂,但又有人会相信白髯老人、雪橇麋鹿。

打开潘多拉魔盒,伤传统文化流失之可悲。鲁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就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传统文化的丧失,是一场浩瀚长河中悲戚散漫的踽踽独行,是一个民族被拔了根、飘飞蓬转的悲哀。传统的节日、工艺是历史的产物,纠缠着朝代的气息,如同时光肌体上剥离下的碎片,指引着精神上的寻根之旅。中华文化五千载的沉淀,研磨在时间香醇的墨汁中,派生滋长,轮转不已。抛弃了我们自己的精神长旗,怎么还会有勇气来骄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就像无依无靠的孤儿,终究是畏缩胆怯,可怜可悲的。 然堵塞文化流水的闸门,又畏故步自封之可怕。清朝妄自尊大的惨痛教训尚未忘记,流水不腐的警世喻言还历历在心。文化就像人的骨髓,没有源源的新鲜血液不断补给,再强大彪悍的文化巨人也会患上懦弱的白血病,一病不起。因畏惧外来文化涌入而生成固执不变的哀伤,只会使自己的耳目在闭塞的空气中腐臭溃烂。当外来巨人挥枪闯入,自己唯有虚弱地投降倒地,效仿清王朝高举耻辱的白旗,徒有一架松弛

3 的血骨。 只恐夜深花睡去,终叹文化之花博采众长之可贵。梅之五瓣,兰之孕馥,菊之含丛,芍药之富艳,芙蕖之灿烁,形同翠姝,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实共芳也。百年巨匠徐悲鸿曾啸马苍鸣:“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何止绘画,诸凡事物不都是如此?

凌晨三点,看海棠花未眠,不再担心夜深花睡去。愿我华夏灿烂的文明之花,沐浴着世界雨露之滋养,朝自己的方向傲然绽放!

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看远处,两军对垒,锣鼓喧天;近观之,击鼓进军,短兵相接。针尖对上了麦芒,兵戈扎进了胸膛,敌军冲进了营房筑成了一条文化的长廊。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能否重修秦晋,抑或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传统文化而鸣?从韩愈的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到宋明理学的桎梏,再到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终至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传统文化不禁被现代人所慢慢遗弃。看那北京的象征四合院,占地不利规划,拆了;看那各地“固若金汤”的护城墙,堵车,拆了;看那制约人们生产发展的习俗,碍事,弃了。传统文化不断遭受现代化的挑战,同时也遭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蚕食,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存在感也越来越弱。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西方文化。享乐,消费,简约无拘束,成为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及节日的优势因素。丧钟铛铛的敲着,传统文化要绝种无后了么?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价值观念,圣诞节、情人节、光棍节成了年轻人狂欢的盛筵。春节不放炮了,圣诞节的树却屹立着;七夕不乞巧了,二月十四日的巧克力抢购一空;双十一本就不是什么节日,却硬让电商搞成了购物的伊甸园。一味地投机倒把,牵强附会,只是让商家赚的盆满钵盈,却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德谟克利特说过:“文化是民族的化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那将是“危亡之渐”了。所以近些日来一些学者要求更严格的审核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影视作品,许多美剧下架,《死侍》等电影审批遥遥无期。学者们建议要构建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环境,大力抵制西方文化进入。西方外来文化要望洋兴叹了么?

丧钟铛铛地敲着,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固然各自需要“洗耳净听”:传统要固本,外来要增色;既不能做无根之花,随风飘散;又不能做坚固金汤,恣意抵制。如此,方能和而不同,方能战无不胜,方能无往而不克!可丧钟还在继续响着,它还在为谁而鸣呢?当然是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中西文化交流会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打着这个旗号搞文化渗透,企图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进而搞资本主义颠覆。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德说过:“占领一个国家先要抹杀它的文化”。只有中西文化协调发展,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我国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习主席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文化之树长青不是一味遗忘,一味遗忘只会蛀虫自蚀;不是一概吸收,一概吸收只会无根无本;不是全盘抵制,全盘抵制只会固步自封;更不是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只会遭人唾弃。

丧钟铛铛又响起,古老悠远而宁静,穿过无边的天际,听,那文化之林的每棵树都在倾耳聆听„„

旧枝长新芽

传统文化宛如一树,立于世已不知不觉几千余年。虽根基牢固,深深扎入饱含华夏民族奋斗血汗的泥土中,可想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历久弥新并非易事。这树的茂盛繁密,得靠我们对旧枝无微不至的呵护,方能在来年长出生命勃勃的新芽。

