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作文9200字

初三作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赶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其中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文结合,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悟,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 我" 童年时赶海的乐趣,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语言的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悟赶海的乐趣,形成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运用课改新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尊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巧妙运用歌曲、录像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依托文本,启发想象,让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生动再现于学生的脑海,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赶海的乐趣。

[设计思路]

一、读——贯穿始终

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创说情境,激发兴趣。

课始,与学生一起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优美的歌声,舒缓的节奏伴随着波涛拍岸的声音,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兴趣,产生想读,要读的情感。

(二)自读探究,整体感知。

初步接触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探究,知道文讲了“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知道“赶海”就是大海退潮时到海边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等活动。

(三)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自由练读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进行理解和感悟,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头脑,真正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二、说——练在其中

叶圣陶曾说过:“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我设计了第一个说的环节:用一个词说说你对大海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心的感受,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第二个说的环节: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想起的童年趣事是什么?并在课后写下来。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碰发出文本与师生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上节课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赶海的人群……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大海啊故乡》的音乐)

[设计意图: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

还等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一起去赶海,好吗?

[设计意图:用音乐、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品读课文,感受乐趣。

1、在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怎样的事?(板书:趣)赶海“趣”在哪里?请把书轻轻打开,轻声朗读课文,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画出的有趣的地方。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交流一>:摸海星

1、来到沙滩上, 我赶紧脱下鞋子, 光着脚丫, 开始行动。我在海里摸呀摸呀, 摸到什么了? 书上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谁来读读这句话?

(读得好: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

(读得不好: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再试试?)

3、你体会得真好!你再读一遍,让大家跟你学一学。

(生范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4、这么小心地摸,终于摸到了海星? 你的心情如何啊?(很高兴、兴

奋。) 这句话中哪一个字能让我们体会到你的高兴呀?(板书:嘿!)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5、(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6、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有谁想和他比赛读吗?(生赛读)

7、师:我们都把小手拿出来,一起来摸摸这只小海星。齐读。

[设计意图:和谐快乐应该是本堂课的突出特点, 孩子们的欢笑充满整个教室,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欢快地摸起" 海星", 把生活和课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同学们学得趣味盎然! ]

<交流二>:捉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他的手。”

(1)你们能表演出抓螃蟹的乐趣吗?要想表演好,就必须先把这些话多读一读,意思读明白,表演才能更出色。

(2)同桌两人合作,读完以后表演。(教师指导)

师采访小演员: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哦,不能惊动它,所以读的时候也要轻声啊!)被螃蟹夹得疼吗?(疼,我听出来了,你的那声“哎

呦”太有味道了,再给大家示范一下。)以后还抓不抓了?(抓,有趣)下次可要小心哦!

(3)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让我们体会了抓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来让所有的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

(4)生练习读。指名读并评价。

[设计意图:孩子的天性就爱表演,他们有着很好的表现力,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开心地捉螃蟹,在快乐想象中学习,在游戏中感受小作者的乐趣。无需教师精美的语言描述,无需一问一答式的精准解答,学习因乐趣而变得光芒闪烁。演示法除了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还更好的让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孩子们自己反复咀嚼,琢磨后才表现出来的,所以,无形中就牢牢地拴住了他们的心,并且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体,并以主体自居,变“灌我学”为“我要学”。]

<交流三>: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语气词,哪两个呀?(板书:咦,哦)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机会吗? (教师范读)谁来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可以说说好的地方,也可以给我提提意见。

(2)通过观察老师读该句子时神情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语气词的不同含义。

(3)学生练读。

(4)那逗的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交流四>:追浪花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1)你觉得追浪花有趣在哪?

小作者明明知道追不到浪花,却还是要去追,很有趣。

那浪花很美,洁白的,冲到脚上很舒服。

那浪花好像一个人一样会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非常可爱。

(2)哦,那浪花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在逗我玩呢,还舍不得离去,非常有趣。那谁能来读一读?

