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作文14800字

初一作文

2 捅马蜂窝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

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

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

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本文内容浅近,

思路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

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

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

性。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4. 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

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先让学

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

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

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

法。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力图围绕学生 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静读默思、解疑悟情的过程中实现这个对话过程,产生不伤害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重点)

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

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难点) 课前准备:

师:1. 查找有关马蜂的知识。

2. 多媒体课件。

生:1、上网搜集并了解有关马蜂的知识及图片;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

2、熟读课文(3遍);预习生字词;概括本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马蜂。(7—10分钟)

(一)交流课前搜集资料,说说对马蜂的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收集材料的能力为了使久居城市的学生了解这种虽不起眼却很

厉害的小昆虫——马蜂,要求学生在上课以前就搜集相关的资料。

(二)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课件出示关于马蜂的介绍资料。 预设:“捅马蜂窝”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为“惹祸,捅漏子”。

(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冯冀才的童年生活,和他一起体会“捅马蜂窝”。 预设:简介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代表作《雕花烟斗》

《神鞭》《珍珠鸟》„„)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预设:条件允许可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10—12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检查预习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

文读通、读顺。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文打好基础。

(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同时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相机正音。 预设:多音字“薄”“ 系”

(三)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四)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

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

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五)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5—20分钟)

(一)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

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快速默读的要求,培养学生默读能力 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二)师生交流。

预设:

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交流(课件出

示)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

了。

第二部分(10-19自然段):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

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节

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各2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1事件(1-9)

2.捅马蜂窝 2思考(10-19) (冯骥才 ) 3启示(20-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重点)

2.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难点) 课前准备:

充分阅读文本,体会作者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

词语。

一、回忆内容 巩固认知。(1—2分钟) 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5—6分钟)

(一)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由读文,画出描写

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写批注。

(二)指名读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

(三)说一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预设板书:好奇、胆怯、愧疚、期望 预设: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

首先出现的“好奇”。

三、品味词句,深入领悟。

(一)激情朗读,体会“好奇”

1. 课件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读。

2. 马蜂窝是什么样子?读文填空: 这里,( )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

3. 对于这个壮观的马蜂窝,奶奶总为他生气,时常埋怨道——,爷爷却连连摇手,警告

说——,我站在一旁,心里却——。

4. 对于捅马蜂窝这件事,家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找出家人对于捅马蜂窝各自

的态度是怎样的?

预设:●爷爷:捅不得,会蜇死人的。 ●奶奶:生气 请人来捅() ●妹妹:害怕

●我:有趣、渴望、篇二:捅马蜂窝(教案)

2. 捅马蜂窝(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记叙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结合自身体验,正确理解文章主旨。

3.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理解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你童年经历过的什么事使你记忆犹新?(学生交流)

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 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 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一起感受作家冯骥才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 课题“捅马蜂窝”)

二、关于马蜂: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 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三、关于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 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 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 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 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 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 《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 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 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 《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 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 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组内部分段朗读,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 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①文章叙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故事。 .理清文章的脉络 :

第一部分(1-8):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 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结果:“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第二部分(9-19):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 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3.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 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 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情。 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 于反省的特点出于好奇心。

五、作业:1. 写字词。 2.预习。 第二课时

一、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一)学生思考,圈点勾画。

(二)交流探究:

1. 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

园?写爷爷奶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马蜂窝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

用,体会“我”对马蜂窝观察的仔细。)

(1)略显荒芜却又不乏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

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2)奶奶的抱怨是激起“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爷爷的警告则撩拨了“我”的好奇心,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及关

键词语体会,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

(1)“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包裹得这么严实,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

(2)“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

子往小门那边跑。”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

看不见马蜂的个体了,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写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情景。

(3)“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

的战斗机。”

“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了一个比喻“好像一架燃料

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 比喻生动、形象、新奇,写出了马蜂与战斗机的相似点,二

者都有翅膀,都能快速飞行,都有嗡嗡的响声,都能进行凶猛的进攻。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

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那种拼死一 搏、决不后退的气势。

3.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爷爷的讲述让我知道,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蛰“我” 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

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带着一种罪孽感等待马蜂的归来。推动了情节的进一

步发展。

4.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看法?