4 既然不是砍掉原有枝干,另辟一天地,便定是不能数典忘祖。想要使文化焕发生机,岂能丢弃优秀传统文化?更何况是拥有着祖辈智慧结晶的已然粗壮的树,需要的是我们新一代的细心照料。古有孔子老年整理文化典籍,今有沈从文不辞辛劳研究记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更有四川自贡县的龚家人代代相传制扇手艺。传统固然不能完全丢弃,挑出可塑的枝干,加以延续和培育岂非明智之举?

可并非要的仅是光秃的枝,树的繁盛显然也需要浓密的叶。芽是新出的芽,这便给老树注入全新的生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创新,需要在时代的车床上得到改造,需要适当的产业化去推广。为什么元宵、端午、中秋仍被看重,而重阳、清明却少有人问津?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即是前者的饮食文化被大众接受得更广泛。而这种饮食文化早已不全是从前的那套,样样有了新吃法,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和需求,此足以见芽的重要。不能说当今人们忘了传统,只是环境在变,原有的东西若不变,谁还愿囿于繁琐无益的老规矩里?龚扇看似仍保持自己的韵味,仍仅靠一双巧手,可伴随着龚家人生活的清贫,谁敢保证龚扇的将来?与其使它被历史的长河、时代的灰尘湮没,不如推广到市场,被更多的人了解,从而引起人们对其保护问题的重视。

当然,芽不能乱长。倘若开错了枝,百害而无一益,只会将整棵树都搞得乌烟瘴气、不伦不类的。龚扇面对着产业化,并不是要全全退步。坚持该坚持的,不然哪里还是中华文明深处的那把扇?要避免为了产业化的产业化,一旦产业化过度,芽叶滥长,势必影响原有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 世界文化大森林中,华夏文明的树仍在生长。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均不是明智之举。唯有旧枝长新芽,传承中创新并结合时代需求,方能世世不败。

传统之凤,旧承新用

民族的岁月苍莽中,碧日月下,传统文化经过千年尘埃,巍然屹立,凝聚了一个民族的魂与神,那是大漠驼铃中的茶叶丝绸,是江南烟雨中的油纸折伞,是京剧粉墨里的唱念做打,是国画丹青里的山水墨色,它曾如凤凰般绚丽多彩,辉煌流传,但如今却暗淡生尘,似乎只能以声嘶力竭的中遗来弘扬保护,只能以记忆凋零的辛酸来唤起记忆。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血脉里的责任,精神中的延绵。

一个民族传承它的传统文化,就像凤凰爱惜自己华丽的羽毛。秦皇焚书坑儒,万千传统古籍毁之一旦;今人漠视传统,浮华现代社会面目苍白。民族文化是人们灵魂故乡的最后一层阶梯,现任留下的传统技艺是吾辈引以为傲的无尽之藏。不敢想象没有传统底蕴的社会何等苍白无力,不敢想象没有民族传承的国人怎样目色茫然。传承二字,既沉重又平常,他是民族建筑的保护修缮,他是传统技艺的重焕光彩,更是每个国人心中的千丝眷恋,万分尊重。 然而盲目一成不变的继承只是自取灭亡,只能是凤凰衔着古老的星光,远离尘世,渐行渐远。美洲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瞩目的文明,而几百年后的今天,当街头的印第安人制作着传统工艺时,竟是一模一样的步骤,原封不动的保留。复制不是传承,于是当他们固步自封于现代社会,其传统技艺以不合于时,当他们因循守旧在繁华都市,茂密丛林中的民族正一点点凋零,要传承,更要在创新发展中传承。 创新是给从历史尘流中飞来的凤凰披上精丽的新羽,发展是让深眷民族传统的凤凰振翼翱翔于时代深远浩大的碧空。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让其融入时代,更好发展。像建国后的京剧改革,就没有很好的保留传统的特色,而是操之过急的删改,添新,虽改了形式添了内容,但结局只是众多名剧无处可唱,大量的人落魄困窘。只有合理扬弃,传其魂,改其形才是可行之法。如中国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以荧屏形式唤起“国学”热潮;唐三彩巧妙融入市场,创新的将其工艺做成表盘,瓷砖弘扬传统等。 当人们传承文化,民族的凤凰不在蒙尘落寞;当人们推陈出新,清风煦日中,悠远凤鸣正托起民族的曙光。