(3)师小结:是呀!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是多么有趣呀!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追赶浪花的同学站起来读吧!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趣”展开讨论,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成听、说、读、的目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读自己所体会的,做自己喜欢做的,这是课堂最大的精彩。新课程不在强调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而注重在读中感悟、体会,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其中,达到人与物交融,达成与文本的对话。]

3、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同时观察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2)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3)机动:选择其中的一种活动说一说,用上一些语气词。

[设计意图:以读过渡到说,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对解读文本的一个升华。]

4、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 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 但是,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不知不觉,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 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想想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多美的景象啊!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一起来感受大海宁静的美,齐读。

三、总结课文,抒发感情。

是啊,大海是美丽的,赶海是有趣的,在我们即将和大海告别的时候,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

(音乐响起《大海啊,故乡》)千言万语化作一首歌来表达对大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作者最爱唱的歌吧!

[设计意图:优美抒情的音乐,照应了开头,再辅以激情洋溢的语言描述,清晰生动的赶海投影,声情并茂的朗读,震撼人心,回味无穷。]

四、指导练笔,课外延伸。

1.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享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老师小时侯也有过许许多多的趣事,你们想听吗?(给点热烈的掌声呀)。师讲小时候趣事。

2. 你们觉得好玩吗?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各自说不完的开心事,请你们也试着说一说。

重点:正确、流利并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继续练习“要素概括法”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扣“趣”品文,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感受“摸、捏”等动词的精妙和“嘿、咦”等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体会赶海的无穷乐趣。

难点:能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练写生活中其它趣事。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页)

教师:1.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2. 提前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情境导入,识题激趣

(出示大海背景图,播放歌曲《大海呀,故乡》,把学生带入情境)

1.一首优美的歌曲,一段动人的旋律,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喜欢大海吗?简要说说原因,引出课题。

2.师:是的,正如大家所说,当大海退潮后,大海会留下很多宝贝,快看!有奇形怪状的贝壳,五颜六色的海星,神气威武的大虾(师边描述边在黑板上相机贴上浪花、海星、大虾等图片) ……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板书课题)

3.指导朗读课题:带着赶海时的愉快心情朗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知趣

1.出示词串,自由练读

大虾 长须 成俘虏

2.需注意的读音: “暑”不能读成“ch ǔ”、“虏”读“l ǔ”、“夹”念“jiā”;

3.交流识记,指导书写:重点交流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感到难写易错的生字,如“暑、舅、夹、俘虏”等字。

(1)依据字理识写生字“夹”:出示“夹”的甲骨文,有什么发现?(夹,甲骨文像两个人在一个人的两腋之下,表示一个人被两人从左右两边挟持。)利用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书写时,注意第二笔的点与第三笔的撇不能和第一笔的横连起来。

(2)“暑、舅”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整个字不要过长,其中“暑”字要注意上、下两个“日”的变化;“舅”字的“臼”要写得扁些。

(3)学生对照自己书写的汉字,修改、练写、巩固。

4.概括课文,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结合词串,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复习“要素概括法”:回忆学过的记事文章一般有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思考:

学生组织语言,尝试概括。

(2)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说说对赶海的感受吗?(板书:趣)哪几个自然段重点写了赶海趣事?(2、3自然段)

(3)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赶海时的哪几件趣事?

板书:追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观察“摸、捉、捏”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调换位置,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强调“捏”字的写法。

(4)小结: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和捏大虾这四件事写出了赶海的乐趣。那么,作者是怎么写这些趣事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注意把汉字书写正确、美观。(发放练习纸)

假的一天,我闹着要

带我去赶海。沙滩上已经有很

多来赶海的人了,一个小伙伴正想

西窜的螃蟹,却

被它

住了手;而我只轻轻一

。赶海真是太有趣了。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反馈作业练习

1. 实物投影作业,评改要点:一是正确;二要美观。

2. 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精读文本,品文赏趣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写得最有趣?用“”画处相关语句,并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品趣

预设乐趣一 :追浪花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2)引导学生抓住拟人句“不时回过头”“不忍离开似的”体会浪花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玩耍的情趣;从“兴奋极了”体会“我”追赶浪花时兴奋的心情。

(3)边读边想象,进行感情朗读。

预设乐趣二 :摸海星

(1)出示句子:

(2) 引导学生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中趣:摸的时间长,摸的小心翼翼,充满期待。猜猜“我”摸海星时,心里会想什么?