(1)“我”认为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

出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

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我”敬重它,也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

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2)“我”产生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是“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

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

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

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5.本文围绕捅马蜂窝,“我”的心理和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好奇渴望——胆怯迟疑——浑然不顾——心悸害怕——吃惊、赞叹——懊悔、自责和盼

望马蜂归来的心理流程。

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

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

6.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听了爷爷说的话,了解马蜂的特性:你不惹它,它不蜇你。但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

不惜生命与你拼个一死。 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

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7.“我”通过这个故事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四、走出文本,辨明真理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我”究竟该不该捅马蜂窝?

五、结语: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作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

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

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

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六、作业

1.摘抄优美的词句。

2. 《课堂作业》篇三:捅马蜂窝 教案 5 《捅马蜂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镇北小学:贾玉涵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 精读起因部分,探究“我”捅马蜂窝的起因 教学重、难点

1. 简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通过品读起因部分,探究“我”捅马蜂窝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马蜂,揭题引新。

1.板书“马蜂”,齐读后交流: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个词语时,你会立刻想到什么?

2.揭题引新:有一个小男孩却用竹竿捅掉了一个马蜂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童年生活,走进《捅马蜂窝》这个故事来看个明白吧。(补充板书课

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初读提示”,生初读自学。

(1) 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读给同桌听两遍,并互相提醒:哪 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生充分自读,师巡视指导。 3初读自学展示、汇报。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巩固。

纠缠 接绑 捣毁 疙瘩 痊愈 复仇 粘上去 一刹那 沉甸甸 惊魂稍定

(2)提示学生:“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 chén diān diān 。“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反馈交流:(出示提示)本文按照 的顺序,主要记叙了 (谁)(主要事件)而 4小结: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随即板

书:起因 经过 结果)

三、精读对话、了解起因

1、导语过渡,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默读1~5段,画出具体描写马蜂和蜂窝的语句。

(2)思考:你所画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3)反复读爷爷奶奶的对话,思考:“我”为什么会有了捅马蜂 窝的想法?

2、学生自学思考,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重点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 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 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大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

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小结捅马蜂窝的原因,随机板书:好奇

四、课堂总结、检测,推荐作业

1.小结: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捅马蜂窝很可 怕,搞不好会蜇死人的。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我”的情感

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

2. 作业推荐:

①. 按要求写词语、句子。 a 沉甸甸 :

b 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两句。 ②. 给下面的字注音。 倒( )垂 一刹 ( )那 沉甸甸( ) 差( )点儿 粘( )

上去

③. 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 ④. 摘抄文中描写精彩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起因 好奇

5.捅马蜂窝 经过 结果

认识篇四: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昊天学校 方芳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31 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 è”,不要读成“qu è” ;“嬉”字读“x ī”,不要读 成“x ǐ”;“慌”字不要多一点。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插( ) 尸( ) 拖( ) 胶( ) 播( ) 户( ) 托( ) 郊(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4、评价朗读情况。

三、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 小结:“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的情感。

2、 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

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 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 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 课件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当 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

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

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

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 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

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

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

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

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 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

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

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 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 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31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篇五:2《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2《捅马蜂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

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动词的用法。

2.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独特的感悟。 3.揣摩课文的表达特

点,学习记叙童年趣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在读文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2.从读文中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自主领悟写作方法,并且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2 捅马蜂窝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

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

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

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本文内容浅近,

思路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

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

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

性。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4. 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

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先让学

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

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

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

法。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力图围绕学生 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静读默思、解疑悟情的过程中实现这个对话过程,产生不伤害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重点)

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

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难点) 课前准备:

师:1. 查找有关马蜂的知识。

2. 多媒体课件。

生:1、上网搜集并了解有关马蜂的知识及图片;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

2、熟读课文(3遍);预习生字词;概括本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马蜂。(7—10分钟)

(一)交流课前搜集资料,说说对马蜂的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收集材料的能力为了使久居城市的学生了解这种虽不起眼却很

厉害的小昆虫——马蜂,要求学生在上课以前就搜集相关的资料。

(二)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课件出示关于马蜂的介绍资料。 预设:“捅马蜂窝”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为“惹祸,捅漏子”。