文化中的诗与泥 诗,远方,吾所爱也;泥土,屋舍,亦吾所需也;二者可以得兼,诗与泥并重也。——题记

穷困潦倒的诗人总爱歌颂民主的到来,山路负荷的驮夫时时喟叹人生的艰辛,文化中的诗与泥总也渴望着彼此融合。在传统文化面临的重重机遇与挑战下,文化势必以新的姿态,兼顾理想与现实地走下去。

5 莫让那泥土埋没了一片芬芳的诗意:一旦将精神层面的灵感沉溺在金钱与物质中,文化即跌入泛滥与扭曲。民谣,本是小众音乐,供那些或漂泊,或生活平淡的独立音乐人享用与流传。如今因《南山南》的出现而逐渐披上商业外衣的民谣,失去了当初的纯粹与干净,随着KTV 里人们放声高歌用的话筒遍布中国每个角落,随着文化包装而幻化为唱片出售到一些不懂欣赏的人手中。于是,再也找不到第一次听《走马》的空灵心境,再也不会为《孤岛》而低声叹息,只因那份诗意被泥点斑斑泼洒。 莫让那诗意悬挂为泥土之上的空中楼阁:一旦将物质隔离在精神之外,势必导致文化的退场。龚扇作为中华传统的承载物,工艺费时、产量少,致使其出售销路打不开。雪上加霜的是它的传人拒绝合作生产,错过了一次使文化升级的契机。表面上看龚扇摆脱了被卷入经济巨涡的命运,可又有谁能保证五十年后它将继续在家乡的土地上存活?白居易有言:“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宫。”传统文化的“隐与仕”也大抵如此,退隐山林中,恐怕就要印证“丘樊太冷落”的绝迹与失传。 开一朵扎根在泥土中的素花,长一片裹着泥土清香的绿叶。文化需要泥土孕育的粮食来充饥,更需要诗意的远方来企盼。有“《奔马图》之最”称号的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将素描和油画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作品成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而味一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还有那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文化的畸形,是被时代遗弃的怪胎。 哪能仅当一枝文化的白莲花,假惺惺地孤芳自赏?哪能仅守护田里的五谷,狼吞虎咽地充饥肠辘辘?惟愿文化携着诗和泥土,带着远方的呼唤声声,和着身下的脚步嗒嗒。

铁骨铮铮心中扇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手留一把扇,心留铁骨铮铮情。龚姓三代人,龚扇芳华流:一百多年的坚持,也许他们生活清苦,但他们心中富足,让龚扇在中华文化的卷扇上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虽说龚氏家族的做法让人敬佩,却又不得不让人反思,怎样才能找到连接坚守传统与改变创新的合适的台阶? 坚守传统文化,心朝国家,身向天下。流沙河有言:“爱国是爱你的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爱你的文化。”新中国建成后,北京旧城改造,扒了这些毁了这些,梁思成先生为保护传统古建筑文化奔走呼号,梁思成先生的泪水,流得决绝,流得干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人往。”这样痛苦的感慨,又有几人为其伤神?沈从文坚守传统文化,文革十年成就《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流沙河成就《白鱼解字》文字侦探;余秋雨千年一叹作《文化苦旅》。坚守传统文化,凤鸣曲调,琼楼玉宇和柳青,月度银墙里,守一方银华,护一国安平。 但是,坚守传统文化,也需要有改变,有创新,有活力。林徽因有言:“真正的宁静并非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要护得传统文化远离尘世纷争,也是要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修建城墙,像内流河一样永远流不出归属地。仓央嘉措诗云:“野马跑到山上,可用绳索捉住,情人一旦变心,神力也捉拿不住。”那么对于传统文化,恐怕是利用或使用传统文化的人一旦变心,神力也再捉拿不住传统精髓。《后汉书》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那这传统文化品出什么味来,也是要看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如何弄影画堂,卷帘罗裳了。因此,龚扇不怕创新,不怕进入市场,让更多人知晓,而是怕市场度它太重,有了创新,却失了精髓与芝兰之香。 学会改变,不是无底线模仿,而是有度的借鉴与发扬。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样谈:西洋文化,若有精华,即要拿;传统道德,若能利世,亦要拿。在传统文化上,无论民族节日还是文化遗产,学会“拿来”,学会“舍弃”,各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流传古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才能得以保持。 手中千金扇,心中铁骨情。护住传统文化之精髓,予其些许创新与时代色彩,让传统文化真正地发扬光大,我们义不容辞。