(3)抓住“嘿”和感叹号体会“嘿”之乐:来,我们一起来摸海星。摸呀摸呀,摸了很久,谁摸到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摸到的海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海星图片)补充介绍海星:海星身体扁平,好像一颗五角星,想要在辽阔的大海里摸到这个小东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访摸到海星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

(4)感情朗读:加上动作、带上表情,读出心情。

(5)小结: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词“摸”、一个语气词

“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标点“!”,就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赶海画面。这样精彩的地方在下面的几个片段中比比皆是。

预设乐趣三 :捉螃蟹

(1)出示句子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2)抓住“哎”体会好奇之心,读时可作变调:比较第一、二声与四声的效果,你认为这里读第几声比较好?试一试。

(3)抓住“努努嘴、不甘束手就擒”等词语体会“捉”蟹之趣:动作演示理解“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感受小伙伴捉蟹时的专注努力;采用分解组合法理解“束手就擒”( 束:捆绑;就:接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想象螃蟹逃生时“东逃西窜”可爱形象;从“哎呦”一声想象小伙伴被螃蟹大螯夹住时疼的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体会痛并快乐的心情。

(4)练习感情朗读。

预设乐趣四 :捏大虾

(1)出示句子:

就成

(2)抓住 “咦”“哦”体会捏虾之乐。这两个词能交换吗?(疑问、恍然大悟)带上表情读好这两个词语。

(3)抓住“轻轻、只一捏、成了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等语句体会捏虾之易乐趣。

重点理解比喻句: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这里武将指的是谁?(大虾)出示京剧中武将的图片与大虾图片,观察大虾与武将到底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感受大虾的威武。

(4)师生分角色表演:想当这只威风凛凛的大虾吗?来,伸出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5)我是怎样俘虏这只大虾的?引导学生体会“捏”字之妙,通过换词体会用词准确:“捏”还可以换什么词?(捉、逮)为什么在这里作者用“捏”而不用捉、逮呢?

(6)感情朗读:采访,这威武的大虾就这样被你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心情怎样?能把这种胜利的喜悦读出来吗?

3.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领略赶海的乐趣!

4.聚焦语气词,体会表达情趣

(1)作者写“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三件事时,分别运用了这样几个词语(课件出示文中几个语气词),观察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2)师:这几个字都带有口字旁,表示某种语气,我们称它们为语气词。第三自然段一连用了6个语气词,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语气词,再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

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3)交流,小结:有了这些语气词,语言生动了许多,让赶海也变得更加有趣了。

(4)联系生活,想想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唉、哇、呀、呵、哼、哎呀……)试着说一句话。

(5)想象赶海中的其他趣事(比如:堆沙堡、捞海鱼、捡贝壳……),用上语气词,写几句话。

(6)学生练写,交流。

5.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

6.引读4、5自然段(再次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总结写法,升华延趣

1.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文章开头、结尾都写“我”小时候唱的那支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小结:课文以歌词开头,又以歌声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使全文浑然一体,让我们感受到童年就像一首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以后习作时,可以尝试运用。

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加以体会。

2.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赶海很有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想一想,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请模仿第三段的介绍方法,用上准确的动作词,再添加几个妙趣横生的语气词,融入丰富的想象,说说你的趣事!

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七)作业

1.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我的趣事,与大家一同分享。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画画、摘录、背诵、表演……)把你体会到的赶海的乐趣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追浪花

摸海星 嘿

11.赶 海 趣

捉螃蟹 哎、哎呦

捏大虾 咦、哦

„„

七、教后反思

让学生有“趣”地学

《赶海》一课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中,紧扣 “趣”字,辐射全篇,研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设计紧扣“趣”。围绕“趣”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眼设计主干问题,串起丰富的教学内容,简化了教学路径,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环节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检查预习,整体知趣;精读文本,品文赏趣;总结写法,升华延趣。整节课,都以“趣”主线,自始至终围绕主干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识字学词充满“趣”。一是依据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生字“夹”时,利用课件,展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利用

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让学生的识字愉快、轻松、高效。二是编写词串,

激发学词兴趣。将本课的重点生词进行有机组合编排,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词串,既利于学生诵读,又利于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赶海乐趣,一举两得。