(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冯冀才的童年生活,和他一起体会“捅马蜂窝”。 预设:简介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代表作《雕花烟斗》

《神鞭》《珍珠鸟》„„)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预设:条件允许可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10—12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检查预习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

文读通、读顺。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文打好基础。

(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同时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相机正音。 预设:多音字“薄”“ 系”

(三)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四)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

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

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五)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5—20分钟)

(一)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

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快速默读的要求,培养学生默读能力 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二)师生交流。

预设:

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交流(课件出

示)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

了。

第二部分(10-19自然段):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

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节

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各2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1事件(1-9)

2.捅马蜂窝 2思考(10-19) (冯骥才 ) 3启示(20-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重点)

2.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难点) 课前准备:

充分阅读文本,体会作者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

词语。

一、回忆内容 巩固认知。(1—2分钟) 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5—6分钟)

(一)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由读文,画出描写

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写批注。

(二)指名读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

(三)说一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预设板书:好奇、胆怯、愧疚、期望 预设: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

首先出现的“好奇”。

三、品味词句,深入领悟。

(一)激情朗读,体会“好奇”

1. 课件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读。

2. 马蜂窝是什么样子?读文填空: 这里,( )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

3. 对于这个壮观的马蜂窝,奶奶总为他生气,时常埋怨道——,爷爷却连连摇手,警告

说——,我站在一旁,心里却——。

4. 对于捅马蜂窝这件事,家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找出家人对于捅马蜂窝各自

的态度是怎样的?

预设:●爷爷:捅不得,会蜇死人的。 ●奶奶:生气 请人来捅() ●妹妹:害怕

●我:有趣、渴望、篇二:捅马蜂窝(教案)

2. 捅马蜂窝(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记叙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结合自身体验,正确理解文章主旨。

3.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理解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你童年经历过的什么事使你记忆犹新?(学生交流)

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 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 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一起感受作家冯骥才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 课题“捅马蜂窝”)

二、关于马蜂: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 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三、关于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 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 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 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 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 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 《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 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 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 《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 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 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组内部分段朗读,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 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①文章叙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故事。 .理清文章的脉络 :

第一部分(1-8):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 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结果:“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第二部分(9-19):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 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3.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 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 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情。 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 于反省的特点出于好奇心。

五、作业:1. 写字词。 2.预习。 第二课时

一、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一)学生思考,圈点勾画。

(二)交流探究:

1. 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

园?写爷爷奶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马蜂窝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

用,体会“我”对马蜂窝观察的仔细。)

(1)略显荒芜却又不乏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

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2)奶奶的抱怨是激起“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爷爷的警告则撩拨了“我”的好奇心,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及关

键词语体会,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

(1)“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包裹得这么严实,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

(2)“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

子往小门那边跑。”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

看不见马蜂的个体了,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写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情景。

(3)“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

的战斗机。”

“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了一个比喻“好像一架燃料

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 比喻生动、形象、新奇,写出了马蜂与战斗机的相似点,二

者都有翅膀,都能快速飞行,都有嗡嗡的响声,都能进行凶猛的进攻。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

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那种拼死一 搏、决不后退的气势。

3.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爷爷的讲述让我知道,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蛰“我” 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

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带着一种罪孽感等待马蜂的归来。推动了情节的进一

步发展。

4.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看法?

(1)“我”认为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

出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

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我”敬重它,也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

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2)“我”产生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是“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

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

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

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5.本文围绕捅马蜂窝,“我”的心理和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好奇渴望——胆怯迟疑——浑然不顾——心悸害怕——吃惊、赞叹——懊悔、自责和盼

望马蜂归来的心理流程。

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

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

6.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听了爷爷说的话,了解马蜂的特性:你不惹它,它不蜇你。但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

不惜生命与你拼个一死。 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

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7.“我”通过这个故事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四、走出文本,辨明真理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我”究竟该不该捅马蜂窝?