6 青藤不败,文化长青 浓绿的常青滕在高大的墙壁上蜿蜒前行,从未停歇。这正如文化在浩瀚银河中奔流不息,永不停止。而此刻的龚姓家族面临着尴尬的两难境地。是选择坚守自己的独特的手工技巧,还是选择融入奔腾的市场洪流,作为滚滚商业大潮中的一员?像龚扇这样文化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 正是有了茎的支撑,青滕上的绿叶才能不断前进,郁郁葱葱。同样,文化之所以历久弥香,也正缘于它其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端午节饱含着人们对屈原的敬意,古歌传达着作者的情感,老北京的四合院象征着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各成一家的书法又蕴含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而龚扇,薄如蝉翼,美如绢布之中也彰显了龚氏家族的“家族精神”,它也被深深烙印上中华文化的印迹。这种内涵对文化的重要比茎对青滕的重要或许要再重上几分,所以,坚守文化底蕴,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一种不忘本质朴纯粹的精神。

然而,像龚扇这样的技艺在让人拍手称赞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为它捏了一把汗。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缺乏市场不仅让龚氏家族难以度日,更让这门手艺承受着失传的危险。那么,选择商业化?选择市场化?诚然,这不失为一种向全世界推广的好方法。正如常青滕越长越高,若只有茎的支撑却没有新的营养注入,那它迟早会香消玉损,藤去楼空。那么,选择猛灌肥料?不可,凡事过犹不及。浩浩荡荡的流水线生产,虽可坐拥万贯,可世人再也寻觅不到龚扇背后的情感。文化被利益化,就会失去其原有的色泽,再美的青滕,也只是假的,空有视觉之美却再无情感可言。

是坚守,还是改变?杨丽萍告诉了我们答案。2012年的春晚《雀之恋》的演绎,震撼了观众。专注于传统云南风情的杨丽萍选择跳现代舞的王迪当自己的搭挡。她说“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选择传承坚守,同时又改变创新,寻找两者中间的一个平衡点,才是龚扇这类文化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常青滕美,美在它的熠熠生辉,高耸入云。愿文化传承与创新齐飞,让文化美过青滕,源远流长。 愿青藤不败,文化长青。

新雨降来,老树花开 旧雨随春去欲尽,老树无声世寂寥。而今会逢新雨来,旧日繁花次第开。——题记 这棵老树不知站在这里多久了,他曾在无数个流风泻雨的夜晚挣扎着拼命喘息。岁月猖狂,如抽丝般将缕缕生机从他身上剥离。他依旧那样美,可一些珍贵的花朵却已零落成泥碾作尘,连香气也不再如故了。文化之树,技艺之花,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拾起那些掉落的花吧!它们虽然辉煌不再,可芳香依旧逼人,它们应得重现当年风光。平仄咿呀,一步千里,一刻千年。那一声或婉转或雄厚的唱腔里,有多少绕梁不散的韵味?笔墨丹青,浓墨重彩,清逸淡雅,那一笔或细谨或洒脱的晕染中,有多少山月不知的心事?起弦风雅,弦弦掩抑,声声相思,那一段或昂扬或沉郁的琴音外,有多少聊赠流水的往事?它们都是那棵老树掉落的花!唐卡、刻金、制琴、造剑、炮药„„这一朵朵或已零落成泥或正奄奄一息的花朵,就像老树含着眼泪的无声控诉,我们欠他太多太多。拾起它们吧!那些掉落的花朵中有值得我们品味的过往;有值得我们尊敬的匠心;有值得我们铭记的五千年历史。“传承”二字的份量,是历史中积累的厚重,我们又怎能轻易抹去它的痕迹? 用新鲜的雨露滋养它的根吧!当创新之甘露邂逅传统文化之老树,他又将迸发出怎样的生命力!记得那个红遍了中国大地的萌妹子“梦娃”吗?天津泥人张的传统手艺融合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梦”精神,让古老的技艺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时代精神的形象代言。当皮影戏遇上影视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让许多海外同胞燃起了对这古老技艺的兴趣。旧日时光如飞逝般一去不返,可经过时光沉淀下来的东西,“历久弥新”是最合适它的词语。用新鲜雨露去滋养这老树的根吧,看他还你一树花开。 当然,老树上不仅有繁花,还有害虫。拾起花朵的同时,别忘除去害虫,让这传承千年的风景更醉人。 这棵老树站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发新芽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仰望者欣慰的笑容。一阵新雨随春天到来,老树开花了,把世界染成琉璃白。