(三)朗读指导呈现“趣”。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依据文本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如表演、图片欣赏、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体验中反复朗读,亲身感受摸海星的期待与惊喜、捉螃蟹的专注与紧张、捏大虾的轻松与喜悦„„

(四)读写结合凸显“趣”。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语义,揣摩语用的过程中,能够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中领悟到语言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情味,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这篇课文语言活泼俏皮,尤其是语气词的妙用,使课文妙趣横生,情趣盎然。教学中,能够紧扣“嘿”“哎”“咦”“哦”等语气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之所以情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在行文时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如果没有这些语气词,课文的情趣就会黯淡许多。进而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仿写,实践这一表达方法,感受语气词的表达妙趣。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揣摩了文本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理解语言内容和揣摩语言形式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

不足:表演朗读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表演过后,情绪难以平静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教师要及时调控。

教学建议:

(一)品读第三段时,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一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加深情感体验。

(二)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去过海边,也都有赶海的亲身体验,教学时,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于那些没有赶过海的学生来说,较难有真切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附《赶海》预习单

《赶海》课前预习单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赶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其中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文结合,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悟,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 我" 童年时赶海的乐趣,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语言的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悟赶海的乐趣,形成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运用课改新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尊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巧妙运用歌曲、录像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依托文本,启发想象,让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生动再现于学生的脑海,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赶海的乐趣。

[设计思路]

一、读——贯穿始终

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创说情境,激发兴趣。

课始,与学生一起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优美的歌声,舒缓的节奏伴随着波涛拍岸的声音,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兴趣,产生想读,要读的情感。

(二)自读探究,整体感知。

初步接触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探究,知道文讲了“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知道“赶海”就是大海退潮时到海边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等活动。

(三)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自由练读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进行理解和感悟,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头脑,真正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二、说——练在其中

叶圣陶曾说过:“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我设计了第一个说的环节:用一个词说说你对大海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心的感受,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第二个说的环节: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想起的童年趣事是什么?并在课后写下来。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碰发出文本与师生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上节课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赶海的人群……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大海啊故乡》的音乐)

[设计意图: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

还等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一起去赶海,好吗?

[设计意图:用音乐、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品读课文,感受乐趣。

1、在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怎样的事?(板书:趣)赶海“趣”在哪里?请把书轻轻打开,轻声朗读课文,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画出的有趣的地方。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交流一>:摸海星

1、来到沙滩上, 我赶紧脱下鞋子, 光着脚丫, 开始行动。我在海里摸呀摸呀, 摸到什么了? 书上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谁来读读这句话?

(读得好: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

(读得不好: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再试试?)

3、你体会得真好!你再读一遍,让大家跟你学一学。

(生范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4、这么小心地摸,终于摸到了海星? 你的心情如何啊?(很高兴、兴

奋。) 这句话中哪一个字能让我们体会到你的高兴呀?(板书:嘿!)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5、(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6、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有谁想和他比赛读吗?(生赛读)

7、师:我们都把小手拿出来,一起来摸摸这只小海星。齐读。

[设计意图:和谐快乐应该是本堂课的突出特点, 孩子们的欢笑充满整个教室,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欢快地摸起" 海星", 把生活和课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同学们学得趣味盎然! ]

<交流二>:捉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他的手。”

(1)你们能表演出抓螃蟹的乐趣吗?要想表演好,就必须先把这些话多读一读,意思读明白,表演才能更出色。

(2)同桌两人合作,读完以后表演。(教师指导)

师采访小演员: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哦,不能惊动它,所以读的时候也要轻声啊!)被螃蟹夹得疼吗?(疼,我听出来了,你的那声“哎

呦”太有味道了,再给大家示范一下。)以后还抓不抓了?(抓,有趣)下次可要小心哦!