五、结语: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作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

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

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

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六、作业

1.摘抄优美的词句。

2. 《课堂作业》篇三:捅马蜂窝 教案 5 《捅马蜂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镇北小学:贾玉涵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 精读起因部分,探究“我”捅马蜂窝的起因 教学重、难点

1. 简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通过品读起因部分,探究“我”捅马蜂窝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马蜂,揭题引新。

1.板书“马蜂”,齐读后交流: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个词语时,你会立刻想到什么?

2.揭题引新:有一个小男孩却用竹竿捅掉了一个马蜂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童年生活,走进《捅马蜂窝》这个故事来看个明白吧。(补充板书课

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初读提示”,生初读自学。

(1) 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读给同桌听两遍,并互相提醒:哪 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生充分自读,师巡视指导。 3初读自学展示、汇报。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巩固。

纠缠 接绑 捣毁 疙瘩 痊愈 复仇 粘上去 一刹那 沉甸甸 惊魂稍定

(2)提示学生:“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 chén diān diān 。“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反馈交流:(出示提示)本文按照 的顺序,主要记叙了 (谁)(主要事件)而 4小结: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随即板

书:起因 经过 结果)

三、精读对话、了解起因

1、导语过渡,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默读1~5段,画出具体描写马蜂和蜂窝的语句。

(2)思考:你所画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3)反复读爷爷奶奶的对话,思考:“我”为什么会有了捅马蜂 窝的想法?

2、学生自学思考,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重点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 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 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大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

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小结捅马蜂窝的原因,随机板书:好奇

四、课堂总结、检测,推荐作业

1.小结: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捅马蜂窝很可 怕,搞不好会蜇死人的。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我”的情感

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

2. 作业推荐:

①. 按要求写词语、句子。 a 沉甸甸 :

b 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两句。 ②. 给下面的字注音。 倒( )垂 一刹 ( )那 沉甸甸( ) 差( )点儿 粘( )

上去

③. 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 ④. 摘抄文中描写精彩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起因 好奇

5.捅马蜂窝 经过 结果

认识篇四: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昊天学校 方芳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31 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 è”,不要读成“qu è” ;“嬉”字读“x ī”,不要读 成“x ǐ”;“慌”字不要多一点。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插( ) 尸( ) 拖( ) 胶( ) 播( ) 户( ) 托( ) 郊(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4、评价朗读情况。

三、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 小结:“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的情感。

2、 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

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 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 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 课件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当 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

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

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

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 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

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

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

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

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 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

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

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 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 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31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篇五:2《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2《捅马蜂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

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动词的用法。

2.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独特的感悟。 3.揣摩课文的表达特

点,学习记叙童年趣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在读文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2.从读文中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自主领悟写作方法,并且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相关作文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之二作文1700字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重 ...

  • 2捅马蜂窝作文2500字
  • <捅马蜂窝>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谋篇立意 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使"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 ...

  • 捅马蜂窝 说课稿作文2500字
  • 一.教材分析 ㈠谋篇立意 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使"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 ...

  •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作文2500字
  •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初次接触初中教材.初中学生."六加一"课堂模式,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蹩脚的,在磕磕碰碰中,一周的课总算是结束了.新的一周即将到来,我得做好总结反思,以期下次的蜕变与进步.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捅马蜂窝& ...

  • 王淑艳[捅了马蜂窝]教学实录作文1900字
  • 1 "国培计划(2015)"--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研课磨课) 教学实录 课题:<捅了马蜂窝> 学校:胜利中心校 教者:王淑艳 2 5<捅了马蜂窝>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遇事不要逞强好胜,要考 ...

  •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作文500字
  •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看到这么长的文章,不知道该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虽然课文非常口语化,但学生读起来也会有困难.带着这种心情,这种胆怯的思想,我走进了课堂. 为了更好的衔接,我们一起复习了第一课.听着同学们流利的背诵第一课,我的心渐渐放松了, ...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作文0字
  • 池云捅马蜂窝教案作文200字
  • <捅马蜂窝> 教学设计 怀柔区第三中学 执 教:池 云 教学目标: 1.借助分析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2.结合有关语句,揣摩语言的表达效果. 3.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产生"尊重生命,和谐共 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感悟 ...

  • 捅马蜂窝4作文3900字
  •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 理解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