7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文化是母亲之河所孕育的一汪蓝意,守望她典雅的身影醉倒了众生;文化是时代之潮所生发的一抹碧色,创新更添其娇俏生机。文化,往往既需要积蓄历史如蓝的深厚,又承载着时代点翠的恩泽,蓝碧交融而成青,青出于蓝胜于蓝。 文化如蓝,气韵悠长,是非小蛮樊素之辈可比的大家颜色。素坯勾勒出青花的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红铜胚上画兰花,恰似点翠溢光华:一曰青花瓷,经过千年的淬炼,漂洋过海,成为中国的名片,于时光匆忙脚步中更见其端庄可贵。一曰景泰蓝,百年坚持纯手工掐丝,新醅一壶十年酒,万国博览惊四座,甚至外国使节都曾想偷去这门手艺。传统文化往往是经得住时间打磨、甄选的,是这个民族的强心剂、定心丸。若一味置她于不顾,美人迟暮,再无明春。浮云柳絮无根蒂,我们又怎能因贪图一时视听新奇之娱而数典忘祖?民族的血脉于何处何物传承? 文化如碧,生机勃勃,多了一分创新与进步便多了一份轻盈与活力。蜀中龚扇对创新的退避使其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是时候让传统长河注入时代元素了,蓝过于沉郁,是时候点染其不断壮大了。于是才有了舍竹简换宣纸的智慧,于是才有了文化传播的多种手段和途径,于是才有了文化长河从一弯平静的蓝色泻湖逐渐蜕变为一脉浩浩汤汤的大江大河,卷起千堆雪。在守住传统精髓下革故鼎新,在时代步伐中与时俱进,式微之痛才可避免,文化之美才可历久弥新。 文化最美好的模样是青之颜色,蓝与碧相融,她嫣然一笑,含苞待放,昭示着继承与创新融合的秘而不宣的真谛。光影交错,水墨与油彩相谐。徐悲鸿中西合璧,万马齐喑,铸一代画师之精魂;京剧古韵新唱,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故纸填新词,新章续旧墨,从不曾有一种文化可只守旧或只革新而日益繁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粹于碧而秀于碧。只有有破有立,传承与创新兼容,文化方可骨肉丰盈,落落大方。 蓝,是线装书的封面,古韵悠悠。碧,是如酥草色,让人耳目一新。青既无蓝过盛造成的顽固迂腐,又摒弃碧色流于物质的俗气。我们也应该让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看文化颜色倾城倾国,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你我了然。

片段式感想:

传统节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向往。可还记得《边城》中端午的欢欣热烈?善良淳朴的湘西人们,别开生面的划舟,逮鸭子,整个茶峒小镇充满了浓烈的淳朴热闹,闭上眼,一帧帧画面不禁令心绪难平。我们是否因为走得太快,丢失了最初的情怀?错失了翠翠那双明亮的双眸,错过了额对面山头傩送二老动人的情歌,错失了大老那颗淳朴的真心?边城的故事,随那只渡船轻轻摇晃,当你毫无留恋转身离去便已消失天际,而它,却注定拥有一份天长地久,为何不驻留?将这份淡淡又温馨的怀念、情怀收纳于心,伴你走过漫漫长途,始终温暖如香。

犹记得梁思成先生的泪水,北京旧城改造,大刀阔斧,击碎他心中最美的城市梦。他奔走呼号,渴望留住这些古人的智慧辅以现代建筑知识,使这种魅力情怀得以延续。但终究敌不过现代化滚滚而来的车轮,将一切压得粉碎。从未有一人为了一座城这样刻骨铭心地坚守,也从未有一座城因一个人的坚守终究势单力薄而面目全非。梁思成先生追逐的美丽情怀,正是现代人极度匮乏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人纷纷攘攘,却终究失去了美丽情怀,何其可悲!何其可叹!北京城新建的“假古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需要一颗赤子般的滚烫的心。这颗心不仅让沈从文先生完成《中国传统服饰演变历程》;让流沙河安心成为一名《白鱼解字》的文字侦探,记录下汉字的发展脉络;更让余秋雨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写下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化苦旅》!