(3)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让我们体会了抓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来让所有的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

(4)生练习读。指名读并评价。

[设计意图:孩子的天性就爱表演,他们有着很好的表现力,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开心地捉螃蟹,在快乐想象中学习,在游戏中感受小作者的乐趣。无需教师精美的语言描述,无需一问一答式的精准解答,学习因乐趣而变得光芒闪烁。演示法除了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还更好的让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孩子们自己反复咀嚼,琢磨后才表现出来的,所以,无形中就牢牢地拴住了他们的心,并且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体,并以主体自居,变“灌我学”为“我要学”。]

<交流三>: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语气词,哪两个呀?(板书:咦,哦)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机会吗? (教师范读)谁来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可以说说好的地方,也可以给我提提意见。

(2)通过观察老师读该句子时神情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语气词的不同含义。

(3)学生练读。

(4)那逗的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交流四>:追浪花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1)你觉得追浪花有趣在哪?

小作者明明知道追不到浪花,却还是要去追,很有趣。

那浪花很美,洁白的,冲到脚上很舒服。

那浪花好像一个人一样会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非常可爱。

(2)哦,那浪花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在逗我玩呢,还舍不得离去,非常有趣。那谁能来读一读?

(3)师小结:是呀!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是多么有趣呀!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追赶浪花的同学站起来读吧!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趣”展开讨论,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成听、说、读、的目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读自己所体会的,做自己喜欢做的,这是课堂最大的精彩。新课程不在强调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而注重在读中感悟、体会,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其中,达到人与物交融,达成与文本的对话。]

3、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同时观察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2)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3)机动:选择其中的一种活动说一说,用上一些语气词。

[设计意图:以读过渡到说,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对解读文本的一个升华。]

4、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 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 但是,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不知不觉,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 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想想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多美的景象啊!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一起来感受大海宁静的美,齐读。

三、总结课文,抒发感情。

是啊,大海是美丽的,赶海是有趣的,在我们即将和大海告别的时候,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

(音乐响起《大海啊,故乡》)千言万语化作一首歌来表达对大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作者最爱唱的歌吧!

[设计意图:优美抒情的音乐,照应了开头,再辅以激情洋溢的语言描述,清晰生动的赶海投影,声情并茂的朗读,震撼人心,回味无穷。]

四、指导练笔,课外延伸。

1.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享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老师小时侯也有过许许多多的趣事,你们想听吗?(给点热烈的掌声呀)。师讲小时候趣事。

2. 你们觉得好玩吗?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各自说不完的开心事,请你们也试着说一说。

重点:正确、流利并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继续练习“要素概括法”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扣“趣”品文,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感受“摸、捏”等动词的精妙和“嘿、咦”等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体会赶海的无穷乐趣。

难点:能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练写生活中其它趣事。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页)

教师:1.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2. 提前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情境导入,识题激趣

(出示大海背景图,播放歌曲《大海呀,故乡》,把学生带入情境)

1.一首优美的歌曲,一段动人的旋律,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喜欢大海吗?简要说说原因,引出课题。

2.师:是的,正如大家所说,当大海退潮后,大海会留下很多宝贝,快看!有奇形怪状的贝壳,五颜六色的海星,神气威武的大虾(师边描述边在黑板上相机贴上浪花、海星、大虾等图片) ……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板书课题)

3.指导朗读课题:带着赶海时的愉快心情朗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知趣

1.出示词串,自由练读

大虾 长须 成俘虏

2.需注意的读音: “暑”不能读成“ch ǔ”、“虏”读“l ǔ”、“夹”念“jiā”;

3.交流识记,指导书写:重点交流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感到难写易错的生字,如“暑、舅、夹、俘虏”等字。

(1)依据字理识写生字“夹”:出示“夹”的甲骨文,有什么发现?(夹,甲骨文像两个人在一个人的两腋之下,表示一个人被两人从左右两边挟持。)利用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书写时,注意第二笔的点与第三笔的撇不能和第一笔的横连起来。

(2)“暑、舅”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整个字不要过长,其中“暑”字要注意上、下两个“日”的变化;“舅”字的“臼”要写得扁些。

(3)学生对照自己书写的汉字,修改、练写、巩固。

4.概括课文,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结合词串,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复习“要素概括法”:回忆学过的记事文章一般有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思考:

学生组织语言,尝试概括。

(2)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说说对赶海的感受吗?(板书:趣)哪几个自然段重点写了赶海趣事?(2、3自然段)

(3)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赶海时的哪几件趣事?

板书:追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观察“摸、捉、捏”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调换位置,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强调“捏”字的写法。

(4)小结: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和捏大虾这四件事写出了赶海的乐趣。那么,作者是怎么写这些趣事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注意把汉字书写正确、美观。(发放练习纸)

假的一天,我闹着要

带我去赶海。沙滩上已经有很

多来赶海的人了,一个小伙伴正想

西窜的螃蟹,却

被它

住了手;而我只轻轻一

。赶海真是太有趣了。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反馈作业练习

1. 实物投影作业,评改要点:一是正确;二要美观。

2. 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精读文本,品文赏趣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写得最有趣?用“”画处相关语句,并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品趣

预设乐趣一 :追浪花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2)引导学生抓住拟人句“不时回过头”“不忍离开似的”体会浪花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玩耍的情趣;从“兴奋极了”体会“我”追赶浪花时兴奋的心情。

(3)边读边想象,进行感情朗读。

预设乐趣二 :摸海星

(1)出示句子:

(2) 引导学生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中趣:摸的时间长,摸的小心翼翼,充满期待。猜猜“我”摸海星时,心里会想什么?

(3)抓住“嘿”和感叹号体会“嘿”之乐:来,我们一起来摸海星。摸呀摸呀,摸了很久,谁摸到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摸到的海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海星图片)补充介绍海星:海星身体扁平,好像一颗五角星,想要在辽阔的大海里摸到这个小东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访摸到海星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

(4)感情朗读:加上动作、带上表情,读出心情。

(5)小结: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词“摸”、一个语气词

“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标点“!”,就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赶海画面。这样精彩的地方在下面的几个片段中比比皆是。

预设乐趣三 :捉螃蟹

(1)出示句子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2)抓住“哎”体会好奇之心,读时可作变调:比较第一、二声与四声的效果,你认为这里读第几声比较好?试一试。

(3)抓住“努努嘴、不甘束手就擒”等词语体会“捉”蟹之趣:动作演示理解“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感受小伙伴捉蟹时的专注努力;采用分解组合法理解“束手就擒”( 束:捆绑;就:接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想象螃蟹逃生时“东逃西窜”可爱形象;从“哎呦”一声想象小伙伴被螃蟹大螯夹住时疼的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体会痛并快乐的心情。

(4)练习感情朗读。

预设乐趣四 :捏大虾

(1)出示句子:

就成

(2)抓住 “咦”“哦”体会捏虾之乐。这两个词能交换吗?(疑问、恍然大悟)带上表情读好这两个词语。

(3)抓住“轻轻、只一捏、成了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等语句体会捏虾之易乐趣。

重点理解比喻句: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这里武将指的是谁?(大虾)出示京剧中武将的图片与大虾图片,观察大虾与武将到底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感受大虾的威武。

(4)师生分角色表演:想当这只威风凛凛的大虾吗?来,伸出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5)我是怎样俘虏这只大虾的?引导学生体会“捏”字之妙,通过换词体会用词准确:“捏”还可以换什么词?(捉、逮)为什么在这里作者用“捏”而不用捉、逮呢?

(6)感情朗读:采访,这威武的大虾就这样被你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心情怎样?能把这种胜利的喜悦读出来吗?

3.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领略赶海的乐趣!

4.聚焦语气词,体会表达情趣

(1)作者写“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三件事时,分别运用了这样几个词语(课件出示文中几个语气词),观察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2)师:这几个字都带有口字旁,表示某种语气,我们称它们为语气词。第三自然段一连用了6个语气词,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语气词,再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

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3)交流,小结:有了这些语气词,语言生动了许多,让赶海也变得更加有趣了。

(4)联系生活,想想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唉、哇、呀、呵、哼、哎呀……)试着说一句话。

(5)想象赶海中的其他趣事(比如:堆沙堡、捞海鱼、捡贝壳……),用上语气词,写几句话。

(6)学生练写,交流。

5.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

6.引读4、5自然段(再次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总结写法,升华延趣

1.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文章开头、结尾都写“我”小时候唱的那支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小结:课文以歌词开头,又以歌声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使全文浑然一体,让我们感受到童年就像一首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以后习作时,可以尝试运用。

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加以体会。

2.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赶海很有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想一想,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请模仿第三段的介绍方法,用上准确的动作词,再添加几个妙趣横生的语气词,融入丰富的想象,说说你的趣事!