节日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我们与祖先灵魂的交融与慰藉。节日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我们与祖先灵

8 魂的交融与慰藉。端午,屈原在汨罗江畔发出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凌云壮志;乞巧,少女们在深闺中悄声吟咏“愿随月华流照君”的玲珑心思;寒食,诗人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爱国情怀。传统节日将我们与古人的心境连接起来,更能好好理解和感悟。不管“江月何年初照人”,只管江月现在依旧跌过枝头,将文化精神播种在人们心中。而这,就正式我们所需要的节日。能伴李白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能同屈原贞烈兴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清高傲骨。

林清玄曾说:“站在传统的长河中,人的心灵才会澄明。”当我们吃着粽子,却忘了屈原汨罗江边的声声叹息,忘了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当我们包着饺子,却忘了游子月下的阵阵思念,忘了珍惜家人的团聚。唯有时时记起,嫦娥的舍弃,祖先的祭灵,节日的意义,方才显现。

可如今中西碰撞,古今汇流,究竟要过哪种节?需明辨其实质,方能选择。

鲁迅对此早有见解。当近代中国面临文化危机,他犀利提出“拿来主义”。西洋文化,若有精华,即要拿;传统道德,若能利世,亦要拿。勿被那“媚外”、“封闭”、“固守”的帽子恐吓,要敢于运用理性,看清本质,再做取舍。

好题共赏

撑篙传统,漾波当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

剪得“节日”入卷来

传统佳节的哭诉

带上根,走出去

屏诚于心,永不言忘

延续传统之精魄,

铸造华夏之辉煌

亵渎还是救赎

还传统一片天空

立于传统之长河

捂热传统文化

被遗忘传统文化的明珠


相关作文

  • 话题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作文作文1500字
  • 话题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作文一:中国传统文化--剪纸(461字) 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我次就只 ...

  • 不言而喻(100字)作文作文13500字
  • 精选作文:不言而喻(100字) 作文 两颗心漫步在 无人的街头 有些话想说 却又说不出口 时间凝固了 卑微的呼吸 寒风定格了 悄然的话语 两颗心就这样 沿着街一直走 (作者:筠连县第二个校园小记者站筠连镇古楼小学校园小记者站校园小记者张永琴指导教师:蒋蜀均)初二:张永琴 篇一:作文论文 浅谈教学生从 ...

  • 传统文化作文作文4100字
  • 篇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备课>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备课 习作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生活中传统文化知识.2.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博大精深.3. 倾听.表达.领悟交际,从而达到听得认真,说得顺口,品出味道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合 ...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作文500字
  • 小编导语: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有趣,更多关于小学三年级单元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你到大街 ...

  • 成都三诊作文作文700字
  • [试题分析] 1.从命题形式上看,本次考试仍然是材料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目开放性较大,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此次作文命题,也体现了命题者对今年高考作文的大胆预测,这对后期作文冲刺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材料要求考生就汉字"手写"与"打字"谈自己 ...

  • 高考文化作文2作文17300字
  • 第二讲 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 的文化,看黄昏,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 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 ...

  • 高二作文分析作文1100字
  • 作文分析之我见 该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释"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阐释"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统传承方式"是"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点拨考生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层思考:第三句为 ...

  • 2016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作文0字
  • 2016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 新东方在线 甄丽鹤 2016高考于今天拉开序幕,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进行了深度评析.以下是新东方在线高考语文名师甄丽鹤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 在正式解析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之前,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命题规则,北京的命题规则是全国唯一一个作为二选一的地区, ...

  • 201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分析作文4300字
  • 成人世界的傲慢--201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深度分析 作文题: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 ...

  • 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 [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转载),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我爱祖国,我爱党, 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太阳终于探出了半个头,那么大,那么红,接着像被谁推了一下,猛地跳了出来,变成了纯金色,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