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七)作业

1.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我的趣事,与大家一同分享。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画画、摘录、背诵、表演……)把你体会到的赶海的乐趣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追浪花

摸海星 嘿

11.赶 海 趣

捉螃蟹 哎、哎呦

捏大虾 咦、哦

„„

七、教后反思

让学生有“趣”地学

《赶海》一课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中,紧扣 “趣”字,辐射全篇,研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设计紧扣“趣”。围绕“趣”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眼设计主干问题,串起丰富的教学内容,简化了教学路径,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环节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检查预习,整体知趣;精读文本,品文赏趣;总结写法,升华延趣。整节课,都以“趣”主线,自始至终围绕主干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识字学词充满“趣”。一是依据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生字“夹”时,利用课件,展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利用

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让学生的识字愉快、轻松、高效。二是编写词串,

激发学词兴趣。将本课的重点生词进行有机组合编排,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词串,既利于学生诵读,又利于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赶海乐趣,一举两得。

(三)朗读指导呈现“趣”。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依据文本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如表演、图片欣赏、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体验中反复朗读,亲身感受摸海星的期待与惊喜、捉螃蟹的专注与紧张、捏大虾的轻松与喜悦„„

(四)读写结合凸显“趣”。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语义,揣摩语用的过程中,能够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中领悟到语言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情味,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这篇课文语言活泼俏皮,尤其是语气词的妙用,使课文妙趣横生,情趣盎然。教学中,能够紧扣“嘿”“哎”“咦”“哦”等语气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之所以情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在行文时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如果没有这些语气词,课文的情趣就会黯淡许多。进而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仿写,实践这一表达方法,感受语气词的表达妙趣。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揣摩了文本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理解语言内容和揣摩语言形式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

不足:表演朗读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表演过后,情绪难以平静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教师要及时调控。

教学建议:

(一)品读第三段时,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一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加深情感体验。

(二)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去过海边,也都有赶海的亲身体验,教学时,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于那些没有赶过海的学生来说,较难有真切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附《赶海》预习单

《赶海》课前预习单


相关作文

  • 青岛所有能玩的地方详细列表作文7900字
  • 青岛所有能玩的地方详细列表 (一)青岛海滨风景区(4A ): 滨海步行道 开放式景点,西起团岛环路,东至石老人,全长约36.9公里.滨海步行道将我市栈桥公园.海军博物馆.小青岛公园.鲁迅公园.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世界.雕塑园.石老人海 ...

  • 青岛所有能玩的地方详细列表作文7900字
  • 青岛所有能玩的地方详细列表 (一)青岛海滨风景区(4A ): 滨海步行道 开放式景点,西起团岛环路,东至石老人,全长约36.9公里.滨海步行道将我市栈桥公园.海军博物馆.小青岛公园.鲁迅公园.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世界.雕塑园.石老人海 ...

  • 赶海作文8400字
  • <赶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的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 ...

  • 赶海作文600字
  • 11. 赶海 课后反思: ---梦中花落知多少 "海"一直都是我的梦中情结,我身处内地,长江之畔,能长年看到海的机会等于零,只能在假期中如滔滔江水般"东去到海不想回". <赶海>一文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这我,我没有过任何赶海的机会,我所教的 ...

  • 赶海的小姑娘作文900字
  • 教学设计<赶海的小姑娘> 课题: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一抹晚 ...

  • 赶海作文2300字
  • <赶海>说课稿 说教材: <赶海>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妙趣横生的课文.全文以孩童的视角,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经历,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 ...

  • 赶海作文700字
  • 赶海(语文三年级) 教材简解: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11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 ...

  • 赶海作文5800字
  •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课时目标 1. 品读课文,句子读出感情. 2. 寻找赶海的有趣,发现它的有趣之处,读出它的有趣,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爱,并能以此联想到自己童年的有趣故事.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赶海 2. 齐读课题 3. 再次理解课题,指名说一说(退潮时人们 ...

  • 赶海作文0字
  •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肥市吴小郢小学 王春燕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 ...

你可能喜欢
聚合